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 2、束之高阁的是什么意思
- 3、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 4、束之高阁的意思
- 5、成语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束之高阁解释及出处
- 6、束之高阁
- 7、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 8、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 9、束之高阁的意思 束之高阁释义
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如下:
束之高阁(拼音:shù-zhī-gāo-gé)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晋书·庾翼传》。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本义是把东西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指弃之不用或置之不理。动补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有一位将领名叫庾翼,他是东晋三朝元老庾亮的弟弟。庾亮死后,他就代替其兄镇守武昌,任荆州刺史,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军事,有谋略,军、政严明,以收复北方为己任。
当时东晋有两个很有名气的人。一个人名叫杜乂,是西晋名臣杜预的孙子。容貌很美,性情柔和。大书法家王羲之称赞他“肤若凝脂,眼若点漆,神仙中人也。”另一个人名叫殷浩,喜读《老子》《易》,善于清谈玄理。这两个人都名噪一时。
当时,有人在庾翼面前称赞杜乂和殷浩,推荐他们出来做官。但是,庾翼很看不起他们。他常常对人说:“对待杜乂、殷浩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像对待那些无用的东西一样,捆束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等天下太平以后,再考虑给他们一个什么官做。”
后来的事实证明庾翼对人的观察是正确的。东晋权臣桓温掌政以后,任命殷浩都督扬、豫、徐、充、青五州军事,统率军队进取中原。他先为先秦败于许昌,后又在山桑遭到伏击,大败而归。桓温一怒之下撤销他的一切官职,把他降为老百姓。
成语寓意
事实证明,庾翼没有重用杜乂和殷浩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古诗人龚自珍的呐喊,为人们所震撼。作为将帅,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时,一定得将目光放在有能力又能体现在成果上的人身上,即使他没有较高的学历,也应该加以重用。
而那些只会捧着高学历时刻不忘吹虚一把,却没有什么能力和成果的人,则没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精力。同时,对于一些没有太大作用的人或事应该果断的“束之高阁”,不可一味的怀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态,不但对自身毫无益处,还会变成自身的拖累。
束之高阁的是什么意思
“束之高阁”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某些事物被禁锢、压抑、忽略或被搁置。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齐国国君——齐桓公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齐桓公见到一个有才华的官员,但却将他束之高阁,不给他任何机会,结果导致齐国的国家事务不顺利,最终齐桓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解除了这个官员的束缚。
除了在故事中,《束之高阁》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被使用,特别是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在政治领域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官员或政治领袖失去权力或被另一个政治势力所代替。在文化领域中,这个成语则用来形容被忽视或被排除在某种文化圈之外的文化遗产或人才。
总之,“束之高阁”这个成语在文化、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它经常被用来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努力和进步。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在开放、扩大视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更好的前景。
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束之高阁【解释】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比喻搁置不用或扔在一边不管。
【拼音】[shù zhīgāo gé ]。
【近义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置之度外、不了了之、漠然置之、置诸高阁。
【反义词】掌上明珠、片刻不离、付诸实施、爱不释手。
辨析:束之高阁和“置之不理”;都有“放在一边不理睬”的意思;但束之高阁多指闲置不用或不管;语义范围大;“置之不理”只偏重于“不理睬”;语义范围小。
例子: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出处:
《晋书 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束之高阁的意思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 比喻 放着不用。 成语出处: 《晋书·庾翼传》:“此辈宜 束之高阁 ,俟 天下 太平, 然后 议其任耳。” 成语例句: 如果有了 正确 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 束之高阁 ,并 不实 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 也是 没有 意义 的。 繁体写法: 束之高阁 注音: ㄕㄨˋ ㄓㄧ ㄍㄠ ㄍㄜˊ 束之高阁的近义词: 置之不理 搁之一旁,不加理睬。 清 顾炎武 《华阴王氏宗祠记》:“人主之於民,赋歛之而已尔,役使之而已尔,凡 置之度外 将一切事物弃置身外,不以为意 束之高阁的反义词: 爱不释手 喜欢得舍不得放手 掌上明珠 对爱女的称呼。比喻极其珍贵之物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lay aside and neglect 俄语翻译: держáть под спудом 日语翻译: 棚(たな)あげする,棚あげにする 其他翻译: <德>etwas zu den akten legen
成语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束之高阁解释及出处
1、“束之高阁”汉语成语,读音是shù zhī gāo gé,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2、出自《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束之高阁
束之高阁的意思是: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比喻搁置不用或扔在一边不管。
读音:shù zhīgāo gé。
释义: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出处:清代袁枚《小仓山房文集》:“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译文:如果这东西已经被我所拥有,我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保存起来。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束之高阁造句
1、如果学了一点理论知识,只是空谈一阵,束之高阁,不去实践,这样的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2、这本书他看不懂,随便翻了一下就束之高阁了。
3、自从毕业之后,数学课本早被我束之高阁了,忘得也差不多了。
4、多年前就已有预防的方案,只是被束之高阁,如今问题真发生了,不是很冤枉吗?
