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君之欢,带承字和修字的诗句有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4 10:03:52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哀郢文言文解析

1. 屈原哀郢赏析 我把重要的都挑出来了。
《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诗的开头诗人仰天而问,可谓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时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时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时辰,九年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年前当郢都危亡之时自己被放时情景。
第二层为“望长楸而太息兮”以下三节,写船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长楸”意味着郢为故都。想起郢都这个楚人几百年的都城将毁于一旦,忍不住老泪横流。李贺说:“焉洋洋而为客,一语倍觉黯然!”因为它比一般的“断肠人在天涯”更多一层思君、爱国、忧民的哀痛。诗中从“西浮”以下写进入洞庭湖后情形,故说“顺风波”(而非顺江流),说“阳侯之泛滥”,说“翱翔”,等等。

“将运舟而下浮兮”以下三节为第三层,写继续东行时心情。“运舟”指驾船、调转船头。“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顺流而下。去之愈远,而思之愈切。诗人之去,可谓一桨九回头,读之真堪摧人泪下。
“当陵阳之焉至兮”以下三节为第四层,写诗人作此诗当时的思想情绪。在这一层中才指出以上三层所写,皆是回忆;这些事在诗人头脑中九年以来,魂牵梦萦,从未忘却。“当陵阳之焉至兮”二句为转折部分,承上而启下。此陵阳在江西省西部庐水上游,宜春以南。《汉书·地理志》说:“庐江出陵阳东南”,即此。其地与湖湘之地只隔着罗霄山脉。大约诗人以为待事态平息,可以由陆路直达湖湘一带(俱为楚人所谓“江南之野”),故暂居于此。
第五层即“外承欢之汋约兮”以下三节,承接第四层的正面抒情,进而揭出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仅因为他们无能,还因为他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知为了一己的利益而诬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国安民方面实在难以倚靠。但关键还在于当政者喜好怎么样的人。“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对顷襄王的评价。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作品表现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
诗的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乱辞总承此两部分,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本诗在结构上表现了很大的独创性: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语言上的特点是骈句多,如“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既富有对偶美,也有助于加强感情力度。在风格上,徐焕龙《楚辞洗髓》谓之“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诚然。
2. 《哀郢》原文是什么 【原文】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朝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尧舜之抗行兮,了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3. 结合诗句如何分析《哀郢二首其一》主要的表现手法 《哀郢二首其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第一首从回顾楚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着笔,与其衰落败亡的结局以及今日遗址荒芜的景象,作强烈的对比。“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二代的王业,国统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第一首以议论起笔,以抒情落笔,中间两联写景,情寓于景。“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形容流光迅速。“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由对屈原的怀想而抒发对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愤慨。“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表达怨愤,非淋漓痛饮焉能排遣,非慷慨悲歌何以发泄的感情。
