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十大名将,黄埔军校十大抗日名将,你知道都有谁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3 03:09:16 浏览3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黄埔十大名将的介绍

黄埔十大名将:林彪、关麟征、胡琏、徐向前、陈赓、王耀武、宋希濂、郑洞国、杜聿明、戴安澜。
1、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年)。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组建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的林彪乘坐的飞机坠落在温都尔汗附近,暴尸于异国荒野。
2、关麟征(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汉族,陕西省_县(今陕西省_邑)人,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用兵以稳,准、狠著称,长于急袭的千里驹师的首任师长,生性傲岸,有陕西冷娃之称,部将杜聿明、郑洞国,刘玉章、覃异之、张耀明皆一时之名将。
1924年到广东投考黄埔军官学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并于同年12月毕业。1928年任国民党陆军第十一师步兵第三十一旅第六十一团团长;1929年任新编第五师副师长;1932年升任第三十六师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任第五十二军军长,参加台儿庄大战,重创敌军,升任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
1939年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1947年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49年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后居香港。1980年7月30日病逝于香港伊利莎白医院,享年75岁。著有《关麟征回忆录》等。
3、胡琏,(1907-1977)汉族,陕西华县(今陕西华州)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属陈诚的土木系,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
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抗日战争中任第11师师长,率部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解放后到台湾,曾参加金门海战,号称“金门王”。
4、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字子敬,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徐向前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
5、陈赓(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6、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
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率部创建第七十四军,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副军长;1939年,因功升任第七十四军军长;1945年1月,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官;
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任受降主官;1946年1月下旬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3月兼任国民党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10月23日,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并兼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国民党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7、宋希濂(1907.4.4—1993.2.13),字荫国,汉族,湖南湘乡人。自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时被俘,宋希濂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有“鹰犬将军”之称。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
1949年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作为战犯接受改造,1959年12月特赦。1980年赴美探亲,后定居美国。1982年8月任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首席顾问。1984年参与发起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任副会长。1993年2月13日因患严重肾衰竭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8、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汉族,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33年率部参加了长城古北口抗战,“七七事变”后,相继率部参加保定保卫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战役,屡创敌顽,战功卓著;1943年调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率部会同盟军收复缅北,扬威国外;
1945年回国,历任第三方面军副司令、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1948年于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脱离国民党阵营。
建国后,他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第五、六、七届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同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祖国建设与统一事业。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去世后受到两岸共同追悼。
9、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
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
10、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
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黄埔十大名将

黄埔十大名将如下。
第一位,叶剑英元帅。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元帅长期担任人民军队的参谋长,被毛主席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共和国第十位元帅。
第二位,聂荣臻元帅,黄埔军校的教员,后来与学生林彪搭档,师生一起被授予元帅军衔,成为共和国第九位元帅。
第三位,徐向前元帅。黄埔一期生,徐帅一生低调朴实,特别是在军校期间,不显山不露水,谁都没有想到,这么平平无奇的一个人,竟能带领出最强大的红四方面军,共和国第八位元帅。
第四位,林彪元帅,黄埔四期生,著名的常胜将军,也是最年轻的元帅,与粟裕大将同为那个时代的双子星,战功彪炳,在校期间表现并不出色,与蒋介石的一次谈话也颇为尴尬,并没有引起重视,后来证明,看走眼不仅仅是一个小错误。
第五位,陈赓大将,黄埔一期生,名满天下的黄埔三杰之一,诙谐风趣的陈赓也是黄埔军校最出风头的人物之一,事实证明,也是黄埔三杰里成就最高的一位,特工军事都是一把好手,开国大将里面最会打仗的一位,唯一把日本人打赌气的一位将领,打的日军坦克上写满了专打386旅。

黄埔军校十大抗日名将,你知道都有谁吗?

林帅,黄埔4期优秀毕业生,被誉为红军之鹰,1955年被授予开国第3元帅。关麟征,黄埔一期优秀毕业生,抗日战争期间出任军长职务,台儿庄战役中歼敌1400余人,被称为关铁拳。胡琏黄埔4期优秀毕业生。徐帅,黄埔一期优秀毕业生,建国后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还有陈庚,王耀武,宋希濂,郑洞国,杜聿明,戴安澜。
黄埔军校学生是抗日时期主要军事力量。其中十大名将是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邱清泉,戴安澜,廖耀湘,胡琏,关麟征,郑洞国,张灵甫。
我知道的名将有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邱清泉、戴安澜、廖耀湘、胡琏 、关麟征、郑洞国、张灵甫等人,他们都非常有名。

