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伽玛暴
- 2、伽马射线暴现象是什么 伽马射线暴影响有多大
- 3、伽马射线暴的天敌是什么?
- 4、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具有哪些意义?
- 5、伽马射线有多大的威力?
- 6、伽马射线暴的威力有多大?
- 7、伽马射线暴你了解吗?它的威力有多大
- 8、什么是伽马暴
- 9、伽马射线暴的威力有多大
- 10、宇宙可怕事件,伽马射线爆
什么是伽玛暴
恒星活动,大量伽马射线呈爆发放射,对地球有很大影响!
就是在超新星(各种大质量天体)爆炸后所辐射出的大量伽马射线
基本上一个伽马暴。一个星球,它没了。
伽玛射线暴(Gamma Ray Burst, GRB),又称伽玛暴, 伽玛射线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1-1000秒,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段。伽玛暴是当今天文学上最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基本简介
伽马射线暴简称为“伽马暴”,是宇宙中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一种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伽马射线暴的能量非常高,所释放的能量甚至可以和宇宙大爆炸相提并论,但是持续时间很短,长的一般为几十秒,短的只有十分之几秒,而且它的亮度变化也是复杂而且无规律的。 伽马射线暴(GRBs)可以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长久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怀疑它们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因产生的。更常见的长伽马暴(持续2秒到几分钟不等)差不多已经被解释清楚了。在目前的图景中,它们是在一颗高温、超大质量的沃夫—瑞叶星(Wolf-Rayet star)坍缩形成黑洞时产生的。 虽然短伽马射线暴一瞬即逝,但现在‘雨燕’每年可以捕捉到10次短伽马射线暴,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来源。我们现在的研究认为,短伽马射线暴可能来源于一个双星体系的两颗恒星的合并以及一个黑洞的同时产生。 伽马射线暴的能源机制至今依然远未解决,这也是伽马射线暴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入,很多现在看来还是个谜的问题也许未来就会被解决,探索宇宙的奥秘不但是人类追求科学进步的必要,这些谜团的解开也终将会使人类自身受益。伽玛射线暴 - 发现
伽马射线暴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Vela间谍卫星,上面安装有监测伽玛射线的仪器,用以监视苏联和中国进行核试验时产生的大量伽玛射线,然而却却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伽玛射线的强度会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突然增加,随即又减弱。这种现象是随机发生的,大约每天发生一到两次,强度可以超过全天伽玛射线的总和,并且来源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宇宙空间。由于保密的原因,关于伽玛射线暴的首批观测资料直到1973年才公布,并很快得到了苏联Konus卫星的证实。历史上记录到的最早的伽玛射线暴来自于1967年。 由于伽玛暴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而且方向不好确定,起初对伽玛暴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连距离这样的基本物理量都难以测定。80年代,基于Ginga卫星的观测结果,人们相信,伽玛射线暴是银河系中的一种现象,成因与中子星有关。并且围绕中子星建立起数百个模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籍波兰裔天文学家帕钦斯基提出,伽玛射线暴发生在银河系外,是位于宇宙学距离上的遥远天体,然而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伽玛射线暴 - 成果
1991年美国发射了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CGRO),这颗卫星的八个角上安装了八台同样的仪器BASTE,能够定出伽玛射线暴的方向,精度大约为几度。几年时间里,对3000余个伽玛暴的系统巡天发现,伽玛射线暴在天空中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这就支持了伽玛射线暴是发生在遥远的宇宙学尺度上的观点,并且引发了帕钦斯基与另一位持相反观点的科学家拉姆的大辩论。 如果伽玛射线暴确实位于宇宙学尺度上,那么由它的亮度可以推断,伽玛暴必定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往往在几秒时间里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几百个太阳一生中所释放出的能量总和,是人们已知的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例如1997年12月14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距地球120亿光年,在爆发后一两秒内,其亮度就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它在50秒内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比超新星爆发还要大几百倍。