本文目录一览:
- 1、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去世的高级将领
- 2、杭州解放后枪毙的国民党将领
- 3、解放战争中,唯一被枪决的国军第七军中将军长,他犯了什么罪?
- 4、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被枪毙的汉奸究竟是谁
- 5、他是国军中将,被俘后林总请他当教官,建国后却被枪决,这是为何?
- 6、韩佳琳中国第一个被斩首的将军!与其抗日不如砍头
- 7、开国十大将军中,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去世的分别是谁
- 8、5位国军将领被处决,他们分别是谁?
- 9、彭德怀要求枪决一军区干部,毛主席:给他条活路,事后看很高明
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去世的高级将领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去世的高级将领是黄祖炎。
黄祖炎(1908—1951),江西南康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新四军二纵四师副政委、渤海军区副政委等职,参加指挥了多次战斗战役。1951年3月13日晚,在济南参加军区文化工作座谈会时,遭反革命分子枪杀。
邱蔚:授衔后去世的首位将军第六十五军首任军长邱蔚,于1957年8月在青岛不慎落水身亡,成为1955年授衔后去世的首位将军。观看过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观众,或许还记得狼牙山上那位英俊团长激越昂扬的讲话:“同志们,主力部队能否安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全看你们能否把敌人死死地捆在棋盘陀上!”创作电影剧本的作家邢野说:“这段话是采访邱蔚团长讲述当时情景时的真实讲话录音。”邱蔚,湖南浏阳人。“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就发生在邱蔚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团长期间。新中国成立后,邱蔚任河北军区副司令员、志愿军六十七军军长等职。邱蔚率部回国后,驻防青岛。1955年,邱蔚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8月19日,邱蔚在青岛太平角海军雷达站不远的地方钓鱼时被海浪卷入海中,不幸遇难。
新中国首例高级将领遇刺案1970年12月17日凌晨4时多,开国中将、时任昆明军区政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谭甫仁和夫人王里岩在住处遇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例我军高级将领被害案。案发后,经过前后两套专案班子长达7年的侦察和反复核查,直到1978年6月才做出结论,认定谭甫仁夫妇被害系时任军区保卫部保卫科副科长王自正一人所为。王自正是解放战争时期入的伍,就在他1970年初任副科长不久,昆明军区政治部收到从他的老家发来的一份公函,说他们在“清理阶级队伍”中查出,王自正原名叫王志政,河南省内黄县人,1946年参与了还乡团枪杀村武委会主任的反革命行动。后来王志政逃往外地,改名王自正,混入我军内部。军区政治部根据举报,决定对王自正实行隔离审查。就在这时,发生了那起令人震惊的凶案。从查获的王自正的笔记本中,可以看出他对军区将他隔离审查心怀不满。而他最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开枪自杀身亡。
有兴趣可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
杭州解放后枪毙的国民党将领
杭州解放后枪毙的国民党将领是郝鹏举。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第一个也是唯一被俘后被共产党枪决的国民党将领名叫郝鹏举,除了创造这个唯一被枪决将军的记录外。
解放战争中,唯一被枪决的国军第七军中将军长,他犯了什么罪?
因为李本一在抗战时期,残害了很多新四军战士,而且长期打压人民,早就引起了军民共愤,所以他被处决也是大快人心。
李本一对新四军战士和革命群众进行了长期的打压,先后有三万多新四军战士和革命群众死于李本一的枪下。
1949年随着解放军渡江战役的发起,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统治成为了强弩之末,在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之下,各地残余的国军纷纷起义或是投降。1949年12月11日,广西也迎来了全境解放,而当时国民党桂系王牌第七军军长李本一也宣布投降。
在李本一投降以后,他被送往武汉花园口关押,并在两年以后被执行了枪决。那么,解放军从来不杀俘虏,但为什么要枪决这位国军第七军的中将军长?他犯了什么罪?
