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 2、国防部长总参谋长谁的级别高职责
- 3、参谋长的级别是多少?
- 4、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 5、将来的陆军司令和解放军总参谋长,都有什么实权?
- 6、2020年现任军委总参谋长是谁?
- 7、他是任职最久的总参谋长,25岁当师长,曾指挥1个团打退3个师
- 8、聂荣瑧元帅的简介?
- 9、聂荣臻将军的简介
- 10、粟裕的简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解放军总参谋长级别高。
军委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 副总理。
副总参谋长、大军区司令,都是正大军区级,总参谋长是军委委员,享受副国级待遇,省委书记是正省部级。军队和地方的级别对应,一般而言,正大军区司令和政委相当于一般省份的省委书记,在和平时期,后者权力大一些,战争时期前者权力大一些。
按解放军军衔管理规定,正大军区级对应的军衔是中将或上将,而军委委员一定是上将。 军委委员相当于国务委员(非政治局委员的国务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参谋部最高长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军事工作机关,是全军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部。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全军的军事建设和组织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国防部长总参谋长谁的级别高职责
国防部长级别高,第一,他在军委的排名,位于副主席之后,其他委员之前;第二,防长必须是上一届军委委员,资历更深,而其他委员没有这个要求。但在军内,国防部没有实际业务,具体工作都是由其他部门来完成,比如“国防部新闻局”就是政治工作部宣传局。
国防部部长在总参谋长前面的,但国防部部长兼任国务委员,是副国级,而军委委员只是享受副国级,为准副国级
毫无意问是前者高,前者不仅是均委委员,而且还是副国级的国务委员。后者只是均委委员。
国防部长级别高,国务委员兼任相当于副总理级
国防部长级别高
在中国,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是平级的,都是军队的高级领导。虽然他们在军队中担任不同的职责,但他们的级别和地位是相同的。
国防部长是中国国防部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制定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领导和管理国防事务,监督和评估国防工业和军事科研,以及负责军队的组织和装备。
总参谋长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部的高级领导人,负责制定军队的作战计划和指挥军队的行动。总参谋长在军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他是军队中最高的军事将领之一。
因此,无论是在军队中还是在政府中,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的级别和地位都是相同的。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和军队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谋长的级别是多少?
参谋长是一种军事职务,在不同国家和军队中,参谋长的具体级别可能有所不同,取决于该国家或军队的军事组织结构和军衔体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参谋长通常是中将军衔,属于一级高级军官。在美国军队中,参谋长的军衔是将军,即四星上将级别。
参谋长是各级部队军事指挥部门的首长,协助该部队的军事主官进行指挥。
如军区参谋长是协助军区司令工作的,师参谋长是协助师长工作的。我军团以上包括旅、师、集团军、军区等各级部队都有参谋长。在团以下单位,只有作战参谋等职,而没有参谋长一职。只有在师旅级以上单位,才设参谋长。他的主要职责是整理战斗信息,为军事首长提供资料并提出一定的建议;经军事首长授意,向下面单位布置具体的战斗任务。
参谋长相当于单位军事主官副职,也就是说团参谋长是副团职、师参谋长是副师职、旅参谋长是正团职、军参谋长是副军职、军区参谋长相当于军区副司令员,也就是副大军区职。
解放军总参谋长是军委委员,上将;总后、总装、海军、空军、二炮、七大军区等正大区级单位的参谋长是副大区职,中将或少将;各军区空军、海军各舰队等副大区级单位参谋长是正军职,少将或中将。
各集团军、省军区等军级单位参谋长是副军职,少将或大校;副军级单位参谋长是正师职,大校或少将;正师级单位参谋长是副师职,大校或上校;副师级单位参谋长是正团职,上校或中校。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是最高长官。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军事工作机关,是全军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部。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全军的军事建设和组织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2016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基础上调整组建成立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成立于1927年8月1日,但是在1927年5月,中共中央军事部(中共当时负责国民革命军中军事工作的部门)即在中共中央军事部下设立了参谋科,由聂荣臻任参谋科科长,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雏形。
职务溯源
中国古代军队中,参谋一职及相应机构早以有之,只是各历史时期称谓各异而已。我国古代春秋时代及春秋以前虽战事频繁,但由于当时参战国家的国力基础、军队数量、装备水平、战略战术、冲突规模等综合作战能力与战争烈度,对比后来的战国时代相对较弱,战场上武装对抗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
故而,春秋时代参战各国中,往往由该国国君或集谋士与将军功能于一身的将领,亲自指挥作战,鸣金击鼓,发号施令。而到了战国时代及战国以后,随着当时军事科技的不断进步,军队装备水平获得了大幅提高,参战国综合国力与后勤保障能力也得到长足发展,交战双方不仅有了锋利的铁制兵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将来的陆军司令和解放军总参谋长,都有什么实权?
