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郎织女的故事真恶心,专家指《牛郎织女》故事中,牛郎行为猥琐,不宜出现在课本中,你怎么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6 10:54:39 浏览10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牛郎织女的故事令人恶心吗

牛郎识女的故事是人民茶余饭后的聊天故事,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所反应了真正的爱情故事,要相信美好的事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美好的。

小学课文《牛郎织女》,为何会被质疑“荒唐猥琐”?

牛郎织女,我感觉就是一个反面题材,因为这本课文告诉我们,拐卖是合理的,你们想啊,所谓的仙衣,就是自由,最后,王母娘娘出来画了一个银河,银河的意思可能就是一个牢笼,把牛郎给送到监狱,然后把织女送到天上,也就是把他救了出来,这么说的话,把那些被拐卖的人救出来,那些警察都是错的,我也不知道这个作者是怎么想
知道《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为什么会出现在小学课本里而不会出现在初高中的课本里吗?就是因为小学生的思想还很单纯,他们不会意识到“牛郎偷走织女衣服”是一件很不道德很猥琐的事情,而老师也不会对他们讲类似“偷女生衣服是不对的”这些道理。
其实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不是男生偷拿女生衣服会怎样,应该受到什么惩罚,而是告诉我们即便出生贫苦也要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告诉我们要时刻同封建思想做抗争,争取自己的幸福。
假如这篇课文出现在初高中,那么势必会引起一阵热烈的讨论,而讨论的重点之一就是织女洗澡,牛郎偷看云云。
那么牛郎的做法真的是荒唐猥琐吗?当然了,如果以现在人的眼光和道德法律的标准去评判的话,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不可能以现代的眼光去评判一个神话故事吧?如果这样的话就未免太娇气了,而且牛郎的做法在当时其实并无不妥之处。
大家还记得的牛郎和织女是如何认识的吗?是通过一头牛,对吧?记得课本里介绍的是牛郎和牛特别亲密,牛郎的哥哥嫂嫂对牛郎不好,只有牛是他最知心的朋友,牛郎有什么心事都跟牛说,一天牛突然开口说话,他对牛郎说:“你今天去碧莲池一趟,那边有几个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仙衣藏起来,红色仙衣的主人就会成为你的妻子。”后来牛郎就去了,然后认识了织女,两人结婚生下一儿一女,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由此可见,牛郎偷藏织女的衣服是按照牛的吩咐做的,那么牛郎为何会听一头牛的话呢,其实很好理解,一头牛突然开口说话,寻常人一定认为此牛乃是神牛,凡人要听神的话,这是毋庸置疑的,况且他与牛朝夕相处,感情深厚,更不会怀疑牛的话。
所以牛郎偷藏织女衣服这行为也恰恰反映出了牛郎的憨厚,不是吗?
其实课本里并没有把牛郎织女这一神话故事讲全,像牛为什么会说话?织女为什么注定就是牛郎的妻子等等。
按照这一故事的民间传说,牛郎的前世是天上的牵牛,织女与牵牛相爱,但天庭不允许男欢女爱,于是玉帝将牵牛贬入凡间,牵牛在天庭有一好友金牛星,金牛星因为牵牛求情而被一道贬入凡间,但不同的是,金牛星被保留了记忆,但成了一头牛,而牵牛却进入轮回重新投胎。
所以知道了牛郎,织女和牛的前世,就能明白牛为何会让牛郎去偷藏织女的衣服了吧,其实两人这是再续前缘,这也是织女为何见了牛郎之后便与其私定终身的原因,不是因为牛郎偷藏她的衣服,而是以这种方式为两人的再次相见创造机会,牛郎不认得织女,但织女却认识牛郎,所以织女一见到牛郎就立即认出了他并于他私定终身。

为什么有人会说“牛郎织女”是一段民间恶俗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呢?

