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湖南株洲杨得志故居景点介绍
- 2、杨得志之女杨秋华的笫二任丈夫
- 3、杨得志围城打援 电影演员都有谁
- 4、杨得志故居在哪
- 5、
- 6、杨得志是谁的女婿?
- 7、杨得志是谁
- 8、杨得志长征路上第一次见陈赓,东征时俩人并肩作战,对他很敬佩
- 9、杨得志晚年老照片:回老区看望群众,拿出珍藏的云南白药瓶把玩
- 10、1950年杨得志回家探亲,姐姐拿着照片说:这要让坏人看见就坏了
湖南株洲杨得志故居景点介绍
杨得志故居位于株洲市渌口区南洲镇湘渌村,故居分为陈列馆、铜像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三个部分。杨得志将军戎马一生,善打硬仗,曾参与大渡河战役、平型关战役、平津战役、上甘岭战役等著名战役。故居陈列馆里展示了他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到对越反自卫战期间的珍贵照片和文献资料。
杨得志(1911年-1994年)出生于湖南南阳桥乡三望冲村(今属株洲渌口区)的一个铁匠家庭。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等,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杨得志将军功勋卓越,他的一生是英勇奋斗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
地址:株洲市渌口区南洲镇湘渌村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参考路线:从株洲汽车中心站进入红旗南路--枫溪大道--向阳北路--漉浦大道--S211--S313,从S313到杨得志故居陈列馆
杨得志之女杨秋华的笫二任丈夫
杨得志之女杨秋华的笫二任丈夫是军人。
当时,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和丈夫在河南南阳游玩,当地的流氓见杨秋华长的漂亮又年轻,便上前调戏,而周围的路人都不太敢去阻止,因为都是一个地方的人,这些流氓什么出身什么德行都很清楚,这时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肯定会遭流氓留后算账。
好在杨秋华的丈夫也是军人出身,身手不凡,对付几个地痞流氓还是绰绰有余。三两下把流氓打倒后,杨秋华夫妇也没过多为难他们,只是他们没想到,这些流氓气不过,打输之后又找了帮手来帮他们报仇。后来,杨秋华丈夫伤势过重不治身亡。杨得志接到消息后,赶紧乘飞机赶往南阳去帮女儿处理后事。
杨得志的介绍
杨得志(1911年1月3日—1994年10月25日),原名杨敬堂,男,籍贯湖南省醴陵南阳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和南京军事学院。
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班长、排长、连长,第四十五师管理科科长、九十三团团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副师长,第二师师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三四四旅代旅长,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还担任了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旅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一、第二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杨得志围城打援 电影演员都有谁
《杨得志围城打援》电影演员有李洪涛、武文、高志强等。
1、李洪涛(饰演杨得志)
杨得志是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率部逼近徐水,对徐水实施包围,以引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出兵,历时三十小时,全歼国民党第三军两万余人,创造了我军在平原上远距离机动作战的成功范例。
2、武文(饰演曹二牛)
曹二牛是特务连连长,和女子别动队队长马秋凤还是拜过花堂的夫妻,只是因为曹二牛惧怕马秋凤而没有成就一段美满的姻缘,后来在杨得志的帮助下,和马秋凤修成正果。
3、高志强(饰演罗历戎)
罗历戎是石家庄的国民党王牌军第三军军长,在孙连仲长官的再三催促下,亲率两个师、一个团共一万七千余兵力,向徐水开拔,当部队开进解放区新乐时,罗历戎就地宿营,按兵不动,在抗命革职和丢城掉脑袋之间,选择了前者,但最后被逼着作战,最终战败被俘。
《杨得志围城打援》影片评价
《杨得志围城打援》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沿着杨得志和罗历戎、马秋凤和曹二牛一段战争年代的爱情,以及战争惨烈和辉煌这三条平行的层面,重现历史、刻画人物、设置情节、推进故事,给观众一种走进历史却酣畅淋漓的快感。客观惟真地刻画人物,是影片作为战争片的成功所在。
其中,杨得志和罗历戎作为两个决定战争进程和胜败的决策者之间的较量,真实地反映了杨得志严谨、沉着、坚毅、勇敢的我军高级将领形象,也把国民党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出身黄埔、少壮机敏、见解独到的历史原貌呈现于荧屏,曹二牛与马秋凤爱情故事的设置,给凝重的战争氛围,增添了一道鲜活靓丽的风景。
杨得志故居在哪
株洲县南阳桥乡三旺冲村。
杨得志将军故居位于株洲县南阳桥乡三旺冲村,已有百年历史,为株洲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元月,杨得志故居修葺一新的杨得志将军故居对外开放,同时在故居旁设立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将军遗物和相关历史资料,供群众免费参观和瞻仰。
杨得志将军故居位于株洲县南阳桥乡三旺冲村,已有百年历史,为株洲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元月,杨得志故居修葺一新的杨得志将军故居对外开放,同时在故居旁设立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将军遗物和相关历史资料,供群众免费参观和瞻仰。
人物生平
1911年(清宣统三年)1月3日,杨得志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南洋桥(今属株洲)三望冲一个铁匠家庭。自幼随父亲学打铁,后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工人。1928年(民国十七年),杨得志参加湘南起义武装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7师,并随部队到井冈山。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民国十九年)起,杨得志任红4军第11师通信警卫排排长、特务连连长、炮兵连连长,参加了文家市、吉安战斗和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后,杨得志任红15军第45师新编第93团长、红1军团第7师20团团长、第1师1团团长。杨得志曾奉命率红1团坚守阵地三昼夜,打退国民党军队3个师的轮番进攻,受到总部的表彰,并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得志
杨得志是谁的女婿?
