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欧姆定律是什么?
- 2、什么是欧姆定律?
- 3、欧姆定律的简述是什么?
- 4、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 5、欧姆定律是什么
- 6、欧姆定律是什么
- 7、欧姆定律是什么?
- 8、什么叫欧姆定律?
- 9、欧姆定律
- 10、欧姆定律是什么?
欧姆定律是什么?
现在,欧姆定律是经典物理中一个浅显的电学定律,但自1800年伏打发现电流和电堆,一直到1821年温差电池和1820年电流磁效应发现之后,欧姆才于1826年发现了电流的定律。因为当时电阻、电压等概念还没有出现,同时也没有一个高灵敏电流计来测定电流的强度值。一个未知规律的取得,无论今天看来有多么简明易懂,都需要科学家付出辛勤的努力和勇敢的探索。
欧姆定律是通过类比法发现的。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热现象很相似:导热杆中的热流相当于导线中的电流,导热杆中的两点之间的温度相当于导线中两端之间的驱动力。如果导热杆中两点之间的热流强度正比于这两点之间的温度差时,那么电流强度也应该正比于驱动力。但是,无论如何类比也只不过是一种思维活动,其结论还要由实验来检验。
欧姆用伏打电池或温差电池做实验时,遇到了测量不准确的困难。他转向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通过计算的数值和实验数值基本吻合。欧姆正式在《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中公布了这样的规律:电流强度与导线长度成正比。1827年又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中作了数学处理,得到一个更加完满的公式:S=R稥。其中S表示导线的电流强度,R为电导率,E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欧姆生于埃尔兰根的一个锁匠家里,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他的论文发表后,曾遭到非难,但他的工作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科普利奖。1849年当他62岁时,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的非常任教授。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电学方面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把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
欧姆定律是表示电路中电流、电压(或电势)和电阻三者关系的基本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I=U/R
将上式变换得
U=IR
R=U/I(2)全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负载电阻及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即
式中 I——电路中流过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
E——电源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
R——负载电阻,单位为欧姆(Ω);
r——电源的内阻,单位为欧姆(Ω)。
如果要考虑连接导线的电阻时,则总电阻中还要加上导线的电阻值。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欧姆定律公式 I=U/R
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
U的单位是伏(V)
R的单位是欧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值.
欧姆定律内容到底是什么?
欧姆定律(Ohm Law):
a.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I的单位是安培(A)、U的单位是伏特(V)、R 的单位是欧姆(Ω)。
c.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其说明:
(a)欧姆定律适用条件: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b)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对应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若为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中,I、U、R三者不能混用,所以,三个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加角注以便区别。
(c)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 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 与R成反比。
(d)由欧姆定律变换而来的公式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 与U、I的比值有关,但R的本身的大小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的大小等因素无关。
(e)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f)需要特别注意和再次强调的问题: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运用公式计算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统一。
d.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在十九世纪初期(1826年)归纳得出的。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欧姆定律由乔治·西蒙·欧姆提出,为了纪念他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电阻的性质
乔治·西蒙·欧姆
[1] 闭合回路功率与电阻关系
由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或U=IR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其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它本身的一种属性,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湿度(初二阶段不涉及湿度),即使它两端没有电压,没有电流通过,它的阻值也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为对于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来说,电阻值是不定的。对于有些导体来讲,在很低的温度时还存在超导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电阻的阻值,也不得不考虑。)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U:R)
电阻的单位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Ω)。1Ω定义为:当导体两端电势差为1伏特(ν),通过的电流是1安培(Α)时,它的电阻为1欧 (Ω)。 公式
标准式:R=U/I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 I=U/R 或I= U/R= GU(I=U:R)
公式说明