陆军司令和总参谋长实权很大,有发号施令的权利
陆军司令是将级,总参谋长相当于部级。且陆军司令只负责军队的训练等事项,离总参谋长还很远呢。
陆军司令:陆军总部的成立目的名曰准备配合美、苏联合进攻日本,收复失地。然而“陆军总部”兵未动旗未开,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集团这个准备大举反攻日本的陆军总部马上变成了发动内战的总指挥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设在芷江七里桥,距县城七里。
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军事工作机关,是全军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部。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全军的军事建设和组织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2020年现任军委总参谋长是谁?
202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总参谋长是李作成。
2020年现任军委总参谋长是李作成
2020年现任军委总参谋长 目前属于一个保密的阶段,目前还不知道是谁。但是来说,官方一定会公布。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上将军衔。男,汉族,江苏南通人,1941年7月生
他是任职最久的总参谋长,25岁当师长,曾指挥1个团打退3个师
解放军任职最久的总参谋长是谁?
解放军总参谋长是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首长。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这一天后被视为建军节,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然而,解放军总参谋部,却诞生在建军节之前。
早在1927年5月,中央军事部即在中央军事部下设立了参谋科,由聂荣臻任参谋科科长,这是解放军总参谋部的雏形。
1930年,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根据文件规定,中央军委设立了参谋部,由刘伯承任参谋长。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正式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其首长称为总参谋部部长,由叶剑英出任。
1932年,总参谋部部长改称总参谋长,依旧是由叶剑英担任。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央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军委总参谋部,肖劲光任总参谋长。
1945年,七大之后,彭老总任总参谋长,后由周总理接任。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成立,总参谋部依然为军委总参谋部,叶剑英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同时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
新中国的首任总参谋长是徐向前元帅,任期为五年(1949年—1954年);第二任总参谋长是聂荣臻元帅(在徐帅任期内代理过一段时间总参谋长);第三任总参谋长才是大名鼎鼎的粟裕大将,任期为四年(1954年—1958年)。
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任期通常为三到五年,但在我军史上,有两位总参谋长任期高达七年,一位是开国上将杨得志,一位是傅全有上将。
杨得志将军的任期为1980年—1987年,而傅全有将军的任期为1995年—2002年,但是,杨得志是从1980年3月任职至1987年11月,任期为7年零8个月;而傅全有是从1995年9月任职至2002年11月,任期为7年零2个月。
所以,杨得志将军是我军史上任期最久的总参谋长。
杨得志能担任总参谋长长达7年之久,绝非等闲之辈。
杨得志,湖南醴陵人,出生于一个铁匠家庭,自幼随父亲学打铁,后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革命。
1928年,17岁的杨得志参加工农革命军第7师,跟随部队前往井冈山,在毛主席的影响下,迅速成长为一员骁将。
红军时期,杨得志创造了一个以少击众的军事奇迹。
1932年,蒋介石为推行其“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亲任“剿共总司令”,纠集63万大军,开始第四次军事“围剿”。
这一年,杨得志担任红一师一团团长,在一次战斗中,他率领一团坚守阵地三昼夜,多次打退敌人进攻。
有人也许认为,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不是奇事,可你要知道,杨得志所面对的,是敌人持续不断地车轮战。这样的进攻方式,对我军的损耗非常大,极其考虑军队的战斗力与意志力。
杨得志能坚持与敌人进行三个昼夜的车轮战,这已经非常了不起。
关键还在于,敌人的兵力远在杨得志所部之上。杨得志只有一个红一团,而敌人是三个师的兵力!