李本一是广西容县人,出生于一个穷苦人家。他18岁就参加了革命,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出色的领导能力,他很快就成为了国军新桂系的后起之秀,深受白崇禧的赏识。在白崇禧的保荐之下,他被送到南宁军校深造,很快就成为了新桂系的主要将领。
在淞沪会战爆发以后,李本一奉命带队前往战场,然而当他到达战场时,会战已接近了尾声。于是掩护全军撤退的任务便交到了李本一的手上,他率领全团1000多战士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全团只剩下仅仅不到200人。此战过后李本一更是深受白崇禧的赏识,他的职位也获得了不断迁升。不过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李本一却时时与新四军作对,还经常故意和新四军搞摩擦。皖南事变发生后,李本一更是对新四军战士和革命群众进行了长期的打压,先后有三万多新四军战士和革命群众死于李本一的枪下。
在日本投降以后,李本一也捷足先登,率先率军进入了南京城中。之后他的名头吸引了很多汪伪政府的人员争相送礼,他也因此狠狠的大赚了一笔。不过这些也引起了国民党其他军队的严重不满,纷纷要求严惩李本一。但无奈李本一属于桂系,而当时桂系主要领导人白崇禧深受蒋介石的宠爱,最终也只好不了了之了。
1948年李本一被授予了国军陆军中将军衔,然而仅仅一年之后,解放军就击败了这支号称国军王牌军的第七军,李本一也沦为了俘虏。由于他在抗战时期残杀了众多新四军战士,因此,在经过审判之后,他被判处了死刑,并被立即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被枪毙的汉奸究竟是谁
在淞沪会战中,在松江抓获汉奸20余名.先后枪决了龙学荣、史华甫、杨金标、李瑞占、朱山久、周甫宁、史春劳、曹炳炎、楼子甫、吴才荣、沈留仁、张金坤、陆云琪、陈友同、周小六、吴云喜、杨阿洪、王吴氏、高李氏等20多名汉奸。
在武汉保卫战中,武汉警卫部队分别枪决了以张宗铎、周华山、宋少同、钟汉伯等为首的数批刺探军情的汉奸。
1938年6月10日,在广州枪决了为日机轰炸放信号的汉奸15人。 1939年12月19日,在重庆枪决了为日本刺探情报的王金廷、佘金山两汉奸。
1940年7月15日,又枪毙了在沙坪坝、小龙坝等处以手电筒为日机轰炸重庆施放信号的刘荣华、张锡彬。
1943年9月20日,图谋刺杀美国空军人员的赵忠绥也被执行枪决
他是国军中将,被俘后林总请他当教官,建国后却被枪决,这是为何?
有一位国军中将被我军俘虏,后林总请他当教官,建国后却被国家枪决,这是为何呢?这个有些坎坷的国军中将名叫李本一,曾经率领广西桂军,打赢过很多战役,彭老总曾对广西桂军做出过高度评价,他认为广西桂军,如猴子一般灵活,如老虎一般凶猛。
这个叫李本一的国军中将,并不是官二代,他是一个贫苦的老百姓,从小就跟着别人打工,靠辛勤劳动赚取一定的薪资,日子过得也比较辛苦。十八岁那年,他加入部队接受了军事训练,因为作战比较勇猛,他在战场上接连立下了很多战功,其职位和权力也跟着水涨船高。很快就从一名普通的小兵,升职成了钢铁七军的指挥官。
抗日战争时期,李本一被上级领导任命为第七军团的上校负责人,他带领部队参加淞沪会战,后来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战略后退,跟日军进行了一次惨烈的战斗,其手下的部队拼的只剩下200多人。通过这次战争,李本一打出了自己的名气和威风。在抗战将领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1948年,李本一按照白崇禧的战略部署去伏击我军,他突然发动袭击后,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后来我军立刻进行反击,将李本一等人团团包围。在这次战斗中,李本一独自逃生,丢下了大量的军官.
白崇禧见到李本一后气得七窍生烟,将他骂得狗血喷头,险些让人直接将其枪毙。后来,李本一又一次奉命袭击我军,这一次他没有逃走,而是被我军抓起来成了俘虏。被我军俘虏之后,林总等四野领导觉得,李本一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军事人才,直接杀了太过可惜,于是请他去武汉军事学校任职。
如果他能抓住这个机会,担任我军的教官,或许就能为国家作出历史贡献,改变自己战犯的身份,可惜他没有答应这个要求,直接拒绝了林总等人,最终他因为抗战时期的历史错误,被有关部门依法判处死刑。
这是因为他在抗战期间,曾经伤害了很多的士兵和百姓,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因此最终被枪决了。
因为他涉嫌通敌,并且不仅仅如此,还有可能危害到国家的利益,以及出卖人民。
这个有些坎坷的国军中将名叫李本一,被俘以后我军请他去武汉军事学校任职,他没有答应这个要求,直接拒绝了林总等人,最终他因为抗战时期的历史错误,被有关部门依法判处死刑。
这篇文章写的太差,东拚西扯,中心不突出!
