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陵简介,成吉思汗陵地点与构造介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3 17:09:57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成吉思汗陵介绍成吉思汗陵有哪些介绍?

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它是蒙古帝国第一代成吉思汗的纪念碑。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40公里。由于蒙古盛行“密葬”,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在哪里一直是个谜。据史料记载,吸收了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即灵魂的驼绒,在成吉思汗陵中收藏了数百年。如今的成吉思汗陵已经多次搬迁,直到1954年才从青海塔尔寺迁回老家伊金霍洛旗。墓地占地约5.5公顷,对研究蒙古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已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邻成吉思汗陵的旅游区是5A级景区。成吉思汗陵原是全体蒙古人民崇拜的“将军神”——八间白屋(房,即八顶白毡帐,是祭祀的地方,不是埋葬金身的地方。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八白房的设立适应了游牧民族的特点,可以随时移动,随时随地祭祀。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在鄂尔多斯修建的白帝城祭灵室,起初处于隐居状态。从蒙古民族心理来看,成吉思汗陵是圣地,是“全蒙古的总神”。他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个蒙古族的心中,成为蒙古族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吉思汗陵介绍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又称成陵旅游区,俗称东联景区(并非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成吉思汗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龙头旅游景区。
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许多海内外游客都会前来祭祀。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被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主要景观
来到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宏伟、壮观的“气壮山河”入口门景。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苏勒德的跃马柱型雕像、左右分别高18米和16米的山岩石壁、底部三层27级台阶、西边与山峰连接的丘陵式墙壁等组成。门景主体建筑是成吉思汗震撼世界之伟大壮举气魄的缩影。
由入口门景往北展延的大道就是成吉思汗圣道和风景道。我们就可以沿着吉祥的成吉思汗圣道和风景道参观各个景点,最后到陵宫,拜谒成吉思汗陵。
“三区”,即“文物保护观光游览区”,以陵宫为核心,占地10平方公里;“生态恢复保护区”,在核心区的外层,围绕巴音昌呼格草原周围的梁地为界,占地20平方公里,在这个区域内真正实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外围为“视觉景观控制区”,占地区50平方公里。
“两道”,即从“气壮山河”入口门景到成吉思汗陵宫的4公里长的“成吉思汗对道”和环绕巴音昌呼格草原并连接各景点的16公里“风景道”。
“八景”,即游客活动中心、游客教育中心、祭祀观光浏览区、蒙古民俗村、神泉风景区、休闲度假中心、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和热气球俱乐部。
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以成吉思汗历史文化旅游、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参与、蒙古汗国宫廷文化体验,构建了成吉思汗祭祀区、历史文化旅游区和天骄浩特娱乐区三大核心区域。历史文化区复活了蒙古民族英雄、中华民族伟人、世界历史巨人的惊天奇观和蒙古民族深邃文明;成吉思汗祭祀区,点燃了八百年不熄的圣灯,传诵着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灵魂;天骄浩特娱乐区以体验13世纪蒙古汗国宫廷尊享的生活与浪漫娱乐为主题,演绎着《永远的成吉思汗》大型民族舞台剧,传唱着《天骄盛宴》蒙古汗国宫廷神曲。
气壮山河门景——“山”字型的建筑,犹如巨大颠峰至顶劈开,圣山如崖,壁刻粗犷豪放的13世纪蒙古文字和草原岩画,一段段史实映入眼帘。成吉思汗跃马雕像,矗立中央,英武神威,直入苍穹,门景显示出了开天辟地、气壮山河的宏伟景观是最具特色的蒙古文化门景。
鄂尔多斯敖包——汇集蒙古民族最古老的萨满教祭祀文化及古老的祭祀方式,带领您走进一座神秘的与长生天对话的圣坛,其上矗立着象征成吉思汗精神永驻的苏勒德神纛,体现了鄂尔多斯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那达慕马术活动中心——圣地旁、草原上,一座按国际赛道标准和马背民族传统习俗设计建成的赛马场,上演着千百年来蒙古式赛马、鄂尔多斯博克、哈撒尔挽弓等那达慕的男儿三艺和民族特色的娱乐游戏。在这里您仿佛走进一个蒙古人的竞技世界,体验到蒙古人力量。
走进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园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甘德利敖包之上。 1219 年和 1226 年, 成吉思汗两次西征. 当他率部路过此地时,深为这里的秀丽景色所吸引, 曾在马上赋诗加以赞美, 并把这里选作自己的葬身之地。1227年8月,成吉思汗出猎坠马而死, 其遗体被运到这里安葬. 从此, 这里便被叫做"伊金霍洛",意为"主人的陵园"。 在这片宁静和谐的大草地中间,它以独具风格的相互连通的蒙古包大殿标示着中华民族史上威震天下、征服世界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长眠在这里。勇敢、热情、彪悍的鄂尔多斯达尔扈特人世代守护着自己的英雄。
景点类型:陵墓
最佳季节:5月-9月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是成吉思汗建立不朽战功的日子,当天景区内会举行隆重的祭奠“苏勒定”大会,热闹非凡。
建议游玩:2-3小时

成吉思汗的墓在哪里?

