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甘岭和长津湖哪个更惨烈,抗美援朝三大战役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4 20:23:26 浏览4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长津湖》和《上甘岭》哪个惨烈?

《长津湖》比《上甘岭》还要惨烈。
《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段奕宏特别出演,朱亚文、李晨、胡军、韩东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电影。
将于11月11日在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上映。并将于11月19日在美国、加拿大上映,12月2日在澳大利亚上映。
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长津湖》中国影史上最大投资规模、参演人数最多的战争题材电影。作品穿越历史岁月的硝烟,第一次将镜头对准了抗美援朝东线战场的长津湖战役,第一次在银幕上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宏阔的战争奇观。
第一次生动塑造了以七连为代表的第九兵团这些鲜为人知的英雄群像,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斗拍得惊心动魄感人肺腑。尤其是影片体现了更加彻底也更加现代的战争观和历史观,达到了中国战争电影新高度。
《长津湖》比《上甘岭》还要惨烈。
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
剧情简介: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
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 。

上甘岭战役和长津湖战役哪个更惨烈 注

长津湖最艰苦,上甘岭最惨烈。长津湖战斗减员才2万多,非战斗减员达到了4万,足以说明零下40度有多艰苦。而上甘岭却被称为朝鲜现场的绞肉机,双方在一个不到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死伤20多万人,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老兵把上甘岭称为血肉沼泽,战时尸体的残肢碎肉把整个阵地铺了一成,战后整个阵地海拔削低2米。所以最早的朝鲜战争的电影题材都是围绕这个上甘岭,主要是战争双方都是刻骨铭心,一战打出了阴影。
肯定是长津湖呀,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天气,枪栓都拉不开了,出现了大量肉搏战,九兵团伤亡超过6万人,美军也是在运动战和突围战中心力交瘁,双方死伤都是比较惨烈的
最惨烈的肯定是上甘岭,上甘岭的每寸土地都被轰炸了几十遍,全靠人填炮眼,坚持了几十天对方都没拿下来
上甘岭
作战时间更长,而且在作战方式上,就是阵地战,大家谁也不肯后退半步
就是个血肉磨子,拿人命填
相比之下,长津湖还是运动追击为主,机动空间略大
长津湖吧,因为长津湖战役要面对两个敌人,美十军和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
长津湖战役比上甘岭战役还要惨烈。
长津湖战役经过一夜激战,美军惊恐地发现,美军已经被层层包围,在柳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地,被志愿军分割包围成了5块!
天色渐亮,美军的作战优势凸显,利用坦克、装甲车建立起环形防御阵地,并组织榴弹炮和重机枪构建绝对优势火力网,同时呼叫飞机实施空中火力支援,来阻止志愿军的疯狂进攻。另外,美军拥有绝对制空权,可以随时引导飞机空投弹药、食品、冬装等各种补给。
比较之下,志愿军的装备已成劣势,轻武器仅有步枪、手榴弹和少量的轻机枪,由于急行军无法携带辎重装备,仅有的重武器轻型迫击炮由于天气寒冷很多已无法使用,志愿军只能利用隐蔽地形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意志来发起冲锋。
而且,零下30度的寒冷天气也对志愿军构成致命威胁。第9兵团原驻地在华东地区,由于战事紧迫紧急入朝,棉衣、棉鞋、棉被等北方冬装的后勤保障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志愿军战士仅穿着单衣、胶鞋就奔赴前线,棉被也少的可怜,晚上睡觉只能几个战士挤在一起抱团取暖,防止被冻僵。
在战斗打响前,志愿军战士被冻伤冻死等非战斗减员现象非常严重,很多战士埋伏在雪地中再也没有站起来直接被冻死,战斗打响时,有的战士腿被冻在雪中,有的战士手和枪冻在一起。所以,志愿军的围歼战打的异常艰苦,逐渐形成了两军对峙局面。
扩展资料:
1950年12月24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满头花白的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最好注解。