众所周知,我军一向优待俘虏,在战场上俘虏敌人的高级将领之后,一般不会杀害,而是会送到集中营进行思想改造,如果这些被俘的将领,能够知错改正的话,我军就会进行特赦,让他们离开集中营。当然也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历史遗留问题,被国家依法枪决,比如李本一,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他是国军的一个中将,被俘后林总曾想请他当我军的教官,建国后却被枪决。
李本一,他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能坐到总指挥官的位置,全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得来的。他自幼出生于一户贫寒人家,从小就没上过什么学,一直以来都是靠给人家打零工,来赚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
他是广西桂林的一位将军,他在广西,像老虎一样凶猛,像猴子一样灵活,经常在战场上打胜仗,令敌人闻风丧胆。负责领导这支部队的将军李奔一不是第二代官员,他年轻时只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早年靠打工谋生,靠努力工作挣工资。
但同时他也过着贫穷的生活,经常吃不下饭。18岁时,李奔一参军当兵,他在战场上花了很多时间为国家战斗,同时他的职责和待遇也随着船的上升,从一个普通的小兵成为一名指挥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率领桂军第七军参加上海会战,后来掩护主力进行战略撤退,期间李率领士兵与敌人浴血奋战,士兵战斗到最后,全区只剩下二百多人。
这一次战争,发挥出了李奔一个人的名气和威望,让他成为著名的四方抗日将领,1948年,李奔·易按照白崇禧的命令,对我军的阵地进行伏击,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幸好我军及时防御反击,李奔本人等人彻底战败。
这次惨败后,李奔并没有放弃秘密投诚,而是在上级的部署下,继续进攻我军,最后,他因战败被我军俘虏成了下级俘虏。因为这次伏击,李奔一家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拒绝穿罪后,他的罪被老百姓认定,最终被判死刑。
李本一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他站错了队!如果他一开始就能擦亮双眼,选择共产党军的话,那么他的前途一定是一片大好!
韩佳琳中国第一个被斩首的将军!与其抗日不如砍头
说起抗日战争,你脑子里可能会有很多抗日英雄的故事。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杀敌弃子,一次次帮助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然而,在众多抗日英雄中,韩佳琳可能不是最有名的,也不是杀敌最多的,但他是第一个因公殉职的国军将领。他骨头好,精神好,宁愿在战场上被砍头,也不愿看到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狂奔。韩佳琳生于1898年,祖籍山东。她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小学毕业后回家务农。16岁时,韩佳琳随马占山加入东北骑兵二旅三团,正式成为一名抗日军人。此后,韩佳琳追随马占山,成为马占山的得力助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韩佳琳坚决拒绝做日本侵略者的帮凶,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北平,在那里被任命为第五十三军副军长中校。受张学良委派后,回到东北联系马占山抗日义勇军。1932年初,韩佳琳接替谢可担任志愿军参谋长。与日伪和解失败的马占山曾将军权交给韩佳琳,由他担任总参谋长。3月中下旬,马占山准备再次举起义旗。韩佳琳联系各地军队和地方统治者,亲自安排马占山一家从哈尔滨到大连,再乘船抵津,使马占山无后顾之忧,顺利赴海伦再次领导抗日战争。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韩佳琳不仅协助马占山将军指挥军队,还保管着军队的官印、私印和机密文件。甚至他还经常和马占山同吃同住。那时,韩佳琳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诚实、温和,从不发脾气。当时抗日条件非常艰苦,经常遭到日本飞机的袭击。马占山部虽然“吃小米糊,用脸盆当锅,用桦树皮当碗”,但还是保持了士气和纪律。它经过村庄,沿途扎营或指指点点,付饭赔偿损失,从不扰民,赢得群众支持。1932年7月27日,马占山部在庆城县东山白石砬子山遭到日军攻击和包围。马占山和韩佳琳各带一队突围。韩佳琳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包括特伦奇和马托。日本人误以为马占山会在这支队伍里,派兵紧紧跟随。那天晚上,韩佳琳等人去了一所无人居住的房子。因为是骑兵,所以把敌人甩得远远的,没有发现追兵。经过一整天的战斗和没有食物,人们非常累,并停止在同一个地方露营。官兵都睡着了,哨兵也在打瞌睡。没想到日本人来了,包围了房子,堵门,开枪。但日军在包围林屋的过程中,仍遭到以韩佳琳为首的志愿军的顽强抵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然而,当韩佳琳被日军包围时,他被突破了。当时寡不敌众,拼死一战。不幸的是,韩佳琳在激烈的战斗中受了许多伤,最后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在海伦将韩佳琳的头吊了好几天,满脸是血,惨不忍睹。韩佳琳只有34岁。
开国十大将军中,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去世的分别是谁
第一:陈赓1961年(辛丑年)3月16日
最后:萧劲光1989年(己巳年)3月29日
第一位去世的是陈赓,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
最后去世的是萧劲光,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
5位国军将领被处决,他们分别是谁?
