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林广记经典短笑话,请问《笑林广记》中关于脚的笑话是?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3 21:13:07 浏览4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笑林广记》经典短笑话有哪些?

《笑林广记》经典短笑话有:
1、一人性最贪,富者语之曰:“我白送你一千银子,与我打死了罢。”
其人沉吟良久,曰:“只打我半死,与我五百两何如?”
【译文】有个人十分贪婪,富人对他说:“我给你一千两银子,你让我打死。”
那人沉吟半晌,回答道:“只打半死,给我五百两怎么样?”
2、有卖床榻者,一日夫出,命妇守店。一人来买床,价少,银水又低,争执良久,勉强售之。次日,复来买榻。妇曰:“这人不知好歹,昨日床上讨尽我的便宜,今日榻上又想要讨我的便宜了。”
【译文】有户人家卖床与榻。有一天,丈夫外出,让妻子看守店铺。一个人来买床,出价很少,一番讨价还价,老板娘勉强卖出。第二天,那人又来买榻。老板娘说:“这人实在不知好歹,昨天在床上讨尽我的便宜,今日又想在榻上讨我的便宜。”
3、一人被其妻殴打,无奈钻在床下,其妻曰:“快出来。”其人曰:“丈夫说不出去,定不出去。”
【译文】某人被妻子殴打,没有办法便钻进床底,妻子说:“快出来。”答:“大丈夫说话算数,说不出去,就不出去。”
4、一秀才问僧人曰:“秃字如何写?”僧曰:“不过秀才的尾巴弯过来就是了。”
【译文】秀才想取笑和尚,问:“秃字怎么写?”和尚回答说:“把秀才的屁股翘上来就是了。”
5、人问:“羊肉与鹅肉。如何这般毒得紧?”或答曰:“生平吃素的。”
【译文】有人问:“羊肉与鹅肉为什么腥臊气这么大?”回答说:“因为一生吃素。”

《笑林广记》经典笑话?

《笑林广记》经典短笑话如下:
1、人问:“羊肉与鹅肉。如何这般毒得紧?”或答曰:“生平吃素的。”
译文:有人问:“羊肉与鹅肉为什么腥臊气这么大?”回答说:“因为一生吃素。”
2、有势利者,每出逢冠盖,必引避。同行者问其故,答曰:“舍亲。”如此屡屡,同行者厌之。偶逢一乞丐,亦效其引避,曰:“舍亲。”问:“为何有此令亲?”曰:“但是好的,都被尔认去了。”
译文:有一个虚荣的人,每次出门遇达官显贵路过,必躲避一旁。同行的人问缘故,他说:“那是我的亲戚。”每次如此,同行的人觉得十分讨厌。后来,碰见一个乞丐,同行的人仿效,躲避旁边,说:“那个乞丐是我的亲戚。”爱虚荣的人不禁问:“你怎么有这样的穷亲戚?”答:“因为凡是好的,都被你认去了。”
3、一翁曰:“我家有三媳妇,俱极孝顺。大媳妇怕我口淡,见我进门就增盐了。次媳妇怕我寂寞,时常打竹筒鼓与我听。第三媳妇更孝,闻说‘夜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故早饭就不与我吃。”
4、有忧贫者,或教之曰:“只求媒人足矣。”其人曰:“媒安能疗贫乎?”答曰:“随你穷人家,经了媒人口,就都发迹了。”
译文:某人整天忧愁贫穷,有人教导他说:“只要求媒人说一说就能富有。”忧贫的人说:“媒人怎么能解决得了贫穷?”答:“无论哪户穷苦人家,经过媒人嘴上一说,都发迹了。”
5、有以淡酒宴客者。客尝之,极赞府上烹调之美。主曰:“粗肴未曾上桌,何以见得?”答曰:“不必论其他,只这一味酒煮白滚汤,就妙极了。”
译文:一人请客人喝兑水的酒,酒味很淡,客人尝了,讽刺称赞他家善于烹调。主人说:“饭菜还没有上桌,你怎么知道的?”答:“别的不说,这一道酒煮白开水,就妙极了。”

《笑林广记》是谁写的?这本书中最好笑的笑话是什么?

