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位上将排名将军排名,中国上将名单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2 00:36:35 浏览4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57位开国上将排名是怎样的?

第1名、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第2名、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第3名、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以后设置,授予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至1958年共有57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授衔有多少上将?

1955年55位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具体人员是:
王平、王震、王宏坤、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杨勇、杨至成、杨成武、杨得志、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
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萧华、萧克、黄永胜、阎红彦、傅钟、傅秋涛、韩先楚、董其武、彭绍辉、谢富治、赖传珠。
1955年开国上将以姓氏笔划为序,排名不分先后,名单如下:
1、王平;
2、王震;
3、王宏坤;
4、王建安;
5、王新亭;
6、韦国清;
7、乌兰夫;
8、邓华;
9、叶飞;
10、甘泗淇;
11、吕正操;
12、朱良才;
13、刘震;
14、刘亚楼;
15、许世友;
16、苏振华;
17、李达;
18、李涛;
19、李天佑;
20、李志民;
21、李克农;
22、李聚奎;
23、杨勇;
24、杨至成;
25、杨成武;
26、杨得志;
27、宋任穷;
28、宋时轮;
29、张宗逊;
30、张爱萍;
31、陈士榘;
32、陈再道;
33、陈伯钧;
34、陈明仁;
35、陈奇涵;
36、陈锡联;
37、周桓;
38、周士第;
39、周纯全;
40、赵尔陆;
41、洪学智;
42、钟期光;
43、贺炳炎;
44、郭天民;
45、唐亮;
46、陶峙岳;
47、萧华;
48、萧克;
49、阎红彦;
50、傅钟;
51、傅秋涛;
52、韩先楚;
53、董其武;
54、彭绍辉;
55、赖传珠。
这五十五名上将级别为:
一、正兵团级33名。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二、副兵团级19名。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
四、准兵团级1名。
贺炳炎。
五、无军队级别者2名。
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扩展资料
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
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6年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
1958年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开国上将;人民网-开国上将纪念馆

中国上将名单

中国上将名单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们是: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诚、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扩展资料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截至2019年09月30日,尚有1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第一位逝世的是贺炳炎,终年47岁。最后一位逝世的是吕正操,享年106岁。上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其中最年长者为陶峙岳,时年63岁;最年轻的是肖华,当时39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将帅2022年现役上将截至202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有26位现役上将。26位现役上将中,包括空军上将5人,海军上将4人,武警上将2人。其余陆军上将有15人,其中3人出身火箭军,1人来自战略支援部队。按分布看,军委领导层及军委机关8人,战区7人,军种10人,军事院校1人。扩展资料:2019年7月31日,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晋升上将军衔警衔的军官警官是: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中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生岭、海军司令员沈金龙、海军政治委员秦生祥、空军司令员丁来杭、国防大学校长郑和、武警部队政治委员安兆庆?。2019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晋升上将军衔仪式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的军官是:东部战区司令员何卫东、东部战区政治委员何平、南部战区政治委员王建武、北部战区司令员李桥铭、火箭军司令员周亚宁、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李凤彪、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57位开国上将排名57位开国上将1955年中国开国上将排名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诚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锺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57位开国上将贺炳炎李克农甘泗淇刘亚楼赖传珠赵尔陆杨至成阎红彦郭天民李天佑李涛谢富治陈伯钧陈明仁彭绍辉苏振华周士第邓华王建安陈奇涵傅秋涛杨勇黄永胜王新亭周纯全肖华许世友韩先楚唐亮李志民乌兰夫陶峙岳朱良才董其武韦国清傅钟钟期光宋时轮刘震王震陈再道李达王宏坤周恒杨得志李聚奎陈士榘王平中国十大上将新中国的十大上将有:1、杨成武: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张爱萍:张爱萍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3、彭绍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4、邓华: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5、许世友:许世友原名许仕友,字汉禹。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6、王震:王震,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7、李克农:李克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8、张宗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9、李达:李达,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0、萧克:全国解放后,任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十大元帅 十大将军 57位上将 117位中将都分别是谁