1950年,功德林中有5位国军将领被处决,他们分别是谁?
1949年下旬,位于北京德胜门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有很多国民党战败将领来此改造。
他们每个人都是罪行累累,在解放战场上,这些将领的手上,都沾满了人民的鲜血。
对他们进行改造,是必然的。新中国成立后,公安部接收了功德林管理所。
在有关领导的指示下,所里干警进行了改造工作。但是,一些国民党将领思想顽固不化,始终有一种敌对情绪。
虽然他们成为了阶下囚,依然做着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美梦。
1950年,经过了半年的劳动教育,部分国民党战犯,思想仍没有转变。
其中5个人更是嚣张至极,最终这5个人也被处决。
他们都是谁?为什么甘愿以死效忠蒋介石?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五个被处决的战犯的基本情况。
第一个是国军中将张卓:张卓出生贵州台江,早年他考入日本士官学校。
回国后,进入云南讲武堂。凭借着非才能,他赢得了桂系军阀的认可。
1925年,北伐战争打响。此时,张卓已拥有非凡影响力,他又是老蒋的同学,带领滇军、桂军积极参与。
张卓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是出了名的墙头草。一有风吹草动,他就率先逃跑。
1930年,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捷,随即,他就紧跟蒋介石,阿谀奉承,低三下四,因此获得老蒋的好感,一时间,他混得风生水起。
1937年,抗战全面打响。他被委任为29集团军副司令,负责遵义地区的安保工作。
1946年,张卓部划归胡宗南麾下。在他的支持下,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
短短三年,蒋伪政权便垮台了。在中野进入西南后,张卓各部被一一剿灭,他也被活捉。
1950年,张卓妄图秘密发动叛乱,在牢狱中传出口信。被发现后,他被判处死刑,罪有应得。
第二个被处决的是杨清海:早年的杨清海,曾是一名东北抗联战士。
九一八事变后,他带人抗日,同日寇交战中,他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也是个难得的人才,受到上级的认可。
1935年,他加入党组织,并去往苏联深造。在党的培养下,杨清海成长为一名军事指战员。在东北,他开拓根据地,痛击敌人,取得了许多战功。
抗战胜利后,杨清海贪图富贵,修补退化变质。对于昔日的功劳,他骄傲自满。为了得到高官厚禄,他悍然背叛组织。
1946年,杨清海秘密勾结国民党谢文东等人,并残害了大批同志。靠着这样的“功劳”,他被蒋介石任命为辽东绥靖副司令,被授中将军衔。
辽沈大战中,杨清海被俘虏,他也成为了阶下囚。
1950年,经过判决,杨清海被枪决。像这样的叛徒,真是咎由自取。
第三个被处决的是张国勋:张国勋乃是黔军将领,毕业于贵州讲武堂。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张国勋快速升迁。凭借着敢打敢拼的能耐,他升任国军246旅旅长。
在长沙会战中,张国勋部表现突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他带人坚守外围防线,构筑牢固阵地,被赞许模范防御军队。
一年之后,他也被蒋介石提拔为26集团军参谋部副主任。
1946年,张国勋调任国民党军人管理局。这个时候,他如鱼得水,结识他了蒋经国、毛人凤等人。
就这样,这位黔军人物,一下子进入蒋介石的圈子中,成为老蒋的人。
1949年,老蒋觉得西南局面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张国勋被安排了过去。当时,他担任川滇黔剿匪总部中将司令员。
