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海峡宽度多少公里,台湾海峡有多宽啊?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0 22:40:27 浏览4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台湾海峡有多宽啊?

台湾海峡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
台湾海峡的地质特点:
台湾海峡是一个分区明确具有独特性质的海区。它东、西为闽、台所限。北界以宁德—三貂角断层为界。该断裂在陆上长度达150公里,入海延伸后长达200多公里,规模宏大。并切割台湾岛北端,构成为观音隆起北界,其南侧沉积厚度仅550米,北侧增厚至3400米,最大断距达2600米。
南界根据地形轮廓、地质构造、地震及沉积盆地环境差异等特点也较明确。如上杭—诏安断裂在陆域长达160公里多,入海延伸后与福建滨海断裂交汇,成为地震多发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7级以上地震,而其西南(南澳岛西南)广东境内并无7级地震发生。

台湾海峡宽度多少公里?

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岛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西起福建省沿海,东至台湾岛西岸;南北界线有多种说法,一般标准是:南起台湾南端猫鼻头~广东南澳岛之间的连线,北至台湾北端富贵角~福建连江北茭的连线。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

台湾海峡有多宽?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海面变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在地质时代,台湾海峡曾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传统的说法根据中国第四纪有四次冰期,与世界气候期大体相当,认为台湾海峡有四次海面升降。早更新世(80万年前)鄱阳冰期,海峡海面曾下降约60米,台湾海峡大部分露出水面,大陆上新世—更新世动物种群(剑齿象、犀牛、大角鹿、四不像等动物)从大陆迁徙到台湾,后期气候转暖进入鄱阳—大姑间冰期,海面上升,海峡沉沦为海。中更新世有大姑冰期与间冰期,晚更新世有庐山冰期与庐山—大理间冰期,中、晚期有间冰期与大理冰期,相应台湾海峡海面也先后有数次升降。当海面下降时海底露出,台湾浅滩成为联系闽、台的陆桥,大量古动物与古人类移居台湾,构成有台湾古“左镇人”。冰后期(11000年以来)气候逐渐转暖,海面回升,在距今6000~10000年前海侵达到高峰,海峡及沿海区为海水淹没,沿海大海湾形成。

台湾海峡宽度多少公里?

台湾海峡宽度: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千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
台湾海峡(Taiwan Strait),简称"台海",是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台湾省台北县富贵角与福建省福州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东山岛与台湾鹅銮鼻连线。
台湾海峡的气候水文
台湾海峡季风交替明显,频繁的偏北风非常强劲。每年10~4月东北风为主;6~8月西南风为主。每年强烈的台风伴随暴雨,造成潮水位变化剧烈,对沿岸侵蚀很强烈。
台湾海峡属南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中部气温平均最高28.1℃,最低15.9℃。西北部受大陆影响,气温年差较大;东南部受海洋影响,年差和日差较小。10月至翌年3月多东北季风,风力达4~5级,有时6级以上;5~9月多西南季风,风力3级左右。

台湾海峡有多宽?

