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苏丹,南苏丹面积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6 14:36:08 浏览5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在南苏丹挣50万算不算多

算。根据查询世界银行官网得知,南苏丹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人均收入低,南苏丹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21年仅为334美元。因此,在南苏丹挣到50万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超过了当地平均水平。

南苏丹是哪个国家

南苏丹全称为南苏丹共和国,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
南苏丹是南苏丹共和国的。
南苏丹共和国(英语:TheRepublicofSouthSudan),简称“南苏丹”(SouthSudan),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行政州和3个行政区。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459万(2022年),系多部族国家,有丁卡、努维尔、希鲁克、巴里等64个部族。
南苏丹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共和国为邻,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邻近苏丹。首都为朱巴(南苏丹总统基尔于2011年9月发布命令,决定把拉姆塞尔定为该国新首都,并计划在5至8年内完成迁都)。
南苏丹原是英埃共管苏丹的一部分,1956年后成为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属苏丹南部10州。第一次苏丹内战后,苏丹南方于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苏丹内战随即于1983年爆发,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并成立苏丹南方自治政府。2011年,南苏丹独立公投通过,南苏丹共和国遂于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
南苏丹的气候特征
北方雨水地区:该地区涵盖了上尼罗地区大部分。平均年降雨量为400-600毫米,该地区最南部一年中有超过4个月的显著降雨期。土壤大部分为粘土基覆盖的沙土。该地区有一些灌溉系统和商业化的农作物种植业。
冲积平原区:包含上尼罗地区其余部分、加扎勒河地区的东部和北部以及赤道地区的东北部,土地肥沃。该地区降雨充沛,年降雨量为750-1000毫米。每年有6-7个月的雨季。该地区由于土壤质地稠密、缺乏排水系统和用水管理的基础设施,雨季期间常遭受洪涝灾害。
赤道地区:赤道地区包括西赤道州全境和东赤道州高地地区,年降雨量在1200-2200毫米;东赤道州的低地地区,年降雨量为700-1300毫米。东赤道州的东南部突出部分年降雨量为700毫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苏丹

苏丹和南苏丹的区别是什么?

一、成立时间不同1、苏丹:成立于1956年1月1日。2、南苏丹:成立于2011年7月9日。二、国土面积不同1、苏丹:国土面积约1886068km2。2、南苏丹:国土面积约620000km2。三、自然条件不同1、苏丹:苏丹境内四周高,中间低,东北面有红海山脉,西部有穆尔山区,南部为努巴山区。首都喀土穆有“世界火炉”之称,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2、南苏丹:南苏丹的地形呈槽型,东部、南部、西部边境地区为丘陵与山地。南苏丹拥有大片草原、湿地,靠近埃塞俄比亚的博马自然公园、靠近刚果(金)边界的南部国家公园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沼泽地——苏德湿地公园,都是非洲著名的生态保护基地。

南苏丹是哪个国家

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
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418万,系多部族国家,有丁卡、努维尔、希鲁克、巴里等64个部族。南苏丹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国际社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向南苏丹提供了大量援助。
南苏丹地形呈槽型,东部、南部、西部边境地区为丘陵与山地。地形平坦开阔,多为粘土质平原,中部有大片草原、湿地。全境最高峰为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南苏丹为内陆国,无海岸线。
气候特征
南苏丹基本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每年5-10月为雨季,气温20-40℃,11月到次年4月为旱季,气温30-50℃。根据气候、植被和土壤,全国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地理区域,北方雨水地区、冲积平原区和赤道地区。
南苏丹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石油、铁、铜、锌、铬、钨、云母、金、银等,水利资源也很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大规模农林牧业发展。尼罗河是南苏丹最主要的地理标志,该河纵贯南苏丹,是重要的水源以及航运路线,由于南苏丹地质勘查尚未进行,各种资源储量未探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苏丹

