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谁知道山油菜啊?这个四川方言叫山油菜,学名是什么啊
- 2、苯磺隆除草剂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 3、西安及周边景区门票优惠活动汇总
- 4、春天,又到了吃野菜的季节,这60多种常见的野菜有吃过的吗?
- 5、碎米荠属的下级分类
- 6、请问这两个到底是什么植物?
- 7、鹦鹉鱼可以跟蜈蚣草一起养吗
- 8、如果野外生存,吃哪个科的植物比较保险?
- 9、花坛里的图案是用什么草组成的?
- 10、叶(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详细资料大全
谁知道山油菜啊?这个四川方言叫山油菜,学名是什么啊
图为十字花科植物大叶碎米荠,学名Cardamine macrophylla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状茎匍匐延伸,密被纤维状的须根。茎较粗壮,圆柱形,直立,有时基部倾卧,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表面有沟棱。茎生叶通常4-5枚,有叶柄,长2.5-5厘米;小叶4-5对,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的形状及大小相似,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1-2.5厘米,顶端钝或短渐尖,边缘具比较整齐的锐锯齿或钝锯齿,顶生小叶基部楔形,无小叶柄、侧生小叶基部稍不等,生于最上部的1对小叶基部常下延,生于最下部的1对有时有极短的柄;小叶上面毛少、下面散生短柔毛,有时两面均无毛。总状花序多花,花梗长10-14毫米;外轮萼片淡红色,长椭圆形,长5-6.5毫米,边缘膜质,外面有毛或无毛,内轮萼片基部囊状;花瓣淡紫色、紫红色,少有白色,倒卵形,长9-14毫米,顶端圆或微凹,向基部渐狭成爪;花丝扁平;子房柱状,花柱短。长角果扁平,长35-45毫米,宽2-3毫米;果瓣平坦无毛,有时带紫色,花柱很短,柱头微凹;果梗直立开展,长10-25毫米。种子椭圆形,长约3毫米,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全草药用;嫩苗可食用,亦为良好的饲料。
苯磺隆除草剂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主要用于防除各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对播娘蒿、荠菜、碎米荠菜、麦家公、藜、反枝苋等效果较好,对地肤、繁缕、蓼、猪殃殃等也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对田蓟、卷茎蓼、田旋花、泽漆等效果不显著,对野燕麦、看麦娘、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无效。
注意事项:每季作物只能使用本品1次;本品活性高,施用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并注意与水混合均匀;本品只能用于防除已出苗杂草,对未出土杂草防效很差;大风天气应停止喷雾施药,以免药液飘移对邻近阔叶作物产生药害。
本品在土壤中的残效期为60天左右;花生和马铃薯(忌氯)对本品敏感,施用过本品的冬小麦田,后茬不得种植花生。
扩展资料
本品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被杂草的根、叶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导。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从而影响支链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的生物合成。
防治小麦黄矮病、丛矮病(喷药杀死蚜虫、灰飞虱)。麦田喷洒除草剂,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巨星(又叫阔叶净),喷洒适期为小麦二叶期到拔节前,杂草株高不超过10厘米;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骠马,喷洒适期,小麦出苗后到拔节前,禾本科杂草二叶期到分蘖期。兼治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除草剂有:绿黄隆、甲黄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磺隆
苯磺隆主要用于防除各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对播娘蒿、荠菜、碎米荠菜、麦家公、藜、反枝苋等效果较好。
针对播娘蒿、猪殃殃等产生抗性的杂草,适用苯磺隆或苄嘧磺隆+二甲四氯的配方,杀草谱较广,对初生抗性的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针对高抗性的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适用双氟磺草胺+唑草酮+二甲四氯的配方。针对年后发生较晚的泽漆、田旋花等大叶阔叶杂草,可使用苯磺隆或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的配方。
扩展资料
使用注意事项:
1、本季作物只能使用苯磺隆一次,否则会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2、在大风天气要尽量避免喷洒农药,以免药液漂移对临近的作物产生药害。
3、花生和马铃薯对苯磺隆是比较敏感。
4、本品在土壤中的残效期为60天左右。
5、本品只能用于防除已出苗杂草,对未出土杂草防效很差。
苯磺隆主要用于防除各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对播娘蒿、荠菜、碎米荠菜、麦家公、藜、反枝苋等效果较好。
针对播娘蒿、猪殃殃等产生抗性的杂草,适用苯磺隆或苄嘧磺隆+二甲四氯的配方,杀草谱较广,对初生抗性的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针对高抗性的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适用双氟磺草胺+唑草酮+二甲四氯的配方。针对年后发生较晚的泽漆、田旋花等大叶阔叶杂草,可使用苯磺隆或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的配方。
使用注意事项
1、每季作物只能使用本品1次。
2、本品活性高,施用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并注意与水混合均匀。
3、本品只能用于防除已出苗杂草,对未出土杂草防效很差。
4、大风天气应停止喷雾施药,以免药液飘移对邻近阔叶作物产生药害。
5、本品在土壤中的残效期为60天左右。
6、花生和马铃薯(忌氯)对本品敏感,施用过本品的冬小麦田,后茬不得种植花生。
扩展资料
本品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可被杂草的根、叶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导。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从而影响支链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的生物合成。植物受害后表现为生长点坏死、叶脉失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矮化,最终全株枯死。敏感杂草吸收药剂后立即停止生长,1-3周后死亡。
小麦2叶期至拔节期,杂草苗前或苗后早期施药。一般用药量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20g/亩,对水量15-30kg,均匀喷雾杂草茎叶。杂草较小时,低剂量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效,杂草较大时,应用高剂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磺隆
苯磺隆主要用于防除各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对播娘蒿、荠菜、碎米荠菜、麦家公、藜、反枝苋等效果较好。
针对播娘蒿、猪殃殃等产生抗性的杂草,适用苯磺隆或苄嘧磺隆+二甲四氯的配方,杀草谱较广,对初生抗性的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针对高抗性的播娘蒿、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适用双氟磺草胺+唑草酮+二甲四氯的配方。针对年后发生较晚的泽漆、田旋花等大叶阔叶杂草,可使用苯磺隆或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的配方。
扩展资料使用注意事项
1、每季作物只能使用本品1次。
2、本品活性高,施用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并注意与水混合均匀。
3、本品只能用于防除已出苗杂草,对未出土杂草防效很差。
4、大风天气应停止喷雾施药,以免药液飘移对邻近阔叶作物产生药害。
5、本品在土壤中的残效期为60天左右。
6、花生和马铃薯(忌氯)对本品敏感,施用过本品的冬小麦田,后茬不得种植花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磺隆
参考资料来源:大河网—苯磺隆和哪些除草剂混用好?
西安及周边景区门票优惠活动汇总
目前西安会有一部分景区有有优惠活动,比如华清池景区山西游客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门票价格便宜了,大家就可以前去游玩,除此以外还会有一些其他景区有优惠呢。
华清宫景区
走进华清宫,仿佛回到了1000多年前,寻觅清幽之处,沉醉自然美好与内心宁静,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底,陕西籍游客来华清宫领福利啦,原价120元的景区门票仅需40元。
时间:即日起—2021年6月底
门票:陕西籍游客门票仅需40元
地址: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38号
太白山景区
六月伊始,一起去看看在秦岭山巅,绽放着旺盛生命力的太白山的高山花花草草吧!在海拔2800米下板寺林间木板小路旁,陕西报春花、双花堇菜与大叶碎米荠,好邻居相约绽放,争奇斗艳,千姿百态,一朵美过一朵。太白山景区定于2021年6月3日—6月30日实行免门票优惠政策,小伙伴们空闲了快来打卡哦!
时间:6月3日-6月30日
门票:实行免门票优惠政策
车费:往返车费原价120元/人,免票期间执行半价,即60元/人
保险:免门票期间自愿购买10元/人景区旅游意外险
地址:宝鸡市眉县汤峪镇中心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叉口
金丝大峡谷
金丝大峡谷面积不大,却精致妩媚,“奇峰翠插天、秀水碧如玉”,这里是绿浪滔天的天然氧仓和诗意栖息地。溪流润泽碧潭,涌泉养育飞瀑,叮咚的山泉钻山穿洞顺涧流,宛若白色巨龙,盘旋游走于如蛇的幽谷,动则挂作万壁珠玑,静可凝成千潭美玉。2021年6月1日—8月31日,金丝大峡谷对全国16岁以下青少年免门票开放啦!
时间:2021年6月1日—8月31日
门票:16岁以下青少年免票,成人票100元/张
地址:商洛市商南县金丝峡镇
陕西历史博物馆
端午假期前两天(6月12、13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门票已经全部约完,截至小编发稿时,14日还有门票可以预约,想去的小伙伴们,快抓紧时间啦!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
门票价格:免费
大唐芙蓉园
大唐芙蓉园也是大家在假期期间很喜欢去的地方,目前芙蓉园已经免费开放,但是只能预约当日的门票哦!免费门票会在每天的9:00、12:00、15:00、18:00开放预约,想去的朋友们,直接在当天预约即可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新区芙蓉西路99号
门票价格:免费,需要提前预约
春天,又到了吃野菜的季节,这60多种常见的野菜有吃过的吗?
