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元梓,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是北大谁写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2 15:53:50 浏览21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聂元梓的父亲是谁

聂元梓的父亲是聂芝轩。聂芝轩是同情辛亥革命,后来又同情、支持共产党革命的知识分子。聂芝轩同情支持革命,跟聂元梓的大哥聂真很有关系。

聂元梓的婚姻生活

聂元梓1959年冬与第一任丈夫吴宏毅离婚,第一次婚姻持续15年,育有3个子女(吴宏毅1968年死于心脏病发)。1966年1月与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吴溉之结婚,婚姻维续不到一年。1938年1月,17岁的聂元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她到了延安,在那里学习工作期间认识了青年干部吴宏毅,两人于1945年结婚。结婚不久,两人便调去齐齐哈尔工作。1947年12月,他们又一同来到哈尔滨。聂元梓在一个区做宣传部长,吴宏毅先是任一家报社社长,后来又当上了哈尔滨的副市长。那时,哈尔滨刚解放,聂元梓和丈夫都很努力地工作,当时,他们已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家庭也算幸福。吴宏毅很聪明能干,是有名的笔杆子。但是,随着环境地位的变化,吴宏毅的思想也发生变化,生活作风变得不检点起来,和一些女人关系暧昧。聂元梓虽然很不满意,为此与吴宏毅多次吵架,为了家庭的完整,开始时她还忍着。有段时间,吴宏毅身体不好在北京治疗,聂元梓便放下手中的工作,经常到北京来陪伴吴宏毅。尽管聂元梓想尽量维持自己和吴宏毅的感情,但却事与愿违,吴宏毅非但不听劝阻,而是继续与其他女人保持关系,受到严厉的组织纪律处分。聂元梓和丈夫的感情再也维持不下去了,1959年冬,聂元梓与吴宏毅离婚。吴宏毅于1968年心脏病发作去世。1965年夏天,已调回北京的聂元梓在一老战友家认识了丧偶的老红军吴溉之,他当时是副部级干部。当年冬天,两人成婚。婚后半年,“文革”开始了。不久,吴溉之受到一起政治事件的牵连。这时康生对聂元梓说,你必须与他(指吴)离婚。聂元梓在经过痛苦的思考后,与第二个丈夫吴溉之办理了离婚手续。

顾命八大臣为什么不堪一击

顾命八大臣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亲信大臣,其团队的成员曾被赞誉为“乾隆之珠”,然而在乾隆中后期,随着政治风气的变化,顾命八大臣逐渐堕落,不堪一击的表现给清朝政治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首先,顾命八大臣在权力面前趋炎附势、不择手段,使其失去了廉洁公正的精神。例如,顾命八大臣之一的聂元梓为了博得乾隆皇帝的信任,不惜利用权术,对手下官员进行清洗,甚至干预司法裁判。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司法独立,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感。
其次,顾命八大臣缺乏独立思考和勇于提出异议的勇气,导致在重要决策上缺乏建设性的意见。不少历史学者认为,在乾隆年间,顾命八大臣在进行重要政治决策时,只是传达和执行皇帝的意见,而不敢提出建议,这样的行为会导致局限性和想象力的缺失,容易导致政策的错误。
最后,顾命八大臣的自私自利使他们丧失了道德底线,损害了清朝政治的公信力。例如,顾命八大臣之一的纳兰性德,在其官场生涯中贪污受贿、推销私货,并参与卖官鬻爵的行为,使人们对其失去了信任。
综上所述,顾命八大臣之所以不堪一击,是由于其在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决策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和失误,对清朝政治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宋硕和聂元梓什么关系

曹轶欧的策划下,哲学系聂元梓等于5月25日贴出了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诬陷、攻击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是北大谁写的

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 聂元梓 等七人 在校园里贴出大字报,攻击中共北京市委大学工作部和北京大学党委主要领导人宋硕、陆平、彭佩云。这张大字报的七个署名者都来自北京大学哲系,其中聂元梓是校党委委员、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赵正义是系党总支副书记;其余五人都是中共党员,除了杨克明刚刚调出哲学系外,都是该系教员。

季羡林所说的“老佛爷”是谁?