成吉思汗墓一般指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
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陵寝设置
八白宫宫帐
成吉思汗八白宫以及其它奉祀之神,大都以宫帐形式建立的。宫帐,蒙古语称“朝木楚格鄂尔多”,是毡帐的尊称。宫帐,分单帐和双帐两种。双帐以相互连接的两顶宫帐所组成,是成吉思汗几位夫人所在的四大鄂尔多与八白宫合并时所产生的宫帐。
陵园宫殿
陵园占地面积约5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
文物陈列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疆图,标示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
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 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这里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灵柩。自窝阔台及其长子之后,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孙,所以其地位极为显赫。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成吉思汗墓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介绍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的建筑宫殿,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蒙古成吉思汗陵介绍,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到了内蒙古,我们来到酒店休息了一下,就坐车前往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的建筑宫殿,这就是闻名遐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一走进成吉思汗陵,一个手持利剑的成吉思汗展现在我们面前,走上台阶,成吉思汗的部队威武的站在草地上,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我看了,每个战士的样子都不一样,显然不是一个模子打出来的。再往前面走是一个世界地图,上面有成吉思汗征服过的国家。我地图上表明成吉思汗当时征服过的国家比中国大了5倍还有余。

  游览完成吉思汗陵,我们又向响沙湾进军。远远望去响沙湾一望无际,金黄色的沙坡掩映在蓝天白云下,有一种茫茫沙海入云天的壮丽景象,好似一条金黄色的卧龙。我们坐索道进入了响沙湾,沙子从耳边吹过,发出“呜呜”的鸣叫声。“呜呜”声连绵不断,汇成了一首首动听的交响曲。我来到了骆驼场,只见一个个骆驼的驼峰不是没有,就是倒到一边去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的骆驼肯定都营养不良。我心惊胆战的坐上了一个皮包骨头的瘦骆驼,生怕它把我摔下去。
  它站起来了,我发现它的肉也不是特别少,只是都垂在肚子那里,它坐下时我没看到。骆驼走了几步,我感觉还蛮舒服的,我在骑骆驼的同时,也在摸后面那只骆驼的头,我看着它那副忠实憨厚的脸颊,不禁笑了。忽然我感觉它看懂了我的心思,仿佛对我也笑了笑。骆驼在下坡,我的屁股也随着骆驼颠来颠去,疼死我了。只听见后面的弟弟颠一下就伴随着一声惨叫,拼音叫完了又叫字母表。我们都笑的合不拢嘴。骑完骆驼我们就去坐树叶越野车,一上车我就把最后一排的抢到手了。树叶车启动了,在沙漠中飞快地穿行,此起彼伏,每经过一个山坡我就飞起来一次,爽毙了!突然,不知是哪个缺德鬼,往车外倒水。
