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哪些电影用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创作
- 2、柴可夫斯基四季都是几级的曲子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3、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按难易程度怎么排名?
- 4、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乐曲是有那五部分组成的
- 5、柴可夫斯基作品(柴可夫斯基作品集)
- 6、松雪草的《四月——松雪草》
- 7、柴可夫斯基四季组曲的名字是什么?
- 8、柴可夫斯基 套曲《四季》属于什么风格
- 9、柴可夫斯基四季组曲的名字是什么?
哪些电影用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创作
《叛逆者》。影视剧中的伴奏,会按照故事的总体风格,为作品奠定情感基调,在《叛逆者》开头,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四季》,是一幅画卷,为这部电影徐徐展开,整个电影的开头,就是一幅老照片,带着一种淡淡的怀念。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伏特金斯克市,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继承了格林卡以来俄罗斯音乐的发展成就,同时又注意吸取西欧音乐文化发展的经验,把高度的专业技巧同俄罗斯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戏剧性冲突和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四季都是几级的曲子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四到七级,因为这12首并没有全部出现在考级的书里,出现的分布在四到六不等,所以保守来说是四到七级。注:指的是中央院的考级书。
《四季》(thefourseasons)是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以四季为题,将十二个月份中代表的景物写入曲中。套曲中包括《壁炉边》、《狂欢节》、《云雀之歌》等。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
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扩展资料: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
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按难易程度怎么排名?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12首曲子从易到难排序是:5月、6月、3月、4月、1月、2月、10月、11月、12月、7月、8月、9月。
柴可夫斯基是前苏联的著名作曲家音乐家,他的悲怆交响曲是写他与音乐女教师四十年才相见鸡手执相看泪眼却无语凝噎的故事。四季的难度较大,要好好练习,没有三五年学钢琴史是弹不好的。
柴科夫斯基创作《四季》的创作背景
四季作于1875年,当时柴可夫斯基35岁,是一位崭露头角的作曲家,刚刚因创作舞剧天鹅湖而备受瞩目。当时彼得堡出版家贝尔纳德建议柴可夫斯基写12首钢琴短曲,按每月一曲的方式在一份音乐杂志上发表。乐曲的内容必须与发表的那个月有联系。
他一共写下了十首短曲,只有在写六月和十一月的时候,因为没有创作灵感而搁浅。于是他用《船歌》替代六月,用《在马车上》作为十一月。这两曲以成为这十二首中最著名的两首。《船歌》旋律优美恬静,清新自然。《在马车上》旋律淳朴可爱,有民歌风格,是一首俄罗斯农民曲。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乐曲是有那五部分组成的
柴可夫斯基的有关十二月的音乐名称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雪橇》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1、《壁炉边》January—At the Fire Side
不太快,用琶音造成幻想气氛。阴沉忧郁的旋律和徐缓单调的节奏把人们带进孤寂愁苦的寒冬之夜。
“在那宁静安逸的角落,已经笼罩着朦胧的夜色,壁炉里的微火即将熄灭,蜡烛里的微光还在摇曳闪烁……”——普希金
2、《狂欢节》February—Carnival
三段体,俄罗斯舞曲节奏的主题。欢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带有纯朴明快的双拍子舞曲特征,表现了狂欢节欢腾热烈的气氛。
“在欢腾的狂欢节,酒筵多么丰盛……”——普.维亚杰姆斯基
3、《云雀之歌》March—Song of the Lark
旋律轻捷灵巧,展现云雀欢唱的春日情景。
“鲜花在田野上随风摇晃,到处一片明媚的阳光。春日的云雀在尽情鸣啭,蔚蓝的天空回荡着动听的歌唱……”——阿.马伊科夫
4、《松雪草》April—Snow Drop
节奏自在,情绪柔和。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幻。
“淡青、鲜嫩的松雪草啊!初春残雪偎在你身旁。……往昔的忧愁苦恼,只剩下最后几滴泪珠儿还在流淌,来日的幸福,将给你带来新颖的幻想……”——阿.马伊科夫