一个团面对敌人三个师三个昼夜的车轮战,还能将敌人打退,这就不得不说是一个军事奇迹。
因为这一战,作为团长的杨得志,竟受到总部嘉奖,还被授予红星奖章。
因为骁勇善战,1936年,年仅25岁的杨得志便已担任红二师师长。
抗战时期,杨得志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1938年,时任八路军344旅代理旅长的他,仅率100余人翻越太行山,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在滑县与689团会合,取得全歼伪军扈金禄部的胜利。
其后,他仅率领少量部队,就在平汉路东、漳河以南、卫河两岸开辟了一片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展开游击战,给日寇予以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开创了一个军事先例。
1947年6月,杨得志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指挥石家庄战役,开创了解放军夺取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拔除了国民党军在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1955年,新中国举行首次授衔,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完全是实至名归。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多次担任大军区司令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为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立下赫赫功勋。
聂荣瑧元帅的简介?
聂荣瑧元帅简介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出生于重庆江津吴滩镇。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扩展资料:
个人荣誉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1983~1988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聂荣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1899-1992),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
1925年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7月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后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
聂荣臻事迹:
聂荣臻和邓小平有一种特殊的战友情。邓小平私下习惯称聂荣臻为老兄,聂荣臻则称他小平,彼此之间这样一个亲切的称呼,一辈子都没变过。有一件事,邓小平到了老年还常常提起。
长征过草地前,在毛儿盖,邓小平从中央秘书长任上调到红一军团任政治部宣传部长,而红一军团的政委就是聂荣臻。两位四川老乡走到了一起,自然是异常高兴。长征到达陕北后,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开始东征,邓小平随红一军团政治部参加了此次东征。
继政治部宣传部长之后,邓小平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分管党的组织、宣传和教育工作。1936年5月18日,邓小平和聂荣臻、左权率红一军团奉命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
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大西北,结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后,邓小平和聂荣臻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建立了赫赫战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西安事变发生前的1936年年底,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在甘肃庆阳得了非常严重的伤寒,昏迷不醒,什么东西也不能吃,生命垂危。
时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得知后,非常着急。此时恰逢东北军和共产党红军搞统一战线关系,张学良将军慷慨地送来两车慰问品,其中有一些是共产党人鲜为见过和吃过的罐装牛奶。
聂荣臻当即决定,为了急救病重垂危、命悬一线的邓小平,一定要将所有的牛奶全部留给邓小平用。正是靠着这些牛奶,才挽救了邓小平的生命。
1899年12月生,重庆江津人。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到苏联学习。次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党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将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长,并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十一军党代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1932年后任红军东路军政委,参与指挥漳州战役,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市长,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7年、1982年当选为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978年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至十届中央委员
聂荣臻(1899-1992),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
1925年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7月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后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
扩展资料
聂荣臻事迹:聂荣臻和邓小平有一种特殊的战友情。邓小平私下习惯称聂荣臻为老兄,聂荣臻则称他小平,彼此之间这样一个亲切的称呼,一辈子都没变过。有一件事,邓小平到了老年还常常提起。
长征过草地前,在毛儿盖,邓小平从中央秘书长任上调到红一军团任政治部宣传部长,而红一军团的政委就是聂荣臻。两位四川老乡走到了一起,自然是异常高兴。长征到达陕北后,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开始东征,邓小平随红一军团政治部参加了此次东征。
继政治部宣传部长之后,邓小平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分管党的组织、宣传和教育工作。1936年5月18日,邓小平和聂荣臻、左权率红一军团奉命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会师。
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大西北,结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后,邓小平和聂荣臻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建立了赫赫战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西安事变发生前的1936年年底,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在甘肃庆阳得了非常严重的伤寒,昏迷不醒,什么东西也不能吃,生命垂危。
时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得知后,非常着急。此时恰逢东北军和共产党红军搞统一战线关系,张学良将军慷慨地送来两车慰问品,其中有一些是共产党人鲜为见过和吃过的罐装牛奶。
聂荣臻当即决定,为了急救病重垂危、命悬一线的邓小平,一定要将所有的牛奶全部留给邓小平用。正是靠着这些牛奶,才挽救了邓小平的生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爱将惜才的聂荣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聂荣臻
聂荣臻将军的简介
