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艮怎么读,儒艮怎么读来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9 18:17:01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儒艮拼音怎么读?

儒艮的拼音为:rú gèn。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
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有人传说,儒艮出海时头上偶尔会披海草,所以被人们描绘为“头披长发的美女”。
扩展资料:
儒艮的繁殖方式:
儒艮性成熟的年龄在9龄或9龄以上,雄性在9-15龄达到性成熟。雌性在10-17年时怀第一胎。在繁殖时期,一头雌性儒艮被 几头雄性追逐,然后进行交配。妊娠期约13个月,每胎产1仔。新生的儒艮体长为1-1.5米,重约20公斤。幼仔的哺乳期18个月左 右。前后两次产仔的时间间隔约3-7年。

儒艮的拼音怎么读

儒艮读[ rú gèn ]。
哺乳动物,全身灰褐色,腹部色淡,无毛,头圆,眼小,无耳壳,吻部有刚毛,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母兽有一对乳头。生活在海洋中,吃海草等。俗称人鱼。
儒艮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中,以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为主食。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儒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
扩展资料
儒艮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饱食后除不时出水换气外,爱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于岩礁 等处静候,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
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不去冷海。对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质差也 易罹皮肤溃疡、内寄生虫等。

儒艮怎么读来着?

儒艮:读[rú gèn] 。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
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全身灰褐色,腹部色淡,体长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栖于热带海中。无毛,头圆眼小,无耳壳,吻部有刚毛,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母兽有一对乳头。生活在海洋中,吃海草等。牝者哺乳时,常以前肢拥幼仔,头、胸露出水面,远望如抱儿之妇,故俗称人鱼。
扩展资料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
儒艮性成熟的年龄在9龄或9龄以上,雄性在9-15龄达到性成熟。新生的儒艮体长为1-1.5米,重约20公斤。幼仔的哺乳期18个月左 右。前后两次产仔的时间间隔约3-7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艮

儒艮读音

儒艮读音:rú gèn。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属于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在300至500千克之间。
儒艮的外观特征包括身体肥圆、无明显颈部、眼小、无背鳍、鳍肢胸鳍状以及体肤全由肥厚皮肉组成。它们的背部呈深灰色,而全身则有稀疏细软短毛。
儒艮因其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宛如人在水中游泳,因此也被称为“人鱼”。它们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湾的广西沿海等地,同时在非洲东部、日本、印度以及太平洋沿岸海域也有分布。
儒艮生活于热带和热带性浅海水域,通常在沙泥底质多青苗、海藻的浅海滩涂生活,可以进入河口,但不在淡水中栖息。它们喜欢成群活动,行动缓慢,性情温驯,视力差但听觉灵敏。儒艮平日呈昏睡状,对冷敏感,易染肺炎而亡。
拼音的好处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汉语拼音能够准确地给汉字注音,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查辞书。
2、它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习普通话光靠口耳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记音符号,以帮助教学,矫正读音。汉语拼音就是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3、学习拼音可以独立查字典,有利于幼儿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儒艮怎么读

您好
【儒艮】拼音:
[rú gèn]
儒艮与海牛皆为草食性动物,但栖息地不尽相同,它们是海牛目前唯一仍生存于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区的物种,哺乳动物。体色灰褐,体长1.5至2.7米,栖于热带海中。无毛,圆头小眼。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儒艮的读音是[rú gèn],儒的声母是r,韵母是u,读第二声;艮的声母是g,韵母是e,读第四声。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
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 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新月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行动缓慢,性情温顺,视力差,听觉灵敏,平日呈昏睡状。饱食后除不时出水换气外,爱潜入30-40米深的海底,伏于岩礁 等处静候,从不远离海岸到大洋深海去。对海温有一定的要求,不去冷海。对冷敏感,水温低于15℃,易染肺炎死去;水质差也 易罹皮肤溃疡、内寄生虫等。
喜成群活动,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虽然常单独行动,但也会组成6头左右的小群体,有时会达数百头以上。在隐蔽条件良 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生性害羞,只要稍稍惊吓,就会立即逃避。从不远离海岸。
行动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时2海里左右,在逃跑时也不过5海里。一般每1至2分钟浮至水面一次,但有时会潜水达8分钟以上。上浮时仅将吻部尖端露出水 面,下潜时会像海豚一般整个身体垂直旋转1圈。一般而言每天会游动25公里左右的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艮

儒艮怎么读

儒艮的读音:rú gèn。
1、基本信息:
儒艮,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一缺刻。浆状的鳍肢无指甲。无鼻骨;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每侧上、下颌各有3枚前臼齿和3枚臼齿。
2、栖息环境: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栖息地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
3、外形特征:
头骨坚实。前颌骨显著扩大并急剧地下弯,下颌骨联合部相应地延长并急剧地下弯。上颌骨在前颌骨下方,较小。无鼻骨。一对额骨位于鼻腔后方。
顶骨合并,无间顶骨。在头骨背面,含有鼻孔的腔向后伸展到眼眶的前缘之后。雄性的前颌骨比雌性的厚实。幼体具2对很小的乳门牙,它们被吸收而不萌出。
食性和地理分布:
1、食性:
儒艮仅摄食海床底部生长的植物,深度约在1到5米左右,以多种海生植物的根、茎、叶,与部分藻类等为食,常会吃掉整株植物。它们不会使用门牙来咬断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来摄食。有时它们会留下一条啃食过的痕迹,当退潮时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见到。
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会进食,但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则多半在晚上觅食。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摄食上。
2、地理分布:
间断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沿岸和岛屿水域,以及海湾和海峡内的水域,北至琉球群岛,南至澳大利亚中部沿岸,西至非洲东部。
原生种分布(海域):澳大利亚、巴林、文莱、柬埔寨、中国、可可岛、科摩罗、吉布提、埃及、厄立特里亚、印度、印尼、日本、约旦、肯尼亚。

儒艮怎么读?

儒艮的读法是rú gèn(声母:r,g;韵母:u,en;声调:阳平,去声)。
儒艮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
儒艮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新月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
扩展资料
儒艮的种群现状:
在整个分布区内,儒艮都曾遭到人类的捕杀,它们的栖息地则因沿岸的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除在澳大利亚外,在大多数地区的儒艮数量已急剧下降,只剩下一些相互分隔的接近绝灭的种群。世界上现存的儒艮大部分在澳大利亚北部沿岸,据航空调查估算,那里约有85,000头儒艮。
如今,大多数国家都对儒艮实行法律保护,只有澳大利亚北部岛屿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的土著仍允许捕猎儒艮。但即使是受到保护的地区,仍有一些儒艮死于盗猎以及渔具和防鲨网的误杀。

美人鱼又叫儒艮怎么读

美人鱼又叫儒艮正确的读法是rú gèn。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是一种海洋草食性哺乳动物。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
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新月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中,以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为主食。
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物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儒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因为它需要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的濒危物种之一。
嘴吻向下弯曲,其前端成为一个长有短密刚毛的吻盘。鼻孔位于吻端背面,具活瓣。尾叶水平位,其后缘中央有1个缺刻。 桨状的鳍肢无指甲。

儒艮怎么读

【词目】儒艮【读音】rúgèn【简要解释】儒艮,一种海生草食性兽类动物。体纺锤形,身体的后部侧扁。皮肤较光滑,有稀疏的短毛。头部较小,略呈圆形。且它对生存环境挑剔,喜群居。属于濒危物种。 具体参考: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CYw2L4rqHBI9lfozio54h50OADTjNYYGU6BlR40skEPkd1l5Jx8FlG8FalNpcNAfub0Y87Ud0gHHBbUsGfe1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