  当然坐在最后一排的我就把这些水“享用”了,使我当了一回十足的落汤鸡。我们要走了,大人坐缆车回去,我们小孩则从100米高处滑沙下去。我作为老大,被他们的“毒手”一举选为第一个,我一坐上滑沙的板子,刚准备说:“我做你们的后勤!”就被他们几个一起推了下去。我刚开始还操纵不好,板子总左右摇摆,差点翻了车。当时我想:如果这个板子翻了,下去我和你们没完!后面,我知道了要往哪边拐,腿就要往那边倾。到达终点了,我感觉特别开心,但裤子里全是沙子。
  他们滑下来后,我们一起去与大人们会和。

成吉思汗陵免门票时间

1. 成吉思汗陵简介
成吉思汗陵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座陵墓,建于元代,是中国元代皇室陵寝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墓之一。
成吉思汗陵由三部分组成:墓区、祭祀区和警卫区。墓区包括陵墓主体和陵园。祭祀区包括五座祭祀建筑和五对用于祭祀的石碑。警卫区则是由城墙、护城河、门楼、城楼、水门等多种设施组成。
2. 成吉思汗陵的免门票时间
成吉思汗陵的免门票时间为每年的3月1日至5月31日。这是为了促进旅游和文化交流而设立的。
在免门票期间,游客可以在陵墓内自由参观,感受古代帝王的陵墓文化。同时,还可以参观陵墓周围的名胜古迹,如元史坛、五亲王府等。
3. 参观成吉思汗陵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护成吉思汗陵,游客在参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得在陵墓内吸烟、乱扔垃圾等行为。
2. 不得触摸、刻画、涂鸦陵墓、祭祀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 不得随意攀爬、践踏陵墓、祭祀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4. 不得在陵墓内拍照、录像,不得使用闪光灯。
5. 不得擅自进入陵墓内部。
4. 成吉思汗陵的历史文化价值
成吉思汗陵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方面,成吉思汗陵是元代皇室陵寝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墓之一,它的建造技术和陵墓设计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另一方面,成吉思汗陵也是研究成吉思汗历史和蒙古王族文化的重要材料,对于揭示蒙古族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成吉思汗陵的周边景点
在游览成吉思汗陵的同时,还可以参观陵墓周围的多个景点。
1. 元史坛:是明清两代对元朝进行祭祀的场所。
2. 五亲王府:是元代前期蒙古王子的住所和政治活动中心。
3. 大青山:是固定于成吉思汗陵南侧,最为壮观的山峦之一,也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所在地。
4.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林之一,景色秀美,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6. 如何到达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距离市中心约130公里。
自驾:可以从呼伦贝尔市中心驱车前往。
公交:可以在呼伦贝尔市客运站乘坐呼伦贝尔市开往察哈尔右翼前旗的客车,在前旗县城下车后转乘的士前往成吉思汗陵。
旅行社:也可以选择参加旅行社的旅游团,方便快捷。
7. 总结
成吉思汗陵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免门票时间内前来参观,可以更好地感受古代帝王的陵墓文化。同时,周边的多个景点也很值得一游。参观时需要注意保护陵墓,以免影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成吉思汗陵风景介绍成吉思汗陵有哪些风景?

