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谒,拜谒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9 00:06:01 浏览5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拜谒的意思

拜谒的意思拜访、参拜和瞻仰。
一、读音
拜谒的读音是bài yè。
二、基本释义
1、作动词,意思为拜见。指拜见所尊敬的人。
2、礼拜,瞻仰碑碣、陵墓等。
三、出处
1、《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
2、宋·何薳《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太宗命召至,郭不敢隐,即前拜谒。”
3、《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又请为太祖立生祠於陈州,朝夕拜谒。”
4、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三忠祠》:“我来再拜谒,吊古情徬徨。”
四、近义词
1、拜望:看望他人的敬词。
2、拜会:访晤他人的敬词。
3、访问:访问他人的敬词。
拜谒的造句:
1、在石板小巷的深处,拜谒沈从文故居,寻找大师的流年碎影。
2、拜谒三苏故居,对话千年东坡。
3、享受高铁便利,拜谒孔子故里。
4、拜谒人文始祖,寻根儒学宗源。
5、成吉思汗在东胜的陵寝成了今日蒙古族青年的拜谒之地。
6、拜谒药王养身心,避暑玉华品铜川。
7、他的同事和朋友们拜谒过之后,几名年轻的日本女子出现,手中的托盘里都是白花。
8、来到鉴真和尚御庙前,拜谒鉴真墓。
9、我们看到他的星宿升起,特赶来拜谒他。
10、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拜谒的意思和读音

拜谒的读音:[bài yè];意思:(动)拜见所尊敬的人。瞻仰(碑碣、陵墓)。
近义词:拜见。
造句如下:
1、整个陵园风景幽丽,古柏参天,远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国故事脍炙人口,关公品德世人景仰,于是常有海内外旅游者结伴而来,拜谒凭吊。
2、次日上午,大小官员和当地名流便三三两两前来拜谒新任知州,早上还冷清孤寒的公馆顿时热闹暄腾起来。
3、位于运城市区以北10公里鸣条岗的舜帝陵庙,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拜谒舜帝的圣地。
4、周日,我们七个花甲翁妪拜谒了位于北京西郊香山脚下黄叶村的曹雪芹纪念馆。
5、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七日是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诞辰1179周年,海内外32200莫氏宗亲后裔相聚状元故乡广东封开拜谒状元墓。
6、吴阿衡墓志铭篆盖首席记者姚伟文图引子今年4月中旬,一个春雨淅沥的日子,我们前往方城,拜谒明朝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吴阿衡墓。
7、另依据新华网专稿,2006年五一期间,广东省鹤山市源氏联谊会代表团一行远赴青藏高原寻根问祖,拜谒了青海境内的虎台和南凉遗址康王墓,举行了祭祖仪式。
8、该团将到广州祭奠黄花冈烈士墓、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吊唁,然后到大连参观访问。
9、如今,思雷老弟在十年前不告而逝,良祥老亦已驾鹤西归,要想再去拜谒吴先生,也没有伴侣了。
10、诗说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到成都郊外去拜谒他的祠堂,祠堂门口高耸入云的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柏光明正大与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交相辉映。

拜谒的意思

拜谒,汉语词汇,拼音bàiyè,指拜访,谒见,拜见;指参拜,瞻仰。出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
造句:
1、人们会到山顶来拜谒我,仰望我的枝干,他们会想到开堂、上帝,我离他们是多么近啊!
2、周日,我们七个花甲翁妪拜谒了位于北京西郊香山脚下黄叶村的曹雪芹纪念馆。
3、我朝觐过祖国的四时美景,我拜谒过祖国的名山大川。

拜谒的意思

拜谒的意思是:指拜访,谒见,拜见;也指参拜,瞻仰。
1、拼音:bài yè
2、近义词:拜访、参拜、拜见、瞻仰、探访、探问、看望
3、引证解释:
(1)现代·冰心《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总理问我:去过延安没有?我说:还没有呢,我真想在我还能走动的时候,去拜谒一次。
(2)现代·李二和《诚实的魅力》:我曾到牟峒的瓦佛娄里村落那片神秘的山岗拜谒过罗丹,曾被罗丹艺术所深深感动。
扩展资料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一、近义词:拜访
1、拼音:bài fǎng
2、释义:短时间看望;敬词,看望并谈话。
3、引证解释:现代·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我们虽然来了二十多天,但因为忙,未及分头拜访和请教,很感不安。
二、近义词:拜见
1、拼音:bài jiàn
2、释义:拜访会见,从客人方面说是会见地位高或辈分高的人。
3、引证解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让进舱内,彼此拜见过了坐下。(白话文:让他进入到舱里,相互拜访会见完后坐下。)