诗歌尾联是“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是诗人对楚之衰亡所作的结论,也是全诗主旨之所在。“灵均”是屈原的字,“灵均恨”,既是屈原在《离骚》中所无法尽情宣泄的家国无穷之恨,也是陆游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与屈原共命之叹。
《哀郢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背景:公元1164年,张浚大举北伐,符离战败,宋朝廷再度向金屈膝求和,达成隆兴和议。公元1166年官居隆兴通判的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陆游在家乡穷居四年,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九月过荆州时,他触景生情,怀古伤今,遂向慕屈子,慷慨悲歌,以屈原《哀郢》为题,写了两首七律,以抒发自己炽烈的爱国情怀。
4. 九章·哀郢的注释译文 [1]郢:郢都,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
[2]皇天:上天,老天。皇是大之意。
纯命:指天命有常。 [3]震:震动,震惊。
愆(qiān):过失,罪过。震愆:指震惊、遭罪。
这两句子的意思是:上天变化无常,为何让百姓受震惊遭罪过? [4]方:正当。仲春:夏历二月。
迁:迁徙,指逃难。这两句的意思是:人民背井离乡,妻离子散,正当二月向东逃难。
[5]去:离开。故乡:指郢都。
就:趋,往。 [6]遵:循,顺着。
江夏:指长江和夏水。夏水是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内,是长江的分流。
[7]国门:国都之门。轸(zhěn)怀:悲痛地怀念。
[8]甲:古时是以干支纪日的,甲指干支纪日的起字是甲的那一天。鼂(zhāo):同朝,早晨。
这两二句的意思是:走出国门,我心里悲痛地怀念着郢都,甲日的早晨,我踏上了行程。 [9]闾(lǘ):本指里巷之门,代指里巷,里巷是居民区。
[10]荒忽:心绪茫然。一说指行程遥远。
焉极:何极,何处是尽头。一说,极,至也。
这两两句的意思是:从郢都出发离开了所居住的里巷,心绪茫然,不知何处是尽头。或曰:前路茫茫,不知何往。
[11]楫(jí):船桨。齐扬:一同举起。
容与:舒缓的样子。 [12]哀:悲伤。
君:指楚王。这两句的意思是:双桨齐举,船儿缓行,我哀伤再没有见君王的机会了。
[13]楸(qiū):树名,落叶乔木。长楸:高大的楸树。
太息:叹息。 [14]涕:泪。
淫淫:泪流满面。霰(xiàn):雪粒。
[15]过:经过。夏首:地名,在今湖北省沙市附近,夏水的起点,长江在此分出夏水。
西浮:船向西漂行。 [16]顾:回顾,回头看。
龙门:郢都的东门。这两句的意思是:经过夏首,向西浮行,回顾龙门,已望不见了。
[17]婵(chán)媛(yuán):心绪牵引,绵绵不绝。 [18]眇:同渺,犹辽远。
跖(zhí):践踏,指落脚之处。这两句的意思是:情思缠绵,心怀悲伤,前程渺远,不知何处是落脚之处。
[19]顺风波:顺风随波。从流:从流而下。
[20]焉:兼词,于是,于此。洋洋:飘飘不定。
客:漂泊者。这两句的意思是:顺水随波,从流飘荡,从此漂泊无归,作客异乡。
[21]凌:乘。阳侯:传说中的 *** 之神,这里指波涛。
泛滥:大水横流涨溢。 [22]翱翔:飞翔的样子,这里比喻飘流的样子。
焉:何。薄:止。
这两句的意思是:乘着起伏汹涌的波涛前进,恍惚如鸟儿飞翔于天,何处是栖止之所? [23]絓(guà):牵挂。结:郁结。
解:解开。 [24]蹇产:结屈纠缠。
释:解开,消除。这两句的意思是:心思牵挂郁结,不能解开,愁绪结屈纠缠,不能释然。
[25]运舟:行舟。下浮:向下游漂行。
[26]上洞庭:指入洞庭湖。下江:下入长江。
[27]去:离开。终古之所居:祖先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指郢都。
[28]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这里指漂泊。
[29]恙(qiāng):发语词,楚方言,有乃之意。 [30]须臾:时间很短暂,犹言顷刻。
反:同返。这两句的意思是:于是我的灵魂想回归故乡,我何曾有顷刻的时间忘记返乡。
[31]背:背对着,指离开。夏浦:地名,指夏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西思:思念西方,指思念西面的郢都。 [32]故都:指郢都。
[33]坟:指水边高地。一说指水边高堤。
[34]聊:姑且。舒:舒展。
[35]州土:这里指楚国州邑乡土。平乐:和平快乐。
或言土地平阔,人民安乐。 [36]江介:长江两岸。
遗风:古代遗留下来的风气。这两句的意思是:看到国土辽阔,人民安乐和自古遗留下的淳朴民风,止不住悲伤感叹。
[37]当:值。陵阳: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
一说陵阳在今安徽省安庆南。焉至:至何处。
一说,陵阳指大的波涛。这里指波涛不知从何处而来。
[38]淼(miǎo):大水茫茫的样子。焉如:何往。
这两句的意思是:到了陵阳,还要到那里去?南渡这茫茫大水,又往何方? [39]曾不知:怎不知。夏:同厦,大屋,这里当指楚都之宫殿。
[40]孰:谁。一作何。
两东门:郢都东向有二门。这两句的意思是:没想到郢都繁华宫阙已经化为丘墟,有谁使郢都的两座东门变成一片荒芜? [41]怡:乐。
[42]惟:发语词。郢路:通向郢都之路。
辽远:遥远。 [43]江:长江。
夏:夏水。涉:渡水。
这两句的意思是:想那回郢都之路是多么遥远,长江和夏水又深不可渡。这两句的意思是:郢都不能回。
[44]忽:指时间过得快。信:相信。
—说不信是不被信任,下句的不复是不复被信任。 [45]复:指返回郢都。
