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印度增兵(应对边境紧张局势)
- 2、中印边境最新动态紧张局势升级
- 3、什么冲突是1962年后,双方在中印西中段动用兵力最多
- 4、中印边境冲突怎么解决的
- 5、中国和印度是不是在近期发生了军事冲突?
- 6、印度和中国边境冲突为什么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火
- 7、中印战争爆发原因是什么?尼赫鲁为何突然挑起争端?
- 8、中方公布涉加勒万河谷冲突是怎么回事?
- 9、中印冲突,美国首次发声,印度人开始膨胀
- 10、中印边境冲突
印度增兵(应对边境紧张局势)
近期,印度边境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印度政府决定增派军队加强边境防御。这一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增兵操作步骤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背景介绍
印度与邻国存在着多个边界争议,其中最为严重的是与中国的边界纠纷。近年来,中印边境地区发生了多起冲突事件,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尤其是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再次发生冲突,导致数十名印度士兵丧生。这一事件引起了印度政府的高度警觉,决定加强边境防御,以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众的安全。
增兵操作步骤
印度增兵的操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报收集和分析:印度军方首先会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卫星侦察、无人机监视和地面侦察等,获取准确的情报信息,为后续行动做好准备。
2.部署军力:根据情报分析的结果,印度军方将决定增派军队到边境地区。这包括增加军队的数量和改变部署的位置。军方会根据地形、气候和敌方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军队的有效部署。
3.加强边境设施:为了支持增兵行动,印度政府还会加大对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修建更多的军事基地、加强边境道路和通信网络建设等,以提高军队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
4.加强训练和装备:为了应对边境紧张局势,印度军方还会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这包括提高士兵的战斗技能和作战素养,更新军事装备和武器系统,以确保军队具备足够的战斗力。
影响
印度增兵的举措对于边境紧张局势和地区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1.提升边境安全:增派军队可以有效提升边境地区的安全水平,减少敌对势力的威胁。这对于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众的安全至关重要。
2.加强谈判筹码:通过增兵行动,印度政府可以在与邻国的谈判中拥有更大的筹码。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增加印度在谈判桌上的话语权,促使邻国更加重视和尊重印度的利益。
3.影响地区平衡: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大国,其增兵举措将对地区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邻国可能会对印度的行动作出相应的反应,进一步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结尾
印度增兵是为了应对当前边境紧张局势而采取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边境防御、提升军事实力和增强谈判筹码,印度希望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然而,这一举措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地区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际社会应密切关注印度增兵的发展,并积极推动各方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印边境最新动态紧张局势升级
中印边境最新动态显示,紧张局势在近期进一步升级。自去年以来,中印边境地区一直存在着潜在的冲突,但最近的事件表明,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探讨最新的动态,并提供一些操作步骤,以帮助解决这一紧张局势。
背景
中印边境争议源远流长,主要集中在中印边界的西段,即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的地区。这一地区被称为“拉达克”,是一个战略要地,控制着连接两国的重要交通线。多年来,中印两国一直在这一地区进行边界争议的谈判,但至今未能达成最终协议。
最新动态
最近的动态显示,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据报道,印度军队在边界地区加强了军事部署,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演习。同时,中国军队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加强了在拉达克地区的军事存在。这些举动引发了双方之间的争端,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事件。
最近的一次冲突发生在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地区。据报道,印度军队在该地区进行了一次军事行动,试图阻止中国军队在该地区建设道路。这一行动引发了双方之间的激烈冲突,导致多名士兵伤亡。
操作步骤
面对这一紧张局势,中印两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以缓解紧张关系并寻求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操作步骤:
1.建立沟通渠道
中印两国应该建立一个直接的沟通渠道,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和协商。这将有助于避免误解和误判,减少冲突的可能性。
2.重启边界谈判
中印两国应该重启边界谈判,并寻求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双方展示灵活性和妥协精神,以达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协议。
3.加强军事合作
中印两国可以考虑加强军事合作,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和交流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这将有助于减少误判和冲突的可能性。
4.寻求第三方调解
如果双方无法在边界谈判中达成一致,可以考虑寻求第三方的调解。国际社会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中印两国找到一个公正和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什么冲突是1962年后,双方在中印西中段动用兵力最多
