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卡扎菲是什么人物?
- 2、介绍一下卡扎菲的传奇人生!
- 3、卡扎菲执政42年,一直都在树敌,死后才落的尸体被观赏的下场呢?
- 4、在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 5、卡扎菲为什么死得这么惨
- 6、卡扎菲死亡根本原因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死,对国际形势有何影响
- 7、卡大佐是谁?
- 8、卡扎菲是怎样一个人
- 9、为何被称之为狂人卡扎菲
- 10、卡扎菲死后,各国元首都是如何评价他的?
卡扎菲是什么人物?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阿拉伯语:???????? ???????????? Mu?ammar al-Qa??āfī,英语:Muammar Muhammad Abu Minyar al-Gaddafi)(1942年6月7日-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政治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
卡扎菲执政的42年里,他曾用尽各种手段削弱潜在的竞争势力。
根据利比亚1972年确立的法律,游行和组党可以被处以任何处罚,包括死刑。利比亚传统的政治精英已经被卡扎菲收拾殆尽,逃到国外的反对者也要作为叛国者清算。
卡扎菲重置政治体系,从最初的革命委员会到阿拉伯社会主义者联盟再到后来的人民委员会,一拨又一拨“值得怀疑”的革命老同志被清洗,最终掌权的只有他自己的家族势力和忠心不二的亲信。
扩展资料:
卡扎菲对美关系
1、1970年6月,卡扎菲下令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了6000名美国军事人员
2、1972年,卡扎菲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声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利、美两国的外交机构也由大使级降格为代办级。
3、1973年,卡扎菲为了限制美国舰船的活动,宣布整个锡德拉湾是利比亚的领海。
4、1979年底,利比亚支持伊朗反对美国,示威者焚烧了美国驻利比亚代办处,双方撤回了驻对方的外交人员。
5、1993年,为摆脱孤立,卡扎菲转性盛赞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为“新世界的救星”,随后宣告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武器,并同意赔偿泛美空难死者家属。
6、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正式终止对利比亚的贸易禁运。2006年,美国和利比亚复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
事 实求是的讲,卡扎菲实在是国际社会的另类。委婉的说,他是理想主义者。不客气的说他根本不知道国际事务的水深水浅。在当今世界,就是从西方的角度讲,论专 制,论邪恶,他也绝排不上头号。且不说朝鲜、伊朗,就是中东王室诸国、叙利亚、也门都排在前列。 卡扎菲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 萨 达姆被推翻之后,卡扎菲向西方服软,承担了洛克比空难的责任,同时还放弃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此,得到了西方的“谅解”,不仅取消了制裁,还恢复了正常 外交关系。卡扎菲不仅在法国得到极高礼遇(总统萨科奇公开否认他是独裁者,还穿着阿拉伯服装欢迎他),还得以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G8会 议,与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美、英、法、德、俄、日、加、意八国首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同台同席。 可惜好景不长,卡扎菲很快就得罪了对他最为热情的 法国。先是积极抵制萨科奇提出的“地中海国家联盟”,其后铁板钉钉承诺的巨额军事采购也突然变了挂,以致影响的沙特诸国一起转向。这自然恨的好睚眦必报的 萨科奇牙根直痒。 其 实得罪西方,也不算什么,毕竟世界上不还有中、俄。不料,卡扎菲六亲不认,不知远交近攻,屡屡挑战这两大强国的核心利益。当俄罗斯全力镇压车臣分离主义和 恐怖主义时,卡扎菲声明:车臣是正义的,普京是独裁者。至此也就断了他的一条后路。以儒家传统为特征的中国,向来不与人为恶,只要卡扎菲不是太过份,为了 他的石油,中国也仍然可能成为其后盾。 然而,他却做出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的挑衅举动:和大陆建交后却一直让台mm湾的前使馆保持“中华民国”名号、所有和大陆 建交的国家中唯一以国家元首身份会见陈水扁、在西方媒体指责中国来非洲是为了掠夺资源,在非洲国家首脑里,敢公开在欧美媒体上指责中国,给欧美当枪的,可 谓空谷足音、2006年,中国在北京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非洲49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来了48个都是总统或者总理,只有利比亚派个外交部副部长。 