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尼黑协定,慕尼黑会议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3 02:28:15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慕尼黑协定介绍 慕尼黑协定简介

1、慕尼黑协定(捷克语:Mnichovská dohoda;英语:Munich Agreement;德语:Münchner Abkommen;法语:Accords de Munich)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2、早在1937年6月,纳粹德国就拟订了代号为“绿色方案”的侵捷计划。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该地区居民大部分以德意志族为主体。同年4月,以康拉德·汉莱因为首领的德意志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地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阿道夫·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

3、1938年5月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被迫宣布局部动员,德捷边境局势紧张,史称“五月危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保护下恢复主权,而且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有互助条约。

4、1938年9月13日,法国内阁召开会议寻求对策。当晚,总理达拉第决定请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出面调解。1938年9月13日晚,张伯伦给希特勒发出加急电报,希望双方通过会面方式“和平解决”这一问题。

5、1938年9月15日,张伯伦第一次乘飞机前往德国。经过3小时的会谈,他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一项“保证”,即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之前,德国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会面结束后,张伯伦连夜赶回伦敦,与法国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要求捷政府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解决苏台德地区问题。

6、1938年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哥德斯堡与希特勒进行会谈。希特勒又提出将捷境内其他操德语的地区统统划归德国,并对归并领土实行军事占领,限定10月1日之前解决问题。紧接着希特勒宣布从9月28日起实行德军总动员,命令部队在9月30日以前作好战争准备。对此,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断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同时宣布全国进入总动员。

7、1938年9月27日,希特勒下令德军7个师进入德捷边界前沿阵地,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1938年9月29日,张伯伦在半个月内第三次飞往德国,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

8、会议从1938年9月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此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被带进会议厅,告之协定的内容。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同日,英德两国还签署了一项共同宣言,表明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间的战争”。同年12月6日,法德两国也签署了一个内容类似的宣言。

慕尼黑协定名词解释

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慕尼黑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
主要内容是:
1. 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德意志族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2. 对尚不能确定德意志族是否占居民多数的捷其他地区,应暂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占领,于11月底前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
3. 捷政府应在4周内释放正在服刑的苏台德政治犯;
4. 有关政府须在3个月内解决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否则,德、英、法、意首脑将再次开会讨论;
5. 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
6. 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国也将对捷提供保证。

慕尼黑协定简介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在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之间在慕尼黑达成协议
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该协定,原则上已就将德国的德意志领土割让给德国达成了协议,并就管辖该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随后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协议。根据此协议,他们各自对确保其实现所必需的步骤负责:
(1)疏散将从10月1日开始。(2)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撤离领土应在10月10日之前完成,而没有任何现有设施被摧毁,并且捷克斯洛伐克 *** 将负责进行撤离而不会造成任何损害。所说的装置。(3)由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将详细规定疏散条件。(4)10月1日开始分阶段占领德国军队在德国为主的领土。所附地图上标出的四个领土将按以下顺序被德国军队占领:10月1日至2日标为第一号的领土;10月2日至3日标为第二号的领土;10月3日,4日和5日标记为III号的领土;在10月6日至7日标记为IV号的领土。其余具有德国特色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立即确定,并于10月10日之前由德国军队占领。
(5)第3款所指的国际委员会将确定举行全民投票的领土,这些领土将由国际机构占领,直到全民投票完成为止。

该委员会将以萨尔族全民投票的条件为基础确定举行全民投票的条件,并确定不迟于11月底举行全民投票的日期。
(6)边界的最终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进行。委员会还将有权向四个大国推荐: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对将要进行全民投票的地区进行严格的人种学确定时,应稍作改动。
(7)享有进出转让领土的选择权,该选择权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AGerman-Czechoslovak委员会应确定备选方案的细节,考虑便利人口转移的方式,并解决上述转移产生的原则性问题。
(8)捷克斯洛伐克 *** 将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的四个星期内,从其军事和警察部队中释放任何希望被释放的苏德登德国人,
捷克斯洛伐克 *** 将在同一时期释放因政治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SudetenGerman囚犯。
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阿多夫·希特勒,内维尔·钱伯兰,爱德华·达拉代,贝尼托·墨索里尼。

