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广为什么是千古一帝,为什么说杨广是千古一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3 23:22:27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杨广是如何成为千古一帝的?

杨广是千古一帝的原因:
1、完成大一统,成功结束自魏晋以来华夏300年的分裂。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帅50万大军攻陈次年1月陈灭了亡。也就是说,在实际上,隋的统一是由杨广完成的。
2、攻灭吐谷浑。华夏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
3、开创科举制;科举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无需赘言。撕开了自汉以来华夏数百年门阀政治的裂口,给了低层士人晋身机会,大大的避免了阶级固化的严重现象。
主要成就
1、政治
隋炀帝在位的十四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括南北隋唐大运河等艰钜工程。
一方面这些巨大的工程促进了经济,另一方面也给民生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大运河的修建使百万计的中国劳工伤亡,甚至出现了“丁男不供,始役妇人”的情况,为隋朝带来不稳定因素。
另外,在执行政策的同时,隋炀帝也搜罗江南、五岭以北的珍材异石来犒赏自己。
又为求完美,令各地献上特产、奇禽异兽至京,动用了大量的劳役。隋炀帝还遣大军远征高句丽。连年的征战,使百万隋军丧命异国他乡并间接引发隋末民变。
2、经济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
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
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20],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大业元年(605年)起,以六年时间开凿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

为什么说杨广是千古一帝

杨广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大业年间成为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
首先,杨广对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他借鉴了前朝的经验,对官制、选举制度、法律制度等进行了改革,使得政治体制更加完善和合理。同时,他也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国家在政治上更加稳定。
其次,杨广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他主持修建了大运河、长城等大型工程,这些工程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其中,大运河的修建不仅便利了南北交通,更使得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长城的修建则加强了北方的防线,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再者,杨广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也有所作为。他重视教育,创立了科举制度,使得更多有才能的人能够进入仕途。同时,他也鼓励文化、艺术的发展,使得当时的国家文化繁荣昌盛。在科技方面,他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如造纸术就是他在位期间得到推广的。
然而,杨广的统治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他为了追求享乐,修建了许多宫殿和园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他还实行了严酷的刑罚,对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这也使得他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
综上所述,杨广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他的统治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使得他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所以这个称号更多的是一种肯定,但也反映出人们对他的复杂评价。

杨广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原因有哪些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他的功绩有平定南陈,一统天下;开凿了世界第一长的隋朝大运河;开疆扩土五万里,建立了“过于秦汉”和唐宋的辽阔疆域;创立了科举制度等。
杨广被称为是千古一帝的原因1、第一个原因就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主张修建了“京杭大运河”,根据史书记载,早在隋朝初步建立的时候,隋文帝杨坚就已经有了修建大运河的想法,但国家初建,这种大型工程无疑是劳民伤财,所以就搁置了。
最终在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于605年正式开始大运河的挖凿,运河修建额需要,也是隋炀帝大肆吸收劳动力的原因,早在运河修建初期,就召集了百余万男女进行济渠的开通,而后又召集了十余万人对运河进行了拓宽。
这次运河修建虽然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不可否认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为隋朝乃是后续的朝代创建了水上的交通要道,从镇江出发,乘船一路可到杭州,在水流的推动之下,时间节省许多。
2、第二点巨大贡献,就是隋炀帝杨广创立了科举考试制度,这种分科考试的人才选拔制度可以说是贯穿我国古代并且最为公平的制度,在隋炀帝之前,在人才选拔方面大都采用从汉朝延续下来的“察举制”,主要就是靠朝廷官员的推荐产生中央任职的人才。
科举制的创立有效的为朝廷清扫了地方上浑水摸鱼之人,选拔了地方上的人才,后续的唐,宋,元,明,甚至清前期等朝代都延续了科举制度,武举,殿试等都是对科举制度的完善。
杨广的成就有哪些1、政治
隋炀帝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间,起初为提升经济发展和民生便利的层次,曾推动各种建筑包括南北隋唐大运河等艰钜工程。
但是一方面这些巨大的工程促进了经济,另一方面也给民生带来沉重的负担。
2、经济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继位之初,征发河南、淮北一百多万人开通济渠(唐时称广济渠,宋称汴河),由洛阳通到淮水。
同年,又遣淮南十几万人开邗沟,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扬子(今江苏扬州南)入江,又称“山阳渎”。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全长四千多里。
运河的两旁开辟了大道,为美化环境和鼓励人民亲近利用,皆种有榆树和柳树,可谓当代良策。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一百多万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通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自大业元年(605年)起,以六年时间开凿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