5、书买回来后,就是要看,而不是把它们便束之高阁。
6、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7、去年他一心想学摄影,如今却将相机束之高阁,兴趣可变得真快。
束之高阁是一个中文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读音:shù zhī gāo gé
词汇结构:偏正式。
褒贬义:通常在句中含贬义。
表达意思: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比喻搁置不用或扔在一边不管。
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形容词,修饰主语或宾语。
例句
1、他自从和导演发生争执后,就被束之高阁,几乎没有戏可演。
2、如果学了一点理论知识,只是空谈一阵,束之高阁,不去实践,这样的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3、一旦选举胜利,激起并构成基础的议题几乎从被精英们对经济的关注而束之高阁。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比喻搁置不用或扔在一边不管。《论统一战线》:“到南京撤退,他又把这个决议束之高阁,直到现在还没有承认。”亦省作“束高阁”、“束阁”。唐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高阁的解释∶高度较大的阁楼∶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详细解释.高大的楼阁。
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本义是把东西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指弃之不用或置之不理。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束之高阁”。
成语典故:东晋时期,有一位将领名叫庾翼,他是东晋三朝元老庾亮的弟弟。庾亮死后,他就代替其兄镇守武昌,任荆州刺史,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军事,有谋略,军、政严明,以收复北方为己任。当时东晋有两个很有名气的人。一个人名叫杜乂,是西晋名臣杜预的孙子。容貌很美,性情柔和。大书法家王羲之称赞他“肤若凝脂,眼若点漆,神仙中人也。”另一个人名叫殷浩,喜读《老子》《易》,善于清谈玄理。这两个人都名噪一时。当时,有人在庾翼面前称赞杜乂和殷浩,推荐他们出来做官。但是,庾翼很看不起他们。他常常对人说:“对待杜又、殷浩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是像对待那些无用的东西一样,捆束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等天下太平以后,再考虑给他们一个什么官做。”后来的事实证明庾翼对人的观察是正确的。东晋权臣桓温掌政以后,任命殷浩都督扬、豫、徐、充、青五州军事,统率军队进取中原。他先为先秦败于许昌,后又在山桑遭到伏击,大败而归。桓温一怒之下撤销他的一切官职,把他降为老百姓。
束之高阁是什么意思
束之高阁的意思: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比喻搁置不用或扔在一边不管。
【拼音】[ shù zhī gāo gé ]
【例句】如果学了一点理论知识,只是空谈一阵,束之高阁,不去实践,这样的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近义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置之度外、不了了之、漠然置之、置诸高阁、置之高阁
【反义词】掌上明珠、片刻不离、付诸实施、爱不释手
束之高阁的近义词
1、置若罔闻
【拼音】[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释】形容听见了不加理睬。
【近义词】置之不理、视若无睹、束之高阁、置之度外、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漠然置之、听而不闻、不以为然、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等闲视之、充耳不闻、置之不顾、不予置评
【反义词】聚精会神、刮目相看、拭目以待、如雷灌耳、耳濡目染、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感慨万分
2、不了了之
【拼音】[ bù liǎo liǎo zhī ]
【解释】了:完结。指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近义词】置之不理、不了而了、束之高阁、无果而终
【反义词】一气呵成、功德圆满、迎刃而解、一了百了、水到渠成
束之高阁的意思 束之高阁释义
1、束之高阁,读音是shù zhī gāo gé,意思是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出自《晋书·庾翼传》。
2、成语出处
《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