成吉思汗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位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那么成吉思汗陵有哪些景点呢?1.成吉思汗陵宫殿陵墓宫殿是祭祀成吉思汗的圣地。其建筑保留了成吉思汗八白院的造型和特点,成为蒙古族的代表性建筑。成吉思汗陵宫殿由正殿、后殿、东西殿和东西殿组成。宫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正殿高24.18米,东西殿高18米。陵宫内有八间供奉成吉思汗的白屋(室,有巨幅壁画。陵墓宫殿的屋檐中间悬挂着一块由中国前副主席乌兰夫题写的匾。2.展览馆成吉思汗陵历史文化陈列馆由走向世界的历史伟人、亲切关怀、成吉思汗陵的变迁、成吉思汗陵的修建、成吉思汗的神秘纪念馆、送葬者达尔胡特六部分组成。成吉思汗陵历史文化展通过图片和实物系统地展示了成吉思汗陵的沧桑巨变、古老神秘的成吉思汗祭祀、成吉思汗陵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成吉思汗陵的发展变化。3.苏利德祭坛刻有蒙古民族图案的汉白玉素坛是供奉战神成吉思汗的地方。由主苏勒德和四个随行苏勒德组成的“四枝哈日苏勒德”是成吉思汗所向披靡的战神,是安全吉祥的保护神,是成吉思汗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压倒一切邪恶力量的象征。Suled的流苏由九十九根雄性马毛制成。在祭坛上,还摆放着蒙古的阿拉格苏勒德。祭坛高15.4米,直径54米。4.纪念碑亭在成吉思汗陵的东南角和西南角,有两座石碑高耸的石亭。该亭是典型的中国亭阁,八柱重檐,琉璃瓦顶。亭中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基座是一只巨大的石龟。其中一座是成吉思汗纪念碑,另一座是成吉思汗陵纪念碑。本文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碑文,简要介绍了成吉思汗艰苦卓绝的军事生涯和成吉思汗陵历经百年变迁的历史。5.石哈屯大厅伊哈吞祭祀大厅是献给伊哈吞索尔和成吉思汗之子拖雷的妻子蒂尼的宫殿。院子里还有供奉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别力古台和拖雷的灵袋。

成吉思汗陵地点与构造介绍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价值。成吉思汗陵时后人为了纪念成吉思汗而建立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距离鄂尔多斯市区四十多公里的伊金霍洛旗草原上,就是成吉思汗陵的所在地。
成吉思汗陵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途中去世,去世后成吉思汗后人们,对他实行了密葬,所以,至今不知道成吉思汗墓所在地,而后人为了纪念一代霸主成吉思汗,就在此建造了成吉思汗陵。1954年,成吉思汗陵迁于伊金霍洛旗草原,开始了浩大的修建工程。成吉思汗陵共占地面积约5.5公顷,后来在成吉思汗陵旁边又修建了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目前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成为了国家5A风景区。
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建筑共有两个部分,分别是蒙古样式的宫殿和廊房。蒙古样式的宫殿共修建了三座,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三座建筑包含了蒙古族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建筑又分为六个部分,有正殿、寝宫、东殿等6个部分。这些宫殿都呈现蒙古包的样式,圆顶之上用了金黄色的琉璃瓦,十分耀眼夺目,在圆顶用了蒙古族所崇尚的图案――云头花,成吉思汗陵的建筑全都体现了蒙古族的风俗文化。
在成吉思汗陵中,东殿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拖雷和夫人的棺柩,在正殿的东西廊中,画有大量的壁画,用图案讲述了成吉思汗的故事,包括他的出生,统一蒙古国,以及征战西方等事件。
成吉思汗和鹰 《成吉思汗和鹰》这个故事被选入到了课文中,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不要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做任何事情之时,都要沉着冷静对待。
成吉思汗与鹰画像