5、《白夜》May—White Nights
主部是充满甜美幽静之情的琶音,中部变成游戏似的快板。旋律起伏委婉,温存柔润,带有较强的歌唱性,充满悉尼真挚的颂叹之情。
“多么美妙的夜晚,幸福笼罩着一切,谢谢你,夜半亲爱的故乡!从冰冻的王国,从风雪的王国,你的五月飞奔而来,她是多么新鲜清爽!”——阿.费特
6、《船歌》June—Barcarolle
三部曲式,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如同微波荡漾,舒缓的第一部分主题温和中略带忧郁,使人仿佛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轻轻地向着远方飘荡。
“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阿.普列谢耶夫
7、《割草人之歌》July—Song of the Reapers
民歌旋律,查尔塔斯舞曲风格。
“肩膀动起来呦!手臂回起来呦!让晌午的熏风,迎面吹过来呦!”——阿.柯里佐夫
8、《收获》August—Harvest
带回旋感的主题犹如一首舞曲,充满了丰收的喜悦之情。
“家家户户收秋粮,高高的裸麦倒在地上,成捆的麦子垛成山,夜半牛车搬运忙。”——阿.柯里佐夫
9、《狩猎之歌》September—The Hunting
三部曲式,适中的快板。中间部主题带有进行曲的特点,使人联想到在晨雾缭绕的原野上踏着碎步前进的马队。
“出发时刻号角响,成群猎犬已整装,晨光初照齐上马,骏马奔跳欲沱江。”——普希金
10、《秋之歌》October—Autumn Song
如歌的行板。悠缓缠绵的旋律,蕴含着悲秋的哀伤之情。
“晚秋之园凋零凄凉,枯黄落叶随风飘荡……”——阿.托尔斯泰
11、《雪橇》November—Troika
《平》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题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中间部主题较为活跃,带有歌曲和舞曲的双重特点。在小二度倚音装饰下,生动的模仿了马车铃铛的声响。这一旋律在铃铛声中盘旋跳跃,使乐曲充满生气。
“别在忧愁地向大道上看,也别匆忙地把马车追赶。快让那些悒郁和苦恼,永远从你心头消散。”——尼.涅克拉索夫
12、《圣诞节》December—Christmas
圆舞曲式。栩栩如生的描绘了诗歌中姑娘诙谐的形象。
“圣诞佳节夜晚,姑娘快把命算。脱下脚下靴子,扔在大门之前。”——如科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作品(柴可夫斯基作品集)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柴可夫斯基作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柴可夫斯基作品集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柴可夫斯基还有哪些著名的作品?柴可夫斯基成功地创作了大型歌剧《叶甫盖尼?澳涅金》,钢琴套曲《四季》、《斯拉夫进行曲》等,也都是名噪国际乐坛的艺术珍品。有革命倾向的歌剧《禁卫军》,表现了他对当时人民所受苦难的同情和愤慨。还创作了著名的《弦乐四重奏》,又名《如歌的行板》,如泣如诉的旋律,深刻而又形象地抒发了沙皇统治下俄罗斯人民抑郁和痛苦的感情。还有《第五交响曲》,舞剧《胡挑夹子》,歌剧《叶甫盖尼?澳涅金》,交响乐《悲怆》,管弦乐《1812年序曲》等音乐。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哪些?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中国乐迷亲切称之为“老柴”,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的曲子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更富。交响曲《g小调第一交响曲》《c小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f小调第四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b小调第六交响曲》——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美学观。《曼弗雷德交响曲》《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管弦乐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12序曲》《弦乐小夜曲》《意大利随想曲》《哈姆雷特幻想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有哪些著名作品?作家生平作品目录:《小提琴协奏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四季》、《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舞剧《天鹅湖》、《忧郁小夜曲》等。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柴氏应其友LeopoldAuer而写的。此老兄当时拒绝演奏。这个曲子就这样束之高阁,直到另一位小提琴新秀AdolfBrodsky同意姑且一试时才得以公开於世。1881年12月04日全曲由Brodsky在李希特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中首次演奏此曲。