在它附近的几百千米范围内,再现了宇宙大爆炸后千分之一秒时的高温高密情形。而1999年1月23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比这还要猛烈十倍。 1996年,意大利和荷兰合作发射了BeppoSAX卫星,这颗卫星能够准确地测定伽玛射线暴的方位,定位精度约为50角秒,这就为地面上的望远镜在伽玛暴未消逝之前寻找其光学对应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它的帮助下,天文学家们率先发现了1997年2月28日爆发的一个伽玛暴的光学对应体,这叫做伽玛暴的“光学余辉”。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数个类似的余辉,不仅有可见光波段的,也有无线电波段,X射线波段,并且还证认出了伽玛暴的宿主星系。对宿主星系红移的观测证实,伽玛暴远在银河系以外,是宇宙学距离上的天体。余辉的发现使人们能够在伽玛暴发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持续观测,大大推动了伽玛暴的研究。
伽玛射线暴 - 成因
关于伽玛射线暴的成因,有人猜测它是两个致密天体如中子星或黑洞的合并产生的,也有观点认为它是在大质量恒星演化为黑洞的过程中产生的。 1998年发现伽玛暴GRB980425与一个超新星SN Ib/Ic 1998bw 相关联。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暗示伽玛暴的成因可能是大质量恒星的死亡。2002年,一个英国的研究小组研究了由XMM—牛顿卫星对2001年12月的一次伽玛暴的长达270秒的X射线余辉的观测资料,发现了伽玛暴与超新星有关的证据,发表在2002年的《自然》杂志上。进一步的研究揭示,普通的超新星爆发有可能在几周到几个月之内导致伽玛射线暴。目前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会产生伽玛暴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伽马射线暴现象是什么 伽马射线暴影响有多大
在天文学界,伽马射线爆发被称作"伽马射线暴"。究竟什么是伽马射线暴?它来自何方?它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一种现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永恒研究员说,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伽马暴的能量非常高。但是大多数伽马射线会被地球的大气层阻挡,观测必须在地球之外进行。
冷战时期,美国发射了一系列的军事卫星来监测全球的核爆炸试验,在这些卫星上安装有伽马射线探测器,用于监视核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的高能射线。侦察卫星在1967年发现了来自浩瀚宇宙空间的伽马射线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的现象,人们称之为"伽马射线暴"。
由于军事保密等因素,这个发现直到1973年才公布出来。这是一种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的现象:一些伽马射线源会突然出现几秒钟,然后消失。这种爆发释放能量的功率非常高。一次伽马射线暴的"亮度"相当于全天所有伽马射线源"亮度"的总和。随后,不断有高能天文卫星对伽马射线暴进行监视,差不多每天都能观测到一两次的伽马射线暴。
伽马射线暴所释放的能量甚至可以和宇宙大爆炸相提并论。伽马射线暴的持续时间很短,长的一般为几十秒,短的只有十分之几秒。而且它的亮度变化也是复杂而且无规律的。但伽马射线暴所放出的能量却十分巨大,在若干秒钟时间内所放射出的伽马射线的能量相当于几百个太阳在其一生(100亿年)中所放出的总能量!
在1997年12月14日发生的伽马射线暴,它距离地球远达120亿光年,所释放的能量比超新星爆发还要大几百倍,在50秒内所释放出伽马射线能量就相当于整个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这个伽马射线暴在一两秒内,其亮度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在它附近的几百千米范围内,再现了宇宙大爆炸后千分之一秒时的高温高密情形。
然而,1999年1月23日发生的伽马射线暴比这次更加猛烈,它所放出的能量是1997年那次的十倍,这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强大的伽马射线暴。关于伽马射线暴的成因,至今世界上尚无定论。有人猜测它是两个中子星或两个黑洞发生碰撞时产生的;也有人猜想是大质量恒星在死亡时生成黑洞的过程中产生的,但这个过程要比超新星爆发剧烈得多,因而,也有人把它叫做"超超新星"。
为了探究伽马射线暴发生的成因,引发了两位天文学家的大辩论。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普遍相信伽马射线暴是发生在银河系内的现象,推测它与中子星表面的物理过程有关。然而,波兰裔美国天文学家帕钦斯基却独树一帜。他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伽马射线暴是位于宇宙学距离上,和类星体一样遥远的天体,实际上就是说,伽马射线暴发生在银河系之外。然而在那时,人们已天文观测站经被"伽马射线暴是发生在银河系内"的理论统治多年,所以他们对帕钦斯基的观点往往是付之一笑。
但是几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991年,美国的"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发射升空,对伽马射线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监视。几年观测下来,科学家发现伽马射线暴出现在天空的各个方向上,而这就与星系或类星体的分布很相似,而这与银河系内天体的分布完全不一样。于是,人们开始认真看待帕钦斯基的伽马射线暴可能是银河系外的遥远天体的观点了。由此也引发了1995年帕钦斯基与持相反观点的另一位天文学家拉姆的大辩论。
