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什么时候?
- 2、国共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
-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与标志是什么?
-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
- 5、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 6、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
- 7、国共第一次合作成果有哪些?
- 8、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啥
- 9、国共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
- 10、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哪些异同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什么时候?
国共合作第一次标志是国民党一大。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是国共合作的首发地。
扩展资料:经验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1月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与标志是什么?
1、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时间是1924年1月,结束时间是1927年7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2、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时间是1937年9月,结束时间是1946年6月,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扩展资料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合作方式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重大。
1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时间1924年1月结束时间1927年7月2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
答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开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决定改组国民党,通过了三大政策。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目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它使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要点]
(1)共产党方面:
①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②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2)国民党方面,
①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实现了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
②1923年1月之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③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新三民主义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A,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④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国共第一次合作成果有哪些?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是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
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是: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
3.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啥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黄埔军校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即联俄联共联三民主义。
4合作背景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共产党的发展陷入低潮。
5合作原因是军阀混战,而适应历史的潮流。
6合作方式是共产党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从而改造成各革面阶级联盟。
7合作成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8历史意义:威慑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 列强,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宣传了党的纲领,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革命前进的步伐。由于轻易放弃了武装,导致了反革命事变。
北伐战争
是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北伐呗,当时孙传芳,吴佩孚等人的北洋各个派系
北伐战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一次国共合作原因:
1、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2、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什么时候
1927
1924年1月下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但是,由于全国革命形势发展不平衡,加之四川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致使四川的国共合作滞后。1925年8月,国民党中央党部派吴玉章回四川整顿国民党党务,四川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也于此步入正轨。
1925年7月,重庆团地委负责人杨闇公根据中共“三大”精神和国民党“一大”决定,动员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的排斥,中共党、团员没有一人能进入国民党省党部执委会和市党部执委会。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鉴于四川国民党右派势力强大,不利于国共合作在四川的发展,特派吴玉章(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经中共中央同意在国民党中央工作)回川整顿国民党党务。8月15日,吴玉章抵达重庆后,即根据国民党中央改组决议召开执监委员会议,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严厉批评,并于19日主持会议,改组国民党四川省临时执行委员会,执掌了组织大权。随后,吴玉章又提出整顿党务计划,决定开办学校作为组织、宣传活动的据点,集中培养干部。在中共党员杨圈公、杨伯恺、冉钧等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办起了中国国民党中法大学四川分校。
与此同时,为抵制和反抗国民党右派排斥青年工人、学生加入国民党,吴玉章以省党部组织部长身份,令各校左派国民党员单独成立特别区分部;并派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到宜宾、江津、内江、荣县、江北、巴县、綦江、南川、长寿等县市筹建国民党(左派)党部。据不完全统计,在吴玉章和重庆团地委领导下,国共党团员紧密合作,使国民党基层组织在四川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到1925年10月底,全川有10多个县市建立了86个区分部或县党部,国民党左派力量迅速壮大,初步改变了右派控制四川国民党组织的局面,显示出四川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左派真诚合作的成果。
1926年2月,在吴玉章提议下,国民党中常会根据二届一中全会关于整顿四川临时省党部的决议,正式解散了由国民党右派控制的四川临时省执委会,成立了以杨圈公、陈宣三、张克勤等中共党员和李筱亭、邓劫刚等左派国民党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四JlI省临时执行委员会,执委会以杨圈公、李筱亭、邓动刚3人为常委。至此,正式完成了对四川国民党省党部的改组,建立了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3月,左派省党部从光国学校迁往城内莲花池街6号办公,国民党(左派)莲花池省党部之名便由此产生。1926年年底,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组织召开了国民党四川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正式的国民党四川省执行委员会,积极发展左派力量,深入开展工农群众运动,推动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并对右派执委分别给予处分。同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正式成立后,与国民党左派省党部紧密合作,共同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四川境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运、农运、学运、兵运,把四川大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形成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密切合作,完全控制四川局势的良好局面。
四川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沉重打击了四川国民党右派势力,结束了右派省党部在川中国民党内的统治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四川军阀的反革命气焰,延缓了四川军阀明目张胆走向反革命道路的进程;同时为中共重庆党、团地委领导革命群众斗争提供了公开活动的最好方式,有力地提高了中共重庆党、团地委及其领导人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为培养和锻炼大批党的干部创造了条件。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在重庆的形成,也对日后中共重庆地委领导顺泸起义、四川大革命高潮的掀起及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哪些异同点?
相较之下,国共两次合作的主要异同如下:
一、主要矛盾
两次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第二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两次国共合作都有着反帝的成分,且都是为了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是为了打倒军阀并反对帝国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第二次国共合作就是为了建立统一战线驱逐侵华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二、时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但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中旬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发表谈话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到1946年6月结束。
三、对象
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以国内封建军阀即北洋军阀为主,因而以国民革命运动的形式出现。
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斗争的对象是全面侵华的日本法西斯,因而以民族独立战争的形式出现。
四、结果
两次国共合作都取得了一定的革命成果。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不少条件,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部分权利,但最终由于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而使合作破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共两党携手共进,经过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但随着民族矛盾的结束,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民党一意孤行要维护专制独裁统治,和谈无望,于1947 年春彻底破裂。
五、合作方式
国共第一次合作酝酿过程中,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只是强调“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为代价”,最终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
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经过两党谈判,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式——采取了共产党承认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地位,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率,国民党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党外合作方式。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在国共两次合作中的地位变化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党在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军队的指挥权都受了限制,专注于发动工农运动方面。可以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共处于从属地位,国共双方不是对等的。
第二次国共两党的合作实际上是两党分别领导的两种政权、两种军队在全民族抗战总目标下的合作,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防政府和联合统帅部,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在共同目标之下,各自贯彻自己的纲领。涉及合作抗日的事,一般都是采取临时协商、谈判的特殊形式加以解决。因此,国共双方都是相对平等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第一次国共合作
百度百科-第二次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