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
台湾海峡,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岛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西起福建省沿海,东至台湾岛西岸;南北界线有多种说法,一般标准是:南起台湾南端猫鼻头~广东南澳岛之间的连线,北至台湾北端富贵角~福建连江北茭的连线。
台湾海峡,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
台湾海峡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渔场之一。鲯、鲔和鲨为这里三大渔产。海峡底部富集油气资源,还有钛铁、磁铁、金红石、独居石和锆石等矿,品位高,储量大。
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地。秦置闽中郡,三国时吴国设建安郡,并派兵到台湾,北宋置福建路,并开始对台湾编户管辖,元设立福州、泉州2个行省。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
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辛亥革命后,均置福建省。 清光绪年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于日本,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
由于台湾海峡两岸都是中国领土,且海峡宽度在200海里以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台湾海峡水域除了两岸12海里以内的“领海”外,大部分为中国的“专属经济区”。
形成
更新世后期冰河期开始,海水退去,海峡深度下降了130—180米,变成陆地,并与大陆相连接。大量古人类、古动物从大陆经过成为陆地的台湾海峡迁徙至台湾。 早在6亿年以前古生代晚期造山运动开始时,在台湾海峡地区出现“台湾滩”,这是海峡中的最浅处,深度仅20米。
20世纪70年代,在台湾北港地区的石油勘探中,发现菊石化石,这是中生代的标准化石,由此证明,在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期间,两岸间虽然许多地方已经出现海水,但主要还是陆地。台湾海峡位置上的地壳运动没有停止。
到1.92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两岸间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此时台湾开始成为陆地,地质史上台湾称之为“南澳运动”(即由大南澳片岩演变为大理石),大陆称之为“燕山运动”。
海峡最初的形成开始于白垩纪和古新世时期,也就是在5400万年以前,台湾中部地区开始被水淹,中间成为浅海,开始成为海峡。
在始新世早期的地壳运动中,台湾开始“太平运动”,大陆开始“茅山运动”,两岸陆地连成一片。直到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华南地区的花岗岩被沙化,岩石中的石英和云母被冲积到台湾海峡中的低部地区,今天台湾北部和中部地区大量开采,成为新竹玻璃工业的重要原料。
自第四纪冰河时期(1800万年—6000年之间)以来,大海进入海进期,海水面上升有100—130米,形成了今天的海平面,台湾海峡开始形成。自此开始,两岸间的来往由陆地转为海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400公里宽。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
海底地貌
海峡属东海大陆架浅海。在古生代和中生代,还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第三纪始新世的大规模海侵,海峡及两侧均成海洋。
中新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台湾岛耸起成陆,形成海峡地形的基本轮廓。第四纪冰期时海峡经历多次海陆变迁,距今约6000年前,始形成当今的海峡地形。
海峡大部水深小于80米,平均水深约60米。西北部较平坦,东南部坡度较大,中间有岛屿和浅滩构成弧形降起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
台湾海峡向纵向延伸,南北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浅北深,南有台湾浅滩,成为与南海的天然分界,往东北方向渐深,北口通向东海陆架。
台湾海峡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
台湾海峡形成的原因:
台湾海峡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经历了多次的沧桑变化。大约在7000万年前,台湾海峡还是华夏古陆边缘的海槽。到了距今4000万年时,受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这里便从海槽上升变成陆地,台湾岛与大陆相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Taiwan Strait)呈北东--南西走向,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千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
台湾海峡(Taiwan Strait),简称"台海",是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台湾省台北县富贵角与福建省福州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东山岛与台湾鹅銮鼻连线。
主要以大陆棚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为70米。海域上的岛屿,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岛屿外,尚有澎湖群岛与台湾省屏东县的小琉球。
产业:
台湾海峡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渔场之一。鲯、鲔和鲨为这里三大渔产。海峡底部富集油气资源,还有钛铁、磁铁、金红石、独居石和锆石等矿,品位高,储量大。
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地。秦置闽中郡,三国时吴国设建安郡,并派兵到台湾,北宋置福建路,并开始对台湾编户管辖,元设立福州、泉州2个行省。
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辛亥革命后,均置福建省。 清光绪年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于日本,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岛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西起福建省沿海,东至台湾岛西岸;南北界线有多种说法,一般标准是:南起台湾南端猫鼻头~广东南澳岛之间的连线,北至台湾北端富贵角~福建连江北茭的连线。
台湾海峡地貌特点:
台湾海峡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的台湾海峡,海底起伏不平、丘谷相间,地势十分复杂。海峡北部区域水深一般为60~80米,南部为70~160米,仅高雄港西南有一深水区,最大水深在1000米以上。
海峡中部海底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隆起带,即由台中浅滩、澎湖列岛和台湾浅滩,向西至福建南部沿海形成一个弧形的海底山脊,成为台湾海峡海底谷道的“分水岭”。该“岭”以东水深一般为49~166米,以西水深大多在50米左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
台湾海峡,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
台湾海峡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渔场之一。鲯、鲔和鲨为这里三大渔产。海峡底部富集油气资源,还有钛铁、磁铁、金红石、独居石和锆石等矿,品位高,储量大。
地貌特点
台湾海峡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的台湾海峡,海底起伏不平、丘谷相间,地势十分复杂。海峡北部区域水深一般为60~80米,南部为70~160米,仅高雄港西南有一深水区,最大水深在1000米以上。
海峡中部海底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隆起带,即由台中浅滩、澎湖列岛和台湾浅滩,向西至福建南部沿海形成一个弧形的海底山脊,成为台湾海峡海底谷道的“分水岭”。该“岭”以东水深一般为49~166米,以西水深大多在50米左右。

台湾海峡有多宽呢,是多少?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北部最窄处~台湾白沙岬为130公里。海底起伏不平、丘谷相间,地势十分复杂。海峡北部区域水深一般为60~80米,南部为70~160米,仅高雄港西南有一深水区,最大水深在1000米以上。
台湾海峡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的台湾海峡,海峡中部海底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隆起带,即由台中浅滩、澎湖列岛和台湾浅滩,向西至福建南部沿海形成一个弧形的海底山脊,成为台湾海峡海底谷道的“分水岭”。该“岭”以东水深一般为49~166米,以西水深大多在50米左右。
台湾海峡是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常被称为“海上走廊”。北起台湾台北县富贵角与福建省福州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漳州东山岛与台湾鹅銮鼻连线,主要以大陆棚为主。

台湾海峡有多宽啊?

