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马寅初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 2、马寅初的下场如何
- 3、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是哪一年
- 4、马寅初出生在什么家庭?
- 5、马寅初自己生了几个
- 6、马寅初是谁,有何作为拜托各位大神
- 7、马寅初是汉族还是回族
- 8、马寅初的纪念
- 9、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寅初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
- 10、马寅初的大事年表
马寅初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马寅初(1882~1982年),出生在中国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的家庭里,幼年随全家迁居绍兴附近的嵊县。1898年,马寅初离开家乡到上海求学,后又到天津北洋大学攻读矿冶。1906年他毕业后,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经济,均获得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新人口论》是中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学界的一个里程碑。
大概就知道这么多: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
嫌中国人口多,自己生七八个。那些计生狗都认为别人是多余的,却不觉得自己多余,好像地球是他家造的一样。嫌人口多,自己为何不去死,为减少人口作贡献呢?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马寅初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曾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
学成回国后,拒绝军阀、政客拉拢,毅然到北京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致力于教学与科研,著书立说,抨击时弊,成为“五四运动”前夕就享誉很高的教授。
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
但他仍潜心考察研究,发表高质量论文四十多篇,其中《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
扩展资料
后世纪念:
1、寅初亭
在重庆大学校园内,有座绿色琉璃瓦六角亭,名“寅初亭”,经数十年风雨显得沧桑,看上去极寻常,亭子也不大,然而在重大师生心中,却是光芒四射。马寅初这个名字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与孔子、老子、鲁迅、蔡元培等并列为“四十位中国文化巨人”。
2、故居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的故居和旧居有多处,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两处,分别位于浙江嵊州浦口街道名人街74号和杭州庆春路210号,这两处故居是爱国主义和廉政建设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寅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寅初故居
马寅初的下场如何
马寅初的下场如何介绍如下:
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 ),名元善,字寅初,出生于绍兴小皋埠,后随父迁居嵊县(今嵊州)浦口,祖籍在嵊县(今嵊州)谷来镇,浙江嵊县(今嵊州)人,无党派人士,经济学家、银行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研究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原浙江大学校长。
马寅初于1903年考入北洋大学冶矿专业;1907年获得官费留学资格进入耶鲁大学学习;1910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底,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1911年6月通过题为《中国的公共收入》的硕士论文,取得文学硕士学位;1914年通过答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6年回中国后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 ;1919年担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教务长;
1921年9月28日被聘为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1922年被中国银行聘为钞券主任 ;1927年至1936年先后在南京大学、交通大学、东吴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任教 ;1938年初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专任院长兼经济系教授;1940年12月6日因抨击国民党政府经济政策被蒋介石逮捕;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51年5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1960年1月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1979年9月被平反,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
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是哪一年
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是1953年。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至1982年5月10日),名元善,字寅初,浙江嵊县人,汉族,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长期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和教育行政管理,为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马寅初主要著作有《经济学概论》、《资本主义发展史》、《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新人口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集》等。
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冶金学专业;190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1910年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实用经济学;1914年获经济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后入纽约大学研究商业。
主要成就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1953至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
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马寅初出生在什么家庭?
