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毛里塔尼亚为啥叫帐篷之国
- 2、毛里塔尼亚:非洲西北部的骆驼王国
- 3、毛里塔尼亚是哪个国家
- 4、毛里塔尼亚面积
- 5、毛里求斯和毛里塔尼亚是一个国家吗
- 6、毛里塔尼亚在中国什么方向
- 7、毛里塔尼亚:五分之一的国民是奴隶,为什么却无人反抗?
- 8、毛里塔尼亚汉娜什么意思
- 9、毛里塔尼亚港口有哪些
- 10、毛里塔尼亚是哪个洲的国家?
毛里塔尼亚为啥叫帐篷之国
毛里塔尼亚被称为“帐篷之国”,是因为该国属于沙漠国家,大多数家庭都备有帐篷,而帐篷有散热快的特点。毛里塔尼亚是一个位于非洲西北部的国家,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地带。由于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一般的房屋散热性差,而帐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在毛里塔尼亚,大多数家庭都备有帐篷作为住所,尤其是摩尔人这个国家的主要民族,以畜牧为主,常住帐篷,帐篷的散热性能适应干热的气候条件。
毛里塔尼亚:非洲西北部的骆驼王国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沙漠王国。这里有广阔的撒哈拉沙漠、壮丽的铁矿山、蓝色的大西洋,还有看似无边无际的荒野与骆驼。
地理位置与气候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南与马里接壤,东限于阿尔及利亚,北临大西洋,西濒西撒哈拉自由民主共和国。全国幅员6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万人。毛里塔尼亚大部分地区属于撒哈拉沙漠气候,南部则属于半干旱气候。
历史与文化
毛里塔尼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在地图上,可以发现充满着浓郁阿拉伯风情的喀土穆向西流去,和红河并称中国两大支流的黄河源头、拉脱维亚河等。毛里塔尼亚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该国的永久性定居点查岗、卡伊达等。
旅游资源
毛里塔尼亚拥有多种吸引人的景点和旅游项目。首先就是撒哈拉沙漠,这里海拔较低,温度高,沙漠跨越国界延伸至利比亚、埃及。其次还有圣路易斯市、努瓦克肖特市等城市,这些城市的建筑、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都有独特的魅力。目前,毛里塔尼亚政府正在加强旅游业增长的计划,努力打造新的旅游项目,向世界展示它惊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民族风情
毛里塔尼亚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民族国家,该国处于阿拉伯地区东南角,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该国的文化、语言和习俗都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中心。毛里塔尼亚人民善良、勤劳、聪明、对新事物容易接受。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在经济活动中也有很大的参与度。
美食文化
毛里塔尼亚的食品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餐桌上常见的食品有主食饭团、烤羊肉串和黄豆、茶水等。其中“饭团”是毛里塔尼亚家庭的一道必备菜品,是由白米饭、蔬菜、肉类和香料混合而成。据悉,毛里塔尼亚人饭量大、口味较辣。同时,毛里塔尼亚百般食品种类丰富,满足各种不同口味的顾客需求。
总结
毛里塔尼亚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沙漠王国,拥有广阔的撒哈拉沙漠、铁矿山及蓝色的大西洋。它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尤其是美味的饭团和其他食品,使自己充满了非洲土地上的独特风味。因此,对于旅游者和文化爱好者来说,探访毛里塔尼亚或许是一个别具一格的选择。
毛里塔尼亚是哪个国家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简称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北纬15~27度之间,面积103.07万平方公里。毛里塔尼亚西濒大西洋,北部与西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南部与马里为邻,南与塞内加尔相望。地区属热带沙漠性气候,全境地势平坦,有2/3的地区是沙漠。
毛里塔尼亚最早的居民是巴富尔黑人民族,后北非柏柏尔人迁入毛里塔尼亚北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毛里塔尼亚。191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20年成为法属西非洲管辖下的殖民地。1956年成为“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9月加入法兰西共同体,11月“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1960年11月28日独立。毛里塔尼亚实行议会制。议会实行参、众两院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部长会议是最高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关。
毛里塔尼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毛里塔尼亚人一般欢迎贵宾,惯以“烤全羊”作为最盛情的款待。
地形地貌
毛里塔尼亚全境地势平坦,有2/3的地区是沙漠,大部分地区是海拔300米左右的低高原。东南边境和沿海地区为平原。
