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的著名的话
- 2、伊藤博文的解释
- 3、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简介
- 4、伊藤博文是个好人吗
- 5、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谁的权力大
- 6、伊藤博文是怎么死的?
- 7、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关系
- 8、为什么发动甲午战争的伊藤博文到中国后得到了政府和反对派的礼遇?
- 9、伊藤博文的简介
- 10、伊藤博文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安重根轻易刺杀成功?
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的著名的话
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的著名的话是:“十年之内,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吾不欲为此也。吾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段话的背景是19世纪中后期的中日关系。在那时,中国经历了多次外国侵略,国内政局不稳,经济落后,而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逐渐崛起为亚洲强国。伊藤博文是日本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李鸿章则是中国的一位重要官员和改革家。
这段话的含义是,伊藤博文不希望看到日本在十年内变得强大而中国变得弱小。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对中日关系的关注。而他的话语“吾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表明了他对于中国的崛起抱有强烈的期望和支持,同时也表达了他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学习、奋斗。这句话也体现了伊藤博文的开放心态和国际视野,他并不局限于自己国家的利益,而是关注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的发展和进步。
这段话的意义在于,它表达了中日两国之间应该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思想。伊藤博文的话语体现了一种平等、开放、包容和国际主义的观念,这些观念在当时的亚洲乃至全球都是非常先进的。这段话也激励了后人不断努力学习、奋斗,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同时,这段话也提醒人们,在国际关系中,应该坚持和平、合作、共赢的原则,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伊藤博文的解释
伊藤博文的解释 (1841-1909)日本首相。早年参加明治维新 运动 。1871年赴欧美考察。首相任内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夺取 中国 台湾 ,并将 朝鲜 置于日本统治之下。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首相。早年参加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赴欧美考察。首相任内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夺取中国台湾,并将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 词语分解 伊的解释 伊 ī 彼,他,她:伊说。 伊人 (那个人,多指女性)。 文言助词: 下车 伊始 。伊谁之力? 伊于胡底 (到什么地步为止, 不堪 设想的意思)。 姓。 部首 :亻; 博文的解释 .《论语·雍也》:“ 君子 博学 於文,约之以礼。”后以“ 博文 ”指通晓古代文献。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诸经通议,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
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简介