聂荣臻(1899-1992)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现属重庆市)。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次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到苏联学习。1925年8月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成员、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与向北伐军派遣中共党员等工作。在抗日时期被喻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1927年7月中旬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初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5月后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1931年12月进入中央苏区,1932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1932年冬以后,与军团长林彪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曾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在晋察冀3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组织指挥部队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线进行破击战。1943年秋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华北野战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1949年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北平军管会主任。建国后任北平(今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先后参与指挥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轮换等工作。曾参与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构和一批军事院校,并组织制定军事条令、条例等。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兼任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和原子弹,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先后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八届十一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1983~1988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著有《聂荣臻回忆录》。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到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聂荣臻(1899-1992)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现属重庆市)。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次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到苏联学习。1925年8月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成员、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与向北伐军派遣中共党员等工作。在抗日时期被喻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1927年7月中旬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初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5月后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1931年12月进入中央苏区,1932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1932年冬以后,与军团长林彪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曾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在晋察冀3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组织指挥部队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线进行破击战。1943年秋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反攻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华北野战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1949年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北平军管会主任。建国后任北平(今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先后参与指挥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轮换等工作。曾参与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构和一批军事院校,并组织制定军事条令、条例等。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兼任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9年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和原子弹,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先后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八届十一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1983~1988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著有
中国十大元帅聂荣臻简介:1899年12月生,四川江津人。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到苏联学习。次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1926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党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将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军事部参谋长,并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任十一军党代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聂荣臻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1929年8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长。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委。1932年后任红军东路军政委,参与指挥漳州战役,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市长,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7年、1982年当选为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978年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至十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聂荣臻(1899-1992)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现属重庆市)。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次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到苏联学习。1925年8月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成员、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与向北伐军派遣中共党员等工作。在抗日时期被喻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1927年7月中旬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初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5月后在中共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1931年12月进入中央苏区,1932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1932年冬以后,与军团长林彪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曾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聂荣臻(1899-1992)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现属重庆市)。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05月14日),字福骈,重庆江津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一、聂荣臻的事迹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1983~1988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新中国成立之初,聂荣臻任代总参谋长,为抗美援朝事务日夜繁忙,一次竟累昏倒地,被迫休养。1956年10月,当时的总书记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中。
