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海啸是什么意思
- 2、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
- 3、关于海啸的资料 海啸的简介
- 4、海啸是什么意思
- 5、海啸是什么意思
- 6、海啸的意思解释
- 7、海啸的危害
- 8、海啸及海啸特征
- 9、什么是海啸?
- 10、“海啸”是什么?
海啸是什么意思
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
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
海啸发生地段:
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中国容易发生海啸的地方:沿海地区属于板块交界处的地区。大陆海岸线狭窄弯曲的地区。少岛、礁湖地区。海啸是海洋发生地震等情况而形成巨大海浪冲击到沿海陆地造成破坏的情况。
因此能发生海啸的地方是沿海地区或岛屿,而容易发生海啸的沿海地区是处在地球板块交接地区的地震带上。中国沿海地区处在亚欧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处,易地震,所以容易发生海啸。
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
海啸是由什么引起的介绍如下:
1、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大滑坡、大塌陷等地质构造变化而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灾害我们称为海啸灾害。
2、海上的飓风、台风等极端气候也能引发海啸,这种海啸称为风暴海啸,它同样能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3、滨海沿岸的大规模山崩、悬崖滑落也曾引发海啸。
4、水下核爆炸也会引发海啸,因为水下核爆炸会在瞬间在海洋中突然释放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剧烈振荡而引发海啸。
5、引起最大规模海啸是天体事件,小行星和慧星如果撞击海洋就会引发规模比印尼海啸的能量大几十万倍、几千万倍。
拓展介绍
1、海啸产生的原因
海啸是大规模海底地壳运动引起的巨大海浪,通常由地震、火山喷发或滑坡等地质活动引起。当发生这些地质灾害时,海底地壳发生位移,导致海水受到扰动,形成海啸波动。
2、海啸的传播特点
海啸波动在深海中传播得较快,速度可达每小时600-800公里,并且波长较长,可达数十到数百公里。然而,海啸波动在接近沿岸浅水区时,由于水深变浅,波峰逐渐上升,波速减慢,波长缩短,导致波幅逐渐增大。
3、海啸在不同水深区域的影响
深海区:在深海区,海底地壳位移导致的海啸波动主要集中在海面以上的水层。海水运动的幅度相对较大,但由于水深较大,能量逐渐分散,波高逐渐减小。
近海区:随着海啸波动接近沿岸浅水区,海底地壳位移引起的波动开始影响海底以下的水层。这种情况下,由于水深变浅,波峰逐渐上升,波速减慢,且波长变短,导致波幅逐渐增大,海水运动的幅度达到最大值。
浅水区:当海啸波动进入浅水区时,波峰进一步抬升,波速减慢,波长变得更短。由于波长变短,波动能量会转化为纵向的涡旋流动,而不是横向的波浪。因此,在浅水区域中海水的运动幅度相对较小。
拓展知识:
海啸波动传播的速度和幅度与水深有关。在深水区,由于水深较大,海水的运动范围相对较大;而在浅水区,由于水深较浅,海水的运动幅度较小,但产生的涡旋流动较强烈。
海啸警报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活动和海底传感器的数据,可以预测和警报可能发生的海啸。在受到海啸威胁时,相关的海岸地区会发布警报,提醒居民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海啸对沿海地区造成的破坏往往与波高、波周期和波浪入侵深度有关。波高和波浪入侵深度越大,破坏力越强。因此,要准确评估海啸对沿海地区的影响,需要考虑到海啸波动的特点及相关的海洋和地质条件。
总结来说,海面到海底的几千米范围内,海啸中海水的运动幅度会逐渐减小。由于海水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水深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海啸波动在深海区域波高相对较大。
在接近沿岸浅水区时波高达到最大值,而在浅水区域中波高较小。准确了解海啸的传播特点对于预测和减轻其可能产生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海啸的资料 海啸的简介
1、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2、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海啸是什么意思