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简介伊藤博文的简介是这样的。他是日本第一任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在首相任期内发动了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在亚洲的强国地位。广本姓林,后来父亲被伊藤家收养,成为继承人。伊藤照片伊藤博文去了吉田松阴的一所私立学校,然后秘密前往英国学习清朝。伊藤博文毕业于伦敦大学。在英国,伊藤博文知道日本正在被英国轰炸,于是回国参军,主张改革。明治维新后,伊藤博文负责外交事务。1885年,日本仍按照伊藤博文的建议实行内阁制,他本人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9年后,伊藤博文参与策划了甲午战争。1900年,伊藤博文加入八国联军侵华。日本赢得日本海海战后,伊藤博文成为韩国的第一任监国,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其实伊藤博文并不支持韩国合并。在内阁会议上,伊藤博文公开明确表示,合并韩国是一个长期问题,时机尚未成熟。为了解决与俄国的矛盾,伊藤博文前往中国东北与俄国外长谈判。伊藤刚到哈尔滨,就被韩国民族主义者暗杀,享年68岁。伊藤博文将朝鲜视为东亚政策的核心。每次在朝鲜演讲结束后,伊藤博文都会号召在场的官员高呼“汉王万岁”。伊藤博文还在朝鲜当过老师,希望太子将来能成为日本的傀儡。为了日本的利益,伊藤博文主张保住朝鲜政府,但讽刺的是,他却死在了朝鲜人手中。这是伊藤博文的介绍。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妻子是谁?伊藤博文的妻子是谁?伊藤李子。伊藤博文遇见梅子的时候,她才十七岁,正处于少女时代。伊藤博文对梅子一见钟情,开始了追求。子媚从小家境贫寒,从小就在茶馆里做丫鬟。后来,为了挣更多的钱来偿还父亲的债务,子媚成了一名艺妓。伊藤美子图片日本人对青楼女子的看法和中国不一样,更喜欢妓女。不仅很多名人娶妓女,很多社会新秀也是妓女生的。成为伊藤的妻子后,子媚扮演了贤妻良母的角色。伊藤博文虽然是个大政治家,但是他爱女人,经常把那些幸福的女人带回家。子媚也没有生气,第二天艺妓起床后,给她们送去了洗漱用品。在艺妓离开之前,梅子也给了每个人一份礼物。当时所有官员的妻子都在背后议论梅子的德行。但无论伊藤博文看中了多少女人,他都没有抛弃过梅子。曾经生活在尘世间的子媚,后来和丈夫的贵夫人成为了日本第一任首相的妻子。梅子是伊藤博文唯一的正室。他也知道自己以妻子为耻,想让儿子死后拿出10万元作为梅子的抚恤金。伊藤博文曾经有一个未婚妻叫程子,差点成为伊藤博文的妻子。橘子是同学伊藤博文的妹妹。她端庄温柔。伊藤与对手的激烈竞争赢得了她的芳心。但就在这个时候,伊藤博文遇到了子媚,发现自己更喜欢这个艺妓。伊藤博文解除了与程子的婚约,并决定将她许配给别人。现在你知道伊藤博文的妻子是谁了。伊藤如何评价李鸿章?伊藤博文在评价中曾说,知未来事,见外来文明,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更要有利落的手段。伊藤博文曾告诉李鸿章,如果他在中国,可能不会比李鸿章做得更好。伊藤博文李鸿章照片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是中日两国的重要官员,一个是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者,一个是洋务运动的发动者。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中国的洋务运动晚八年开始,但日本后来居上,成为强国。甲午战争之前,两者可以平起平坐。但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无缘无故在伊藤博文面前做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时,双方进行了一次独特的谈话。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我想当年大人多么厉害,说起来也没打成功,现在却是这个结果。”伊藤博文指的是1884年的事件。他曾经因为日本要侵略朝鲜,来中国和李鸿章谈判,被后者断然拒绝。伊藤博文继续冷嘲热讽,说他早就告诉中国赶快改革,否则日本一定会赶上来,现在他的话应验了。李鸿章感叹变法不是他想改的,朝野人心分裂。伊藤博文听完李鸿章的话,想了一下说,如果李汤种在日本做得更好,在中国未必会做得更好。伊藤博文对李鸿章的评论不胫而走。对于李鸿章,日本人也肯定他是类似日本明治维新的英雄。中日两国政治环境不同,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无法抗衡。
伊藤博文是个好人吗
伊藤博文制定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略蓝图,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伊藤博文(日语:いとう ひろぶみ;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幼名利助,字俊辅,号春亩。日本长州(今山口县西北部)人。日本近代政治家、明治九元老之一,日本第1任、第5任、第7任、第10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