然而,在1995年的那个时候,世界上并没有办法测定伽马射线暴的距离,因此辩论双方根本无法说服对方。伽马射线暴的发生在空间上是随机的,而且持续时间很短,因此无法安排后续的观测。再者,除短暂的伽马射线暴外,没有其他波段上的对应体,因此无法借助其他波段上的已知距离的天体加以验证。这场辩论谁是谁非也就悬而未决。
幸运的是,1997年意大利发射了一颗高能天文卫星,能够快速而精确地测定出伽马射线暴的位置,于是地面上的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就可以对其进行后续观测。天文学家首先成功地发现了1997年2月28日伽马射线暴的光学对应体,这种光学对应体被称之为伽马射线暴的"光学余辉";接着看到了所对应的星系,这就充分证明了伽马射线暴宇宙学距离上的现象,从而为帕钦斯基和拉姆的大辩论做出了结论。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发现了20多个伽马射线暴的"光学余辉",其中大部分的距离已经确定,它们全部是银河系以外的遥远天体。赵永恒研究员说,"光学余辉"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伽马射线暴的研究工作,使得人们对伽马射线暴的观测波段从伽马射线发展到了光学和射电波段,观测时间从几十秒延长到几个月甚至几年。
超新星再次引发争论难题一个接着一个。2003年3月24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美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分会会议上,一部分研究人员宣称它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迹象,表明普通的超新星爆发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内导致剧烈的伽马射线大喷发。这种说法一经提出就在会议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其实在2002年的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就报告了他们对于伽马射线暴的最新研究成果,称伽马射线暴与超新星有关。研究者研究了2001年12月的一次伽马射线暴的观测数据,欧洲航天局的XMM-伽马射线暴爆发瞬间牛顿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这次伽马射线暴长达270秒的X射线波段的"余辉"。通过对于X射线的观测,研究者发现了在爆发处镁、硅、硫等元素以亚光速向外逃逸,通常超新星爆发才会造成这种现象。
大多数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强劲的伽马射线喷发来自恒星内核坍塌导致的超新星爆炸而形成的黑洞。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追踪了2002年8月发生的一次时长不超过一天的超新星爆发。在这次持续二十一小时的爆发中,人们观察到大大超过类似情况的X射线。而X射线被广泛看作是由超新星爆发后初步形成的不稳定的中子星发出。大量的观测表明,伽马射线喷发源附近总有超新星爆发而产生的质量很大的物质存在。
反对上述看法的人士认为,这些说法没有排除X射线非正常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而且,超新星爆发与伽马射线喷发之间存在时间间隔的原因仍然不明。
无论如何,人类追寻来自浩瀚宇宙的神秘能量---伽马射线暴的势头不会因为一系列的疑惑而减少,相反,科学家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作为天文学的基础研究,这种探索对人们认识宇宙,观察极端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并发现新的规律都是很有意义的。
伽马射线暴的天敌是什么?
伽马射线暴在理论上没有天敌。
它是已知宇宙中最强的爆射现象,理论上是巨大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塌缩爆炸或者两颗邻近的致密星体(黑洞或中子星)合并而产生的。
伽马射线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长则数小时,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如果与太阳相比,它在几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其发射的单个光子能量通常是典型太阳光的几十万倍。
伽玛射线暴的主要特征:
伽玛射线暴的持续时间一般在0.1秒到1000秒左右,以2秒为界,大致可以分为长暴和短暴两类,典型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0秒和0.3秒。时变的轮廓比较复杂,往往具有多峰的结构。伽玛射线暴在天空中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但远距离的伽玛射线暴明显少于近距离的,显示出非均匀各向同性,可以被膨胀宇宙学模型所支持,表明伽玛射线暴是发生在宇宙学距离上的。
伽玛射线暴爆发过后会在其它波段观测到辐射,称为伽玛射线暴的余辉。根据波段不同可分为X射线余辉、光学余辉、射电余辉等。余辉通常是随时间而指数式衰减的,X射线余辉能够持续几个星期,光学余辉和射电余辉能够持续几个月到一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伽马射线暴
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具有哪些意义?
