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路长日暮什么意思?路长日暮怎么读?
- 2、渔家傲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 3、渔家傲李清照的意思是:“我报路长嗟日暮?”
-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什么意思?
- 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什么意思?
- 6、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什么意思
- 7、路长日暮的成语典故
- 8、渔家傲 李清照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什么心里
- 9、我报路长嗟日暮 出自典故
- 10、我报路长嗟日暮下一句是什么
路长日暮什么意思?路长日暮怎么读?
路长日暮什么意思?路长日暮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lù cháng rì mù,简 拼:lcrm
成语解释: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比喻理想难以实现。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渔家傲》词:“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渔家傲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原文: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是天快要亮的时候,天边的云涛连着地上的薄雾。天河要向西边转去了,星星象千万只张着风帆的船儿在其中飞快地翱翔。在梦中我仿佛回到了天帝的住所,听到天帝在发问,热情地问我要回到什么地方? 我回答天帝,我要去的地方还很远很远,可惜的是日色已暮。虽然学会了做诗的本领,只不过空有令人惊羡的好诗句。我正要象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的大鹏,展翅翱翔。风啊,不要停息,一直把我送到神仙居住的三山去!
集评:
近代·梁启超:“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艺蘅馆词选》乙卷引)
赏析:
这是一首言志的词。作者不满足于在文学上所取得成绩,而希望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在短短的六十二个字中,或隐或显地引用了屈原、李白、杜甫等人的故实说明自己的抱负。她对实现这一抱负是如此执著。一方面,她嗟叹“路长日暮”;另一方面,却仍要求“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也明知理想难以实现,因此,词以记梦的形式出现,并归结到缥缈的海上三神山(虚无)。此词突破了闺情和婉约的常格,呈现出豪放之风,故历来为人们称道。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
注释:
①星河:银河。
②带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天语:天帝的话语。
④殷勤:关心地。
⑤我报路长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蹉,慨叹。
⑥学诗馒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馒有:空有。
⑦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⑧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供。后人有《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希望能帮助到您!
渔家傲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渔家傲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渔家傲李清照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笼罩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载着我的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谩:空,徒然。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创作背景】: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词人在如梦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缕梦魂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现实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这种遭遇,让词人渴望关怀,渴望温暖,但现实中却不能得到,也只有将之寄托在幻想之中了。因此,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在上阙,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渔家傲李清照的意思是:“我报路长嗟日暮?”
你好,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报:回答.
嗟:悲叹.
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飞就是九万里.
休住:不要停止.
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古诗今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 ,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 ”,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 ,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什么意思?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作者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中“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渔家傲》的介绍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出自李清照渔家傲,全文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词人感慨时光匆匆,自己虽然努力学诗,却不一定能写出让人惊艳的佳作,表达了对人生和艺术的追求与矛盾。
【出处】
这句话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
【原文节选】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天空与海洋交汇处像是云和浓雾的交替,星河宛如千帆在舞动。
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之中,听到天堂的声音,询问我要回哪里。
我告诉他我要回家,但路途遥远,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我努力地学习写诗,却很难写出惊人的句子。千里之外的大风将帆船吹向三座高山。
【赏析】
这句话传达了李清照的人生感悟:即使在努力学习和创作的道路上,也会有孤独和无助的时刻,但也不能停下前行。此外,通过“谩”字,李清照也表达了对自己的不满,认为自己的诗歌仅仅是惊艳,还不能称得上真正的艺术之作。
【创作背景】
李清照曾随丈夫赴南京任职,后来在其被贬为县令时,两人一起南下到浙江,途中曾在海上航行。据说,这首《渔家傲》即是在她的南渡之后所作,因此其中的描写和感受与她的实际经历有关。
【注释】
“路长”指“路途漫漫”,
“谩”指“仅仅是”或“只是”。
【生活启示】
这句话表达了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珍视。时间如同路长,人们在路上走,忙忙碌碌地前进,却不知何时到达终点。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必须要好好地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浪费它,而是应该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学诗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和思想,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探索新的事物,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发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什么意思?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如下: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全文内容: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白话翻译: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什么意思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
路长日暮的成语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李清照的《渔家傲》“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渔家傲 李清照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什么心里
你好,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星河:天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天语:天帝的话语.
殷勤:关心地.
报:回答.
嗟:悲叹.
漫有:空有.
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语出庄子《逍遥游》,大鹏鸟乘风上天,一飞就是九万里.
休住:不要停止.
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古诗今译】
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
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 ,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 ”,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 ,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表达心里: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出自:李清照[宋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原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释义: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
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工诗善文,婉约词派代表,有“词国女皇”之称。她生于官宦之家,一生正处北宋、南宋交替的时代,其后半生更是动荡流离。46岁时,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在社会动荡局势中病逝。
两年后,李清照因无依而再嫁,却遇人不淑。张汝舟娶李清照,一不是欣赏她的旷世才情,二不是爱她的人品,只是贪图李清照的财物。婚后,李清照发现张汝舟人品有问题,而且是个贪官,经常虚报数额贪污军费,还有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
她对此毫不姑息,据实控告丈夫,并提出离婚的要求。经查证属实,张汝舟被判罪。按照当时法律,妻告夫,不管事实如何、丈夫有无过错,女子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因此坐牢,同时也给这段不幸的婚姻画上了休止符。
李清照不姑息贪夫,这成为史上一段沸沸扬扬的轶事,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值得敬佩的。
虽是一介女流,李清照骨子里却不失英雄本色。她不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更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她秉持正义,坚守道德底线,具有超越那个时代的人格魅力。她宁愿身受牢狱之苦,也不纵容恶人嚣张,更不屑与小人为伍,这是她的操守,更是她的做人根本和正气。
在她的诗词中,这些气节都可得到证明。譬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故国情怀;还有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的“江山留与后人愁”“九万里风鹏正举”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佳句,堪称千古绝唱。
诗言志,信言不虚也。我们从李清照的诗词中,不难看出她的价值取向、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和正能量。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和追求男女平等的世界观,也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鲜活一面,可以说开她那个时代之先河,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宋代才女李清照:因憎恨贪腐把自己丈夫送进监狱
我报路长嗟日暮 出自典故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旁徨忧虑的神态.
我报路长嗟日暮下一句是什么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作者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中“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渔家傲》的介绍。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出自李清照渔家傲,全文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全篇用象征手法,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