海啸的意思:因海底地震、海上风暴或海底火山爆发等,引起海水猛烈上涌的现象。能造成严重灾害。
读音:hǎi xiào。
出处:明杨慎《古今谚·吴谚楚谚蜀谚滇谚》:“山抬风雨来,海啸风雨多。”
解析:海啸是一种自然灾害,也被称为海底地震海浪或海洋地震海浪。它是由于地震、火山爆发、岩浆崩塌或其他海底地质活动引起的海洋中巨大能量释放所产生的大而强烈的海浪。
海啸通常在海底地震引发的情况下最常见,当地震发生并震动海床时,底部的水被迅速抬升,并形成巨大的波浪。这些波浪以高速传播,并在接近海岸时变得更加陡峭和强大。
海啸在深海中的波高较小,波长较长,在远离海岸的地方不会造成明显影响。然而,当它接近陆地时,海底的巨大动能将被挤压和抬升,形成高而陡峭的海浪,以惊人的速度冲向海岸。这些海浪可以造成沿海地区的严重破坏,包括洪水、冲刷、倒塌建筑物和人员伤亡。
海啸造句
1、海啸的巨浪袭击了沿海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据报道,上周发生的地震引发了一次海啸,许多人失去了家园。
3、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以确保沿海居民在发生海啸时能够及时撤离。
4、这个岛国拥有高度发达的海啸预警系统,为了保护居民安全,他们进行了长期的投资和努力。
5、当地居民被紧急撤离到内陆,以避免海啸带来的威胁。
6、海啸过后,许多渔船和码头都被摧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这个旅游胜地最近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海啸,吓坏了游客和当地居民。
8、海啸预警系统的警报让人们意识到需要立即撤离沿海地区。
9、海啸袭击了这个小村庄,导致许多家庭失去了亲人和财产。
10、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改进海啸建模技术,以提高预测和预警准确性。
海啸是什么意思
海啸的解释[tsunami;seismic sea wave] 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于海底地震或风暴,常殃及陆地 山呼海啸 详细解释 亦称“ 海吼 ”。亦称“ 海唑 ”。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海水往往冲上陆地,造成灾害。 明 杨慎 《古今谚·吴谚楚谚蜀谚滇谚》 :“山抬风雨来,海啸风雨多。” 清 施鸿保 《闽杂记》 卷三:“近海诸处常闻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风,北唑雨’之谚,亦曰海啸。其声或大或小,小则如击花鼓,点点如撒豆声,乍近乍远,若断若续,逾一二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军声未足拟也;久则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则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 严复 《救亡决论》 :“海啸忽来,淹死兵丁数百。” 郭沫若 《洪波曲》 第一章二:“ 日本 帝国主义 的狂暴侵略,像海啸一样,几个月期间席卷了半个 中国 。” 词语分解 海的解释 海 ǎ 靠近 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 海誓山盟 。五湖四海。 用于 湖泊 名称:青海。中南海。 容量大的 器皿 , 巨大 的:海碗。 海涵 (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喻数量多的 啸的解释 啸 (啸) à 撮口作声,打口哨:啸歌( 吟咏 )。啸傲。啸聚(互相 招呼 , 聚集 成集,如“啸啸山林”)。 呼啸 。仰天长啸。 动物 拉长声叫: 虎啸 。猿啸。 自然 界发出的声音:北风呼啸。海啸。 飞机或 * 掠过 时发出
海啸的意思解释
海啸的解释 [tsunami;seismic sea wave] 海水的一种剧烈波动,起因于海底地震或风暴,常殃及陆地 山呼海啸 详细解释 亦称“ 海吼 ”。亦称“ 海唑 ”。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海水往往冲上陆地,造成灾害。 明 杨慎 《古今谚·吴谚楚谚蜀谚滇谚》 :“山抬风雨来,海啸风雨多。” 清 施鸿保 《闽杂记》 卷三:“近海诸处常闻海吼,亦曰海唑,俗有‘南唑风,北唑雨’之谚,亦曰海啸。其声或大或小,小则如击花鼓,点点如撒豆声,乍近乍远,若断若续,逾一二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军声未足拟也;久则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则三、四日或四、五日方止。” 严复 《救亡决论》 :“海啸忽来,淹死兵丁数百。” 郭沫若 《洪波曲》 第一章二:“ 日本 帝国主义 的狂暴侵略,像海啸一样,几个月期间席卷了半个 中国 。” 词语分解 海的解释 海 ǎ 靠近 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 海誓山盟 。五湖四海。 用于 湖泊 名称:青海。中南海。 容量大的 器皿 , 巨大 的:海碗。 海涵 (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喻数量多的 啸的解释 啸 (啸) à 撮口作声,打口哨:啸歌( 吟咏 )。啸傲。啸聚(互相 招呼 , 聚集 成集,如“啸啸山林”)。 呼啸 。仰天长啸。 动物 拉长声叫: 虎啸 。猿啸。 自然 界发出的声音:北风呼啸。海啸。 飞机或 * 掠过 时发出