伽马射线暴(Gamma Ray Burst,简称GRB)是宇宙中最为剧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它们在短短的几毫秒到数小时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超过了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中国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高能爆发探索者(HEBS)和慧眼卫星(Insight-HXMT)通过天地联合的方式,同时探测到编号GRB 221009A的伽马射线暴,打破了多项伽马射线暴观测的记录。这一发现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首先,这次观测到的GRB 221009A伽马射线暴是迄今为止最亮的,比以往人类观测到的最亮伽马射线暴亮了10倍以上。这意味着它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对于理解伽马射线暴的爆发机制具有重要价值。这次观测结果打破了伽马射线暴光子最高能量的记录,将伽马射线暴光子最高能量纪录提升了近20倍,首次打开了10万亿电子伏波段的伽马射线暴观测窗口。
其次,通过对GRB 221009A的观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伽马射线暴的物理本质。伽马射线暴通常分为两类:长暴和短暴。长暴通常来源于超新星爆炸或者更高亮度的hypernova,而短暴则是由双中子星并合导致的。这次观测到的GRB 221009A是一个长暴,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长暴的物理机制,以及它们与超新星和hypernova之间的关系。
此外,GRB 221009A的观测结果对于理解宇宙的化学元素起源也具有重要意义。伽马射线暴在爆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重元素,这些重元素会通过爆炸释放到宇宙中,并最终形成新的恒星和行星。通过对GRB 221009A的观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伽马射线暴在宇宙化学元素起源中的作用。
此外,这次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的GRB 221009A伽马射线暴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伽马射线暴是一种潜在的太空威胁,它们释放的巨大能量可以对地球产生电磁脉冲,对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造成破坏。通过对GRB 221009A的观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伽马射线暴的性质和特征,为未来的太空威胁预警和应对提供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迄今最亮的GRB 221009A伽马射线暴,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一发现不仅打破了多项伽马射线暴观测的记录,提供了对伽马射线暴爆发机制的新认识,还有助于理解宇宙的化学元素起源,以及为未来的太空威胁预警和应对提供重要的参考。
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 提供了天地联合观测到的伽马射线暴最亮值,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爆发信息。
2. 彰显了中国在天文观测领域的实力和水平,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
3. 此类事件对于研究宇宙学和地球空间天气预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此次天通卫星、地面站和探测器之间的联合观测,为进一步揭示伽马射线暴的深层机理和现象提供了重要数据,也为未来多器联合观测天文事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测到迄今为止最亮的伽马射线暴,具有以下意义:
1. 对于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爆炸之一,其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太阳在整个寿命中释放的总能量。通过研究伽马射线暴,可以深入了解宇宙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2. 对于研究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伽马射线暴是高能宇宙射线的一种重要来源,探测到迄今为止最亮的伽马射线暴,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和演化。
3. 对于发展高能物理学和天文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探测伽马射线暴需要使用先进的探测器和技术,对于推动高能物理学和天文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探测到迄今为止最亮的伽马射线暴,不仅刷新了人类观测宇宙中伽马射线暴的多项记录,也为深入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研究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以及发展高能物理学和天文学技术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和研究方向。
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GRB)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GRB是宇宙中最强大的爆炸事件之一,其能量释放比太阳在其整个寿命中释放的能量还要多。由于这些事件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观测到它们对我们理解宇宙和高能物理学非常重要。
这次观测到的最亮的伽马射线暴可以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它们可能揭示了宇宙中一些重要的物理过程和天体现象,例如:
它们可以揭示黑洞和中子星的性质,因为伽马射线暴通常与这些天体有关。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宇宙学中的暗能量和暗物质等神秘现象,以及宇宙中的化学元素的形成和演化等基本问题。
这次发现也将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伽马射线探测器和观测技术,以便更好地研究伽马射线暴及其它高能天体事件。
总之,这次发现对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的研究将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并为我们深入了解宇宙中的各种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022年3月15日,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了迄今为止最亮的伽马射线暴,这是由于两个恒星碰撞后产生的能量释放所导致。这一发现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于研究伽马射线暴起源和宇宙射线演化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可以促进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天文学界的地位。