南苏丹和北苏丹是什么国家

南苏丹共和国,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南苏丹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简称“南苏丹”(South Sudan),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行政州和3个行政区。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459万(2022年),系多部族国家,有丁卡、努维尔、希鲁克、巴里等64个部族。南苏丹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共和国为邻,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邻近苏丹。首都为朱巴(南苏丹总统基尔于2011年9月发布命令,决定把拉姆塞尔定为该国新首都,并计划在5至8年内完成迁都)。南苏丹原是英埃共管苏丹的一部分,1956年后成为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属苏丹南部10州。第一次苏丹内战后,苏丹南方于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苏丹内战随即于1983年爆发,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并成立苏丹南方自治政府。
南苏丹和北苏丹是什么国家两个非洲国家,以前是一个国家,但一直有内战,2005年南北双方签署《全面和平协定》,结束长达21年的内战。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宣告独立,成立南苏丹共和国。苏丹本来是一个整体,为何会分裂成南苏丹与北苏丹?苏丹之所以会分裂为南苏丹和北苏丹,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南北方居民的宗教信仰不同;其次,南北方的地理因素有着极大的不同,地区发展极其不平衡;第三,国外势力的插手加速了苏丹的分裂。苏丹全称苏丹共和国,曾经是非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也相对较多。然而,这个国家南北方的居民却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他们有着极大的冲突。因为这个原因,苏丹国内曾爆发过严重的南北方内战,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给国内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巨大障碍。第二,苏丹这个国家的南北方地理环境极其不一样,北方虽然沙漠较多,但是商业要比南方更加发达,这也就造成了资源的倾斜,政府把大多数资源都放在了北方,南方当然不乐意,意欲从苏丹分裂出去。在进行过投票之后,有98%的南方居民同意分裂出去。第三,因为苏丹有极大的石油储量,于是引起了很多欧美国家的注意,因为苏丹技术落后,无法自己开采这些石油,于是这些国家动起了歪心思。他们想帮助苏丹分裂,然后给分裂出去的南苏丹提供开采技术,从而在石油业中牟取暴利,在国外势力的插手下,苏丹分裂的趋势愈演愈烈。结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南苏丹从苏丹很快分裂了出去,成立了自己独立的政权。然而,分裂出去的南苏丹,并没有发展得很好。苏丹南北分界线在哪里?分裂后的南北苏丹是什么样?奉上分裂前行政区划图供参考。指图点右键后另存为到你的磁盘里就能放大看了。我老眼昏花且没装任何图片编辑软件,外加怕乱画后上传引起各方不满,就光说不画了吧。分界线基本上位于南达尔富尔、达尔霍姆尔、南科尔多凡、白尼罗、青尼罗诸州南侧;西加扎勒河、北加扎勒河、瓦达、上尼罗诸州北侧。你按南北交界诸州之州界画条线,然后把所有州界都擦掉,再缩小3倍5倍的,就基本上可以在公开场合表达分界线的轮廓了。这个分界线不能工笔,只能写意的。朝韩38度线现在工笔了,你看看就明白了。南北苏丹战争为什么说是国防大学和石家庄陆军学院的战争?有传闻这两方的军事指挥官分别曾在中国国防大学和石家庄陆院学习过。南北苏丹战争:苏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矛盾,苏爆发了两次南北内战。第一次内战始于1955年,止于1972年。20世纪80年代初,苏丹总统尼迈里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引起南方人的强烈抗议。1983年5月,以约翰?加朗为首的一些南方官兵发动兵变,成立苏丹人民解放军,开始武装推翻政府的活动,第二次内战爆发。南北苏丹战争苏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矛盾导致了两次内战的爆发。第一次内战爆发于1955年,1972年结束。1983年5月,因反对政府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以约翰·加朗为首的一些南方官兵发动兵变,成立了“苏丹人民解放军”,开始武装推翻政府的活动,引发了迄今未止的第二次内战。?苏丹第二次内战是非洲大陆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之一,迄今已造成200多万人丧生,400万人流离失所。长期的武装冲突和政治动乱使苏丹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苏丹因此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苏丹南北部谁更发达?该国分离原因是什么?比较:苏丹北部的的经济比南部苏丹的好,无论是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都比南方好,和富庶的北苏丹相比,南苏丹十分贫穷落后,基础设施匮乏,相当于法国面积的领土上居然只有38公里铺设路面的公路,只有2%人口有小学文化程度,文盲率高达85%。分离原因:原因之一是由于南方的黑人各族和北方的阿拉伯人历史上积怨深厚,南北苏丹文化不同源、同处一个国家的时间远短于各自分治的时间。南苏丹独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人对石油收益分配的不满,认为南方出口石油,北方却获得利益,而公投的前提就是双方重新商讨石油收益分配比例,这项工作既艰难又充满风险,诚如英国《卫报》所指出的“石油会燃烧”,一旦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南北苏丹对盛产石油的阿布耶伊地区存在争议,此次公投,该地区会自行投票选择加入南方或北方,如果措置不当,这里很可能成为摩擦和冲突的“火药桶”。目前南方的石油都通过管道经北方的苏丹港出口,炼油设施也大多在北方,这些也是北方追求更多石油收益分配比例的底气,但南苏丹当局正积极筹划在国际援助下修建从南方通往肯尼亚蒙巴萨港的输油管线,一旦修通启用,很可能谋求在石油问题上的南北“脱钩”,届时新的矛盾又将酝酿。不仅如此,尼罗河水源分配等问题历来是南北苏丹的“老大难”,却很少引起国际关注,一旦公决结束,国际监督减弱,“老大难”同样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南苏丹面积