据我所知网上传言的细节有两个,可以说大家的脑洞也是比较大了,第一是牛郎偷看织女洗澡这件事,第二是关于老牛的死因,我看完这两个细节过后,对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了新的看法,简直是刷新了我的世界观。下面我就分别给大家说一说这两个细思极恐的细节。
第一个:牛郎偷看织女洗澡。在我看到的版本中,牛郎算是一个偷窥狂,三番五次的偷看织女洗澡,然后就喜欢上了织女,但是自己没有什么办法,就想老牛求出,老牛给他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老牛每次都提前预支了织女洗澡的时间并且告诉了牛郎,慢慢的织女也发现了这个偷窥狂,减少了自己洗澡的次数,这也刚好说明了天上一天,地下一年这个说法。
第二个:老牛的死因。我听说到的是,牛郎主动把老牛给弄死的,大家可能感到费解,因为牛郎的生计是靠老牛,能够撩到织女也是靠老牛,为啥要不这么大的一个忠臣给宰了?网上的解释是,牛郎怕老牛给织女说出了真相,害怕自己本来面目被揭穿,所以就先下手为强了,不得不承认,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其实是很美好的,但是如果你仔细一点还是能看到很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细节,比如牛郎自己的飞鞋到底是有什么功能,既然是飞鞋,为什么不直接飞过去找织女就行了,还要在一个银河的鹊桥上走?而且每年一次?想见织女直接飞上去不就好了,不知道牛郎咋想的。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哥哥嫂子过日子,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他天天放牛,别人见他放牛,就叫他牛郎。牛郎与牛很亲密,照看案头牛很周到。
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嫂子赶走牛郎。牛郎牵着牛,拉着车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茅屋,种了些庄稼,有一天,牛开口对牛郎说:“明天黄昏你到山那边的湖边,溅起一件粉红色的衣裳,到树林里等,问你要衣裳的仙女将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等到了一位叫织女的姑娘,他俩各自述说了自己的遭遇。之后,牛郎与织女结了婚。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日子一直过得很幸福,很美满。一天,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的事情,就派天兵天将去捉拿织女回天庭受罚。牛郎很伤心,后来那头牛又开口说话了,它说:“等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你披上它,就能飞上天。”牛死后,牛郎按照牛说的话剥下了它的皮。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去上天找织女。可是王母娘娘不让,于是就在牛郎和织女中间划了一条银河,牛郎飞不过去。
王母娘娘允许织女每年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边搭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
查看全部18个回答
「51Talk」英文读法,口语好,学习棒,随时学,0元试听!
根据基础教育相关内容为您推荐
「51Talk」英文读法,美国上市公司,外教1对1在线教学,短时高频,趣味课堂,低至40元/课起!「51Talk」高效提升英语学习效果!立即注册,即享288元试听课!
北京大生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文章翻译美辑编译--翻译润色双重保障--15年品质
根据文中提到的缩写为您推荐
文章翻译美辑学术翻译中心,中英翻译+英文润色双重保障.5轮翻译润色流程,sci论文翻译作者与译者无限次沟通,直到译文符合您的要求。
深圳美辑编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有道翻译官题库大,答案精准,孩子学习好帮手。
有道翻译官APP,海量题库,答案解析准确全面,更有资深教师在线授课。让孩子学习更高效。广告2020-10-16
牛郎织女一缩写400字
古时候有个孩子,身世很可怜,他的哥哥嫂嫂 待他不好,叫他睡牛棚、吃剩饭,家务活都要他 做。因为他经常放牛,所以叫他牛郎。 一天,哥嫂突然提出分家,牛郎一点都不眷 恋,牵着分给他的老牛走了。从此他和老牛相依为 命。有一天,老牛对牛郎说:“有一个仙女是你的 妻子,你必须翻过一座山头,捡起一件粉红色的衣 服,来向你要衣服的仙女就是你的妻子。”牛郎 说:“知道了!” 牛郎按老牛这样做,果然有一个仙女来向他要 衣服。接着,牛郎和仙女都诉说了身世,牛郎这时 才知道她叫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因为没有自由, 所以不想呆到天上。于是,织女和牛郎手牵手来到 茅屋,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982赞·4,064浏览2019-10-14
牛郎织女缩写400字?
很久以前,在南阳西部,牛家庄有一个聪明人。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曾与他的哥哥和嫂子生活,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做很多工作,一年秋天,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进山的牛,在茂密的森林里,在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什么伤心,当他知道他的脸,他笑说:“不要难过,在伏牛山一头牛生病了,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越过高山和峡谷走了很长一段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 我的伤口需要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一个月的老牛,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37浏览2020-10-10
牛郎织女缩写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哥哥嫂子过日子,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他天天放牛,别人见他放牛,就叫他牛郎。牛郎与牛很亲密,照看案头牛很周到。 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嫂子赶走牛郎。牛郎牵着牛,拉着车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茅屋,种了些庄稼,有一天,牛开口对牛郎说:“明天黄昏你到山那边的湖边,溅起一件粉红色的衣裳,到树林里等,问你要衣裳的仙女将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等到了一位叫织女的姑娘,他俩各自述说了自己的遭遇。之后,牛郎与织女结了婚。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日子一直过得很幸福,很美满。一天,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的事情,就派天兵天将去捉拿织女回天庭受罚。牛郎很伤心,后来那头牛又开口说话了,它说:“等我死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你披上它,就能飞上天。”牛死后,牛郎按照牛说的话剥下了它的皮。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去上天找织女。可是王母娘娘不让,于是就在牛郎和织女中间划了一条银河,牛郎飞不过去。 王母娘娘允许织女每年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每年的这一天,成群的喜鹊在天河边搭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157赞·2,389浏览2019-11-12
牛郎织女缩写50字
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 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

