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古稀是多少岁
- 2、古稀是多少岁?
- 3、古稀是多少岁啊?
- 4、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 5、古稀是多少岁?
- 6、古稀是指多少岁
- 7、古来稀表示多大年纪
- 8、古稀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 9、古稀是多少岁
古稀是多少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豆蔻——13岁(形容女孩子),
弱冠——20岁(形容男子),
古稀——70岁。
解析如下:
1、而立、不惑,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2、豆蔻,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弱冠,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4、古稀,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拓展资料:
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医学保健昌明,阅报见过百岁老人还侍奉着高堂老母的事,将来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闻了。
引证解释:
亦作“古希”。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明 李贽 《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瑞文端公重瞳》:“公早贵,致位宰辅,寿臻古稀。”
《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参考资料:
古稀_百度百科
古稀是多少岁?
古稀之年指的是七十岁。人们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之人称为“期颐”。七十岁称为“古稀”,其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能够到七十岁,这是一件很稀少的事情,应该值得珍惜剩下的时光。
“古稀之年”也被称为“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是极为科学和合理的。除了七十岁的“古稀之年”,离得最近的就是六十的“耳顺之年”。其意思是人到六十岁的时候,听别人言语就可以正确的判断是非、真假。
扩展资料
随着时代的推移,古稀之年的人越来越多,这不仅源于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人们对生命的越来越重视。以前的社会非常不稳定,人们的生命安全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古稀之年的人才会少。
现代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已经大大提升,治安越来越好,很大程度上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再加上整个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所以才会有当今人类普遍寿命能过古稀之年的现状。
古稀是多少岁啊?
古稀之年指的是超过七十高龄,该说法源自于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二首》中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古稀之年成为我国古代人们对七十岁的另一种称谓。
古稀之年也叫做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因为古代人们的医疗水平有限,且战乱、灾害等原因,人均寿命在40~50岁之间,在古代超过七十的老翁十分稀少。
古稀,亦作“古希”,拼音为 gǔ xī,汉语词语,释义为人年七十。出自杜甫古诗《曲江》。
一百四十一岁。
“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中,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花甲之年”也叫“耳顺之年”。
花甲重逢即一百二十岁,“多一度春秋”即加三七二十一岁,即一百四十一岁。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中,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古稀即七十岁。
古稀双庆即一百四十岁,“多一度春秋”即加一年,同样是一百四十一岁。
扩展资料:
“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出自清代乾隆和纪晓岚的对联,是乾隆和纪晓岚在千叟宴上为一位141岁的古稀老人作的对子。上联为乾隆所作,下联为纪晓岚所作。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日,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乾隆喜添五世元孙,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如期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
席间,乾隆召一品大臣及90岁以上者至御前,亲赐饮酒。又命皇子、皇孙、皇曾孙在殿内依次敬酒。赐予大家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
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百岁老人郭钟岳倍受赏赍。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花甲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古稀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岁?
古稀之年,读音gǔ
xī
zhī
nián,汉语成语,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稀之年”是指人到70岁的时候。又叫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70岁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男孩8岁称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至出嫁称梅之年,
至30岁称半老徐娘。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90岁称鲐背之年,
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稀指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 花甲,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历史沿革
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 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
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 (即壮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 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
古稀是多少岁?