杨广为什么会被称为千古一帝?


杨广为什么会被称为千古一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皇帝。然而,杨广作为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改革举措脱颖而出,被誉为“千古一帝”。以下将从杨广的执政成就、对国家政治的影响以及后世评价等方面,探讨杨广成为千古一帝的核心原因。
一、执政成就。
统一南北:在杨广即位之前,南北朝分裂,民不聊生。他成功平定了南朝陈国的叛乱,统一了南北,结束了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为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推行改革:杨广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效率。他还实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升通道更加公平。
加强边防:为了巩固国家的疆土,杨广大力加强边防建设。他下令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同时,他还积极开拓西域,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强化中央集权:杨广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杨广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经济的繁荣。例如均田制使得土地得到合理分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科举制度则选拔了大量有才干的人才,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提升国家文化水平:杨广注重文化建设,推动科举制度的实施,选拔了大量文人墨客。他还大力支持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发展,为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后世评价。
历史地位:杨广被誉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卓越政绩和改革举措。他成功统一南北,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响深远:杨广的执政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政治改革为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等皇帝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典范。
教育意义:杨广注重文化建设,推动科举制度的实施,选拔了大量文人墨客。他还大力支持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发展,为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为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总之,杨广作为千古一帝的核心原因在于他的卓越执政成就、对国家政治的影响以及后世评价。他成功统一南北,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的政治经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典范。

为何说隋炀帝是千古一帝

最近在网上有出现这样一个消息,那就是这个隋炀帝好像也被誉为是千古一帝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如果是对的,又是为什么,如果不对又是为什么,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可谓是功在千秋,过在当代,他既是千古一帝也是罕见的暴君,但他不是昏君。杨广有雄才伟略,欲建千古奇功,却无视国力不足的现状,过于耗损民力,过于心急,导致隋亡。
一、功在千秋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到610年大运河竣工。隋朝大运河总长2700公里,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从而成为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直到清朝改走海路才结束这一作用,但现在的南水北调工程再次使大运河焕发了第二青春。大运河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政治统治的效度,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连续传承的又一重要因素。大运河客观上也联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有效加强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科举制的创立。隋炀帝通过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确立了。科举制的建立,意味着汉朝时的察举制和魏文帝的九品中正制结束,说白了就是世家独揽大权的千年多专利结束了,普通民众终于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人类历史上打破阶层间壁垒的开天辟地的大事。至于明清科举制的衰落,不是科举制的问题,那是社会制度相对生产力发展落后而产生必然结局。现在的高考制度可以理解为科举制相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升华版。
3、开疆拓土。杨广在隋文帝执政时,曾领军于589年灭亡南陈,标志结束了三四百年的分裂期,再次完成统一大业。604年继位后,开疆万里,北方驯服突厥;西北打败吐谷浑,把青海、河西、新疆地区收入版图;东南方向,把今越南北部纳入版图,经略台湾。但三次进攻高句丽未果,反而使自身直接陷入险境。
4、开创万国来朝的新局面。隋文帝以高超的外交手段,实现四帮臣服,形成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典范之一。
上述四方面就是隋炀帝功在千秋主要例证,也是他成为千古一帝的首选案例。
二、过在当代
604年,杨广刚一继位就兴建东都洛阳(确实是政治需要)。之后就连续不断的大兴土木,开凿大运河、修补长城,这两项都体现了隋炀帝长远的战略眼光,但遗憾的是他不顾民众疾苦,劳役赋税简直是超级重啊!仅劳工一项,就达1000多万人,而隋朝高峰人口是900万户,每户按五口人计算,除去妇女一半,再除去老幼,明白了吧,几乎把劳动力征用空了,关键是封建社会时劳役是没报酬的,说白了就是没工资。可想而知,土地荒芜,民众食不果腹的局面迅速形成。再看,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出动兵力100多万,民工200多万,修船的民工长期泡在水中,身体下肢都生蛆了。开凿大运河、征伐高句丽征用民工最多地区就是河北、山东,所以隋末大规模农民起义首发地就是山东,随后农民起义如星火燎原般蔓延开来。加之隋炀帝南北巡游、极度骄奢的生活,最终使隋炀帝众叛亲离。618年4月11日,乘船南巡的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将宇文化及弑杀。
隋炀帝的历史功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显伟大,所以有功在千秋一说,也是他成就千古一帝的原因所在。但隋朝当时百姓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思之极苦,难以言喻的悲惨,所以说隋炀帝也是难得一见的暴君。