海啸的危害
海啸的危害如下:
会造成大量人类和牲畜大范围死亡,同时还会破坏建筑物等设施。海啸威力巨大能迅速袭击村庄以及城市,同时也可以把人和建筑物吞噬。海啸造成大量的人畜死亡,尸体不及时清理还会引发病菌,容易产生瘟疫,对人类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测、预警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海啸的形成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从而形成海啸,分为“下降型”和“隆起型”。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海啸及海啸特征
1.海啸的概念
海啸是一系列的波或波列,它有着长周期和长波长,是由地震、滑坡、火山爆发或者外来物质(陨石)撞击引起的水体剧烈的垂向位移所形成(王立成等,2010)。海啸所激发的巨浪波长可达几百千米,这些巨浪引起海水激荡上涌,在滨海地区海面聚涨,形成“水墙”,并伴有隆隆巨响,咆哮声如虎啸,故称海啸(图6-1)。日本称海啸为津浪(Tsunami)。
图6-1 日本东太平洋地震引发海啸(2011年3月11日)
我国古代文献《闽杂记》记载:“近海常闻海啸,其声或大或小,乍远乍近,若断若续,逾二、三时即止。大则汹涌澎湃,虽十万大军未足拟也;久或逾半月,日夜罔间,暂也四五日方止。”该文献记录的海啸部分是属于风暴(台风)引发的,而现代海洋学和沉积学一般不把风暴浪列入海啸。和海啸不一样,风暴是一种气象现象,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上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的一种。当热带气旋的表面风速达到17m/s,就被称为热带风暴;风速超过33m/s,就被称为飓风(大西洋)或台风(太平洋)。温带气旋是中-高纬度的冬季风暴,以西向东移动。因此,海啸和风暴作用是两种成因上完全不相关的波浪作用。
2.海啸的波高、波长和周期及其破坏力
海啸的波长(海啸波长L=υ·T,υ为海啸传播速度,T周期)通常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一般达几十到几百千米;传播周期一般为2~200min,最常见的是1.6~33min(这就是所谓的“海啸窗”),大型海啸浪的周期通常大约20~60min;海啸的传播速度υ=1.2gh(g为重力加速度,h为海底深度)。当海底深度为4km时,其传播速度可达713km/h。1975年11月29日夏威夷海啸的传播速度达800km/h。海啸浪的波高有很多种定义,如在源区的波高(海啸高度H0)和正弦波形相关的波高以及爬升波高Hr(到达岸上陆地后离海平面的高度)等(图6-2A)。爬升波高可以比在开放海中向海岸前进的海啸波高大30倍。海啸浪离开开放海中的源区,向海岸前进时其波速减小,波高增加。
图6-2 海啸波的波高特征
A—各种海啸波高(据Bryant,2001);B—星体撞击和地震引发的海啸波高(据Dawson,2007)
海啸高度和产生海啸的机制有关。如图6-2B所示,由星体撞击产生的海啸高度要明显高于地震成因的海啸;在开放海中,当地震以6.5级增大到9.5级时,海啸高度以几厘米增加到10~15m。海啸爬升高度最大可达几百米,有报道的最大爬升高度为524m。1969年到达密西西比湾的5级飓风Camille的最大波高为22m,太平洋超级台风Tip的最大波高为15m。
由于海啸的周期主要在15~20min之间,呈现出低而长的波形,以前波最长,次第减弱为短波在后。因此在大海中的振幅显得很小(一般约仅有数英尺高)。当海啸波在大海进行中通过船舶时,船舶上的人员很难感觉它的存在,所以大洋里的船只当无任何危险。其实在大洋表面,船上最敏感的测波仪也不易观察到它。据记载,1946年4月1日,美国Baltimore号巡洋舰舰长马斯丁在该舰雷达屏幕上曾见到自北(震中在阿留申群岛)滚滚而来的海啸波,这就是该日在阿留申群岛近海所发生的大海啸,夏威夷曾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也许是唯一在雷达上所见的记录。