还担任过日本枢密院议长、贵族院院长,首任韩国总监,明治宪法之父,立宪政友会的创始人。官至从一位、大勋位、公爵。
伊藤博文出身德川幕府末期长州藩士。嘉永六年(1853年),伊藤博文寄宿于寺院,后入松下村塾,受教于改革派下级武士的领导人吉田松阴门下,深受吉田器重。文久二年(1862年)12月12日夜,伊藤与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十几名志士,潜入品川御殿山新建的英国公使馆周围,沉醉于攘夷的狂热之中。
明治维新之后,伊藤博文曾经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任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日本海海战(对马海峡海战)获胜后,伊藤博文被任命为第一任韩国统监,并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迫使大韩帝国签订第三次日韩协约,将大韩帝国变为日本的保护国。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
伊藤博文对日本的功绩是建立了一种有生命力的立宪制度,使日本人能够有秩序的进行政治和平演变,民众得到日益扩大的参政机会。纵观伊藤博文一生,其东亚政策的核心放在朝鲜上。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哈尔滨受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杀而身亡,终年68岁,死后日本政府为其举行国葬。
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谁的权力大
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中明治天皇的权力大。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到19世纪末期,倒幕运动之后,明治天皇开始真正掌握权力,而在明治维新之后,1881年,伊藤博文成为了日本的第一任首相。
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在明治时期的日本拥有不同的权力和地位。
明治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位皇帝,其在倒幕运动之后开始真正掌握权力。根据所学知识,虽然在明治维新之后,天皇的权力被逐渐削弱,但明治天皇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仍然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其对于日本政治走向的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伊藤博文则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成为了日本的第一任首相。他在政府的决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参与制定了日本的法律和政策,包括推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的发展。
因此,从明治时期日本的历史来看,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的权力都很大。明治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和代表,拥有最终决定政治走向的权力,而伊藤博文作为首相则负责政府的日常决策和管理。
伊藤博文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伊藤博文是怎么死的?伊藤博文是怎么死的?伊藤被枪杀了。作为第一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发动了甲午战争,并出兵侵略朝鲜。对中国和朝鲜来说,伊藤博文是侵略者。1909年,伊藤博文乘火车抵达哈尔滨,与俄国外长讨论国事。伊藤博文刚一走出站台,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就冲到了他面前。很多警卫还没来得及反应,一脸喜气的伊藤博文就被连开三枪,分别击中胸部、肋骨和腹部。伊藤倒地,最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刺客安重根当场被捕,五个月后被处决。安重根一直被视为中韩两国的英雄。伊藤博文是日本的大脑。没有他,日本的发展一下子就走到了死胡同。在日本人眼里,安重根是恐怖分子,伊藤博文是民族英雄。在伊藤博文的领导下,日本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伊藤博文主持制定宪法,将西方文明引入日本,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力。