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抖擞的意思
- 2、抖擞的意思解释
- 3、抖擞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 4、抖擞什么意思
- 5、“抖擞”是什么意思?
- 6、抖擞的意思
- 7、抖擞的意思是
- 8、抖擞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
- 9、抖擞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抖擞的意思
抖擞的意思是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摆威风;佛教用语,头陀的别称;搜索,寻找;以手举物而振拂;显露,显示。
抖擞,汉语词语,读音为dǒusǒu,出处:《方言》第六:铺颁,索也。东齐白铺颁,犹秦晋言抖薮也。郭璞注:谓斗薮举索物也。戴震疏证:薮,亦作擞。宋·刘克庄《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谏笏,犹带虚皇案畔香。
抖擞造句:
1、身体逼出一层微臭的汗垢,疲累神情不见,杜南整个人抖擞起来。
2、国际气象日,冬天寒冷,要注意加衣加被,不要被寒流闪了腰,年刚过,咱还要精神抖擞的工作应酬,鼻涕直流的去公司多毁形象啊。
3、精神抖擞,那种由自内心的疲顿感也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4、转眼七天匆匆过,早上一杯热咖啡,赶走清晨与疲惫;饭后扭扭腰,舒展身体酸累;晚上早点进窝被,甜甜入梦想。节后要上班,每天恢复点,精神抖擞又一天。
抖擞的意思解释
抖擞的意思是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以手举物而振拂。《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唐尚颜《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藓色侵。”《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抖却;摆脱。《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清金农《宿韬光飞雨轩》诗:“隙尘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振作;奋发。《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闲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例句:
1、他走路时总是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2、而大路两旁的松柏,却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傲迎风霜雨雪,激励着人们勇敢地前进。
3、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4、冬天的晨练更有一番意趣,新鲜而略带凉意的空气使人头脑清醒,精神抖擞。
5、参加龙舟比赛的选手个个裹头赤膊,精神抖擞。
6、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7、休息了一会儿,他又精神抖擞地上班去了。
8、尽管天气寒冷,工地上的工人们仍精神抖擞。
9、这些士兵个个虎背熊腰,精神抖擞。
10、他明知道这次出海凶多吉少,但还是精神抖擞地上了阵。
抖擞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抖擞的意思:振作;奋发。
读音:dǒu sǒu。
出处:《方言》第六:铺颁,索也。东齐白铺颁,犹秦晋言抖薮也。郭璞注:谓斗薮举索物也。戴震疏证:薮,亦作擞。
引证:宋·刘克庄《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谏笏,犹带虚皇案畔香。
《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唐·尚颜《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藓色侵。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唐·王炎《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抖擞造句
1、他走路时总是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2、运动员精神抖擞地进入了赛场。
3、人们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了。
4、一声冲锋令下,抗日战士人人精神抖擞,决心打一场痛快的大胜仗。
5、起床早的人上午精神抖擞,而整个下午却无精打采。
6、一声令下,解放军战士个个精神抖擞,冲上前去。
7、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8、这个连的战士个个年轻力壮,精神抖擞,操练起来杀声震天。
9、他明知道这次出海凶多吉少,但还是精神抖擞地上了阵。
10、华北油田的钻井工人们,不怕天寒地冻,个个精神抖擞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抖擞什么意思
抖擞的意思是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摆威风。
一、抖擞的拼音和英文
1、拼音:dǒu sǒu。
2、英文:enliven。
二、抖擞造句
1、他走路时总是昂首挺胸,精神抖擞。
2、运动员精神抖擞地进入了赛场。
3、人们舒展舒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了。
4、一声冲锋令下,抗日战士人人精神抖擞,决心打一场痛快的大胜仗。
5、起床早的人上午精神抖擞,而整个下午却无精打采。
6、一声令下,解放军战士个个精神抖擞,冲上前去。
7、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8、这个连的战士个个年轻力壮,精神抖擞,操练起来杀声震天。
9、他明知道这次出海凶多吉少,但还是精神抖擞地上了阵。
10、华北油田的钻井工人们,不怕天寒地冻,个个精神抖擞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11、尽管天气炎热,考生们却依然精神抖擞。
12、他精神抖擞地走向竞赛场。
13、尽管天气寒冷,工地上的工人们仍精神抖擞。
14、休息了一会儿,他又精神抖擞地上班去了。
15、军训中,同学们在操场上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步调一致,喊声震天,全场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给予鼓励。
16、参加龙舟比赛的选手个个裹头赤膊,精神抖擞。
17、赵老汉虽然两鬓早已苍白,但精神却很抖擞。
18、这老头鹤发童颜,精神抖擞。
“抖擞”是什么意思?