南苏丹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
南苏丹共和国,简称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州。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190万(2016年2月)。南苏丹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共和国为邻,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邻近苏丹。首都为朱巴(南苏丹总统基尔于2011年9月发布命令,决定把拉姆塞尔定为该国新首都)。
南苏丹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国际社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向南苏丹提供了大量援助。
南苏丹的农业情况
南苏丹可耕地面积约为2500万公顷。适合耕种的作物种类很多,特别是一些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高粱、小米、麦、阿拉伯胶、甘蔗、木薯、芒果、木瓜、香蕉、马铃薯、芝麻等。森林覆盖率超过36%。由于战乱、土地所有权和农业技术等因素限制,农业处于原始状态,不能自给,自给率很低,生产效率非常低。
粮食、蔬菜及水果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发展渔业,鱼类品种包括尼罗河鲈鱼,罗非鱼,鲶鱼,泥鳅,肺鱼,月鱼和电鱼。此外,还发展畜牧业,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家禽、山羊、猪、马、驴、羊等动物。森林覆盖率较高,达到36%以上,西赤道州及中赤道州有木材出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苏丹共和国

世界最穷国家:南苏丹(South Sudan)

南苏丹共和国是世界最穷国家和最年轻国家。
南苏丹位于非洲东部,北部邻国是苏丹,还有乍得、中非、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作为邻国。
南苏丹地形呈槽型,东部、南部、西部边境地区为丘陵与山地。地形平坦开阔,多为粘土质原,中部有大片草原、湿地。全境最高峰为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KINYETI),海拔3187米。南苏丹为内陆国,无海岸线。
南苏丹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境95%以上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湿度高并有大量的降雨。每年5-10月为雨季,气温20-40℃,11-4月为旱季,气温30-50℃。
南苏丹最大的水源是白尼罗河,自南向北纵贯南苏丹中部。
南苏丹拥有石油、铁、铜、铬、铅、锌、钨、云母、金、银等矿藏,探明石油储量约47亿桶,可采储量为22.6亿桶,剩余可采储量9.3亿桶。但大多数资源尚待开发。
南苏丹拥有大量原始森林资源,赤道区是柚木、桃花心木和各种热带硬木的著名产区;此外,南苏丹还是阿拉伯树胶产地。
南苏丹独立时,全国共划分为北加扎勒河、西加扎勒河、瓦拉卜、湖泊、团结、上尼罗河、琼格莱、东赤道、中赤道和西赤道10州。
南苏丹的首都为朱巴。
南苏丹曾于2011年9月提出迁都,但是目前还没有完成。
南苏丹国徽有一股欧洲味,在2011年南苏丹独立以后所采用,中央为一只非洲鱼鹰,饰带以英文书有“南苏丹共和国”和国家格言“正义,自由,繁荣”。
南苏丹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国际社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向南苏丹提供了大量援助。2011年7月,南苏丹央行发行新货币南苏丹镑(SSP)。
南苏丹经济严重依赖石油资源,主要有1/2/4区、5区、3/7区等开发项目。石油收入约占政府财政收入的98%。2012年初,由于与苏丹就石油利益分配问题矛盾不断升级,南苏丹全面关井停产。2013年4月,经过国际社会斡旋和两苏艰苦谈判,南苏丹恢复石油生产。2013年底南苏丹国内冲突爆发后,石油生产再度受到严重影响,仅3/7区维持低水平生产。
南苏丹可耕地面积约为2500万公顷。适合耕种的作物种类很多,特别是一些热带和亚热带作物。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高粱、小米、麦、阿拉伯胶、甘蔗、木薯、芒果、木瓜、香蕉、马铃薯、芝麻等。森林覆盖率超过36%。
由于战乱、土地所有权和农业技术等因素限制,农业处于原始状态,不能自给,自给率很低,生产效率非常低,基本靠天吃饭,粮食、蔬菜及水果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发展渔业,鱼类品种包括尼罗河鲈鱼,罗非鱼,鲶鱼,泥鳅,肺鱼,月鱼和电鱼此外,还发展畜牧业,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家禽、山羊、猪、马、驴、羊等动物。森林覆盖率较高,达到36%以上,西赤道州及中赤道州有木材出口。
朱巴机场是南苏丹国内最繁忙及设施最完善的机场,可以起降200座以下的飞机,并且有多条固定国际航线连接坎帕拉、内罗毕、开罗、亚的斯亚贝巴及喀土穆。其它地方机场的跑道仍以泥地为主。分散在各州重要城市的小型机场有12个。
南苏丹内河通航里程:白尼罗河喀土穆至朱巴苏丹南方境内部分1000公里。