哪吒闹海、牛郎织女,为何流传盛广的神话会三观不正?

感觉流传的神话三观挺好的,牛郎织女主要表现的是牛郎和织女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三观肯定正,不让也不会有七夕这个节日。
哪吒闹海的版本有很多。
有的版本说,哪吒在洗澡玩闹,搅得龙宫不得安宁,所以和龙宫产生了矛盾;有的版本说,哪吒看到龙宫抓小孩吃,哪吒是为了救被捉的小孩和龙宫产生了冲突。
按照第二个版本的说法,哪吒的行为完全是反抗残暴的义举,没有不对的地方。
————
牛郎织女的版本也有很多。
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另有版本就很让人生气了,说的是牛郎藏起了在人间洗澡的织女的衣服,制造了邂逅,也就是题主所指的“三观不正”的段落。
————
这两个故事确有一些版本会因为与当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合而让看看了觉得不舒服,这是正常的,因为神话故事本身便不是当代人所著,而是前代人传下来的,在历代的传承中,可能有的人根据个人的喜好对故事进行了各种加工,以符合他们的口味,所以这些故事才会有这么多的版本。有的版本至纯至真,有的版本掺有低俗、下流,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这些故事中确有的精华。看这些故事,仍然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吸收它们、改造它们,而不是不加区分地以所谓“三观不正”的罪名去批判它们,要知道,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版本的故事,很多人看到的故事并没有那些肮脏、低俗的情节,不加区分地批判只会引起这些人的反感,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当然,如果发现确实有人喜好在故事中添加一些不要脸的元素的话,也不能留情,历史上就是这类人把这些流传甚广的神话变得三观不正的,应该拿起键盘揍他们!(不过也不能忽视的一种可能是,这些低俗的情节让神话的流传度变得更高了。但仅仅是可能,我们应该相信,世界是朝着真善美前进的,人民会选择真正善的故事来传唱!就像这些故事中恶的丑的,如今遭到这么多人摒弃一样!)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哪吒闹海太过暴力,而牛郎织女会让很多年轻人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都会认为这些三观不正。
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不畏强权的神话传说。
因为在我们一开始了解神话故事的时候,我们童真的想法更多的是感受故事的神奇性和传递出来的鼓励人的精神。随着年纪的增长、价值观的形成和思想的丰富,我们会有故事逻辑性的需求,因此能够看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性,即三观不正。