中印边境战争中,1967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是1962年后,双方在中印西中段动用兵力最多的一次冲突。
在这次冲突中,印度在中印边境的西段和中段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在西段,印度的主力部队进攻了中国的新疆地区,而在中段,印度的部队则进攻了西藏地区。为了保卫边疆,中国军队进行了坚决的反击。
这次冲突持续了数月之久,双方动用了大量的兵力。中国方面,动用了多个军区的部队,包括新疆军区、西藏军区等。而印度方面,也动用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包括伞兵部队、山地部队等。在激烈的战斗中,双方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最终,中国军队成功地粉碎了印度的进攻,保卫了边疆的安全。
这次冲突的背后,是中印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中印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双方之间的领土争端一直存在。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中国军队曾经取得了胜利,但双方之间的领土争端并未得到解决。因此,在1967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中,印度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领土争端,但最终失败了。
总的来说,1967年的中印边境反击战是双方在中印边境动用兵力最多的一次冲突,背后反映出中印之间一直存在的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这次冲突也提醒我们,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是最为稳妥和合适的途径,通过外交渠道进行沟通和协商,是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关键。
中印边境冲突怎么解决的
中印边境冲突,中印边界问题。中印两国关于边界划分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印边界线全长约2000公里,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两国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早已形成一条传统习惯线。中印边界线分3部分: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麓,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沿着喀喇昆仑山脉走向。中印边界纠纷是英国殖民主义的遗产。1947年印度独立后,全面接管了英国侵占中国西藏的一些边境地区,并不断蚕食中国领土。1962年,印度为了侵占中印边界地区,公然在边界东、西两段向中国军队开始全面进攻,中国军队奉命自卫反击,并取得了完胜。随后,中国政府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主动交还缴获物资,创造了谋求和平解决国与国边界问题的先例。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中印关系跌入冰点,直到1981年才重新恢复谈判。2004 年11月,中印双方确立了解决边界问题的“三步走”路线图。
是和平收回。那就是谈判的方式,这个其实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一方面,谈判必然有舍有得,也就是说要做好放弃一些土地,收回一些土地的准备。2021年2月19日据央视军事报道: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中国和印度是不是在近期发生了军事冲突?
这种边境冲突,一般都不会公开报道!
除非是准备大打!提前造舆论!
但是就目前的形势,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
《印度斯坦时报》5月10日援引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高级官员的话称,中印两国士兵9日在印度锡金邦北部地区发生上百人规模的对峙,对峙随后在当地层级得到解决,印媒说法尚未得到两国官方证实。
《印度斯坦时报》题为“中印在锡金邦边界对峙”的报道,沿用了印度媒体近年来炒作中印边界对峙的老套路。其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源单方面宣称,对峙发生的地点位于锡金邦纳库拉地区(Naku La)附近一处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口。
报道宣称,对峙中出现肢体冲突,导致多名士兵受伤。不过,《印度斯坦时报》采访的两名印度军方陆军总部官员说,他们对这场对峙并不知情。
中印边界以往经常会发生不同规模的对峙,有时还会出现两国军人之间的肢体冲突,但在过去几十年里相关事件都和平解决了,很多时候事情没有拿到媒体上去。这一次究竟是否发生了对峙,信息不详,唯一能观察到的是,到环球网发稿时,两国官方都在对印媒的报道保持沉默。
印度和中国边境冲突为什么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火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中印对峙下交火 这是为何?
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火再升级。本月8日,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激烈交火,双方均指责对方朝己方开火并造成人员伤亡。8日交火双方互相指责
巴基斯坦外交部两度召见印度驻巴基斯坦副高级专员表示抗议。巴方表示,印军“故意以平民作为目标,违背了国际人道主义法则,应受到谴责”,要求印度遵守双方2003年达成的停火协议。
而印度国防部表示,“巴方先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开火,印度军队进行了回击”。
9日再交火巴军方证实摧毁印军哨所
以回应印度“无故”开火
当地时间9日傍晚,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再度发生交火。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方摧毁了2处印军哨所,并打死4名印度士兵。而印度方面也进行了回击。
根据巴基斯坦媒体的报道,巴方行动是对8日印军无故跨过双方实际控制线对巴境内炮击的强硬回应。巴军方在声明中称,对印军此类挑衅行为,巴军方都将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平民。根据巴方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发生在巴印边境的交火冲突已造成巴基斯坦境内18名平民死亡,105人受伤。
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由来已久
1947年印巴分治后,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发生过两次战争。印度认为,克什米尔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巴基斯坦则坚持克什米尔的归属应遵照克什米尔人的意愿,通过全民公决解决。2003年,双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一带达成停火协议,但此后双方仍时常指责对方破坏停火协议。
这一次印巴交火原因是什么?是偶发事件吗?对地区局势又有何影响?