血战长津湖:比上甘岭战役还要惨烈,最美冰雕连成世纪之痛

提起抗美援朝,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上甘岭战役,这场战争似乎已经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典型战役,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实际上,在上甘岭战役之前,还有一场更艰苦和惨烈的鏖战,这场战争就是 长津湖战役,有史学家曾经将长津湖战役比作当年持续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和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一战凡尔登战役,还有当年伤亡人数超过200万人的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称为世界上最残酷的十大战役之一。 美国人对这场战争不敢回忆也不愿回忆,当然我军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时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的宋时轮称这场战争的艰苦程度超过了长征。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一个湖泊,在此地崇山林立,人烟稀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当年美陆战1师的师长史密斯曾经说道:
中美两军要在如此环境下展开决战,对于双方指战员和士兵的生理心理都是一个极限的挑战,之所以选择在此地,是因为当时联合国军在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后,紧接着兵分两路,在朝鲜北部东西两条线开展了钳形攻势前行攻击,想一直向鸭绿江推进,想要依据歼灭在朝鲜境内的中朝双方的全部有生力量,麦克阿瑟为此确定了圣诞节攻势,为打破联合国军的包围,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志愿军司令部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向长津湖地区集结,准备在此与联合国军展开决战,一场历时17天的血腥对决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役打得异常艰苦,美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役中被第9兵团围追堵截,最终无奈只好败退,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夕想要结束战争的计划彻底破灭。第9兵团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赶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彻底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拐点。
这场战争开始之际就决定了异常惨烈的结局, 因此此时长津湖地区的温度正好降到了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时刻,温度达到了零下40度, 对于联合国军来说,已经达到了生理的极限,而对于缺吃少穿的志愿军来说,更是面临着更为巨大的危险和挑战。
长津湖战役无疑是一场力量悬殊极大的非对称的特殊作战,是一场“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的战役。
在武器装备方面:美军陆战1师占尽了优势,不仅有坦克、榴弹炮、迫击炮、战防炮等众多重型武器273门,美军一个营的火力就相当于志愿军的一个师,而第9兵团仅仅有少量的小炮,对于普通士兵而言,手榴弹就是重武器,而且志愿军没有空军,这就相当于制空权牢牢掌握在了联合国军手里,敌人的飞机盘旋在我军上空狂轰滥炸,而志愿军也没有坦克和大炮,仅有的迫击炮也因为严寒天气,打出去的三分之二的炮弹成了哑弹。
在被服装具方面:美军士兵御寒衣物非常健全,不仅有羊毛内衣而且还有毛衣毛裤以及戴帽子的御寒服,晚上睡觉时有鸭绒睡袋,外衣不仅可以防雨而且还可以适应高寒天气,反观我军每个班十几个人只能用一两床棉被来御寒,晚上为了取暖只能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因此在入朝第一天就冻伤了800多人。
在后勤保障方面:美军的伙食堪称美味佳肴,即使是在战场上仍然能够随时携带不经加热的可食用的野餐多达几十种,另外还有餐后小食品,例如口香糖、巧克力等等,而我们的志愿军只能一口炒面就一口雪,连吃个土豆都要用胳肢窝暖化之后一层层的硬啃,而美军则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着火鸡大餐。除此之外美军拥有超强战争支援后盾和战场修复能力,当时我军为了炸毁美军逃窜的必经之路——水门桥,用了巨大的代价组织敢死队,背负炸药去炸桥,但是美军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修复,而我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据战后统计, 美军在此战中遭到了重创,美陆战1师编制人数为2.5万人,这场战争下来却伤亡了7000人,还有冻伤减员7300多人,而我们第9兵团伤亡共14000多人,超过了美军伤亡的一倍还多,而冻伤减员人数达到了32%,严重冻伤者达到了22%。 这场战争的惨烈让第9兵团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非常沉重,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时,司令员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深深鞠躬,泪流满面。谁也无法遗忘那些在这场战争中死难的无数战友。
这场战争让美军看到了我全军上下钢铁般的战斗意志,美军后来的军事文献曾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勇敢和坚韧:
这种惊人的战斗意志让美军为之胆寒,更多的是默默的钦佩,他们从那一刻起就明白了: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战后史密斯少将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和钢铁人在作战!
多年后,一个美国老兵如是回忆这一场战争……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长津湖战役中的真实故事:最美冰雕连。提起最美冰雕连远远没有黄继光、邱少云一样有名,但这支特殊的连队却在这场战争中让美军为之震撼,为了死守死鹰岭,完成伏击撤退美军的任务,当时第九兵团某部六连和其他两个连队主动请缨,为了完成任务,连队在死鹰岭潜伏了六天六夜,为了不让美军发现志愿军的踪迹,他们连动都不敢动一下,更不要说生火取暖。
当美军经过此地时,他们用望远镜发现了前面伏击的志愿军,仓皇失措下美军慌忙做好了战斗准备,然而很长时间对面却未见一枪一炮,美军指挥官非常疑惑,难道是自己看错了?于是游泳望远镜反复确认,才发现对面阵地出奇的寂静,但确实是志愿军在此地埋伏。美军一个士兵壮着胆子向前探查,这才发现这一个连的125名战士已经全部都被冻死被冻成了冰雕。
在临死前,他们仍然保持着战斗姿势,有人拿着枪,有人抱着手榴弹,准备时刻战斗,然而战斗还没开始,这个连的战士就已经被冰雪吞没了,谁也想象不到他们在牺牲前忍受着多大的痛苦,究竟多强的战斗意志才能让这样一支军队宁可冻死也不撤退,美军指挥官在了解阵地情况后,竟然带着他的部队全体脱帽向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深深的鞠躬。
这个全连被冻死的连队是20军59师177团6连。宋时轮在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的电报中写道:
长津湖战役中,还有20军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整建制被冻死在阵地上。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在牺牲的战士中,有一位战士名字叫宋阿毛,他在牺牲前亲手写了一封遗书,其中他这样写道:
提起最美冰雕连的故事,至今让人心潮澎湃,70年来,这群英雄的故事一直在被代代传颂着,有人甚至希望能够将最美冰雕连的故事写进教材,让青少年们感受当年先烈们的热血和精神,最美“冰雕连”的事迹发生在血战长津湖这场战争中,对于这场战争很多国人并不陌生,就算放到世界战争史上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斗是那场?