南苏丹是阿拉伯国家吗?

南苏丹不是阿拉伯国家。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州,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190万,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南苏丹原是英埃共管苏丹的一部分,1956年后成为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属苏丹南部10州。第一次苏丹内战后,苏丹南方于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苏丹内战随即于1983年爆发,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并成立苏丹南方自治政府。2011年,南苏丹独立公投通过,南苏丹共和国遂于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

南苏丹篮球世界排名

南苏丹篮球世界排名第六十二名。
南苏丹队国际篮联世界排名第六十二位,是B组世界排名最靠后的球队,但他们在非洲区预选赛中12战11胜,以第一名晋级世界杯正赛。南苏丹男篮球员身材高大,运动能力突出,而且有多名归化球员加入,使得南苏丹队的实力不可小觑。
南苏丹球员的平均身高为2米02,队内最矮都有1米93。南苏丹这批球员打球,无关金钱,真的纯粹就是为了热爱而上场。他们的国家局势常年不稳定,人均也排在世界倒数,但群众就是热爱篮球,哪怕连像样的体育馆都没几个,因为这是为数不多能让人民忘记痛苦并享受喜悦的活动之一。
南苏丹
南苏丹共和国,简称“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行政州和3个行政区。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459万(2022年),系多部族国家,有丁卡、努维尔、希鲁克、巴里等64个部族。
南苏丹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共和国为邻,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邻近苏丹。首都为朱巴(南苏丹总统基尔于2011年9月发布命令,决定把拉姆塞尔定为该国新首都,并计划在5至8年内完成迁都)。

南苏丹是黑人还是白人

南苏丹是以黑人尼格罗人为主,大多信仰原始拜物教,他们是这片土地是那个的原住民。
南苏丹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不同语言和地域文化的部族多达60多个,其中分为尼罗特人、尼罗哈姆人、班图人和努巴人四大族群,主要部族有丁卡族(35.8%)、努尔族(15.6%)、希鲁克族(8%)、阿赞德族、巴里族(5%)等。
努尔族是南苏丹第二大部落,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5.6%。多数努尔人以畜牧为业,饲养牛羊,过着季节性迁徙生活,少数人以耕种和渔猎为业,主要分布在上尼罗河地区。努尔人保留着古老的社会结构和传统风俗,被称为“非洲人文的活化石”。
希鲁克族是南苏丹第三大部落,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左右,为定居部族。主要从事农业耕种,善于捕鱼和畜牧。希鲁克族拥有自己的国王,采用世袭制。主要分布在上尼罗州地区和琼格莱州,主要城镇有马拉卡勒(Malakal)、科多克(Kodhok)、通加(Tonga)、阿肯(Akon)等。
巴里族是南苏丹第四大部落,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左右。巴里族受奴隶贩卖运动和两次苏丹内战的影响最深,人口大幅下降。主要分布在南苏丹首都朱巴市的周围地区。南苏丹原议长、现任副总统詹姆斯·瓦尼来自巴里族。
南苏丹地理环境
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北纬4-10度线之间,系内陆国。南苏丹国土面积64.4万平方公里。东邻埃塞俄比亚,南接肯尼亚、乌干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邻中非共和国,北接苏丹。
陆地边境线总长5413公里(与中非共和国边境线989公里,与刚果民主共和国639公里,与埃塞俄比亚934公里,与肯尼亚232公里,与苏丹2184公里,与乌干达435公里)。
南苏丹地形呈槽型,东部、南部、西部边境地区为丘陵与山地。地形平坦开阔,多为粘土质平原,中部有大片草原、湿地。全境最高峰为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KINYETI),海拔3187米。南苏丹为内陆国,无海岸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苏丹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