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朴守拙,抱擈守拙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1 20:31:35 浏览5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抱朴守拙的意思

抱朴守拙的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一、详细解释
1、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2、“守拙”一词,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二、抱朴守拙相关词语
1、抱屈含冤:形容人遭受冤屈。
2、抱鸡养竹: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3、抱愚守迷:指固守己见。
4、褒奖守令:本则故事。
5、备守:是汉语词汇,出自《战国策·赵策一》,解释为守备之器用。
7、笨拙:笨拙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1、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2、不精湛。
8、笨嘴拙舌:常常用于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或者说话非常杂乱无章。
9、笨口拙舌:意思是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10、笨嘴拙腮:口才不行,不会说话。

抱朴守拙是什么意思

抱朴守拙,这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保持真诚和诚实,不矫揉造作,不夸大其词。
拓展知识:“抱”是保持的意思,“朴”是指原始的、不加修饰的真诚和诚实,“拙”则是指真实、不加掩饰的状态。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保持本真,不矫情,不夸大,不虚伪,始终如一地坚守真诚和诚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抱朴守拙地去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环境,尤其是在职场中。有时候,过于矫情、夸大或虚伪可能会给人留下不真实、不可靠的印象,甚至可能会影响职业发展。因此,抱朴守拙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发展的策略。
此外,抱朴守拙也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性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坚守真诚和诚实,不盲目追求虚荣和浮华。同时,也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但始终保持谦虚和谨慎,避免给人留下过于张扬或自负的印象。
总之,抱朴守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强调了真诚、诚实、谦虚和谨慎的重要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抱朴守拙是什么意思

抱朴守拙意思是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
出自: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谭》。
原文: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译文:对于一个世道浅显的人来讲,他沾染的不良习惯也较少;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内涵:抱朴守拙是君子的修养方法,他们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都有自己的智慧。
成语寓意:
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学的处世态度,其实人的阅历一多,无法不变得事故圆滑,社会生活的巨大洪流里,人们之间的思想情感总难免磕碰,终会使人锋藏角秃,城府日深,难得明白,更难得糊涂,难得老成,更难得纯朴,难得谨慎,更难得疏狂。
读书历事,我们从中获取什么?生活里处处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学得少。而是用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进步进取,大智若愚往往是成功之道,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当面临重要的难逢的机会,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态,又通常束缚了人的手脚,其实真正的朴拙,仍然根本在于一种责任的承负,对社会负责,为大多数人造福,关键时刻,仍需当仁不让。

抱朴守拙是什么意思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抱朴: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抱朴一词,语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魏晋时有位善练丹者葛洪号“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有老庄哲学的思想.
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做官,清贫自守,叫守拙.
谢谢您的支持!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是什么意思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的意思:抱住残缺的东西不放,若想走得远,必须首先走得稳。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是两个词,意思分别是:
抱朴守拙:抱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抱朴: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出自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魏晋时有位善练丹者葛洪号“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有老庄哲学的思想。
抱朴守拙解释为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
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守拙”一词,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行稳致远:若想走得远,必须首先走得稳。这一句完整的内容是“戒急用忍,行稳致远”。出自佛曰:“浮生如茶,破执如莲,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行稳致远可以用小心驶得万年船来解释。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是什么意思

抱朴守拙,行稳致远的意思:抱住残缺的东西不放,若想走得远,必须首先走得稳。
【释义】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用法】用于人有守旧观念;不肯接受新事物。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示例】黄庭坚《牧童》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拼音】bào pǔ shǒu zhuō。
【出处】《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近义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反义词】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抱朴守拙造句:
1、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一副痴呆愚顽的表情。
2、抱朴守拙,不为私欲所诱惑。
3、胭脂峡清澈的甘泉、幽深的峡谷、奇丽壮观的瀑布、灵幻奇巧的怪石,让人无不沉醉流连,无不叹赏天地造化的抱朴守拙。
4、抱朴守拙,涉世之道。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的不良习惯也较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抱朴守拙

抱朴守拙是什么意思

意思:抱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 抱朴: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
抱朴守拙解释为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
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守拙”一词,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扩展资料:
抱朴守拙:出自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谭》。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抱朴一词,语自《老子》,魏晋时有位善练丹者葛洪号“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有老庄哲学的思想。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涉世:经历世事。《晋书孔衍传》说:“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点染:此处是指一个人沾上不良社会习气,有沾污之意。机械:原指巧妙器物,此处比喻人的城府。
练达:指对世事能圆滑通达。 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 曲谨:拘泥小节谨慎求全。疏狂:放荡不羁,不拘细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抱朴守拙
抱朴守拙的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出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
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做官,清贫自守,叫守拙。
扩展资料
原文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注释
抱朴: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抱朴一词,语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魏晋时有位善练丹者葛洪号“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有老庄哲学的思想。
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
曲谨:曲意、谨慎。
疏狂:放荡不羁,不拘一格。白居易诗“疏狂属少年。”
译文
对于一个小足世道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学的处世态度.其实,人的阅历一多,无法不变得事故圆滑,社会生活的巨大洪流里,人们之间的思想情感总难免磕碰,终会使人锋藏角秃,城府日深.难得明白,更难得糊涂;难得老成,更难得纯朴;难得谨慎,更难得疏狂.
读书历事,我们从中获取什么?生活里,处处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学得少.而是用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进步进取.大智若愚,往往是成功之道,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当面临重要的难逢的机会,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态,又通常束缚了人的手脚.其实,真正的朴拙,仍然根本在于一种责任的承负,对社会负责,为大多数人造福,关键时刻,仍需当仁不让。
您好!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抱朴: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抱朴一词,语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魏晋时有位善练丹者葛洪号“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有老庄哲学的思想。
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做官,清贫自守,叫守拙。
望您采纳,谢谢您的支持!
这个成语就是形容一个人,不懂变通就是按老规矩办事。不圆滑,处事都是古板刻板印象。看起来很朴实,实则就是不动脑筋。不懂得变通。抱残守缺
处世奇书《菜根谭》中说:抱朴守拙,涉世之道,君子与其处世圆滑世故,不如保持质朴憨厚的个性;与其小心谨慎、委曲求全,不如豁达、豪迈一-些。
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扩展资料出处
抱朴守拙:出自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谭》。
原文: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守拙”一词,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释、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抱朴守拙是贬义词还是褒义?