气候特征
毛里塔尼亚西北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性气候,高温少雨,年平均气温30~35℃,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多“哈马丹”风和龙卷风。南部塞内加尔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5~10月为雨季,11月~翌年4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30℃。年降雨量250~650毫米。首都努瓦克肖特西濒大西洋,9月为最热月,气温约24~34℃,12月为最冷月,气温约13~28℃,每年9至12月多风沙天气,盐蚀比较厉害。
时区
毛里塔尼亚所在时区为格林威治时区(GMT ),与北京时间相差8小时,不实行夏时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储量估计达 87亿吨。其他资源储量:铜矿2200万吨,石膏约40亿吨,磷酸盐1.4亿吨。渔业资源丰富,储量为400万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预计储量丰富, 2006年2月正式成为石油生产国。森林总面积47440公顷。
毛里塔尼亚面积
毛里塔尼亚面积:1030700平方公里。
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北纬15~27度之间,面积103.07万平方公里。毛里塔尼亚西濒大西洋,北部与西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南部与马里为邻,南与塞内加尔相望。
地区属热带沙漠性气候,全境地势平坦,有2/3的地区是沙漠,首都努瓦克肖特,全国共划分为15个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480万(2022年),总体上分为摩尔族和黑非民族(非洲黑人)两大类。毛里塔尼亚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毛里塔尼亚人一般欢迎贵宾,惯以“烤全羊”作为最盛情的款待。
气候特征
毛里塔尼亚北部为撒哈拉气候,南部为萨赫勒气候,炎热干燥。全年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白天气温达到38℃,5-6月气温经常超过44℃,但1-2月气温最低时仅为10℃。每年7-9月为雨季,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130毫米,南部塞内加尔流域年均降水量可达600毫米。全年以东北风为主,导致沙丘逐渐往西南推进。
首都努瓦克肖特西濒大西洋,9月为最热月,气温约24-34℃,12月为最冷月,气温约13-28℃,最低曾达9℃,温差较大。每年9至12月多风沙天气,盐蚀比较严重。但2015年12月开始气候开始发生变化,并没有出现最冷天气,温度偏高,2016年1月甚至出现40℃以上高温,2017年1-6月高温与低温交替,气候异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毛里塔尼亚
毛里求斯和毛里塔尼亚是一个国家吗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英语: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简称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北纬15~27度之间,面积103.07万平方公里。毛里塔尼亚西濒大西洋,北部与西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南部与马里为邻,南与塞内加尔相望。地区属热带沙漠性气候,全境地势平坦,有2/3的地区是沙漠,首都努瓦克肖特,全国共划分为15个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480万(2022年) [13] ,总体上分为摩尔族和黑非民族(非洲黑人)两大类。
不是。里求斯是一个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岛国,位于非洲东部,其首都是路易港,毛里求斯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具有发达的旅游业和经济,毛里塔尼亚是一个位于北非地区的国家,毛里塔尼亚靠近撒哈拉沙漠,东邻阿尔及利亚,首都是努瓦克肖特,毛里塔尼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共和国。
毛里塔尼亚在中国什么方向
西南方向。根据查询百度地图显示,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中国位于亚洲,毛里塔尼亚在中国的西南方向。
毛里塔尼亚:五分之一的国民是奴隶,为什么却无人反抗?
毛里塔尼亚仍有五分之一的国民是奴隶原因分析如下:
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过程中,奴隶社会曾发挥了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奴隶制也是一个野蛮、充满剥削的制度。从19世纪后半叶起,废奴运动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兴起,使得奴隶制开始消亡。
但现如今,在亚非两大洲部分保守、落后的国家里仍然有其身影存在,这当中尤其以非洲西北部的毛里塔尼亚为甚。虽然1981年毛里塔尼亚就立法废除奴隶制了,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官宣废除奴隶制的国家,但实际上并无成效。
有数据统计,现在的毛里塔尼亚全国共460 万人,有67.5万人是奴隶,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奴隶制对毛里塔尼亚人而言是一个长期难题,它深深根植于社会结构,并与国家的民族构成密切相关。那么,是怎样的原因造就了它如今的情况呢?