1.椿菜(又名:春天)。椿菜是楝科香椿树的嫩芽,老了就不要食用,椿树含有硝酸盐,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这个化学物质会致癌。主要食用方法:焯水后炒鸡蛋吃,或者焯水后炒腊肉吃。
2.蕨苔(又名:蕨儿菜)。蕨苔是碗蕨科蕨或食蕨的嫩苗。要注意的是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有些蕨苔闻起来有苦杏仁味或口尝发苦的,不要食用。主要食用方法:焯水后洗去绒毛,然后发酵成酸菜后炒肉或者焯水后直接蘸酱吃。
3.刺老苞(又名:龙牙菜)。刺老苞是五加科楤木的嫩芽。全株枝干叶子上全是刺,采摘的时候要戴手套。主要食用方法:切成段加入辣椒炒肉。
4.鱼腥草(又名:折耳根)。鱼腥草是三白草科 蕺菜的根茎。南方地区多采用凉拌的吃法,注意放盐腌制的时候确保杀死寄生虫与病原微生物。 主要食用方法:凉拌或炒腊肉。
5.水折耳。为三白草科白苞裸蒴的全株。多数生长在小溪边或丛林下。主要食用方法:与肉炒食。
6.清明菜(又名:鼠麴草)。为菊科鼠曲草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做成清明粑后食用。
7.客蚂菜(又名:车前草)。为车前草科车前草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炒肉吃或者煮火锅。
8.野葱(又名:薤白,小根蒜)。为百合科小根蒜全株。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或者切段后与鸡蛋一起油炸。
9.鱼香菜(又名:土薄荷)。为唇形科留兰香的叶子。有很浓烈的香气,并有清凉感。主要食用方法:和鱼一起煮着吃或者作为蘸酱的香料。
10.紫苏(又名:苏叶)。为唇形科紫苏的叶子。有香气,有清凉感。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或炒肉吃。
11.苦丁茶。为冬青科大叶冬青的嫩叶。味道先微甜后发苦。主要食用方法:取嫩叶蒸熟后晒干入茶。
12.狗牙瓣(又名:垂盆草)。为景天科垂盆草的地上部分。叶子辛味很重。主要食用方法:用沸水汤后腌制成酸菜后食用,味道十分爽口。
13.泡参(又名:沙参)。为桔梗科石沙参的地下根。根松泡有空隙,生吃味道极好。主要食用方法:与猪肉炖吃汤特别好喝。
14.泥胡菜。为菊科泥胡菜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15.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为菊科碱地蒲公英全株。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16.小柴胡(又名:三脉叶马兰)。为菊科三脉紫菀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嫩尖焯水后蘸酱吃。
17.夜交藤(又名:何首乌)。为廖科何首乌的嫩尖。主要食用方法:嫩尖焯水后蘸酱吃。
18.酸汤杆(又名:虎杖)。为廖科虎杖刚发出的嫩芽。主要食用方法:嫩尖焯水炒着吃。
19.神仙豆腐(又名:豆腐柴、斑鸠占叶)。为马鞭草科豆腐柴的叶子。主要食用方法:取叶子捣碎,过滤取清液,加入草木灰,静置,得到果冻状的豆腐,切块后凉拌,味道很清爽。
20.鸭脚板(又名:鸭儿芹)。为伞形科鸭儿芹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炒肉吃。
21.豆瓣菜(又名:西洋菜)。为十字花科豆瓣菜的地上部分。常常生长在小溪或水塘里。注意:如果水质被污染的话,最好不要采食。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22.野生山药。为薯蓣科山药的地下根茎。主要食用方法:炖肉吃。
23.鸡脚菜(又名:荠菜)。为十字花科荠菜全株。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或者蒸鸡蛋。
24.鹅肠菜(又名:繁缕)。为石竹科繁缕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25.白刺尖(又名:白勒根、刺三加)。为五加科刺三加的嫩芽。主要食用方法:焯水蘸酱吃,有中药的味道。
26.地皮菜。为念珠藻科念珠藻。主要食用方法:洗净后凉拌。
27.铁苋菜。为大戟科铁苋菜。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28.野豌豆。为豆科救荒野豌豆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29.黄姜花。为姜科夜寒舒的花苞。与姜科阳荷长得很相似,注意区分。主要食用方法:洗净后焯水凉拌。
30.蜂斗菜。为菊科蜂斗菜的叶子。不可多食。主要食用方法:洗净后焯水凉拌。
31.毛连菜。为菊科毛连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32.马夹嘴(又名:刺儿菜)。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33.鱼鳅串。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地上部分。味道很辛,不要多食。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34.中华苦荬菜。为菊科中华苦荬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35.厚柏。为苦苣苔科革叶粗筒苣苔的地上部分。不可多食。主要食用方法:晒干后炖肉吃。
36.灰灰菜(又名:藜菜)。为藜科藜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37.姨妈菜。为伞形科白花前胡的嫩芽。主要食用方法:炒肉吃。
38.变豆菜。为伞形科变豆菜的地上部分,注意和伞形科鸭儿芹进行鉴别,两者极为相似。主要食用方法:炒肉吃。
39.水芹菜。为伞形科水芹的地上部分。有吃了之后死人的报道,不可多食。主要食用方法:炒肉吃。
40.牡丹花。为芍药科牡丹的花。另外其根炖鸡汤很好喝。主要食用方法:蒸鸡蛋吃。
41.碎米荠。为十字花科碎米荠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42.诸葛菜。为十字花科诸葛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43.无心菜。为石竹科无心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44.白禾麻(又名:蝎子草)。为荨麻科裂叶荨麻的嫩尖,注意采摘的时候戴塑胶手套,不然会被扎伤。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45.白苏。为唇形科白苏的叶子。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46.茼蒿菜。为菊科野茼蒿的地上部分。味道不怎么好。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47.粉条儿菜(又名:金线吊白米)。为百合科粉条儿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炒肉吃。
48.阳荷(又名:囊荷)。为姜科阳荷的花苞,花苞生于地上,紫红色外皮。注意与姜科植物夜寒舒的区别,夜寒舒花开于植株顶部。主要食用方法:焯水后凉拌。
49.苜蓿(又名:野花生)。为豆科白花苜蓿全株。味道一般。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50.黄鹌菜。为菊科黄鹌菜的地上部分。嫩时采食。味道一般。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51.委陵菜(又名:翻白草)。为菊科植物委陵菜的嫩芽。其地下根茎可生吃。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52.鲜天米(又名:苋菜)。为苋科反枝苋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煮火锅。
53.山苞谷(又名:商陆)。为商陆科垂序商陆的嫩尖,有毒,不可多食。主要食用方法: 焯水后蘸酱吃。
54.野韭菜。为百合科韭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 煮火锅或者炒鸡蛋吃。
55.牛尾菜。为百合科牛尾菜刚发出的嫩芽。主要食用方法: 煮火锅。
56.风轮菜。为唇形科风轮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 煮火锅。
57.鸡腿堇菜。为堇菜科鸡腿堇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 煮火锅。
58.苦荬菜。为菊科植物苦荬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 煮火锅。
59.花叶滇苦菜。为菊科植物花叶滇苦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 煮火锅。
60.蔊菜。为十字花科蔊菜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 煮火锅。
61.苦蒿(又名: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的幼苗。主要食用方法:炒鸡蛋。
62.弹裂碎米荠。为十字花科弹裂碎米荠的地上部分。主要食用方法: 煮火锅。
63.酸咪咪。为酢浆草科酢浆草的叶子。主要食用方法: 生吃,当零食吃,味儿酸甜。
64.杠板归。为廖科杠板归的叶子。主要食用方法: 生吃,和酢浆草一样可以当零食吃,味儿酸甜。
65.魔芋。为天南星科长柱魔芋的块根。注意天南星科大多数生品均有毒,不可生吃。主要食用方法: 块根做成魔芋豆腐后才能食用。
66.鬼针草。菊科鬼针草或白花鬼针草幼时嫩尖。主要食用方法: 焯水后蘸酱吃。
67.多花黄精。为百合科多花黄精或滇黄精的地下块根。主要食用方法:炖肉吃。
好了,就介绍到这里,小伙伴们有吃过几种嘞,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抠鼻]!
碎米荠属的下级分类
心叶碎米荠 Cardamine limprichtiana Pax 碎米荠组 Sect. Cardamine 矮小碎米荠组 Sect. Cardaminella Prantl 石芥花组 Sect. Dentaria L. 裸茎组 Sect. Giraldiella O. E. Schulz 耳叶组 Sect. Lygophyllum O. E. Schulz 大叶组 Sect. Macrophyllum O. E. Schulz 圆块茎组 Sect. Sphaerotorrhiza O. E. Schulz
请问这两个到底是什么植物?
图一植物是蔊菜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祛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降压利尿,凉血止血。用于头晕脑胀,高血压病,小便热涩不利,尿血,崩中带下。不仅仅有药用价值,还可作为蔬菜食用。多生于路旁、田边、园圃、河边、屋边墙脚及山坡路旁等较潮湿处,海拔230-1450米。
一、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植株较粗壮,无毛或具疏毛。茎单一或分枝,表面具纵沟。叶互生,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叶形多变化,通常大头羽状分裂,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裂片大,卵状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牙齿,侧裂片1-5对;茎上部叶片宽披针形或匙形,边缘具疏齿,具短柄或基部耳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小,多数,具细花梗;萼片4,卵状长圆形,长3-4毫米;花瓣4,黄色,匙形,基部渐狭成短爪,与萼片近等长;雄蕊6,2枚稍短。长角果线状圆柱形,短而粗,长1-2厘米,宽1-1.5毫米,直立或稍内弯,成熟时果瓣隆起;果梗纤细,长3-5毫米,斜升或近水平开展。种子每室2行,多数,细小,卵圆形而扁,一端微凹,表面褐色,具细网纹;子叶缘倚胚根。花期4-6月,果期6-8月。
图片二植物是丁香蓼,别名:小石榴树、小石榴叶、小疗药,拉丁文名:Ludwigia prostrata Roxb.,是桃金娘目、柳叶菜科、丁香蓼属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25-60厘米,粗2.5-4.5毫米,下部圆柱状,上部四棱形,常淡红色,近无毛,多分枝,小枝近水平开展。叶狭椭圆形,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在下部骤变窄,开花时以四合花粉直接授在柱头上;柱头近卵状或球状,顶端稍偏斜,具小尖头,表面有横条排成的棕褐色纵横条纹;种脊线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多生长于稻田、河滩、溪谷旁湿处,海拔100-700米。
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25-60厘米,粗2.5-4.5毫米,下部圆柱状,上部四棱形,常淡红色,近无毛,多分枝,小枝近水平开展。叶狭椭圆形,长3-9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在下部骤变窄,侧脉每侧5-11条,至近边缘渐消失,两面近无毛或幼时脉上疏生微柔毛;叶柄长5-18毫米,稍具翅;托叶几乎全退化。萼片4,三角状卵形至披针形,长1.5-3毫米,宽0.8-1.2毫米,疏被微柔毛或近无毛。
花瓣黄色,匙形,长1.2-2毫米,宽0.4-0.8毫米,先端近圆形,基部楔形,雄蕊4,花丝长0.8-1.2毫米;花药扁圆形,宽0.4-0.5毫米,www.jrhmw.com开花时以四合花粉直接授在柱头上;花柱长约1毫米;柱头近卵状或球状,径约0.6毫米;花盘围以花柱基部,稍隆起,无毛。
蒴果四棱形,长1.2-2.3厘米,粗1.5-2毫米,淡褐色,无毛,熟时迅速不规则室背开裂;果梗长3-5毫米。种子呈一列横卧于每室内,里生,卵状,长0.5-0.6毫米,径约0.3毫米,顶端稍偏斜,具小尖头,表面有横条排成的棕褐色纵横条纹;种脊线形,长约0.4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染色体数2n=16。
沼生蔊菜
水蓼
图一:泥胡菜还是荠菜还是野萝卜 看不出来 图二:酸模叶蓼,反正都是常见杂草无毒。如果是种菜的话建议拨除,因为会和你的菜争夺养分。
上面的是琴叶榕,非常漂亮的观叶植物,下面的这个是大叶鹤望兰(尼古拉),很有气势的大型观叶植物。
第一图绿豆草 我的老家叫臭菜 蘸酱生吃
第二图是草龙
第一张图片像是蔊菜,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祛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降压利尿,凉血止血。用于头晕脑胀,高血压病,小便热涩不利,尿血,崩中带下。不仅仅有药用价值,还可作为蔬菜食用
第二张图片像是丁香蓼,别名:小石榴树、小石榴叶、小疗药,是桃金娘目、柳叶菜科、丁香蓼属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25-60厘米,粗2.5-4.5毫米,下部圆柱状,上部四棱形,常淡红色,近无毛,多分枝,小枝近水平开展。叶狭椭圆形,先端锐尖或稍钝,基部狭楔形,在下部骤变窄,开花时以四合花粉直接授在柱头上;柱头近卵状或球状,顶端稍偏斜,具小尖头,表面有横条排成的棕褐色纵横条纹;种脊线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鹦鹉鱼可以跟蜈蚣草一起养吗
鹦鹉鱼可以跟蜈蚣草一起养。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资料显示,养鹦鹉鱼可选择水草有:水遁草、水榕、黄金水榕、水田碎米荠、迷你椒草、桃叶椒草、大叶皇冠草、阿根廷蜈蚣草、光叶水菊,一起养水草会产生光合作用增加水的含氧量,增加鱼的存活几率。
如果野外生存,吃哪个科的植物比较保险?