定义: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通过的 其中G= 1/R,电阻R的倒数G叫做电导,其国际单位制为西门子(S)。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欧姆定律(20张) 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 电阻 或者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适用范围
欧姆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在气体导电和半导体元件等中欧姆定律将不适用 公式
I=E/(R+r)=(Ir+U)/(R+r) I-电流 安培(A) E-电动势伏特(V) R-电阻 欧姆(Ω) r-内电阻欧姆(Ω) U-电压伏特(V)
公式说明
其中E为电动势,R为外电路电阻,r为电源内阻,内电压U内=Ir,E=U内+U外 适用范围: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像家庭电路均不是纯电阻电路) 周期性激发
电容器、电感器、传输线等等,都是电路的电抗元件。假设施加周期性电压或周期性电流于含有电抗元件的电路,则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式变成微分方程。因为欧姆定律的方程只涉及实值的电阻,不涉及可能含有电容或电感的复值阻抗,所以,前面阐述的欧姆定律不能直接应用于这状况。 最基本的周期性激发,像正弦激发或余弦激发,都可以用指数函数来表达:
其中,j是虚数单位,ω是实值角频率,t是时间。 假设周期性激发为单频率正弦激发,其角频率为ω 。电阻为R的电阻器,其阻抗Z为 Z= R。电感为L的电感器,其阻抗为 Z= jωL。电容为C的电容器,其阻抗为 Z= 1 / jωC。电压V与电流I的关系式为 V= IZ。注意到将阻抗Z替代电阻R,就可以得到这欧姆定律方程的推广。只有Z的实值部分会造成热能的耗散。 对于这系统,电流和电压的复值波形式分别为 I= I0e^jωt 、V= V0e^jωt。电流和电压的实值部分real(I) 、real(V) 分别描述这电路的真实正弦电流和正弦电压。由于I0 、V0 都是不同的复值标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可能会不一样。 周期性激发可以傅里叶分解为不同角频率的正弦函数激发。对于每一个角频率的正弦函数激发,可以使用上述方法来计算响应。然后,将所有响应总和起来,就可以得到解答。
线性近似
但是,在有些电路元件不遵守欧姆定律,它们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V-I线)乃非线性关系。PN接面二极管是一个显明范例。如右图所示,随着二极管两端电压的递增,电流并没有线性递增。给定外电压,可以用V-I线来估计电流,而不能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流,因为电阻会因为电压的不同而改变。另外,只有当外电压为正值时,电流才会显著地递增;当施加的电压为负值时,电流等于零。对于这类元件,V-I线的斜率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circuit analysis)使用的几个基本方程之一。它可以应用于金属导电体或特别为这行为所制备的电阻器。在电机工程学里,这些东西无所不在。遵守欧姆定律的物质或元件称为“欧姆物质”或“欧姆元件”。理论上,不论施加的电压或电流、不论是直流或交流、不论是正极或负极,它们的电阻都不变。
,称为“小信号电阻”(small-signal resistance)、“增量电阻”(incremental resistance)或“动态电阻”(dynamic resistance),定义为
,单位也是欧姆,是很重要的电阻量,适用于计算非欧姆元件的电性研究欧姆定律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分析闭合电路中的功率问题时就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电流发生变化时,路端电压发生变化,功率比较与计算时不要忘记这一点. (2)利用当外电阻等于内阻时输出功率最大这一结论,必要时要将某一电阻看作内阻,作等效电源处理. (3)注意所求功率是电路中哪部分电路的功率,不同部分电路分析思路不同. 2.在直流电路中,当电容器充放电时,电路里有充放电电流,一旦电路达到稳定状态,电容器在电路中就相当于一个阻值无限大的元件,在电容器处电路看作是断路,简化电路时可去掉它.分析和计算含有电容器的直流电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等于该支路两端的电压. (2)当电容器和用电器并联后接入电路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与其并联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 (3)电路的电流、电压变化时,将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 (4)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的电性相同,那么通过每根引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电荷量的差;如果变化前后极板带电的电性改变,那么通过每根引线的电荷量等于始末状态电容器的电荷量之和.[2] 相等 詹姆斯·麦克斯韦诠释欧姆定律为,处于某状态的导电体,其电动势与产生的电流成正比。因此,电动势与电流的比例,即电阻,不会随着电流而改变。在这里,电动势就是导电体两端的电压。参考这句引述的上下文,修饰语“处于某状态”,诠释为处于常温状态,这是因为物质的电阻率通常相依于温度。根据焦耳定律,导电体的焦耳加热(Joule heating)与电流有关,当传导电流于导电体时,导电体的温度会改变。电阻对于温度的相依性,使得在典型实验里,电阻相依于电流,从而很不容易直接核对这形式的欧姆定律。于1876年,麦克斯韦与同事,共同设计出几种测试欧姆定律的实验方法,能够特别凸显出导电体对于加热效应的响应。
什么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姆定律的简述是: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
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一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标准式:(变形公式:U=IR ; )
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I:(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U:(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R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部分电路公式:I=U/R,或I=U/R=P/U(I=U:R)
(由欧姆定律的推导式【U=IR;R=U/I】不能得到①:电压即为电流与电阻之积;②:电阻即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所以,这些变形公式仅作计算参考,并无具体实际意义。)
欧姆定律成立时,以导体两端电压为横坐标,导体中的电流I为纵坐标,所做出的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这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它的斜率为电阻的倒数。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器元件叫线性元件,其电阻叫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
欧姆定律不成立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过原点的直线,而是不同形状的曲线。把具有这种性质的电器元件,叫作非线性元件。[1]
全电路公式:I=E/(R+r)
E为电源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R是负载电阻,r是电源内阻,
单位均为欧姆符号是Ω.I的单位是安培(A).
