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牛筋草是什么植物
- 2、牛筋草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牛筋草有什么作用
- 3、牛筋草是什么样子的
- 4、牛筋草为什么叫牛筋草
- 5、牛筋草有什么作用,功效及食用方法
- 6、牛筋草为什么叫牛筋草
- 7、牛筋草是什么 关于牛筋草的简介
- 8、牛筋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 9、牛筋草怎么吃
- 10、牛筋草简介
牛筋草是什么植物
牛筋草是筋骨草属黍属食物,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广,常见于乡村、荒野、田野、路旁,是一种常见的杂草,耐寒性较强,但是不耐高温,超过30度,生长缓慢或不生长,它对农作物或多或少都有危害,喷洒草甘膦和烯草酮即可杀死。牛筋草是什么植物筋骨草又叫千千草、补婴草、小米草、羊角草、小米草,筋骨草属黍属,全株可达90cm左右,它生命力很强,可以是一种常见的杂草,它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对农作物或多或少都有危害,喷洒草甘膦和烯草酮即可杀死。牛筋草生长习性冷季型牛筋草耐寒性强,冬季也郁郁葱葱或休眠状态,夏季炎热地区生长缓慢或不生长,大部分冷季型牧草最佳生长温度为15~25℃,温度持续上升到30℃时,生长缓慢或不生长。牛筋草生长地方牛筋草喜欢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广,常见于乡村、荒野、田野、路旁,遍布全国,是棉花、豆类、土豆、蔬菜、果园等重要杂草,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1000米。牛筋草长什么样子牛筋草多为绿色,其根部特别发达的基部也有点倾斜,叶鞘两侧压扁,感觉有点松弛,没有毛,叶舌约1毫米长,叶线特别平坦,上面也没有毛,牛筋草穗约56毫米长,宽3厘米。牛筋草图片欣赏
牛筋草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牛筋草有什么作用
1、牛筋草的功效与作用
牛筋草功效: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
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疸型肝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等。
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2、食用方法
(1)将牛筋草洗干净,入锅熬制成汤汁喝。也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配合其他中药成分一起熬制。
(2)将牛筋草晒干,泡水喝。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牛筋草是什么样子的
牛筋草,又称鱼眼草,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生长在户外,主要生长在路边、沟堤、坑、田边、溪畔等阴湿的环境中。牛筋草的根系发育完善,地下茎粗壮,能够迅速散布繁殖,生殖力很强。牛筋草的叶子呈圆形或卵形,绿色有光泽,叶面平滑,无毛,叶子周围有一圈白色的鳞片。牛筋草的花期为夏季,花色多为紫红色,花朵小巧玲珑,形状类似于鞋垫,也因此有“鞋垫草”的雅号。
牛筋草在药用价值方面也非常被重视,其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丰富多彩,尤其是植物性蛋白质和粗纤维素,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能有效调节肠道健康、明目润肺、降血糖、抗病毒等,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外,牛筋草还广泛用于中医药的制剂中,常用于配制清热利湿、解毒祛风等方剂。
总的来说,牛筋草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生长范围广泛且不受季节限制。其独特的外观和药用价值,成为人们观赏和利用的重要资源。牛筋草的种植和采摘,对于当地农民的生计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健康保障。
牛筋草为什么叫牛筋草
牛筋草是因为牛筋草的叶片质地非常柔韧,人们会将此种植物的叶片收集下来当做绳索使用,牛筋草因此得名。
牛筋草,禾本科穇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极发达,秆基部倾斜;叶片平展,为线形;花两性;果实为卵形,有皱纹。花果期6—10月。因为牛筋草的叶片质地非常柔韧,人们会将此种植物的叶片收集下来当做绳索使用,牛筋草因此得名。
牛筋草原产印度,现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及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生长习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壤土最佳,适应性强、喜阳光、耐干旱、结实多且易散落,自然扩散能力很强,常野生于田边、路旁,草丛。牛筋草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
牛筋草的繁殖方式
大多数杂草种子为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均存在一定的休眠,当种子由休眠状态转变为萌动状态时,需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氧气、土壤类型及土层深度。当进入生长季节时,种子也开始萌发生长,在环境条件不适宜萌发时,种子休眠,在土壤中多年,仍有生活力。
牛筋草杂草可通过有性和无性方法繁殖和增加。有性繁殖通过种子繁殖,无性繁殖通过根、茎、叶或根茎、匍匐茎、块茎、球茎和鳞茎等器官繁殖。杂草可以通过营养繁殖器官散布传播,但主要是通过种子到处散布传播。
杂草种子主要是借助自然力如风吹、流水及动物取食排泄传播,或附着在机械、动物皮毛或人的衣服、鞋子上,通过机械、动物或人的移动而到处散布传播。
牛筋草有什么作用,功效及食用方法
牛筋草含有黄酮类物质,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牛筋草具有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的功效,《中华本草》中也有记载,牛筋草可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症等等疾病。牛筋草属于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安徽、北京、福建、广东、贵州、海南、黑龙江等很多城市,它的根系非常的发达,可以长到80厘米高,并且它是一种常用药。牛筋草作用1、清热牛筋草性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明显治疗高热,在使用时将它和清水煮成汤,就可以直接饮用了。2、利湿祛黄牛筋草具有利湿祛黄的作用,可以治疗湿热黄疸、淋症,并且它是治疗黄疸型肝炎的常用药,将它和芝麻用水煮熟就可以服用了。3、治疗乙脑牛筋草也是治疗乙脑的常用药,他可以预防乙脑发病,能明显降低发病率,缓解乙脑引起的不良症状。4、治疗小儿热结牛筋草能治疗小儿热结,同样使用清水煮熟服用即可,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牛筋草更功效牛筋草含有黄酮类物质,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牛筋草具有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的功效,《中华本草》中也有记载,牛筋草可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症等等疾病。牛筋草食用方法牛筋草的使用方法就是煮水喝,虽然它有很好的作用和功效。但是有些也有一定的禁忌症,牛筋草性较寒,不太适合月经期女性服用,以免加重痛经,脾胃虚弱或者阴虚,也不建议长期服用。
牛筋草为什么叫牛筋草