《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何说《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规定撤退将在1938年10月1日开始,并且不得破坏存在的任何设备,关于撤退的条件,应由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细节。之所以说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那是因为签订的协议使捷克共和国失去了1.1平方英里的领土,他们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英国和法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具体的内容就是,捷克斯洛伐克要把苏台德地区给德国,英国和法国一定要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现在边界不受到侵略,德国要对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一定的保障等等。因为这个协定的制定者和推行者对法西斯国家抱有一定的希望,甚至认为这些国家对西方是有善意的。这个政策的各方面特点都有非常鲜明的体现。
主要内容是英法两国为了避免战争,牺牲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了纳粹德国。因为这个协议丧失了作为边境安全屏障的防御,破坏了原有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实力,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领导人在慕尼黑会议上签署的条约。英国和法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以避免战争的爆发。苏联曾希望联合英国和法国共同对抗纳粹德国。但愚蠢而傲慢的英法两国却纵容纳粹德国在东欧的扩张,试图诱使纳粹德国首先入侵苏联,这就是臭名昭著的 "绥靖政策"。
慕尼黑协议的意义:它标志着英国和法国之间绥靖政策的高峰。协议使捷克共和国失去了1.1平方英里的领土、360多万居民和1/2的经济资源,失去了作为边境安全屏障的防御堡垒,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联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促成了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法西斯侵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进一步刺激了法西斯的侵略欲望,加速了他们发动战争的进程。同时,苏联对英国和法国更加不信任。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它开始接近德国,签订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更有利于德国的战争。因此,《慕尼黑协定》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和纳粹德国都是敌视苏联的帝国主义国家,但英法和纳粹德国之间的矛盾使苏联可以与任何一方联合起来对付另一方。所以,苏联的外交战略取决于英法和纳粹德国之间的关系。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慕尼黑会议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1、背景:慕尼黑会议召开前,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居住着300多万德意志族,大部分居住在该国的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利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之间问题挑起事端,为侵略制造借口。1933年10月,德国扶植苏台德日区德意志族,充当侵略工具。1938年3月,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4月,希特勒唆使德意志族人要求苏台德区"自治",德军同时在德、捷边境集结,进行武力威胁,由于捷克斯洛伐克决心抵抗。希特勒被迫暂时退却。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发表演说,公开宣布要援助苏台德德意志族。当晚苏台德地区发生暴乱,出现九月危机。9月15日,张伯伦赴德国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举行会谈,不惜一再退让,表示英国“承认苏台德脱离的原则”。9月19日,英、法两国对捷施加压力,迫其割让苏台德地区。9月21日捷被迫接受英、法建议。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抵德国同希特勒会谈。 希特勒又要求兼并更多的领土,并于9月26日以战争相威胁,局势空前紧张。
2、内容: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早 慕尼黑会议 在1937年6月,纳粹德国就拟订出侵捷计划。1938年3月,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后,即把侵略矛头转向捷,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德意志族集中居住的苏台德地区。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1938年9月19日,英法联合照会捷政府,压制捷接受德国关于割让苏台德地区的无理要求,捷政府被迫接受。9月22日,张伯伦向希特勒通报这一情况,希特勒则对捷提出更为苛刻的领土要求。捷政府断然予以拒绝,希特勒则使战争讹诈升级。9月29日,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四国首脑会议,于30日凌晨1时签署《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同日,捷政府在英法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接受该项协定;英德两国签署共同宣言(后来法德亦签署共同宣言),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之间的战争”。
3、影响:1938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1939年3月15日,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并于9月1日进攻波兰。
请采纳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历史背景
慕尼黑会议召开前,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居住着300多万德意志族,大部分居住在该国的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利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之间问题挑起事端,为侵略制造借口。1933年10月,德国扶植苏台德日区德意志族,充当侵略工具。1938年3月,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4月,希特勒唆使德意志族人要求苏台德区"自治",德军同时在德、捷边境集结,进行武力威胁,由于捷克斯洛伐克决心抵抗。希特勒被迫暂时退却。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发表演说,公开宣布要援助苏台德德意志族。当晚苏台德地区发生暴乱,出现九月危机。9月15日,张伯伦赴德国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举行会谈,不惜一再退让,表示英国“承认苏台德脱离的原则”。9月19日,英、法两国对捷施加压力,迫其割让苏台德地区。9月21日捷被迫接受英、法建议。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抵德国同希特勒会谈。 希特勒又要求兼并更多的领土,并于9月26日以战争相威胁,局势空前紧张。
背景:
慕尼黑会议召开前,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居住着300多万德意志族,大部分居住在该国的苏台德地区。德国法西斯利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之间问题挑起事端,为侵略制造借口。
内容:
《慕尼黑协定》全称为《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主要内容包括:捷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完成对上述地区和其他德意志族占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影响:
1938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
会议经过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早在1937年6月,纳粹德国就拟订出侵捷计划。1938年3月,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后,即把侵略矛头转向捷,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德意志族集中居住的苏台德地区。
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捷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为达此目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与希特勒会谈后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法国总理达拉第则与英国保持一致。