马寅初,1882年诞生在中国浙江绍兴一个酿酒作坊主的家里,幼年随全家迁居绍兴附近的嵊县。1898年,马寅初离开家乡到上海求学,后又到天津北洋大学攻读矿冶。1906年他毕业后,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经济,均获得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马寅初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通货新论》、《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和《新人口论》等等。
马寅初自己生了几个
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自己却娶了两房妻子,生了8个孩子,此人是谁?有很多家庭为了生一个男孩子不惜连生好几胎,值得一提的是,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马寅初也不例外,他自己就曾娶了两位妻子,连生了8个孩子。“计划生育”起初是由马寅初提出的,他是我国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然而作为提倡者,马寅初却迎娶了两任妻子,第二任老婆甚至比他小22岁,两位妻子也为他生了8个孩子。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一位名叫马寅初的人。在他提出人口论之时,引起外界轩然大波,最具争议的是马寅初居然娶过两个老婆,有8个子女。从小聪慧,学习优异马寅初出生于1882年6月24日,是浙江省嵊州人。就推出了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无疑控制住了中国人口的迅速增长。所以我觉得马寅初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没毛病。年,马寅初跟王仲贞正式结婚,王仲贞性子软,进了门之后一直对张团妹十分尊敬,张团妹对她也是和和气气,两人也是以姐妹相称,王仲贞自从进门之后,就生下了两子两女。提出“计划生育”的马寅初,为什么有一妻一妾7个娃?1、至此,马寅初有了七个儿女,一妻一妾,还有七个子女,使得马寅初在提出计划生育时饱受争议。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自己却有七个儿女,这何以服人。2、马寅初的第二任妻子是他13岁女儿的同学,后来还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和女儿。但是,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他提出计划生育政策之前的事情,那个时候国家是鼓励生育的,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并不冲突。3、第一个明确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人是马寅初。马寅初得到了很高的点评,宋庆龄觉得他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一位敢作敢为的男子汉大丈夫。马寅初出生于1882年,自小他的自学能力强力,亲人都期待他可以“成龙大哥”。4、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一位名叫马寅初的人。在他提出人口论之时,引起外界轩然大波,最具争议的是马寅初居然娶过两个老婆,有8个子女。从小聪慧,学习优异马寅初出生于1882年6月24日,是浙江省嵊州人。他是第一位提出计划生育的人,自己却娶了两位妻子,连生8个孩子!为何?有很多家庭为了生一个男孩子不惜连生好几胎,值得一提的是,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马寅初也不例外,他自己就曾娶了两位妻子,连生了8个孩子。所以我觉得马寅初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没毛病。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一位名叫马寅初的人。在他提出人口论之时,引起外界轩然大波,最具争议的是马寅初居然娶过两个老婆,有8个子女。从小聪慧,学习优异马寅初出生于1882年6月24日,是浙江省嵊州人。马寅初由于出生于封建时代,对于传宗接代也非常执着,有着两个妻子和八个子女。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在新中国面临困难之际,毅然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来对抗粮食危机的严峻问题。马寅初,但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却娶了两个老婆,生了八个孩子,这是怎么回事?0马寅初的治学之道1882年生于浙江。
马寅初是谁,有何作为拜托各位大神
马寅初是一个经济学家。也是中国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 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期间曾因抨击官僚资产阶级大发国难财遭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监禁。 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等文章而遭到错误批判,1979年中共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 马寅初教授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马寅初,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童年时代,马寅初很想读书,更想到大城市去读书。而父亲马棣生认为马寅初聪明伶俐,一定要马寅初学管帐记账,继承“酒坊”家业,学做生意。为读书,马寅初经常挨父亲训斥、毒打,罚跪。“跪下也要去念书”,“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马寅初忍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1899年马寅初进入上海“育英书馆”,成绩年年班上第一。他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03年他被送往美国公费留学,先入耶鲁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为“强国富民”,马寅初在美国决定攻读经济,1910年他在耶鲁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论文《纽约市的财政》,轰动了当时美国的财政界和经济界,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 1919年马寅初返回祖国,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支持进步,崇尚革新,声明“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著书立说。他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学者。1927年到1937年,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参与对国家财政经济问题的研究,寻找症结的所在,谋求解决的办法,全力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1937年到1945年,马寅初继续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研究中国的财政经济,剖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撰文抨击“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机大发横财的罪行。