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三百首300首幼儿早教,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大全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5 15:02:33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

  凉州词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2.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

  池上
  白居易〔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注释
  小娃:指小孩子。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3.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4.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5.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

  早发白帝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译/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6.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 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复:又。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大全

【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无 分享的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咏柳
  朝代:唐朝|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
  1.咏:歌颂、赞美。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像,如同。

2.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3.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4.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5.唐诗300首零岁早教古诗

  相思
  王维〔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2.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复:又。
3.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江雪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简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者。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译/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4.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听筝
  李端〔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筝枕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有意一再拨错琴弦。
  注释
  鸣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5.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咏柳
  朝代:唐朝|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
  1.咏:歌颂、赞美。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像,如同。
6.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7.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竹里馆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简介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表述。
  翻译/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
  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幽深的竹林。
  ⑶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8.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凉州词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9.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10.唐诗三百首幼儿3-6岁早教集锦

  问刘十九
  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韵译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意译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注释
  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pēi):酿造。
  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幼儿古诗三百首有哪些?

《鹿柴》王维(唐) 唐诗三百首少儿古诗幼儿古诗启蒙阅读
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二、《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三、《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四、《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五、《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古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精选

1.古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精选

  七步诗
  曹植〔两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泣:小声哭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 害。
  何:何必。

2.古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精选

  长歌行
  汉乐府〔两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大河流。
  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3.古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精选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4.古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精选

  所见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5.古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精选

  题西林壁
  苏轼〔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画
  王维〔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3.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4.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5.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6.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出塞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8.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山中送别
  王维〔唐代〕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
  掩:关闭。柴扉:柴门。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9.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10.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随君一作:随风)
  译文
  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11.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相思
  王维〔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12.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3.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14.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15.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16.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池上
  白居易〔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17.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八阵图
  杜甫〔唐代〕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18.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宫词二首·其一
  张祜〔唐代〕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译文
  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
  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
19.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唐代〕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空山一作:山空)
  译文
  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
  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
  注释
  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属:正值,适逢,恰好。
  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20.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免费集锦

  哥舒歌
  西鄙人〔唐代〕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译文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精选10首】

【 #婴幼儿# 导语】唐诗三百首中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表现出新的艺术和思想特色。下面是 分享的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精选10首】。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早发白帝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译/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2.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翻译/译文
  在黄鹤楼下老朋友孟浩然向我告辞,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他要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中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江苏省扬州市。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辞:辞别。
  4.烟花:指暮春浓艳的景色。下:顺流向下而行。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指帆影消失。碧空:一座“碧山”。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7.广陵:即扬州。
  8.天际:天边。
  9.西辞:孟浩然由武昌去扬州,是由西往东,所以说“西辞”。辞:告别。
3.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游子吟
  朝代:唐朝|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简介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翻译/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4.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登幽州台歌
  朝代:唐朝|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简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之情,发出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翻译/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前:过去。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后来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5.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渡汉江
  朝代:唐朝|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古诗简介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表达了诗人强自抑制的思乡之情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翻译/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此刻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注释
  汉江:汉水。宋之问因张易之事而被贬岭南,于神龙二年逃归洛阳。此诗作于途经汉水时。此诗原题李频作,误。
  岭外:指岭南,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书:信。
  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
6.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嫦娥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译文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1、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2、深:暗淡。
  3、长河:银河。
  4、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5、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6、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7.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过故人庄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古诗简介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翻译/译文
  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与你品酒赏菊花。
  注释
  ⑴过:访问。
  ⑵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村庄。
  ⑶具:备办。
  ⑷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黍子,去皮称黄黏米。
  ⑸邀:邀请。
  ⑹至:到。
  ⑺合:环绕。
  ⑻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⑼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⑽开:打开,开启。
  ⑾轩:这里指窗户。
  ⑿面:对面。
  ⒀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⒁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
  ⒂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⒃重阳日:阴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是赏菊的佳节。
  ⒄还(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返。
  ⒅就菊花:指欣赏菊花和饮酒。就,接近。
8.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旅夜书怀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古诗简介
  《旅夜书怀》是唐代知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翻译/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9.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终南别业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古诗简介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十分自由惬意,这是诗人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翻译/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①中岁:中年。
  ②道:这里指佛教。
  ③家:安家。
  ④南山:即终南山。
  ⑤陲: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⑥胜事:美好的事。
  ⑦值:遇到。
  ⑧叟:老翁。
  ⑨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10.唐诗300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汉江临泛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古诗简介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翻译/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
  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动:震动。
  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这里是作者以山简自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