成吉思汗有一只反应敏捷的鹰,它十分聪明,有一双善于发现猎物的眼睛,成吉思汗每次打猎都要带着他。
有一次,成吉思汗和部下去打猎,鹰在成吉思汗的手腕上,到了中午时,大家都走散了,因为没有达到过多的猎物,于是成吉思汗选择抄近路回家,这只聪明的老鹰就在前方带路。正午时分,太阳炙烤着大地,成吉思汗非常口渴,想要找寻一处水源,可是小溪流都干涸了。走了一会了,成吉思汗发现了一处泉水,虽然水流很小,但是用杯子接一会儿足以解渴。成吉思汗好不容易接了一杯子,结果老鹰将杯子中打翻,成吉思汗没有在意,便拿起杯子再次接水,接到一半时,老鹰又将他的杯子撞翻,这次成吉思汗有些生气了,他半开玩笑似地警告了老鹰,让它不要再调皮。成吉思汗将杯子拿起来,继续接水。好不容易接满后,老鹰再次打翻,老鹰的这一行径惹怒了成吉思汗,他拿起弓箭将老鹰射死。
老鹰掉落在他脚下,成吉思汗无暇顾及,急忙找寻被老鹰打翻的杯子,他想继续接水喝,结果杯子掉在了岩石之间根本够不着。于是,成吉思汗顺着岩石往上爬,想要找到水源,等他爬上去一看,水源处有一条已经死掉的大毒蛇。他恍然大悟,原来老鹰反常的做法其实是在救他的命,成吉思汗非常后悔,他把老鹰的尸体装入了随身携带的袋子中,并告诫自己,以后不要再发怒的时候处理事情。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 在1936年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名叫《沁园春雪》,全诗的内容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成吉思汗画像
*** 旨在用这首诗歌展现了自己对抗战的希望,表现出了 *** 豪情壮志,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歌也成了 *** 的代表作品之一,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除此之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一部由中国大陆拍摄的剧情电影,讲述了成吉思汗戎马一生的故事,这部剧情电影于1997年拍摄,上映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影片讲述了铁木真出生在内蒙古的漠北草原,当时,铁木真的母亲因为生他而难产,路途中遇到了塔塔尔首领鹰手,鹰手救了铁木真母亲,所以铁木真才能顺利降生,但是救活他们的塔塔尔首领和铁木真家族有着世代的仇冤,后来塔塔尔人杀掉了铁木真的父亲,导致铁木真和母亲流离失所。等到铁木真长大后,他重新夺得了汗位,等他回来时,妻子孛尔贴被蔑儿乞人抢走,铁木真打败蔑儿乞人后,夺回了孛尔贴,开始孛尔贴已经怀有身孕。铁木真十分难过,他进攻了塔塔尔,并杀死了塔塔尔首领。后来,母亲告诉他这位塔塔尔首领正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这让铁木真十分震惊和感触,他决定以大爱之心重新接纳了孛尔贴,并统一了草原部落,结束了各个部落之间的仇杀纷争,成为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意愿 《成吉思汗的意愿》是一部电影,由俄罗斯、蒙古、美国共同拍摄而成,这部电影于2009年在俄罗斯和美国上映,是一部关于历史和战争的剧情片,全长127分钟。
《成吉思汗的意愿》剧照
在这部电影中,成吉思汗被塑造成为了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斗士,他建立了版图辽阔的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意愿》这部电影中,所有的语言都是方言,并且用了很大的制作手笔描绘了贝加尔湖等景观的壮观景象,在看这部影片之时也被这一系列最壮观的风景所震撼。这部影片将众人所熟知的成吉思汗形象给予了重新塑造,成吉思汗征讨之时,是为了复仇才将其它部落逐一消灭,然后统一了草原各个部落。在他建立蒙古国之后,为了巩固政权和扩张领土,成吉思汗征讨了西夏等国家,成为了一代霸主形象。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将成吉思汗塑造成了一位传奇英雄形象,他扩张领土为了更多的百姓,他不是为了复仇,影片中的成吉思汗有血有肉,他重感情和道义。
这部电影制作方非常有信心,认为这部影片拍摄的十分成功,并且会在电影市场占有一席很重要的地位。这部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对电影十分感兴趣,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其它视角下的成吉思汗形象。而这部影片中的服装和道具成为观众讨论的重点。
《成吉思汗的意愿》也是一部由俄罗斯萨哈共和国作家尼古拉.卢季诺夫的同名小说作品。