一、根深蒂固:奴隶制由来已久
毛里塔尼亚的全称是“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最早这片土地上可没有什么“真主”。
其实,非洲大陆生活的人种并不全是黑人,确切来说,依据撒哈拉沙漠,南北分为黑非洲与白非洲,而毛里塔尼亚刚好处在黑非洲的边缘,其最早的居民是巴富尔黑人,他们以部落形式生活在各处,并在不断地迁徙中形成了若干个氏族。
但从3世纪起,位于非洲北部摩洛哥境内的柏柏尔人开始南移,他们征服了黑人部落,将其结成了联盟,柏柏尔人则成为实质上的统治者,并以奥达加斯特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国度的雏形。柏柏尔人在肤色上是更接近白人的种族,在毛里塔尼亚又被称为摩尔人,他们的到来让这里原有的社会人种结构产生了永久性变化。
在两族历史的交流融合中,还形成了混血人种(黑摩尔人),这也为后来种姓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根基。在黑人部落统治时期,因战败而沦为奴隶的人早已随处可见,更别说后来柏柏尔人入侵后,形成了两色人种上的不同。
占据统治地位的柏柏尔人“理所当然”成为奴隶主,受奴役的自然是黑人原住民,后来更是扩大到了柏柏尔与黑人的混血黑摩尔人身上。
柏柏尔人入侵的同时,西苏丹索宁克人建立了古加纳王国。到了公元700年左右,加纳王国进入快速扩张,占领尼日尔河流域、塞内加尔河流域,征服了周边的王国和部落,最终成为西非第一个帝国。
此时,加纳帝国的国王就是最大的奴隶主。加纳帝国以盛产黄金而闻名,开采黄金让奴隶制的发展进入到了高潮。不过国家规定一盎司以上的金块归国王所有,平民能拥有的只有金砂,而奴隶却什么也不配拥有(甚至包括姓名),只有无尽的劳作。
公元980~990年间,正值鼎盛时期的加纳帝国又派军队占领奥达加斯特,毛里塔尼亚的本土部落都成为了加纳帝国的从属。然而在此时,一个更大的强权正在北非边缘升起,那便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建立,势力范围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先是侵入了北非面向中亚的门户埃及,同时在统治区大力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在阿拉伯人影响下,以及在与阿拉伯人的斗争中,部分柏柏尔人主导的国家也开始融入信仰伊斯兰教,这其中就包括了毗邻毛里塔尼亚的摩洛哥。
时间到了11世纪,加纳帝国一直独立于伊斯兰世界之外,而它的统治者们日渐骄奢淫逸。这时,伊斯兰教已经开始传入毛里塔尼亚,最早是由摩洛哥神学家阿卜杜拉·伊本·雅辛作为传教士。但他并非只是单纯的传教,而是在塞内加尔河附近的一个岛上建立了宗教与军事合一的修道院。
这实质上是一个宗教性质的兄弟会组织,他们开始向受加纳统治的各部落传播教义,使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并秘密积蓄军事力量。在这个过程当中,伊本·雅辛还得到了这些部落首领的支持,许多下层人民纷纷参加兄弟会,队伍日益壮大。
不久后,伊本·雅辛见时机已成熟,便提出“纯洁宗教”的口号,向加纳帝国统治者发起“圣战”,并最终攻陷加纳帝国的首都昆比,建立了阿尔穆拉比特王朝。
穆拉比特王朝是集军政宗为一体的专制帝国,在它之后,毛里塔尼亚因内部混战而国力衰弱,而在此过程当中,毛里塔尼亚的奴隶制度却始终没有断绝。
毛里塔尼亚奴隶制度源自于黑人部落战争,这在后来的加纳王国和穆拉比特王朝的封建统治时代得到延续。值得讽刺的是,穆拉比特王朝以反抗压迫起事,但在成功后为了巩固统治,最终也由屠龙者变为了恶龙。
其实不仅仅是毛里塔尼亚,在彼时的非洲地区(特别是北非地区),奴隶制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比如在非洲率先进入到阶级社会中的埃及,由于国势日强,在对外战争中获得大量俘虏以及劫掠的人口,这些自然变成了奴隶。
二、祸不单行,殖民者的入侵
在15世纪以前,不管是加纳帝国还是后来的穆拉比特王朝,亦或者是埃及帝国等非洲国家,都是在本国范围内使用、贩卖奴隶。真正使得奴隶制“发扬光大”的是来自欧洲的殖民者。
大航海时代,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毛里塔尼亚也受到来自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到达这里以后,都对本地存在的奴隶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们并没有破坏现状,也没有对此进一步改革,反而将奴隶制进行了固化。
虽然曾在不同列强手中多次易主,但每一个新的殖民者对于奴隶制度都心照不宣,不仅仅因为这样更加有利于统治,更重要的是殖民者所从事的贸易中,最暴利的部分就是贩卖奴隶。
在连接非洲、美洲与欧洲中间的航线构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欧洲殖民者将布匹、朗姆酒等轻工业产品运至非洲,与当地奴隶主交换大批黑奴,再运送至美洲的种植园,换得大量矿产、蔗糖等原料返航,从中赚取的利润高得惊人。
