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古稀,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古代年龄称谓的相关知识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7 15:26:01 浏览3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人到七十古稀什么意思

人到70岁又称古稀。在旧时代,生活条件很差,能活到70岁的人很少。
人到七十古稀的意思是人到了七十岁。古稀,出自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明·李贽《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另外关于年龄的称呼还有: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90岁:鲐背之年。

70岁为古稀之年什么意思

1、古人把人的70岁称为古稀,稀就是少的意思。七十岁亦称为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2、而把70岁高龄老人称作古稀老人,是来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叫做《曲江二首》的诗,诗中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感叹人生何其短暂,能活到70岁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3、明朝著名画家唐伯虎幸运地活过了“古稀”,他读完这首诗后,感慨万千地写了一首词:“人年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伯虎虽然高寿,但还是感叹人生苦短。
4、由于古人医学落后,加上战乱、灾荒,平常百姓活到70岁的人并不多,即便是达官显贵之人也不见得能够活到70岁,因此古人称70岁为古稀。
更多关于70岁为古稀之年什么意思,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2b84c4161610422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七十古稀之年

七十古稀之年古稀指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花甲,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历史沿革古人提倡十岁入学,今天我们规定七岁入学,尽管相差三年,但在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应该是符合现实要求的。尤其古代提出三十“有室”,这和今天世界一些地方盛行的三十结婚,晚婚晚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的寿命延至七、八十岁以上。民间流传的“二十三十青少年,四十五十正当年,六十七十满街转,八十九十不稀罕”民谣,这和“四十称强、五十称艾、六十称耆、七十称老”的提法,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祖先,对人生年龄的分段,分明是极为科学和合理实用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白发苍苍;一百长命百岁。1、出处来源于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为政》。2、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释义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2、赏析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3、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论语·为政七十古稀之年祝寿词1.姥爷,祝您永远快乐健康,笑在眉头喜在心头,福寿绵绵,长命百年!2.日月昌明,日月同辉,松鹤长春,后福无疆,富贵安康,春秋不老.3.欢乐就是健康,愉快的情绪是长寿的最好秘决。祝您天天快乐!4.您是经霜的枫树老更红历尽悲欢,愈显得襟怀坦荡。衷心祝愿您生命之树常青。5.日月昌明,日月同辉,松鹤长春,后福无疆,富贵安康,春秋不老;祝老爷子宝刀不老!永远年轻。6.亲爱的爷爷,您年愈九十仍精神烁烁实在是旷达的楷模我们相约在您百岁的今日我定来为您祝寿!7.今天您已迈入了古稀之年,对于您这样的老人,健康乃第一财富我衷心祝您健康长寿!8.为爷爷送去无穷无尽的欢心!祝您永远快乐健康,笑在眉头喜在心头,生日快乐。9.恭祝老寿星,福如东海,日月昌明。松鹤长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欢乐远长。同时也祝愿在座的的各位都幸福安康!70岁祝寿词简短通俗1、祝老寿星身复体健康、长命百岁、制万事如意、生日快乐。2、祝老寿星吉祥如意、富贵安康、事事顺心、幸福长伴。3、祝福老人生日快乐,晚年幸福、健康长寿。4、斟满酒,举起杯,祝老人生日快乐,长命百岁!也祝在座的所有父母晚年幸福,健康长寿!5、祝愿圆自己未圆的梦,享受人生,享受生活!6、亲朋共享天伦乐,欢声笑语福满堂。7、祝福老人家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8、增福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8、你是大树,为我们遮蔽风风雨雨;你是太阳,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亲爱的父亲,祝你健康、长寿。生日快乐!9、当我忧伤时,当我沮丧时,我亲爱的父亲总在关注着我。你的建议和鼓励使我渡过难关,爸爸,谢谢你的帮助和理解。愿你的生日特别快乐!10、您常说生活的乐趣尤如一眼深深的泉,你挖掘的越深,涌出的乐趣越多。您正是一位不断掘取生活乐趣的老人,是我们人生的榜样。真心祝福您在生活的乐趣中越活越年轻!您是我心中最尊敬的长者。11、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帮助我走出人生的低谷,引领我走向光明。每当您生日来临之际,我总想把最真诚的谢意表达,千言万语,疑成一句愿您健康长寿!12、在庆贺您70寿诞之日,虽然不能陪您度过这特别的日子,但我的祝福依旧准时送上,衷心地祝愿您:生日快乐!健康长寿,事事顺心,福禄吉祥!还要送您一句话:当您自己不觉得老的时候,您就永远不会老。愿您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最后,再一次祝福您: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七十大寿祝寿词1、爷爷,这么多年以来,你永远是鹤发童颜,双目炯炯有神;70岁了,你还是精神矍铄,志在千里;爷爷,你是我的好榜样;祝福你寿比南山,幸福快乐!2、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寿命处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3、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在您辛劳了几十年的今天,子孙欢聚一堂,同享天伦之乐,祝您寿与天齐,并祝美好明天!4、你的生日让我想起你对我的体贴,还有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只希望你所给予我的幸福,我将同样回报给你。祝福你事事顺心,幸福无边!5、您一直用您的爱为我指路,让我的人生走得轻松,走得稳健,走得快乐,走得正确。您付出的辛苦我记在心中,妈妈,谢谢您,祝您生日快乐!6、祝贺寿星有个好名声。行得正,走得端,心底无愧天地宽,自力更生求致富,日子过得比蜜甜!7、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在您辛劳了几十年的今天,子孙欢聚一堂,同享天伦之乐,祝您寿与天齐,并祝美好明天!