1983年,杨得志次女杨秋华和其爱人到河南郑州度假。到郑州当日俩人外出街上购物,因杨得志女儿长得挺有姿色,在街上被四个小流氓遇见,并上前调戏。杨的爱人上前阻拦并和小流氓发生冲突,杨的爱人是军人出身,当时并未穿军服,凭着自己过硬的军事素质,杨的爱人把几个小流氓打得头破血流,落荒而逃。当时杨和其爱人觉得小流氓已经离去,认为不会再有什么事,没有立即离开购物处返回住处,而是继续购物。
当时郑州有位公安局副局长,其女婿也是个民警,只是这个女婿凭着自己岳父大人的权势,在当地为非作歹,欺男霸女,几个被打的小流氓却和他称兄道弟。当时小流氓找到这个民警告状,一听到自己的狐朋狗友被人欺负,他立即带领小流氓赶往购物地找杨秋华夫妻算帐。找到杨夫妻时,他们仍没表明身份,只是与此民警论理,此民警论理不过,恼羞成怒,绕到杨的爱人身后,乘其不备,用警棍朝杨的爱人头部猛击一棍,杨的爱人当即倒地。杨秋华见状,这才赶紧表明自己的身份,并从爱人的身上掏出证件,但此时杨的爱人已经身亡。得知被打死的是当时对越反击战云南方面军总指挥将军杨得志的女婿,小流氓吓得赶紧逃之夭夭,此民警也吓得呆如木鸡,清醒过来后赶紧让人叫其副局长岳父前来处理此事。副局长赶到弄清事情的真相后自知闯了大祸,又急又怒,在暴怒之下拨枪朝其女婿民警头部开了二枪,将其打死。这位副局长当晚回到公安局办公室也饮弹自尽。
杨得志从北京做专机到郑州,在郑州城转了一圈,看了一眼下面说,河南实在是太乱人太凶了,是要杀几个人示众了说完这句话,飞机也没有降落便飞回了北京。回京后杨将此事上报了邓小平,因为当时还在对越作战,外患未了,国内却打死军人,而且还是对越作战有功的将军女婿,这让邓小平大怒,狠狠的摔烂了一个杯子,并亲自下令对调戏杨之女的流氓以“防碍军务,就地枪决”的命令加以处决。随即,在全国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专项斗争,即“严打”。
杨得志是谁
杨得志,湖南株洲人。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中国解放军优秀将领,曾经担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华北第2兵团司令,志愿军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
杨得志长征路上第一次见陈赓,东征时俩人并肩作战,对他很敬佩
在共和国的将领中,陈赓、杨得志都是战功赫赫的将领。对于杨得志来说,陈赓不仅在红军内部,就是在敌人营垒中也是位很有影响的传奇式人物。无论从年纪,还是学识、革命资历、战斗经验都很深,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兄长。
对于这样的传奇式人物,在东征时,两人成为搭档,一起指挥红1师作战。
杨得志早年在安源煤矿当工人,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跟随朱老总到井冈山,开始自己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
在红军部队中,杨得志一直担任军事指挥员,从排长到连长、团长、副师长、师长。他担任红1团团长时间最长,这个阶段也是红军作战最为激烈的时候。
1934年,他接替周震国担任红一团团长,此时第五次反围剿刚开始。在反围剿作战中,他率1团在三甲嶂阻击敌人三个师,其他兄弟部队从左右翼出击,此战让红1团名声大噪。他受到总部的表彰,并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
红军长征时,他率1团冲破天险乌江;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生死攸关的战役,他指挥17位勇士成功渡河,拿下对岸阵地,为主力红军打开通道。
抵达陕北后,陕甘支队1纵队一大队恢复红1团番号,参加直罗镇战役。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后,红一军团决定由红12团、红1团、红3团为基础组建红1师,陈赓任师长,杨成武任政委,杨得志任副师长,下辖越三千余人。
对于杨得志来说,能与陈赓一起并肩作战十分激动。
他知道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早在1922年已经入党,在大革命时参加过北伐、东征;南昌起义时担任营长,又在中央特科工作过。1931年到红四方面军担任师长等职。
长征时,陈赓担任干部团团长,有过接触,对他异常豁达坦率、豪爽开朗、不拘小节、爱开玩笑的性格印象深刻。很多指战员喜欢他、信任他、尊重他,把他当成自己的兄长、甚至是亲人。