“抱朴守拙”是一个中性词,它的含义是指保持朴素自然的状态,不追求虚荣和巧饰,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品德。这个词语既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褒义词,它是一种描述人生态度和修养的语言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个词语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它强调的是保持真实、纯朴、有内涵的人生态度。
抱朴守拙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面是一个中性词。
抱朴 守拙
拙,通常代表愚笨、粗略、不灵活、不纯熟、有缺陷……起初就是一个贬义词。因而,“精”可以和“美”登对,“拙”却要与“劣”苟合。一个形容词,常常带有感情色彩,也附加了我们的价值判断。我们看一件事物,说它是精美的,或是拙劣的,实际上就已经表明了我们的喜恶与取舍。可是,中国古人不会那么直白地看问题。在一些看似不美的事物中,他们发现了内蕴深刻的美感。

抱擈守拙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编辑本段出处  抱朴守拙:出自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格言式小品文集《菜根谭》。 原文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注释  抱朴: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抱朴一词,语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魏晋时有位善练丹者葛洪号“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有老庄哲学的思想。   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   曲谨:曲意、谨慎。   疏狂:放荡不羁,不拘一格。白居易诗“疏狂属少年。” 译文  对于一个小足世道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学的处世态度.其实,人的阅历一多,无法不变得事故圆滑,社会生活的巨大洪流里,人们之间的思想情感总难免磕碰,终会使人锋藏角秃,城府日深.难得明白,更难得糊涂;难得老成,更难得纯朴;难得谨慎,更难得疏狂.   读书历事,我们从中获取什么?生活里,处处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学得少.而是用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进步进取.大智若愚,往往是成功之道,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   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当面临重要的难逢的机会,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态,又通常束缚了人的手脚.其实,真正的朴拙,仍然根本在于一种责任的承负,对社会负责,为大多数人造福,关键时刻,仍需当仁不让。 依据  庄子《达生篇》有一则寓言:纪消子为齐王养斗鸡,过了十天,齐王迫不及待地问:“我的鸡可以上战场了吗?”“不可!此鸡性情骄矜,相斗必败。”再过十天,齐王又催问,纪消子仍然说:“它听到外面声响,就格格回应;看到外面影子晃动,就心浮气躁,易受外境牵动,不宜打仗。”数十天过去了,齐王终于按捺不住。纪消子说:“据我近日观察,不管其他的斗鸡如何鸣叫挑衅,它都神闲气定,望之俨然呆若木鸡,群鸡一见就溃败逃窜,天下无敌矣!”   庄子的寓言是要我们涵养内敛,太过锋芒毕露,不但不能全生,还足以害命。麝因有香身先死,橡树因有胶遭砍伐,虎豹因有彩纹被猎杀。因此老子哲学主张:“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孔子说曾子(曾参):“参也鲁!”正是靠这位夫子心目中憨厚的弟子,儒家的仁恕学说才得以传扬。《列子·汤问》记载北山九旬愚公,因为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住出入,决心率领子孙铲平青山,邻村智叟取笑他愚不可及,蝼蚁如何撼动峻岭?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孙子死了又有他的儿子,代代相续,而山的高度又不会增加,何愁不会夷平呢?”世上多的是急功近利的智叟,愚公耐烦耐久的愚笨处正是我们不及的地力。   人生在世不必太聪明,更不可逞聪明,不仅要藏拙,更要养拙。朝云为苏轼生下第四子邂,做满月时,东坡曾做《洗儿戏作》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东坡说自己“平生文字为吾累”,他因为诗文而名满天下,也因为诗文而无端惹出“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几至殒命,因此诗人才会发出儿子不必有世智辩聪的喟叹。古人对于守拙的人生观多有阐发,谦逊自己的作品为拙著、拙作、拙笔,称谓自己见解为拙见、拙纳,戏称自己妻子为拙荆。白居易《养拙》诗:“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脱去名缰利锁,归居田园茅茨,看似愚拙无成,但却享受到人生的逍遥。   布袋和尚面对人生的难堪、羞辱时,总以随缘豁达的态度来化解:“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吐脸上,随他白干了;你也省力气,他亦无烦恼。”郑板桥主张为人处世要“难得糊涂”,这不正是老子超然荣辱,淡泊物欲的守真朴拙之道吗?   黄庭坚《牧童》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多少人牺恓惶惶奔走仕途,熙熙攘攘竞逐名利,尔虞我诈,机关尽用,迷失本真,倒不如牧童安于拙愚。当今浮夸的社会实在需要一些拙守分际、朴质踏实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