十大元帅:朱德 、彭德怀 、林彪 、刘伯承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聂荣臻 、叶剑英
十大将军: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57位上将:萧克、张宗逊、王震、许世友、邓华、杨成武、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宋时轮、叶飞、杨得志、黄永胜、谢富治、杨勇、李达。
周士第、韦国清、朱良才、王新亭、周桓、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李聚奎、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李克农、彭绍辉、张爱萍、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洪学智、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刘震、陈伯钧、钟期光、唐亮、李天佑、贺炳炎、乌兰夫、阎红彦
建国后授衔的175位中将:徐立清 肖向荣 张经武 张震 刘志坚 阎揆要 钟赤兵 唐天际 谭希林 莫文骅 刘道生 陶勇 吴法宪 成钧 程世才 李天焕 廖汉生 郭化若 唐延杰 张南生 杜义德 王必成 王近山 万毅王诤孙毅朱明 王宗槐蔡顺礼 邱会作 张令彬 饶正锡 倪志亮 梁必业 李作鹏 赵启民 方强 罗舜初 王秉璋 罗元发 聂风智 曹里怀周赤萍 邱创成 匡裕民 向仲华 谭家述 李寿轩 崔田民 欧阳毅 冼恒汉 王恩茂 张国华 肖望东 丁秋生 赖毅旷任农 林维先 周贯五 刘先胜 刘培善 彭嘉庆 黄火星 刘兴元 文年生 詹才芳 梁兴初 吴克华 毕占云 陈正湘
彭明治 姚哲杜平 甘渭汉 曾思玉 郑维山 聂鹤亭 王尚荣 苏静 刘少文 刘西元 孔石泉 袁子钦 傅连璋韩振纪 李耀 邓逸凡 汤平 余秋里 陈庆先 刘忠 孙继先 张藩 徐斌洲 韦杰 滕海清 庄田 刘浩天 杨秀山 周希汉 顿星云 周仁杰 康志强 方正平 饶守坤 王辉球 常乾坤 曾国华 朱辉照 余立金 吴富善 黄志勇
胡奇才 周彪彭林 刘昌毅 韩练成 张贤约 郭鹏 刘金轩 张达志 赛福鼎 钟汉华 秦基伟 孔从周 范朝利谭冠三 李成芳 陈康 张才千 张翼翔 覃健 鲍先志 皮定钧 周志坚 张祖谅 廖容标 刘飞 梁从学 钱钧张仁初 饶子健 陈仁麒 杨国夫 晏福生 吴瑞林 杨梅生 田维扬 欧阳文 张池明 刘转连 孔庆德 谭甫仁 何德全
徐深吉 韩伟 袁升平 王道邦 王紫峰 赵榕 肖新槐 吴信泉 周玉成 曾泽生 温玉成 曾绍山 陈先瑞 旷伏兆李雪三 谢有法 张天云 卢胜 黄新庭 吴先恩 阿沛*阿旺晋美 朵噶*彭饶错杰
扩展资料
授衔授勋: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元帅军衔及授予勋章典礼,毛泽东主席颁发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大元帅
百度百科——十大将军
百度百科——开国中将
这个人数太多了了,只能告诉你十大元帅是以朱德为首的,十大将是以粟裕为首的。
1、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2、十大将军: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3、55名上将级别为:
(1)正兵团级33名:
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2)副兵团级19名:
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 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
(3)准兵团级1名:
贺炳炎。
(4)无军队级别者2名:
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
4、177名中将的级别具体情况:
(1)正兵团级1名:
徐立清。
(2)副兵团级22名:
肖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
(3)准兵团级53名:
万毅、王诤、孙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萧望东、
丁秋生、赖毅、邝任农、林维先、周贯五、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
(4)正军级96名:
王尚荣、苏静、刘少文、刘西元、孔石泉、袁子钦、傅连暲、韩振纪、李耀、邓逸凡、汤平、余秋里、陈庆先、刘忠、孙继先、张藩、徐斌洲、韦杰、滕海清、庄田、刘浩天、杨秀山、周希汉、顿星云、周仁杰、康志强、方正平、饶守坤、王辉球、常乾坤、曾国华、朱辉照、余立金、
吴富善、黄志勇、胡奇才、周彪、彭林、刘昌毅、韩练成、张贤约、郭鹏、刘金轩、张达志、钟汉华、秦基伟、孔从洲、范朝利、谭冠三、李成芳、陈康、张才千、张翼翔、覃健、鲍先志、皮定钧、周志坚、张祖谅、廖容标、刘飞、梁从学、钱钧、张仁初、饶子健、陈仁麒、杨国夫、晏福生、
吴瑞林、杨梅生、田维扬、欧阳文、张池明、刘转连、孔庆德、谭甫仁、何德全、徐深吉、韩伟、袁升平、王道邦、王紫峰、赵镕、萧新槐、吴信泉、周玉成、曾泽生、温玉成、曾绍山、陈先瑞、旷伏兆、李雪三、谢有法、张天云、卢胜、黄新廷、吴先恩。
(5)无军队级别者3名:
赛福鼎·艾则孜、阿沛·阿旺晋美、朵噶·彭错饶杰。
(6)聂鹤亭,时任装甲兵副司令员。(1956年补授)
(7)贺诚,时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58年补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大元帅、百度百科-十大将军、百度百科-开国上将、百度百科-开国中将

开国上将最厉害的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官方排名 萧克李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震 许世友 邓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 楚李涛傅 秋涛 王平 吕正操 傅钟萧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杨 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 陈伯钧 锺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亮叶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 夫周桓杨勇 李志民 赵尔陆 。