根据此句“九年”的计算,屈原在顷襄王时被流放是在顷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86年),至白起破郢的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首尾正是九年。这两句的意思是:时间过得真快,仿佛令人难以相信,流放已九年未回郢都。
[46]郁郁:郁积的样子。不通:指心情不通畅。
[47]蹇:发语词,楚方言。侘傺(chàchì):怅然独立,形容失意者的茫无适从。
戚:同戚,忧伤。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愁思郁积,心情不畅,怅然独立,内心伤悲。
[48]外:表面。承欢:指承君主之欢。
[49]谌:诚,实在。荏弱:软弱。
持:同恃。难持,即很依靠。
这两二句的意思指斥那些蔽贤误国的人,说他们表面上巧言佞色,以奉承君王的欢心,实际上靠不住。 [50]湛湛:厚重的样子。
进:进用。 [51]被:同披。
被离,犹披离,纷乱的样。
5. 《哀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哀郢》作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都郡以后。
屈 原在流亡队伍中,亲眼目睹了祖国的衰败和人民的苦难,思前瞻后,甚是百感交 集,以极沉痛的心情写下这首诗,哀叹郢都的失陷。诗歌从质问苍天开篇,突兀而起,一下子将读者引入国都残破、人民罹难的悲惨情景中。
而后以邮都为起点,由近到远,写出流亡过程中一步一回首,一步一挥 泪的沉痛情感:“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 见^ ”诗人越行越远,郢都高大的乔木和矗立的城门都已在视线中逐渐消失,但悲 伤的泪水不知不觉就像雪珠一样不停地纷纷洒落。
最后,“乱辞”写道: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以动人心弦的怀念之情,返回故乡、重振家邦的愿望收尾,既照应了题 目与开篇的内容,又给人无穷回味。
全诗达到完美和谐的境界。
6. 文言文“祭遵传”的解析、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颖阳人。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颖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为大家所称道。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罪,祭遵查明真情后,依法把这个侍从处以死刑。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想祭遵竟敢处罚他身 边的人,欲降罪于祭遵;但马上有人来劝谏刘秀说:“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对。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刘秀听了觉得有理。后来,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征虏将军,颖阳侯。祭遵为人廉洁,为官清正,处事谨慎,克己奉公,常受到刘秀的赏赐,但他将这些赏赐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人。他生活十分俭朴,家中也没有多少私人财产,即使在安排后事时,他仍嘱咐手下的人,不许铺张浪费,只要用牛车载自己的尸体和棺木,拉到洛阳草草下葬就可以了。
7. 文言文解析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8. 九章·哀郢的作品原文 九章·哀郢[1]皇天之不纯命兮[2],何百姓之震愆[3]?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4]。
去故乡而就远兮[5],遵江夏以流亡[6]。出国门而轸怀兮[7],甲之鼂吾以行[8]。
发郢都而去闾兮[9],荒忽其焉极[10]。楫齐扬以容与兮[11],哀见君而不再得[12]。
望长楸而太息兮[13],涕淫淫其若霰[14]。过夏首而西浮兮[15],顾龙门而不见[16]。
心婵媛而伤怀兮[17],眇不知其所跖[18]。顺风波以从流兮[19],焉洋洋而为客[20]。
凌阳侯之泛滥兮[21],忽翱翔之焉薄[22]?心絓结而不解兮[23],思蹇产而不释[24]。将运舟而下浮兮[25],上洞庭而下江[26]。
去终古之所居兮[27],今逍遥而来东[28]。羌灵魂之欲归兮[29],何须臾而忘反[30]?背夏浦而西思兮[31],哀故都之日远[32]。
登大坟以远望兮[33],聊以舒吾忧心[34]。哀州土之平乐兮[35],悲江介之遗风[36]。
当陵阳之焉至兮[37],淼南渡之焉如[38]?曾不知夏之为丘兮[39],孰两东门之可芜[40]。心不怡之长久兮[41],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42],江与夏之不可涉[43]。忽若去不信兮[44],至今九年而不复[45]。
惨郁郁而不通兮[46],蹇侘傺而含戚[47]。外承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1303132欢之汋约兮[48],谌荏弱而难持[49]。
忠湛湛而愿进兮[50],妒被离而障之[51]。尧舜之抗行兮[52],瞭杳杳而薄天[53]。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54]。憎愠惀之修美兮[55],好夫人之慷慨[56]。
众踥蹀而日进兮[57],美超远而逾迈[58]。乱曰[59]:曼余目以流观兮[60],冀一反之何时[61]。
鸟飞反故乡兮[62],狐死必首丘[63]。信非吾罪而弃逐兮[64],何日夜而忘之[65]!。