抖擞
振作,振奋,如“~~精神”。
抖擞
dǒusǒu
(1) ∶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 ∶振作的
精神抖擞
(3) ∶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抖擞
dǒusǒu
(1) ∶抖动
抖擞掉棉衣上的雪
宦情抖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唐·白居易《答州民》
它们在霞光中抖擞着翅膀,从草地上飞起
(2) [方]∶摆威风
瞧吧,看他还能抖擞几天
抖擞
dǒusǒu
佛教用语,头陀的别称
抖擞
振作,振奋,如“~~精神”。
抖擞
dǒusǒu
(1) ∶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 ∶振作的
精神抖擞
(3) ∶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抖擞
dǒusǒu
(1) ∶抖动
抖擞掉棉衣上的雪
宦情抖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唐·白居易《答州民》
它们在霞光中抖擞着翅膀,从草地上飞起
(2) [方]∶摆威风
瞧吧,看他还能抖擞几天
抖擞
抖擞 dǒu sǒu
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例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振作的。
例句:精神抖擞。
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例句:抖擞掉棉衣上的雪;宦情抖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唐·白居易《答州民》
例句:它们在霞光中抖擞着翅膀,从草地上飞起。
摆威风 [fang[口]]。
例句:瞧吧,看他还能抖擞几天。
佛教用语,头陀的别称。
焕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例句:早上起来,吹吹冷风,精神抖擞。
抖擞[dǒu sǒu]意思: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一、抖擞基本释义:
1、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2、振作的。
二、抖擞引证解释:
振作;奋发。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三、抖擞用法示例:
1、而大路两旁的松柏,却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傲迎风霜雨雪,激励着人们勇敢地前进。
2、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
扩展资料
抖擞近义词:振作、振奋
一、振作
【词语】:振作
【拼音】:zhèn zuò
【释义】:使精神胞满,情绪高昂。
示例:
1、精神振作的商人,除了有小心谨慎的习惯之外,还得要有敏捷和不因循两种长处。
2、希望是黑暗中的火光,使人精神振作;希望使沙漠中的绿洲,使人心旷神怡。
二、振奋
【词语】:振奋
【拼音】:zhèn fèn
【释义】:指振作精神,奋发努力。
示例:
1、大阅兵的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2、爱心是一句飘荡在寒晨的问候,使奔波劳累的人感到振奋。
抖擞的意思
抖擞,汉语词语,读音为dǒu sǒu。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抖擞的意思是:振作;奋发。
1、出处:
抖擞语出佛教:“头陀的梵文音译。所谓抖擞,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
2、近义词:
(1)振作:使精神饱满,情绪高昂。
(2)振奋:振作精神,奋发努力。
(3)矍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4)焕发:散发出年轻的健康所特有的红润;充满或显示出热情洋溢、精神愉快容光焕发止。
(5)旺盛:生命力强或情绪高涨;兴旺繁盛。
3、反义词:
(1)萎靡:精神颓废,意志消沉。
(2)颓丧: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3)颓唐:萎靡不振的样子。
抖擞例句:
1、尽管考试难度很大,但小李在考前复习充分,考试当天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
2、面对即将到来的大考,小红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天精神抖擞地迎接挑战。
3、考试前一晚,同学们互相鼓励,努力保持精神抖擞的状态,以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4、为了让女儿在考试中精神抖擞,妈妈特意为她准备了营养丰富的早餐。
5、在考试前,老师总是鼓励同学们保持精神抖擞,全力以赴地应对挑战。
6、小明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考试当天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自信满满。
7、考试前,学校特意安排了轻松的活动,帮助同学们放松心情,保持精神抖擞。
8、虽然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小明通过调整心态,努力保持精神抖擞的状态。
9、在备考过程中,小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她在考试当天精神抖擞、信心十足。
10、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高效的复习方法,小华在考试当天精神抖擞地迎接挑战。
抖擞的意思是
抖擞的意思如下:
抖擞,汉语词语,读音为dǒu sǒu,意思是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摆威风;佛教用语,头陀的别称;搜索,寻找;以手举物而振拂;显露,显示。
例句:
1、走过了春的旎旖,迎来了夏的蓬勃,是这般的缤纷着绚丽,灿烂着热烈。这夏天很美丽啊,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展现了抖擞激荡着夏的精神。
2、春天的旖旎风光渐渐远去,迎来了夏的蓬勃,缤纷绚丽,灿烂着热烈。这夏天多美丽啊,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大地的五彩缤纷抖擞激荡着夏的精神。
3、我不禁想起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也不曾忘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龚自珍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们都时刻牵挂自己的祖国,时刻拥有着一颗感人的爱国心!