成吉思汗杀了多少人 成吉思汗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曾经开创的蒙古帝国版图横跨亚欧大陆。后来,人们对成吉思汗有极高的兴趣,随之出现了研究成吉思汗热潮这一现象。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无数,那么他在征战途中到底杀了多少人?这也成为了后人研究的兴趣之处。
成吉思汗画像
后来,美国学者塔夫里阿塔斯对成吉思汗时期建立的蒙古版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他所著的《全球通史》一说中提到: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亚欧大陆。
可以说,成吉思汗的一生都在征战。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人们在前后二十五年的时间,先后剿灭了四十多个多家,他们十分骁勇好战,即使军队人数还不到二十万。据不完全统计,成吉思汗征服了七百二十多个民族,六亿多人口臣服于成吉思汗的统治。在蒙古国政权稳定之时,国土面积甚至超过了4400万平方公里。以现在的亚洲面积为例,如今的亚种面积总和包括岛屿等土地,加起来一共差不多4400万,可想而知成吉思汗打下的版图之广。
成吉思汗杀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有两亿左右,金国、南宋和西夏一共有一亿五千万左右,分别举例来说,金朝人口大约六千多万,1234年金朝被成吉思汗灭掉,人口只剩下一千万左右;南宋人口接近八千万,1279年灭亡时,只剩下一千八百万左右;西夏人口有一千万,几乎全国人口都死于成吉思汗的马蹄之下。而中亚、欧洲等国家死亡人数加起来有九千万左右。后来有人说,成吉思汗曾经在一小时内有杀掉174.8万人的传说,从这些数字看来,成吉思汗在征讨中杀了大量的人。

什么是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的陵园建筑在美丽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在蓝天、白云、黄沙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宫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再加上璀璨夺目的金黄色的琉璃宝顶,使这座永恒的王者之居分外的雍容、典雅、静穆、庄严。
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虽然后来被誉为“一代天骄”,但命运给他安排的却是一条坎坷而曲折的道路。他的父亲被世仇塔塔尔人毒死,他九岁就成了孤儿。饥饿和危险始终追踪着他,他逃亡、潜伏、被捕、示众,人世间最大屈辱和痛苦,把他锤炼成一个钢铁战土。他耐心地收拾父亲的残部,小心翼翼地积累力量。七年之中,连续击灭了塔塔尔部、克烈部和乃蛮,使他一跃而为蒙古各部中最强大的首领。1206年,蒙古各部在鄂嫩河畔召开叫做“忽烈而台”的贵族会议,推举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命名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蒙语的意思是“海洋”。也许,命运已经注定,他将有海洋一样宽阔的疆土,他战无不胜的铁蹄将在一片无水的海洋上任意驰骋。
他首先向南扩张,降服了西夏。接着攻陷了金国的中都(今北京市),迫使金王朝迁都开封。然后旌麾西指,兵锋席卷中亚,进逼东欧,把中亚古国花剌子模的国君赶到了里海的荒岛;再回戈东进,击溃俄罗斯军队的无效抵抗,把国土和势力推进到顿河流域。
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进攻西夏,在西夏首都即将攻陷的最后时刻,他于1627年旧历7月12日,在清水县行营去世。
他的一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给他的孙子忽必烈留下了最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的基础,他震撼世界的旋风般的铁蹄,给欧亚两洲的王公贵族,留下了胆战心惊的记忆。
但是,他却没有留下真正意义上的陵墓。
根据遗俗,蒙古君主无论死在哪里,他的遗骨都得送回漠北的老家,他们的祖先生息发祥的地方。
然而这座陵寝已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上,早就不辨踪迹了。坐落在内蒙伊金霍洛旗甘德尔敖包上的成吉思汗园陵,建成于1954年,是我国所有帝王陵墓中最年轻的一座。墓中当然没有成吉思汗的遗骨。