伊藤博文也是明治维新的先驱,现代日本之父。伊藤博文在火车站俄罗斯欢迎队伍前遇刺身亡。当时现场有俄军记者。虽然现场一片混乱,但摄影师冷静地拍摄了所有的暗杀过程。这部有价值的纪录片在哈尔滨宣传,震惊世界。不久后,一个日本人以天价买下了这部电影,然后它又消失了。当时有报道称该片长达500英尺,全面记录了伊藤博文遇刺的过程。现在你知道伊藤博文是怎么死的了。伊藤博文的历史评价怎么样?伊藤博文这样评价。伊藤博文是日本进入现代社会的主要功臣,是日本革命的先驱。伊藤博文有足够的才能协调军政两界。海军部长曾向内阁提出想进一步扩充装备,但因预算有限遭到反对。当时的松下正义内阁无法协调矛盾,伊藤博文在争议中组阁。在组阁过程中,伊藤博文非常倚重天皇的权威。伊藤博文知道仅靠内阁是没有办法准备军需的,于是写信给天皇。皇帝从宫里捐了30万。伊藤博文趁机举行演讲,鼓励大家向天皇学习。这些措施很有效,筹集了大量资金。伊藤博文在制定宪法时也突出了天皇的地位。以后政府案被搁置时,天皇可以命令议会执行。从甲午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天皇拥有决定性的影响力。还要求使用天皇的决策权,如果决策失败,政府就会反弹。伊藤博文是天皇决策权的设计者,体现了他杰出的政治能力。伊藤博文也不喜欢钱。伊藤博文曾要求儿子死后将10万日元给妻子,但整理遗产后发现自己的财产不足5万日元。后来在天皇的庇护下,伊藤夫人拿到了10万日元的抚恤金。伊藤门下有十几个食客,他花钱也很大方,所以没存多少钱。伊藤博文见识很广。朝鲜曾经是伊藤博文的学生。他曾经评价他的老师,充满了英雄气概,有一点帮助。伊藤博文给天皇写信的时候,非常喜欢引经据典。皇帝经常不得不依靠字典来理解他写的东西。这是历史对伊藤博文的评价。伊藤博文一生取得了哪些成就?伊藤宽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总的来说,他领导日本走上了繁荣的道路。伊藤博文的第一个功绩是参加了尊王与熙攘外的运动。日本在19世纪处于动荡时期,封建制度的矛盾不断加深。日本被西方奴役,随时可能沦为殖民地。为了抵抗西方的侵略,有志之士结成联盟,开始了尊王抑洋运动。伊藤博文得知祖国的不幸后,从英国回来,参加了尊王与洋人熙攘的运动。在伊藤博文的斡旋下,暗箭行动成功。可以说伊藤博文是明治维新的主要功臣。伊藤博文的第二个成就是与英国的合作。伊藤博文出任首相后,为了摆脱国内危机,想向国外扩张。但伊藤博文担心会被俄罗斯封杀。伊藤博文利用了俄国和英国的矛盾,获得了英国的支持,签订了新的英日条约,取消了幕府之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日本重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西方再也无法干涉日本了。伊藤博文的第三个成就是宪法。伊藤博文亲自参与了宪法的准备、起草、颁布和实施。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伊藤博文甚至写了一本书来解释宪法思想。伊藤博文的宪法显示了他的政治成熟。伊藤博文不仅熟悉日本各种势力的想法,而且在宪法设计之初就做出了退让。如果政府和内阁不能协调,我们必须听从皇帝的建议。伊藤博文在俄罗斯问题上也做出了努力。伊藤博文曾代表日本与俄国谈判,愿意用中国东北的铁路支线换取朝鲜的经营权。但是俄罗斯没有接受这个想法。这就是伊藤博文的成就。伊藤如何评价李鸿章?伊藤博文在评价中曾说,知未来事,见外来文明,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更要有利落的手段。伊藤博文曾告诉李鸿章,如果他在中国,可能不会比李鸿章做得更好。伊藤博文和李鸿章是中日两国的重要官员,一个是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者,一个是洋务运动的发动者。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中国的洋务运动晚八年开始,但日本后来居上,成为强国。甲午战争之前,两者可以平起平坐。但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无缘无故在伊藤博文面前做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时,双方进行了一次独特的谈话。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我想当年大人多么厉害,说起来也没打成功,现在却是这个结果。”伊藤博文指的是1884年的事件。他曾经因为日本要侵略朝鲜,来中国和李鸿章谈判,被后者断然拒绝。伊藤博文继续冷嘲热讽,说他早就告诉中国赶快改革,否则日本一定会赶上来,现在他的话应验了。李鸿章感叹变法不是他想改的,朝野人心分裂。伊藤博文听完李鸿章的话,想了一下说,如果李汤种在日本做得更好,在中国未必会做得更好。伊藤博文对李鸿章的评论不胫而走。对于李鸿章,日本人也肯定他是类似日本明治维新的英雄。中日两国政治环境不同,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无法抗衡。