抗战爆发后,马寅初拥护抗战,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马寅初的爱国行动、正义行为,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马寅初先后被关进息烽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最后被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人身自由。 抗成胜利后,马寅初继续反对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主义,痛斥国民党政府出卖民族利益。当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消息传来,马寅初愤怒万分,当即写了遗书,告别大家,孑然一身穿蓝布长衫赴南京中央大学讲演,用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当讲到物价飞涨时,指名道姓、抨击蒋介石,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统区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他成了旧中国时代一个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 解放前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任教。他曾任北大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解放后马寅初先后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这篇论文是经过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它正确地分析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新人口论》发表后,引起全国强烈的反响。康生、陈伯达一伙竟把《新人口论》诬为中国的马尔萨斯主义,煽起全国规模的大围攻。马寅初理直气壮,出来应战,有人逼他检讨,他坚决拒绝,再一次发出誓言:不怕孤立,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止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我个人被批判是小事,没什么,不过我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几十年以后,事实会说明我是对的。”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沦》的正确性和预见性。1960年3月马寅初被迫辞职,离开北京大学,回到嵊州老家。1979年9月11日恢复名誉,教育部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采纳哦
马寅初是汉族还是回族
事迹简介:马寅初,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882年6月生,浙江嵊州人,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生前系北京大学校长。
马寅初(1882—1982) ,汉族,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浙江嵊县浦口镇。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美国留学, 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先后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 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初,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先后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国国外汇兑》《中国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 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马寅初的纪念
在重庆大学校园内,有座绿色琉璃瓦六角亭,名“寅初亭”,经数十年风雨显得沧桑,看上去极寻常,亭子也不大,然而在重大师生心中,却是光芒四射。马寅初这个名字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与孔子、老子、鲁迅、蔡元培等并列为“四十位中国文化巨人”。 马寅初中学始建于1990年10月,是隶属于浙江省嵊州市的完全中学,现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两个校区,初中部位于嵊州市区剡湖以南,面临剡溪,高中部位于剡溪江畔,鹿胎山下,风光秀丽,环境优美。 马寅初中学以“继承马老遗志,弘扬马老精神”为宗旨,以马老倡导的“刚正、博学、强身、创新”为校训,以“勤学、精思、慎问、求真”的学风,勤奋教育,成绩卓著。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浙江省文明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适合学生发展的实验学校等。 马寅初于1982年北京逝世,遵其遗愿,部分骨灰送回家乡浙江嵊州,安葬于嵊州仙岩镇下王舍村母亲王太夫人墓旁。马寅初墓碑文是他的子女写的,内容为:先父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后迁嵊县,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及教育家。先母张桂君,浙江嵊县人,贤淑仁惠,勤俭持家,堪称贤内楷范。先父留美九年,先母独承家务,仰侍俯畜,克尽妇职,其后先父在国内各地供职,先母始终伴随,甘苦与共。先父去世后始南迁至沪,俩老共同生活八十余年。杭州系其久居之地,今遵遗愿,择葬于此,谨缀语,“国之贤良,家之德配,偕老百年,盛世人瑞。” 马寅初北京住所(现称“马寅初北京故居”):位于北京东城区东总布胡同32号,是朝阳门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胡同自西向东,沟通朝阳门南小街和建国门北大街,长600多米,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顶银胡同、贡院西街、南牌坊胡同相通,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大羊宜宾胡同、宝珠子胡同、北总布胡同、弘通巷、北牌坊胡同相通。明代,与西总布胡同统称“总铺胡同”,因胡同内有总捕衙署而得名;清乾隆年间改称“总部胡同”,宣统年间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西段称“西总布胡同”,东段称“东总布胡同”。东总布胡同32号,旧时是东总布胡同62号,在胡同中段南侧,整座建筑为西洋风格。围墙较高,西式街门,面北,有五步台阶;院内主要建筑是二层西式楼房,楼房与围墙之间树木繁茂,构成典雅、宁静、宜居的庭院风貌。据房屋档案记载,马寅初北京故居占地1092.7平方米,有房屋43间,其中楼房30间,建筑面积为444.1平方米。1950年5月,经修葺由马寅初全家居住。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北京大学自东城区沙滩迁至海淀区燕园,为避免远道奔波,马寅初改在燕南园63号居住。