对于探索宇宙中更多的新现象和新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利用宇宙能源等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的来说,这一发现对于推动天文学和宇宙探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宇宙、探索未知宇宙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中国天地联合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其研究成果的发现对以后天文研究有着很远的意义:
1、知道了伽马射线暴的特点。
通过观测和研究,我们知道了伽马射线暴是在天体爆炸后产生的大量高能辐射,具有持续时间长、能量高等特点,它通常以剧烈的爆发形式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它的爆发常常具有周期性和多发性。
2、知道了伽马射线暴产生条件。
有可能产生于黑洞或中子星爆发后较长的时间周期内,目前为止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宇宙早期发生和演化的伽马射线暴已经获得了许多成果。不过由于这些天体所发出辐射的波长与宇宙射线的波长不同,因此其辐射强度也不一样。例如在遥远行星上发生的星系发生伽马射线暴可以产生非常高灵敏度的波长;
3、知道了伽马射线暴的波长和频率。
在太阳上发生的星系伽马射线暴则无法产生高灵敏度观测波长;而在银河系外发生的伽马射线暴只能以很高峰值的脉冲光产生观测波长;而在遥远的太阳系外发生的伽马射线暴则可以通过电磁波谱分析得出它们可能产生的频率信息并进行预测。
4、知道了伽马射线暴系列研究方法。
伽马射线暴能不能被探测到还要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它与我们自身形成的时空有很大差别。这次空间毫米波天文台的观测结果提供了很好的验证了我们时空探测技术的潜力。
5、可以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伽马射线暴
伽马射线暴是一种爆发在恒星形成后期的、在天体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伽马射线暴。它是由于中子星高速自转产生的强大辐射对周边天体产生冲击所引起的天体物理事件。科学家通常认为这种辐射是宇宙中诞生较早的天体的一种高能辐射。比如伽马射线暴的主要来源就是来自于太阳附近的中子星发生超新星爆发所产生的高能辐射。该伽马射线暴爆发时会释放出非常强且稳定的伽马射线辐射(如 XRF和 ALPHA),在天文学中被称为超新星爆发。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此次空间毫米波天文台联合观测到最亮伽马射线暴TJ040-23-004C (0.01秒/米),是该空间任务中首次发现该爆发;其亮度为该望远镜历史观测所记录到的最亮伽马射线暴TJ040-23-004C (0.02秒/米)。伽马射线暴主要是通过在恒星形成后期产生的强大脉冲星风对恒星形成初期附近的中子星进行加速形成的。这类伽马射线暴可以是伽马射线暴、伽马射线源或者其它来源产生的脉冲星气体云爆发等形式。此外伽马射线暴非常明亮且持续时间长(通常大于1秒/米),也会引发观测卫星对其进行持续探测和分析任务。
6、知道了伽马射线暴对天体的影响
在对太阳的观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天体伽马射线暴,这些天体在地球附近形成,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能量(例如能量为0.1~0.2 eV)。因此,伽马射线暴对太阳系以外的天体也有影响。比如,最近几年被称为“新视野”(New Horizon)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了一个亮度很高的伽马射线暴(NGC 1606)。该天文望远镜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附近。此次曝光的伽马射线暴产生于大约10秒钟的黑暗时刻。
这一时期太阳和地球之间出现了两次高速自转的事件。太阳自转速度大约是0.25 km/s左右(地球自转速度大约为3.7 km/s);地球自转速度大约是30 km/s左右(地球自转速度大约为1000 km/s)。此外,在恒星周围还会形成一系列的伽马射线暴现象:伽马射线爆发产生了巨大而短暂的光变回黑暗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发光波段的伽马射线暴现象。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剧烈碰撞产生的伽马射线暴也可能引起天体伽马射线暴——太阳系外爆发伽马射线暴很常见一种现象就是太阳系内发生了一系列伽马射线暴事件。然而,它们造成的天体伽马射线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未来还有哪些方向上的伽马射线暴可以继续观测?我们还要继续探究。
7、伽马射线暴会在太阳系内发生
伽马射线暴之所以会爆发,与高能天体辐射和恒星内部发生的恒星演化有着密切关系。在高能天体的引力作用下,其质量增加使其内部的磁场发生剧烈变化。在发生剧烈的引力作用时(例如引力波传播),会产生伽马射线辐射。当这些射线到达星际空间时,会与星际空间中的气体、尘埃发生碰撞并被抛出太阳系外。就像水被喷出形成云时所发生的反应一样。当这些云从我们自身发射出来时便会形成伽马射线暴。
由于我们身边出现不少高能天体事件及爆发活动都是由这些天体爆发产生的。与那些由质量较大天体引发而产生伽马辐射爆发的事件不同,这些天体本身并没有引发伽马射线暴,而是通过太阳系与恒星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爆炸释放出伽马射线。这些天体在受到高能辐射之后会产生剧烈运动并喷射出大量伽马射线。
8、伽马射线暴探测与研究对黑洞附近天体的物理特性会有深远的影响
科学家认为,伽马射线暴的爆发通常是伴随着黑洞的存在。虽然说黑洞不是宇宙物质的中心,但其周围的物质存在一定的引力。因此其周围就存在着许多被称为“磁极”的辐射星系。这些黑洞周围的辐射星系和黑洞一样有强烈的吸积力和自转速率。它们非常“听话”地吸收伽马射线暴所发出的光子。同时这些磁极也非常强(即磁极电晕的数量可以达到两个)。例如本次事件被观测到的磁极就位于太阳附近(距地球约1亿光年)。
同时磁极的自转速率也与其所发出的光子量成正比,如果想了解它们周围发生伽马射线暴时发出能量有多高以及辐射星系产生这种异常现象之后会对它们周围进行什么观测研究呢?目前已知它们发出伽马射线暴时所发出物质可能会含有一定量的中子和电子;而这些中子和电子很可能也具有一定能级和自转速率。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精确地测量它们释放高能伽马射线暴时发出物质能量如何、与恒星之间什么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发射出去以后返回到地球会发生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性质等信息呢?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对该天体发生高能伽马射线暴时释放出来的核磁介质进行测定。
伽马射线有多大的威力?