这本书是由清代程世爵撰文;这本书当中最好笑的笑话就是有个人留客人喝茶,但是家中没有茶叶,就到邻居家去见,过了很久之后邻居也没有送来,水烧开之后一直往外溢不断的往锅里添加凉水,后来锅里的水快满了,茶叶也没有送来,妻子对丈夫说茶是喝不成了不如留对方洗个澡算了。
《笑林广记》的作者不止一人,而是由一群亲代的文人编写。这本书中最好笑的笑话,我认为是如何偏信万,富翁的儿子在学习写字的时候,因为不认真认为一就是一画二就是两画,以此类推给姓万的人写信的时候,发生了搞笑的事情。
程世爵 ,里面的监生自大是非常搞笑的,也特别的有含义。
《笑林广记》是清代程世爵撰文言笑话集,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这本书最好笑的笑话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
1、一个万字,要画万笔
文言文:富翁子不识字,人劝以延师训之。先学“一”字是一画,次“二”字二画,次“三”字三画。其子便欣然投笔,告父曰:“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父喜之,乃谢去。一日,父欲招万姓者饮,命子晨起治状,至午不见写成。父往询之,子患曰:“姓亦多矣,如何偏姓万。自早至今,才得五百画着哩!”
翻译:富翁的儿子不认识字,别人劝他请老师来教他。先学“一”字,画了一划,接着学“二”字,画了两划,之后学“三”字,画了三划。富翁的儿子便高兴地扔下笔,向父亲报告说:“儿子已经知道字是怎么写的了,还要老师有何用?”父亲大喜,于是将老师辞去。一天,父亲想请一位姓万的人来喝酒,让儿子早上起来写一个请帖,谁知道到了中午还没写好。父亲跑去问儿子,儿子为难地说:“姓这么多,为什么偏姓万,从早上到现在,才画了五百划!”
2、夜里不拿灯,白天反让拿
文言文:有夜饮者,仆携灯往候。主曰:“少时天便明,何用灯为?”仆乃归。至天明,仆复往接。主责曰:“汝大不晓事,今日反不带灯来,少顷就是黄昏,叫我如何回去?
翻译:主人在外饮酒,仆人携灯去接他。主人说:“再过一会天就亮了,拿灯来有什么用呢?”仆人于是回去了。到了天亮,仆人又去接他,主人责怪道:“你太不懂得事理,现在反而不带灯来,一会就是黄昏,叫我怎么回去?”
3、狗吃豆腐不喝酒
文言文:一人以酒一瓶,腐一块,献利市神。祭毕,见狗在旁,速命童子收之。童方携酒入内,腐已为狗所啖。主怒曰:“奴才!你当收不收,只应先收了豆腐。岂不晓得狗是从来不吃酒的!”
翻译:有个人用一瓶酒、一块豆腐,祭典财神。祭典之后,见狗在旁边,急忙让仆童把祭品收起来。仆童刚把酒拿进去以后,豆腐已经被狗吃了。主人生气道:“奴才!你该收的不收。应该先收豆腐,难道不晓得狗是从来不喝酒的吗?”
4、把肉先拿回家,我来看着他
文言文:一父子性刚,平素不肯让人。一日,父留客饭,命子入城买肉。子买讫,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对子曰:“你快持肉去,待我与他对立着。
翻译:有一对父子性格倔强,平常与人交往不肯相让。一天父亲留客人吃饭,派儿子到城里买肉。儿子买了肉要出城门时,正巧一个人迎面走过来,两人都不给对方让路,就面对面站立了好长时间。父亲一路寻到城门下看到了儿子,对儿子说:“你先把肉拿回去,让我与他在这里对立。”
5、新冠是桩喜事,不好戴得白网巾
文言文:童生有老而未冠者,试官问之,以“孤寒无网”对。官曰:“只你嘴上胡须剃下来,亦勾结网矣。”对曰:“童生也想要如此,只是新冠是桩喜事,不好戴得白网巾。”
翻译:有个老小孩年纪已很大了,但没戴帽子,考官问他为什么不戴帽子,老小孩回答说:“因为孤寒无网。”考官说:“将你嘴上的胡须剃下来织一个网。”老小孩回答说:“我也想要这样,戴新帽是个喜事,可我也不能带个白帽子。”

笑林广记中偷牛的笑点在哪?