经报中央批准,聂荣臻上任后首先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学规划。1959年7月,中央决定用八年的时间制造出原子弹,接着又提出国防工业应以抓尖端为主,"两弹为主,导弹第一"。毛泽东当时戏称,造原子弹是造一个"大炮仗"。
在苏联撤走专家,国内又遇经济上的天灾人祸时,原子弹研制工作是"上马"还是"下马"也出现了争执。聂荣臻坚决主张"两弹"也继续搞下去。聂荣臻操劳过度住院,陈毅来看望聂荣臻时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现在腰杆子还不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子就硬了。"
二、人物评价
聂荣臻一生既耿直又忠厚。不管是对人对事,都讲究党的原则,绝不搞人情交易,绝不看风驶舵,绝不迎合势头。聂荣臻的耿直坦荡是一贯的,对人对己,要求一贯都是很严的聂荣臻的耿直还表现在,日常遇到的问题,总要认真研究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也不因有某些因素而轻易改变观点。但是聂荣臻非常注意组织原则,在中央对某一问题有了决定,或有了统一的看法时,就绝不再讲个人的不同意见,也不暗示有不同的看法。
扩展资料聂荣臻的故事:与日本小姑娘
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有105个团参战的大规模对日作战,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百团大战。当晋察冀军区正向井陉矿区进攻时,救起了两位日本小姑娘,她们的父母是井陉矿站的工作人员,日军投炸弹时把她们的父母炸死了,这会儿两姐妹正在哭呢。
战士们立刻把两姐妹抱起来,放到两只大箩筐里,抬回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哦?我们这里来了两个日本朋友啊?我来看看。"聂司令笑着走出来,望着那两位日本小姑娘无助的眼神,聂荣臻的心被深深震动了。
聂荣臻从工作人员手中拿过一只梨子,亲手削好递到那位稍微大点的姑娘手中,温和地说:"这梨子洗干净了,吃吧。"看着眼前这位高大威武的叔叔那么和蔼,那名叫美穗子的姑娘"放心"地接过梨子吃了起来,聂司令笑了。
此次八路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亦不幸殒命。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1980年春,日本著名的《读卖新闻》头版头条刊登了大标题《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立刻吸引了日本人民的目光,当然也吸引了已经结婚的美穗子姐妹的注意,美穗子姐妹决定:到中国去,面谢救命恩人!
1980年7月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人民大会堂大厅里聚满了各大媒体的记者,他们是来采访一次特别的会晤。美穗子全家早早地站在大厅中央等着救命恩人的到来。不一会儿,正门打开,已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元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美穗子面前。
美穗子似乎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对元帅的感激,"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元帅面前,聂元帅连忙扶起美穗子姐妹,此时美穗子姐妹已经泪流满面,美穗子姐妹捧出一幅字画,上面写的是中日友好万古长青,在聂荣臻的帮助下展开在他面前,此情此景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聂荣臻
粟裕的简历
粟裕的简历:1907年8月10日(农历丁未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枫木树脚村。1918年,迁居会同县城,先后入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后因省立二师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安排到叶挺24师教导大队,任学员班长。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粟裕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1928年1月,粟裕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1932年2月,粟裕由红军学校调回红四军,仍任红四军参谋长。12月,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34年11月,粟裕调任闽浙赣军区参谋长。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及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下旬,红十军团奉命转到外线作战,调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从平阳县山门街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战斗行列。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1945年1月13日,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统一指挥苏南、浙西、浙东部队。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6年7月中旬,国民党集中正规军50万人,向华东解放区的华中野战军聚集地发起进攻。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中野战军19个团3万余人奋起迎击。分两个阶段作战,历时45天,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3万人(国民党军五分之二兵力),取得了在内线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初步经验,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1947年5月歼灭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国民党整编第57师,迫使国民军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1948年5月,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在其推辞后任代司令兼代政委。1948年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
1948年9月11日,被任命华东野战军总指挥。9月16日,发起济南战役,24日胜利结束,全歼济南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两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以下将领23名。在阻援打援战场上,国民党援军迟迟不敢北上增援,华东野战军不战而胜。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该战役共投入解放军66万,地方部队40万。[9] 在战役中,粟裕指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
1949年1月,粟裕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2月开始筹备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实际分为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4月下旬,他指挥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在上海外围歼敌主力8个军。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9月中旬-10月中旬,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中央军委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中粟裕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历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55年9月27日,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首,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11月20日,增补粟裕为中央军委委员。
1975年1月13日,粟裕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任解放军代表团团长,被选为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他被任命为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