、树莓
01
所谓树莓应该很多农村孩子都比较熟悉,小编我是比较熟悉的,这种果子个头很小,喜欢分布在向阳的地方,荒地也是比较常见的,颜色有红、黑、紫等等,但是我就见过红色的,味道甜甜的,有点草莓的感觉。
2、山核桃
01
山核桃顾名思义就是野生的核桃,是一种落叶的乔木类,吃起来口感非常独特,营养价值也比较高,现在很多人甚至会专门去购买山核桃食用,中国有很多地方都会长着这种植物,不过采摘有点困难。
3、野香蕉
01
野香蕉虽然叫这个名字,但是长得不太像香蕉,果肉是白色的,种子虽然很多,但是味道很甜汁水比较充足,吃起来有点像香蕉的感觉,这种植物营养价值很丰富的,有人还专门去购买呢。
4、金樱子
01
金樱子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但是确实实在没有食欲,它的表面有着很尖利的小刺,吃起来实在麻烦,如果想生吃还得徒手拔刺,最好煮熟了再吃,不过想也知道就算煮熟了口感也是非常奇怪的。
5、荠菜
01
小编这边有鬼节吃荠菜煮鸡蛋的风俗,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荠菜不仅可以煮鸡蛋,可以炒着吃,甚至还可以晒干了泡水喝,吃起来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不过大家都知道,这得天天吃才效果,现在城市里不常见了。
6、马齿苋
01
马齿苋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太阳晒需要好久,不过晒干炒菜还是不错的,而且也是可以直接生吃的美味,或者用开水烫一烫,加调料吃也是可以的,甚至于外敷对伤口也有一定的好处,是不是很赞。
7、车前草
01
车前草也是比较多见的,叶子比较宽大,上面挑着几根穗穗,幼苗嫩芽是可以吃的,晒干了泡水喝也是完全可以的,对身体挺好的,不仅有利尿的功效,还可以清热解毒,是很不错的植物。
8、碎米荠
01
碎米荠颜值挺高的,叶子很漂亮,花朵小小的碎碎的,嫩芽嫩叶可以直接食用,吹起来味道很不错,口感也很好,而且别小看了它,它的营养价值还挺高,含有蛋白质个脂肪还有一定维生素,是不是感觉还不错。
9、蒲公英
01
蒲公英是非常常见的,因为特殊的种子传播方式,在城市里很多地方也是有着它的身影。嫩嫩的蒲公英可以直接吃,老的蒲公英需要煮熟吃,晒干了也可以泡水喝,当茶叶来喝也是可以的。
10、芦苇根
01
芦苇根就是芦苇的根茎部分,白白嫩嫩的,味道应该还不错,洗干净了直接生吃或者煮汤都可以,芦苇根有一定的药理功效,不仅可以生津止渴还可以清热解毒。
植物随处可见,并且容易获得,如果能够合理搭配,还可以为你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即便生存环境十分严酷,你也能从大自然手中获得可供生存的食物。但是食用植物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避免意外中毒,只能食用你认识的可以吃的植物。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国内的一些户外可食用植物。
名字:乌毛蕨
学名:Blechnum orientale
科属:蕨科乌毛蕨属
说明:乌毛蕨是乌毛蕨属的一种植物,生长于海拔100-1300米较阴湿的水沟旁及坑穴边缘,也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或疏林下或溪沟边。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也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日本至波里尼西亚。乌毛蕨无污染、无公害、可食用。其形态优美,具有苏铁之风韵,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适宜大型盆栽观赏,也适合园林花坛、林下、道旁地栽。
食用部位:乌毛蕨卷曲的幼芽及紫红色的新叶都可以食用
食用方法:先以沸水烫过后再进行烹调,也可以烫熟,捞起,晒干后,腌渍成咸菜或者蕨干
药用功能:可用于清热解毒、杀虫、止血的功效
名字:车前草(又名: 地衣,蛤蟆衣,牛舌草)
学名:Plantago asiatica L
科属:车前科车前属
说明:车前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根茎短,稍粗。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叶片薄纸质或纸质,宽卵形至宽椭圆形。花序3-10个,直立或弓曲上升;花序梗有纵条纹,疏生白色短柔毛;穗状花序细圆柱状;苞片狭卵状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花具短梗;花萼长2-3毫米,萼片先端钝圆或钝尖,龙骨突不延至顶端,前对萼片椭圆形。 花冠白色,无毛,冠筒与萼片约等长。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近基部,与花柱明显外伸,花药卵状椭圆形。胚珠7-15(-18)。蒴果纺锤状卵形、卵球形或圆锥状卵形。种子5-6(-12),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子叶背腹向排列。花期4-8月,果期6-9月。产中国多省地。生于草地、沟边、河岸湿地、田边、路旁或村边空旷处,海拔3-3200米。朝鲜、俄罗斯(远东)、日本、尼泊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全草可药用。
食用部位:嫩叶可食,全草,种子都可以入药
食用方法:洗干净后先用开水烫软,在冷水中浸泡2小时后再炒食,做汤或者凉拌,做面或者做饺子馅都很好吃
药用功能:味甘,性寒,有利尿,热,止咳的功效
名字:茭笋(又名:茭白)
学名: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
科属:禾本科菰属
说明:茭笋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或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双季茭白(两熟茭)产量较高,品质也好。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可入药。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茭白在山东新泰白庄子被誉为三好之一(三好即茭白、春芽、野鸭蛋),自古流传至今。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适合淡水里生长。
食用部位:膨大茎秆与种子可食,膨大茎秆也可入药
食用方法:种子(菰米)可以煮粥,茎秆茭白可以炒食或者凉拌
药用功能:性寒,有清热解毒,利二便,目赤,淋热等功效
植物随处可见,并且容易获得,如果能够合理搭配,还可以为你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即便生存环境十分严酷,你也能从大自然手中获得可供生存的食物。但是食用植物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避免意外中毒,只能食用你认识的可以吃的植物。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国内的一些户外可食用植物。
名字:乌毛蕨
学名:Blechnum orientale
科属:蕨科乌毛蕨属
说明:乌毛蕨是乌毛蕨属的一种植物,生长于海拔100-1300米较阴湿的水沟旁及坑穴边缘,也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或疏林下或溪沟边。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也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日本至波里尼西亚。乌毛蕨无污染、无公害、可食用。其形态优美,具有苏铁之风韵,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适宜大型盆栽观赏,也适合园林花坛、林下、道旁地栽。
食用部位:乌毛蕨卷曲的幼芽及紫红色的新叶都可以食用
食用方法:先以沸水烫过后再进行烹调,也可以烫熟,捞起,晒干后,腌渍成咸菜或者蕨干
药用功能:可用于清热解毒、杀虫、止血的功效
香蒲