不料恶评旋踵而至;当时维也纳评论界泰斗EduardHanslick曾说:「听众可以看到小提琴已非在演奏,它在猛拉後支离破碎,反弹而将演奏者打得鼻青脸肿。」柴氏至此再度陷入低潮,然而Brodsky不为所屈、继续在莫斯科和伦敦演奏此曲。他的坚忍不但赢得柴氏的感激,也使这首杰作得以获得世人的接纳。不过Auer也赢得柴氏的谅解,在独奏部分略作修正,而成为今天的标准版本。第五交响曲作于1888年。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科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西欧派”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科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1888年,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与命运斗争”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第六交响乐“悲怆”B小调,,作于1893年。这部作品题献给弗拉基米尔.达维多夫,它的标题是《悲怆》,悲怆的标题是柴可夫斯基弟弟的建议。柴可夫斯基曾说明:“这部交响曲的构图归根结底是‘生活’。”第七交响乐-降E大调交响乐。众所周知柴可夫斯基写了6部交响乐,其中后三部更是柴氏的代表作,到现在还是音乐会经常演出的曲目。那又何来一部“第七”交响乐呢?其实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生命”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一八一二年序曲完成于1880年10月,是尼古拉·鲁宾斯坦委托柴科夫斯基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创作的作品,也是柴科夫斯基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之一。作品于1882年8月8日首次演出时,就受到了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加上乐队宏大的气势及乐曲末段的钟、鼓和排炮齐鸣的热烈气氛,使当时的听众非常兴奋,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演出中动用了超大规模的乐队,并在结尾处加了一个军乐队,还动用了大炮。这部序曲能为柴科夫斯基赢得声誊并被推为他的代表作品,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序曲《一八一二年》的历史内容是:法国拿破仑于一八一二年调动了上万大军侵入俄国境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逼近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放弃莫斯科,三十万居民百分之九十撤出莫斯科。农民们纷纷加入游击队,烧掉了粮食,使拿破仑的侵略军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作战。拿破仑的军队由于经不起俄军的反攻和游击队的袭击,结果惨遭失败,拿破仑绕道德境才逃回法国。俄国人民以骄傲的心情读着库图佐夫的对军队的文告:“勇敢和胜利的军队!你们终于站在帝国主义的边疆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救星,俄罗斯用这个名字来欢迎你们,你们在这次迅速进军中建立起来的不平凡的功绩,使全国人民都感到惊奇,并带来了我们永远的光荣。”1875柴可夫斯基受彼得堡《小说家》杂志发行人之托,每月按俄罗斯的著名诗人的题诗写一首与之相适应的钢琴曲。于是他嘱咐男仆,每月到时候提醒他写作,写完一首交稿一首。唯有六月和十一月引不起他的创作灵感,只好用《船歌》作为六月,《雪橇》作为十一月,从而写全了十二个月的十二首钢琴曲。1882年以套曲形式,题名《四季》正式出版。《如歌的行板》的主题,是1869年夏,柴科夫斯基在乌克兰卡蒙卡村他妹妹家的庄园旅居时,从一个当地的泥水匠处听来的,这是一首小亚细亚的民谣。全曲由两个主题交替反复而成。第一主题就是前述的那首优雅的民谣曲调,虽由二拍子与三拍子混合作成,但毫无雕琢的痕迹。在幽静的切分音过门后,引出第二主题,这一曲调的感情较为激昂,钢琴伴奏以固执的同一音型连续着,却并不给人以单调的感觉。此后又回到高八度的第一主题,后来又反复第二主题,但存在变化。乐曲的结尾是第一主题的片断,有如痛苦的啜泣。本曲曾使俄国大文豪--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柴科夫斯基一直对此深感自豪。有人甚至认为本曲就是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意大利随想曲完成于1880年夏,初演于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意大利罗马,其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1880年二月十七日,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说:“在过去的数天中,我已写好了《意大利随想曲》的草稿,这是根据意大利民间的若干流行曲调而写成的。我想这一作品是成功的;它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要归功于这些从无意中得来的动人曲调--有些是我从民歌集里收集来的,有些是我在马路上亲耳听到的。”