笑话在古代的魅力很大,是因为古代不像现在有电子游戏、电视剧等,古人们只能够靠笑话来解闷逗趣。而《笑林广记》就是这样的书,里面记载的就是些篇幅短小的笑话。虽然简练但是富有生趣,很值得闲暇时间读一读,就当是混混时间了。但是古今文化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分享《笑林广记》中的名篇——偷牛,它的笑点和时代意义在哪里吧?
一、原文
有失牛而讼于官者。
官问曰:几时偷去的?
答曰:老爷,明日没有的。
吏在旁不觉失笑。
官怒曰:想就是你偷了。
吏洒两袖曰:任凭老爷搜。
二、翻译
有个人的牛不见了,就去官府报官。
县令问他:牛什么时候被偷的?
他回答说:老爷,是在明天不见的。
小吏在旁边听到了,忍不住笑出声来。
县令大怒道:想必就是你偷的了。
小吏扬起自己的袖子说:任凭老爷搜查我的身子。
三、笑点
这篇的笑点有两点,在于:
1.偷牛的时间是在明天。
2.县令居然因为小吏的一个动作怀疑是他偷牛。
四、时代意义
这篇笑话语句荒诞,怎么可能提前报官呢?但是仔细一想又明白了,这是在暗暗讥讽当时的官僚主义啊。官府拿着俸禄却不作为,百姓为了保全自己的财产,只得提前给官府打预防针。
这篇《偷牛》虽然通篇不过三十个字,但是把故事讲的明明白白,其中道理值得细细深究,真是当之无愧的名篇啊。

笑林广记经典短笑话有哪些?

笑林广记经典短笑话有一人须黄,每于妻前自夸:“黄须无弱汉,一生不受人欺。”一日出外被殴而归,妻引前言笑之。答曰哪晓得那人的须竟是通红的。
有个人胡须黄色,经常在妻子面前自夸:“黄须无弱汉,一生不受欺。”一天出外被殴打回来,妻子引他先前自夸的话嘲笑他,丈夫回答道哪晓得那人的胡须竟是通红的。
笑林广记介绍
一人娶一老妻,坐床时,见面多皱纹,因问曰:“汝有多少年纪?”妇曰:“四十五六。”夫曰:“婚书上写三十八岁,依我看来还不止四十五六。可实对我说。”曰:“实五十四岁矣。”夫复再三诘之,只以前言对。上床后,更不过心。
乃巧生一计曰:“我要起来盖盐瓮,不然,被老鼠吃去矣。”妇曰:“倒好笑,我活了六十八岁,并不闻老鼠会偷盐吃。”有个人娶了一个年老的妻子,坐在床上时,看见她脸上有很多皱纹。
所以就问她说:“你有多大年纪?”老妇人回答说:“四十五六。”丈夫说婚书上写着三十八岁,依我看来,还不止四十五六,你应该如实告诉我。
答“实际上已经五十四岁了。”丈夫反复再三地追问她,她都用前边说过的话来回答。上床以后,丈夫更不放心,就巧生一计说:“我要起来盖盐罐子,不然盐就被老鼠偷吃了。”老妇人说:这倒好笑,我活了六十八岁,从没听说过老鼠会偷盐吃。

请问《笑林广记》中关于脚的笑话是?