黑奴贸易是全球奴隶制发展中最为罪恶的一环,也是奴隶制度的尾声。在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时,随着启蒙运动给当时的社会带去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人们渐渐开始觉得奴隶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在国际废奴运动的影响下,毛里塔尼亚猖獗了数个世纪的黑奴贸易最终结束。然而整个被殖民期间,毛里塔尼亚始终都是用来交换物资、开采资源的地方,此外由于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被贩卖流失,毛里塔尼亚的发展十分落后。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缺少温饱,毛里塔尼亚自身也不得不维持奴隶制来作为粮食交换,也让共和国成立后的废奴改革困难重重。
三、对外失利,国内发展中断
1920年,毛里塔尼亚并入法属西非。二战后改为法国的海外领地,并建立了议会制度选举,进入半自治共和国时期,可以说到这个时候,离独立建国只有一步之遥了。时间到了1960年11月28日,毛里塔尼亚宣布独立,只是令人没想到,建国伊始就招惹了麻烦。
此时正处于非洲大陆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大量国家从原殖民地获得独立。毛里塔尼亚与摩洛哥的西边,有一块土地叫西撒哈拉,这里原是由西班牙管理。殖民政府撤出后,其内部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但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都想趁机瓜分原本属于西撒哈拉的地盘,两国由此把军队开了进来。
在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放弃两线作战,将主要矛头对准了入侵者中实力较弱的毛里塔尼亚。
很快,游击队破坏了祖埃拉特铁矿以及该矿至努瓦迪布海港的铁路线,此举重创了毛里塔尼亚的经济命脉,也直接让毛国政府在战争重压下倒台。次年,新上台的政权随即宣布从西撒哈拉撤军,放弃对之前领土的占领。
毛里塔尼亚的国运仿佛被拦腰斩断,在此后内部冲突不断,政变更是平民眼中的家常便饭,新政府不断上台,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改良政策便又被推翻,奴隶制度始终都是压在底层人民身上的“大山”。
四、改革之路,废奴举步维艰
毛里塔尼亚获得独立后,首次由政府提出要从法律层面上废除奴隶制度是在1981年。但从人种上来说,毛里塔尼亚总体上分为摩尔族和黑非民族(非洲黑人)两大类,其中摩尔人(阿拉伯-柏柏尔血统)占30%,黑摩尔人和黑人占70%,后者构成了奴隶的主要群体。奴隶制与种姓制的同时存在为改革带来了很大困难。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持续干旱,使得在政治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高种姓摩尔人走出沙漠和干旱地区,进到工作机会较多的城市。这些地方本来聚居着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的黑人民族,在各民族争夺有限的可耕地过程中,统治集团运用国家权力撵走原来住在当地的黑人民族。
独立以来,摩尔人政府高层奉行阿拉伯化政策,谋求与北非阿拉伯国家的联盟而不是与黑非洲联盟,也加深了毛里塔尼亚黑人与当权者摩尔人的矛盾。
2008年8月6日,以总统府特别参谋长阿齐兹为首的军人成立“最高国务委员会”发动政变接管政权,目前的毛里塔尼亚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实行总统选举的共和国,但实际上却是由军政府统治的一个偏向独裁的国家。
奴役思想在其中如鱼得水,不是简简单单的一纸法令可以消除。此外,毛里塔尼亚的教育普及程度也相当糟糕,尽管实行义务教育但却得不到落实。教育设施短缺,且由于多数家庭都是极端贫困,无法供孩子上学的花销,所以只有一半孩子能读完小学,文盲率高达60.1%。
教育普及率低也带来了另一个麻烦,在占全国多数的偏远落后地区,宗教代替了教育。作为全民信仰宗教的国家,一个奴隶从出生起就会被灌输“只有今生服侍好主人,死后才会去到天堂从此免受苦难”等之类的说法,而绝大多数奴隶也得不到教育,往往一生都将其视作真理,心甘情愿为奴。
尽管如此,来自国际上的声音也是一直在尝试营救毛里塔尼亚的奴隶。非洲联盟从毛国新政府上台以来一直在谴责其在废奴上的不作为,美国也公开表示正在考虑降低其与毛利塔尼亚的贸易关系。在国际压力下,毛里塔尼亚政府将蓄奴定义为非法,还设置了10年的刑罚期,后来这个刑期又调整到20年。
2012年,毛国一位政府部长表示,毛里塔尼亚“不存在奴隶制”。然而,根据自由行走基金会的全球奴隶制指数统计,同年毛里塔尼亚约有10%至20%的人口(34万至68万人)生活在奴隶制中。
在毛利塔尼亚有一句名言:你可以一眼看到沙子,可你不能一眼就分辨出谁是奴隶。联合国废奴顾问卡马拉(曾经也是毛国的一名奴隶)曾说:“毛里塔尼亚当然有很多奴隶,那里的部落很喜欢蓄奴,虽然他们不会被用铁链锁起来,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被主人视为私有财产。”
废奴改革困难,除了政府不愿正视问题、传统的影响太过深远外,与奴隶自身的不觉醒也有很大关系。毛里塔尼亚的面积在非洲算得上大国,但国土90%被沙漠覆盖,可用耕地面积较之只有50.2万公顷,并且由于气候干旱,粮食产出很少,这就导致了这个国家始终无法摆脱饥饿。