慈禧
《牛棚杂忆》中的么?那是聂元梓。
二十多年后,季羡林在《牛棚杂忆》中重新回顾这段历史,他对北大两派作了如下的评论:
在当时,在派性猖狂的时候,客观评价根本是不可能的。现在我觉得可以了。两派基本上都由年轻的教员、学生组成。两派当然都有自己的政纲。但是,具体的内容我看谁也说不清楚。论路线,两派执行的都是一条极左的路线,打、砸、抢、抄,大家都干,不分彼此,难定高下。据我的观察,两派的政纲既然是半斤八两,斗争的焦点只能是争夺领导权。
季羡林虽然是自己跳出来,反对那个不可一世的“老佛爷”的,但是心中仍然有些惴惴不安。此时,聂元梓正如日中天,荣升“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更加趾高气扬,炙手可热。季羡林在太岁头上动了土,她能饶得过自己吗?季羡林常常在心里嘀咕:一方面,自恃历史清白,没有参加过国民党或任何反动组织,他想,新北大公社不一定敢来“揪”他;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自己跳出来参加了井冈山以后,“老佛爷”和新北大公社已视自己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且,当时只要随便抓住对方的片言只语,加以曲解,诬陷罗织,无限上纲,就可以把一个好人打成现行反革命。
从1967年夏天到秋天,季羡林仿佛在走钢丝,随时都有跌下来,坠入万丈深渊的可能。这时,流言极多。一会儿说新北大公社要揪季羡林了;一会儿又说要抄季羡林的家了。季羡林对这些流言,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终日提心吊胆。他说:“我的心里像揣着十五只小鹿,七上八下,惴惴不安。在我的日记里,我几乎每一周都要写上一句‘暴风雨在我头上盘旋’。”
炎炎长夏,惨淡的金秋,季羡林就是在这种惶惶不安中度过的。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背景

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聂元梓以他与哲学系另六位教师(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的名义在北大食堂张贴《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被毛泽东称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从此大字报风潮兴起。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大字报全文,引发全国性造反运动。6月2日康生到北大支援聂元梓,赞扬其发表的大字报是“巴黎公社式的宣言”。主持中央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在当年6月初召开中央会议,向大中学校派出工作组领导文化大革命,试图减缓基层被挑动起来的革命情绪,将政权收回中央。据首都24所高等院校统计,工作组把10211名学生打成“右派”,把2591名教师打成“反革命”。 工作组的镇压在各基层单位引发了不满情绪,不久这些工作组被毛泽东撤销。

为什么叫聂元梓破鞋

聂元梓是人名吧?
破鞋,侮辱性脏话,泛指作风不正派、不守礼教规矩的女人。旧时形容女性阴道象靴子,因而称同嫖一个妓女的嫖客为靴兄靴弟。后转称作风不正派的女人为破鞋。
《诗经·大雅·生民》:后稷的母亲姜嫄“履帝武敏”,即踩了上帝的大脚印的大拇指印记,就怀了孕,从而生了后稷。其实“敏”为脚的大拇指,人类文化学对位学者已经指出,中国民间的“脚”是男性的象征,脚的大拇指,更是男性的象征。所以,中国民间女子爱上了某个青年,往往给他做一双鞋,表示自己接受他的爱,愿意与他成亲。而民间把淫荡的女子比做“破鞋”,也来源于此。
不是什么好话,非常侮辱人