慕尼黑协定影响

  影响:

  1、德国法西斯侵略受到鼓舞,加速了战争的爆发。2、致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实力大增。3、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发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

  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英,法,德,意签定((慕尼黑协定))是在何年何月?

称《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凌晨,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主要内容是:捷政府必须在10月1日起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和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其他边境地区割让给德国;割让区内的军事设施、工矿企业、铁路及一切建筑,无偿交付给德国;成立由英、法、德、意、捷五国组成的“国际委员会”来确定其他地区的归属并最后划定国界,等等。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祸水东引”政策的顶点。丘吉尔在英国议会对协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英国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十足的失败,英法“正处在一等大祸之中”。后来把为苟安一时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政策称为“慕尼黑政策”。
慕尼黑协定(节录)
1938年9月29日
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
一、撤退将在10月1日开始。
二、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三、关于撤退的条件,应由德国、联合王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细节。
四、自10月1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
其余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迅速确定,并由德国军队在10月10日占领。
五、第三款所指国际委员会将决定应举行公民投票的领土,该项领土在公民投票未完成前,应由国际机构占领。同一国际委员会将确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条件,以萨尔公民投票的条件为基础。国际委员会并应指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日期,这一日期将不迟于十一月底。
六、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也将有权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严格地从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国即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建议作出非主要的变动。
七、应有自由选择迁入或迁出被移交领土的权利,选择权应在本协定签订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和公安部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
1938年9月29日订于慕尼黑。
阿道夫·希特勒 爱德华·达拉第
内维尔·张伯伦 本尼多·墨索里尼

慕尼黑协定的内容及其影响

《慕尼黑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主要内容是:1.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1日~10日分阶段完成对上述地区及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2.对尚不能确定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的捷其他地区,应暂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占领,于11月底前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3.捷政府应在4周内释放正在服刑的苏台德政治犯。4.有关政府须在3个月内解决捷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否则,德、英、法、意首脑将再次开会讨论。5.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6.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意也将对捷提供保证。影响:1、德国法西斯侵略受到鼓舞,加速了战争的爆发。2、致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实力大增。3、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发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

《慕尼黑协定》是什么时候签订的?

