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不改色的意思,面不改色的拼音和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8 08:00:57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面不改色的意思

面不改色的意思是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1、解释: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2、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张飞见严颜声音雄状;面不改色;乃作回嗔作喜。”3、近义词:
镇定自若、泰然自若、神色不动、不动声色。
4、反义词:
变脸变色、大惊失色、脸红耳赤、脸红耳热、面如土色、面红耳赤、变颜变色、谈虎色变、毛骨耸然。
例句:
1、 面对威吓,他面不改色从容应付。
2、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黄河决于口而心不惊慌。
3、今天见到一人鲜血直流,却面不改色不慌不忙拿出手机发微薄。
4、 诸事都淡定,哪怕摩托差点撞到我都面不改色。
5、为了正义,他们视死如归,面对眼前的威胁,他们面不改色。

面不改色是什么意思。

面不改色(miàn bù gǎi sè)形容遇到突发事件时神态自若,从容镇静。
出自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译文: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是抓住的人呵,看到了我,丧胆丢魂,今天早上抓住这家伙,脸不改色。
【近义词】神色自如、泰然自若、神情自若、谈笑自如
【反义词】大惊失色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神色自如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én sè zì rú,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出自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四章第六节:“潘怡如心里一惊,可是表面上仍神色自如。”
2、反义词
大惊失色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jīng shī sè,形容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
出自《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译文:大臣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不敢说话。

面不改色是什么意思

拼音:miàn bù gǎi sè解释: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例句:(秦王)叱左右前缚(蔺)相如,相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

面不改色的意思?