承欢什么意思?

承欢的解释[attend upon and please] 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 君王 等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 哀郢 》 承欢侍宴无闲暇。——白居易《长恨歌》 承欢 膝下 详细解释 (1).迎合人意,求取欢心。 《楚辞·九章·哀郢》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王逸 注:“言佞人承君欢颜,好其谄言,令之汋汋然。”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2).指侍奉父母。 唐 骆宾王 《上廉使启》 :“冀鹿迹丘中,绝汉机於俗网;承欢膝下,驭 潘 舆於家园。” 唐 孟 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诗:“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 :“ 高堂 双白发,所急在糗粮。四壁如 长卿 ,承欢乏水浆。” 词语分解 承的解释 承 é 在下 面接受,托着: 承重 。承受。 担当 ,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 承认 。 受到 ,蒙受:承蒙。 承恩 (蒙受 恩泽 )。 继续 ,接联:继承。承平(指 社会 比较 持久 安定的 局面 )。承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 欢的解释 欢 (欢) ā 快乐,高兴: 欢乐 。欢庆。欢会。欢快。欢颜。尽欢而散。郁郁寡欢。 喜爱,亦指所喜爱的人:心欢。新欢旧识。 活跃 ,起劲, 旺盛 :欢蹦乱跳。欢实。机器转得真欢。 悲 笔画数:; 部首 :欠;

承欢是什么意思

承欢的解释[attend upon and please] 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 君王 等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 哀郢 》 承欢侍宴无闲暇。——白居易《长恨歌》 承欢 膝下 详细解释 (1).迎合人意,求取欢心。 《楚辞·九章·哀郢》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王逸 注:“言佞人承君欢颜,好其谄言,令之汋汋然。”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2).指侍奉父母。 唐 骆宾王 《上廉使启》 :“冀鹿迹丘中,绝汉机於俗网;承欢膝下,驭 潘 舆於家园。” 唐 孟 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诗:“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 :“ 高堂 双白发,所急在糗粮。四壁如 长卿 ,承欢乏水浆。” 词语分解 承的解释 承 é 在下 面接受,托着: 承重 。承受。 担当 ,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 承认 。 受到 ,蒙受:承蒙。 承恩 (蒙受 恩泽 )。 继续 ,接联:继承。承平(指 社会 比较 持久 安定的 局面 )。承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 欢的解释 欢 (欢) ā 快乐,高兴: 欢乐 。欢庆。欢会。欢快。欢颜。尽欢而散。郁郁寡欢。 喜爱,亦指所喜爱的人:心欢。新欢旧识。 活跃 ,起劲, 旺盛 :欢蹦乱跳。欢实。机器转得真欢。 悲 笔画数:; 部首 :欠;

承欢的意思

承欢的解释 [attend upon and please] 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 君王 等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 哀郢 》 承欢侍宴无闲暇。——白居易《长恨歌》 承欢 膝下 详细解释 (1).迎合人意,求取欢心。 《楚辞·九章·哀郢》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王逸 注:“言佞人承君欢颜,好其谄言,令之汋汋然。”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2).指侍奉父母。 唐 骆宾王 《上廉使启》 :“冀鹿迹丘中,绝汉机於俗网;承欢膝下,驭 潘 舆於家园。” 唐 孟 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诗:“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 :“ 高堂 双白发,所急在糗粮。四壁如 长卿 ,承欢乏水浆。” 词语分解 承的解释 承 é 在下 面接受,托着: 承重 。承受。 担当 ,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 承认 。 受到 ,蒙受:承蒙。 承恩 (蒙受 恩泽 )。 继续 ,接联:继承。承平(指 社会 比较 持久 安定的 局面 )。承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 欢的解释 欢 (欢) ā 快乐,高兴: 欢乐 。欢庆。欢会。欢快。欢颜。尽欢而散。郁郁寡欢。 喜爱,亦指所喜爱的人:心欢。新欢旧识。 活跃 ,起劲, 旺盛 :欢蹦乱跳。欢实。机器转得真欢。 悲 笔画数:; 部首 :欠;

承欢的解释

承欢的解释[attend upon and please] 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 君王 等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楚辞·九章· 哀郢 》 承欢侍宴无闲暇。——白居易《长恨歌》 承欢 膝下 详细解释 (1).迎合人意,求取欢心。 《楚辞·九章·哀郢》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王逸 注:“言佞人承君欢颜,好其谄言,令之汋汋然。”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2).指侍奉父母。 唐 骆宾王 《上廉使启》 :“冀鹿迹丘中,绝汉机於俗网;承欢膝下,驭 潘 舆於家园。” 唐 孟 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诗:“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 :“ 高堂 双白发,所急在糗粮。四壁如 长卿 ,承欢乏水浆。” 词语分解 承的解释 承 é 在下 面接受,托着: 承重 。承受。 担当 ,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 承认 。 受到 ,蒙受:承蒙。 承恩 (蒙受 恩泽 )。 继续 ,接联:继承。承平(指 社会 比较 持久 安定的 局面 )。承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 欢的解释 欢 (欢) ā 快乐,高兴: 欢乐 。欢庆。欢会。欢快。欢颜。尽欢而散。郁郁寡欢。 喜爱,亦指所喜爱的人:心欢。新欢旧识。 活跃 ,起劲, 旺盛 :欢蹦乱跳。欢实。机器转得真欢。 悲 笔画数:; 部首 :欠;