香蒲(Typha种)可以在全美国找到,而且在一年中不同的时期可以食用它不同的部位,美国植物学会的教育主管Catrina Adams说。我们可以通过香蒲薄薄的剑状叶柄和独特的、开花和蓬松的种穗来分辨出它们。
它们多数生长在沼泽地和池塘还有湖边的浅水中。Adams告诉Live Science说,要想吃到最好吃的部分,你得深挖出香蒲的根部,找到它根部末端那些小的、尖尖的茎芽。这些含淀粉的部位在秋天和冬天是最可食用的部分。(淮安有一道菜也是用它做的,用的香蒲根部的茎芽,也叫蒲笋。)
这些也是香蒲的“心脏”,这种白色的嫩芽可以生着吃或者做熟了吃。Adams指出它的味道吃起来和黄瓜差不多,而且这些嫩芽在初夏的时候最可口。当你安全回家以后,甚至可以用它们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做一道香蒲砂锅煲,炫耀一下自己作为幸存者的新技能。
苜蓿(三叶草)
找到一个有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代表着好运,但是当你被困荒野没有食物的时候撞见这些幸运护身符,那你可算撞大运了。
苜蓿(Trifolium种),可以通过它们三片的叶子辨认出,基本上在所有地方的草地上都能见到它们,Adams说。苜蓿从根部到花朵都可以吃,你可以生着吃,煮熟了吃,甚至可以煎着吃。
根据1999年在《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上一篇研究论文所说,人们长期以来都认为红花苜蓿可以改善更年期女性的血管健康状况。
蒲公英
Adams表示,蒲公英(Taraxacum种)通常被人们当做惹人烦的杂草,但是这种在草坪上常见的植物的所有部位都可以食用,从它黄色的花朵到它的根部和叶片。蒲公英可以生吃或者做熟了吃,但是它的叶子和根部生吃起来会比较苦,而它的花是甜的。蒲公英的花朵可以用来制作糖浆,甚至可以酿造蒲公英酒。
蒲公英的叶子有时甚至会用于制作沙拉,它们的根部在干燥烘焙后可以制作成类似咖啡的替代品。
俄勒冈酢浆草
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数生长在从西南英属哥伦比亚延伸到加州旧金山港湾区的红木森林中。在树周围生长的这种植物特别容易被认出,因为它开有与众不同的半透明的白色花朵。
据Adams所说,这种植物所有部位无论生熟都可以吃,但是当你咽下这种植物的时候还是要提个醒。俄勒冈酢浆草(Oxalis oregana)由于含有草酸,会带有轻微的毒性,作为比对菠菜中也有草酸,Adams说。虽然这种植物不适合大量食用,但是它仍是美国可食用植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但是Adams说,摄入过多的草酸会引起呕吐,甚至导致肾脏损伤。
梨果仙人掌
在西南部的沙漠地区,你能很轻松的辨认出梨果仙人掌(Opuntia种),它们有着圆圆的“叶片”,或者说掌片,以及褐色的针叶。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所说,一年中任何时候仙人掌的掌片都可以食用,并且的掌片以其中贮存的营养和水分著称。
要小心的剥掉仙人掌掌片表面的尖刺,要不然你可能要吃一嘴“针”。这些尖刺还会生长到仙人掌多汁果肉的内部,因此专家建议用火烤来完全移除掉上面的尖刺。
除了仙人掌的掌片可以吃之外,梨果仙人掌的果实也可以食用,它的果实里面都是籽,吃起来像是猕猴桃混合西瓜的味道。根据Southwest Parks and Monument Association所说,你可以食用仙人掌的叶片和种子,而食用梨果仙人掌的最佳时节是秋天。
盐角草(Pickleweed)
如果你被困海滩或是在海岸线上,可以试着尝尝盐角草(Salicornia种)。这种植物生长在咸水中,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它们的颜色是鲜绿色的。据太平洋水族馆所说,它的这个名字(Pickleweed)源于它的茎段看起来像是腌黄瓜,而且吃起来也有咸味。
据Food Network讲,在欧洲和海蓬子一样,盐角草偶尔会被用作蔬菜。太平洋水族馆说,这种植物多肉无叶,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着吃,或者腌成咸菜。)
箭叶香根
这种鲜亮的植物(Balsamorhiza sagittata)在美国西部干冷的地区十分常见,包括在美国野营和徒步盛行的西北部地区。通常人们称之为“俄勒冈向日葵”,箭叶香根有着箭头形状的、三角形的、尖尖的叶片和漂亮的黄色花朵。
据美国农业部所述,区域内的印第安人会食用这种植物的所有部分——它的根部可以烘焙、蒸制或者生吃,花茎也可以生吃。花朵的种子营养丰富,根部可以干燥烘焙后替代咖啡。
不过,被困的野营者们要小心,不要把箭叶香根和有毒但十分相似的山金车花相混淆。食用山金车花对肝脏有毒性。虽然两者都有着黄色的花朵,但是山金车花的叶片不像箭叶香根的叶片那么尖,也不是三角形的
野外生存,十字花科的植物,松科的果实和茄科植物的果实或根块基本上都能吃。
另外一些蕨类,真菌类也能吃(虽说不是植物,但在野外不可避免会遇到,建议去之前最好找专门的书或图片研究一下。这在野外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当然,你去什么地方应该事前就计划好了,在去之前就了解好那地方的植被,然后再了解什么是能吃的,什么是不能吃的更好,地域不同,植物也相差很大。
毒性鉴别法:
1、选择法。选择多年经食用后无毒的品种,不熟悉的品种不要吃;
2、品味法。野菜烫过后,品尝味道,有明显苦涩味或其它怪味的不要食用;
3、沉淀法。
取一个透明玻璃杯装入浓茶,加入煮过的野菜汤,若产生大量沉淀表示有毒;
4、振摇法。煮过的野菜汤经振摇后出现泡沫证明有毒。
去毒方法:
1、浸泡。
将可食野菜反复漂洗干净后,再用清水浸泡5小时,其间数次换水,可除去单宁、生物碱;2、碱洗。将可食野菜浸泡在0.1%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中半小时,然后清水反复漂洗;
3、加热。野菜清洗干净后,放入开水中煮,再用清水漂洗,可除去水溶性、挥发性的有毒成分。
野外生存的饮食同样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安全,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吃生食。熟食不仅适合人类的饮食习惯,而且符合健康要求:熟食比生食更容易消化;经过高温处理,可以消灭食物中的细菌、寄生虫;有些毒索经过高温也可以被破坏掉。总之,在炊具极其简陋或者没有的情况下,应千方百计把食物加工熟了再吃,这也是野外生存的重要技能之一。
捕提到的各种猎物在变成野炊中的美味佳肴之前,都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食欲和饮食,还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
1.野兽类动物的处理
首先要刺破野兽的喉咙进行放血。放完血后,再剥去动物的皮,剥皮时应先从腿部开始,再剥驱体上的皮。剥皮时,一面用刀子割,一面用手指伸人肌肉和皮之间,将皮撑开。剥尽后,将兽体侧放或仰置,从其头到尼沿腹部割开,并由腿部桡关节割开,然后取出动物的内脏。接下来,将动物清洗干净,用刀分成小块,就可以开始烹饪了。对于有些动物的处理,如野猪等要多加小心,因为这些动物的体内会有很多寄生虫或肝吸虫,必须认真清理。
2.禽类的处理
对于猎获的禽类,应先拔除大羽毛,然后用火烧去残存的绒毛。如果用手拔不掉羽毛,可以先用开水烫一下,这样拔起毛来会比较容易。对于较大的鸟,先进行放血处理,然后再拔去其羽毛,并将其内脏全部掏出(心脏和肝脏可以留下);对于较小的鸟,可以直接将其皮和毛一起剥去,并将其内脏全部扔掉。洗净后即可加工了。
3.鱼类的处理
如果捕提到的鱼较小(一般小于5厘米),只要将其内脏和鱼鳃用手挤出来,就可以整条加工了。如果捕捉到的鱼比较大,要沿其腹部肛门至鱼头喉咙切口处的连线切开鱼腹,除去所有的内脏( 开鱼腹时,注意不要将胆囊弄破,鱼卵可以留下食用)。有些角还要剥皮,可以用树枝将其穿住并架起来,用力从其头部后端切开皮肤.直接用手撕至鱼尼就可以了。
4.蛇的处理
处理蛇时,先用一只手将蛇头紧紧抓住,再用脚踩住蛇尾,用另一只手拿刀,从头开始剖皮,当副至蛇腹的中部时(凸出部),用刀尖将蛇胆挑出来。把蛇腹部全部剂开后,取出全部内脏,再将蛇头剁去,并在蛇尾割圈,在割的部位掀起蛇皮,将蛇皮全部撕掉,然后用水将蛇肉洗净。
5.贝类的处理
贝类在食用前最好用水将其煮熟,以除去各种有害物质。如果不是急着食用,可以用清水养着,i让其将体内的杂物“吐”出来。如果发现在加工前贝壳已经打开,说明已经死亡,应立即扔掉,不要食用。
花坛里的图案是用什么草组成的?