古稀七十岁。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当然在当代七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年龄过百的也有很多,那都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可是在古代,因为长期的战乱和饥荒瘟疫等各种灾害原因的情况下,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在四十到五十岁之间,可见在古代这个七十岁是多么的难得,也不愧称之为古稀之年。
70岁。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
七十岁。
七十人生古来稀。
70岁
超过70岁。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用法
宋·赵令畴《侯鲭录》:“令合方当而立岁,贤夫已近古希年。”
他如今已是年近古稀又体弱多病,当年在皇上跟前当一等侍卫时,那拔山扛鼎、慷慨悲歌的豪迈气魄早已荡然无存了。二月河《康熙大帝》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古稀是指多少岁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古稀指70岁。
“古稀之年”是指人到70岁的时候。又叫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 ,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原诗如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白话文释义: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扩展资料:
《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曲江二首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古稀ɡǔ xī:
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年近~。
是指70岁。
古稀,称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来稀少,而今也不多含义;但是解作古来稀少,与过去不同了。医学保健昌明,阅报见过百岁老人还侍奉着高堂老母的事,将来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闻了。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白话译文: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扩展资料
其他的年龄称谓:
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初度:周岁。后称生日为初度。
3、生小:幼年。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教数:9岁。
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9、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0、舞勺:13岁。
11、及笄:指女子15岁。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15、鲐背:指长寿老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稀
古来稀表示多大年纪
古来稀表示七十岁123。古稀的意思是原有古来稀少,由于古代医学技术不发达,能够活到七十岁的老年人比较少见,因此用古稀来形容七十岁3。
是70岁,这通常是人生70古来稀,人到了70岁,非常的稀少了,也更加珍贵,值得珍惜
古来稀表示70岁。古稀之年,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处,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时,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
不惑指的是四十岁,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因为其源于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以“不惑之年”来称呼年至四十岁的人。“四十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不会因为无知而困惑,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都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理解。此外,四十不惑也指人到了四十岁时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而立一般说一个人到了而立之年,是指这个人是应该具有了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时候。而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这个词指一个人的自立和应该成家立业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古稀之年指的是多少岁
古稀之年:指人已经到了七十岁的高龄。唐代诗人杜甫有一首诗叫《曲江二首》
其中就有一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之年指的是 70 岁。
70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这个说法源于杜甫的《曲江二首》一诗中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古代很少有人能活到七十岁,所以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十分稀少。
七十岁
杜甫诗中说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现在流行的说法还有:而立之年、花甲之年、不惑之年、耄耋之岁等。
70岁。
古稀之年指的是超过七十高龄,又叫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古稀之年这词经常出现,形容人的年纪大。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80、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稀之年,照字面解释就是自古很稀少的年纪,之所以如此,其实与古代的医疗水平及饮食有关。因为在古代,不仅有天灾,还有人祸,再加上各种意外,50岁都难活,更别谈70岁,所以普通人能活到到七十就是高寿了。
古稀之年祝福语:
1、吉辰到辞别旧岁,星朗时盼金马归;高歌伴旭日东升,照中华瑞霞生辉;万年史唯今最盛;事中先强国富民,如心愿身体安康,意念中福喜双临。
2、祝爷爷万寿无疆短命百岁,年年有昔日,岁岁有今朝,老如松柏。
3、旷达者长寿。您年愈九十,仍精神烁烁、实在是旷达达的楷模,我们相约,在您百岁的今日,我定来为您祝寿!
4、岁月如歌,愿你的生活多姿多彩;时光飞逝,祝你的人生充满精彩。七十古稀,祝你健康、长寿、快乐无边!
5、祝福你们步入老年,有一种智慧、一种超凡;有一种坦然、一份平和;有一种慈祥、一抹微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古稀是多少岁
古稀是指70岁。因为“古稀”这个词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年龄的一种固定称谓,释义为人年七十。古稀出自杜甫古诗《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古时候人均寿命不高,老人能活到七十岁的非常稀少,因此人们将上了七十岁的老人称之为“古稀之年”。“古稀之年”也被称为“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古代对年龄的别称:
1、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2至3岁——孩提。
3、童年——总角,垂髫。
4、8岁(男)——龆年。
5、10岁以下——黄口。
6、10岁(女)——髻年。
7、12岁(女)——金钗之年。
8、13至14岁(女)——豆蔻年华。
9、13至15岁(男)——舞勺之年。
10、15岁(女)——及笄之年。
11、15岁(男)——志学之年,束发。
12、16岁(女)——碧玉年华。
13、15至20岁——舞象之年。
14、20岁(男)——弱冠。
15、20岁(女)——桃李年华。
16、24岁(女)——花蓓(信)年华。
17、出嫁——标梅之年。
18、30岁(女)——半老徐娘。
19、30岁(男)——而立之年。
20、40岁(男)——不惑之年。
21、50岁——知命之年、半百。
22、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3、70岁——古稀、杖国之年。
24、77岁——喜寿。
25、80岁——杖朝之年。
26、88岁——米寿。
27、80至90岁——耄耋之年。
28、90岁——鲐(台,骀)背之年。
29、99岁——白寿。
30、100岁——期颐,人瑞。
31、108岁——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