【原文】
天下有百世之计,有一世之计,有不终岁之计。计有近久,而治乱之分数因之。国家自洪武至于今,二百四十年,承平日久,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计,则日益促。自宗藩、官制、兵戎、财赋以及屯田、盐法皆敝坏之极。收拾无策,整顿无绪。当其事者,如坐敝船之中,时时虞溺,莫可如何。计日数月,冀幸迁转,以遗后来,后来者又遗后来,人复一人,岁复一岁,而愈敝愈极。虽有豪杰,安所措乎?
盖闻里中有病脚疮者,痛不可忍,谓家人曰:“尔为我凿壁为穴。”穴成,伸脚穴中,入邻家尺许。家人曰:“此何意?”答曰:“凭他去邻家痛,无与我事。”又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噫,脚入邻家,然犹我之脚也;簇在膜内,然亦医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辄思委脚,隔一膜,辄欲分科。然则痛安能已,责安能诿乎?今日当事诸公,见事之不可为,而但因循苟安,以遗来者,亦若委痛于邻家、推责于内科之意。
——《雪涛小说》
〔注释〕
 “计有”二句:意为国家治乱之数决定于计之久长。 洪武: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年号,自公元1368年至1398年。 宗藩:受分封的皇族。 虞溺:担心沉溺。 冀幸迁转:希望侥幸升官调任。 裨(pí)将:副将。阵回:从战场返回。 延:请。 并州:古州名,在今山西省太原一带,以产剪刀闻名。 簇(cù):箭头。 委脚:把脚托付于人。  已:止。 诿:推辞。
【作者有话说】
江盈科对于当时社会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许多诙谐性的寓言都是针对明朝重大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此篇尤其突出。
明朝中叶以后,“下世的光景”从各方面显露了出来,在吏治方面更是如此。其中为害最烈,平时对它又无可如何的则是各级官吏拖拉推诿的办事作风。这种作风使得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失灵,使一切改革变通的设想无不落空,把上面企图贯彻的良法美意都化为泡影。作者对这种作风十分痛恨而又无可奈何。他写《任事》就是企图唤起官吏们的“任事”意识,以拯衰救弊,使得明朝这艘敝船,不至于沉溺。他历数了自洪武以来,国家安定了240年,举凡经济、财政、政治等方面的各种制度、各种法律无不弊坏已极。明朝这间巨大的房屋已面临着即将坍塌的局面。而法律、制度的弊坏与其执行者作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任何行政措施都得用人去执行,官吏们拖拉推诿,不要说拯衰救弊,就是连日常工作都无法进行。作者用笑话生动描绘了官吏们缺乏职责意识的情况。
在脚疼诿邻的笑话中,主人公仿佛是愚人,他以为把自己因长疮而疼痛的脚伸到邻家就不关己事了。这比古代“以邻为壑”的白圭还愚蠢。白圭是真的把祸水引到邻国了,而这位愚人的疼脚还长在自己的身上。这一点,江氏是从整个统治阶级角度来看问题的,他认为朝政之弊与每个士大夫、每个出仕的官吏全都痛痒相关,船沉了,大家都要溺死。实际上到了封建末世绝大部分士大夫早已丧失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度。朝廷的弊政毕竟不是自己脚上的疮,它并不连着生疮者的心。中国文化中弱化个人独立性格的倾向,实际上也削弱了个人的责任感。
“外科”医生的笑话更为典型地反映了官僚们对于所负责任的推诿作风。这位“外科”医生竟将取出射入裨将肌肤之内的箭头说成是“内科”之事。对于裨将要求他取出箭头竟惊讶地说:“不意并责我。”(没有想到内外科之事一并要求我干。)这种作风,民国时四川畸人李宗吾把它称之为“锯箭杆法”。李氏当时大讲“厚黑学”,揭露封建时代成大事者皆“脸厚心黑”。其中官场办事二妙法,“锯箭杆法”就是“二妙法”之一。他说:“现在各机关的大办事家,多半采用这种法子。例如批呈词:‘据呈某某情,实属不合已极,仰候令饬该县长,查明严办。’‘不合已极’四字是锯箭杆,‘该县长’是内科;抑或‘仰候转呈上峰核办’,那‘上峰’又是内科。又如有人求我办一件事情,我说‘这个事情我很赞成,但是,还要同某人商量。’‘很赞成’三个字是锯箭杆,‘某人’是内科。又或说:‘我先把某部分办好了,其余的以后办。’‘先办’是锯箭杆,‘以后’是内科。此外有只锯箭杆,并不命其寻找内科的,也有连箭杆都不锯,命其径寻内科的,种种不同,细参自悟。”(见张默生所著《厚黑教主传》)他把官场的推诿作风形容得淋漓尽致,把它的可厌可恨、荒谬绝伦之处都显豁地摆在读者面前。这可以与江氏所写的笑话相印证,亦可见只要官僚制度存在,这种作风就不会自动消失。
作者由此思及了这种官僚作风形成的原因。在我们删去的最后一部分中,作者认为因为朝廷赏罚不明,像勇于任事、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挽救危亡的于谦,最后含冤被斩。在忠奸不分、是非颠倒的时代谁还肯作忠臣呢?当然,问题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其他诸如每个官吏职责缺乏明确的规定,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对于渎职者没有必要的惩处等等,都是这种作风产生的缘由。其中最关键的是官吏们,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百姓不能、也没有意识到要对官吏进行监督。当然这远不是封建社会所能解决的了。