詹姆斯·麦克斯韦诠释:
詹姆斯·麦克斯韦诠释欧姆定律为,处于某状态的导电体,其电动势与产生的电流成正比。因此,电动势与电流的比例,即电阻,不会随着电流而改变。在这里,电动势就是导电体两端的电压。
参考这句引述的上下文,修饰语“处于某状态”,诠释为处于常温状态,这是因为物质的电阻率通常相依于温度。根据焦耳定律,导电体的焦耳加热(Joule heating)与电流有关,当传导电流于导电体时,导电体的温度会改变。电阻对于温度的相依性,使得在典型实验里,电阻相依于电流,从而很不容易直接核对这形式的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简述是什么?
欧姆定律的简述是: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因此准确而言,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为:
R=U/I,U=I*R,I=U/R
公式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对于U=I*R,作为自变量的电阻变化时,也不一定能引起电压的变化,所以不能说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2、对于R=U / I ,作为自变量的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变化时,不会引起因变量电阻的变化,因此不能说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反过来写成“电压跟电流成正比”,因为导体中的电流是先有电压,才有电流,电压主导了电流,因此电流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才是正确的。
扩展资料:
欧姆定律三公式 R=U/I,U=I*R,I=U/R 是最常见的,但它们都归属于“部分电路公式”。此外欧姆定律还有“全电路公式”。
1、欧姆定律全电路公式:
I=E/(R+r)
其中E为电源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R是负载电阻,r是电源内阻,单位均为欧姆符号是Ω。I的单位是安培(A)。
2、欧姆定律全电路公式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电路中出现灯泡(其电阻会虽温度变化而变化),则不能使用欧姆定律全电路公式。
3、欧姆定律“部分电路公式”与“全电路公式”的区别:
部分电路公式讲的是在电源的外电路中,电流通过电阻R时,电阻R所产生的压降。或者是一个电阻接在电压的两端流过多少电流。
全电路公式讲的是电源的电势由两部分压降组成,一部分是电源内部电阻 r 组成的压降“Ir”。另一部分是电源外的电阻R组成的压降“IR”。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欧姆定律的内容如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也称作外电路欧姆定律,即 I=U/R U=R*I R=U/I I=电流 U=电压 R=电阻。
2、全电路欧姆定律,即 U(电源的电动势)=外电路的电压+电流*电源的内阻 外电路的电压=外电路的等效电阻*电流(注:这两个式子中的电流是一样的 )
欧姆定律具体解释说明: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公式:I=U/R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欧姆定律的应用
1、电表示数变化问题
(1) 判断电路串并联
(2) 判断电表测量对象
(3) 滑动变阻器变大变小
(4) 利用欧姆定律逐个判断
2、电路变化最值问题
(1) 动态电路电表变化范围。
只需要取左右两个极限状况分别计算即可。
(2) 动态电路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
a确定电压和电流随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情况。
b找出电压、电流最大值,谁先死了关注谁。
c求滑动变阻器最大最小值。
3、欧姆定律综合计算
(1) 无论多复杂的电路图都转化成等效电路图进行求解即可。
(2) 电路中的不变量和相等的量进行辅助计算。
(3) 根据电路特点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4、电表变化量问题
(1) 对于定值电阻来说AU/AI等于它本身的阻值大小。
(2) 对于变化的电阻来说,/U/入I等于与之串联的定值电阻值。
欧姆定律是什么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Ohm′s law)是关于导体两端电压与导体中电流关系的定律。电学的基本实验定律之一。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于1827年首先通过实验发现。其表述为: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其两端之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I=U/R。式中R的数值取决于导体的材料、形状、长短、粗细及温度等。当这些因素不变时,R为常数,在此条件下才可以说I与U成正比。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也适用于导电的酸、碱、盐水溶液,但对半导体二极管、真空二极管以及许多气体导电管等元器件都不成立。为了描写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以分别以电压、电流为横、纵坐标画出函数图线,称为元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满足欧姆定律的元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tgnθ等于元件的电导G。满足欧姆定律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1欧姆定义为电位差为1伏特时恰好通过以安培电流的电阻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欧姆定律由乔治·西蒙·欧姆提出,为了纪念他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R=U/I,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内容到底是什么?