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4国政府首脑在慕尼黑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这是英法绥靖政策发展的顶点,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阴谋。
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德国军政首脑会议上明确宣称:“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推翻捷克斯洛伐克,与此同时推翻奥地利,以便在可能向西方发动进攻的时候消除侧翼的威胁。”
为达此目标,希特勒曾于1937年6月24日命令德军指挥部制定武装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和侵占奥地利的“奥托方案”。
1938年3月,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实现了对奥地利的吞并,此后便将矛头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为制造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口实,希特勒决定先拿苏台德区做文章。他将苏台德区日耳曼人党头目亨莱恩召到柏林,指示他不断提出“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能接受的要求”,以制造紧张局势。苏台德区有300多万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党从德国外交部逐月领取经费,亨莱思回到捷克斯洛伐克后,于4月24日提出一个8点纲领,要求苏台德区全面自治,地方官员全部由日耳曼人担任,释放被囚禁的纳粹分子等等。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与亨莱思谈判,拒绝苏台德区全面自治。亨莱思宣布谈判破裂,动身前往德国。
5月19日,捷、英情报机构获悉,希特勒向德捷边境调集4个摩托化师,已做好袭击波希米亚的部署。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立即实行军事动员,40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在6小时内迅速而井然地进入边境各防御阵地。捷德边境气氛异常紧张,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5月危机”。
5月23日,法国外长表示,如果德国侵捷,法国将履行法捷同盟义务。同日,英国也表示一旦发生战事,与法结盟的英国不能保证不被卷入。
希特勒尚未做好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最后部署,便施缓兵之计。5月23日,他指示外交部告诉捷驻柏林公使,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无任何侵略意图,并称德军在边境集结一事纯属“毫无根据”的传闻。5月26日,亨莱恩禀承希特勒旨意,恢复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谈判。“5月危机”暂告平息。
“5月危机”后,希特勒加紧军事侵略部署。5月30日,希特勒签发了关于“绿色方案”的新指示,重申:“在最近的将来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是我不可变更的决定。”他命令,务必保证“绿色方案”最迟在1938年10月1日之前能够实施。同时,德国开动宣传机器,大肆渲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实行“血腥的”恐怖活动,“残酷虐待”苏台德区日耳曼人。德国党卫军暴徒和苏台德区纳粹分子还组成了一个“志愿军团”,于1938年夏秋两季在苏台德区制造了300余起流血事件。1938年6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准备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战略指令”,备战活动日甚一日。
由于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订有盟约,英国与法国也有盟约,所以英法两国对捷负有盟友责任。但英法两国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对德国采取了妥协方针。
当亨莱恩在谈判桌上再次提出苏台德区全面自治条件时,英国首相张伯伦认为,为欧洲和平计,应促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亨莱恩条件。为此,他派下院议员、英德亲善协会重要人物伦西曼赴捷“斡旋”,力促捷政府妥协。8月底,德国再次对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扬言要对捷采取措施,大造战争气氛并陈兵边境。在德国大军压境和英法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被迫于9月4日宣布同意苏台德区自治。但是亨莱恩拒绝了捷政府的方案。9月7日,亨莱恩中断谈判。
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纳粹党代表大会上谩骂捷克斯洛伐克是“凡尔赛的政治家们设计的一个畸形儿”,宣称如果捷政府不满足苏台德区日耳曼人的全部要求,他将诉诸武力。
9月13日,亨莱恩分子在苏台德区发动武装暴乱,经两天激战,被政府军平息。亨莱恩逃到德国。德国进一步向边境集结兵力,声称不惜与英法决一死战。
英法紧急磋商,决定尽全力谋求局势缓和。14日晚,张伯伦急电希特勒,要求立即与他商谈和平解决捷克斯涪伐克问题的办法。希特勒回电同意张伯伦到德国伯希特斯加登进行会晤。