伽马射线能量很大,单个光子的能量就能够毁灭几十光年范围的宇宙生命。
伽马射线是宇宙中最强的爆射现象,当一颗大质量恒星走向死亡发生爆炸或者两个致密天体合并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伽马射线暴。
他的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0.1秒到1000秒之间,但其释放的能量却相当于太阳100亿年释放能量的总和。单个光子的能量就能达到太阳光子的几十万倍,能够毁灭几十光年范围的宇宙生命。
如1997年12月14日,在距离120亿光年外发现的一次伽马射线暴,仅50秒内所释放的能量就相当于银河系200年的辐射能量,可想而知伽马射线暴的能量有多强。
伽马射线对地球的危害:
伽马射线会燃烧大气层,天空变成绿色,大气层被分解,天空折射出两个太阳,地球正对着伽马暴的部分为冲击区,冲击区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肌肤的每一个毛孔都如被子弹射击般疼痛,人的DNA会被瞬间粉碎。
正如遭受着上百万吨原子弹爆炸的侵害人会在几秒钟内死亡,躲在房间里也没有用,在地下工作的矿工勉强逃过一劫,但只要他一上来寻找食物,地面上的一切都含有放射性元素,死亡无法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伽马射线暴的威力有多大?
1.伽马射线,又称伽马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1埃=10^-10米)。伽马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
2.伽玛射线暴,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量段。它的威力嘛,我不好说,只能说如果一束伽马射线暴经过地球(注意,是经过,不是直射),那地球基本上报废了,如果直射,你自己想象一下。
3.成因:我说一种最常见的,黑洞吞噬大质量的恒星时就会从两极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形式就是伽马射线暴。(这个已经被证实了,有图片,也有录像,你可以到网上去搜。不过录像已经有点久了,上世纪90年代的,网上不容易找到。图片就是前两年的,容易找,图片上两端蓝色的线状的东西就是伽马射线暴。)
至于4和5这两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黑洞只能被间接观测,不能被直接观测,所以黑洞的形状现在还无法描述。
不过,在天体理论物理学上黑洞的结构有两种
1.静止的黑洞:视界
--奇点
2.旋转的黑洞;能层—外部视界—内部视界--奇点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这里有个数据: 在1997年12月14日发生的伽马射线暴,它距离地球远达120亿光年,所释放的能量比超新星爆发还要大几百倍,在50秒内所释放出伽马射线能量就相当于整个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这个伽马射线暴在一两秒内,其亮度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在它附近的几百千米范围内,再现了宇宙大爆炸后千分之一秒时的高温高密情形
伽马射线暴你了解吗?它的威力有多大
伽马射线暴是阻止宇宙生命进化成高级物种的头号杀手,他在几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上半亿年发出的光的能量总和,这是宇宙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并且真真切切地跟地球上所有生命生死存亡相关。
每一位人类都应该了解他。
伽马射线暴的杀伤射程可以长达一万光年,这意味着从射线的起点到射线的末端以每秒30万米前行,光都要跑上一般,可见它毁灭性的冲击力。
有科学研究表明,五亿年前的地球发生过生物大灭绝,它是最大嫌疑。
科学家在地球发现了被它照射过的痕迹,同时科学家猜测宇宙中90%的文明都被它照过。
1967年,阿马射线暴被无意间发现。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通过卫星每天都能发现一到两次的报社现象。
至2015年,人类已经检测超过2000个伽马爆。分为两个等级,短报低于两秒,长报大于两秒,通常在0.1到1000秒之间。
1997年12月14日,距离地球125公里,就在上一次伽马暴持续短短的50秒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我们整个银河系200年的辐射总量。