现代海啸的毁坏主要影响于沿海地区和岛屿(表6-1),如夏威夷地区自1895年以来有记录的海啸约30次。1960年5月21日,智利沿海发生9.5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最高达25m,穿过太平洋在夏威夷的希洛湾推起超过10m高的水墙,将海岸各种建筑物荡涤一空,把护岸约10t重的玄武岩岩块抛至100m以外的地方。横跨怀卢库河的钢质铁路桥也被海啸推离桥墩200m。之后,海啸又传至日本东海岸,浪高仍有6~8m,最高8.1m,将沿海停泊的船舶推抛到海岸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测到的最大的海啸于1964年3月28日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瓦尔德兹港湾的海啸,波幅51.8m,激浪高达50多米。
表6-1 发生在国外的部分破坏性海啸记录
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也有大量的海啸记录(表6-2)。中国的近海,渤海平均深度约为20m,黄海平均深度约为40m,东海平均深度约为340m,它们的深度都不大,只有南海平均深度为1200m。并且由于太平洋西部岛弧的屏蔽作用,加上我国大陆有广阔的浅海大陆架消耗海啸的能量,我国大陆受海啸的危害不大,海啸危害主要影响台湾等外海岛屿。虽然中国的海岸受海啸的影响不大,但中国东部的海岸地区地势较低,许多地区,特别是许多经济发达的沿海大城市只高出海平面几米,受海浪的浪高影响极大。以成灾的角度来看,小海啸成大灾难的情况完全是有可能的。因此说,海啸可怕之处主要在于巨浪冲刷海岸,给沿海人民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现代的人们可以通过验潮仪观测海啸和进行海啸预报。
表6-2 发生在中国的部分破坏性海啸记录
什么是海啸?
什么是海啸?
地震将海的地心,将海水震差不多有五成楼那么高
一: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 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不受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极具危害性的“水墙”。 海底50千米以下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最易引发破坏性海啸。
海啸图片集萃(20张) 二、海啸的特点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智利地震引发海啸过后一片狼藉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1]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
海啸抓拍(14张)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编辑本段海啸的起因
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过后(16张)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了海啸。
“海啸”是什么?
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介绍:
一、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不受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极具危害性的“水墙”。
二、起因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
海啸,由风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不受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极具危害性的“水墙”。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相对受灾现场讲,海啸可分为遥海啸和本地海啸两类。
遥海啸:遥海啸是指横越大洋或从很远处传播来的海啸,也称为越洋海啸。海啸波属于海洋长波,一旦在源地生成后,在无岛屿群或大片浅滩、浅水陆架阻挡情况下,一般可传播数千公里而能量衰减很少,因此可能造成数千公里之遥的地方也遭受海啸灾害。如2004年底发生在印尼的大海啸就波及到几千公里外的斯里兰卡,1960年智利海啸也曾使数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日本都遭受到严重灾害。
本地海啸:海啸的大多数均属于本地海啸或称为局地海啸。因为本地海啸从地震及海啸发生源地到受灾的滨海地区相距较近,所以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只有几分钟,多者几十分钟。在这种情况下,海啸预警时间则更短或根本无预警时间,因而往往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
什么是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