面不改色的意思: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拼音:miàn bù gǎi sè
出自: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示例:在危急关头,大家看到指挥员仍然面不改色,谈笑自若,渐渐地也都镇定了下来。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神色自如、不露声色、谈笑自如
扩展资料反义词:面红耳赤
意思是: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出自:《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示例:别看他俩这会儿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肯定是哈哈一笑,啥事都没有。
近义词:面红耳热、羞愧满面
词目 面不改色
发音 miàn bù gǎi sè
释义 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处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示例 (秦王)叱左右前缚(蔺)相如,相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
改 gǎi
部首笔画
部首:攵 部外笔画:3 总笔画:7
五笔86:NTY 五笔98:NTY 仓颉:SUOK
笔顺编号:5153134 四角号码:187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539
基本字义
1.
变更,更换:~变。更(gēng )~。~革。~造。~善。~弦更张。朝令夕~。~编。~写。纂~。
2.
姓。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己”,象一个跪着的小孩子;右边是“攴”( pū),象以手持杖或执鞭。表示教子改过归正之意。本义: 改变)
2.
同本义 [change]
改,更也。——《说文》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文》
盖改葬也。——《公羊传·庄公三年》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改取一个挟之。——《仪礼·乡射礼》。注:“更也。”
改居则请退可也。——《仪礼·士相见礼》
执政未改。——《国语·鲁语下》
前图未改。——《楚辞·九章·怀沙》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改容加饰(改变神气而加以奖饰);改适(改嫁);改教(改任执教);改律(改变法规);改视(改变看法;另眼相看);改节(改变节操)
4.
改正;纠正 [correct]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5.
又如:改励(改过自勉);改悟(醒悟改过);改悛(改悔)
6.
修改;修订 [revise]。如:衣服太大,往小里改一改;改作文;改文章;改纂(改写);改笔(指修改后的文字)
〈副〉
1.
重新;再 [again;anew]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诗·郑风 ·缁衣》
2.
又如:改卜(重新占卜;另行选择);改口沓舌(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改作(重制;另制);改析(重新划分);改撰(重新撰写)
3.
另行;改任 [separately]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 南吏部右侍郎。——《明史·海瑞传》
4.
又如:改聚(另行增加民众);改置(另行设置);改授(另行授予官职);改除(另行授官);改取(另行采择)
常用词组
1.
改版 gǎibǎn
[correcting] 对照已改过的校样改正已排版中的错误
临时改版
2.
改扮 gǎibàn
[disguise] 改装打扮成另外一种形象
为了进入敌占区,他改扮成一个沿街乞讨的难民
3.
改编 gǎibiān
(1)
[correct;adapt;rearrange]∶对原作品进行的重新编写。前后作品的体裁往往不同
将小说改编为电视剧本
电影《林家铺子》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摄制的
(2)
[reorgainze;redesignate]∶改变原有机构或组织的编制或人员
自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前线以后,关心它的行动的人确是很多的。——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4.
改变 gǎibiàn
(1)
[change]∶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
你不可能根本改变人的本性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鲁迅《祝福》
(2)
[revise;alter]∶改换,更改
改变供电线路
室内布置改变一下,给人一种新鲜舒适感
5.
改朝换代 gǎicháo-huàndài
[dynastic changes;change of regime] 新王朝取代旧王朝。泛指统治集团的更换
6.
改称 gǎichēng
[change one's name] 改变名称
袁世凯称帝后,把中华民国改称中华帝国
7.
改成 gǎichéng
(1)
[convert]∶将一种用途或目的改变为另一种用途或目的
一张沙发改成卧床
(2)
[put into]∶使成为另一种文体
把这个剧本改成通俗故事
8.
改道 gǎidào
(1)
[change one’s route]∶改变行走路线
(2)
[diversion of the course of river]∶河流改变河道
三峡改道工程
9.
改掉 gǎidiào
[give up;drop] 完全放弃
下决心改掉坏习惯
10.
改订 gǎidìng
[rewrite;reformulate] 修改订正(书籍文字、规章制度)
改订计划
11.
改动 gǎidòng
(1)
[revise;alter;modify] 更改文字、内容、次序等
改动字句
改动一句话
(2)
泛指改变
作息时间已经改动
集合的时间有改动
12.
改恶向善 gǎi’è-xiàngshàn
[remove the evil and follow the good] 不再作恶,决心向善,重新做人
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后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齐天大圣》
13.
改稿 gǎigǎo
[rewrite] 修改文稿
14.
改革 gǎigé
[reform;change] 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
经济改革
为了提高生产率,大家也进行技术改革。——《记一辆纺车》
15.
改观 gǎiguān
(1)
[change the appearance]∶原样子换成新面目
昔日荒山已大为改观
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茅盾《风景谈》
(2)
[change one's view]∶改变本来的看法、观感
(帝)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汉书·黄香传》
16.
改过 gǎiguò
[straighten oneself out;correct one's mistakes] 改正错误
我们既要勇于认错,又要勇于改过
17.
改过向善,改过迁善 gǎiguò-xiàngshàn,gǎiguò-qiānshàn
[correct evil doings and revert to good deeds] 同“改恶向善”
感化院的宗旨之一就是希望这些青年和少年迷途知返,改过向善
18.
改过自新 gǎiguò-zìxīn
(1)
[mend one's ways;become a new man]∶改正自己的错误,走上自新的道路