正当科学家们惊叹已经足够震撼的时候,1999年1月23日发现了伽马暴,长度竟然是1997年的十倍,再次刷新人类认知。
如果地球被伽马暴攻击,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人类有机会存活吗?首先,伽马暴会燃烧大气层,天空变成绿色,大气层被分解,天空折射出两个太阳,地球正对着伽马暴的部分为冲击区,冲击区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肌肤的每一个毛孔都如被子弹射击般疼痛,人的DNA会被瞬间粉碎,正如遭受着上百万吨原子弹爆炸的侵害人会在几秒钟内死亡,躲在房间里也没有用,在地下工作的矿工勉强逃过一劫,但只要他一上来寻找食物,地面上的一切都含有放射性元素,死亡无法避免,只是时间问题。
总而言之,冲击区的人类都会灭绝,冲击区内部的海洋生物,陆地生物绝大部分都会死亡。
除了少数不怕辐射的小昆虫例如生命力顽强的蟑螂,冲击区外的人暂时活了下来。
但在不久之后,伽马暴的电磁脉冲会向全球蔓延,破坏冲击区外的大气层,臭氧层可能已经不及原来的一半。
人类不仅要遭受伽马辐射,还要遭受紫外线的侵害,出门被太阳照射20分钟,就会造成严重晒伤,被太阳照射几小时就会失去生命,人类只能在房间内和地下生活。
由于南北两极紫外线强度最低,人类最终只能向等级迁移,最后一批幸存者依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伽马射线暴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个是两个致命星体或黑洞相互吸引,最终纠缠在一起引发爆炸,第二是一颗巨大的恒星在能量耗尽时内部老化坍缩演化成黑洞的过程中产生爆炸,在爆炸的过程中产生伽马射线暴。
科学研究表明,短期内地球不会因为伽马暴的袭击而导致生物大灭绝。当我们越去了解宇宙,越觉得迷茫与无助,我们能做的只有敬畏者,充满未知的宇宙等。
点点关注呗[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什么是伽马暴
我们知道宇宙释放射线总要伴随能量的,伽马射线也是宇宙射线之一。伽马,就像是一阵风对我们来说没甚,而来的是风暴就有危险了!所以伽马暴呢,就是猛烈的想风暴的群伽马射线(这只是比喻)!希望能帮到你
谢谢!!!
来自遥远宇宙的瞬时高能电磁辐射爆发。
伽马暴可以分为两类:短暴,只能持续几毫秒到两秒,制造出非常高的能量辐射;长暴,持续两秒到数十秒,发出的伽马射线相对较少。虽然长暴不太可能袭击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短暴仍然可能发生。人们相信短暴是由两个致密天体(比如中子星)碰撞产生的。然而,虽然短暴的高能辐射,但它们仍然比长暴弱100到1000倍,而且即使发生在我们星系,对生命的威胁也比较小。
伽马射线暴的威力有多大
1.伽马射线,又称伽马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2埃的电磁波(1埃=10^-10米)。伽马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
2.伽玛射线暴,又称伽玛暴,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辐射主要集中在0.1-100
MeV的能量段。它的威力嘛,我不好说,只能说如果一束伽马射线暴经过地球(注意,是经过,不是直射),那地球基本上报废了,如果直射,你自己想象一下。
3.成因:我说一种最常见的,黑洞吞噬大质量的恒星时就会从两极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形式就是伽马射线暴。(这个已经被证实了,有图片,也有录像,你可以到网上去搜。不过录像已经有点久了,上世纪90年代的,网上不容易找到。图片就是前两年的,容易找,图片上两端蓝色的线状的东西就是伽马射线暴。)
至于4和5这两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黑洞只能被间接观测,不能被直接观测,所以黑洞的形状现在还无法描述。
不过,在天体理论物理学上黑洞的结构有两种
1.静止的黑洞:视界
--奇点
2.旋转的黑洞;能层—外部视界—内部视界--奇点
希望这些能帮到你。
宇宙可怕事件,伽马射线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伽码射线暴,这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大爆炸的能量爆发事件,伽码射线暴。