杨广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1、完成大一统,成功结束自魏晋以来华夏300年的分裂;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帅50万大军攻陈次年1月陈灭了亡。也就是说,在实际上,隋的统一是由杨广完成的。
2、攻灭吐谷浑。华夏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
3、开创科举制;科举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无需赘言。撕开了自汉以来华夏数百年门阀政治的裂口,给了低层士人晋身机会,大大的避免了阶级固化的严重现象。
4、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连接了长江黄河,自此之后基本了杜绝了华夏南北分裂的格局。更进一步促进了沿线城市如扬州、杭州等的发展。
即位为帝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病。文帝召皇太子杨广入内居崐住在大宝殿。杨广考虑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
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太子。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寝宫,文帝看后极为愤怒。天刚亮,陈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杨广所逼迫。陈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她回到文帝的寝宫,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陈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
文帝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误我!”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文帝说:“是(杨)勇。”柳述、元岩出了文帝的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太子杨广。
杨广假传文帝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
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的寝宫侍侯文帝。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一会儿,隋文帝死了。因此朝廷内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杨广即位。
因为杨广完成了南北统一,还开创了科举制和大运河两大跨时代贡献。
完成了南北统一,这也是为隋朝的统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当时20岁的杨广,带着51万大军,歼灭了陈朝,对陈国的百姓没有做越界的事情。
修建了大运河,修建动用了百万的民工,劳民伤财。但是修建大运河为后世创造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贯穿南北,平衡资源。
开创了科举制度,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使寒门学子也有了出头之日,选拔优秀的人才,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贡献。
人物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又名英,。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唐高祖的表弟,是隋朝第二位皇帝。
隋炀帝于604年8月21日由杨素协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及经常南征北伐。
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
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
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百度百科里 隋炀帝 居然是千古一帝

隋炀帝是千古一帝毫无疑问。首先隋炀帝开运河,北至北京,南到杭州,中到洛阳,把中华腹地连成一块,是中国千年的大动脉。然后隋炀帝开科举取士,这个科举考试,往小了说是现代各国文官考试制度的起源,放大一点可以说是各种考试制度的来段,也是科举,结束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取士的制度,使寒门子弟也有上升空间,极大的损害了世家的地位,要知道世家经过魏晋以来的发展,其实力完全可以颠覆王朝,后来隋亡名义上是因为征高句丽,实则是亡于世家反扑,隋朝亦是殉于此
隋炀帝虽好大喜功,做了许多坏事,也做了许多实事,比如大运河等。隋炀帝虽荒淫,不过他也很勤政,许多事都是自己亲自处理。这方面我记得百家讲坛专门讲过的,你可以自己找找。我记得上面有讲到隋朝的粮食多的都烂到仓库里了,其粮食量比唐最繁盛的时候的存储量还多,就是随灭后,剩余的粮食也够唐用好几年的。可见隋有多富裕。
隋炀帝死后,他做的实事惠泽了中国多少年啊。
不错,同意楼上的,隋炀帝的功绩不可磨灭,查查资料就会知道,隋炀帝开大运河,创科举制。哪一件不是功在千秋的事?不能因为他的过,而磨灭了他的功绩,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如果不把他写坏一点,唐朝岂不是承认自己是反贼?
隋 之后的唐。在最鼎盛的时期。也没有 隋初的 人口 和经济实力强。是历史公认的。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历史由后人书写,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编史的时候,极尽污蔑之能,为自己取的利益编造理由,例如商纣王,经学者考证,大部分劣迹是周人自己加的。
说他是千古一帝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5点:
1,他是南北方民族第一次大融合后登基的帝王,很好的处理了南北方民族间的历史矛盾。
2,他是历史上首次开创科举制度的皇帝,并设置了三省六部。
3,他开凿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为后代人留下了一笔财富。
4,他亲自开拓西域畅通丝绸之路,激活中国西北经济和文化。
5,他创造出了中国自东汉末年以后几百年来第一次盛世,开皇盛世。