承欢的意思承欢的意思是什么

承欢的词语解释是:承欢chénghuān。(1)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承欢的词语解释是:承欢chénghuān。(1)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结构是:承(独体结构)欢(左右结构)。拼音是:chénghuān。注音是:ㄔㄥ_ㄏㄨㄢ。承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迎合人意,求取欢心。引《楚辞·九章·哀郢》:“外承欢之_约兮,_荏弱而难持。”王逸注:“言佞人承君欢颜,好其_言,令之__然。”唐白居易《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⒉指侍奉父母。引唐骆宾王《上廉使启》:“冀鹿_丘中,_汉机於俗网;承欢膝下,驭潘舆於家园。”唐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诗:“十五_衣年,承欢慈母前。”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堂双白_,所急在糗粮。四壁如长卿,承欢乏水浆。”二、国语词典顺从父母的意思,使父母欢喜。三、网络解释承欢承欢:汉语词汇承欢:广播剧《月满西楼》ED承欢(汉语词汇)承欢,汉语词汇。拼音:chénghuān释义:1、指迎合人意,求得欢心;侍奉父母。语出《楚辞·九章·哀郢》:“外承欢之_约兮,谌荏弱而难持。”2、小说。3、小说人物。关于承欢的诗词《婕妤怨·南国承欢日》《题蔡得路司马北堂承欢图》关于承欢的诗句承欢烛火引金茎来承欢宴馀来承欢宴馀关于承欢的成语希旨承颜阿谀奉承承天之佑应天承运承上启下曲意承迎承欢膝下承嬗离合菽水承欢关于承欢的词语奉令承教希旨承颜合家欢承上启下承嬗离合菽水承欢承天之佑承欢膝下曲意承迎承欢献媚关于承欢的造句1、与永恒的事物作斗争的人是活不长的,他从战场和可怕的斗争中回来后,他的孩子也不会在他的膝下承欢。2、是一个不可实践的奢望。可是这一刻的诚意,已使承欢自己感动。3、见谁皓腕雪凝起舞娉婷,步伐多清丽不过是逢迎,有人容光胜锦有人婉转如莺,承欢于御前自有万种风情,百艳汇集千般良辰美景,易得易失一席之地。4、短短数息之间,儿女失去了承欢膝下的机会,兄弟手足被生生割裂,亲戚朋友天人永隔。5、哈哈哈换不出就不换,老伯这把年纪本应子孙承欢膝下,安享天伦。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承欢的详细信息

承欢的解释承欢的解释是什么

承欢的词语解释是:承欢chénghuān。(1)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承欢的词语解释是:承欢chénghuān。(1)迎合人意,博取欢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结构是:承(独体结构)欢(左右结构)。拼音是:chénghuān。注音是:ㄔㄥ_ㄏㄨㄢ。承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迎合人意,求取欢心。引《楚辞·九章·哀郢》:“外承欢之_约兮,_荏弱而难持。”王逸注:“言佞人承君欢颜,好其_言,令之__然。”唐白居易《长恨歌》:“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⒉指侍奉父母。引唐骆宾王《上廉使启》:“冀鹿_丘中,_汉机於俗网;承欢膝下,驭潘舆於家园。”唐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诗:“十五_衣年,承欢慈母前。”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高堂双白_,所急在糗粮。四壁如长卿,承欢乏水浆。”二、国语词典顺从父母的意思,使父母欢喜。三、网络解释承欢承欢:汉语词汇承欢:广播剧《月满西楼》ED承欢(汉语词汇)承欢,汉语词汇。拼音:chénghuān释义:1、指迎合人意,求得欢心;侍奉父母。语出《楚辞·九章·哀郢》:“外承欢之_约兮,谌荏弱而难持。”2、小说。3、小说人物。关于承欢的诗词《婕妤怨·南国承欢日》《题蔡得路司马北堂承欢图》关于承欢的诗句对景承欢宠在昔承欢豫来承欢宴馀关于承欢的成语承上启下希旨承颜曲意承迎承嬗离合菽水承欢承天之佑阿谀奉承应天承运承欢膝下关于承欢的词语承嬗离合承天之佑曲意承迎膝下承欢奉令承教承欢膝下合家欢阿谀奉承应天承运希旨承颜关于承欢的造句1、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在法国的居处孤独地死去,没有子孙承欢膝下,没有爱人长相左右。2、见谁皓腕雪凝起舞娉婷,步伐多清丽不过是逢迎,有人容光胜锦有人婉转如莺,承欢于御前自有万种风情,百艳汇集千般良辰美景,易得易失一席之地。3、如今既知双亲俱在,自然想承欢膝下,还请夫子成全。4、是一个不可实践的奢望。可是这一刻的诚意,已使承欢自己感动。5、哈哈哈换不出就不换,老伯这把年纪本应子孙承欢膝下,安享天伦。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承欢的详细信息