花坛和花境是将多种花卉或不同颜色的同种花卉,集中栽种在特定的苗床内,使其发挥群体美的一种布置方式。它们大多设量在公园内或大型建筑物的前面、绿地中心和道路两旁等处,虽占地不多,但对美化环境、活跃气氛、提高绿化效果,有着突出的作用,是花卉应用于园林绿化的重要形式。
一、花坛
花坛是将同期开放的多种花卉,或不同颜色的同种花卉,根据一定的图案设计,栽种于特定规则式或自然式的苗床内,以发挥群体美。它是公园、广场、街道绿地以及工厂、机关、学校等绿化布置中的重点。
花带是花坛的一种。凡沿道路两旁、大建筑物四周、广场内、墙垣、草地边缘等设置的长形或条形花坛,统称花带。
(一)花坛的种类
花坛的种类可根据花坛的形状、性质、布置方式、植物材料、观赏季节等特点进行分类。如根据花坛的形状可分为圆形花坛、带状花坛、平面花坛和立体花坛等;根据植物材料可分为一二年生草花花坛、球根花坛、五色草花坛(毛毡花坛)等。依布置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
1.花丛花坛:又叫集栽花坛。就是集合几种花期一致、色彩调和的不同种类的花卉,配置成的花丛花坛。它的外形可根据地形呈自然式或规则式的几何形等多种形式。而内部的花卉配置可根据观赏的位置不同而各异。如四面观赏的花坛一般是中央栽植植株稍高的种类、四周栽植株较矮的种类;单面观赏的花坛则前面栽植较矮的种类,后面栽植较高的植株,使其不被遮掩。这类的花坛设置和栽植较粗放,没有严格的图案要求。但是,必须注意使植株高低层次清楚、花期一致、色彩协调。一般以一二年生草花为主,适当配置一些盆花。
2.模样花坛:又叫毛毡花坛或模纹花坛。此种花坛是以色彩鲜艳的各种矮生性、多花性的草花或观叶草本为主,在一个平面上栽种出种种图案来,看去犹如地毡。花坛外形均是规则的几何图形。花坛内图案除用大量矮生性草花外,也可配置一定的草皮或建筑材料,如色砂、磁砖等,使图案色彩更加突出。这种花坛是要通过不同花卉色彩的对比,发挥平面图案美,所以,所栽植的花卉要以叶细小茂密、耐修剪为宜。如半枝莲、香雪球、矮性霍香蓟、彩叶草、石莲花和五色草等。其中以五色草配置的花坛效果最好。在模样花坛的中心部分,在不防碍视线的条件下,还可选用整形的小灌木、桧柏、小叶黄杨以及苏铁、龙舌兰等。当然也可用其它装饰材料来点缀,如形象雕塑、建筑小品、水池和喷泉等。
模样花坛既可独立成为一个整体,又可分散在两侧成带状。但图案纹样要朴素大方,色彩鲜艳、简洁明快。此类花坛除平面式之外,还有龟背式、立体花篮式和花瓶式等。模样花坛利用时间长,可从3~5月一直运用到9~10月。但由于此类花坛施工复杂费工,需要精细管理,多设置在园林的重要部位。
(二)花坛的设置
1.花坛的位置和形式:花坛的设置主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地设置。一般设置在主要交叉道口、公园出入口、主要建筑物前以及风景视线集中的地方。花坛的大小、外形结构及种类的选择,均与四周环境有关系。一般在花园出入口应设置规则整齐、精致华丽的花坛,以模样花坛为主;在主要交叉路口或广场上则以鲜艳的花丛花坛为主;并配以绿色草坪效果为好;纪念馆、医院的花坛则以严肃、安宁、沉静为宜。花坛的外形应与四周环境相协调。如长方形的广场设置长方形花坛就比较协调,圆形的中心广场又以圆形花坛为好,三条道路交叉口的花坛,设置马鞍形、三角形或圆形均可。
2.花坛的高低和大小:花坛的高度应在人们的视平线以下,使人们能够看清花坛的内部和全貌。所以,不论是花丛花坛,还是模样花坛,其高度都应利于观赏。为了使花坛层次分明、便于排水,花坛应呈四周低中心高或前低后高的斜坡形式。一般花坛四周(或单面观赏花坛的最前边)高于路面,花坛中心(或单面观赏花坛的后面)高于花坛四周(或前面地面)。
花坛不宜过大。花坛过于庞大既不易布置,也不易与周围环境协调,又不利于管理,如场地过大时,可将其分割为几个小型花坛,使其相互配合形成一组花坛群,如在花坛之间开一条小径或安放上坐凳构成一个小花园,这样会收到更好的观赏效果。
3.花坛的色彩:花坛内花卉的色彩是否配合得协调,直接影响观赏的效果。如色彩配合不当,就会显得繁琐杂乱。为了合理配置花卉色彩,首先了解一些色彩方面的知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红、黄、蓝称为三原色或基本色。三种基本色之间不同比例的混合,便形成丰富多样的颜色。按色彩的配合变化,排列成色环图,如红和黄相配得到橙色,蓝和黄相配得到绿色,红与蓝相配得到紫色。这种由两种原色混合而产生的颜色称为间色。色环图中位于180°的相对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如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都构成对比色。从色彩给予人的感觉上说,可分为暖色和冷色。如红色、橙色和黄色会给人以热情、兴奋的感觉,故称暖色。而蓝色、绿色和紫色则给人以沉静、凉爽及深远的感觉,故称冷色。白色属于中间色,混合在不同的颜色中,给人以调合的感觉。
整个花坛的色彩布置应有宾主之分,即以一种色彩作为主要色调,以其它色彩作为对比、衬托色调。一般以淡色为主,深色作陪衬,效果较好,若淡色、浓色各占一半,就会使人感觉呆板、单调。当出现色彩不协调时,用白色介于两色中间,可以增加观赏效果。一个花坛内色彩不宜太多,一般以二三种为宜。色彩太多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在布置花坛的色彩时,还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注意使花坛本身的色彩与周围景物的色彩相协调。如在周围都是草地的花坛中,栽种以红、黄色为主的花卉,就会显得格外鲜艳,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施工与养护管理
1.施工:花坛施工,首先要翻整土地,将石块、杂物拣除或过筛剔出。若土质过劣则换以好土,如土质贫瘠则应施足基肥。土地按设计要边缘,以免水土流失和防止游人践踏。也可求平整后,四周最好用花卉材料作边饰,不得已情况下也可用水泥砖、陶砖砌好配以精致的矮栏,更能增加美观和起到保护作用。然后按图纸要求以石灰粉在花坛中定点放样,以便按设计进行栽植。
植株移栽前将苗床浇一次水,使土壤保持一定湿度,以防起苗时伤根。起苗时,要根据花坛设计要求的植株高低、花色品种进行掘取,然后放入筐内避免挤压,散挖。将苗移到花坛时应立即栽种,切忌烈日曝晒。栽植时应按先中心后四周,或自后向前地顺序栽种。如用盆花,应连盆埋入土中,盆边不宜露出地面。不耐移植而用小盆育茵的花卉品种,则应倒出后栽种。模样花坛则应先栽模纹图案,然后栽底衬,全部栽完后,立即进行平剪,高矮要一致,株行距以植株大小或设计要求决定。五色草类株行距一般可按3厘米×3厘米;中等类型花苗如石竹、金鱼草等,可按15~20厘米;大苗类如一串红、金盏菊、万寿菊等,可按30~40厘米,呈三角形种植。花坛所用花苗不宜过大,但必须很快形成花蕾,达到观花的目的。
2.养护管理:花坛上花苗栽植完毕后,需立即浇一次透水,使花苗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提高成活率。平时应注意及时浇水、中耕、除草、剪除残花枯叶,保持清洁美观。如发现有害虫滋生,则应立即根除。若有缺株要及时补栽。对五色草等组成的模样花坛,应经常整形,修剪,保持图案清晰、整洁。
(四)花坛的更换
由于各种花卉都有一定的花期,要使花坛(特别是设置在重点园林绿化地区的花坛)一年四季有花,就必须根据季节和花期,经常进行更换。每次更换都要按照绿化施工养护中的要求进行。现将花坛更换的常用花卉介绍如下:
1.春季花坛:以4~6月开花的一二年生草花为主,再配合一些盆花。常用的种类有:三色莲、金盏菊、雏菊、桂竹香、矮一串红、月季、瓜叶菊、早金莲、大花天竺葵、天竺葵、筒蒿菊等。
2.夏季花坛:以7~9月开花的春播草花为主,配以部分盆花。常用的有:石竹、百日草、半枝莲、一串红、矢车菊、美女樱、风仙、大丽花、翠菊、万寿菊、高山积雪、地肤、鸡冠花、扶桑、五色梅、宿根福禄考等。夏季花坛根据需要可更换一二次,也可随时调换花期过了的部分种类。
3.秋季花坛:以9~10月开花的春季播种的草花并配以盆花。常用花卉有:早菊、一串红、荷兰菊、滨菊、翠菊、日本小菊、大丽花及经短日照处理的菊花等。配置模样花坛可用五色草、半枝莲、香雪球、彩叶草、石莲花等。
4.冬季花坛:长江流域一带常用羽衣甘蓝及红甜菜作为花坛布置露地越冬。
我们单位花坛里的草是三叶草
1.水蓼2.酸模叶蓼3.东方蓼4.戟叶蓼5.紫茉莉6.大花马齿苋7.马齿苋8.美国石竹9.高雪轮10.红叶掭菜11.地肤12.尾穗苋13.雁来红14.头状鸡冠花15.羽状鸡冠花16.千日红17.小黄紫堇18.珠果紫堇19.花菱草20.虞美人21.醉蝶花22.羽衣甘蓝23.菘蓝24.香雪球25.诸葛菜26.风花菜27.田皂角28.兴安黄耆29.望江南30.羽扇豆31.草木犀32.三角紫叶酢浆草33.红花酢浆草34.旱金莲35.铁苋菜36.银边翠37.东北油柑38.观赏蓖麻39.水金凤40.非洲凤仙41.黄蜀葵42.香黄葵43.苘麻44.蜀葵45.野西瓜苗46.锦葵47.三色堇48.月见草49.小窃衣50.洋桔梗51.瘤毛獐牙菜52.长春花53.福禄考54.琉璃苣55.多苞斑种草56.美女樱57.细叶美女樱58.彩叶草59.香薷60.益母草61.石荠苎62.紫苏63.一串红64.观赏辣椒65.曼陀罗66.花烟草67.碧冬茄68.龙葵69.金鱼草70.狭叶毛地黄71.毛地黄72.小紫花柳穿鱼73.红花钓钟柳74.夏堇75.毛蕊花76.九头狮子草77.风铃草78.藿香蓟79.牛蒡80.狼把草81.翠菊82.飞廉83.红花84.矢车菊85.蛇目菊86.波斯菊87.小丽花88.一年蓬89.牛膝菊90.勋章菊91.非洲菊92.向日葵93.重瓣向日葵94.麦秆菊95.泥胡菜96.狗娃花97.苦荬菜98.兴安毛连菜99.黑心菊100.毛稀莶101.桂圆菊102.万寿菊103.孔雀草104.碱菀105.苍耳106.小百日草107.百日草108.鸭跖草109.观赏谷子110.狗尾草宿根花卉1.卷柏2.木贼3.劲直阴地蕨4.分株紫萁5.溪洞碗蕨6.蕨7.掌叶铁线蕨8.猴腿蹄盖蕨9.华东蹄盖蕨10.禾秆蹄盖蕨11.朝鲜蛾眉蕨12.东北蛾眉蕨13.卵果蕨14.沼泽蕨15.虎尾铁角蕨16.荚果蕨17.球子蕨18.粗茎鳞毛蕨19.广布鳞毛蕨20.华北鳞毛蕨21.山地鳞毛蕨22.半岛鳞毛蕨23.细叶鳞毛蕨24.三叉耳蕨25.珠芽艾麻26.拳参27.火炭母28.圆穗蓼29.虎杖30.食用大黄31.大黄32.金不换33.洋铁酸模34.商陆35.石竹36.蓝灰石竹37.常夏石竹38.长筒瞿麦39.兴安石竹40.长蕊丝石竹41.皱叶剪秋萝42.大花剪秋萝43.坚硬女娄菜44.长白米努草45.毛假繁缕46.肥皂草47.重瓣肥皂草48.旱生麦瓶草49.垂梗繁缕50.川乌51.黄花乌头52.北乌头53.类叶升麻54.侧金盏花55.杂种耧斗菜56.尖萼耧斗菜57.西洋耧斗菜58.膜叶驴蹄草59.大三叶升麻60.单穗升麻61.大叶铁线莲62.棉团铁线莲63.翠雀64.宽苞翠雀65.朝鲜白头翁66.白头翁67.毛茛68.唐松草69.卷叶唐松草70.箭头唐松草71.宽瓣金莲花72.心叶淫羊藿73.朝鲜淫羊藿74.三枝九叶草75.鲜黄连76.银线草77.辽细辛78.芍药79.长柱金丝桃-80.白屈菜81.荷包牡丹82.白花荷包牡丹83.荷青花84.博落回85.辣根86.白花碎米荠87.八宝景天88.费菜89.德景天90.北景天91.细叶景天92.白景天93.垂盆草94.毛景天95.长药景天96.落新妇97.杂种落新妇98.山荷叶99.大叶金腰子100.毛金腰子101.槭叶草102.扯根菜103.龙牙草104.蚊子草105.槭叶蚊子草106.草莓107.东方草莓108.水杨梅109.鹅绒委陵菜110.蛇莓委陵菜111.委陵菜112.狼牙委陵菜113.翻白委陵菜114.莓叶委陵菜115.三叶委陵菜116.蛇含委陵菜117.地榆118.宽叶地榆119.小白花地榆120.太行花121.小冠花122.羽叶山马蝗123.甘草124.大山黧豆125.野火球126.红车轴草127.白车轴草128.山野豌豆129.