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节的古诗10首小学三年级,中秋节有什么诗句三年级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9 06:14:27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三年级中秋节的古诗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____李商隐《嫦娥》
3、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__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8、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9、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0、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1、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3、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4、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5、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6、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中秋节的诗句小学三年级

中秋节的诗句如下:
1、《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翻译: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间的七宝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让那我们向着的圆圆的月破损。
赏析: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2、《中秋月二首·其二》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翻译: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赏析: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
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3、《中秋》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翻译:闲时吟诗无边无际的秋景之外,万事到头来都觉得悠悠一梦。值此佳节之夜倘若没有一轮明月,这一年就算是虚度了一个秋天。
赏析:这首诗最大的绝妙之处,在于“无月”二字。王建著名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其“月明”,而生“秋思”。倘若“无月”,则无“秋思”,则少却诸多秋思佳作。
倘若无月,就不会引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情之思,不会引出杜甫在长安狱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儿女之思,不会引出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兄弟之思,也不会引出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爱情之思。

中秋节的诗句古诗大全三年级

三年级中秋节的诗句如下: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意思是海上升起了明月,天涯各地的人们都能共同观赏它。有情人怨恨漫长的夜晚,整个晚上都在思念着自己的心上人。
2、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意思是桂花从月宫中纷纷洒落下来,在寺庙前的台阶上拾到了新鲜的带着露水的桂花。到现在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桂花应该是嫦娥撒下来的吧。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出自宋代晏殊的《中秋月》。意思是月光下梧桐树的影子随着月轮的转动而移动,这个晚上我一个人孤独地待在角落里。也许嫦娥也会感到惆怅和遗憾吧,因为月亮上的玉兔和桂树都是那么孤独和清冷。
描写中秋节古诗的理解方法:
1、字面意思入手:古诗词常常运用典故、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具有韵味和内涵。在阅读古诗词时,首先要从字面意思入手,理解诗句所描绘的场景和形象。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字面意思是询问明月何时出现,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2、挖掘隐喻和比喻:古诗词中的隐喻和比喻常常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在阅读时,要善于挖掘其中的隐喻和比喻,理解诗人的感悟和思考。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一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3、关注意象:意象是诗人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手法。在阅读古诗词时,要注意抓住其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例如,在中秋节古诗词中,月亮是一个常见的意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的诗词有哪些三年级

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的中秋节的诗词如下:
1、《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圆月夜的景象,通过比喻和想象描绘了月亮的形状和美丽。诗中提到了传说中的仙人、桂树、白兔和蟾蜍等形象,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神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转、自然变化和人间忧欢离合的感慨和思考。
2、《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象,通过富有感情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团聚和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诗中的银汉无声转玉盘形象地表现了月亮的圆润和光泽,令人陶醉。同时,诗中透露出淡淡的离别之苦和伤感之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
3、《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解释:这首诗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通过描绘嫦娥孤独寂寞的形象和长河渐落晓星沉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团聚和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人们对善良与正义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中秋节的由来:
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在秋天,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或十六或十七日,和农历春祭相对应。春秋时期楚国人诗人屈原在五岳之一的南岳长沙,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自尽了。唐朝时期,人们把祭月节定在了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从此,这个节日便与星辰共存,与月亮同在。
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了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明清时期,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在这个节日里,无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尽力回家与亲人团聚,或者至少通过各种方式与远方的亲人分享这个特别的时刻。这也是为什么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这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它表达了人们对家庭、亲人和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和无尽希望。

中秋节有什么诗句三年级

三年级中秋节的诗有《望月怀远》、《十五夜望月》、《子夜吴歌秋歌》等。
1、《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3、《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

小学生中秋节的古诗10首

中秋节古诗10首如下:
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思乡》唐:杜甫。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3、《中秋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5、《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7、《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中秋》唐:司空图。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9、《中秋月》宋: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中秋玩月》明:佚名。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拓展知识:
中秋习俗:祭月习俗应该是中秋节众多习俗之中历史渊源最为深远的。上古先民对于未知总是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于星空、对于星空中的月亮和太阳,对于天象的崇拜,于是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其中秋夕祭月就是由天象崇拜演变而来,其目的在于祈求月神庇佑,完成自己的心愿,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赏月、玩月的活动。随着中秋节的最终形成,经过宋朝的兴盛,明清的进一步发展,月圆逐渐演变成了人团圆的含义。
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故而祭月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中年长的女性长辈担任主祭,男性则担任赞礼,或是从旁协助。

中秋节有哪些古诗 小学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的古诗如下: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赏析: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赏析:“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赏析: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
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

三年级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1、《十五夜望月》唐代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节的夜晚,万籁俱寂,圆圆的月亮显得格外的皎洁。银白色的月 光泻落在庭院中,仿佛在地面上铺了一层雪白的霜雪。浓密的树荫中, 栖息着的乌鸦已静静地进入了梦乡。
清冷的露珠,默默地湿润着庭院中 散发清香的桂花树。今夜,无数的人都在仰望着团团明月,神驰广寒宫。 宫中的嫦娥面对这凄清的夜晚,不由得引发了感秋怀人的愁思,可是,不 知道这茫茫的思绪,会飞落在人间的哪一方呢?
2、《南斋玩月》唐代 作者: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译文: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3、《中秋月》唐代 作者: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1、中秋
唐 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白话释义:
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话释义: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白话释义: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4、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白话释义:
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5、中秋对月
唐 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白话释义: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
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1、中秋
唐 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白话释义:
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话释义: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白话释义: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4、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白话释义:
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5、中秋对月
唐 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白话释义: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元月宋案。案名孤只白鹤洞,青天妖龙地址爱香胡胡指难言少字语语不清,人人自还。
一、《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译文: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二、《倪庄中秋》
元—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译文: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秋天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每每到了晚上月亮(山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三、《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译文: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四、《明月何皎皎》
汉—无名氏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译文:明月为何这般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夜里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五、《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中秋节的诗句三年级

三年级中秋节的诗有《十五夜望月》、《八月十五夜玩月》、《八月十五夜月》等。
1、《十五夜望月》。
原文节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_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赏析: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绳,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它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
2、《八月十五夜玩月》。
原文节选: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译文:
老天用今夜的如水月色,清洗整个天宇人世。暑气已退,天空明净;而秋色澄明,万物清丽。满天繁星的光彩都让给月色占了先,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经常变换的是人间,而月亮依然是恒久的。
赏析:
这首词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首二句描写中秋的月光如水—般一次就浣洗了整个尘世,手法形象。颌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派开阔之象。
3、《八月十五夜月》。
原文节选: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译文: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赏析: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