中国是泱泱大国,虽然不会像西方一样对这样的不理智小国斤斤计较,但也绝不会在卡扎菲有难时施以援手。如果不是出于世界多极化的考虑以及和西方的竞和关系,甚至都未必反对西方的武力介入。 其实,就算得罪了全球大国,只要和自己的邻国建立起铁杆关系,西方也未必真的敢动手。这次西方沉默以对叙利亚的理由之一就是伊朗是它的后盾。但卡扎菲获得政 权后,觉得自己是千年一世的革命家,想推行阿拉伯统一,后来失败后又想推行非洲统一,他这样的胡天胡地,得罪各国自不必说,更令邻国恶而远之。 更荒唐的是,卡扎菲还嫌自己敌人不够多,竟然没来由的敢于得罪基地组织。卡扎菲说:基地组织就是一群烧饼,911是傻瓜行为。以至于伴随着北约轰炸声的,还有基地组织推翻卡扎菲的号召。连极端相互仇视的西方和基地组织都能在卡扎菲身上寻找到共鸣,也真是当今世界的奇景了。 于 是成了全球孤家寡人的卡扎菲,在早就视他为眼中刺、肉中钉的西方自然要抓住利比亚内乱的机会,除之而后快。通过这场战争,不仅可以秀秀各自的先进武器,争 取更多的潜在客户,还可以显示自己为了扞卫普世价值,是真的流血出汗的,从而摆脱阿拉伯革命以来西方由于支持独裁者们而形成的被动局面。
鄙人认为卡扎菲是个英雄,他为了自己的国家不怕美国,坚决斗争到底,维护了世界的正义,即使他失败了,任然是利比亚名族的英雄,他的不畏强暴是利比亚历史所不能忘记的
卡扎菲全称是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6月7日—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政治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逊尼派穆斯林,利比亚革命警卫队上校,利比亚九月革命的精神领袖,前任利比亚最高领导人。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自1969年上台以来,与西方国家交恶数十载。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卡扎菲成功领导了这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国家在非洲率先摆脱贫困。以军事和经济帮助非洲人国民大会反对种族隔离斗争。
1969年9月1日,他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1970—1972年,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后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2011年2月17日,利比亚爆发“愤怒日”大规模示威抗议,要求政府下台。3月19日起,英国、法国、美国等多国军队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卡扎菲号召其支持者抗击反对派武装和北约。
卡扎菲在电话中警告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如果自己丢掉政权,恐怖集团将在中东崛起并必将攻击欧洲。8月22日利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宣称夺取控制权; 卡扎菲政权正式倒台。
10月20日,执政当局占领卡扎菲残余的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死于枪杀。执政当局武装将两人遗体送至米苏拉塔一处肉类冷藏库中向市民展览了4天后秘密下葬。卡扎菲身亡后,利比亚分崩离析。
扩展资料:
名人评价:
罗纳德·布鲁斯·圣约翰:
在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使卡扎菲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民众的力量才能实现利比亚的复兴,但执政之初他的尝试在国内所遭遇的重重阻力使他意识到只有扩大其个人权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使利比亚的政治体制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个人集权的道路。但他同时也强调了卡扎菲在利比亚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罗纳德·布鲁斯·圣约翰《利比亚史》:
卡扎菲从不缺乏挑战者,但他在执政后以超凡魅力的领导地位和分配型经济政策使政权赢得了相对较高的支持率;同时,他在武装部队、人民委员会体系以及革命委员会三个机构之间玩弄平衡。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卡扎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革命偶像之一。
阿拉法特的传记作者艾伦·哈特:
阿拉伯民族主义给了卡扎菲一种虚幻的想法:他有权干涉阿拉伯世界的任何地方。所以无论是摩洛哥还是约旦发生内部问题时,卡扎菲都颇惹人嫌地迫不及待地表态。这也使得他在阿拉伯世界渐渐成了不受欢迎的人物。一向不太喜欢卡扎菲的阿拉法特,将他称为“革命词句的骑士”。
介绍一下卡扎菲的传奇人生!