北野豌豆130.歪头菜131.酢浆草132.突节老鹳草133.鼠掌老鹳草134.老鹳草135.宿根亚麻136.狼毒大戟137.白藓138.芸香139.富贵草140.榕叶蜀葵141.大花秋葵142.鸡腿堇菜143.东北堇菜144.斑叶堇菜145.堇菜146.千屈菜147.柳兰148.露珠草149.水珠草150.柳叶菜151.山桃草152.人参153.大活154.柴胡155.鸭儿芹156.短毛独活157.欧当归158.辽藁本159.细叶藁本160.绿花山芹161.变豆菜162.防风163.红花鹿蹄草164.狼尾珍珠菜165.黄花珍珠菜166.金叶过路黄167.球尾珍珠菜168.日本报春169.肾叶报春170.岩生报春171.樱草报春172.龙胆173.金刚龙胆174.柳叶水甘草175.罗布麻176.小蔓长春花177.合掌消178.潮风草179.白薇180.花葱181.锥花福禄考182.白锥花福禄考183.桃红锥花福禄考184.紫锥花福禄考185.红锥花福禄考186.丛生福禄考187.山茄子188.聚合草189.藿香190.多花筋骨草191.风车草192.活血丹193.薰衣草194.假大花益母草195.地瓜苗196.荨麻叶龙头草197.马薄荷198.牛至199.蒙古糙苏200.块根糙苏201.糙苏202.紫假龙头花203.尾叶香茶菜204.蓝萼香茶菜205.夏枯草206.蓝花鼠尾草207.丹参208.湖广草209.黄芩210.京黄芩211.并头黄芩212.绵毛水苏213.华水苏214.挂金灯酸浆215.柳穿鱼216.通泉草217.电灯花218.长尾婆婆纳219.轮叶腹水草220.透骨草221.车前222.长叶车前223.五福花224.败酱225.白花败酱226.缬草227.北缬草228.华北蓝盆花229.狭叶沙参230.轮叶沙参231.荠苊232.牧根草233.聚花风铃草234.紫斑风铃草235.荨麻叶风铃草236.桔梗237.高山著238.千叶蓍239.黄金菊240.和尚菜241.万年蒿242.白孔雀243.荷兰菊244.紫菀245.北苍术246.关苍术247.高加索菊248.大滨菊249.甘野菊250.野蓟251.烟管蓟252.绒背蓟253.金鸡菊254.东风菜255.狭叶松果菊256.松果菊257.林泽兰258.堆心菊259.赛菊芋260.欧亚旋覆花261.土木香262.旋覆花263.抱茎苦荬菜264.全叶马兰265.大丁草266.蹄叶橐吾267.鹿蹄橐吾268.盘果菊269.日本蜂斗菜270.祁州漏芦271.重瓣金光菊272.毛叶金光菊273.卵叶风毛菊274.东北鸦葱275.狗舌草276.串叶松香草277.兴安一枝黄花278.免儿伞279.菊蒿280.东北蒲公英281.白花蒲公英282.知母283.石刁柏284.铃兰285.宝珠草286.萱草287.重瓣萱草288.北黄花菜289.大苞萱草290.小黄花菜291.东北玉簪292.玉簪293.紫萼玉簪294.火炬花295.山麦冬296.二叶舞鹤草297.狭叶沿阶草298.北重楼299.玉竹300.挟叶黄精301.鹿药302.白花延龄草303.毛穗藜芦304.藜芦305.射干306.野鸢尾307.花菖蒲308.紫花鸢尾309.马蔺310.黄菖蒲311.矮紫苞鸢尾312.溪荪鸢尾313.北陵鸢尾314.黄花鸢尾315.无毛紫露草316.玉带草317.华山新麦草318.菖蒲319.水芋320.宽叶薹草321.大花杓兰球根花卉1.东北延胡素2.齿裂东北延胡索3.齿瓣延胡索4.线裂齿瓣延胡素5.角瓣延胡索6.大丽花7.菊芋8.蛇鞭菊9.细茎葱10.砂韭11.长梗韭12.山韭13.茗葱14.平贝母15.风信子16.条叶百合17.垂花百合18.亚洲百合19.东方百合20.毛百合21.东北百合22.卷丹23.大花卷丹24.山丹25.葡萄风信子26.绵枣儿27.郁金香28.洋水仙29.晚香玉30.葱兰31.韭兰32.番红花33.唐菖蒲34.德国鸢尾35.魔芋36.朝鲜天南星37.半夏38.大花美人蕉水生花卉1.芡2.莲3.萍蓬草4.睡莲5.丘角菱6.蔷菜7.泽泻8.三裂慈姑9.凤眼莲10.雨久花11.梭鱼草12.芦苇13.菰14.狭叶香蒲15.宽叶香蒲16.荆三棱17.水葱18.花叶水葱19.水生美人蕉蔓生花卉1.啤酒花2.山荞麦3.穿叶蓼4.两色乌头5.白花乌头6.宽叶蔓乌头7.紫花铁线莲8.辣蓼铁线莲9.大花铁线莲10.蝙蝠葛11.北马兜铃12.两型豆13.野小豆14.野葛15.大叶野豌豆16.风船葛17.赤爬18.萝蘼19.林茜草20.打碗花21.牵牛22.圆叶牵牛23.茑萝24.葵叶茑萝25.轮叶党参26.党参27.薯蓣二、新引进的荷兰花卉品种1.萱草2.火把莲3.沿阶草4.油点草5.珍珠菜6.报春花7.松虫草8.美国薄荷9.猫薄荷10.鼠尾草11.荆芥12.网脉荆芥13.水苏14.大戟15.黑顶藻16.落新妇17.岩白菜18.矾根19.鬼灯檠20.黄水枝21.天蓝绣球22.象牙参23.花葵24.小蜀葵25.景天26.风铃草27.桔梗28.紫菀29.矢车菊30.秋英31.蓝刺头32.泽兰33.马兰34.橐吾35.金光菊36.松果菊37.蓍草38.山桃草39.月见草40.加拿大马鞭草41.老鹳草42.耧斗菜43.银莲花44.升麻45.飞燕草46.白头翁47.金莲花48.大花飞燕草49.嚏根草50.假升麻51.蚊子草52.委陵菜53.地榆54.刺芹55.糖芥56.山地庭芥57.剪秋萝58.丝石竹59.淫羊藿60.龟花61.毛蕊花62.婆婆纳63.腹水草64.沟酸浆65.紫露草66.荷包牡丹67.鸢尾68.窄叶庭菖蒲69.牛舌草70.肺草71.聚合草72.波罗花索
叶(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详细资料大全
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称“完全叶”,如缺叶柄或托叶的称“不完全叶”;又分单叶和复叶。
叶片是叶的主体,多呈片状,有较大的表面积适应接受光照和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及水分蒸散。富含叶绿体的叶肉组织为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表皮起保护作用,并通过气孔从外界取得二氧化碳而向外界放出氧气和水蒸气;叶内分布的维管束称叶脉,保证叶内的物质输导。叶的形状和结构因环境和功能的差异而有不同。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叶 外文名 :Leaf 功能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作用 :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养分的动力 形态特征,叶片,叶柄,托叶,颜色,形状,缺裂现象,单叶与复叶,质地,变态,叶序,外表组成,生长环境,主要价值,对植物本身,对外界及人类,组织构造, 形态特征 叶片 叶片的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外壁有角质层或蜡层,起保护作用。表皮上有许多成对的半月形保卫细胞。 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薄壁组织总称为叶肉,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大多数植物的叶片在枝上取横向的位置着生,叶片有上、下面之分。上面(近轴面、腹面)为受光的一面,呈深绿色。下面(远轴面、背面)为背光的一面,为淡绿色。因叶两面受光情况不同,两面内部的叶肉组织常有组织的分化,这种叶称为异面叶。 许多单子叶植物和部分双子叶植物的叶,取近乎直立的位置着生,叶两面受光均匀,因而内部的叶肉组织比较均一,无明显的组织分化,这样的叶称等面叶,如玉米、小麦、胡杨。在异面叶中,近上表皮的叶肉组织细胞呈长柱形,排列紧密整齐,其长轴常与叶表面垂直,呈栅栏状,故称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的层数,因植物种类而异,通常为1~3层。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较少,形状不规划,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而多,呈海绵状,故称海绵组织。 叶片切面图 叶柄 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其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通常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少数植物的叶柄着生于叶片中央或略偏下方,称为盾状着生,如莲、千金藤。叶柄通常呈细圆柱形、扁平形或具沟漕。 托叶 托叶是叶柄基部、两侧或腋部所着生的细小绿色或膜质片状物。托叶通常先于叶片长出,并于早期起著保护幼叶和芽的作用。托叶一般较细小,形状、大小因植物种类不同差异甚大。 在有些植物中,托叶的存在是短暂的,随着叶片的生长,托叶很快就脱落,仅留下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着生托叶的痕迹(托叶痕),称为托叶早落,如石楠的托叶。有些植物的托叶能伴随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存在,称为托叶宿存,如茜草、龙芽草叶柄基部有一对叶片状的托叶始终存在。 颜色 高等植物中主要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它们的比例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形成了叶子的颜色。 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含叶绿素最多,因此它们是绿色的。但也有些植物的叶子是其他颜色,如天麻、秋海棠的叶是红色的,这是因为它们的叶片中除含叶绿素外,还有类胡萝卜素或藻红素的缘故。花青素能使叶片变红。当秋天来临时,枫树、槭树、乌桕树、黄栌树等的叶因花青素的存在都会变得特别红。此外,大多数绿叶到了秋天会变色,那是因为秋天的来临,叶茎逐渐干枯,叶片中的叶绿素越来越少,树叶便由绿色变成黄色、红色或褐色,最终飘落。 生长旺盛的叶子大都是碧绿的,衰老的叶子就变得枯黄了。黄栌、枫树等的绿叶,到了秋天竟变成猩红色,而紫鸭跖草的叶子终年都是紫色的。叶子里除了含有绿色的叶绿素以外,还含有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通常情况下,叶绿素的含量最多,其他色素的含量少,其他颜色完全被绿色掩盖住了。叶子就显出绿色来。不过,叶绿素也有个弱点,那就是容易被破坏。到了秋天,叶绿素忍受不了气温一天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叶绿素在叶子里分解、消失得很快,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它们终于在秋天“重见天日”了。秋天叶子变黄,就是这个原因。黄栌和枫树等的叶子,则另有独特的本领:在气温下降,叶绿素分解、消失的时候,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地转变成红色的花青素,于是叶子就变红了。一到深秋,漫山遍野的红叶,煞是好看。古诗甚至赞誉它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至于紫鸭跖草、红苋等植物,叶子里面的花青素始终占优势,完全遮盖了其他色素的颜色,所以它们常年都是紫红色的。 形状 1.叶片:叶片的形状,即叶形,类型极多,就一个叶片而言,上端称为叶端,基部称为叶基,周边称为叶缘;贯穿于叶片内部的维管束则为叶脉,这些部分亦有很多变化。 (1) 叶形:即叶片的全形或基本轮廓,常见的有: 倒宽卵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如玉兰)。 叶形 圆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莲)。 宽卵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马甲子)。 倒卵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如栌兰)。 椭圆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大叶黄杨)。 卵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女贞)。 倒披针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如鼠曲草)。 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金丝梅)。 披针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柳)。 线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沿阶草)。 剑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石菖蒲)。 至于为其它形状的,尚有三角形、戟形、箭形、心形、肾形、菱形、匙形、镰形、偏斜形等。 (2)叶端:即叶片的上端。常见的有:芒尖:上端两边夹角小于30”,先端尖细的叶端(如知母、天南星)。 叶端 骤尖:上端两边夹角为锐角,先端急骤趋于尖狭的叶端(如艾麻)。 尾尖:上端两边夹角为锐角,先端渐趋于狭长的叶端(如东北杏)。 渐尖:上端两边夹角为急角,先端渐趋于尖狭的叶端(如乌桕)。 锐尖:上端两边夹角为锐角,先端两边平直而趋于尖狭的叶端(如慈竹)。 凸尖:上端两边夹角为钝角,面临无端有短尖的叶端(如石蟾蜍)。 钝形:上端两边夹角为钝角,先端两边较平直或呈弧线的叶端(如梅花草)。 截形:上端平截,即略近于平角的叶端(如火棘)。 微凹:上端向下微凹,但不深陷的叶端(马蹄金)。 倒心形:上端向下极度凹陷,而呈倒心形的叶端(如马鞍叶羊蹄甲)。 (3) 叶基:即叶片的基部。常见的有:楔形: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较平直,叶片不下延至叶柄的叶基(如枇杷)。 叶基 渐狭: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弯曲,向下渐趋尖狭,但叶片不下延至叶柄的叶基(如樟树)。 下延: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平直或弯曲,向下渐趋狭窄,且叶片下延至叶柄下端的叶基(如鼠曲草)。 圆钝: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钝角,或下端略呈圆形的叶基(如蜡梅)。 截形:基部近于平截,或略近于平角的叶基(如金线吊乌龟)。 箭形:基部两边夹角明显大子平角,下端略呈箭形,两侧叶耳较尖细的叶基(如慈菇)。 耳形:基部两边夹角明显大子平角,下端略呈耳形,两侧叶耳较圆钝的叶基(如白英)。 戟形:基部两边的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戟形,两侧叶耳宽大而呈戟刃状的叶基(如打碗花)。 心形:基部两边的夹角明显大子平角,下端略呈心形,两侧叶耳宽大圆钝的叶基(如苘麻)。 偏斜形:基部两边大小形状不对称的叶基(如曼陀罗)秋海棠)。 (4)叶缘:即叶片的周边。常见的有: 全缘:周边平滑或近于平滑的叶缘(如女贞)。 睫状缘:周边齿状,齿尖两边相等,而极细锐的叶缘(如石竹)。 齿缘:周边齿状,齿尖两边相等,而较粗大的叶缘(如Nying麻)。 细锯齿缘:周边锯齿状,齿尖两边不等,通常向一侧倾斜,齿尖细锐的叶缘(如茜草)。 锯齿缘:周边锯齿状,齿尖两边不等,通常向一侧倾斜,齿尖粗锐的叶缘(如茶)。 纯锯齿缘:周边锯齿状,齿尖两边不等,通常向一侧倾斜,齿尖较圆纯的叶缘(如地黄叶)。 重锯齿缘:周边锯齿状,齿尖两边不等,通常向一侧倾斜,齿尖两边两边亦呈锯齿状的叶缘(如刺儿菜)。 曲波缘:周边曲波状,波缘为凹凸波互动组成的叶缘。(如茄)。 凸波缘:周边凸波状,波全为凸波组成。(如连钱草)。 凹波缘:周边凹波状,波缘全为凹波组成,(如曼陀罗)。 (5)叶脉:即叶片维管束所在处的脉纹。常见的有: 二岐分枝脉:叶脉作二歧分枝,不呈网状亦不平行,通常自叶柄着生处发生(如银杏)。 掌状网状脉:叶脉交织呈网状,主脉数条,通常自近叶柄着生处发出(如八角莲)。 羽状网状脉:叶脉交织呈网状,主脉一条,纵长明显,侧脉自主脉两侧分出,井略呈羽状(如马兰)。 辐射平行脉:叶脉不交织成网状,主侧脉皆自叶柄着生处分出,而呈辐射走向(如棕榈)。 羽状平行脉:叶脉不交织成网状,主脉一条,纵长明显,侧脉自主脉两侧分出,而彼此平行,并略呈羽状 (如姜黄)。 弧状平行脉:叶脉不交织成网状,主脉一条,纵长明显,侧脉自叶片下部分出,并略呈弧状平行而直达先端 (如宝铎草)。 直走平行脉:叶脉不交织成网状,主脉一条,纵长明显,侧脉自叶片下部分出,并彼此近于平行,而纵直延伸至先端 (如慈竹)。 2. 叶柄:为着生于茎上,以支持叶片的柄状物。叶柄除有长、短、有、无的不同外,主要有: (1) 基著:即叶柄上端着生于叶片基部边缘(马兰)。 (2) 盾着:即叶柄上端着生于叶片中央或略偏下方(如莲)。 3.托叶:为叶柄基部或叶柄两侧或腋部所着生的细小绿色或膜质片状物。托叶通常先于叶片长出,并于早期起著保护幼叶 和芽的作用。托叶的有无,托叶的 位置与形状,常随植物种属而有不同,因此亦为中草药鉴定时需要给予适当 注意的形态特征之一。常见的托叶有: (1)侧生托叶:为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不与叶柄愈合成鞘状的托叶(如补骨脂)。 (2)侧生鞘状托叶:为著主于叶柄基部两侧,并与叶柄愈合形成叶鞘及叶舌等的托叶(如慈竹)。 (3)腋生托叶:为着生于叶柄基部的叶腋处,但不与叶柄愈合的托叶(如辛夷)。 (4)腋生鞘状托叶:为着生于叶柄基部的叶腋处,而托叶彼此愈合成鞘伏并包茎的托叶(如何首乌)。 缺裂现象 叶的叶片在演化过程中,有发生凹缺的现象,这种凹缺,称为缺裂。缺裂通常是对称的。常见的缺裂有: 1.掌状浅裂:为叶片具掌状叶脉,井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但缺裂未及叶片半径1/2的(如瓜木)。 2.掌状深裂:为叶片具掌状叶脉,并于侧脉问发生缺裂,但缺裂已过叶片半径1/2的(如黄蜀葵)。 3.掌状全裂:为叶片县掌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且缺裂已深达叶柄着生处的(如大麻)。 4.羽状浅裂:为叶片具羽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但缺裂未及主脉至叶缘间距离1/2的(如苣荬菜)。 5.羽状深裂:为叶片具羽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但缺裂已过主脉至叶缘间距离1/2的(如荠菜)。 6.羽状全裂:为叶片具羽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但缺裂已深达主脉处的(如水田碎米荠)。 此外,在羽状缺裂中,如缺裂后的裂片大小不一,呈间断互动排列的,则为间断羽状缺裂;如缺裂后的裂片向下方倾斜,并呈倒向排列的,则为倒向羽状缺裂;如缺裂后的裂片,又再发生第二次或第三次缺裂的,则为二回或三回羽状缺裂。 单叶与复叶 叶柄上只着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叶柄上着生多个叶片的称为复叶。复叶上的各个叶片,称为小叶,小叶以明显的小叶柄着生于主叶柄上,并呈平面排列,小叶柄腋部无芽,有时小叶柄一侧尚有小托叶。复叶是由单叶经过不同程度的缺裂演化而来的(如无患子初生叶为全缘单叶,稍后为羽状缺裂单叶,最后则完全成为羽伏复叶)。已发生缺裂的各个叶片部分称为裂片,此时各个裂片下尚无小叶柄的形成,所以这种尚无小叶柄的各种不同程度的缺裂叶仍是单叶而不是复叶。复叶具有多个小叶,但在一些种类(如宜昌橙)其小叶有简化成一枚的趋向,这种只有一枚小叶的简化复叶,称为单身复叶。单身复叶是柑桔属植物的特征。复叶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1.三出掌状复叶:系由具掌状叶脉的单外演化而来,有小叶3片(如酢浆草)。 2.五出掌状复叶:亦由具掌状叶脉的单叶演化而来,有小叶5片(如牡荆)。 3.七出掌状复叶:亦由具掌状叶脉的单叶演化而来,有小叶7片(如天师栗)。 4.一回羽状复叶:系由羽状叶脉的单叶演化而来,即通过普通缺裂一次形成)依小叶的奇数或偶数, 以及小叶的数目又有: (1)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即一回羽状复叶的小叶片为偶数,也就是顶端小叶为2枚的一回羽状复叶(如决明)。 (2)一回奇数羽状复叶:即一回羽状复叶的小叶片为奇数,也就是顶端小叶为1枚的一回羽状复叶(如月季)。 (3)一回三出羽状复叶:即一回羽状复叶的小叶片只有3枚的一回羽状复叶(如截叶铁扫帚)。 5.二回羽状复叶:亦由具羽状叶咏的单叶演化而来,即通过普遍缺裂二次形成,亦有偶奇之分。 (1)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即小叶片为偶数,也就是顶端小叶为2枚的二回羽状复叶(如山合欢)。 (2)二回奇数羽状复叶:即小叶片为奇数、也就是顶端小叶为1枚的二回羽状复叶(如丹参)。 6.三回羽状复叶:亦由具羽状复叶的单叶演化而来,即通过普遍缺裂三次形成(如唐松草)。 7.多回羽状复叶:亦由具羽状叶脉的单叶演化而来,即通过普遍多次缺裂形成(如茴香)。 质地 常见的有以下类型: 1. 革质:即叶片的质地坚韧而较厚(如枸骨)。 2. 纸质:即叶片质地柔韧而较薄(如毛蒟)。 3. 肉质:即叶片的质地柔软而较厚(如马齿苋)。 4. 草质:即叶片的质地柔软而较薄(如薄荷)。 5. 膜质:即叶片的质地柔软而极薄(如麻黄)。 变态 植物的叶因种类不同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产生很多变态,常见的变态有:1.叶柄叶:即叶片完全退化、叶柄扩大呈绿色叶片状的叶,此种变态叶,其叶脉与其同科植物的叶柄及叶鞘相似, 叶的变态 而与其相应的叶片部分完全不(如阿魏、柴胡)。 2.捕虫叶:即叶片形成掌状或瓶状等捕虫结构,有感应性,遇昆虫触动,能自动闭合,表面有大量能分泌消化液以腺毛或腺体(如茅膏菜)。 3.革质鳞叶:即叶的托叶、叶柄完全不发育,叶片革质而呈鳞片状的叶,通常被覆于芽的外侧,所以又称为芽鳞 (如玉兰)。 4.肉质鳞叶:即叶的托叶、叶柄完全不发育,叶片肉质而呈鳞片状的叶(如贝母)。 5.膜质鳞叶:即叶的托叶、叶柄完全不发育,叶片膜质而呈鳞片状的叶(如大蒜)。6.刺状叶:即整个叶片变态为棘刺状的叶(如豪猪刺)。 叶的变态 7.刺状托叶:即叶的托叶变态为棘刺状,而叶片部分仍基本保持正常的叶(如马甲子)。 8.苞叶:即叶仅有叶片,而着生于花轴、花柄、或花托下部的叶。通常着生于花序轴上的苞叶称为总苞叶,着生于花柄或 花托下部的苞叶称为小苞叶称为小苞叶或苞片(如柴胡)。 9.卷须叶:即叶片先端或部分小叶变成卷须状的叶(如野碗豆)。 10.卷须托叶:即叶的托叶变态为卷须的叶(如菝葜)。 叶序 即叶在茎或枝上着生排列方式及规律。常见的有:1. 互生:即叶着生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长而明显,各茎节上只有叶1片着生的(如乌头)。 叶序 2.对生:即叶着生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长而明显,各茎节上有叶2片相对着生的(如薄荷)。 