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牛角挂书什么意思解释
- 2、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
- 3、牛角挂书的意思是什么
- 4、牛角挂书文言文
- 5、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
- 6、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 词语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
- 7、牛角挂书什么意思
- 8、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
- 9、牛角挂书是何意·出自于哪?
- 10、牛角挂书的诗词典故
牛角挂书什么意思解释
牛角挂书的意思是牛角上挂着书,形容勤奋苦读。
成语拼音:niú jiǎo guà shū。
成语解释:牛角挂书指牛角上挂着书,形容勤奋苦读。也形客悠闲自在地读书。
成语出处: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牛角挂书”。
成语用法: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成语示例: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回:“倘时运不济,便牛角挂书,鳖头饮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成语故事
李密世宦子弟,少年时候,因他父亲的关系被派在宫廷里当侍卫。一次值班的时候,隋炀帝注意到了他,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立志发愤读书,做个有学问的人。一天,李密骑着一头牛,去缑山拜访大学者包恺。他把一匣《汉书》挂在牛角上,自己手捧一卷骑在牛背上边走边读。这情形恰巧被越国公杨素看到了,觉得很奇怪,人家是骑驴看唱本,这少年是骑牛看什么呢?于是杨素拉住马的缰绳,跟在他后面,问:“前面的是哪位书生?好用功啊!”
李密回头一看,认得是越国公杨素,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行跪拜礼。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书?李密说:“《项羽传》。”于是,两人又聊了一阵子。杨素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同一般,不可小觑。
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
牛角挂书的成语故事讲述的是李密用牛角将书籍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读书的勤奋事迹。
1、成语解释
牛角挂书是一个成语,用以形容读书勤奋的精神。出自 《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例如,可以说:“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在句子中,牛角挂书通常作为定语,用来修饰勤奋读书的人。
2、成语故事
故事讲述了隋朝人李密,因决心读书有所作为,在一次去缑山拜访高士包恺的途中,他在牛角上挂了一部《汉书》,一边骑牛一边读书。途中遇到权贵杨素,杨素对他的勤奋和学识深感赞赏,并预言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后来,李密因饱读诗书,才识过人,成为反抗隋炀帝的领袖,并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牛角挂书作为勤学励志的典范,一直流传至今。
李密的人物介绍和生平
1、人物介绍
李密(582年~618年),字玄邃,隋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他是隋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瓦岗军的领导人。
2、生平
李密的家族世代为官,他的父亲李宽是隋朝的大官。李密少年时即成为隋炀帝的侍卫,但因病辞官回家,专心致志地读书。他富有才学,擅长辞章,深受当时的文人雅士赞誉。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民不聊生,李密加入了反抗隋炀帝的起义军。他先是应好友杨玄感的邀请,起兵反抗隋炀帝,后来加入了瓦岗军。李密在瓦岗军中担任要职,亲自起草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状。瓦岗军在他的领导下,声势日益壮大。
然而,李密在瓦岗军的领导地位并未持续太久。618年,瓦岗军发生内讧,李密被害,终年 36 岁。
牛角挂书的意思是什么
牛角挂书的意思是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牛角挂书的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出处:《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译文:(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示例: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
近义词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读音是wei bian san jue,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老夫子「读《易》,韦编三绝」。意思是说孔子读《易经》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意思是: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示例:哥哥读书总是习惯反覆研读,简直到了韦编三绝的地步!