牛筋草,又名十大功劳、十功德、薬用蓬莱、丁香草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它的名字为什么叫牛筋草呢?这真的和牛筋有关系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牛筋草的形态特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牛筋草的形态特征。牛筋草的叶子形似丁香,花朵呈白色或淡紫色,而它的根部则是有一定的韧性。特别是在煮汤食用时,会发现其根部有着相当不错的口感,像是柔软的牛筋。
关于牛筋草的起源
除了外形上的相似,牛筋草和牛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实,牛筋草起源于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地带,历史悠久。早在在唐代时期,牛筋草就被列入了《新修本草》等医学经典中。唐代医家孙思邈甚至称赞牛筋草为“百草之王”之一。
牛筋草在中医中的功效
在中医中,牛筋草有着多种功效和用途。它被认为能够清肝明目、活血化瘀、顺气行滞。此外,牛筋草还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子宫脱垂等疾病。所以,在中医中被广泛地使用。
如何食用牛筋草?
虽然牛筋草有着多种功效,但是想要食用它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而言,人们会选择将其干燥晾干,制成干燥片剂,或者是和其他食材一起煲汤、炖肉等。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根部富含草酸,过量食用会引起中毒,所以要注意用量和烹饪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牛筋草因为根部柔软而有弹性,与牛筋有一定的形态上的相似,因而被称为“牛筋草”。在中医中,牛筋草具有多种治疗功效,不过食用时需要注意用量和烹饪方式。尽管牛筋草的功效众多,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在食用时保持谨慎,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牛筋草是什么 关于牛筋草的简介
1、牛筋草(学名:Eleusine indica (L.) Gaertn.),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叶鞘两侧压扁而具脊,松弛,无毛或疏生疣毛;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平展,线形,无毛或上面被疣基柔毛。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很少单生;小穗长4-7毫米,宽2-3毫米,含3-6小花;颖披针形,具脊,脊粗糙。囊果卵形,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被2,折叠,具5脉。花果期6-10月。
2、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及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根系极发达,秆叶强韧,全株可作饲料,又为优良保土植物。全草煎水服,可防治乙型脑炎。
牛筋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什么
1、牛筋草在农村地域十分普遍,在瓜豆、茄果等农作物等种植区,它是令人头痛的野草,由于牛筋草的生存力极其坚强不屈,预防起来比较艰难,但其也算作一味中药材,自古以来流传有疫防、抗瘟病时毒神效。2、牛筋草做为一味中药材,中医学觉得味甘、淡,性凉,归肝经,具备清热去火、袪风清热利湿,散瘀活血等作用,此外,对小孩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等病症也是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3、此外,牛筋草还能够外用以医治跌打、狗咬伤等,而其较大的功效便是对乙脑病毒有抑制效果,可用以预防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脑脊髓膜炎。 4、牛筋草一般在八、九月采收,去或没去茎叶均可,搜集后开展清洗、晾干、断开的实际操作工艺流程,完后开展存储。 5、牛筋草实际应用时全是煎水服食,取清洗的麦草1~3两,放水浓煎出50~100ml,3次分服,7~10天为一治疗过程,但谨记脾胃虚寒及阳虚病人慎服。
牛筋草怎么吃
牛筋草的吃法是用水煎服。日常用量36至110g,但是不宜久服。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之功效,还用于防治流行性了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疽型肝炎,小儿消化不良。牛筋草功效: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20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治脱力黄,劳力伤:牛筋草200克,与乌骨雌鸡一只,炖。吃鸡喝汤。治湿热黄疽:鲜牛筋草100克,虎杖20克,水煎服。治下痴:牛筋草100克,煎汤,加少量红糖服。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筋草100克,水煎服。治伤暑发热:鲜牛筋草100克,水煎服。治淋浊:鲜牛筋草100克。水煎服。治腰部挫闪疼痛:生筋草100克,丝瓜络30克,水前,兑少许黄酒服。
牛筋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牛筋草 3.1 牛筋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4 禾本科植物狗牙根的全革·《中医大辞典》·牛筋草 4.1 牛筋草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化学成分 4.6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5 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筋草 5.1 拼音名 5.2 牛筋草的别名 5.3 来源 5.4 性味 5.5 功能主治 5.6 牛筋草的用法用量 5.7 摘录 6 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的全草·《中华本草》·牛筋草 6.1 出处 6.2 拼音名 6.3 英文名 6.4 牛筋草的别名 6.5 来源 6.6 原形态 6.7 生境分布 6.8 性状 6.9 化学成份 6.10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6.11 性味 6.12 功能主治 6.13 牛筋草的用法用量 6.14 各家论述 6.15 摘录 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牛筋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牛筋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牛筋草 1 拼音 niú jīn cǎo
2 英文参考 wire gras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goose grass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goosegrass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牛筋草 牛筋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
3.1 牛筋草的别名 蟋蟀草、路边草、扁草、千斤草、牛顿草[1]
3.2 来源及产地 禾本科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Gaertn.的全草。分布全国各地。[1]
3.3 性味 甘、淡,平[1]。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1]。