文言文的幽默短笑话有哪些?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国有杨梅孔以示人曰此是君家果而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国有杨梅孔以示人曰此是君家果而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有钱夸口》
1、原文:一人迷路,遇一哑子,问之不答,惟以手作钱样,示以得钱,方肯指引.此人喻其意,即以数钱与之.哑子乃开口指明去路,其人问曰:“为甚无钱装哑?”哑曰:“如今世界,有了钱,便会说话耳!”
2、译文:有个人迷了路,遇到一个“哑巴”,问而不答,“哑巴”只用手比划钱的模样,示意要给钱,才肯指引.迷路人明白其意思,马上拿出数钱给了“哑巴”.“哑巴”于是开口指明去路,迷路人问道:“为什么装哑?”“哑巴”说:“如今世界,有了钱,便会说话。”
3、摘自《笑林广记》,《笑林广记》是清代署名游戏主人收集而成,多取自明清笑话集。
二、《有理》
1、原文:一官最贪。一日,拘两造对鞫(审讯),原告馈以五十金,被告闻知,加倍贿托。及审时,不问情由,抽签竟打原告。原告将手作五数势曰:“小的是有理的。”官亦以手覆曰:“奴才,你讲有理。”又以手一仰曰:“他比你更有理哩。”
2、译文:有个官吏十分贪婪,一天拘来原告与被告进行审讯,原告赠送给官吏五十两金子,被告听到,便加倍贿赂。等到审讯时,官吏不分青红皂白,抽签便打原告。原告伸出五个手指打手势说:“我是有理的。”官吏也伸出五指说:“奴才,你虽然有理”,接着又把手一翻说,“他比你更有理哩!”
3、出处:有理,拼音yǒu lǐ,出自《红楼梦》。
三、《糊涂》
1、原文:一青盲人涉讼,自诉眼瞎。官曰:“你明明一双清白眼,如何诈瞎?”答曰:“老爷看小人是清白的,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得紧。”
2、译文:有个得了青盲眼的人被牵连到一件官司里,他争辩说自己眼瞎。那位官员就说:“你一双眼睛青白分明,装什么瞎?”那个人回答道:“你看我眼睛是清白的,我看你却糊涂得很哩!”
3、摘自《笑林广记》。
四、《垛子助阵》
1、原文:一武官出征,将败。忽有神兵助阵,反大胜。武官叩神姓名,神曰:“我乃垛子神也。”
武官问曰:“小将有何德何能,敢劳垛子尊神相救?”神曰:“唯感汝平昔在教场,从不曾一箭伤我。”
2、译文:从前有个武将去打仗,眼看就要失败了。忽然有神兵相助,反败为胜。武将磕头询问神的姓名,神仙说:“我是垛子神。”
武将说:“我有什么恩德什么能耐,敢叫垛子神救我?”垛子神回答说:“只感谢你平常在校场上练习射箭时,从来没有一箭伤到过我。”
3、出处:选自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五、《田主见鸡》
1、原文:一富人有余田亩,租与张三者种,每亩索鸡一只。张三将鸡藏于背后,田主逐作吟哦之声曰:“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曰:“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曰:“初闻不与我,后有与我,何也?”田主曰:“初乃无鸡之谈,后乃见鸡而作也。”
2、译文:一位富人,家里有多余的田地,想租给张三来种,(条件是)每亩地要给一只鸡.张三把鸡放在背后,田主(富人)就作吟哦之声说:“这块田不给张三耕种.”张三连忙拿出鸡来献给他,田主又吟哦说:“不给张三还给谁?”张三说:“刚才听到你说不给我(种),接着又给我种,为什么?”田主说:“开始的时候是无鸡(稽)之谈,后来接着的是见鸡(机)而作啊。”
3、摘自《笑林广记》。

古代人读的笑话书——笑林广记(卷九)摘录四

一酒客讶同席者饮啖太猛,问其年,以属犬对。客曰:“幸是犬,若属虎的,连我也都吃下肚了。”

有作客异乡者,每入席,辄狂啖不已,同席之人甚恶之。因问曰:“贵处每逢月食,如何获法?”答曰:“官府穿公服群聚,率军校持兵击鼓为对,只是善求。”问如何求法,曰:“合了掌手,对黑月说道‘阿弥陀佛,脱煞儿了,求你省可吃些,剩点与人看看罢’。”

甲好啖,手不停箸,问乙曰:“兄如何箸也不动?”乙还问曰:“兄如何箸也不住?”