在后来西南战场大败后,他又妄图负隅顽抗,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张国勋和部下都被活捉。
张国勋还参加过军统,他的往日劣迹被扒了出来,真是劣迹斑斑。1950年下旬,张国勋被执行死刑。
第四个被处决的是陆荫楫:陆荫楫是国民党中的老一派将领,辛亥革命之前,他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是蒋介石的老学长,在国民党内部,德高望重。
早年期间,他在滇军中任职,手中拥兵十数万。北伐战争打响后,他趁机投靠老蒋。
抗战中,他担任27集团军参谋长。虽然能力有限,屡屡指挥不力,但他地位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这当然取决于老蒋的宽容。
他靠着倚老卖老,走到哪里都颇受尊敬。因为同僚都知道他是老蒋的人,也是西南方面的最好代言人。
抗战后,他晋升国民党陆军中将,后出任贵州省第2区保安司令。
实际上,他就是蒋介石的心腹。在西南不断给老蒋传递信息。同时,他在地方督战、监视,时刻向南京汇报情况。他不断屠戮革命人士,以此向老蒋邀功请赏。
1950年,陆荫楫被公安部抓捕,一年后也被判处死刑。
第五个被处决的是邓子超:1924年,邓子超考入黄埔一期。
1925年,在讨伐陈炯明之时,邓子超担任黄埔生队长。指挥作战,他从容果断,才华精湛。
1930年,邓子超在中原大战中成名,一举成为蒋介石的得意门生。
解放战争中,他兵败被俘,佯装自杀。被识破后,邓子超又秘密策划越狱。
对于这样的反革命分子,我们终究难以忍耐。1950年,邓子超在镇反运动中被枪决。
彭德怀要求枪决一军区干部,毛主席:给他条活路,事后看很高明
1940年的一天,朱德、彭德怀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向毛主席递交了一份关于处理晋察冀军区干部 杨上堃 (kūn)的报告,并 要求枪决此人 。
毛主席在看完报告后,微微摇了摇头,直言: “不能杀!”
杨上堃究竟是何人,他又犯了什么错?朱德元帅和彭德怀元帅为何要求处决此人?而毛主席为何说“不能杀”呢?事情的结果又如何呢?故事还得从杨上堃的人生路开始说起......
1914年,杨上堃(kūn)出生于江西兴国江北镇华坪村的一户贫苦农民人家,在他年幼的时候,父亲因得了重病,没钱医治而去世了,为了填补家用,杨上堃的姐姐也被迫做了地主家的童养媳,未成年的哥哥则是去给地主打工。
贫困交加的遭遇,使年幼的杨上堃在心灵上埋下了对地主的深刻仇恨,也点燃了他心中反抗的火种,自那时起,杨上堃就想着迟早有一天能为自己、为穷苦老百姓求得翻身解放的契机。
在不久后,杨上堃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1929年4月,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四军第三纵队打下了兴国县城,并派武装工作队到各村组建乡村苏维埃政权,建立革命武装。
当红四军来到兴国县城后,杨上堃经过多方观察,发现红军战士们对待人民群众热情、亲切,还常常帮助老百姓,就这样,杨上堃经常跑来同武装工作队一起工作,他帮助红军队伍贴标语、送信、站岗、放哨,和群众一起打土豪劣绅。
1930年10月,杨上堃参加了兴国赤卫大队,1931年1月,他加入了红军队伍,1932年,中央为开辟革命根据地,组建东路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东征福建漳州,而杨上堃在漳州之战中,表现十分英勇,始终坚守着阵地,不久后,他便在李绍彬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此后打仗的岁月里,杨上堃始终冲在最前线,不怕艰苦也不畏死亡,1934年6月,杨上堃升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一营二连连长,后来,在长征过程中,杨上堃作为红四团先头连长,他与战士们一同立下不少战功......