台湾海峡(简称台海;欧洲早期称福尔摩沙海峡)指的是介于中国大陆福建省与台湾之间的海域和海峡。为北东—南西走向,长约370千米。海峡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平均宽度180千米。最窄处在台湾岛新竹市南寮与福建平潭海坛岛之间,约126千米。
台湾海峡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与福建平潭岛之间,约130千米。总面积8万平方千米
以福建平潭岛与台湾富贵角的连线为其北界,宽约172公里;以福建省的东山岛与台湾岛的猫鼻头连线为其南界,宽约370公里。南北长约333公里,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80米,最大深度约1400米。
海峡中以泥和沙质沉积物为主,近岸泥质多,中部则多沙质。沙质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软体动物残骸及完整的贝壳,浅滩附近沙质沉积物含量可达50%,这类沉积物属古海滨沉积类型。
形成的原因
海峡属东海大陆架浅海,在古生代和中生代,还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第三纪始新世的大规模海侵,海峡及两侧均成海洋。
中新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台湾岛耸起成陆,形成海峡地形的基本轮廓。第四纪冰期时海峡经历多次海陆变迁,距今约6000年前,始形成当今的海峡地形。

台湾海峡多宽

  台湾海峡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在中国台湾岛白沙岬与中国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千米。平均宽度有200千米。
  台湾海峡,简称“台海”,是中国福建省与中国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中国台湾省台北县富贵角与中国福建省福州平潭岛连线,南至中国福建漳州东山岛与中国台湾鹅銮鼻连线。

台湾海峡到底有多宽有多长?