杨广为什么是千古一帝?厉害在什么地方?

最近有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杨广为什么是这个千古一帝了,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分析揭秘看看,看看这个杨广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其实这个话题还是很有争议的,有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
杨广是千古一帝的说法,不知从何而来,对此存疑,我认为杨广配不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论典故的话,千古一帝的说法来自明朝李贽,是评价秦始皇的;明代王志坚也评价李世民为千古一帝。
论功业的话,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均是功业赫赫,可称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的称呼,怎么着也轮不着杨广吧。
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杨广的功过。
1、先看开国奠基之功。
隋朝是文帝杨坚所建立,隋朝建立之后,文帝励精图治,统一南北,修订政治制度,巩固中央集权,稳定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给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统一南北的过程中,杨广虽然是平陈的主帅,但真正统帅作战的,是高颎、贺若弼、韩擒虎等名将,杨广只是名义上的主帅。
2、看对内功业。
杨广最为后世所称道的功业,就是修建隋朝大运河,贯通从会稽到涿郡的2700公里水路,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当时及后世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官制、律法上,所做的改革,对于当世没有什么益处,对于后世基本也没有什么影响。
有人说,杨广典定了科举制度,这个说法一直有争议,存疑。
3、对外战争方面。
杨广发动了很多对外战争,攻打吐谷浑,征讨占城,征讨契丹,三征高句丽,基本是输多胜少,军资耗费巨大,军士伤亡惨重,民间负担沉重。
4、奢靡生活。
杨广在位期间,穷奢极欲,不恤民力。
根据记载,杨广为了自己临幸江都,造龙舟、楼船等各种船数万艘,《资治通鉴》记载,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十尺,长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两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自己淫靡的生活,杨广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比如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西苑等,耗费民力、财力无数。
所以,这样一位皇帝,无开创之功,无守成之能,政治上没有建树,军事上没有成就,只知穷奢极欲,穷兵黩武,凭什么配称千古一帝???

为什么说杨广是千古一帝

科举制度,这个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到清晚期才废除,也选拔出很多人才。
修大运河,促进经济发展
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帅50万大军攻陈 次年1月陈灭了亡。也就是说,在实际上,隋的统一是由杨广完成的。
科举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无需赘言。撕开了自汉以来华夏数百年门阀政治的裂口,给了低层士人晋身机会,大大的避免了阶级固化的严重现象。
加强南北沟通,连接了长江黄河,自此之后基本了杜绝了华夏南北分裂的格局。更进一步促进了沿线城市如扬州、杭州等的发展。
扩展资料:
杨广下令调征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修通济渠,西段自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阳渠故道,东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 ,他还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人修东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自山阳至杨子入长江,渠宽四十步,
两旁皆筑工整平坦的御道,夹种杨柳。从长安到江都,修建离宫四十多座。接着,他派人到江南造龙舟和杂船数万艘。
而后,杨广又下命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后统名为隋朝大运河。
扩展资料:百度百科——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