央视评论
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由来已久,其本质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在1947年“印巴分治”时种下的地缘政治隐患。从这一意义上说,印巴之间的冲突,其实是在为英国“退出”时埋下的钉子“买单”。
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巴双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地理特点,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巴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巴方而言,如果印度完全控制克什米尔,巴基斯坦的核心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害;对印度而言,如果巴基斯坦完全控制克什米尔,印度西北部也将“无险可守”,包括新德里在内的纵深平原地区均将失去屏障。
正因为如此,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争夺激烈,前后已爆发过两次战争。双方在2003年达成现行停火协议后,在停火线形成长期重兵对峙局面。沿着这条对峙界线,已经发生过多次小规模摩擦。关于历次摩擦与冲突的起因,多形成双方相互指责之势。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戴着面具的抗议者朝当地的警察抛掷石块图自视觉中国
印巴交火助推南亚地区紧张局势
此次印巴两军的交火事件究竟是谁引发,目前尚难以清晰确认。但外界能够清楚的是:8日早上两军进行了互射,各有人员伤亡,巴方伤亡人员为平民;9日,巴军向印军进行报复性炮击,摧毁了印方的两处哨所,并声称打死4名印军士兵。类似这样的交火事件,与此前案例极为相似。严格意义而言,大量部队云集高原冰川地区,并在紧张局势下长期对峙,出现意外摩擦几乎是必然结果。
此次交火与过去不同之处在于近期的地区局势背景。由于南亚地区近期紧张局势升级,印巴之间的交火,无疑构成了推动局势的又一个因素,其背景超越了克什米尔问题本身,涉及到印巴之间的整体博弈,乃至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格局发展。
印度虽有称雄之心却无相应实力
进入本世纪后,印巴双边关系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是,印度仍有在南亚次大陆“称雄”之心,因此其外交和军事动作整体上呈现出“强势”和“攻势”的特点。而且,印度的眼光并不仅限于陆地,还希望真正控制整个印度洋,掌控亚欧之间、东亚与中东非洲之间的联络通道,全面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这与其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目标也是想配套的。
在如此战略思维的指导之下,印度对周边地区四处伸手,也成为了一种必然。印度军方最近声称要打“2.5场战争”,这不仅体现了其将周边多个国家作为明确假想敌的心态,也体现了其对于自身能力认知的缺陷。
△资料图:印度边防部队士兵印度虽有称雄之心,却无相应的实力。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缓,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多多,其东北部的独立运动和武装反抗也有抬头之势。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革命和社会改革的新兴国家,印度原本应该抓住世界经济发展的外部机遇,在国内推行大规模改革,真正将国家推上工业化道路,但目前看,印度似乎还要在旧的套路里走下去。至于克什米尔问题,今后可能还会持续目前的紧张对峙局面。对于印度而言,如果其将其它方向作为首要目标,克什米尔将成为时刻在背的那根“芒刺”。
ps巴基斯坦军方发表消息,进行一次新型“NASR”短程弹道导弹的试射巴基斯坦试射短程弹道导弹,威胁的目标当然是正在向中国挑衅的印度,这一行动就是在向印度发出信号,牵制印度。巴基斯坦这边出现异动,对印度的牵制作用会有多大,从印度在其跟中巴边境的兵力部署就可以看的很清楚。根据西方军事观察家的报告,目前印度在中印边境部署了大约15个师的兵力,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和印巴正式边界上的兵力部署是20个师
重磅】就在今天下午两点半,印度军队撤出中国领土! 外交部消息,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问:据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的印度边防人员及装备已经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印军越界事件已得到解决。请介绍有关情况。
答: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中国通过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国际社会说明事实真相,阐明中方严正立场和明确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印方一侧。同时,中国军队采取有力应对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合法权益。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望采纳
中印战争爆发原因是什么?尼赫鲁为何突然挑起争端?