长津湖之战,美国海军认为长津湖战役是在其历史上最骄傲的时刻,海军陆战队重击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师团,令中国军队从前线撤回;他们也保持完整的军服和纪律,但被忽略的是美国陆军第31团;他们以2个加强营的兵力成功保护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右翼,抗击中国军队2个师达4天之久,摧毁志愿军第80师有效战力,如果没有他们的抗击,中国军队的第80及81师在海军陆战队集中兵力防守前已攻占他们在下碣隅里的基地及临时飞机跑道,他们将被包围及可能的战果已大为不同,相似的是,中国人民自愿军亦认为此战役是1场大捷,虽然付出了巨大伤亡且有美国军队突围逃窜,但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北朝鲜的东北地区,所以此战役及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第1次胜利,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
说到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役,大部分人都应该会说是上甘岭战役,确实,上甘岭战役确实打得非常惨烈,但最惨烈的战役确不是上甘岭战役,而是长津湖战役,长津湖战役才是朝鲜战争最惨烈、也是最悲壮的战役,伤亡超过了上甘岭,这场战役志愿军面对的有两个敌人,一个是美军,另一个是零下30°的严寒,志愿军战士们绝大部分都不是死在敌人枪炮下,而是在严寒环境中被活活冻成冰雕,即使这样还是坚守在阵地上保持着随时出击的姿势,就连美军也对他们充满了敬意
铁原阻击战 志愿军近乎一个整建制的军被联军打垮
松骨峰阻击战
上甘岭!请采纳、谢谢
说到最惨烈的应该是上甘岭战役了,在上甘岭这不足三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交战双方前后竞投入十几万兵力之多,投入炮弹量也是历史之最。在长达43天之久的战斗中,志愿军战士使用坑道战反复抢夺表面阵地,乃至表面阵地反复易主达百次之多,双方伤亡率达30%以上。在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缺水缺粮,最后为支撑竞只有伤员才有尿喝,上甘岭战役是英雄之战!致敬!

上甘岭,金刚川,长津湖,抗美援朝三大战役有何本质上的不同?