欧姆定律是表示电路中电流、电压(或电势)和电阻三者关系的基本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I=U/R
将上式变换得
U=IR
R=U/I(2)全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负载电阻及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即
式中 I——电路中流过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
E——电源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
R——负载电阻,单位为欧姆(Ω);
r——电源的内阻,单位为欧姆(Ω)。
如果要考虑连接导线的电阻时,则总电阻中还要加上导线的电阻值。
欧姆定律是什么
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一、欧姆定律简介
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科尔劳施使用Dellmann静电计在1849年研究了欧姆定律。通过电流表测量电流,象限电位表测量电位差,则依据测量结果,导体的电流强度与电位差成正比。
二、发展简史
欧姆第一阶段的实验是探讨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其结果于1825年5月在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发表。在这个实验中,他碰到了测量电流强度的困难。在德国科学家施威格发明的检流计启发下,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方法结合起来。
设计了一个电流扭力秤,用它测量电流强度。欧姆从初步的实验中发出,电流的电磁力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其关系式与今天的欧姆定律表示式之间看不出有什么直接联系。欧姆在当时也没有把电势差(或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三个量联系起来。
欧姆定律的局限原因和应用领域:
1、局限原因
在通常温度或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对于电子导电的导体(如金属),欧姆定律是一个很准确的定律。当温度低到某一温度时,金属导体可能从正常态进入超导态。处于超导态的导体电阻消失了,不加电压也可以有电流。对于这种情况,欧姆定律当然不再适用了。
在通常温度或温度变化范围不太大时,像电解液(酸、碱、盐的水溶液)这样离子导电的导体,欧姆定律也适用。而对于气体电离条件下,所呈现的导电状态,和一些导电器件,如电子管、晶体管等,欧姆定律不成立。
2、应用领域
在电机工程学和电子工程学里,欧姆定律妙用无穷,因为它能够在宏观层次表达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即电路元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间的关系。在物理学里,对于物质的微观层次电性质研究,会使用到的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什么?
(1)欧姆定律的简述是: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
(2)欧姆定律公式 I=U/R
注意:1、公式中的I、U、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
电流I的单位是安(A)
电压U的单位是伏(V)
电阻R的单位是欧姆(Ω)
欧姆定律是电路中一个非常常用的基本物理定律:在电阻一定时,流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成正比,即I=U/R。
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公式:l=U/R】,和导体中的电阻成反比【公式:R=U/I】.
简单说就是导体中电流和两端电压成正比,和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内容到底是什么?
欧姆定律是表示电路中电流、电压(或电势)和电阻三者关系的基本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I=U/R
将上式变换得
U=IR
R=U/I(2)全电路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电路中负载电阻及电源内阻之和成反比,即
式中 I——电路中流过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
E——电源电动势,单位为伏特(V);
R——负载电阻,单位为欧姆(Ω);
r——电源的内阻,单位为欧姆(Ω)。
如果要考虑连接导线的电阻时,则总电阻中还要加上导线的电阻值。
什么叫欧姆定律?
答案
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公式:I=U/R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你好,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希望本次回答可以帮助你!
欧姆定律指出,在同一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在物理电路计算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欧姆定律,这是一种反应电压和电流之间关系的定律。它可以让我们轻松计算出需要的电压或电流。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与该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该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用符号Ω表示。
欧姆定律
导体的电流跟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其电阻成反比。即I=U/R
I=U/R
U=I*R
欧姆定律(Ohm Law):
a.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 ;注意: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I的单位是安培(A)、U的单位是伏特(V)、R 的单位是欧姆(Ω)。
c.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其说明:
(a)欧姆定律适用条件: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b)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对应于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若为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中,I、U、R三者不能混用,所以,三个物理量一般情况下应加角注以便区别。
(c)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 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 与R成反比。
(d)R=ρL/S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的。另外,电阻还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e)由欧姆定律变换而来的公式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 与U、I的比值有关,但R的本身的大小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的大小等因素无关。
(f)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g)需要特别注意和再次强调的问题: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运用公式计算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统一。
d.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在十九世纪初期(1826年)归纳得出的。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欧姆定律是什么?
: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即1/R总=1/R1+1/R2+……+1/Rn
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分钟要变成秒)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I2+…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 P=UI → P=I2R(式中2为平方)
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
R:电阻
纯电感无功功率 Q=I2*Xl(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w;
Xl:电感感抗,Ω
I:电流,A
纯电容无功功率 Q=I2*Xc(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I:电流,A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7、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I=Imax×sin(ωt+Φ)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ωt+Φ):相位,其中Φ为初相。
8、交流电路最大值与在效值的关系
Imax=2的开平方×I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9、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I线=3的开平方×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0、发电机绕组的星形联接
I线=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1、交流电的总功率
P=3的开平方×U线×I线×cosΦ
P:总功率,w;
U线:线电压,V;
I线:线电流,A;
Φ:初相角
12、变压器工作原理
U1/U2=N1/N2=I2/I1
U1、U2:一次、二次电压,V;
N1、N2:一次、二次线圈圈数;
I2、I1:二次、一次电流,A;
13、电阻、电感串联电路
I=U/Z
Z=(R2+XL2)和的开平方 (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