马寅初燕南园住所:坐落在燕南园东南部的63号院,是一座别致的中西结合、中国南北方风格的‘凹’形平房建筑。正门面南,有大片开阔园地。整个建筑坐落在虎皮石台阶上,周边环绕花岗岩条石,仿木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半圆形柱子,两扇大门,两侧各有四扇中式窗户,相当对称;窗下坎墙是中式凹形,建筑顶层是西式钢筋屋架,呈直线三角形,上铺机制大瓦,有中国传统尊贵庑殿屋顶风格。房屋高度从台阶到檐口有4米左右,屋檐下突出仿中国传统梁头,没有彩画和雕刻,体现着传统建筑的幽雅与宁静。(摘自陈芳:《燕东园和燕南园话旧》) 2000年10月,经浙江省委、省政府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由浙江省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会在马寅初旧居建马寅初纪念馆。经过3个月的试开馆后,2004年9月22日,马寅初纪念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修缮后的旧居基本保持了原貌,现一楼和二楼辟为展厅,并恢复了马老的书房和卧室。馆内展出马老各个时期的照片、史料、著作及手迹,分“负笈西洋”、“民族卫士”、“共商国是”、“一代宗师”、“人口宏论”、“坚持真理”、“光耀人间”等10个专题,展示马老百年绚丽人生。展厅陈列的书桌、书柜、台灯、高凳和躺椅、轮椅及陈列的衣帽等等,均为马寅初生前使用的原物。2005年马寅初纪念馆被命名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理论宣传教育基地。 2006年马寅初纪念馆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的称号。 2004年6月24日,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在嵊州成立。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寅初的一生到底有多传奇?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马演出的一生确实是很传奇的,他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寅初的一生确实是非常传奇的,他一开始其实生活在贫苦的家庭里,后来他发奋读书,觉得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最后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成为了教育学家
他是中国人口学第一人,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理论研究以及政策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5岁的时候就被人们发现他是神童,有一种特殊的记忆能力,长大之后更是了不得了,做什么都很厉害。
马寅初是著名的数学家人口学家,就是他提出的计划生育,开始控制人口增长。
马寅初一生的经历十分精彩,作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备受争议的人口学家等,他提出了“综合平衡论”。以“中国人口学第一人”著称的他,却因《新人口论》备受争议60年。对我国经济、教育、人口理论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历经三代,风风雨雨,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马寅初的主要成就是“中国人口政策”指中国政府为调节和引导人口发展所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主要包括两孩政策、独生子女政策、二胎政策和移民政策,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民族风俗习惯的人口政策,重点是协调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兼顾人民意志、民族习俗等。
他解释道,控制人口是当务之急,否则,今后的问题就更难解决了。如果政府不能控制人口,农民们就会感到失望和不满。他建议定期进行普查,把控制人口纳入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在马寅初看来,大量的人口会导致大量的国民收入被消费,用于扩大生产和再生产的资金比例会降低:劳动人民用一部分国民收入维持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而另一部分则扩大社会再生产,即作为积累。
实际上,人口增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恐怕有了政策就可以很好地引导,但是,随着目前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现在想要二胎的人又有多少呢?据估计,二胎只是其中的一半。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生育政策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以有效引导生育为补充。而且即便生育政策本身只能起辅助作用,也要让群众形成自己正确的生育意愿。在现实中,生育意愿取决于家庭状况和子女的平均社会养育价值。在这一点上,让整个社会的人口都在一个合理的空间内是至关重要的。
马寅初的大事年表
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县浦口镇。1898年,马寅初到上海读中学(在今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同年与张团妹结婚。1906年,赴美国留学。1910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马寅初回国,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1916年,任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马寅初任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第一任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1923至1925年,在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任教,教授银行货币和国外汇兑。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2年至193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大学商学院任院长兼教授,着重研究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先后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1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居家赋闲。1979年4月1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党委召开会议,为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题为《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顾问。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因病逝世。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