对世界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上甘岭战役体现了志愿军的顽强,金刚川战役发生在了抗美援朝后期,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修复大桥的故事。长津湖战役奠定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大的提升了我们的影响力。
这属于不同位置的战争,每一场战争面对的处境都是非常困难的,当时的人们非常的勇敢,长津湖战役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基础。
在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这三场战役的地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所面临的困难也不一样。上甘岭面临严重的缺水,长津湖面临着恶劣寒冷的环境。
上甘岭,金刚川,长津湖,抗美援朝三大战役有何本质上的不同?基本没啥区别,上甘岭战役之所以比较悲惨,主要是我军没有制空权,而且美军的火力非常强。几十年过去了,有个地方让中国人念念不忘,那就是上甘岭。在那场惨烈异常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破了美军不败的神话,从此让他闻风丧胆。上甘岭的胜利,也标志着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胜利,因为上甘岭的精神一直鼓舞志愿军所向披靡。如果当年志愿军在上甘岭失败,美军就可以凭着自己机械化部队,快速占领朝鲜,那么志愿军在正面战场可能失利,所以上甘岭战役就显得非常重。敌我双方都明白此战的重要性,因此打得十分艰苦,也异常惨烈。
我们耳熟能详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都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来的。战后统计,在上甘岭战役中,拉响手榴弹、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英雄烈士,留下姓名的有三十八位之多。上甘岭战役持续四十三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军倾泻了近200万发炮弹,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战最高水平。一天之内,阵地几番易手,伴随着的是铺天盖地的炮击。美七师9个战斗营被打垮了八个,韩二师战后都是补充的新兵,老兵基本上全打光了。志愿军参战的十五军、十二军也遭到重创,整连整营的被拼光,最后警卫、文职人员也都拼杀在了第一线。为什么志愿军会伤亡一万多人,因为美军和韩军也打红了眼,不计伤亡地投入兵力。在上甘岭战役中,韩军也打出了血性,死战不退。

上甘岭战役到底有多惨烈 双方伤亡对比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词就是惨烈。当时,美国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拥有许多先进的武器,而中国志愿军的武器还是缴获日本和国民党军队的,比起美国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面对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志愿军只能抱着舍生取义的精神去决一死战。