中印战争爆发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印度统治者尼赫鲁是成长于英国殖民时期,也一直奉行的是一种扩张主义的侵略政策,所以是直接想要去针对中国的边境。再加上当时的印度国内的整体情况并不是特别的好,其实因为殖民统治让印度也积攒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也引发了贫富矛盾和经济矛盾,所以为了转嫁这种矛盾,尼赫鲁也就选择了挑起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境冲突。
印度国内贫富矛盾和经济矛盾很严重,为了转嫁这种矛盾,印度挑起了争端,另外还有美国和苏联在背后的推波助澜。
中印战争爆发的根本是因为领土争端,印度一直在偷我们的领土。尼赫鲁突然挑起争端,是因为尼赫鲁没脑子。
中印战争爆发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印度统治者尼赫鲁是成长于英国殖民时期,也一直奉行的是一种扩张主义的侵略政策,所以是直接想要去针对中国的边境。再加上当时的印度国内的整体情况并不是特别的好,其实因为殖民统治让印度也积攒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也引发了贫富矛盾和经济矛盾,所以为了转嫁这种矛盾,尼赫鲁也就选择了挑起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境冲突。与此同时在尼赫鲁挑起边境冲突的时候,也得到了美国和苏联的大力支持,这两个大国也都向印度提供了非常多的军火,还提供了一些巨额的贷款,在外部力量的拱火下,所以让中印发生了战争。
在1962年的时候,印度的军队公然的跨过河流来进攻中国的边哨所,公开表示此举印度进攻中国的边界,是为了要恢复印度领土的完整性,在一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军队也只能够被动的进行应战来进行保护边防的安危。后来随着印度不断的进攻中国边境,也逐渐的让这场战争演变得越来越大,并且还一直想要对中国的军队来进行污蔑。
在中印战争之前两国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整体上也是处在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当中,却没想到的是尼赫鲁此次所做出来的行为确实是让人无法理解的,并没有大局观。因为我们国家一直坚持的都是和平共处5项原则,对此尼赫鲁也表示了赞同,并且从整个历史上来看中国跟印度本身就是非常相似的存在,都曾是帝国主义殖民的迫害,更应该统一战线,来对抗有野心的帝国主义,而不是选择自相残杀。
最后这场战争的结局就是印度必须要为自己的所做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而中国的军队也对印度军队实施了武装反击,战争结局也毫无悬念,必然是中国胜利。
中方公布涉加勒万河谷冲突是怎么回事?
2021年2月19日早上,解放军报刊发了反映中印边境任务部队官兵卫国戍边先进事迹的综合性报道,同时报道称,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中印双方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
截至2020年6月16日,中国军方证实双方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该冲突造成中方4人牺牲,1人重伤。其中团长祁发宝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不幸牺牲。印度军方表示,该冲突造成20名印度军人死亡。
2020年6月1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
扩展资料
外交部回应
近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已就报道边防斗争一线官兵先进事迹回答了记者提问。2020年6月发生了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造成了双方人员伤亡,责任完全在印方。中方为维护两国两军关系大局,推动局势降温缓和,保持了高度克制,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气度担当。
但印方多次渲染炒作有关伤亡事件,歪曲事实真相,误导国际舆论。现在《解放军报》刊发有关报道,公布事实真相,有利于人们了解事实经纬和是非曲直,也是对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应有敬意。
参考资料来源:北京商报—中方公布涉加勒万河谷冲突有关情况的考虑是什么?外交部回应
中印冲突,美国首次发声,印度人开始膨胀