4、运动会的开幕式是下午2点在学校大操场举行的,同学们都早早的按次序排好了队,个个脸上都笑容满面,有的手里拿着彩色气球,有的拿着小彩旗,欢声细语,那股兴奋劲就别提了运动员们个个更是信心十足,精神抖擞。
5、那时候,他是一个精神抖擞愉快自信的长者,现在看来可怜和不知所措。
出处:
《方言》第六:铺颁,索也。东齐白铺颁,犹秦晋言抖薮也。郭璞注:谓斗薮举索物也。戴震疏证:薮,亦作擞。宋·刘克庄《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谏笏,犹带虚皇案畔香。《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抖擞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
抖擞的意思是振作、奋发。它形容人或事物在精神上表现出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状态。
抖擞这个词语源自中国古代,原意是形容风吹过后,人或动物身上振奋的状态。后来,随着汉语的发展,抖擞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和动词,意思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广泛。
作为形容词,抖擞形容人或事物精神振奋、神采奕奕的状态。例如,他看上去精神抖擞,仿佛完全没有受到昨天失败的影响。作为动词,抖擞则表示振作、奋发的行为。例如,他抖擞精神,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此外,抖擞还可以引申为抖落的意思,表示摇动或震动后,把身上的尘土、残余物等抖落下来。例如,他抖擞了一下衣服,把上面的尘土都抖落了。
在汉语中,抖擞是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词语,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或事物的表现。同时,抖擞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抖擞的造句:
1、他抖擞精神,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2、早上起床,他抖擞一下身体,准备开始新的一天。
3、同学们抖擞精神,大声朗读课文。
4、比赛前,运动员们抖擞精神,互相鼓励。
5、尽管昨晚没睡好,他仍然抖擞着精神参加今天的会议。
6、看着他的背影,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和抖擞。
7、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抖擞精神,准备听老师讲解新的知识。
8、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他抖擞精神,重新投入工作。
9、每次运动后,他都会抖擞精神,感觉更加清爽。
10、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抖擞精神,全力以赴。
11、看着她的笑容,我感到我的精神抖擞,仿佛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
12、比赛结束后,他抖擞精神,迎接下一轮挑战。
13、尽管已经年迈,他仍然抖擞精神,坚持每天锻炼。
14、全家人抖擞精神,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15、他抖擞精神,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他知道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挑战了。
抖擞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一、拼音
抖擞 [ dǒu sǒu ]
二、出处
元·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九回》:“目射神光,威风抖擞。”
释义:
眼神火炬般光亮,气势奋发令人敬畏。
三、例句
1、尽管天气寒冷,工地上的工人们仍精神抖擞。
2、军训中,同学们在操场上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步调一致,喊声震天,全场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给予鼓励。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振奋 [ zhèn fèn ]
释义:奋起;奋发。
出处:唐·李咸用 《送从兄入京》诗:“大抵男儿须振奋,近来时事懒思量。”
翻译:大多的男子汉都要奋发精神,最近的国内外大事不值得去费心。
二、反义词:
颓唐 [ tuí táng ]
释义:颓丧;精神委靡不振。
出处: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臣一介书生,不学无术;加以老病颓唐,未能补报涓埃
翻译:我只是一个读书的人,学问不高,也没有本领,再加上最近年事已高身体患病,精神委靡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