近义词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读音xuán liáng cì gǔ。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示例: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意思是:苏秦读书十分刻苦,想打瞌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以致鲜血顺腿流到脚上也不在乎。
成语寓意
人骑在牛背上,书挂在牛角上,李密连走路的时间也用来读书,使得杨素对其另眼相看。成语告诉人们,知识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时间对每个人也是均等的,人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刻苦学习,不可把大把的光阴从指缝间溜走,大好年华,勿负光阴。
牛角挂书文言文
牛角挂书文言文原文: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译文: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出处:《新唐书·李密传》“牛角挂书”之后玄感通过“牛角挂书”明白了李密的重要性,派人将李密接到黎阳,李密向他献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袭据涿郡,扼临渝关,使隋军溃败在关外;中策是攻取长安,安抚官民,据关中与炀帝对抗;下策是袭取洛阳,军事冒险性最大。玄感恰恰采用了下策,开始虽接连取胜,队伍扩大到10万人,但接着即被隋军围追堵截,兵败自杀。李密被俘,押送途中用计谋逃离了险境。他隐姓埋名,东奔西走,想找支起义军,一同反抗隋朝。后来,他听说东郡瓦岗寨有一支强大的义军,首领是翟让,于是决定去东郡投奔瓦岗军。牛角挂书文言文及翻译原文: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译文: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杨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赏析: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人物生平: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李密几次出使吴国,吴大帝孙权问蜀汉兵马多少,回答道:“官用有余,人间自足。”后来吴大帝和群臣一起讨论道义问题,都说愿意做弟弟。李密说:“我愿意做兄长。”被问道为什么,李密说:“做哥哥的有更多时间侍奉父母。”吴国君臣都认为他说的对。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牛角挂书小古文注音版朗读词目牛角挂书发音niújiǎoguàshū释义比喻读书勤奋。出处《新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用法作定语;指勤奋读书。翻译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
一、成语牛角挂书的故事内容如下:
隋朝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密,原是贵族出身,后来家境破落。但他喜欢读书,从不浪费能够用来读书的点滴时间。一次,李密骑着牛出外办事,就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从中抽出一本,坐在牛背上一边赶路,一边读,十分专注。这一情形恰巧让大臣杨素看到,杨素问道:
“你是哪儿的书生?”
“我叫李密,辽东襄平人。”
“你读的是什么书?”
“《汉书》中的《项羽本纪》。”
杨素很亲切地跟李密详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前途无量,便鼓励他:“你这么好学,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杨素回家后,把情况讲给儿子杨玄感听,杨玄感便和李密结交,成了好朋友。
公元613年,杨玄感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便乘机起兵反隋,并请李密为他出谋划策,但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妙计,兵败身亡。后来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农民起义军,成为瓦岗军的首领。
后来,人们用“牛角挂书”来形容读书非常刻苦努力。
二、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扩展资料:
1、【色彩】中性
2、【结构】主谓式
3、【用法】作定语
4、【释义】比喻读书勤奋。
5、【押韵词】牛衣夜哭、藏垢纳污、套近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嘴上功夫、横见侧出、略不世出、根朽枝枯、气壮胆粗、窸窸窣窣 [2]
6、【年代】隋代
7、外文翻译
【英语】read while grazing the cattle with one's books hung on its horns.
8、成语原文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牛角挂书
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 词语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
1、牛角挂书,汉语成语,拼音是niú jiǎo guà shū,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
2、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3、示例:我们要学习他牛角挂书的读书精神。
牛角挂书什么意思
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比喻读书勤奋。说得是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走路,一边看。
隋唐时期瓦岗寨的军事李密特别爱学习,把书挂他放的牛角上,被一个大将军看到夸他必有出息
一分钟了解牛角挂书
意思是: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意思: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示例:我听人说魏王幼时牛角挂书,满腹经纶,很有学问。
用法:作定语。
扩展资料:
牛角挂书近义词:
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读音是wei bian san jue,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老夫子「读《易》,韦编三绝」。意思是说孔子读《易经》的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
示例:少年毛泽东韦编三绝,在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
牛角挂书的故事:
“牛角挂书”是发生在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中的瓦岗军后期领袖李密身上的故事。李密主上本是北周和隋朝贵族,而到了他这一代时,已经衰落了。
凭借着祖上的荫庇,李密大概在15岁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武职,在隋炀帝宫里当差。有一天,隋炀帝看到李密后,觉得这少年天性太活跃,怕他在宫里惹事,就将他赶出宫去。
于是李密回家放牛为生。不甘心就此潦倒一生的李密,一边放牛一边发奋读书。一天李密听说缑山住着一个叫包恺的饱学之士,于是刘骑上一头牛前去求教,牛背上铺着用薄草编的垫子。
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当时的越国公杨素骑着马在李密后面赶路,看到少年如此用功,便悄悄勒紧马缰在后面跟了一段。
杨素发现李密自始至终读得十分投入,便忍不住赞叹道:“谁家的少年如此刻苦!”李密在宫中当差时见到过越国公,于是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拜见。
杨素问李密在读什么,李密告诉他自己正在读《汉书》。杨素与李密交谈了一会儿,发现李密谈吐不凡。
回家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时才能,都在你们兄弟之上,你们可以和他交往一下。”后来杨玄感果真前来结交李密,两人成了朋友,这就是牛角挂书的故事。
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
牛角挂书的解释隋 末 李密 勤读的 事迹 。《新唐书·李密传》:“﹝ 李密 ﹞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 杨素 适见於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 密 识 素 ,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 宋 陆游 《对酒》诗:“牛角挂书何足问, 虎头 食肉亦非豪。” 词语分解 牛角的解释 牛的角,也指用其做成的 号角 详细解释牛的角。亦指牛角号。 郭沫若 《 棠棣 之花》第五幕:“我们想,他们仅仅两个人敢来偷尸, 一定 是不止两个人,一定有许 * 羽 埋伏 在这城里,所以 不敢 追上去,才赶快吹起了牛角来 书的解释 书 (书) ū 成本的 著作 :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 生气 (指读书人 脱离 实际 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 书简 。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牛角挂书是何意·出自于哪?