日前,外媒报道称解放军和印军在中印边境发生冲突,双方均有人员负伤,无人死亡。13日,解放军西部战区证实了相关消息,新闻发言人龙绍华表示,中方在实控线中方一侧进行例行巡逻时,遭到印军非法越线拦阻,目前双方已脱离接触。中方要求,印方应严格管控约束一线部队,与中方一道共同维护边境和平与安宁。可以看出,此次事件显然是印方有错在先,不过为什么要强调“严格管控约束一线部队”?有一个细节是,此次事件发生在12月9日,而最早的报道却在12日,间隔了整整3天,中印双方可能会毫不知情吗?若真是印军管理不严,私下发起挑衅,印方可能真的不知情,那么没有第一时间释放消息也就能说通。因此事件的过程可能是:事件发生后中方主动联系印方,而印方则以“不知情”为理由将责任推给印军一线部队,所以就有了中方要求印方“严格管控约束一线部队”的说法。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印军必然首当其冲,成为“替罪羔羊”。然而印媒却有意利用此次事件,刻意夸大渲染。美国国防部新闻秘书帕特·赖德在13日则称,中国针对美国的盟友和印太地区的伙伴,并展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自我主张以及挑衅性。他强调,美国将全力支持印度为缓和局势作出的持续努力。美国国防部新闻秘书帕特·赖德美方这次的表态完全是罔顾事实,且不说美方对此次事件有多少了解,在行为上倒是像个愣头青一样,黑白不分就帮腔印度。显然,在支持印度以抗衡中国这一点上,外界所言非虚。若要说为什么会再次发生这种事件,美国更是脱不了干系。这要追溯到前不久,美国联合印度开展军演,军演地点更是直抵中印边境,距实控线仅100公里。通过这次军演,美方释放出一个信号:在中印争议的边境问题上,美方会“义不容辞”地站在印度一方。美方暗示印度,“是时候搞事了”。印军当然受此鼓舞,有美国大哥罩着,“这是一次展现印军实力的好时机啊”。相对应的,中印边境冲突事件在外国社交媒体上已经疯狂刷屏,一段据称在事发现场录制的“印军打解放军”的视频更是被疯传,印度人纷纷在评论区为印军呐喊,高呼“印度已今非昔比”。推特截图不过尴尬的是,这段视频被证实是一段老视频,算是印度人为数不多的“珍贵录像”,为了赢得自尊,印度人不惜指鹿为马,甚至故意点燃印度民众的情绪。目前,各种仇视、对立言论已经满天飞,他们仿若失去理智。印度人显然是有点膨胀了,不过也很合理,毕竟近日的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可谓是“风生水起”,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众国家都开始与印度加强关系,显然是相当看好印度极具潜力的庞大市场。当然,一码归一码,印方越线在先,中方定要讨要说法,若印方看不清局势,再犯觊觎中国领土的蠢事,也休怪中国的军事力量予以正当反制。延伸阅读牛弹琴:西部战区的这段话,说出了中印边境冲突的真相依旧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事情发生后,总是印度媒体先炒作,然后西方格外关注,形成所谓的中印边境冲突事件。故意将批评矛头,对准中国。但真相是什么样呢?西部战区12月14日的一席谈话,说出了所谓中印冲突的真相。这个谈话,以我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龙绍华大校的名义发布的。就一段话:12月9日,西部战区边防部队位中印边境东段东章地区实控线中方一侧组织例行巡逻,遭到印军非法越线拦阻,我应对处置专业规范有力,稳控现地局势,目前中印双方已脱离接触。我们要求印方严格管控约束一线部队,与中方一道共同维护边境和平与安宁。当天稍早时候,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法新社记者提问:据印度军方称,上周中印两国士兵在喜马拉雅山脉边境争议地区发生冲突。印方称,中印双方均有人员轻伤。中方能否证实并介绍事件经纬?汪文斌回答也很简短:据我们了解,中印目前边境局势总体平稳。双方一直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涉边问题保持畅通的沟通,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严格遵守双方签署的有关协议协定精神,共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建议你向有关的主管部门来询问。里面提到的主管部门,西部战区肯定算是一个,所以,迅速作出了澄清。两段话,西部战区讲清了事实,外交部也表明了态度。几个真相吧。1,时间:事件发生在12月9日。2,地点:中印边境东段东章地区实控线中方一侧。请注意,这个地点很关键。这一次不是在西段,而是在东段。3,原因:我西部战区边防部队位中印边境东段东章地区实控线中方一侧组织例行巡逻,遭到印军非法越线拦阻。请注意,印军非法越线阻拦。4,后果:我应对处置专业规范有力,稳控现地局势,目前中印双方已脱离接触。每一句都很关键,第一,我处置专业规范有力,没有乱来;第二,我稳控现地局势,不是印军乱来就行得通;第三,双方已脱离接触,都在避免事态升级。5,要求:我们要求印方严格管控约束一线部队,与中方一道共同维护边境和平与安宁。印军,你不能管控约束不住一线部队啊。6,总体事态:据我们了解,中印目前边境局势总体平稳。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单个突发事件,总体局势平稳。7,现在情况:双方一直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涉边问题保持畅通的沟通。两个渠道的沟通,外交和军事,而且沟通都很畅通。事情就是这样的事情,相信我也不用再多解释,类似我方正常巡逻、印方非法越线阻拦的事情,以前也多次发生过。我也看到,一些西方媒体虽然大幅引述了印度的说法,但也承认,中印边境线没有正式划定,双方对实际控制线有不同理解。最后怎么看?还是粗浅三点吧。第一,我们不能漠视印度的小动作。隔一段时间,就会弄出一些小动作,然后大肆宣扬炒作。我之前就说过,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印度有时不惜违背协议和承诺。这就是印度这个国家总让人无法完全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应该也是汪文斌这句话的深意: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严格遵守双方签署的有关协议协定精神,共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要相向而行,要认真落实,要严格遵守,要共同维护。