这不是古代。卡,下台了,国外通缉,海牙国际法庭,国内也不会放过他,反对派主要有三个势力,一被他推翻的老国王后代,二对他不满,仇视美以的极端组织,其实就是愤青。三被他排挤的官员,。都是死敌。……赢了,还有希望,……美国反正是不想参与,而且不愿意参与,卡扎非前几年投靠了美国,而且利比亚石油产量低,对其没有诱惑。欧洲国家也就法国积极。美国表态不会派兵,而且退出了,空袭,现在是北约掌握。英国意愿也不大,毕竟自己不缺油。其他还有国家吗?美国不去,没人会去,法国自己不敢。……卡还有雇佣兵,还有全国最大的两个部落支持。……从战局看,坚持对卡有利。一,西方国家不会无限期支持,国内抗议会很大,二,反对派年青人过多,很快就会厌倦战争,百姓有家不能回,怨恨,关键是谁坚持,打好舆论,收买人心。一个月内,卡,必胜。
一代天骄,扎菲上校,只落得树倒猢狲散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6月生于利比亚南部费赞沙漠地区苏尔特的一个柏柏尔人普通牧民家庭。属柏柏尔人的卡扎法部落,笃信伊斯兰教。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2日,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出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此后,卡扎菲执政长达42年。在持续了六个多月的内战后,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于2011年8月22日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垮台。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被执政当局武装俘获,头部和腿部中弹受伤,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主要经历
1942年 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
1961年 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 在利比亚陆军服役。
1966年 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1969年 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1970-1972年 卡扎菲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
1977年起任“人民委员会总秘书处总秘书”,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1979年3月 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称号。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
2011年10月20日晚上被俘死亡。
卡扎菲执政42年,一直都在树敌,死后才落的尸体被观赏的下场呢?
就中东世界的斗争惨状来说,利比亚是与伊拉克一样不可不提的受灾难国家,因为他们国家曾经的领导人卡扎菲与伊拉克前统治者萨达姆一样,都是受到美国“通缉”的。当然,他们最终的结果有目共睹:惨绝人寰。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是卡扎菲:生前不易,死后成谜。
卡扎菲的前半生,高调风光无限,曾为着反抗立下遗嘱:永远与任何外国侵略者斗争到底
说起来卡扎菲是个苦孩子出身,1942年出生在利比亚苏尔特南部费赞沙漠地区的一个部落,部落被称为贝都人卡达法。这是一个不大的部落,住羊皮帐篷,人人几乎都是靠牧羊为生的,包括卡扎菲家。
没有人知道卡扎菲受到什么力量的指引,后来他参加了反抗意大利殖民利比亚的游击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卡扎菲开始他征战的一生。至1977年,卡扎菲成为了利比亚革命领导人,就此他的执政道路展开序幕。
卡扎菲为人比较高调,就他穿得衣服来说,就极具个性:时而黄色卡其布军服,时而白色套装外加白色镶金边的斗篷。特别是他的头巾,各种颜色换着戴,真叫一个多样。
在这位个性总统的身边,一直可见一群各种姿色甚至肤色的美女。对,这是他的保镖阵容,这位总统先生不爱须眉爱巾帼。
卡扎菲对女保镖们非常亲切,平时各节日,尤其是重大节日里,女保镖们的待遇非常好,卡扎菲就送过她们镶嵌了自己头像的金表作礼物。
在美女围绕下的卡扎菲出场时是极为拉风的,大有皇帝出行的阵容。据说这和他曾经在皇宫工作有一定的关系,大概是被皇家阵容深深打动了吧。
卡扎菲除了穿着、出行高调,为人也比较注重存在感。平时在政治场合就是想说什么说什么,从来不约束自己的嘴巴。比如他就曾为着伊拉克问题正义发声,这样得罪西方某些国家就在所难免了。
想来卡扎菲自己也很清楚未来自己国家的走向,所以他曾非常痛心疾首地向利比亚人民留下遗嘱:要时刻维护自己的“身份、历史和成就,以及祖辈和英雄们的荣耀”,同时,他要求自己的国民“要永远与外国侵略者斗争到底”。
在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经济发展的还不错,但国家的发展并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当于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
一,真实的卡扎菲是反封、反资、反帝的民族英雄
卡扎菲是1969年9月 从封建 君主手中夺取政权的,他的政变得到东西方一致认同,包括毛泽东时的中国、尼克松的美国、勃尔日涅夫的苏联、蓬皮杜的法国等。但由于卡扎菲有着强烈的穆斯林教义及非洲地域情结,执政初期同世界其它所有大国都保持一段距离。
但是,卡扎菲上台的第二个月,宣布取消驻扎在利比亚的所有外国基地,第二年发布境内所有的银行必须国有化政令,第三年开始对利比亚境内的石油工业全部收回国有。这些举措严重剥离了西方的利益。更甚的是,1977年卡扎菲对国内私人资本发动大规模进攻,改造私有企业,实行职工共同持股集体管理制度,摆出一付同资本主义经济相决裂姿态。从此,与西方价值离经背道的卡扎菲,自然成了西方世界的眼中钉、肉中刺。
于是,卡扎菲的利比亚也就经历了十几年来自西方的经济封锁。
二,真实的卡扎菲有着很深的平民情结,从不欺压平民
中国前驻利比亚大使王厚立在谈到卡扎菲时列举两个例子:
有一次,他带着一名随从上街私访。他们来到一家诊所里。这名打扮成贫苦人的随从对医生说,他的老父病重,不能出门,恳求医生上门就诊。尽管苦苦相求,医生还是不答应。这时站在一旁的卡扎菲说:“医生,我要你因为这样对待一个垂危的老人而后悔一辈子。你必须离开利比亚,而且就在今晚。”当晚,利比亚警察就把那名医生驱逐出境。
1990年,笔者(前大使)从的黎波里驱车去班加西办事,途经一片新住宅楼。陪同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代表告诉我,这片住宅楼是他们公司几年前承建的。楼房刚盖好,就被附近许多居民抢占入住了。当地主管部门没有办法,只好向上头反映。卡扎菲知道后接见了住户代表,并对他们说:“你们是国家的主人,房子就是为你们盖的,住下吧!”于是众人高呼:“卡扎菲万岁!”