蒯大富的人物经历

1945年9月13日,蒯大富出生在江苏省滨海县,祖父是新四军的战士,父母都是1940年代的中共党员。
1953年,刚刚满八岁的蒯大富上学了。蒯大富的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他送蒯大富上小学前,对蒯大富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讲了不少道理,让蒯大富上学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文化的革命接班人。
蒯大富记着父亲的话,上学后,学习十分用功,在他们村子的小学里,蒯大富是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秀的一个。蒯大富小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中学。蒯大富学习成绩好,也使他父母十分高兴。在他初中毕业后,又决定让他继续读高中。
这样,蒯大富在1960年即进入滨海县八滩中学读书了。蒯大富读书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在初中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且成为学生骨干分子。
1963年,蒯大富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他报的是清华大学。当年9月,被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录取。
1966年6月1日,中央广播电台全文播出了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全国上下兴起了造反运动。蒯大富到一些大学看大字报,不久便要求同驻清华大学的工作组负责人进行公开辩论。
1966年6月由于率先提出“炮轰”压制文革的工作组,并要求夺权。工作组认为蒯大富是“假左派,真右派”,蒯大富被打成右派学生。因绝食以示抗议,被开除团籍并关押18天。7月21日,陈伯达派中央文革成员王力、关锋来到清华大学看望关押中的蒯大富。
7月29日,工作组撤销。8月4日,陈伯达等人到清华大学参加批判以王光美为首的工作组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大会,为蒯大富平反。蒯大富获得“解放”,成了著名左派。
1967年受中央文革指派参与上海“一月夺权风暴”。3月率先批判“二月逆流”。
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红卫兵召开万人大会批斗王光美,彭真、陆定一、薄一波、蒋南翔参加陪斗。
1967年4月20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蒯大富当上了北京市革委会常委,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代表大会核心组副组长。
1967年6月上旬,北京造反派组成“揪斗刘少奇火线指挥部”,围困中南海,采用喊口号,贴标语,高音喇叭广播,甚至绝食的方法,勒令刘少奇写检查,低头认罪,接受批斗。蒯大富和他的井冈山兵团在火线指挥部充当主要角色。
1967年7月25日,林彪接见红卫兵,蒯大富还登上了天安门。27日,武汉“七二〇”事件后在王力授意下蒯大富指挥手下贴出了“打倒徐向前”的大标语。28日,清华井冈山兵团的小报登出了打倒徐向前的声明。
1978年4月19日,蒯大富在清华大学全校师生大会上,被北京市公安局宣布逮捕。1983年3月10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杀人罪和诬告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先被关押在北京秦城监狱,后转移至青海共和县塘格木监狱。
1967年10月17日,蒯大富在《井冈山》报上发表《无产阶级大夺权万岁》,大谈“夺权经”。
1968年5月,蒯大富组织了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文攻武卫总指挥部,指挥清华大学两派武斗。30日凌晨攻击反对蒯大富的群众组织,导致18人死亡,1100多人受伤,30多人终生残疾,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逾1000万元。清华的武斗引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的大规模武斗。
7月27日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清华大学,却遭到了蒯大富手下的抵抗,开枪造成5名工宣队员死亡,七百多人受伤。
1968年7月28日凌晨,毛泽东召见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和王大宾“五大领袖”,批评了蒯大富。五大领袖返回学校,动员手下放下武器,停止战斗。
1968年12月被分配到宁夏青铜峡铝厂(冶金部三〇四厂)任技术员。1970年11月,蒯大富被以清查“五一六”名义被送到清华大学接受审查。1973年审查结束后,被安排到北京石化总厂东风化工厂(一说北京东方红炼油厂)监督劳动。
1987年10月31日,蒯大富被释放,回到青铜峡铝厂工作。1988年8月,蒯大富与北京大学78级学生罗晓波在南京登记结婚,后育有一女。1992年蒯大富偕妻子到山东省蓬莱市登州镇司家庄振兴实业总公司工作,任总工程师。
曾有消息称,1993年春蒯大富曾受北京一家街道企业之聘到首都任职,但很快惊动了刘少奇遗孀王光美等中共高层领导,被迫离开北京到江苏常州,后又到深圳受聘于民办及中外合资的一家网络公司。
2011年4月24日,蒯大富回到母校参加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活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蒯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