(吴王)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 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史记·吴王濞列传》
(2)
[turn over a new leaf]∶彻底改变
在四十岁上改过自新,成了教会的台柱
19.
改行 gǎiháng
[take up another calling;change one's profession] 转行;从原有行业转而从事新行业
他大学里主修法律但后来改行搞经济工作了
20.
改换 gǎihuàn
(1)
[change over to]∶改掉原来的,换成别的
改换门庭
(2)
[change]∶用另一个或另外许多个代替(在考虑中的某事物)
请把这个东西改换一个名称
21.
改悔 gǎihuǐ
(1)
[repent and mend one's ways]∶忏悔旧恶,抛弃罪恶的或卑劣的意图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藤野先生》
(2)
[go back one's promise]∶反悔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战国策·燕策》
22.
改嫁 gǎijià
[when a woman remarries] 妇女在离婚或丈夫死后又重新同别人结婚
她后悔年轻时没有再改嫁重组一个温暖的家庭
23.
改建 gǎijiàn
[reconstruct;rebuild] 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建设,如将一建筑物变为另一建筑物,可以指改变外形、特点、性质或作用
小学改建完毕
24.
改进 gǎijìn
(1)
[improve;better]
(2)
改变原有状况,使得到提高
不断改进这种电子蛙眼,并把它用到雷达系统中,就可以准确地把预定要搜索的目标同其他物体分开。——《眼睛与仿生学》
(3)
提高价值或质量使之更有利可图、更优良、更受人欢迎
改进展品的布置
25.
改口 gǎikǒu
[withdraw or modify one's previous remark;correct oneself] 改变原来的说法
他意识到形势不妙,赶紧改口
死不改口
26.
改良 gǎiliáng
(1)
[improve]∶去掉事物的某些缺点,使之更适合要求
看来研磨色料的方法得讲求改良。——《景泰蓝的制作》
(2)
[reform]∶改善
改良工人、职员、教员和抗日军人的待遇。——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27.
改良主义 gǎiliángzhǔyì
[reformism] 赞成逐步变革而不赞成革命变革的学说、主张
道德的改良主义
28.
改判 gǎipàn
[commute the original sentence;amend a judgment] 推翻原有判决,做出新判决
把死刑改判为死缓
29.
改期 gǎiqī
[change the date] 更改原定的日期
球赛因雨改期进行
30.
改任 gǎirèn
[change to another post] 由一种职务改成另一种职务
他改任车间主任了
31.
改日 gǎirì
[another day; some other day] 同“改天”(指距离说话时不很远的一天)
改日再谈吧
32.
改色 gǎisè
(1)
[change colour]
(2)
变成另一种颜色
面不改色
(3)
通过与另一种颜色或另一种浓淡的色彩搀和而改变色调
33.
改善 gǎishàn
(1)
[perfect]∶使原来的状况变得好些
建国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2)
[improve;better]∶ 部分地、在某种程度上提到较好、较高水平
改善住房条件
34.
改天 gǎitiān
[some other day;another day] 指以后不太久的某一天
改天见
今天我还有别的事,咱们改天再谈吧
35.
改天换地 gǎitiān-huàndì
[transform heaven and earth;transform nature] 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倒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深情忆念周伯伯》
36.
改头换面 gǎitóu-huànmiàn
[make the superficial changes;change the appearance only] 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动,其内容却依然如故
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唐· 寒山《寒山诗》
今人作经义,正是醉人说话,只见许多说话,改头换面,说了又说,不成文字。——《朱子语录·朱子》
37.
改图 gǎitú
[change plan] 改变打算
劝他及早改图
38.
改土 gǎitǔ
[improve the soil] 改良土质
淤灌改土
休耕改土
39.
改弦更张 gǎixián-gēngzhāng
[cut loose from the past and make a fresh start] 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申为改革变更
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矧乃治天下,此要安可忘。——南朝宋· 何承天《鼓吹铙歌·上邪篇》
今者革命政府不恤改弦更张,以求与人民合作。——孙中山《历年政治宣言》
40.
改弦易辙 gǎixián-yìzhé
[dance to another tune] 事物之间不协调犹如曲将变调、车将改道,比喻遇事不顺要灵活变通
况商土瘠,商人贫,可以静理而阜安,不宜改弦而易辙。——唐· 白居易《王公亮可商州刺史制》
41.
改邪归正 gǎixié-guīzhèng
[give up evil ways and return to the right;abandon evil and do good] 弃恶从善;从坏变好
这几个人既在水面上安身不牢,又不肯改邪归正跟随施巡按,便改旱路营生。——《儿女英雄传》
村里男子们有一种恶习,先知鲁特劝他们改邪归正,但他们拒绝悔改。——《死海不死》
42.
改写 gǎixiě
(1)
[rewrite;adapt;transcribe]∶通过重写或修改使适合于 [新的或不同的用途或情况]
他把小说改写成戏剧
(2)
[done into]∶把一种文体转变为另一种文体
把一篇散文改写成诗
43.
改选 gǎixuǎn
[reelect] 按法定程序进行的重新选举,多在原当选人任期届满或在任期间由于其他原因而丧失当选资格的情况下进行
国会必须重新改选其议员
44.
改样 gǎiyàng
[be completely changed] 改变原有的样子
我们要力求中央的政策下到地方不改样
45.
改业 gǎiyè
[change one's trade] 改变从事的行业
改业行医
46.
改移 gǎiyí
[change] 更改;改变
我们这家人,说了就不能改移。——《山地回忆》
47.
改元 gǎiyuán
[change the designation of an imperial reign] 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
年夏五,改元景炎。——宋· 文天祥《< 指南录> 后序》
48.
改造 gǎizào
(1)
[reform;change]∶修改或变更原事物,使适合需要
改造旧房
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三国演义》
(2)
[transform]∶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
改造世界
改造自然
49.
改辙 gǎizhé
[change one's course of action] 改变行车的路线。比喻改变原来的方法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三国魏· 曹植《赠白马王彪》
50.
改正 gǎizhèng
[put right;correct] 纠正错误
改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攀比风”
改 Gǎi
详细字义
〈名〉
1.