执政四十余年的卡扎菲,从来没有用枪炮去对付手无寸铁的平民,现今有关卡扎菲镇压平民的说法,全是一些帽子底下撰传闻,不见一桩事实。
当然这一次对付叛乱,卡扎菲动用了政府军。西方把手拿着枪的反政府成员以平民身份粉饰,以其愚弄世界耳目,遗憾的是,世上也真有人相信这个邪。
前几天卡扎菲打开弹药库,把武器广泛发放于平民手中。有的人就不能想一想,世上哪有镇压平民的恶魔,如此相信平民?!
卡扎菲为什么死得这么惨
看着我的心痛啊,愿来世,他们活的开开心心,做个平凡的人把,看着真是好心疼,谁说男人最喜欢搞政治,和女人下体,结果就是他那样,搞女人可能死的更惨,最毒女人心吗,,不过唯一能替他高心的事,他死了,就没有人能折磨他了,
脑浆没有迸裂,肠子没有见光,白骨没有粉碎性外露,血流不多,没被肢解,没被分尸,死相一般。
主要和美国作对不卖石油还说美国邪恶所以美国想干掉他 又因为他是个暴力的国王引起人民反抗
所以挂了 因为他独裁铁腕统治的暴政 加上强烈与美国为敌 弱肉强食啊
内群当兵的都是蛮夫 一个个又打又拽的能不折腾死么.
一:卡扎菲对叙利亚人们的独裁统治,人民贫富分化加剧。
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猛烈攻击。
三:叙利亚一些反对卡扎菲的部队的反抗和制造事端。
给你看一篇文章你就理解了。
10月20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宣布,卡扎菲已经身亡。当天,利比亚执政当局军队完全占领卡扎菲的老家苏尔特。这标志着卡扎菲及其家族的政治命运彻底终结,利比亚内战也将尘埃落定。
在过渡委的军队攻占的黎波里之前,卡扎菲不谈不和,以为自己可以迅速平定“叛军”。在的黎波里被过渡委的军队攻战之后,卡扎菲盘踞苏尔特,不走不降,以为自己还可以东山再起。而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卡扎菲一再误判形势,最终从元首沦为俘虏,继而暴亡。
卡扎菲在政坛素有“狂人”之称,曾以铁腕单打独斗对抗美国几十年,也曾在阿盟峰会上与阿拉伯兄弟们吵得不亦乐乎。而卡扎菲又非毫无理性的“疯子”,他在国际舞台上也有长袖善舞的一面,海湾战争之后他开始对西方屈尊示好,赢得过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可惜,在国内政治博弈棋至中盘的关键时期,卡扎菲连出败着,一败涂地。
曾声言要“像烈士一样”战死疆场的卡扎菲,据说也躲在洞中喊出了“别开枪”,这与萨达姆被抓捕时的场景颇为相似。他留恋权力,更留恋生命,这都无异于常人。一旦扔掉权杖,面临生死抉择,他也能简单地权衡利害轻重,而不像之前那样偏执。
此前,似乎有一种力量迫使卡扎菲在“牛角尖”里狂奔不休,让一个智商并不逊于常人的政治领导人表现出了反常的不明智和不理智。
应当看到,强大的既得利益阻碍了卡扎菲的理性思考。四十年来,他习惯了大权在握,令出必行。民众忽然提出了要分权的口号,他自然无法接受。他和他的家族富可敌国,在豪宅中锦衣玉食,已经很难体会民间疾苦。对权力和财富的占有欲就像从山顶滚雪球,越滚越大,如果不遇到更强大的阻力就不可能自动停止。在卡扎菲看来,你想取得的,必然都是要从我这里拿走的,却忘记了政治的博弈未必都是零和游戏。所以,卡扎菲的失败首先是被自己强大的既得利益误导。
而另一方面,卡扎菲也不断地被身边人误导。卡扎菲之所以战斗到最后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因为身边确有不少势力是依附于他的。他的儿女希望能从他这里继承财富乃至权力,他出身的部落希望依靠他获得特殊的照顾,他领导的政治集团早已决绝于民众,显然这些人都不希望看到他与对手媾和。所以,在卡扎菲藏进地洞之前,或许每天都能听到很多有利于自己的“好消息”,鼓舞着他在“牛角尖”里执著地狂奔。身边的种种蒙蔽让卡扎菲失去了洞察时局的能力。虽然他早就为避免萨达姆式的结局做出过尝试,但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做了“萨达姆第二”。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卡扎菲把财富和权力的“子”看得太重,失去了博弈的大智慧,这样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卡扎菲死亡根本原因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死,对国际形势有何影响