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简介伊藤博文的简介是这样的。他是日本第一任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在首相任期内发动了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在亚洲的强国地位。广本姓林,后来父亲被伊藤家收养,成为继承人。伊藤博文去了吉田松阴的一所私立学校,然后秘密前往英国学习清朝。伊藤博文毕业于伦敦大学。在英国,伊藤博文知道日本正在被英国轰炸,于是回国参军,主张改革。明治维新后,伊藤博文负责外交事务。1885年,日本仍按照伊藤博文的建议实行内阁制,他本人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9年后,伊藤博文参与策划了甲午战争。1900年,伊藤博文加入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在日本海海战中获胜后,伊藤博文成为韩国第一任监国,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其实伊藤博文并不支持韩国合并。在内阁会议上,伊藤博文公开明确表示,合并韩国是一个长期问题,时机尚未成熟。为了解决与俄国的矛盾,伊藤博文前往中国东北与俄国外长谈判。伊藤刚到哈尔滨,就被韩国民族主义者暗杀,享年68岁。伊藤博文将朝鲜视为东亚政策的核心。每次在朝鲜演讲结束后,伊藤博文都会号召在场的官员高呼“汉王万岁”。伊藤博文还当过朝鲜王子的老师,希望王子将来成为日本的傀儡。为了日本的利益,伊藤博文主张保住朝鲜政府,但讽刺的是,他却死在了朝鲜人手中。这是伊藤博文的介绍。伊藤博文和严复真的是同学吗?伊藤博文和严复真的是同学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几年流传着一种说法。温柏和严复是同班同学。在考试中,严复经常名列前茅,而伊藤博文名列第二。他们一起被其他同学称为东方才子。但两人回国后,待遇完全不同。伊藤回到日本,受到重用,天皇亲自迎接。伊藤博文能够学以致用,在日本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日本在伊藤博文的领导下侵略中国。与伊藤博文相反,严复回国后才成为教官。他没有实现报国的理想,吸鸦片麻醉自己。在一些电视剧中,也采用这种说法。但实际上伊藤博文和严复不可能是同学。伊藤博文比严复大十二岁。二十三岁那年,伊藤偷偷去了英国清朝留学。严复当时才十一岁,还在福建的私塾读书。严复二十三岁去英国留学。当时伊藤博文已经回到日本,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从时间上来说,两人是没有机会见面的。伊藤博文和严复的学派也不同。伊藤博文就读于伦敦大学,严复则先就读于朴茨茅斯大学,后转学至格林威治海军军官学校。后来伊藤博文有了作为日本官员去欧美的经历。那时候,伊藤博文三十岁。当他到达英国时,严复还没有成为一名国际学生。两人在英国根本没有机会见面。伊藤博文和严复真的是同学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只是一个虚假的故事,不能相信。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关系
是老对手的关系。伊藤博文,也算是李鸿章的旧相识,早在甲午战争开战十年前的1884年,野心膨胀的日本曾筹划着入侵朝鲜,当时大清王朝尚属朝鲜的宗主国,作为日方外交代表的伊藤博文为了日本侵略朝鲜一事,想来华与李鸿章谈判,也由此两人结缘。所以其两人是老对手关系。
为什么发动甲午战争的伊藤博文到中国后得到了政府和反对派的礼遇?
中日甲午战争给日本人民留下了痛苦的回忆。以至于1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提起甲午战争依然义愤填膺,恨不得时光倒流,在1894年与日本再战一场。伊藤博文是甲午战争的始作俑者。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他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战后,伊藤博文在日本下关与李鸿章谈判,想尽办法让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最终,日本通过《马关条约》:2.3亿两白银、台湾省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权益,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可以说是伊藤博文一手将中国人民推向了苦难的深渊。谁也没想到,三年后的1898年,伊藤博文来到了中国。当年春天,伊藤博文辞去首相职务,于8月19日从长崎出发,前往中国访问。令人惊讶的是,中国朝野非但没有憎恨伊藤博文,反而给予了慷慨的礼遇。当时,中国正在大力开展戊戌变法。维新派一直主张向西方列强学习,尤其是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所以改革派对伊藤博文充满好感。