杨得志在他身边担任副师长,也不例外,无论从革命资历、战斗经验、学识、年纪等方面,他认为陈赓都可以当自己的兄长。
东征前,军团下达任务,让师里派一名领导到渡口实地勘察地形,了解敌人情况。此时,陈赓腿疾,没办法长途跋涉,只好找杨得志担负这项任务。还开玩笑说:腿闹独立,要替我保密。杨得志很关心陈赓的腿疾,让他放心休息,自己亲自侦查。
天亮后,陈赓嘱咐几位侦查员,要确保杨得志的安全,最后圆满完成任务。在东征时,红1师补充扩编近2千战士,占整个军团兵力的四分之一。
西征时,部队作出调整,杨得志调任红二师师长。他与陈赓分开,心里很不是滋味。陈赓对他说:老杨,我们一起两渡黄河,情如流水,源远流长。说着说着,眼圈就有点发红。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两人在不同战略区作战,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
。
杨得志晚年老照片:回老区看望群众,拿出珍藏的云南白药瓶把玩
杨得志退居二线后,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建设,热心发展公益事业,积极发挥余热。1988年7月30日,杨得志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下面一组老照片,展示的就是杨得志将军出席各类活动的风采。
杨得志常说自己有三样宝贝:勃朗宁手枪、云南白药和红星奖章。这三样宝贝,都是杨得志在红军时期使用的,其中勃朗宁手枪是他任红一团团长时的配枪;云南白药是红军长征经过云南时给红军战士配备的,以备战伤;红星奖章则是红军颁发的首枚奖章。上幅为杨得志摆弄自己珍藏的云南白药药瓶时的照片。
1988年5月,杨得志回到他曾经战斗过的河南省濮阳老区走访调查,询问老区群众生活情况。上幅照片为杨得志到曾经的指挥部所在地濮阳县柿子园村,向曾经并肩作战的老战友问好时的场景。
中原老区开发促进委员会成立后,杨得志任名誉主任,曾经在冀鲁豫边区战斗过的老同志,都积极参与到了委员会的工作。上幅照片为委员会成立后,杨得志与段君毅(左二)、韩哲一(左四)、段君毅夫人陈亚琦的合影。
杨得志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就受中国登山协会的邀请,担任了中国登山协会名誉主席。退居二线后,杨得志仍然担任这一职务,并继续大力支持我国登山事业的发展。上幅照片为1984年杨得志与登山协会主席史占春(左四)等人的合影。
上幅照片为1984年杨得志开始担任中国登山协会名誉主席后,为中国登山协会题词“高山可攀”。
1988年杨得志前往山东泰安,出席了在那里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登山节。照片为杨得志与胡耀邦亲切交流时的合影。
1988年5月,为庆祝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成功从南北两侧登上珠穆朗玛峰,我国举办了庆祝成功实现珠峰双跨大会。上幅照片为杨得志正在为各队代表颁发纪念品。
1988年12月,中美联合登山队成功登顶南极最高峰文森峰,中国登山队队员回国后,受到了热烈欢迎,杨得志也出席了欢迎仪式,上幅照片为杨得志在听取登山队队员李志新报告登顶情况时的留影。
退居二线后,杨得志除了热心于公益事业外,对于我军战史的整理,也非常的用心。杨得志亲自担任红一方面军战史编写委员会主任,领导战史编写工作。上幅照片为1991年5月,聂帅接见杨得志等战史编审会的老同志们时的合影。
上幅照片为1990年9月17日,杨得志出席《抗美援朝战争》出版座谈会时,与杨成武、洪学智、王平等人的合影。
1950年杨得志回家探亲,姐姐拿着照片说:这要让坏人看见就坏了
导语: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无数革命先辈的努力,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才让这个国家和民族重新焕发生机。事实上在革命期间这些革命先辈们往往要面临着诸多危机,仅仅是一个疏忽就可能将自己陷于险地,很多时候必须要万分谨慎才能完成革命任务。
杨得志将军就是这样一位先辈,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终于回到了自己 阔别已久 的家乡湖南南杨桥村。除了父老乡亲之外杨得志最思念的就是自己的姐姐,姐弟相见之后除了激动之情,姐姐还拿出了一张照片表示正是这张照片差点让一家人遭遇 杀身之祸 ,这后面究竟有什么故事呢?