我们一开始看哪吒闹海的故事看到的了一种不畏强权的精神,但后来我们就会发现,首先,哪吒是一个顽劣的孩子,且惹下不少祸事,而后,在对抗中也是毫不留情,下死手,最后,割肉剔骨更是表现了一种残忍。故事讲的是:将军李靖的夫人三年才生下哪吒,这个小孩得到了神仙的青睐,并被赠与法器。一年,因为天下大旱,人们苦不堪言,于是哪吒到海里洗澡的时候,使用了法器,引起了海浪,搅动了龙宫,从来引来海里夜叉,在打斗中,哪吒将夜叉打死了。后来,龙王派三太子带着兵将捉拿哪吒,也被哪吒用法器束缚,并将其打死了。当哪吒看到他变成的原型小龙,于是还将其龙筋抽出来,准备送给李靖。他的行为惹怒了龙王,龙王就借此将哪吒的所在地陈塘关淹了,无奈之下,哪吒割肉剔骨还父母以断养育之恩,并自刎以救全城百姓。
如果说哪吒闹海是精神层面的破灭,那么牛郎织女可能更多的是表现在行为上,也间接表明思想上的不堪:流氓行为。故事是这样的:以前有一个孤苦的人,叫做牛郎,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有一天,这头牛和他说会有一群仙女下凡来洗澡,只要偷了她们的衣服,她们就不能回到天上了。牛郎听了就去看看,果然偷看到了老牛说的仙女,于是他拿了最好看的仙女织女的衣服。于是织女就留下来并和牛郎在一起了。后来他们的事情被天上知道了,于是织女被带回天上,而这个时候,老牛说它反正要死了,可以将它剥皮然后去追织女,牛郎也照做了。再后来就有了七夕的故事。故事中,偷看别人洗澡、偷拿别人的衣服、还剥了会说话的老牛的皮,不禁让人惶恐。
其实很多故事,因为我们阅历的加深,会发现那些根本经不起时间和内容上的推敲,因为他们的存在更多的是看传递出来的中心思想和意义,宣扬的也是好的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我们能够明白有些故事只是具有故事性,我们本身能够具备分辨的能力,从而将优秀的思想传递下去,给人们以更多的值得深思且颂扬的优秀品质。

你认为“牛郎织女”是一段民间恶俗爱情故事吗?

牛郎织女过七夕??你还要被这个充满漏洞的故事骗多久

七夕,绝对是一场热闹的大戏。

在这一天,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面孔,晒的、秀的、酸的、走心的、走肾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商家操控着舆论,号称:“中国人要过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

于是,牛郎织女一年一聚的七夕,就成为了又一项令广大男性同胞花呗余额雪上加霜的日子。

之前的历史文章和大家说过,七夕节本就和情啊、爱啊的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真正的中国情人节— 上元节和上巳节 。

可是这两个节日与西方二月十四情人节的日子靠的太近,被掏空的钱包和身体需要回回血,于是就找了七夕这么一个知名度、故事和时间都非常合适的日子,作为我们“中国的情人节”。

但今天我们的重点不是聊七夕,而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我国历史上的爱情故事不少,但相信在所有人心中,牛郎织女一定是最深入人心的大IP。

相信大家印象中牛郎织女的版本应该差不多。

简单来说,就是织女是王母娘娘手下的仙女,牛郎是个穷小子。牛郎跟他的兄嫂关系不好,却和牛做了哥们儿。一天织女下凡洗澡,牛就怂恿牛郎偷看,还偷人家衣服威胁人家嫁给他。

织女发现自己被人家耍流氓了心里特高兴,欢天喜地的答应了。王母发现手下这么不检点,就把织女带回家,于是牛郎和织女只有在七夕这天才能见一面。

这个故事,怎么看都是一个宅男歪歪出来的故事啊! !