“牛角挂书”形容刻苦攻读。
此典出自《旧唐书·李密传》:“密大喜,因谢病,专心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绳,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
隋代人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本是辽东襄平人。父亲李宽,在隋朝任上柱国、蒲山公,迁徙为京兆长安人。李密小时候非常聪敏,一次,隋炀帝见了他,对许公宇文述说:“刚才站在左边仗下的黑色小儿是谁?”宇文述回答道:“那个小儿,是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隋炀帝说:“那个小儿的眼光与常人很不一样,不要让他在我跟前转来转去的。”有一天,宇文述对李密说:“贤弟聪敏异常,应当以才学取官,不要再干宿卫之类的事了。”
李密听了宇文述的话以后,满心欢喜,于是就声称自己有病,不能再担任宿卫了。他一心以读书为业,闭门不出,苦心钻研。他听说饱学之士包恺在缑山,就去寻访从学。他骑着一头黄牛,以草垫为鞍,把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一手牵革带,一手翻书,吟读不已。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有人对读书这么痴迷,从后边骑马赶上前来,问道:“你是何处书生,如此专心读书?”李密认识越国公杨素,就下牛再拜,自报姓名。杨素又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道:“我在读《项羽传》。”越国公杨素感到很惊奇,就同李密交谈起来,十分高兴地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的见识和气度,你们都赶不上。”于是,杨玄感一见倾心,就与李密成了好朋友。
牛角挂书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新唐书 ·李密传》:“ (李密) 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 《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
释义用法 李密年少时骑牛行路,将 《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
用典形式
【书挂角】 清·钱谦益:“犊背或看书挂角,庭前时见麦流水。”
【角挂经】 宋·苏轼:“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
【挂牛角】 宋·苏辙:“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宋·陆游:“读书时亦挂牛角,对酒正须持蟹螯。”
【挂汉书】 清·钱谦益:“垄上应使群儿笑,牛角争教挂汉书。”
【牛角挂书】 宋·陆游:“牛角挂书何足问,虎头食肉亦非豪。”
【牛背读书】 明 ·陈子龙:“牛背读书马上饮,冬春射猎南山中。”
【书挂牛角】 清·叶肇梓:“太平牧牛有余乐,不用将书挂牛角。”
【束书牛角】 明 ·陈子龙:“但愿时清兵革稀,束书牛角还农圃。”
【角上汉书】 宋 ·张炎:“一犁初卸,息影斜阳下。角上汉书何不挂。老子近来慵跨。”
【挂帙牛角】 清·顾炎武:“挂帙安牛角,担囊逐马蹄。”
【汉书挂牛角】 清·顾炎武:“常把汉书挂牛角,独出郊原更谁与?”
【角端挂汉编】 明 ·唐寅:“骑犊归来浇葑田,角端轻挂汉编年。”
【茧栗挂汉书】 宋·杨万里:“却思归跨春山犊,茧栗仍将挂汉书。”
【骑牛读汉书】 宋·陆游:“但思下帷授老子,那复骑牛读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