所以就算迫于外部压力让毛里塔尼亚从官方层面宣告奴隶制非法,但很多获得自由身份的人仍然一贫如洗,加之毛国糟糕的经济,社会上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予以生存,他们还是会选择重回奴隶主膝下,因为在那儿至少还有口饭吃,奴隶身份就是他们的现实根基。
作为比较早被殖民的国家,毛里塔尼亚应该也算是最早接触外部新鲜事物的,可是它至今依然无法摆脱贫穷,直到今天人均GDP仅为1700美元。
与之相比,就连曾被其入侵的西撒哈拉人均都有2100美元,而北边的“千年冤家”摩洛哥更是凭借其在汽车工业发展上的努力使人均达到了3000美元。
毛里塔尼亚的奴隶制之所以无法根除,这其中不乏历史与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存于底层国民心中那种“奴性的自觉”,是受传统思想毒害与教育上的不普及导致。
毛里塔尼亚汉娜什么意思
毛里塔尼亚汉娜是里塔尼亚通用的女孩名字:汉娜。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北纬15~27度之间,面积103.07万平方公里。毛里塔尼亚西濒大西洋,北部与西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接壤。
毛里塔尼亚港口有哪些
毛里塔尼亚港口有哪些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其西部与大西洋相邻,东北部与撒哈拉沙漠接壤,南部与马里和塞内加尔接壤。作为一个国家的港口建设十分重要,而毛里塔尼亚港口的建设也为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女神湾港口
女神湾港口是毛里塔尼亚重要的港口之一,位于首都努瓦克肖特的北部。该港口建于1979年,其后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和项目,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使得该港口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港口之一。女神湾港口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不仅靠近国家首都,也靠近一些重要的资源地区,例如铁矿石资源丰富的鲁德峰。
罗萨弗尔港口
罗萨弗尔港口位于毛里塔尼亚的沿海地带,是开发国家海上文化的理想选择,也是与欧洲建立更加深入联系的重要门户港口。该港口的优势在于集装箱码头、港口堆场和航行服务等方面,使得该港口被认为是非洲西北部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典范。
诺阿季布港口
诺阿季布港口是毛里塔尼亚的一座海港,位于首都努瓦克肖特以南的600千米处。港口的建设于1986年开始,目的是为了将南部地区的矿产资源运输到国际市场,因此港口的信息化建设和能源投入都非常重要。尽管该港口基础设施相对其他港口较弱,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该港口的建设也日益有所提升。未来,该港口将继续在固体散装货物方面发力,为国家多元化经济的建设做贡献。
总结
毛里塔尼亚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断创造着新的记录。在未来的发展中,毛里塔尼亚港口也将与时俱进,挖掘其自身潜力和优势,为国家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
毛里塔尼亚是哪个洲的国家?
毛里塔尼亚是非洲的国家。
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北纬15-27度、西经5-17度之间,面积103.07万平方公里。西濒大西洋,北与西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南与马里为邻,南与塞内加尔隔河相望。
毛里塔尼亚属热带沙漠性气候,高温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5℃。北部和中部地区地处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全国3/4面积为沙漠。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只有中北部地势较高。全国最高峰伊吉勒山(IDJIL)位于北部祖埃拉特市附近,海拔915米。
毛里塔尼亚的自然资源概况:
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储量估计达 87亿吨。其他资源储量:铜矿2200万吨,石膏约40亿吨,磷酸盐1.4亿吨。渔业资源丰富,储量为400万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预计储量丰富, 2006年2月正式成为石油生产国。森林总面积4744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