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葬起辇谷”。所谓起辇谷,大略是肯特山脉中一条山谷。“辇”是古时帝王乘坐的车,成吉思汗从这里起步,先统一蒙古各部,进而建立了地跨欧亚的蒙古汗国。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地名的变更,以及译音的讹杂,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起辇”之地,早已湮没无闻了。
另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墓地在“斡难、怯绿连、秃剌三水发源之不儿罕合勒敦诸山之一山中。”《马可·波罗游记》也说:“成吉思汗葬一山中,山名阿勒台。”这个“阿勒台”,也许就是《多桑蒙古史》中的“……合勒敦”,但它既然只是诸山中之一山,既没封树,又没有标志,群山莽莽,四顾茫然,也就无从寻觅了。
蒙古人是真正的游牧民族,他们把墓地掩藏起来之后,又为成吉思汗建立了一座马背上的陵园,以供祭祀,这就是“八白室”。
所谓“八白室”,就是八座白色毡帐。也许就是成吉思汗生前所习用的毡帐吧,内中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遗物,象征着墓地,祭祀活动也就在“八白室”里进行。这是一座典型的蒙古式的活动陵园。便于迁移,符合游牧民族生活和战斗的特点。最初,“八白室”建立在今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一带的蒙古高原上,明朝初年,安置在河套一带,天顺年间,守护陵寝的鄂尔多斯部进入鄂尔多斯高原,“八白室”也随之而来。清初在鄂尔多斯高原设立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蒙语的意思就是“主人的陵寝”。
抗日战争时期,这座“主人的陵寝”还被转移至甘肃、青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八白室”重返伊金霍洛,新建了陵园,才结束了七百多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至于他真正的墓地,早就享受着永恒的静谧,可遇而不可求了。
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之所以难以寻求,有传统上的原因,也有现实中的原因。
从传统上看:蒙古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生产力低下,迁徙频繁,瀚海无垠,黄尘涨天,即使留下高大陵寝,转瞬也会变成不可辨认的沙丘。所以他们的民族习俗是薄于墓葬,完全没有汉族的那种讲究死后哀荣的墓葬观。
平民一般奉行“天葬”和“野葬”。所谓“天葬”,就是将死者遗体,放置于山顶或山谷,并不掩埋。所谓“野葬”,就是将死者遗体,放置在木轮车上,然后驱车在荒野奔驰,任遗体在起伏颠簸中掉下为止。三日之后再去查看,如果遗体已被鸟兽食尽,即被认为是死者升天,值得庆贺;如果鸟兽不食,则被认为是死者罪孽深重,另须举行宗教仪式和“超度”了。
贵族们虽然认为比平民高贵,但也只是“墓而不坟”。“墓“和“坟”,在古代是有明确界限的,深埋于地下的叫“墓”,隆起于地上的叫“坟”。古代的华夏诸族,也是“墓而不坟”的。坟,毕竟是生活安定后的奢侈品,与游牧生活是不相适应的。即使成吉思汗的陵墓,也毫不例外地遵循着“墓而不坟”的古训。
从现实上看:当时是战争时期,西夏都城指日可破,任何有关君主去世的传闻都会动摇军心,给强敌以可趁之机。所以,成吉思汗曾留下遗嘱,为了骗取西夏早日投降,“死后秘不发丧”,待西夏投降后,才由一支骑兵奉着灵柩,秘密地向预定的墓地急驰。
为了做到真正保守秘密,他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的严酷的措施。在运行的长途中,倘或碰到行人,尽数杀死,决不留一个可能泄露秘密的活口。
到了预定的墓地,先把地面的草、木、石、杂一一移开,再把挖出的泥土有层次的排列,灵柩进入泥土之后,再逐一把泥土等物还原。倘有多余的泥土,也要运到远远的地方抛弃,决不留下一点可疑的痕迹。
《草木子》一书说:安葬完毕,先骑着马乃至于动用万马在墓地上任意践踏,使它平整,再在上面当着母骆驼的面杀只小骆驼。然后,派一支部队远远地守护着它,待第二年青草长起,同周围的大草原青碧青碧连成一片,无法分辨了,才拔营撤走。
这真是万无一失的安全。
为什么要杀一只小骆驼呢?据说,骆驼有辨识自己血亲的天性。如果将来还要寻找墓地,就以那只失去亲子的母骆驼为先导,走到它儿子死去的地方,它就放声悲鸣,不肯离去。下面当然就是要寻找的墓地了。
他的秘密,只有骆驼知道。
等这只骆驼,或者以后再杀的骆驼终于死去的时候,墓地的秘密也就永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