馆僮怪主人每食必尽,止留光骨于碗,乃对天祝曰:“愿相公活一百岁,小的活一百零一岁。”主问其故,答曰:“小人多活一岁,好收拾相公的骨头。”

或有宴会,座中客贪馋不已,肴梗既尽,馆僮愤怒而不敢言,乃以锅煤涂满嘴上,站立傍侧。众人见而讶之,问其嘴间何物。答曰:“相公们只顾自己吃罢了,别人的嘴管他则甚。”

有与善啖者同席,见盘中且尽,呼主翁拿烛来,主曰:“得无太早乎?”曰:“我桌上已一些不见了。”

一人梦戏酌,方定席,为妻惊醒,乃骂其妻。妻曰:“不要骂趁早睡去,戏文还未半本哩。”

一人贪饮过度,妻子私相谋议曰:“屡劝 不听,宜以阴事动之。”一日大饮而哕,子密袖猪膈,置哕中,指以谓曰:“凡人俱五脏,今出一脏矣,何以生耶?”父熟视曰:“唐三藏尚活世,况我有四脏乎?”

父子扛酒一坛,路滑跌翻,其父大怒,子乃伏地痛饮,抬头谓父曰:“快些来么,难道你还要等甚菜?”

有性吝者,父子在途,每日沽酒一文,虑其易竭,乃约用箸头醮尝之。其子连醮二次,父责之曰:“如何 吃这般急酒?”

河鱼与海鱼攀亲,河鱼屡往,备扰海鱼。因语海鱼:“亲家,何不到小去处下顾一顾?”海鱼计焉。河鱼归曰:“海头太太至矣。”遣手下择深港迎之。海鱼甫至港口便返,河鱼追问其故,答曰:“我吃不惯贵处这样淡水。”

一家请客,酒甚淡。客曰:“肴馔只此足矣,倒是米求得一撮出来。”主曰:“要他何用?”答曰:“此酒想是不曾下得米,倒要放几颗。”

一客访友,主人不留饮食,起送出门,谓客曰:“古语云:‘远送当三杯’,待我送君里许。”恐客留滞,急拽其袖而行。客曰:“求从容些,量浅,喝不得这般急酒。”

古代人读的笑话书——笑林广记(卷七)摘录二

一商人嫖妓,问其青春几何,妓曰:“十八岁。”越数年,商人生意折本,仍过其家,妓忘之。问其年,则曰:“十七。”又过数年,入其家问之,则曰:“十六。”商人忽涕泣不止,妓问何故,曰:“你的年纪,倒与我的本钱一般,渐渐的缩小了,想到此处,能不令人伤心。”

子好游妓馆,父责之曰:“不成器的畜生,我到娼家十次,倒有九次见你。”子曰:“这等说来,你还多我一次,反来骂我?”

有一士欲过河,苦无渡船。忽见一大龟,士曰:“乌龟哥,烦你渡我过去,我吟诗谢你。”龟曰:“先吟后渡。”士曰:“莫被你哄,先吟两句,渡后再吟两句,何如?”龟曰:“使得。”士吟曰:“身穿九宫八卦,四海龙王也怕。”龟喜甚,即渡士过河。士续曰:“我是衣冠中人,不与乌龟答话。”

雷公欲诛忤逆子,子执其手曰:“且慢击,我且问你,还是新雷公,还是旧雷公?”雷公曰:“何谓?”其人曰:“若是新雷公,我竟该打死,若是旧雷公,我父忤逆我祖,你一向在那里去了?”

一人最好唱曲,探亲回迟,城门已闭,因叫开门。管门者曰:“你唱一曲我听,便放你进来。”此人曰:“唱便唱,只是我唱,你要答应。”管门曰:“依你。”其人先说白云:“叫周仓。”城上应曰:“嘎!”“关爷爷在城外了还不快迎。”复应曰:“嘎!”其人曰:“你既晓得关出你爷在城外,就该开门,如何还敢要我唱曲?”

苏州老鳏,人问:“有了令郎吗?”答云:“提起小儿,其实心酸。前面妻祖与妻父定亲,说得来垂成了,被一个天杀的用计矗退了,致使妻父不曾娶得妻母,妻母不曾养的贱内,至今小儿杳然。”

一翁无子,三婿同居。新造厅房一所,其长婿饮归,敲门不应,大骂牢门为何关得恁早。翁怒,呼第二婿诉曰:“我此屋费过千金,不是容易挣的,出此不利之语,甚觉可恶。”次婿曰:“此房若卖也,只好值五百金罢了。”翁愈怒,又呼三婿述之。三婿云:“就是五百金劝阿伯卖了也罢,若然一场天火,连屁也不值。”

清客贫甚,晨起无米,煮荇叶食之而出。少顷,赴富儿席。饮空心酒过多,遂大吐,而荇叶出焉。恐人嘲笑,乃指而言曰:“好古怪,早上吃白滚汤,用不多几个莲心,如何一会子小荷叶出得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