由此可见,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之所以雅俗共赏,流传广泛,与他不断从民间音乐中汲取素材有着密切关系。《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作于1869年,1870和1880年分别进行修订。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题材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是蒙泰欧和凯普莱特两大贵族家族的青年男女,虽有劳伦斯神父相助,但终因两个家族的世仇,导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柴科夫斯基采用着重刻划悲剧的中心人物的手法,使乐曲成功地体现了戏剧的主题思想。在音乐史中,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题材的音乐作品是非常多的,柴科夫斯基的这部幻想序曲便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部。舞剧《胡桃夹子》两幕三场梦幻芭蕾舞剧,作于1892年。剧本是彼季帕根据恩斯特·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及大仲马的改编本写成的。作者从舞剧中选了六首曲子作为《胡桃夹子组曲》,同年3月7日在一次交响乐演奏会上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12月6日舞剧在彼得堡首演。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的三部芭蕾舞剧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舞蹈舞台上久演不衰的舞剧精品之一。舞剧的音乐充满了单纯而神秘的神话色彩,具有强烈的儿童音乐特
松雪草的《四月——松雪草》
《四季》是伟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这套钢琴套曲.OP.37b.副标题为《12种性格的小品》。作于1875-1876年,圣彼堡有个叫贝尔瑙德的人从俄国诗中选出12首适合于1876年1-12月的诗,刊登在他创办的音乐杂志上,请柴科夫斯基作曲。柴科夫斯基用钢琴描述每个月的性格(使用俄罗斯农历)。其中,四月的代表诗歌是《松雪草》,作者阿·马伊科夫。柴可夫斯基采用三段体作《四月——松雪草》,全曲节奏自在,情绪柔和,表现初春的憧憬和梦幻,中段为充满感想的表达。松雪草是积雪消融时最先开花的草,可能是看到松雪草,柴科夫斯基就产生了写作春天音乐的欲望。您听,他的旋律颤抖着,那么安详甜美。柴科夫斯基以其非凡的大师手笔,在乐章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使之具有惊人的艺术价值。
柴可夫斯基四季组曲的名字是什么?
四季组曲
《一月——壁炉边》January—At the Fire Side
〈二月——狂欢节》February—Carnival
《三月——云雀之歌》March—Song of the Lark
《四月——松雪草》April—Snow Drop
《五月——白夜》May—White Nights
《六月——船歌》June—Barcarolle
《七月——割草人之歌》July—Song of the Reapers
《八月——收获》August—Harvest
《九月——狩猎之歌》September—The Hunting
《十月——秋之歌》October—Autumn Song
《十一月——雪橇》November—Troika
《十二月——圣诞节》December—Christmas
柴可夫斯基 套曲《四季》属于什么风格
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集《四季》作于1876年,与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强力集团”作曲家基本同属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风格。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其中第六首《船歌》和第十一首《在马车上》最为流行,第三首《云雀之歌》及第十二首《圣诞节》也常单独演奏。
浪漫派风格 是钢琴小品套曲
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集“四季”,1876年,基本上属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和强大的群体作曲家的俄罗斯音乐的历史。
柴可夫斯基四季组曲的名字是什么?
1.一月——炉边
2.二月——狂欢节
3.三月——云雀之歌
4.四月——松雪草
5.五月——清静之夜
6.六月——船歌
7.七月——刘者之歌
8.八月——收获
9.九月——行猎
10.十月——秋之歌
11.十一月——在马车上
12.十二月——圣诞节
十一月——在雪橇上。。。
《四季》钢琴组曲
11月是正规的话是在雪橇上
1.一月——炉边
2.二月——狂欢节
3.三月——云雀之歌
4.四月——松雪草
5.五月——清静之夜
6.六月——船歌
7.七月——刘者之歌
8.八月——收获
9.九月——行猎
10.十月——秋之歌
11.十一月——在马车上
12.十二月——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