不得民心。国内好像支持他的不少,那是因为媒体的宣传。如果美国人和全国过度委员会是侵略者和叛徒。那么利比亚人民就因该抵抗,而事实是卡扎菲的死因起了利比亚人的狂欢。你可以在新闻中看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播出支持卡扎菲的视频(民众)。根本原因是美国等西方价值观的胜利。不会因为卡扎菲放弃核武器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而既往不咎。沙特虽是王室但当大规模的浪潮来临时也会一样。对国际形势;西方经济好转。
你看录像就知道,卡扎菲被抬上车的时候,还能勉强站着,意识不说很清晰,起码还是睁着眼的。为什么还没送到医院就挂了?最后死因公布的是头部中枪挂的。脑袋中枪了,还能勉强站着?还能睁着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必然有人在道上,就把卡扎菲弄死的、英美曾经与卡扎菲密切合作过一段时间的。估计有些个内情或者不可告人的不光彩的事的证据握在卡扎菲手里。而且,只要卡扎菲活着,他的手下就会想办法救他。利比亚的支持卡扎菲的人,就有精神支柱。
卡扎菲英雄一世,糊涂一时啊,居然把研究到一半的核弹,交给美国了。卡扎菲要能有个能爆的核弹,哪怕是小核弹,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被英美兔死狗烹了~~
【过渡委官员称卡扎菲遭士兵殴打射杀】路透社报道,利比亚过渡委一名高级官员21日承认,卡扎菲是被抓获他的士兵蓄意击毙的。这名官员称,卡扎菲被捕后遭人群如雨点般的掌掴,并遭逮捕他的士兵殴打,最终被士兵射杀。他表示,虽然受伤,但“他(卡扎菲)本来是经得住的。”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呼吁调查卡扎菲死因】联合国人权办公室今天呼吁就卡扎菲之死进行全面调查,它表示卡扎菲可能是被处决的。卡扎菲死亡前后的手机视频显示,他在被俘时受了伤,但显然还活着,他随后在一群欢呼的反卡扎菲武装人员的包围中丧生。目前关于卡扎菲死因有四五种版本。
【卡扎菲妻子要求联合国调查卡扎菲之死】路透社报道援引亲卡扎菲的叙利亚Arrai电视台今天报道称,卡扎菲的妻子已经请求联合国调查卡扎菲和卡扎菲之子穆塔斯姆死亡真相。卡扎菲妻子称,她对卡扎菲和孩子的勇气感到自豪,他们对抗40个国家及它们的代理人六个月之久。她认为他们是烈士。
对于为什么卡扎菲这个老谋深算的前领导人会被那么轻易地抓住,环球网驻利比亚特派记者邱永峥就卡扎菲最终藏身于苏尔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卡扎菲“生于此死于此”的英雄情结是主要原因。首先,卡扎菲的儿子哈米斯和穆塔辛的作战骨干在那里;其次,苏尔特是卡扎菲的部族,没有谁比其部族更忠于他;再次,卡扎菲具有英雄情结,即“生于此死于此”。卡扎菲军队的抵抗意志极其顽强,让利“过渡委”上下一致认为,卡扎菲本人就在苏尔特。
有专家分析指出,卡扎菲身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利比亚的国内局势并无实质影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问题专家王联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卡扎菲在利比亚早已经不像以往那样有影响力了,卡扎菲身亡不会对利比亚目前形势产生太大影响。”王联认为,目前,利比亚国内支持卡扎菲的势力依然活跃,他们不会因为卡扎菲身亡而改变立场,卡扎菲身亡也有可能激化矛盾,不久后即将面临重建的利比亚仍然会面临着暴力冲突、社会不稳定的威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问题专家陈双庆则认为,卡扎菲的身亡象征之义大于实际之义,陈双庆说:“利比亚的局势在一个月前就大势已定,卡扎菲身亡对北约及利比亚执政当局只具有象征之义。”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说,打死卡扎菲“将有助于提高奥巴马的威望”,并令他的共和党对手们更难对奥巴马政府的安全政策发起攻击。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这对率领北约在利比亚行动的美国来说,卡扎菲的死可谓“美国外交政策方面获得的巨大成功”。英国路透社则针对卡扎菲本人评论说,卡扎菲的死亡使得一场会引发多方尴尬的审判得以避免。如果卡扎菲被活捉,人们会热烈地辩论,他是应该留在利比亚国内受审还是应被引渡到曾对其下达逮捕令的国际刑事法院受审。但不论哪种审判方式,它都将成为卡扎菲的一个“讲台”,卡扎菲将会站在上面,并长篇大论地对利比亚新的统治者以及西方大国发起斥责,并且他还很可能会揪住那些“他们宁愿忘记的话题”令其难堪。