人生七十古稀指的是几岁?

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
《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古稀出处:
明朝时期,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
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

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

70岁是古稀,80岁是耄耋,90岁也是耄耋。
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00岁称上寿,80岁称中寿,60岁称下寿。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50岁或60岁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庆寿”。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一个人活到了70岁,算是高龄了,尤其是在人均寿命不高的古代,就更加稀少了,因而古人认为人活到70岁,是很稀少的,故而称70岁为“古稀之年”。关于古稀最经典的一句诗是“诗圣”杜甫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耄耋造句:
1、别太折腾你的头发,不然你年届不惑时,头发却似耄耋老人。
2、依然有很多人,上到82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嗷嗷待哺的幼儿,男女老少各色人等把车厢塞得水泄不通。
3、绝望之下,我开始自己创业,一星期工作六天,照顾起社区里别的耄耋老人。
4、他没有留下任何字迹来说明这一点,尽管有些文档记载,他已经是个耄耋老人时对其他人提起过这码事。
5、此次朝圣之旅是其上任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出访,同时也是对这位81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体力的一次考验。

七十岁称为什么 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

1、老人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因为在古代七十岁是退休回家,把平时当官时坐的的车收(悬)起来的时候,所以也叫悬车之年。又因十岁为一旬,所以七十岁人可叫七旬老人。
2、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后来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时,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再往下八十是什么,九十是什么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再往下八十是什么,九十是什么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称半百或知命、六十称花甲或耳顺、七十称古稀、八十及九十称耄耋、百岁老人称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总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致改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耄耋(音maodie) 90岁-背之年 100岁-期颐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称半百或知命、六十称花甲或耳顺、七十称古稀、八十及九十称耄耋、百岁老人称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总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致改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耄耋(音maodie) 90岁-背之年 100岁-期颐 还有搞笑的:三十而立,四十半蹲,五十全蹲,六十而坐,七十而躺,八十长躺,九十轮回
六十甲子七十古稀八十九十是什么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花甲 七十岁——古稀 八十岁——仗朝 九十岁——耄耋 一百岁——期颐
30而立,40.....六十花甲,七十古稀中间是什么?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
七十叫古稀,那六十、八十、九十叫什么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这位知友,"七十叫古稀,那六十,八十,九十叫什么"?请看下面的解释: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儿童?青少年?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回圈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六十花甲,七十耄耋?八十? 一百?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请问六十叫花甲,七十叫古稀,那么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十,九十叫什么,有这叫法吗?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字怎么读?谢谢! 耄耋 耄耋: 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耄 mào <形>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octogenarian] 匪我言耄。——《诗·大雅·板》 亦聿既耄。——《诗·大雅·抑》 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又如:耄儿(老人和儿童);耄年(老年);耄老(老年,老年人);耄荒(年老);耄学(年耄硕学之士);耄聩(年老糊涂);耄勤(年老倦勤);耄期(高年);耄耋(八十岁的年龄;高龄,高寿);耄儒(老儒) 年老昏乱 [aged and confused] 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 又如:耄思(思绪纷乱);耄耄(纷乱貌);耄乱(谓年老昏乱的人);耄夫(年老昏庸之人);耄昏(年老昏愦);耄聩(年老糊涂);耄朽(老朽;衰老);耄衰(衰老) 耋 耊 dié <名> (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同本义 [age over seventy or eighty] 年八十曰耊。字亦作耋。——《说文》 则大耋之嗟。——《易·离》。马注:“七十曰耋。” 使率一二耋老而绥焉。——《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耆耋好礼。——《礼记·射义》 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撷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古代年龄称谓的相关知识