这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印度,要守信啊。第二,我们更不能漠视印度这个国家。我之前就说过,如果盘点未来的世界大国,从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看,我总认为,最可能的,只有这三个:美国、中国和印度。其他的,如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等,更可能是第二流大国。哪怕是俄罗斯,从国土、资源、军事等各个方面讲,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但是经济和人口上,俄罗斯已经雄风不再。发展是硬道理,千万别瞎折腾。我们不能因为喜欢或不喜欢印度,就漠视了印度的发展和潜力。第三,印度确实也要更清醒一点。清醒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清醒怎样才最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印度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应该很快,印度就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另一个方面,印度有时太敏感太纠结,但过于敏感,那就不是自信,而是自卑的表现了。尤其是在对华态度上,印度总让人感觉有点瑜亮情结,总认为中国要算计印度,总是各种小动作不断,甚至对中国企业下黑手,这是大国自信吗?印度要清楚,对中国来说,印度根本不是敌人,反而可以是朋友。边界遗留问题很麻烦,但完全可以通过对话来解决。印度要发展要超越,中国还可以助一臂之力。将中国视作敌人,除了民粹主义狂欢外,对印度有百害而无一利。我记得,印度外长苏杰生曾经宣称,如果印度和中国不能走到一起,“亚洲世纪”将难以实现。这其实还是有远见的。但关键是,要将动听的言辞化作真实的行动。中国虽大,但没一寸是多余的。印度,千万不要误判形势。当然,对中国来说,更要冷静,越是愤怒的时候越是要冷静。我们要清楚,美国等西方国家最近不断拉拢印度,肯定也不是想帮印度打仗,最主要的目的,不过就是在中印间打入楔子,就是让印度成为对付中国的筹码。两强相斗,西方欢笑。我相信,印度既然自认为是大国,肯定也不希望成为西方的棋子。莫迪也不是寻常人物,自然也不会甘心当别人的筹码。所以,这一次边境事件,印度虽然主动找事,但后续还算冷静,双方迅速脱离接触,然后保持沟通。这就是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求和平则和平亡。我相信,如果双方足够有智慧,马上就是新年了,不排除双方前线士兵,又相互派送糖果,共贺新年当然,和平安宁的所有前提,印度,第一你要守信啊,第二确实要严格管控约束住你的一线部队。
中印边境冲突
自从印度反动派在一九五九年制造中印边境紧张局势以来,铁托集团一贯支持印度反动派对中国的扩张、侵略和挑衅活动。他们公开造谣说“划界工作在本世纪初就以众所周知的麦克马洪线的形式完成了”,并且极力颠倒黑白,诬蔑中国“放肆地用武力修改对印度的边界”,“侵略”印度。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与印度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边境冲突。该事件虽未造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两国之间紧张的形势已经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开战的边缘。
背景:
1962年及1967年中国与印度分别在边境发生了两场边境军事冲突,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虽然中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停火后中方却从已经夺取的争议地点撤出,使得印方实际控制了藏南地区。但是印度军方在战场的失利使得印度政府决定在中印附近实施了一项“防御计划”以巩固印方于战争所占有的领土范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印度于边界前沿的几个支撑点军队已经完成部署,但是通向这些地方的交通网线仍没有建成。1980年,英迪拉·甘地上任印度总理后,决定重新审议印度的安全局势,1982年至1983年,英迪拉·甘地通过了一项旨在加快在印度实际控制线内部署军队的计划,以继续巩固印度在此地的军事控制。
和解:1987年5月,印度外交部长蒂瓦里在前往赴平壤参加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期间顺带停留于北京,印度外长向北京带去了拉吉夫·甘地的一个口信,即“新德里不打算继续使边境地带的局势恶化”。当年7月,拉吉夫·甘地在一次北方邦国大党支持者的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1988年12月,拉吉夫访问中国,这是即20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访问印度后第一次两国之间的高层访问。最终在1993年,两国签订了一项“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的协议,这场边境危机由此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