3.轮生:即叶着生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长而明显,各茎节上有叶片以上轮状着生的(如夹竹桃)。 4.簇生:即叶着生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短而不显,各茎节上着生叶片为一或数枚的(如豪猪刺)。 5.丛生:即叶著主的茎或枝的节间部分较短而不显,叶片2或数枚自茎节上一点发出的(如马尾松)。 外表组成 从外观上看,叶主要由叶片、叶柄、托叶等三部分组成。同时具备此三个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缺乏其中任意一或二个组成的则称为不完全叶。叶片通常片状,叶柄上端支持叶片,下端与茎节相连,托叶则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或叶腋,在叶片幼小时,有保护叶片的作用,一般远较叶片为细小。 生长环境 叶主要着生于茎节处,芽或枝的外侧,其上没有芽和花(偶有,也是由于花序轴与叶片愈合形成而不是叶片本身固有的,如百部),通常含大量叶绿素,绿色片状。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重要器官。 主要价值 许多植物的叶,如番泻叶、大青叶、艾叶、桑叶、枇杷叶等都是常用的中药。叶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对于中草药的识别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植物本身 叶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将外界吸收来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内,利用光能制造出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藏在制造成的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用下式表示: 碳水化合物中储藏的能量来源于阳光,所以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光合作用制成的碳水化合物首先是葡萄糖,但葡萄糖很快就变成了淀粉,暂时储存在叶绿体中,以后又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植物体内除含有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蛋白质和脂肪大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为基础,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在制造蛋白质的过程中,还需要含氮的无机盐作为原料。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一部分用来建造植物体和呼吸消耗外,大部分被输送到植物体的储藏器官储存起来,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就是这些被储存起来的有机物。所以,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植物体自身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还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其他生物(包括人类在内),被这些生物所利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的来源之一。 根从土壤里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水分,除一小部分供给植物生活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外,大部分都变成水蒸气,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蒸发到空气中去,这种现象叫做蒸腾作用。 叶蒸腾水分和植物体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每株植物都有很多叶,叶片的总面积很大,吸收阳光很多,这对光合作用有利。但是,植物吸收大量的阳光,会使植物体的体温不断升高,如果这些热量大量积累,就会使植物受到灼伤。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叶里的大量水分不断化为蒸气,这样就带走了大量的热,从而降低了植物的体温,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活。此外,叶内水分的蒸腾还有促进植物内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上升的作用。 对外界及人类 (1)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在绿色的叶片上,不时排出像雾一样的水气。这种气态水分蒸发到大气中的现象,叫做叶的蒸腾作用。植物形成1千克干物质,大约需要蒸腾300-400千克的水分。植物叶子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造成多云、多雾,增加了降雨量,改变了环境小气候,防止旱灾发生。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吐雾播雨降伏旱魔。 科学家发现许多植物的叶子能分泌杀菌素,其中有松树、柏树、栎树、桉树、杉树等。据测定, 1公顷松林,每昼夜能向空气中分泌出大约5千克的挥发性杀菌素。柏树的分泌作用更强达30千克,它们可以杀死像白喉菌、肺结喉菌、痢疾菌等多种病菌。因此,在针叶林里的空气特别清洁、新鲜。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有些植物的叶子能够吸收。如夹竹桃的叶子,在污染区,每天能吸收0.069克的硫。泡桐、梧桐、黄杨树等吸收氟化氢的能力很强,还可吸收氯。这些植物的叶子是大自然空气的净化器。 (2)防治噪音, 也得请绿叶来帮忙。据测定,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把噪音减低10-15分贝,3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低6-8分贝,城市公园里的成片树木作用更大,可减少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枝叶繁茂,可以减少噪音8-10分贝。 (3)可做饮料,可做饲料,可加工成药材。 (4)检验大气污染 : 大气污染一般可分成3大类:物理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和化学性污染物,因而,相应地有物理性大气污染、生物性大气污染和化学性大气污染。 粉尘是主要的物理性大气污染物。绿色植物都带有滞尘的作用,但其滞尘量的大小与树种、林频宽度、种植状况和气象条件有关。 植物可以减轻生物性大气污染。大气环境中的毒害化学物质是化学性大气污染。植物除了可以监测大气的化学污染外,更重要的是植物可以吸收大气中的化合物或毒害性化学物质。植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净化化学性大气污染物,植物净化化学性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是持留和去除。持留过程涉及植物截获、吸附、滞留等,去除过程包括植物吸收、降解、转化、同化等。有的植物有超同化的功能,有的植物具有多过程的作用机制。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与吸收主要发生在地上部分的表面及叶片的气孔。在很大程度上,吸附是一种物理性过程,其与植物表面的结构。如叶片形态、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和表面的分泌物有关。已有实验证明植物表面可以吸附亲脂性的有机污染物,其中包括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其吸附效率取决与污染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植物可以吸附大气中的多种化学物质,包括CO2、SO2、CL2、HF、重金属(PB)等。植物吸收大气中污染物主要是通过气孔,并经由植物维管系统进行运输和分布。对于可溶性的污染物包括SO2、CL2和HF等,随这污染物在水中溶解性增加,植物对其吸收的速率也会相应增加。湿润的植物表面可以显著增加对水溶解性污染物的吸收。光照条件由于可以显著地影响植物生理活动,尤其是控制叶片气孔的开闭,因而对植物吸收污染物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发挥或半发挥的有机污染物,污染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相对分子质量、溶解性、蒸汽压和辛醇-水分配系数等都 直接地影响到植物的吸收。气候条件也是影响植物吸收污染物的关键因素,植物在春季和秋季吸收能力较强,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吸收能力有较大的差异。 (5)建筑学上的仿生利用。 (6)预报气象,预报地震: 滴水观音花在下雨之前会滴水。这就是预报气象。地震,树叶会不寻常地掉落,这就是预报地震。 (7)作为书写纸张,作为工艺材料。 (8)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能源。 组织构造 通常植物的叶子是由表皮、叶肉、叶脉三个部分组成,并且每个部分又可以再细分。各部分同时在执行着自己的功能,以保证植物体的正常生存。自叶片作一横切片,自外而内可察见如下构造。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通常有上、下表皮之分,上表皮位于腹面,下表皮位于背面。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通常不含叶绿体,外表常有一层角质层。有些表皮细胞常分化形成气孔或向外突出形成毛茸。 叶的纵切面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1)栅栏组织:紧靠上表皮下方,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在两面叶或针形叶,栅栏组织亦分布于下表皮上方或整个表皮内侧四周,但亦有一些水生及阴生植物的叶是完全没有栅栏组织的。 (2)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主脉部分维管束较粗大,侧脉及小脉部分维管束较细小,通常为木质部在上方的有限外韧型,较少为木质部在中间的双韧型。 维管束四周主要为薄壁组织,渐靠近表皮则常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这些组织,在主脉下方凸出部分通常较多而特别发达。草酸钙结晶在叶片组织中十分常见,形状种种,随植物种属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