黄埔十大名将? 黄埔十大名将谁最厉害

黄埔十大名将最早出现于黄埔军人叶邦宗著《黄埔十大名将》一书中,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我国抗日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人才,下面一起看看黄埔十大名将有哪些吧。
黄埔十大名将 1.林彪
2.关麟征
3.郑洞国
4.胡琏
5.徐向前
6.陈赓
7.王耀武
8.宋希濂
9.杜聿明
10.叶剑英
1.林彪 1906年生于湖北黄冈,黄埔四期学生,时任政治教官的聂荣臻,面告林彪,毕业后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向叶挺团长处报到担任排长。
南昌起义时,时任连长,长征期间,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战役,抗战期间,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阴谋反动政变失败,仓皇出逃,坠机在蒙古温都尔汗。
2.关麟征 (1905—1980),原名志道,字雨东,汉族,陕西户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1932年任第三十六师师长,抗日战争任任第五十二军军长,曾参加过台儿庄大战,参加过保定战役,参加武汉保卫战,晚年生活,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后居香港,1980年病逝于医院,享年75岁,著有《关麟征回忆录》等。
3.郑洞国 (1903—1991),字桂庭,汉族,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保定保卫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战役,1943年调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率部会同盟军收复缅北地区,为当时中美官兵理解和友谊做出努力;1945年回国,历任第三方面军副司令、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位,1991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海峡俩岸,都举行了追悼会,
4.胡琏 汉族,出生地是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北会东方村),黄埔军校四期学员,属陈诚的土木系。
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抗日战争中任第11师师长,率部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以15万人面对日军20万人的进攻,阻止了日军占领石牌进而威胁重庆的战略意图。
5.徐向前 1901年,出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徐向前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时任起义军中的工人赤卫队第6联队长,先后参加了凤凰山战斗、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战斗、反六路围攻、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的胜利,1990年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向前元帅与世长辞。
6.陈赓 (1903—1961),原名陈庶康,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出身将门,他的祖父为湘军将领。
先后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7.王耀武 (1904-1968),字佐民,汉族,出生地是山东泰安,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
抗战时期,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时有人盛赞“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
8.宋希濂 (1907.4.4—1993.2.13),黄埔军校第一期,字荫国,汉族,出生地湖南省湘乡,自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时被俘,宋希濂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
先后参加江湾一带作战,率军激战兰封,围攻土肥原贤,与日军对抗于大别山脉,富金山,沙窝雨战役,重创日军。
9.杜聿明 (1904—1981),字光亭,汉族,出生地陕西省米脂县,著名抗日将领,黄埔军校第一期
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获昆仑关大捷,歼寇4000余人。
10.叶剑英 (1897年—1986年),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出生地是广东省梅县,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他在九十年的生命历程中,在无数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无数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

黄埔军校名将(黄埔三杰四凶五虎)

黄埔军校名将黄埔军校五大名将如下:1、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黄埔军校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蒋先云以威名赫赫,战功卓越著称。2、徐向前,1901.11.8-1990.9.21,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3、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4、左权,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5、周士第,广东乐会人。黄埔军校一期生,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黄埔三杰四凶五虎黄埔三杰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1、蒋先云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得校长蒋中正器重。2、陈赓在黄埔三杰中是名气最大的,为共和国大将。1903年出生,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3、贺衷寒原名忠汉,字君山,湖南岳阳鹿角镇牛皋村贺耕九屋人,1916年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黄埔军校十大名将01黄埔十大名将分别是:俞济时、张灵甫、邱清泉、黄百韬、孙元良、胡琏、谢晋元、高志航、林彪和郝柏村。021、俞济时,1942年任蒋介石侍卫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90年逝世于台北。著有《时代新军人应有之修养》、《孙子之战术战略思想采微》及《八十虚度追忆》、《八六述怀》等。2、张灵甫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1947年5月16日于孟良崮战役中战死。3、邱清泉,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参加昆仑关战役一战成名,参加滇缅龙陵战役屡建奇功,是有功于民族的抗日名将。4、黄百韬,国军陆军中将——追赠二级上将,兵团司令官。1948年11月22日战死于淮海战役。5、孙元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曾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036、胡琏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著有《泛述古宁头之战》,《金门忆旧》等。7、谢晋元,著名抗日英雄,成名于淞沪会战。8、高志航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9、林彪,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文化大革命期间叛国出逃,乘坐的飞机坠落。10、郝柏村,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台湾军队一级上将军官;中国国民党军事将领,台湾当局“行政院长”。郝柏村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批准成立了台湾“陆委会”和海基会,是反“台独”践行者和实践者。04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黄埔十大名将都具有着超人的战略智慧和军事才能,特别是在民族危亡时刻,无不热血忠魂,抛洒疆场。我在这里为他们鞠一躬,缅怀他们在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唯一七星上将美国虽然没有七星上将这个军衔,但有一个虽然和特级上将一样被称为六星上将但其实相当于七星上将的级别的军衔,即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之际由杰拉尔德?福特总统追授给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目前华盛顿是唯一一个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注意,这个军衔和美国的另一个军衔——特级上将有所不同,特级上将军衔在五星上将军衔之上和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军衔之下。另外还要区分上将军衔和上述三种军衔,它们也没有什么联系。美国的上将军衔在五星上将军衔之下,是美国第四高的军衔,也称四星上将,不能和上述三个混为一谈。不过由于得到上述三个军衔的人均已去世,所以在现役美军中最高的军衔就是上将了。黄埔军校1一7期名单1、黄鳌、李奇中、李鸣珂、石鸣珂、王锡钧、严沛霖、陈_、丁炳权、万全策、贾韫山、袁涤清、申茂生、赵履强、丘飞龙、吕昭仁、孙树成、凌技雄、张作猷、张本清、陈子厚、郑炳庚、李荣、陈拔诗、王克勤、李青、蔡凤翁、陈坚、陈志达、陈沛、甘丽初、谢瀛滨、吕佐周等。2、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扩展资料:黄埔三杰:蒋先云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校,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深得校长蒋中正器重。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蒋介石侍从秘书、北伐军总政治部秘书。1927年5月在河南临颍与奉军作战中壮烈牺牲。陈赓在黄埔三杰中是名气最大的,为共和国大将。1903年出生,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贺衷寒原名忠汉,字君山,湖南岳阳鹿角镇牛皋村贺耕九屋人,1916年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埔三杰