他们纷纷向朝廷报告,希望把伊藤博文留在京城,把他当客人看待。9月9日,伊藤博文抵京前,刑部尚书洪如冲向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报告:“1894年甲午战争,伊藤和陆奥在振环区赫赫有名。最近伊藤罢工了,他想来中国看看。如果天皇能赐好爵位,使其接近自己的耳目,并访问周子,新政就会建立,中日邦交就会加强。”意思是,请光绪皇帝给伊藤博文一个爵位,随时带在身边咨询。这样新政会更顺利,中日外交关系会更牢固。贵州举人傅奎甚至建议朝廷任命伊藤博文为宰相。英国传教士蒂莫西理查德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伊藤博文使日本成为强国。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伊藤博文担任天皇顾问。”伊藤博文到了北京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亲自登门拜访,说:“我的皇帝决心寻求变法,因为贵国与我国同大陆、同物种、同语言、同风俗,彼此又很亲近,可以互相学习。草警也有这个野心。愿侯爵有幸教导他们!”伊藤博文回答道:“要改革,首先要改掉自尊的坏习惯!不管世界上有什么,你都可以享受天地间的生活。你怎么能尊重我,自称中国,拒绝他这个野蛮人呢?”康有为让伊藤博文劝劝慈禧太后多用汉人大臣,不要被顽固的满洲大臣蒙蔽了双眼。伊藤博文表面上同意,实际上并不同意。康有为又不傻,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后来他回忆这件事时说:“所以我见了伊藤博文不是求助,而是请他说太后。”光绪皇帝对伊藤博文的到来也很感兴趣。他亲自召见伊藤博文。伊藤博文道:“陛下最近重整旗鼓,自强不息,努力振作起来,中国的富强才能屹立于未来!我不能不佩服你。这是东方的一件大事。当我的外国被我们国家的皇帝告知时,我会异常高兴。愿陛下永保荣华富贵,长盛不衰!”光绪皇帝说:“贵国改革以来,贤熙的一切成就,都是侯爵所为,各国都钦佩称赞。我一直很珍惜它们。我在中国最近改革的时候,侯爵立了大功,他一定知道利弊。请为我说清楚。并祈祷当你会见总局,国王和部长们,你会了解什么是流行的,什么是革命性的,并写下我这次谈话,只是礼貌用语,没有实质性意义。不管是伊藤博文还是光绪皇帝,都是知道的。这次伊藤博文来华,最大的功绩就是在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帮助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等人逃往日本,为维新派保留火种。
伊藤博文的简介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长州(今山口县西北部)人。德川幕府末期长州藩士出身。 伊藤博文一家
青年时即参加“尊王攘夷”运动。1863年留学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与高杉晋作等积极从事倒幕运动。1868年明治政府成立后,任外国事务局判事,以后历任大藏少辅、民政部少辅、工部大辅、工部卿、内务卿等职。1882—1883年赴普鲁士研究宪法,归国后致力于订定日本宪法,并订定华族制度、内阁制度、皇室典范,设立枢密院等。1885年起四任日本首相。1888年起三任枢密院议长,1889年国会组成,又任贵族院议长。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战后任和谈全权代表,胁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并一度任台湾事务总裁。1898年9月曾来中国,维新派欲请其赞助新政,戊戌政变猝发离去。1900年组织立宪政友会,自任总裁。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以元老身份,指导战争。1906年任特派大使,与朝鲜签订《日韩协约》,任第一任韩国统监,积极推行朝鲜殖民地化政策。自1884年至1907年由伯爵、侯爵递升为公爵。1909年10月26日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者安重根刺死。
伊藤博文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安重根轻易刺杀成功?
主要是没有防备,并且做安保工作的是俄国士兵,只检查中国和欧洲人的通行证,对于日本人是不检查的,刺杀伊藤博文的人安重根是个韩国人,但为了这次刺杀行动准备很充足,并且将自己化妆成一个日本人,成功混了进去,并且对自己的子弹做了特殊处理,做成“开花子弹”,杀伤力极大,并且伊藤博文是近距离中弹,所以也就刺杀成功了。
一、负责检查的俄国士兵接到日本方面的通知,只查看中国人和欧洲人的通行证,而对日本人则一路绿灯。安重根的装束正好迷惑了俄国人,把他当作了日本人,这让他成功混进。