带承字和修字的诗句有

1:带有修字的古诗词: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留灵修兮澹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四牡奕奕,孔修且张。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君看名在丹台者,尽是人间修道人。
梁园修竹旧传名,久废年深竹不生。
祀典修咸秩,农书振满床。
金马诏何晚,茂陵居近修。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长。
邅吾游夫鄢郢,路修远以萦纡。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修竹低垂孤鹤舞。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画楼徙倚栏杆,粉云吹做修鬟。
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
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数月乃离居,风湍成阻修。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江云暗悠悠,江风冷修修。
2:带有承字的古诗词:
《唐武氏享先庙乐章》武则天
先德谦撝冠昔,严规节素超今。
奉国忠诚每竭,承家至孝纯深。
追崇惧乖尊意,显号恐玷徽音。
既迫王公屡请,方乃俯遂群心。
有限无由展敬,奠醑每阙亲斟。
大礼虔申典册,苹藻敬荐翘襟。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李乂
紫禁乘宵动,青门访水嬉。
贵游鳣序集,仙女凤楼期。
合宴簪绅满,承恩雨露滋。
北辰还捧日,东馆幸逢时。
《郊庙歌辞?让皇帝庙乐章?奠币》李舒
惟帝时若,去而上仙。
祀用商舞,乐备宫悬。
白璧加荐,玄纁告虔。
子孙拜后,承兹吉蠲。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卢照邻
波澄少海,景丽前星。
高禖诞圣,甲观升灵。
承规翠所,问寝瑶庭。
宗儒侧席,问道横经。
山宾皎皎,国胄青青。
黄裳元吉,邦家以宁。
《相和歌辞?长信怨》李白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
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
更有留情处,承恩乐未穷。
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李白
汉帝长杨苑,夸胡羽猎归。
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
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李白
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钩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长信宫》李白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
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
别有欢娱处,承恩乐未穷。
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尧铭》贯休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
仲尼有言,巍巍帝尧。
承天眷命,罔厥矜骄。
四德炎炎,阶蓂不凋。
永孚于休,垂衣飘飖。
吾皇则之,小心翼翼。
秉阳亭毒,不遑暇食。
土阶苔绿,茅茨雪滴。
君既天赋,相亦天锡。
德輈金镜,以圣继圣。
汉高将将,太宗兵柄。
吾皇则之,日新德盛。
朽索六马,罔坠厥命。
熙熙蓼萧,块润风调。
舞擎干羽,囿入刍荛。
既玉其叶,亦金其枝。
叶叶枝枝,百工允釐。
享国如尧,不疑不疑。
《读《玄宗幸蜀记》》贯休
宋璟姚崇死,中庸遂变移。
如何游万里,只为一胡儿。
泣溻乾坤色,飘零日月旗。
火从龙阙起,泪向马嵬垂。
始忆张丞相,全师郭子仪。
百官皆剽劫,九庙尽崩隳。
尘扑银轮暗,雷奔栈阁危。
幸臣方赐死,野老不胜悲。
及溜飘沦日,行宫寂寞时。
人心虽未厌,天意亦难知。
圣两归丹禁,承乾动四夷。
因知纳谏诤,始是太平基。
《经栖白旧院二首》贯休
竺卿何处去,触目尽凄凉。
不见中秋月,空馀一炷香。
残花飘暮雨,枯叶盖啼螀。
谁礼新坟塔,萧条渭水傍。
国宝还亡一,时多李德林。
故人卿相泣,承制渥恩深。
旧藁谁收得,空堂影似吟。
裴回不能去,寒日下西岑。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贯休
地变贤人丧,疮痍不可观。
一闻消息苦,千种破除难。
阴骘那虚掷,深山近始安。
玄关评兔角,玉器琢鸡冠。
傲野高难狎,融怡美不殚。
冀迎新渥泽,遽逐逝波澜。
蜕壳埋金隧,飞精驾锦鸾。
倾摧千仞壁,枯歇一株兰。
仙庙诗虽继,苔墙篆必鞔。
烟霞成片黯,松桂著行干。
影拄溪流咽,堂扃隙月寒。
寂寥遗药犬,缥缈想琼竿。
伊昔相寻远,留连几尽欢。
论诗花作席,炙菌叶为盘。
彭伉心相似,承祯趣一般。
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
倏忽成千古,飘零见百端。
荆襄春浩浩,吴越浪漫漫。
已矣红霞子,空留白石坛。
无弦亦须绝,回首一长叹。
《寿春进祝圣七首?千载降祥》贯休
九天宫上圣,降世共昭回。
万汇须亭毓,群仙送下来。
承乾当否极,庶事尽康哉。
只有羲轩比,其馀不可陪。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沈佺期
紫微降天仙,丹地投云藻。
上言华顶事,中问长生道。
华顶居最高,大壑朝阳早。
长生术何妙,童颜后天老。
清晨朝凤京,静夜思鸿宝。
凭崖饮蕙气,过涧摘灵草。
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
昔尝游此郡,三霜弄溟岛。
绪言霞上开,机事尘外扫。
顷来迫世务,清旷未云保。
崎岖待漏恩,怵惕司言造。
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顺风怀崆峒,承露在丰镐。