台湾海峡总体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370公里。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公里;
南口宽约410公里;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平潭岛之间,约130公里。
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
拓展资料台湾海峡(Taiwan Strait),简称"台海",是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台湾省台北县富贵角与福建省福州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东山岛与台湾鹅銮鼻连线。
主要以大陆棚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为70米。海域上的岛屿,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岛屿外,尚有澎湖群岛与台湾省屏东县的小琉球。
海底地貌:
海峡属东海大陆架浅海。在古生代和中生代,还是华夏古陆的一部分。第三纪始新世的大规模海侵,海峡及两侧均成海洋。中新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台湾岛耸起成陆,形成海峡地形的基本轮廓。第四纪冰期时海峡经历多次海陆变迁,距今约6000年前,始形成当今的海峡地形。
沿岸城市: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宁德市
中国台湾省: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
参考资料
台湾海峡——百度百科
Taiwan Strait——维基百科
  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Taiwan Strait)
  在我国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宽阔水道,它就是我国最大的海峡,因它濒临我国第一大岛台湾,人们称它为台湾海峡。台湾海峡,纵贯我国东南沿海,由南海北上,或由渤海、黄海、东海南下,必须经过这里,俗称为我国的“海上走廊”。
  台湾海峡也具有国际航行价值,东北亚各国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各国间的海上往来,从这儿经过比较近便。但台湾海峡属我国管辖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从这儿经过的外国船舰,必须实行无害通过,不能影响我国的和平与安全,不得损害我国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秩序。
  台湾海峡北端,以福建省平潭岛到台湾北头的富贵角连线为界,它的南端以广东的南澳岛到台湾南头的鹅銮鼻连线为界。南北长约300公里,东西宽约170公里,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
  台湾海峡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经历了多次的沧桑变化。大约在7000万年前,台湾海峡还是华夏古陆边缘的海槽。到了距今4000万年时,受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这里便从海槽上升变成陆地,台湾岛与大陆相连。那时,海峡地区是一片平原。从这以后,海峡地区有时候升起,有时被水分开。距今约l.5万年时,我国正处在大理冰期,冰川扩大,海平面下降,海峡又变成陆地,生长着茂盛的野草和森林,遍地是成群的牛、马和羊群,猛犸象也跑到这里寻食。这种光景过了约5000年,在距今l万年时,气候又变暖了,冰川融化,海平面再次上升,海峡又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变为鱼虾欢游的海洋。直到今天,还是波涛汹涌。
  海峡两岸地貌形态差别挺大。西岸,多为岩石海岸,岸线曲折多湾,悬崖峭壁,奇石异峰,海洞岬角,海岛密布。福建省有大小港湾30多个,海岛600多个。海峡东岸多为沙岸,岸线比较平直,地势较为低缓,沙滩淤浅明显,深水区离岸较远,天然良港较少。由台湾山地下来的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入海,形成滨海冲积平原,不断向海峡扩展。目前,台湾地壳仍处绥慢上升时期,台湾岛陆地面积海在逐渐扩大。
  台湾海峡处在亚热带气候区,西北部受大陆和沿岸冷海流的影响较大,东南部受海洋和台湾暖流影响较多。冬季,海峡气温低于两岸,东岸气温又高于西岸,平均气温约15℃;夏季,温度较高,可达28℃ 。台湾海峡风浪比较强烈,尤其在冬半年,偏北季风的势力大,几乎三天两头刮大风;大风吹起巨浪,高达6—9米。夏季多偏南风,风力较小,海峡比较平稳。但在七八月份,台风盛行期。遇到台风经过这里,就会带来暴雨巨浪和风暴潮。如果恰遇天文大潮,沿岸水位暴涨起来,能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我国登陆的台风中,约有一半要袭击台湾海峡和两岸。
  台湾海峡资源丰富。这里暖寒水流交汇,水交换畅通,鱼虾种类多,是我国重要渔场之一。主要渔产有:鲯鱼、鲨鱼、鱿鱼、鲷鱼、鲔鱼、鲻鱼、虱目鱼等,其中鲯、鲔和鲨为这里三大渔产。鲔鱼,每条平均50多公斤,味道极好,又可生食。海峡两岸人工养殖牡蛎与虱目鱼很多。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曾倡导人们饲养虱目鱼。这种鱼,体长可达l米多,肉白色,味鲜美。现在的养殖面积约上百万亩。另外,两岸还养殖了各种贝藻类,其中连江县晓沃是著名的花蛤之乡。这里的石花菜、紫菜、龙须菜等也很多,尤以澎湖列岛的石花菜最为有名。紫菜以海谭岛的最好。
  海峡底部富集油气资源,估计约有2万平方公里的地方,是很有希望的远景区。还有钛铁、磁铁、金红石、独居石和锆石等矿,品位高,储量大。
  编辑词条
台湾海峡(TaiwanHaixia)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千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中国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海峡。属东海海区,南通南海。南界为台湾岛南端猫鼻头与福建、广东两省海岸交界处(一说为鹅銮鼻与南澳岛南端)连线;北界为台湾岛北端富贵角与海坛岛北端痒角(一说为黄岐半岛北茭咀)连线。呈北东--南西走向.
长约370公里。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公里;南口宽约410公里;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平潭岛之间,约130公里。
维基百科·
扩展资料
台湾海峡,简称“台海”,是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台湾省台北县富贵角与福建省福州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漳州东山岛与台湾鹅銮鼻连线。台湾海峡(Taiwan Strait)是中国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的海峡,被称为“海上走廊”。
主要以大陆棚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为70米。海域上的岛屿,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岛屿外,尚有澎湖群岛与台湾省屏东县的小琉球。
理论上属东海海区,南通南海。南界为台湾岛南端猫鼻头与福建、广东两省海岸交界处(一说为鹅銮鼻与南澳岛南端)连线;北界为台湾岛北端富贵角与平潭岛北端痒角(一说为黄岐半岛北茭咀)连线。呈北东—南西走向,长约370公里。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公里;南口宽约410公里;最窄处在台湾岛白沙岬与福建海坛平潭岛之间,约130公里。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

台湾海峡宽度是多少公里?

台湾海峡东西宽度约230公里,离福建最近的地方宽度大约130公里。台湾海峡,简称“台海”,是中国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中国台湾省新北市富贵角与福建省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与中国台湾省鹅銮鼻连线。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
台湾海峡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渔场之一。鲯、鲔和鲨为这里三大渔产。海峡底部富集油气资源,还有钛铁、磁铁、金红石、独居石和锆石等矿,品位高,储量大
台湾海峡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在中国台湾岛白沙岬与中国福建海坛岛之间,约130千米。平均宽度有200千米。
台湾海峡地质特点 台湾海峡是一个分区明确具有独特性质的海区。它东、西为闽、台所限。
台湾海峡东西宽度约230公里,离福建最近的地方宽度大约130公里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东西宽度约230公里,离福建最近的地方宽度大约130公里。台湾海峡,简称“台海”,是中国福建省与台湾省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北起中国台湾省新北市富贵角与福建省平潭岛连线,南至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岛与中国台湾省鹅銮鼻连线。
位置境域
台湾海峡,为位于闽、台两省间的海域,是连接东海与南海的水道。其南、北界限的划分不尽一致。南界常有二种划分,自台湾岛猫鼻头(有鹅銮鼻之说)至东山岛或南澳岛(还有认为福建与广东两省海岸交界处,或福建的诏安头)。北界常有三种划法,自台湾岛北端富贵角至福建连江北茭(黄歧半岛北茭咀),或至闽江口或至平潭岛(海坛岛)北端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