1、一般九十岁也与八十岁一样称为耄耋之年,可称九十耄耋。2、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dié。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耋,年纪为八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3、年龄称谓:古稀:指70岁。称70岁为古稀之年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耄耋:指80~90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鲐背:指长寿老人,九十岁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期颐:指百岁老人。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人到七十古来稀是何含义?

稀:稀少。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这句话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人这一生啊,活到七十岁,那就古今少有啦!而字面之外是在告诫我们:自古以来,人们要想活到七十岁都是比较稀有的事情,既然如此,我们就该知足与感恩。如果我们只能活到六十岁,那就安慰一下自己吧——毕竟活到七十岁是少有的事情,所以我活个六十也不错了!而万一我们一不小心活到了七十一岁,那就谢主隆恩吧,毕竟人生苦短,你可是比古人中的长寿者还多活了一岁哪!最初接受这些教育,是在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上。课本中有关于国人寿命长短演化的表述,大概是这样说的:古人的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解放前中国人寿命在三十五岁左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寿命到了70岁……现在生活水平、医疗水平都很好了,人的寿命比以前更长的了。
古时候人的寿命非常短,很少有人能活到70岁,所以叫人到七十古来稀,意思为人能活到七十岁自古很少有的。70岁又称古稀之年,例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人过七十古来稀。这里是说,人能活到七十在古代就是长寿了,是一种很自豪的,豪迈的说法。而在现在,人活到七十以上的已经不稀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要长寿,而且老有所乐,生活质量飞速提升,老人的阅历将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年轻人都应该请教老人,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氛围。
以前生活条件差,无钱治治,七十岁的人太少。
来自杜甫的诗 ,(杜工部诗,曲江二首)说明那时候七十岁的人很少!
人过七十古来稀是说人能活到七十在古代就是长寿了,是一种很自豪的,豪迈的说法。专而在现在,人活属到七十以上的已经不稀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要长寿,而且老有所乐,生活质量飞速提升,老人的阅历将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年轻人都应该请教老人,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氛围。
扩展资料
1、意思:
七十岁高龄的人从古以来就不多见。指得享高寿不易。
2、出处:
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3、译文: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七十古稀是什么意思?

“七十古稀”是一个传统的中文礼物,在人们温馨的祝福下,祝福者会把一只籽粟用丝线系在寿星的额头上,一方面表示生命经历的积累和荣耀,一方面希望其余寿延颐,健康长寿。这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意义深刻的礼物,寄托着人们对长者深厚的敬意和美好祝愿。
到了七十古稀之年,生活的状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摆脱了工作的桎梏,可以安享晚年。此时,人们应该更加重视健康,寻求愉悦的生活方式,放弃一些繁琐的事情,用心享受生命的美好。虽然人们身体逐渐衰老,但心静如水,内心却更加宁静祥和,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七十古稀的人们应该肩负起传承和传授的责任,要把珍贵的人生经验传承给年轻一代,让他们受益无穷。这既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和传承,也是一种人生的意义体现。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老人们的焦点,他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自己的健康问题,积极配合医生和家人的关心,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