二、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特意对子弹进行了处理:弹尖被锉平后,刻划成十字状的凹凸状,形成了“开花子弹”,具备很强的杀伤力,能给被击中目标造成巨大创伤。加之伊藤博文为近距离中枪,且被命中部位均为要害,所以很快不治身亡。
因为当时负责安全事务的俄国人以为安重根是日本人,所以让他混了进去,并让他刺杀得手。
因为负责检查的俄国士兵接到日本方面的通知,只查看中国人和欧洲人的通行证,而对日本人则一路绿灯。安重根的装束正好迷惑了俄国人,把他当作了日本人。
首先不得不说这个安重根很有胆量,在众目睽睽之下,向伊藤博文开枪;
其次,他提前做了工作,了解伊藤博文的出访路线,才选择在长春换车期间动手。
伊藤博文之于安重根,就像宋教仁之于武士英。看似简单的一场枪杀背后,却是精心谋划的重重布局。
1905年9月,持续一年多时间的日俄战争在美国的调解下停战了。日俄双方签订《朴次茅斯合约》,日本虽然之后成功接管了沙俄在辽东半岛的全部利益,但也属于惨胜。
日俄战争后,大清国彻底抛开日俄两方,开始和美国眉来眼去。 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当时的美国并不像日俄一样觊觎大清国的领土,他的远东战略很多都是直接冲着经济利益来的。
大清国觉得美国比较靠谱,于是决定引进美国资本对东北地区进行大开发。美国顺势提出满洲铁路中立化的要求,并同时向日俄双方施压。随着德国也加入到中美的阵营,联手向日俄施压。
面对如此严酷的政治环境,日俄双方不得不冰释前嫌,组成战时联盟阵线,并于1907年7月签订《日俄密约》。 1909年,伊藤博文来哈尔滨的目的,正是要与俄方代表戈果甫佐夫会谈,并再续《日俄密约》,共商瓜分中国东北等问题。而同时安重根之所以出现在哈尔滨车站,根由还是在于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爆发之前,韩国国内既有亲日势力,又有亲俄势力,日俄双方在韩国基本维持均势。而且当时日俄双方都默契地认为韩国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当时的韩国还算风平浪静。
日俄战争爆发后,韩国这潭静水还是被搞浑了,日军直接进军汉城,强迫韩国先后签订了《日韩协定书》、《日韩新协约》、《日韩保护协议》,不仅要求韩国对俄作战,还把韩国的军政大权抢夺在手。一时之间,韩国上下哀声怨道,愤怒的民众纷纷要求日本归还韩国主权。
不久,国内起义军“大韩义兵”首举义旗,韩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从日本进军汉城到韩国抗日战争爆发,日本方面的主事人就是伊藤博文,并且他还是韩国统监府首任统监,当时的韩国民众,没有一人不想置伊藤博文于死地,而安重根就是其中的千万份之一,他的另一层身份还是“大韩义军”的骨干成员。
1879年,安重根出生于朝鲜海州府的一个宦官家庭,他的父亲曾经高中进士。安重根自小就喜欢骑射,熟读中国的四书五经后,他立志长大后要做西楚霸王那样的人物,武士气质初显。
韩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安重根积极组织朝鲜志士,开展抗日斗争。但面对强大无比的日本军队,安重根部屡屡失败,最后他们想到了刺杀日本军方高官的计划,而当时位高权重的伊藤博文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要刺杀目标。
安重根等人得知伊藤博文将要在哈尔滨与俄方代表会谈的消息后,兴奋不已,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个除去伊藤博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马上商量出刺杀计划。
1909年9月26日清晨,安重根早早地就出现在了哈尔滨火车站。在等待伊藤博文专列进站的时间里,安重根就躲在车站的茶馆里,伺机而动。8时许,安重根离开茶馆,开始向候车室走去。
为了迎接伊藤博文,哈尔滨火车站加强了安保措施,并有大量俄国军队驻扎。由于火车站对日本人一律放行,而俄国士兵分辨不出日本人与韩国人的区别,安重根得以安全进入候车厅。 9时左右,载有伊藤博文的专列缓缓使进火车站,站台开始旗鼓宣扬。
此时,安重根就站在俄方特意安排的摄影组的后面一排。一会儿后,伊藤博文走出专列,俄方代表众人走上去迎接,摄影机组也跟进,而后面的安重根也亦步亦趋地离伊藤博文越来越近。等到与伊藤博文只有四五米距离的时候,安重根终于扣动了扳机,迅速地向伊藤博文连开四枪,并大喊“大韩万岁”,安重根当场被捕,而伊藤博文四个月之后也因医治无效而去世。
被捕后的安重根在旅顺监狱写出了荡气回肠的《安重根传》,同时他也获得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尊重,就连日本民众也在国内为他举行游行,要求日本军方对他从轻处罚。 1910年2月14日,安重根还是被日本军方把控的旅顺法院判处死刑。3月10日,法国神父洪锡九特意前往旅顺监狱,为安重根举行“弥撒圣祭大礼”。3月26日,安重根换上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韩服,慷慨就义,年仅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