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伽码射线是什么东西,伽码射线和我们看见的光一样,也是电磁波。
电磁波从长波到短波分别为无线电、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再到伽码射线。
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因此伽码射线是能量最高的光子,穿透能力极强。而伽码射线爆则是伽码射线强度突然爆发增长,是目前已知的,仅次于宇宙大爆炸的极端爆发事件。
它的能量有多高呢?一次伽码射线爆所释放几十秒的能量,就可抵得上太阳一生释放能量的总和,其亮度等同于可见宇宙全部恒星的亮度。
这就意味着如此高的能量,以至于1万光年远的伽码射线爆,若对准地球方向,都会造成生物大灭绝。
目前已知发现最强的伽马射线暴是,2013年位于狮子座方向上的一次爆发事件,虽然远在36亿光年,但这次爆发的亮度却使得,宇宙其他天体显得黯淡无光,就他最亮,被我们观测到。
它的单个光子能量至少达到了940亿电子伏特,而且据推测,4.5亿年前奥陶级生物大灭绝,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但科学家认为,它可能就是由于一次近距离的超新星爆发所释放的伽码射线爆造成的。
那这样高的能量爆发事件到底是怎么来的?伽码射线爆是怎样产生的?说来也巧,伽码射线暴的发现是因为检测地球核武器的爆发,无意中发现的。
1963年,这时美国和苏联处于冷战时期,同时也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和太空进行核武器实验的合约,但美国人不放心,所以发射了几组卫星专门用来检测核爆发释放的伽码射线光子。
看看苏联及其他国家是不是在偷偷制造核弹,卫星的确检测到了很多神秘的伽玛事件爆发,但不是来自地球,而是来自外太空。
那时科学家对外太空的伽码射线爆发是完全未知的,当时并不知道宇宙还有这样的事件,所以探测到外太空神秘的伽玛射线爆发,觉得不可思议。
美国率先发现此事,一直保密,自己秘密研究,或许他们还以为是发现了外太空大规模的星际战争。直到十年后,1973年才对外公布,发现宇宙伽码射线神秘爆发事件,这时人们才了解到宇宙伽码射线爆。
自1973年伽码射线爆公布以来,关于它的研究一直都是天文学的前沿领域,毕竟这么恐怖的事件,当然要清楚它的产生机制了,万一要真的是外星生物 科技 的杰作呢,我们好提早防备。
伽码射线虽然能量非常的高,但地面观测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他进入大气层后会首先破坏臭氧层,会和大气分子相撞,产生一大堆其他低能粒子,这就是所谓的空气簇射。
所以地面观测一般都是阵列观测,一大片的铺开,接收它被空气簇射后的其它粒子,最后反推就可得到结果,像我国高海拔区域,西藏就设置了这样的阵列望远镜,所以对伽码射线暴的研究一般都是发射太空望远镜直接观测。
1991年美国发射的康普顿伽码射线天文台卫星,他就直接观测到了大约2700次伽码射线爆发事件,还有费米伽码事件空间望远镜。
2004年NASA发射的Swift卫星,也可以探测到伽玛暴的余辉X射线和可见光余晖。
还有我国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上面搭载了世界最先进的伽玛射线偏振探测仪,天极望远镜,还有一系列的太空望远镜,都是为了研究伽码射线爆。
现在我们大概,伽码射线爆一般以2秒为界限,分为短爆和长爆,它们产生机制是不同的,目前我们只对长爆所了解,长爆一般是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时产生。
大约100起超新星爆炸就可能产生一次伽码长爆,这就相当于一个星系,每1万年就可发生一次长爆,而长爆的发生也就预示着一颗新的中子星或黑洞诞生。
但目前对短爆的产生机制,还不是那么的明了,因为短爆发生时间很短,不易观测,按照推测它应该是宇宙最极端的天体事件所产生的。
例如两个致密的中子星碰撞,两个黑洞碰撞了,还有黑洞与中子星碰撞了,这些我们能想到的极端天体事件都有可能。
因为短爆释放的能量,往往要高于长爆释放能量,所以它产生的机制应该很极端,或许比上面我们推测的几种可能还要极端,是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到的极端天体事件。
但这些我们现在还无法知道,对短爆的 探索 还是未知的,只希望对伽码射线暴的研究,尽早有所突破。
毕竟1万光年远的距离被它稍微照一下,我们的小命都会不保,这太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