拜谒意思

拜谒意思是拜见所尊敬的人、瞻仰。
一、文献记载:
1、《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
2、宋·何薳《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太宗命召至,郭不敢隐,即前拜谒。
3、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4、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王即命缪贤召蔺相如至,相如拜谒已毕,赵王问曰:“秦王请以十五城易寡人之璧,先生以为可许否?”
5、清·袁枚《续新齐谐·喜婆》:扶侍新娘梳妆拜谒,立侍房闼如婢。
二、近义词释义:
1、拜会:拜访会见。
2、拜见:(客人)拜会(主人)。
3、拜访:拜会访问。
4、拜望:敬辞,探望。
5、拜候:拜访问候。
拜谒的例句
1、那天清晨,我早早地起床,穿过熙熙攘攘的市区,来到了黄鹤楼。站在黄鹤楼的顶层,我远眺着长江的壮丽景色,心中充满了对古人的敬仰和怀念。我深深地拜谒了黄鹤楼,感受着这座古老建筑所散发出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2、参天古树之间,一座座殿宇矗立,供奉着历代先贤,我们虔诚地拜谒了这座古老的庙宇。
3、站在岳阳楼上,俯瞰洞庭湖的辽阔壮丽,我不禁想起大诗人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心中对这位诗人的敬仰也油然而生,对他的拜谒更增添了深深的向往。
4、来到黄帝陵,我们恭恭敬敬地拜谒这位传说中的华夏始祖,心中充满了敬畏与崇敬之情。
5、站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入口,我默默地对着那尊威武的秦始皇铜像拜谒,心中感慨万千,对这个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皇帝充满了好奇与敬意。

“拜谒”读音和意思分别是什么?


拼音:[bài yè]
释义:(1) 拜访,谒见,拜见。(2) 参拜,瞻仰。
百科释义:
拜谒,动词,有拜访、参拜、拜见、瞻仰的意思。如:《悼列宁》:“这几天你们已经看见有几万几十万劳动者来拜谒列宁同志的灵柩。
造句:
1、我朝觐过祖国的四时美景,我拜谒过祖国的名山大川.每当扎进祖国母亲的怀抱,我的这颗心啊!就同祖国的脉搏一起跳动。
2、我们看到他的星宿升起,特赶来拜谒他.
3、拜谒的时候通常要烧香、纸钱和面额动辄千亿的冥币。
4、压轴戏放在拜谒铁托墓上,这是一座长20米宽15米的玻璃房,四周和穹顶都是用玻璃制成的,阳光直射进来,满屋金子般灿烂。
5、另外,拜谒圣陵时,我们必须遵守伊斯兰学者规定的礼节,不允许做类似靠触摸圣陵而沾吉的非法行为。
6、人们会到山顶来拜谒我,仰望我的枝干,他们会想到开堂、上帝,我离他们是多么近啊!
7、如果德国的领导人去拜谒前纳粹领导人的坟墓,世界上的一些犹太团体就会大吐酸水,也许他们都是傻瓜。
8、胡锦涛来到鉴真和尚御庙前,拜谒鉴真墓。
9、五月初一戊子,朱由崧骑马自三山门环城而东出,拜谒了孝陵和懿文太子陵,随后经朝阳门入东华门,谒奉先殿,奉祀先祖,再出西华门,以南京内守备府为行宫。
10、该团将到广州祭奠黄花冈烈士墓、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吊唁,然后到大连参观访问。

拜谒的意思 拜谒的意思解释

  拜谒,汉语词语,读音为bài yè,一般作动词使用。拜谒一词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拜访,谒见,拜见。第二个意思是指参拜,瞻仰。词语出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

  拜谒的近义词有:拜会、拜望、拜见、探访
  词语造句:位于运城市区以北里鸣条岗的舜帝陵庙,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拜谒舜帝的圣地。

拜谒怎么读 拜谒的简介

1、拜谒拼音:[bài yè]
2、拜谒,汉语词汇,指拜访,谒见,拜见;指参拜,瞻仰。
3、拜(拼音:bài,bái),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古字形一说像举手叩拜的样子,本义是恭敬的礼节,引申为恭敬地。由恭敬引申为拜访、以礼会见。由拜会引申为通过一定仪式结成的某种关系,又引申为授官。一说“拜”的古字形像用手将草连根拔起,本义是拔。由于跪拜时要低头弯腰,与拔草相似,故引申为跪拜、叩拜。
4、谒,一般常用的意思是拜见。另指说明,陈述,告发。还指名帖。

拜谒是什么意思

拜谒bàiyè的意思是(1) 拜访谒见;(2) 参拜瞻仰(陵墓、碑碣等处)
拜见。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盎 告归,道逢丞相 申屠嘉 ,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 袁盎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熙陵奖拔郭贽》:“ 太宗 命召至, 郭 不敢隐,即前拜谒。”《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昆剧《墙头马上》第八场:“启禀老爷,众位门生老爷,前来拜谒座师。”
礼拜;瞻仰。
《旧五代史·梁书·赵犨传》:“又请为 太祖 立生祠於 陈州 ,朝夕拜谒。”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三忠祠》:“我来再拜谒,吊古情徬徨。” 冰心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总理问我:‘去过 延安 没有?’我说:‘还没有呢,我真想在我还能走动的时候,去拜谒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