黄埔十大名将谁最厉害 林彪军事天才

黄埔军校是国民革命的重要力量输出,其中涌现了很多优秀才干,是革命的胜利强大的后盾,有着黄埔十大名将之称,其中又属林彪最厉害,徐向前运筹帷幄,戴安澜英勇牺牲,他们都是近代军事上的优秀将领,在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大名将 :林彪、关麟征、胡琏、徐向前、陈赓、王耀武、宋希濂、郑洞国、杜聿明、戴安澜
一、林彪——战争的魔鬼 毛泽东慧眼识英雄:“林彪这个娃娃不仅有能力,而且是一代天才。像他这样的人,不仅能打巧仗,还能把整个局势都装在脑子里,将来我们的军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指挥。”蒋介石对第四次“围剿”的惨败深感耻辱,并称林彪是“战争的魔鬼”,是黄埔十大名将中最厉害的,并悬赏十万元缉拿林彪的首级。
十八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林彪性格沉稳,善以寡击众战略。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但有军事天才不一定都是政治天才,文革中阴谋反动政变失败,被迫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坠人亡。
二、徐向前——布衣元帅 徐向前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在黄埔十大名将中,徐向前学习努力,但寡言少语,喜欢静静地看书、思考,被看成是一个腼腆的青年。
长征时,年轻的徐向前骑马挎枪,威风凛凛,和其他名将不同的是,他的马背上还有一只猴子。这只猴子在长征中陪他走了很久,也给战士们增添了不少的乐趣。1990年6月27日,因肺结核病复发,入医院治疗。同年9月21日,徐向前因病逝世,享年89岁。
上一页 0 /5 下一页

黄埔十大名将 黄埔军校著名将领简介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你知道黄埔军校著名将领有哪些吗?本文整理了黄埔十大名将,包括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周士第、陈明仁、周逸群、黄公略、萧克、许光达。这些著名的英雄人物在民族危亡时刻,无不热血忠魂,抛洒疆场,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一起来了解下吧。
本榜单主要依据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整理了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大的将领,结合公众知名度,网络关注指数等情况,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榜单进行推荐,名单仅供参考,欢迎在末尾交流探讨。
黄埔名将介绍
1、蒋先云


蒋先云,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黄埔军校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蒋先云以威名赫赫,战功卓越著称。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为“黄埔三杰”之一。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2、徐向前

徐向前,1901.11.8-1990.9.21,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 *** 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 *** 十大元帅之一。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参加了北伐,1927年3月加入中国 *** 。参加了广州起义。1929年受命开创鄂豫边区根据地。1932年底开创川陕根据地。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出任过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职。
3、陈赓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 *** 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 *** 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22年加入中国 ***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4、左权

左权,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 *** 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5、周士第

周士第,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 *** 。黄埔军校一期生,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6、陈明仁
6.陈明仁

陈明仁,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今南桥镇洪源村)陈家岭人。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官、湖南省 *** 代主席等职。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长沙起义,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司令员、湖南省临时 *** 主席、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五十五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 *** 上将军衔。
7、周逸群