不改变脸色。形容遇到危险时神态沉着镇定。
【解释】: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自】: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神色自如
[shénsèzìrú]
【解释】: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出自】: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四章第六节:“潘怡如心里一惊,可是表面上仍神色自如。”
扩张资料;
反义词;
1、大惊失色
[dàjīngshīsè]
【解释】: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示例】: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清·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补语,表示下意识的表情。
2、毛骨悚然
[máogǔsǒngrán]
【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释义】:秦王知道后,不自觉的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恐惧。

面不改色什么意思

面不改色,汉语成语,拼音:miàn bù gǎi sè ,形容遇到突发事件时神态自若,从容镇静。出自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
近义词:
1、神色自如:神色自如是一个成语,读音是shén sè zì rú,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四章第六节:“潘怡如心里一惊,可是表面上仍神色自如。”
2、泰然自若:泰然自若”指形容在使人十分为难的或烦乱的情况下表现得沉着冷静和镇定;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词语出处 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乃号令士卒如平时,由是人益安附,而功易成焉。
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乃号令士卒如平时,由是人益安附,而功易成焉。
3、神情自若:神情自若,汉语成语,拼音是shén qíng zì ruò,是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出自马南邨《燕山夜话·编一套“特技”丛书吧》。
马南邨《燕山夜话·编一套“特技”丛书吧》:“举出最普通的例子来说,当你随便走进一家澡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些老工人,能够在滚开的热水中拧手巾,神情自若,并不烫手。”
4、谈笑自如:谈笑自如,汉语成语,拼音是tán xiào zì rú,意思是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出自《后山谈丛》。成语出处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一:“契丹犯澶渊,急书日至,一夕凡五至,莱公不发封,谈笑自如。”
反义词:
大惊失色:大惊失色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à jīng shī sè,释义:形容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出自《汉书·霍光传》。引证解释 形容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面不改色的意思

脸色不变。 形容 从容 镇静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 虎头 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 今朝 拿住这厮, 面不改色 。” 成语例句: (秦王)叱 左右 前缚(蔺)相如,相如 面不改色 。 繁体写法: 靣不改色 注音: ㄇㄧㄢˋ ㄅㄨˋ ㄍㄞˇ ㄙㄜˋ 面不改色的近义词: 神色自若 神态从容自然。形容人遇事不惊 面不改色的反义词: 大惊失色 形容非常惊恐,吓得变了脸色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三国演义》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keep a straight face 俄语翻译: не изменяться в лице 其他翻译: <德>ohne eine miene zu verziehen 成语谜语: 红颜永胜 读音注意: 色,不能读作“shǎi”。 写法注意: 改,不能写作“孜”。

面不改色的拼音和意思

面不改色的拼音是miàn bù gǎi sè,意思是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
1、成语释义:
面:颜面;色:颜色。颜容不改变颜色。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神态。
2、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3、成语故事:
有一次,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唐太宗的陵墓—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他处死。狄仁杰认为权善才虽然有罪,但不至于被判死刑。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权善才砍掉了陵墓周围的树,使我在祖先面前成了不孝的人,我一定要杀了他”。
狄仁杰面不改色,据法说理:“按照法律规定,权善才罪不至死,但陛下一定要杀了他,这怎么能让天下的百姓相信并遵守法律呢?千年以后,历史将评价陛下是明主还是昏君?臣不敢奉旨杀权善才,以免陷陛下于不义”。
唐高宗听了狄仁杰的一番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并封狄仁杰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监督百官。
面不改色的例句:
1、即使饭菜里面发现了虫子,他像没有看到一样,轻轻的把虫子挑到一边,仍旧不动声色的面不改色的继续吃着碗里的菜。
2、初遇敌人时,他面不改色、冷静坦然地用智慧与敌人斗争着,因为在这生死攸关之时,必须让敌人放下警惕,才能让任务有完成的可能。
3、公交车上所有人都在看着他,他却依然面不改色的将手伸入那个男人的口袋准备偷手机。
4、我原以为,那位可恶的司机大叔会转过头来说这没什么,但是,司机大叔还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对我们说:车坏了,请你们转车!
5、在刀光剑影中,那位姑娘面不改色地站了起来,从容不迫地讲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面不改色的意思 面不改色翻译

1、形容遇到突发事件时神态自若,从容镇静。
2、面不改色,汉语成语,拼音是miàn bù gǎi sè。
3、成语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4、近义词:神色自如、泰然自若、神情自若、谈笑自如。
5、反义词:大惊失色。

面不改色是什么意思

面不改色 ( miàn bù gǎi sè )
  解释: 面:颜面;色:颜色。脸色不变。形容遇到危险时从容镇静、毫不畏惧的样子。
  出处: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黑色人也仿佛有些惊慌,但是~。”
  近义词: 神色自若
  反义词: 大惊失色
  灯谜: 红颜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