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小学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 2、小学生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 3、与中秋有关的古诗小学
- 4、关于小学生中秋古诗大全 描写中秋的诗句
- 5、适合小学生的中秋节古诗
- 6、小学生有关中秋节的古诗
- 7、中秋节有关的古诗小学
- 8、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
- 9、小学生中秋节的古诗10首
小学描写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
小学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如下:
1、静夜思作者: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上,好像地上起了霜,我抬头看,看那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远方的家乡。
2、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3、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夜晚庭院中好像铺了一层霜,树上栖息着几只鸦雀,夜深了,露水打湿了桂花,月光照下来,突然感怀,这秋思应该寄托在哪里?
4、阳关曲·中秋月作者:苏轼宋代。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诗句的特点
1、分行排列: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
2、饱含真情: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
3、立意新颖:诗歌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
4、联想自然: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
5、跳跃自如:诗歌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
小学生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小学生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如下: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曹松《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曹松的《中秋对月》诗,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写出了作者对光明普照,和对大公无私的赞颂。
3、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以嫦娥的命运来抒发作者本欲在仕途上求得进取,而实际却导致长期漂泊的不幸。以神话寄兴,将自己的感遇与嫦娥的命运相提,艺术手法新颖,立意也别开生面,常为后人诵读。
4、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本诗是作者杜甫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中秋节日民俗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中秋赏月风俗的正式形成是在唐代。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八月十五日夜,唐玄宗备文酒之宴,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以后每年八月十五,都照例赏月。为了与杨贵妃一起望月,还敕令于太液池西岸筑百丈高台,因安史之乱爆发,没有修成。自唐玄宗以后,中秋咏月诗大量出现了。
与中秋有关的古诗小学
关于与中秋有关的古诗小学如下:
1、《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3、《中秋待月》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4、《中秋月》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小学生学习古诗的意义:
1、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通过学习古诗,小学生可以接触到古代的文化、风俗和社会状况,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学习古诗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古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体验。通过学习古诗,小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古诗往往通过形象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情感和意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才能理解和欣赏。通过学习古诗,小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4、学习古诗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和品德。古诗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理念和人生哲理,通过学习古诗,小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和思想教育,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品德修养。
关于小学生中秋古诗大全 描写中秋的诗句
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适合小学生积累和学习的中秋古诗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生中秋古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参考和帮助。
适合小学生积累的团圆中秋古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经典中秋古诗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适合小学生运用的中秋古诗词 念奴娇·中秋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适合小学生的中秋节古诗
适合小学生的中秋节古诗如下:
1、《满江红.中秋寄远》
南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赏析: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
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
2、阳关曲·中秋作
北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折桂令·中秋
元朝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赏析:月亮因其朦胧、晦暗、可阐释性强,历来是文人墨客们乐于歌颂的对象。这一看上去单调、简明的意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蕴涵着不同的意义和形象。
清夜良辰,对月兴叹,文学家们往往会敏锐地觉察到月亮的圆缺不定,同时感到自身的渺小。这时,不同的境遇和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抒发。这首双调《折桂令·中秋》即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小学生有关中秋节的古诗
小学生有关中秋节的古诗具体如下可供参考:
一、中秋节
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对月:唐代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二、中秋节
1、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2、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3、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以“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今天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
中秋节有关的古诗小学
中秋节有关的古诗如下:
1、静夜思;作者: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上,好像地上起了霜,我抬头看,看那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远方的家乡。
主题思想: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主题思想: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看到月亮想到自己思念的人,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日起源
中秋节是由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它起源于先秦,最后定型于唐朝。
夕月即古代天子秋分祭祀月亮。《周礼·春官宗伯·典瑞》郑玄注:“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史记·孝武本纪》裴骃集解引应劭语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东门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现在北京的月坛,原名夕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秋分祭月的场所。
由于秋分的晚上不一定有月亮,有月亮也不一定圆,未免大煞风景,于是民间渐渐把秋分祭月放到中秋了。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小学如下:
1、《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翻译: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间的七宝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让那我们向着的圆圆的月破损。
赏析: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2、《中秋月二首·其二》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翻译: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赏析: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
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3、《中秋》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翻译:闲时吟诗无边无际的秋景之外,万事到头来都觉得悠悠一梦。值此佳节之夜倘若没有一轮明月,这一年就算是虚度了一个秋天。
赏析:这首诗最大的绝妙之处,在于“无月”二字。王建著名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其“月明”,而生“秋思”。倘若“无月”,则无“秋思”,则少却诸多秋思佳作。
倘若无月,就不会引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情之思,不会引出杜甫在长安狱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儿女之思,不会引出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兄弟之思,也不会引出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爱情之思。
小学生中秋节的古诗10首
中秋节古诗10首如下:
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思乡》唐:杜甫。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3、《中秋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5、《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7、《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中秋》唐:司空图。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9、《中秋月》宋: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中秋玩月》明:佚名。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拓展知识:
中秋习俗:祭月习俗应该是中秋节众多习俗之中历史渊源最为深远的。上古先民对于未知总是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于星空、对于星空中的月亮和太阳,对于天象的崇拜,于是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其中秋夕祭月就是由天象崇拜演变而来,其目的在于祈求月神庇佑,完成自己的心愿,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赏月、玩月的活动。随着中秋节的最终形成,经过宋朝的兴盛,明清的进一步发展,月圆逐渐演变成了人团圆的含义。
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故而祭月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中年长的女性长辈担任主祭,男性则担任赞礼,或是从旁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