上甘岭战役很惨烈吗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和长津湖战役给中国人以及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上甘岭战役,战斗惨烈程度空前高,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作战双方伤亡都很惨重。
1952年10月,志愿军和朝鲜军队掌握了朝鲜半岛上的主动权。而驻韩国的“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为了扭转局势,写信给远东军美军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说要想扭转局势,必须采取小规模的进攻,让对方陷入被动防守,后者同意了。“联合国军”制定了“摊牌行动”,企图改变朝鲜半岛的局势。
“联合国军”选择的作战地方为597.9和537.7高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597.9高地由西北和东北两条山梁组成,成“V”形,共有12个阵地。而573.7高地则由两个南北相对的驼峰山岭组成,北面被志愿军占领,南面被美军掌控。
10月14日,美军对志愿军15军的阵地进行了猛烈轰炸,尤其是597.9和537.7高地,每一秒有6枚炮弹落下来。志愿军战士们像坐在大海中的小船上一样,不停晃动,有一个年仅17岁的小战士被活活震死,可见当时的炮弹有多密集。15军军长秦基伟原本是想快速解决战斗,但看“联合国军”的架势战斗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于是迅速调整了作战计划,为前线战士准备了3个月的补给品,每一个连增加8000枚手榴弹。
期间,阵地多次失守,又多次收复。到第4天时,阵地上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尸体。整个上甘岭战役到11月25日才结束,4.3万名志愿军战士先后加入战斗,而“联合国军”参战的人数为6万余人。虽然双方在参战人数、武器上有差距,但志愿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毅力,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也打出了国威、军威,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实力。40多天的时间里,双方在3.7平方公里的高地上进行了一场十分惨烈的厮杀。美军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志愿军战士的阵地被削低了整整2米,我军击退了“联合国军”900多次。
上甘岭战役令“联合国军”损失惨重,志愿军彻底消除了中朝两国关于在美军绝对优势下能否坚守阵地的顾虑,让战线更加稳定。我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我军伤亡率为20%以上,有的连队只剩下了几名战士,这场战役的胜利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联合国军”的伤亡率超过了40%。自负的美军吃了大亏,他们从没有把志愿军放在眼里,自以为自己是全世界最厉害的,没想到被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狠狠打了脸。他们很挫败,从而失去了能取得胜利的信心,也打消了发动大规模战役的念头,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
上甘岭战役的影响 一、志愿军总结
我军坚持坑道斗争必须在坑道里人员、物资条件允许,与上级通讯联系畅通的情况下,坚持一定时间,并要抓紧时机向坑道及时补充人员和物资,还必须要有纵深部队的战术、火力、物质、精神的有力支援。
同时,坑道部队也要积极组织班、小组为单位的小规模偷袭、强袭、骚扰等战斗活动,对占领表面阵地之敌进行反击或牵制。纵深部队则要组织狙击手或火炮压制敌对坑道口的破坏,切实保护坑道。
恢复阵地的基本方法是组织强有力的反击,其具体方式可以是坑道内外部队相互配合,里应外合;也可以将部队事先运动进坑道,再依托坑道发动反击。并且要有反复争夺的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这场战役也反映了后勤在现代化战争中重要作用,志愿军在战役中物资消耗之大,尤其是炮弹的消耗量,是史无前例的。志愿军后勤机关在秋季反击作战的物资储备基础上,实行重点保障,对上甘岭的所有需要竭尽所能予以满足,还动用了后勤部门留做机动力量的汽车连加强运输保障。
二、美军总结
6个星期的艰苦奋战过去了,联合国军司令部所属部队控制了狙击岭的一部分,但失去了整个“三角山”。在“三角山”战斗中,他们由最初的2个营的兵力发展到2个师以上的兵力,死伤人数由200人增加到9000人。
尽管中国人大概在这场战斗中耗费了10000名士兵,但是他们丝毫不感到缺乏兵力,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了为夺取有战术意义的高地,他们是愿意付出重大牺牲的。“三角山”之战,中国军队以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扭转了白马山之战的败局,并且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

为什么《长津湖》不能拍上甘岭?

为什么拍长津湖不拍上甘岭具体原因如下:
一、《长津湖》更注重战争场面,炮火连天的精彩画面,让我们很难忘记,《上甘岭》虽然也有同样的画面,但相比长津湖还是差了不少。
二、人物故事性欠缺,虽然《长津湖》长达三个小时,但是主线拉得太长,对人物描述也比较分散,而《上甘岭》塑造的英雄人物更直接,让我们记住了毛四海张忠发等老前辈。
三、背景音乐的差别。这和时代有关系,《长津湖》是以阴柔兼并,旋律为主,但是《上甘岭》则是以威武雄壮为主。给人的感觉也就明显的表达了出来。
最主要的是《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流传多年,但《长津湖》似乎并没有做到。
所以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你不能拿几十年前纯粹的硬性对比,无论怎样,《长津湖》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成功的,也是空前的。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要看角色的塑造能力,你能在这部电影中记住谁,并且几代人都有记忆,那他就是成功的。
到目前为止,《长津湖》票房已经快30亿,也一举打破了众多的记录,这直接表明,大家对于这部电影的喜爱,也间接说明,《长津湖》这部电影的成功。

抗美援朝三大战役是什么?

抗美援朝三大战役分别为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和血站三所里。在这三场战斗当中广大志愿军充分发挥了忘我牺牲的战斗精神,不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也让全世界见证了新中国并不会像满清政府一样,面对任何侵略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都会予以迎头痛击。
长津湖战役
创造了致抗美援朝战争以来歼灭美军,以整个团的记录,也迫使骄傲自大的美军不得不重新审视新中国的人民军队。通过这场战争,不仅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在东西两线都取得了重大战斗胜利一举扭转了战场不利态势从而为后续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甘岭战役和血战三所里
在上甘岭所发动的这场战役彻底打灭了,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妄图扭转战争态势的策略。而血战三所里为阻断美第九军的退路,美军不得不动用飞机,坦克,以及先进的大炮进行狂轰乱炸,但终究还是无济于事,最终不得不丢弃大量的辎重装备,选择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