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则将至,“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9 23:19:23 浏览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行则将至的意思和出处是什么?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指道路险阻漫长,但一路前行终将到达。
用以激励坚持不懈,一路前行。
原文出处:《荀子·修身》中的“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演化为“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释义: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扩展资料: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修身方法。
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封建道德相吻合,为其封建统治和政权的巩固培养人才。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顺应自然;墨子则要求做到“志功合”兴利除害、平天下。
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荀子·修身

行则将至什么意思

“行则将至”意思是:只要你肯前行便能到达。“行则将至”出自《荀子·修身》:“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演化为“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荀子·修身》是荀子著作的儒家经典之一。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路险阻而漫长,但是走的话就会到达目的地,如果你坚持不懈,为了美好可期。现在用来表示,只有坚持不懈,终究会成功。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在本文中的原句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寓意含义:
意思是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未来的成功就可以期待了。
简单翻译就是,坚持就能成功。告诉你现在一直坚持努力,然后不曾停歇的话,那你的未来是可观的,美好的。
对于匆匆流逝的时光,我们要以坦然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对于即将到来的.未来抱有无限的憧憬和期待。做到不拘泥于过去,畅想拥抱未来。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可期、可遇,对于未来一样适用。当然,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智慧,因为未来本来就是未知的。通过对自己的认识、通过自身的努力,把不可期、不可遇的局势扭转。
  未来可期也时常被用于对一个人的夸赞,称赞他现在做的很好,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不可小觑。
  通往成功的路上少不了艰难困苦,一路披荆斩棘,生活也许会磨平棱角,但那份坚强与执拗必不可少,它来自于天真,来自于年轻的朝气蓬勃,也来自于对世界的不屈服。
达到完满的境界,必须不休不辍。而深明法度真义,是修身的基础,依法度行事才能体现出修养的魅力。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

行则将至是啥意思

\(^o^)/~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作则必成。
本意就是:这路远是远了点,但你肯向前走,总有一天会走到的。
引申义就不用说了哈,行动就是了!
做事你行动了就很快会达到目的
行则将至是四字词语意思是:只要你肯前行便能到达。
一、行则将至[ xíng zé jiāng zhì ]
释义:路途即使遥远,只要你肯前行便能到达。
出处:《荀子·修身》: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出自。
白话译文:路途及时遥远,只要你肯前行便能到达。事情即便很难,只要你肯做就能完成。
例句: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不了。
二、行拼音xíng
部首:行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6画,五笔86:TFHH,五笔98:TGSH
仓颉:HOMMN,郑码:OI,四角:21221,结构:左右,电码:5887,区位:4848
统一码:884C,笔顺:ノノ丨一一丨
释义:
1.走:步~。人~道。日~千里。
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始于足下。
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装。~程。~踪。西欧之~。
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5.流通;推行:~销。发~。风~。
6.做;办:举~。执~。试~。~医。~不通。简便易~。~之有效。
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通知。即~查复。
8.(旧读xìng)行为:品~。言~。罪~。兽~。
9.可以:~,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了。
10.姓。
三、则拼音zé
部首:刂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6画,五笔:MJH,仓颉:BOLN,郑码:LOKD
四角:72800,结构:左右,电码:0463,区位:5282,统一码:5219,笔顺:丨フノ丶丨丨
释义:
1.规范;榜样:以身作~。
2.规则:细~。
3.效法:~先烈之言行。
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改之,无~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不达。
5.是;乃是:此~余之过也。
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甚(作什么)。不~声。
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新闻两~。
四、将拼音jiāng
部首:寸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五笔:UQFY,仓颉:LMNII,郑码:TIRD
四角:37142,结构:左右,电码:1412,区位:2911,统一码:5C06
笔顺:丶一丨ノフ丶一丨丶
释义:
1.副词。就要;快要:天~下雨。
2.介词。把;拿:~革命进行到底。~功赎罪。
3.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军。
4.带领;搀扶:~幼弟而归。扶~。
5.做:慎重~事。
6.休养;调养:~养。
7.文言副词。又;且:~信~疑。
8.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赶~上去。
五、至拼音zhì
部首:至部,部外笔画:0画,总笔画:6画,五笔:GCFF,仓颉:MIG,郑码:HB
四角:10104,结构:上下,电码:5267,区位:5433,统一码:81F3,笔顺:一フ丶一丨一
释义:
1.到:~今。自始~终。~死不屈。
2.至于:甚~。
3.极;最:~为感谢。你要早来,~迟下星期内一定赶到。
扩展资料行则将至出自《荀子·修身》,原句: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释义: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近义词:愚公移山、 铁杵成针、天道酬勤、水滴石穿
一、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
释义: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例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二、天道酬勤tiān dào chóu qín
释义:天道:天理;酬:报;勤:勤奋。上天会酬报勤奋的人。指下了苦功夫必然会有成就。
例句:常常是峰回路转,也往往柳暗花明,既殚精竭虑,也担惊受怕,不过总算天道酬勤,也真是吉人天相……(刘心武《人面鱼》)

行则将至是什么意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指道路险阻漫长,但一路前行终将到达。用以激励坚持不懈,一路前行。“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指一路上奋勇向前,毫不停歇,未来一定会充满期望。
出处:《荀子·修身》中的“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演化为“行则将至,做则必成”。“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释义: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赏析:
文中再次强调礼与师在修身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君子的良好品德可以感召世人,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荀子认为,君子是淡泊名利、深谋远虑、珍惜名誉、勇于为理想献身的人。
荀子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行则将至是什么意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指道路险阻漫长,但一路前行终将到达。
用以激励坚持不懈,一路前行。
原文出处:《荀子·修身》中的“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演化为“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释义: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出自哪里

出自:战国 荀况 《荀子·修身》
释义:走了就会到达,做了就必然会有完成的时候。
原文: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译文:然而跛鳖可以到达目的地,千里马却不能到达,这不是其它原因呀,这是“做”和“不做”的不同。道路虽远,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完成。修身也大多是需要时日才能完成,这些都差不了多少。
解析:一次只能走半步一步的跛鳖一直走不停,也能到达目的地;一日能行千里的六骥却不能到达,这是“做”和“不做”的不同。修身也应向跛鳖一样,贵在行动。“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是对“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直译化用。
扩展资料:
作品背景:
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荀子·修身》是荀况对,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阐述。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作品赏析:
指出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圣人、君子、还是士,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必须不休不辍。而深明法度真义,是修身的基础,依法度行事才能体现出修养的魅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是什么意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意思是:前行的道路充满阻碍,并且又远又长。只要坚持不懈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抵达目的地。
“道阻且长”出自《诗经·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行则将至”出自《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译文:即使是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即使再小的事,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
含义是告诉人们做好自己,坚持所信,爱自己所爱,一起努力,陪伴和成长,路还很长,保持炙热,坚持下去,或许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荡,但也一定充满无限可能。
《诗经·蒹葭》创作背景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同,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
上述两种理解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诗,当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这一个人是谁呢?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是什么意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出自哪里


1、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释义:指道路险阻漫长,但一路前行终将到达。 用以激励坚持不懈,一路前行。
2、原文出处:《荀子·修身》中的“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演化为“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3、“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释义: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