1934年12月,红军主力部队来到乌江边界,当时的处境对于红军部队来说是十分艰险的。前有贵州军阀王家烈一个师堵截,后有蒋介石主力薛岳兵团两个纵队十几万人的追击,整个中央红军云集在乌江南岸,稍有不慎,红军队伍便会满盘皆输,一时间,强渡乌江迫在眉睫
由于乌江两岸高山壁立,江面宽百米,两岸又有敌军排哨、工事,在经过一番商议后,师政委刘亚楼等领导人决定把抢渡的任务交给了杨上堃所在的红四团。
杨上堃领命后,于1935年1月2日,派出第一批强渡战士,但由于天寒水急,当战士们到达对岸后,早已无力进行战斗了。
为不延误战机,当天晚上杨上堃又组织三连长毛振华带领五名战士,乘筏偷渡。
为确保能完成任务,第二天杨上堃亲自率十余名战士,进行强渡,在强渡前,杨上堃也早已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他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抱在了一起,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老家的地址,交给自己的一位老乡,并嘱咐道: “如果我牺牲了,请帮我把这些东西带给家里人。”
交代完后事后,待天蒙蒙亮,杨上堃便率领战士们,分乘3个竹筏,在红军战士密集火力的掩护下一齐向敌岸划去,敌人见状竭尽全力向杨上堃等人射击,但在杨上堃的指挥和红军战士火力的配合下,杨上堃率领战士们灵活躲过敌人的子弹,并顺利登上了对岸。
在上岸后,杨上堃率领战士们迅速与第二次偷渡的战友们会合,随后分成3个战斗小组,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以求冲破敌人防线。
就在此时,敌人派来增援部队,居高临下地压制住了渡江战士的火力,在危急关头,杨上堃急中生智,他当即派出一个战斗小组,攀登石壁,占领敌人右前方的一个石峰,正是在杨上堃的指挥下,敌人被渡江战士们打的抱头鼠窜,在他们的英勇奋战下,抢占了敌人前沿阵地,为后续部队打下了坚实的登陆基础。
随后,红军后续部队陆续渡过乌江,相继发动冲锋,终于把敌人全线击溃,拿下了乌江的几个山头。
渡江成功后,全师开了庆功会,师政委刘亚楼受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委托,在大会上授予杨上堃等十余人“勇士”称号,并赠予每人一套列宁服,上面还刺着“军委奖励”四个字,自此,杨上堃威名远播。
虽然强渡乌江让很多人都认识到了杨上堃,但他对此却始终不骄不躁,也没有沾沾自喜,没过多久后,红四团在杨上堃的率领下,夺得娄山关,再次立下战功。
1935年9月中旬,红四团来到甘肃境内白龙江的莫牙寺,正当大家休整时,师部通信员给杨上堃送来了一封信,信中的大致内容是: 军团首长命令三日之内夺取天险腊子口,并扫除前进途中拦阻之敌人。
杨上堃看完信后,当即率领红四团二连连夜启程行动起来,在来到腊子口时,杨上堃与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集合后,一同查看了地形:腊子口的地形十分险峻,除了通过一座东西走向的木桥别无他路,而在桥的另一端是重兵把守的碉堡,这也成了红军队伍前进的拦路虎。
王开湘、杨成武在经过研究后决定,再次委以杨上堃重任,让他带领红四团二连作为先锋连,并下令“腊子口就算是刀山也要拿下来!”
杨上堃领命后,立即率领战士们来到悬崖绝壁,按照计划,为了麻痹敌人,他们从正面向敌人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但即便子弹打得敌人阵地上的岩石直冒火星,都未能压制住敌人。
就在这时,毛主席和军团领导再一次派人前来了解前沿情况,询问突击部队现在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增援。
在此危急时刻,有人在陌生的悬崖峭壁上终于找到了一条突击敌人的道路,当冲锋号响起时,只见红军战士们抡起大刀,端起步枪,向敌人冲去,右面悬崖上的部队看准下面没有顶盖的炮楼和敌人阵地,便扔下一个又一个手榴弹,与此同时,冲锋枪和轻机枪也一齐开火,一时间,敌人被打得连连后退,没被打死的也争抢着爬出炮楼。
杨上堃趁着敌人节节败退,带领队伍继续战斗,把敌人压到悬崖绝壁上,随后就缴了敌人的枪,与此同时,他们还集中所有兵力向敌人的第二道阵地发起攻击,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后,敌人终于败下阵来。
自此,杨上堃和二连的勇士们簇拥着被硝烟战火熏染的军旗,站在腊子口上,沐浴着血色般的朝霞......
几场胜仗下来,杨上堃立下了不小的战功,当毛主席得知他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后,还专门授予他一枚红星奖章。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在长征过程中功勋卓著的英雄连长,在不久后做了一件事,直接惊动了中央领导人,惹得朱德总司令和彭老总大发雷霆,为此,彭老总还曾怒下杀令......
1940年2月,晋察冀一分区一支队参谋长杨上堃(kūn)带领20余人携枪逃跑,当晋察冀第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得知此事后,当即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把杨上堃带兵逃跑之事上报给了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两位司令员。
在得知杨上堃等人的这一举动后,朱德、彭德怀大发雷霆,彭德怀为此怒拍桌子,大吼道: “捉回来,拉出去枪毙,必须枪毙......”