泠然委轻驭,复得散幽抱。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闻有参同契,何时一探讨。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沈佺期
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霜威变绿树,云气落青岑。
水殿黄花合,山亭绛叶深。
朱旗夹小径,宝马驻清浔。
苑吏收寒果,饔人膳野禽。
承欢不觉暝,遥响素秋砧。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沈佺期
家住东京里,身投南海西。
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
圣主讴歌洽,贤臣法令齐。
忽闻铜柱使,走马报金鸡。
弃市沾皇渥,投荒漏紫泥。
魂疲山鹤路,心醉跕鸢溪。
天鉴诛元恶,宸慈恤远黎。
五方思寄刃,万姓喜然脐。
自幼输丹恳,何尝玷白圭。
承言窜遐魅,雪枉间深狴。
坟垄无由谒,京华岂重跻。
炎方谁谓广,地尽觉天低。
百卉杂殊怪,昆虫理赖暌。
闭藏元不蛰,摇落反生荑。
疟瘴因兹苦,穷愁益复迷。
火云蒸毒雾,阳雨濯阴霓。
周乘安交趾,王恭辑画题。
少宽穷涸鲋,犹愍触藩羝。
配宅邻州廨,斑苗接野畦。
山空闻斗象,江静见游犀。
翰墨思诸季,裁缝忆老妻。
小儿应离褓,幼女未攀笄。
梦蝶翻无定,蓍龟讵有倪。
谁能竟此曲,曲尽气酸嘶。
《都亭驿送郭判官之幽州幕府》李端
幕府参戎事,承明伏奏归。
都亭使者出,杯酒故人违。
细雨沾官骑,轻风拂客衣。
还从大夫后,吾党亦光辉。
《送王羽林往秦州》李端
秦州贵公子,汉日羽林郎。
事主来中禁,荣亲上北堂。
輶车花拥路,宝剑雪生光。
直扫三边靖,承恩向建章。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李端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鞲。
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
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
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
《卧病》孟郊
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
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
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
承颜自俯仰,有泪不敢流。
默默寸心中,朝愁续莫愁。
带“承”字的诗句有:
1、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鲍照《拟行路难》
2、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杜牧《过勤政楼》
3、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4、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李绅《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
5、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6、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王昌龄《春宫怨》
带“修”字的诗句有:
1、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2、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杜甫《潼关吏》
3、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4、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
5、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王昌龄《秋兴》
6、江云暗悠悠,江风冷修修。——白居易《舟中雨夜》
1、 《拟行路难》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2、 《过勤政楼》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3、《春宫怨》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4、《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李绅
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
5、《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6、《春宫怨》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1、《佳人》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2、《潼关吏》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3、《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4、《采桑子》纳兰性德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5、《秋兴》王昌龄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或间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6、《舟中雨夜》白居易
江云暗悠悠,江风冷修修。夜雨滴船背,夜浪打船头。船中有病客,左降向江州。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