周逸群,字立凤,祖籍湖北省蒲圻县,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是中国 *** 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宣传家、活动家,贺龙同志的入党介绍人,早期中国 *** 军队的缔造者之一,中国 *** 三大革命根据地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者之一。1931年途经湖南岳阳贾家凉亭时,遭 *** 军伏击许光达简介,不幸壮烈牺牲。2009年9月14日,周逸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8、黄公略

黄公略(1898—1931),湖南省湘乡人,是红军将领、军事家、中国 *** 早期领导人之一。黄公略曾在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 *** 。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屡建战功。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2009年,黄公略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9、萧克

萧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1925年萧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红六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等职。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军区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0、许光达

许光达,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1925年9月加入中国 *** ,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参加了南征作战、马良坪战斗、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澄郃战役、荔北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1、张宗逊

张宗逊,陕西省渭南县(今渭南市)人。黄埔军校五期生,1926年加入中国 ***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兼富甘警备司令、八路军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冀中抗日、百团大战、解放西安、解放兰州、解放青海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 *** 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2、宋时轮

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醴陵北乡黄村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东征、西征、山城堡战役、冀东抗日武装暴动、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梁山阻击战、宛西战役、宛东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13、罗瑞卿

罗瑞卿,四川南充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 *** 十大将之一,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参加乐安宜黄、建黎泰、金资等战役,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加回师遵义歼灭 *** 军吴奇伟师的战斗,参加直罗镇战役,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组织绥东战役,参与指挥大同集宁、张家口、易满、保南、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等战役,参与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4、郭天民

郭天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 ***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排长、副连长、大队长、支队长、师参谋长、师长、军区参谋长、军团参谋长、教育科长、军参谋长、军委局长、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野战军副参谋长、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广州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15、陈伯钧

陈伯钧许光达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四川省达县(今达川)河市坝村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先后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秋收起义、五斗江战斗、草市坳战斗、龙源口战斗、黄洋界保卫战、水南战斗、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乐安宜黄战役、长征、陈庄战斗、热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
16、刘志丹

刘志丹,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毕业,1936年3月,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1996年,被 *** 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 *** 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7、王耀武

王耀武,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 *** 高级将领。 *** 中央执委会委员、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 *** 勋章获得者,中正剑持有人。1924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蒋介石称赞王耀武“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时人有“宁碰阎王,莫碰老王”之谓。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 *** 高级将领称为 *** 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18、戴安澜

戴安澜,著名抗日将领,1904年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1925年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晋升为第89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1月,升任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5军200师师长。1941年赴缅甸作战,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黄埔十大名将有哪些?林彪能力极强堪称战争的魔鬼

黄埔军校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学校,是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军事学校,并且成功的为抗日战争输送了很多重要的人才。那么在黄埔军校中,最为有名的是哪些呢?本站我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黄埔十分名将吧。
1、林彪 林彪算是黄埔十大名将中最为厉害的,他的能力极强,不仅有有强大的军事能力,同时理论方面也是十分到位的,不过在文革期间阴谋反动政变失败,不幸坠机身亡。
2、徐向前 徐向前表面上十分腼腆,不太喜欢说话,生活上也是极其简单朴素在吃饭方面不太注意,比较喜欢安静的思考,他在年轻的时候成功走过了长征,是一名比较伟大的战士。
3、关麟征 关麟征在1932年的时候成功担任了第三十六师师长,他的战争经验比较丰富,曾经参加过包括台儿庄大战在内的多场战役,晚年生活十分简单,不喜欢出门。
4、俞济时 俞济时出生于1903年浙江奉化,他在1924年进入黄埔,曾经担任过北伐军总司令随护职位,还曾经被蒋介石赋予了勋章。后来在参加了多次战役屡立奇功。
5、杜聿明 杜聿明是比较有名的抗日将领,也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他是黄埔的一期成员。杜聿明是一个实干家,在年轻的时候浴血奋战专打军阀,在中年时候开始参加抗日战争。
6、胡琏 胡琏是中华民国陆军的一级上将,他被称为“金门王”,是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有名将领。胡琏在晚年喜欢文学,经常研究一些典籍,也写了很多有名的著作。
7、邱清泉 邱清泉出生于1902年浙江,在抗战爆发之后,被派遣到南京,当时以寡敌众在南京死守并且成功击退了敌军。
8、陈赓 陈赓的祖父是湘军将领,他也紧跟祖父的步伐,在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之后在学校担任副队长、连长,并且成功的参加了抗日战争,他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等等, 为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9、黄百韬 进入黄埔十大名将行列的黄百韬,出生于1899年天津,在1925年正式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后来诞生国名党的中将师长,也参加过抗日战争,最终战争失败举枪自杀。
10、宋希濂 黄埔十大名将之一宋希濂,他是黄埔第一起学员,甚至被称之为黄埔之光。后来担任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他是比较有名的抗日名将,在解放战争中不幸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