杨得志将军出生于一个 贫苦家庭 ,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里是家里的人口越多越好,杨得志的父母也是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人,他家的兄弟姐妹甚至达到了十四个。原本家庭条件就不好,加上吃饭的嘴这么多,情况更是 雪上加霜 。
在那样的年代里贫苦家庭必然会出现孩子饿死的情况,看到家中的悲惨情况杨得志认为一定要 做出改变 。当时他的哥哥也有了相同的想法,于是两人便来到了江西一个煤矿当中成为了工人。因为两人是私自出去的,就连路费都没有准备,只能一路 乞讨为生 ,这样的经历让杨得志认识到了中国最艰难的人正是普通的劳苦大众。
来到煤矿工作之后杨得志更是认识到了资本家对于人民的剥削,虽然两人的年纪比其他人都要小,但并没有受到 特殊对待 ,同样和其他成年人一样每天 工作十几个小时 ,但赚到的钱就连足够的食物都无法购买。两个月之后两兄弟意识到如果不离开这里,最后两人肯定没有活路。
正当他们计划着逃离黑煤窑的时候,恰巧遇到了煤矿爆发工人 罢工运动 ,在这次运动当中杨得志了解到了共产主义,他对于这样的思想诗人认同,迫切想要加入其中成为一份子 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终于在杨得志十八岁的时候一支工农红军队伍经过了他的家乡,杨得志立即和自己的哥哥加入到队伍当中。
原本父母对于兄弟俩的想法并不看好,但因为家中实在太过贫困,想着去外面还能找一条活路,于是便也同意了。很快兄弟两人便因为出色的表现和 坚定的信仰 成为了党员,只是在面对 国民党反动派 围剿斗争的时候,哥哥牺牲在了战场上。
哥哥的牺牲并没有吓退杨得志,想法他 革命的信仰 反而更加坚定了,在军队当中的出色表现让他很快成为了一名 红军团长 。在之后的革命历程当中,杨得志不断率领自己的队伍参加战斗。在抗日战争爆发的前一年,杨得志此时离开家乡已经快十年了,他对于父母十分思念。
如果这张照片泄露出去那么对于杨得志一家来说都是 毁灭性的打击 ,好在他的家人十分幸运,这张照片成功被传递到自己的家乡。不过杨得志的姐姐在收到信件的时候也感到 十分不安 ,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这张照片被发现之后的后果。
于是在拿到照片之后她就立即将其 隐藏起来 ,只有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拿出照片,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端详 多年未见 的弟弟。新中国成立之后杨得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时候我党已经成为了新中国的执政党,而国民党反动派已经被我党和人民击溃,杨得志的姐姐也敢将照片重新拿出。
姐姐对于我党的胜利感到 十分高兴, 因为她知道正是因为工农红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自己和弟弟才有了重聚的机会,否则自己哪怕是终其一生都无法和自己的亲人相见。得知情况的杨得志将军也为自己当年的举动 感到后悔 ,好在姐姐凭借着自己的智慧避开了此次劫难。
总结: 想到这里杨得志将军对于自己坚定革命的信仰感到 无比的自豪 ,因为正是自己贯彻了革命的信念,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而努力,才有了如今的 安定生活 ,自己和亲人也才得以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