  《长恨歌》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词语解释
  汉皇:指唐玄宗。
  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貌。
  御宇:治理天下。
  杨家有女:指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幼时养在叔父家。
  眸:眼珠。
  六宫:本专指皇后寝宫,泛指妃嫔居处。
  粉黛:代指美女。
  华清池:华清宫温泉,在今陕西临潼。
  凝脂:指白嫩光泽的肌肤。
  新承恩泽:初受宠爱。
  云鬓:形容女子鬓发轻盈飘逸。
  金步摇:金制垂珠头钗,行则摇动。
  春宵:春夜。
  苦短:暗示欢愉无厌,故嫌夜短。
  早朝:早晨上朝听政。
  夜专夜:一夜连着一夜,整日整夜。
  宫:后妃所居宫室。
  佳丽:美女。
  三千:极言其多。
  一身:指杨贵妃一人。
  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典,指杨贵妃所居之处。
  醉和春:指酒与情同醉。
  可怜:可羡。
  骊宫:指骊山华清宫。
  仙乐:形容乐声美妙,非人间能闻。
  缓歌慢舞:轻歌曼舞。
  凝丝竹:指歌舞紧扣乐声。丝竹,弦乐和管乐的合称。
  看不见:看不厌。
  霓裳羽衣曲:舞曲名。
  九重城阙:指京城长安。烟尘:烽烟尘土,指战火。
  翠华:皇帝仪仗用翠鸟羽毛为饰的旗帜。
  六军:此指皇帝的扈从部队。
  宛转:缠绵委屈貌。
  蛾眉:这里指杨贵妃。
  花钿:金玉制花形首饰。
  委地:落地。
  翠翘:形似翠鸟尾的首饰。
  金雀:钗名。
  玉搔头:玉簪。
  君王:指唐玄宗。
  黄埃:黄色尘土。
  云栈:高耸入云的栈道。萦纡:弯曲盘旋。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大、小剑山之间。
  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南,此泛指蜀山。
  日色薄:日光暗淡。
  圣主:指唐玄宗。
  行宫:皇帝出行时的住所。
  天旋地转:形容时局大变。
  回龙驭:指唐玄宗还京。
  玉颜:美女,此指杨贵妃。
  沾衣:指落泪。
  都门:长安城门。
  信马:任马奔走,不加约束。
  太液:池名。
  芙蓉:荷花。
  未央:宫名,此泛指唐代宫苑。
  西宫:太极宫。
  南内:兴庆宫。唐玄宗返京后的两处住所。
  梨园弟子:由玄宗执教的宫内习艺者。
  椒房阿监:后妃宫中的女官。
  青娥:青春美貌。
  萤:萤火虫。
  思悄然:情意萧瑟寂寞。
  迟迟:缓慢悠长。
  耿耿:明亮貌。
  河:指银河。
  鸳鸯瓦:指嵌合成对的瓦片。
  霜华:霜花。
  翡翠衾:指绣有成双翡翠鸟的被子。
  致:招来。
  展转:翻来覆去。
  碧落:道家称天界为碧落。
  汉家:即唐朝。
  揽衣:披衣。
  觉:睡醒。
  袂:衣袖。
  寂寞:暗淡失神貌。
  阑干:纵横流淌。
  谢:告诉。
  人寰:人世间。
  一扇:一片。
  但教:只要让。
  殷勤:反覆多次。
  连理枝:不同根的树木枝条连在一起。
  绝期:中断的时候。
  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
  翻译: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评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唐玄宗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把诗歌鉴赏当成一个专题来解读,并且按照诗歌鉴赏地方法把他分成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又有“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赏析示例”,诗歌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自主赏析”,围绕这一章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其设计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兴趣。
  《长恨歌》出自“赏析示例”一章,除课下注释外,课后还有详细的鉴赏说明。怎么教,从哪个角度切入,教到什么程度,都成了问题。最后决定抓住本单元的设计要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结合课后对诗歌主旨的分析,运用反证法找出作者这样分析的原因,同时也训练学生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的运用。
  首先,“知人论世”了解白居易其人。他的生平、作品及诗歌主张,主要抓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来确定诗歌的主题为讽喻,而不仅仅只谈感情。其次,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从字、词、句着手,抓住第一节中描绘李杨之间爱情的词汇,与写一般男女感情的所采取的角度和词汇进行对比,发现有明显的讽刺意味。这都与课后的分析不谋而合,使学生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更为信服,对于运用这一方法充满了信心。
  最后,对杨贵妃的形象进行分析,引出“红颜祸水”的话题,就古今中外被称为“红颜祸水”的女人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总体来说,本课围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展开,对诗歌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也有课后的拓展延伸,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让我感到不足的是学生没有从欣赏的角度来学习这首诗,而是用很理性的眼光,以解答数学题放入方法来鉴赏诗歌,比较死板沉闷,缺乏自己的独创性,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很艰涩、枯燥。针对理科班的这种情况,应该在平时慢慢对他们进行美地熏陶,进课前先播放朗读带,看《唐之韵》等相关资料进行铺垫,创设好情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