这个牛郎织女的故事主要源自于叶圣陶先生为小朋友们写的一篇小学课文,和儿童版《灰姑娘》《白雪公主》《一千零一夜》一样,这个版本的牛郎织女做了删除黑暗的改动。

由于牛郎织女的故事非常久远,从古代文献中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这些版本和浪漫的关系都不大!!

南朝梁殷芸的《小说》中是这样记载的: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天河东边住着一个织女,是天帝的女儿(不是玉皇大帝),虽然公司是她爸的,身为大小姐的她却逃不出九九七的命运,长年累月加班织布,根本没时间化妆打扮成了大龄剩女。天帝没办法就随便给她找了一个放牛娃嫁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有了家室后,织女开始抵制这种九九七的加班制度,她工作狂魔的老爸兼老板被激怒了,直接把织女绑回公司干活,从此更加疯狂的压榨她,一年只允许见一面。

虽然织女在老爸手下只是个打工的,但作为大小姐排场要到位,每次和牛郎见面时,都必须要喜鹊抬着走,于是天上的喜鹊脑袋都是秃的。

这个版本的故事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搜神记》: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走。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这个故事也被称为《毛衣女》,讲的是织女和她几个小姐妹们有一种带羽毛的衣服,穿上这个才能飞起来,一天她们下凡来玩,被一个坏心眼的痴汉看到,偷了织女的衣服绑架了她,并且强行与她发生关系。

后来,织女为他生了三个女儿,通过女儿的询问才知道自己羽毛衣服的下落,于是她立即拿了衣服逃离了这个可怕的地方,后来她又回到这个地方,带走了自己的三个女儿,对于这个绑架她的男人,她毫无留恋。

这个故事来自《太平御览》: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未还,被驱在菅室是也。”

作者在里面说自己曾经看过一本书中记载,说牵牛向织女家提亲,自己家没钱,于是跑到了自己准岳丈借了两万钱说准备婚礼,以后再还。天帝看小伙子虽然家贫但人不错,就借了。

没想到后来牵牛是个老赖,很长时间都不还钱,天帝气的没办法,钱也要不回来,就把牛郎赶出了家门。

怎么样,这几个版本是不是一个比一个劲爆??

其实呢,牛郎织女的传说算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的神话原型,叫做天鹅处女型故事。

什么叫“天鹅处女型故事”(swan maiden tale)呢,就是指仙女变成了天鹅或其他会飞的动物,它们不知为何一定要脱衣服洗澡,然后就会有个痴汉来偷窥,而且这个男子还会偷走了飞行用的羽衣,因为没法飞,只能被迫和男子婚配。等到这个男的放松警惕,仙女会找到别偷藏起来的仙衣,果断地离开这名男子。

这样一分析,是不是感觉小时候读的很多故事都是这个套路,比如福建的民间故事《田螺姑娘》、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82年老电影《孔雀公主》等等,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的。

这一类故事其实与真正的爱情没有什么关系,反倒读起来更像是一桩桩社会案件,其实这些故事诞生也就是满足一些不得志的文人或者舔狗们的幻想罢了。

所以姑娘们不要被七夕这个看似浪漫的节日给蒙蔽了,真遇到牛郎一定要报警哦!!

不论如何,爱情还是要相信的。牛郎织女版本无数,我们可以选择相信我们愿相信的,毕竟都是神话嘛。七夕照样还是情人们的狂欢、虐狗的盛宴,祝各位小伙伴们七夕快乐!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么回事???

古时候,有个孩子从小无父无母,哥哥嫂子对她很不好。人家看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牛郎有一个亲密的伙伴——一头牛,过了几年,牛郎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父母的财产。就把牛郎赶出了家门,牛郎的牛告诉他要到后山去拿起那件粉色的纱衣,那个纱衣的主人就是他的妻子。妻子是一个仙女。牛郎找到仙女后,仙女告诉他他叫织女。仙女跟牛郎结婚后日子过得很美满,过了几年侄女生了几个孩子,当他们会说话的时候,侄女就给他们讲天上的故事,织女偷偷下凡间还不回来的事,终究被王母知道了。非要抓到她,之后把织女抓到了,织女被抓到了,但是还要见牛郎跟他一块儿过日子,王母说不过他,就允许她每年跟牛郎见一次面。

专家指《牛郎织女》故事中,牛郎行为猥琐,不宜出现在课本中,你怎么看?