然而,就在杨上堃脱离部队7天后,他又带领着人重新回到了军分区,在见到司令员杨成武后,他立即认错领罪,并坦白了自己为何会率人离开部队。
原来,在1939年,上级调杨上堃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参谋长,不久后,又调任他为晋察冀一分区一支队参谋长,对于这次“降职”杨上堃百思不得其解,最终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与此同时,晋察冀分区一分区侦察科长袁彪也对自己的职位不满意,在袁彪的蛊惑和拉拢下,杨上堃不满的情绪越发明显,便同袁彪带20多名兵脱离队伍,准备闹出点名堂再归队。
就在杨上堃离开部队不久后,他便意识到自己在意“职位”此举是错误的,他当即带兵返回军区,并立即向上级认错、领罪。
杨成武很快便把杨上堃返回军区认错之事,上报给了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但即便如此,彭德怀总司令还是十分生气,毕竟在当时脱离组织是十分严重的错误,为了严肃军纪,彭德怀当即说: “一定要把他们拉出去枪毙,为一个任职就脱离队伍,其他人都学他们的话,那以后还怎么干革命?”
但想要处决一个军区干部还需经过毛主席等人的同意,不久后,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便找到毛主席,向毛主席递交了关于杨上堃率兵私自逃离队伍,又返回的报告,并要求枪决杨上堃,以儆效尤。
毛主席听完朱德、彭德怀的话后,沉吟良久后,才缓缓说道: “杨上堃不能杀!”
不等朱德、彭德怀发出疑问,毛主席接着说道: “你们说的这些我是赞成的,但杨上堃对革命有贡献,他立下的军功你们也是知道的,既然事情调查清楚了,是内部矛盾,不是叛逃投敌,他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认为应该给他条活路。”
听闻毛主席此言,朱德、彭德怀也冷静了下来,认为毛主席说得十分在理,最终 毛主席下令:给予杨上堃宽大处理,行政撤职。
事后杨上堃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5个月后,组织上考虑到杨上堃的转变极大,便派他到抗大进行学习。
1945年5月,杨上堃从抗大毕业后,便立即投身于战斗中,他先后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解放长春等战役,在这些战斗中,他再次立下不少功劳。
毛主席对杨上堃的处理方式无疑是高明的,虽然杨上堃违反了军纪,但他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迷途知返,没有酿成大错,毛主席考虑到其之前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下令给其一条出路,也正是毛主席的宽容处理,让杨上堃在日后更加尽心尽力为国家、为党、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前后,杨上堃(kūn)率部追歼残敌,与入赣野战军一起解放了江西全境,开展剿匪作战,稳定了 社会 秩序,巩固了新生政权。
1949年8月底,杨上堃被调往赣州军事指挥部负责,在他的率领下,解放军迅速消灭了赣南地区的三股土匪。
1949年底,杨上堃被调任赣州警备区司令员兼赣西南公安处负责人,次年,他任赣南专区军分区司令员,从此开始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事业。
1955年,杨上堃被授予开国上校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当年与他处于同一级别的战友,很多都被授予了中将、少将的军衔,但这一次杨上堃将军却毫无怨言,依旧兢兢业业的工作,他在赣南一干就是十五年,这十五年的时间里,杨上堃将军成为了当地人民口中有口皆碑的好司令员。
1965年,杨上堃被调往江西省军区任参谋长,那时,他的心思全部扑在了工作上,他常常不辞辛劳,放弃节假日,带领同志们加班加点的完成工作,然而就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他患上了头痛症,还曾多次昏倒在办公桌上,对此,家人、同志和工作人员常常劝阻杨上堃将军多多休息,可他却总是一笑置之。
1970年,杨上堃调任福建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为了发展林业,他跋山涉水,不畏辛劳,在兵团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很少在家和兵团本部生活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奔波于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由于工作成效显著,他还曾赴北京参加全国林业成就汇报。
1974年,杨上堃又调任江西省军区任副司令员,在任职期间,他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军事训练和民兵工作。
1981年,杨上堃以正军职顾问离休后,又撰写了近十万字的战争回忆录,为共产党、解放军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红军时期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在长征中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
但由于过度劳累,杨上堃将军于1984年5月21日猝然倒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身边留下一部尚未写完的回忆录,经抢救无效,杨上堃将军与世长辞,享年70岁。
纵观杨上堃将军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他为人民立下了功勋,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致敬杨上堃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