9月15日,大英帝国首相张伯伦一大早就乘机出发。飞机在欧洲上空颠簸了7个小时后,到达慕尼黑。希特勒未到机场迎接。张伯伦乘了3个小时火车来到德国西南一隅的小城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也未到车站迎接。67岁高龄的英国首相不辞辛苦,又乘汽车赶到希特勒高山别墅“鹰巢”,下午4时终于在别墅的高台阶上见到了这位德国元首。
会谈时,希特勒咄咄逼人,直截了当提出合并苏台德区的要求,并威胁说,若不接受,即是战争。张伯伦表示,他本人同意苏台德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但需回去同英国政府和法国磋商。
9月17日,张伯伦向英国内阁报告说,此去伯希特斯加登,局势已经极度紧张,如果他不去,战争或许已经是爆发。他宣称,希特勒的目标是“极度有限的”,建议内阁同意苏台德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
9月18日,希特勒向德军下达了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时间表,并调集了5个集团军。
9月18日,法国总理和外长抵伦敦与张伯伦会谈。19日,两国政府联合照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建议将苏台德区日耳曼族居民占50%以上人口的全部领土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同时许诺对其余国土提供不受“无端侵略”的国际保证。
2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照会英法两国政府,指出“接受这样的建议就等于使自己的国家陷入四分五裂”,这样一来,“德国迟早会使捷克斯洛伐克完全受其支配”,“因此,捷克斯洛伐克显然不能接受这些建议”。复照还提醒法国注意应负有的条约义务,以及捷克斯洛伐克一旦屈服后,法国在欧洲所处的地位。
英法遭拒绝后,大为恼火。9月21日凌晨,英法驻捷公使把捷总统贝奈斯从床上叫起来,以本国政府名义强令捷克斯洛伐克收回复照,并通知他说,捷政府如果不立即和无条件接受英法建议,则必须承担由此而引起的战争的全部责任,英法将不给予任何支持。
捷克斯洛伐克顶住了敌人的压力,却不得不在盟友的压力下屈服了。
希特勒摆出一副打仗的架势,实际上是色厉内荏。此时军事力量对比不利德国。法国在动员之后6天,头一批65个师即可进入防御阵地。一旦交战,法军可能从阿尔萨斯、洛林一带进攻德国,而德国西线守军只有十几个师的微弱兵力。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动员已经完成,入伍兵员达百万之众。法捷两国兵力比德军多一倍。英国海军已进入戒备状态,而德国盟友意大利的军队在法意边境还毫无动作。为此,希特勒大伤脑筋,但他看准了张伯伦以退求和的弱点。9月27日,他给张伯伦发出急电,表示准备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谈判苏台德区移交细节,希望张伯伦继续努力使捷克斯洛伐克恢复理智。
张伯伦在广播讲话之后收到希特勒的函电,立即复电说:“读了你的信后,我确信,你能不通过战争立即得到所有你需要的东西。”
1928年9月29日12点45分,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举行了英、法、德、意4国首脑会议。墨索里尼宣读了“意大利方案”,张伯伦和达拉第表示欢迎。4国首脑同意以此作为会议协定的基本内容。
9月30日零时45分,4国首脑分别在《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
慕尼黑协定共8条正文,另有附件、补充宣言、补充声明等附属文件。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将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现有设备无偿交给德国,在需要举行公民投票的地区由国际机构占领并在11月底以前完成公民投票。协定附件规定,英法将保障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犯。
就这样,英法签订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卖身契。
9月3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开会议,决定接受慕尼黑协定。中午12时,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向英、法、意3国驻捷公使宣读声明:“我以共和国总统和政府名义声明,我们服从这个在我们不在场的情况下通过的、而且是反对我们的慕尼黑决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发表公报说,它是带着对“全世界提出的抗议”投降的。希特勒假手英法,未发一枪一弹,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征服。
但是,慕尼黑协定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战争。慕尼黑会议之后,希特勒就说:“现在我才知道西方是多么软弱,我要进行战争,使全球都接受我的思想……民主国家使我们这样容易达到目的,这是令人吃惊的……他们孝敬我越多我们就越是要架子十足地向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仅21天,希特勒便下达了清算捷克斯洛伐克的密令。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出兵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慕尼黑协定签订不到1年,德国入侵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整个法国,并将成千上万吨炸弹倾泻到伦敦和英国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