我觉得这专家就是在胡说啊,牛郎的行为哪里猥琐了,我觉得很正常啊。
我认为牛郎织女本来就是一种神话故事,没必要过度解读,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为了让小孩子感受一些神秘的传说,和体验传统文化。
我认为《牛郎织女》宣传的是正面的情感,专家不应该提溜着某一个小小的瑕疵不放,这样不利于传播正能量。
我觉得这也不是猥琐,这只是为了能体现牛郎对织女的爱。
前两天,在一个小视频中看到一个专家模样的人煞有介事地分析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视频点击率挺高的。我们都知道,现在课本中的出现的《牛郎织女》故事的版本,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成,选入课本已经几十年,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凄美纯洁的爱情故事。这个专家据称是法律方面的专家,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个故事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
该专家认为,牛郎听从老牛指示,到河边偷看仙女洗澡,构成了强制猥亵妇女罪;偷偷拿走织女的衣物(仙女的衣物自然是价值不菲),构成了盗窃罪,而且数目巨大,量刑应该从严;该专家还指出,牛郎和织女未婚先孕,属于非法同居;王母娘娘在明知织女触犯天条,还网开一面,允许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构成了徇私舞弊罪……
专家的这一番高论,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而且好像说得挺像那么回事,有理有据的,只是童年心中美好的回忆算是碎了一地。老师不是说这是一个冲破传统束缚,追求真爱的积极向上的故事吗?这么就变得如此猥琐不堪了呢?仔细想想,从课文的描写来看,牛郎是一个很善良单纯的人,之所以会去河边,也是听了老牛的指示,况且课文描写只是在树林里静静等待,并没有偷窥。就算是某些人脑补出香艳的画面,读者们都知道,这不过是一个神话故事而已,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自然也不会对号入座,更不会在现实中效仿。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里面本来就会有很多虚构的内容。如果非要对一些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去如此这般地分析一番,只怕很多名著中的人物都有问题。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天庭盗取仙丹,在龙王那里巧取豪夺,勒索金箍棒,大闹天宫的时候毁坏天庭财物无数……按照现在的法律来讲,犯下盗窃罪,抢劫勒索罪,毁坏公共财物罪,只怕要判处无期徒刑了。但是这并不影响读者心中对孙悟空这个人物的评价和判断,人们就认定他是正义的化身,这是文学作品,是艺术的魅力。要是在现实中,这样的无法无天的人只怕早就进去了。
再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故事《愚公移山》,愚公立下大志,子子孙孙跟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斗争,誓要移平大山,打通道路。要让专家去分析的话,这样做傻不傻?有这时间精力人力财力,搬个家好不好?把家搬到山的那一边岂不是省事?何苦这样去折腾。故事虚构出这样的人物弘扬的就是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精神,如果现实中真有人这么干,只怕大家都会说他脑子不好使,现实中也不会有人去效仿。还有《花木兰》、《梁祝》中的主人公女扮男装,一个代父充军,一个冒名顶替,偷梁换柱混入男子学堂,是不是应该判处“诈骗罪”呢?至少也是不诚信的表现,理应拉入信用黑名单。
文学艺术创作,本来就是虚构,也没有人会把神话中的事代入生活,自然正常的人也不会向牛郎学习,跑去河边看女孩子洗澡,藏起心仪对象的衣服想着来个偶遇。因为我们无法得到老牛的指示,因为我们知道,故事中的是都是虚构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如果连这么个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没有,那么还有那么多童话故事要怎么理解呢?专家们,还是放过我们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