建国时封的10大元帅10大将和57位上将都是谁

中国57位开国上将,他们都是谁,您知道吗?
1、建国时10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2、建国时10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3、建国时57位上将: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瑶族)、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李志民、黄永胜、朱良才、杨勇
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叶飞、 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成(侗族)、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壮族)、吕正操、贺炳炎、乌兰夫(蒙古族)、阎红彦 、王建安、李聚奎 。
扩展资料
1、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此次军衔等级设置是在中国传统军衔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了前苏联、朝鲜等国的军衔制而设定的,其中将官设置为四级,即: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2、1955年确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系列: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3、1965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决定》,1965年6月1日开始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百度百科-十大大将
百度百科 -开国上将

55位开国上将是按什么来定排名顺序的

排序的规则如下:
当时中央对上将的排名顺序,既不是按他们的职务、级别、资历等条件来定,也不是按姓氏笔划来排序,而是按上将们所在大单位的顺序和任职顺序排列,即第一批55人是按照国防部、军委各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等各总部)、军种、兵种、军事院校、大军区、志愿军等各大军事单位的顺序排列的。
拓展知识: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开国上将,现已全部逝世。最后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在2009年10月13日溘然长逝,享年106岁。
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直到上军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解放军设置的级别,为了区别于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称之为"军队级别"。"军队级别"是1952年3月正式评定的,全军从毛泽东的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
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一等一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二等一级),军委委员级(二等二级);正、副、准兵团级(三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军级(四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师级(五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团级(六等一、二、三级);正、副营级(七等一、二级);正、副连级(八等一、二级);正、副排级(九等一、二级);正、副班级(十等一、二级);战士级(十一等)
  当时,中央对上将的排名顺序,既不是按他们的职务、级别、资历等条件来定,也不是按姓氏笔划来排序,而是按上将们所在大单位的顺序和任职顺序排列。第一批55人是按照国防部、军委各总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各总部)、陆空海军种、兵种、大军区、志愿军、军事院校等各大军事单位的顺序排列的。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萧 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 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 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 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 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 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 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 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 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 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 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 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 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排序的规则如下:\r\n\r\n当时中央对上将的排名顺序,既不是按他们的职务、级别、资历等条件来定,也不是按姓氏笔划来排序,而是按上将们所在大单位的顺序和任职顺序排列,即第一批55人是按照国防部、军委各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等各总部)、军种、兵种、军事院校、大军区、志愿军等各大军事单位的顺序排列的。\r\n\r\n拓展知识:\r\n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代表红军、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有杰出贡献的将领。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开国上将,现已全部逝世。最后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在2009年10月13日溘然长逝,享年106岁。\r\n\r\n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直到上军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r\n\r\n解放军设置的级别,为了区别于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称之为"军队级别"。"军队级别"是1952年3月正式评定的,全军从毛泽东的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r\n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一等一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二等一级),军委委员级(二等二级);正、副、准兵团级(三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军级(四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师级(五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团级(六等一、二、三级);正、副营级(七等一、二级);正、副连级(八等一、二级);正、副排级(九等一、二级);正、副班级(十等一、二级);战士级(十一等)
当时中央对上将的排名顺序,既不是按他们的职务、级别、资历等条件来定,也不是按姓氏笔划来排序,而是按上将们所在大单位的顺序和任职顺序排列,即第一批55人是按照国防部、军委各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干部部、总后勤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等各总部)、军种、兵种、军事院校、大军区、志愿军等各大军事单位的顺序排列的。
职务、军龄、党龄以及某些关键级别的升值早晚,总归是个很复杂的排列方式。
  开国上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8月27日授予(55人)
  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1956年授予(1人)
  王建安(1907.11.08-1980.07.25),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8年授予(1人)
  李聚奎(1904.12.31-1995.6.25),时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开国上将最厉害的是谁

中国57位开国上将,他们都是谁,您知道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位将领被授予上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有两位高级将领先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57位将军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上将”。
1955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官方排名
萧克李达
张宗逊
李克农
王震
许世友
邓华
彭绍辉
张爱萍
杨成武
韩先
楚李涛傅
秋涛
王平
吕正操
傅钟萧华
甘泗淇
宋任穷
赖传珠
洪学智
周士第
郭天民
周纯全

至诚
陈再道
陈奇涵
王宏坤
苏振华
刘亚楼
刘震
陈锡联
韦国清
陈士□
陈伯钧
钟期光
宋时轮
朱良才
董其武
唐亮叶飞
杨得志
王新亭
黄永胜
李天佑
陈明仁
贺炳炎
阎红彦
谢富治
陶峙岳
乌兰
夫周桓杨勇
李志民
赵尔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