①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风湿性关节炎,黄疸,肠炎,痢疾,淋浊,乳痈。煎服:9~15g。[1]
②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鲜草捣敷。[1]
3.5 化学成分 本品茎叶含异荭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小麦黄素、牡荆素等[1]。
3.6 药理作用 牛筋草蒸剂对乙脑病毒有抑制作用[1]。
4 禾本科植物狗牙根的全革·《中医大辞典》·牛筋草 牛筋草为中药名,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铁线草之别名[1]。
4.1 牛筋草的别名 绊根草、马根子草、牛筋草、铺地草[2]
4.2 来源及产地 禾本科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的全革。广布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地。[2]
4.3 性味 苦、微甘,平[2]。
4.4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清热利湿,止血散瘀[2]。
①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黄疸,痢疾,脚气,水肿,小便不利,鼻衄,咯血,吐血,便血。煎服:15~30g。[2]
②治跌打损伤,臁疮,捣敷;外伤出血,研末撒[2]。
4.5 化学成分 本品含β谷甾醇及其D葡萄糖苷、棕榈酸[2]。
4.6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提取液在体外试验,能增强人的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此植物可产生氰酸,牲畜食之,有时可发生中毒。[2]
5 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筋草 5.1 拼音名 Niú Jīn Cǎo
5.2 牛筋草的别名 蟋蟀草、路边草、鸭脚草、蹲倒驴、牛顿草、千人踏
5.3 来源 为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Gaertn.的全草。夏秋采,洗净晒干备用。
5.4 性味 甘、淡,平。
5.5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用于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疸型肝炎,小儿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尿道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狗咬伤。
5.6 牛筋草的用法用量 1~2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5.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6 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的全草·《中华本草》·牛筋草 6.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6.2 拼音名 Niú Jīn Cǎo
6.3 英文名 Goosegrass Herb
6.4 牛筋草的别名 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椮子草、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栗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尺盆草、路边草、稷子草、鹅掌草、野鸭脚菜、老驴草、百夜草
6.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usine indica(L.) Gaertn.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挖,去或不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
6.6 原形态 牛筋草,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高1590cm。叶鞘压扁,有脊,无毛或疏生疣毛,鞘口具柔毛;叶舌长约1mm;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cm,宽35cm,无毛或上面常具有疣基的柔毛。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长310cm,宽35mm;小穗有36小花,长47mm,宽23mm;颖披针形,具脊,脊上粗糙;第1颖长1.52mm,第2颖长23mm;第1外稃长34mm,卵形,膜质具脊,脊上有狭翼,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狭翼。囊果卵形,长约1.5mm,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皮2,折叠,具5脉。花、果期610月。
6.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
6.8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呈须状,黄棕色,直径0.51mm。茎呈扁圆柱形,淡灰绿色,有纵棱,节明显,节间长48mm,直径14mm。叶线形,长达15cm,叶脉平行条状。穗状花序数个呈指状排列于茎顶端常为3个,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由46列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纤维成环状排列,其外侧有约20个棱脊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状。中柱维管束散在,外韧型,具环管纤维。髓细胞呈类多角形,中部常萎缩而中空。
6.9 化学成份 茎叶含异荭草素(isoorientin),木犀草素7O芸香糖甙(luteolin7Orutinoside),小麦黄素(tricin),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3',4',5'trimethoxyflavon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xide),特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三色堇黄酮甙(violanthin)及3OβD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3OβD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和6'O棕榈酰基3Oβ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6'Opalmitoyl3Oβ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
6.10 牛筋草的药理作用 非洲民间用作利尿,祛痰剂,或治腹泻。
6.11 性味 甘;淡;凉
6.12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6.13 牛筋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
6.14 各家论述 1.《百草镜》:行血,长力。
2.《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
4.《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5.《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6.15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