卡大佐是谁?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6月7日—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政治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逊尼派穆斯林,利比亚革命警卫队上校,利比亚九月革命的精神领袖,前任利比亚最高领导人。
1969年9月1日,他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并晋升为上校。
1970~1972年,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后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卡扎菲还是利比亚作协的名誉主席,2001年6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卡扎菲小说选》中文版问世。
2008年9月,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班加西,200多位顶着王冠或手握黄金权杖的非洲国王、酋长们将“万王之王”的头衔授予了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
2011年2月17日,利比亚爆发“愤怒日”大规模示威抗议,要求政府下台。3月19日起,英国、法国、美国等多国军队发动对利比亚的空袭。卡扎菲号召其支持者抗击反对派武装和北约。卡扎菲在电话中警告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如果自己丢掉政权,恐怖集团将在中东崛起并必将攻击欧洲。
8月22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宣称夺取控制权;卡扎菲政权正式倒台。10月20日,执政当局占领卡扎菲残余的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死于枪杀。执政当局武装将两人遗体送至米苏拉塔一处肉类冷藏库中向市民展览了4天后秘密下葬。卡扎菲身亡后,利比亚分崩离析。
扩展资料:
遇袭身死
2011年10月20日,媒体报导指出全国过渡委员会官方向半岛电视台公布,卡扎菲已于当天早晨在其故乡苏尔特附近被利比亚军队俘获。
据报导,卡扎菲和几个侍卫在城西某道路下的水管中被NTC的军队发现,他在被北约的空袭锁定后即试图逃离城市,于是藏匿于该处。NTC高阶官员阿卜杜勒·梅吉德(Abdel Majid)说,当时卡扎菲的双腿都受到了重伤,头部亦中枪 。
一位NTC的发言人向天空新闻台指出,卡扎菲的遗体正被空运送往米苏拉塔。
数名NTC的人物已证实了卡扎菲的死亡,死因乃是其被俘获时身体所受的枪伤。《卫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张由法新社提供、卡扎菲被捕后上半身满布血迹的手机照片。随着卡扎菲的死亡,长达50年的利比亚卡扎菲时代和他建立起的世俗独裁政权也随之终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
卡扎菲是怎样一个人
坚定的独裁者与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人,对管理有独特的思路,但永远不能与我们的领袖相提并论
牛人.
纯爷们
卡扎菲上校——你不用过多的计算他的功过,看他的民众:自发去兵营为他做人体盾牌;把他的照片贴到任何可以看见的地方;把他说的话写满大街小巷…… 这些足以说明卡扎菲是不是一个好领袖。
卡扎菲上校做了一件最漂亮的事,他打开武器库,给平民们发枪。 也许你会感觉这没什么漂亮的啊,你可以想象,当利比亚平民拿到枪,没有反对领袖,没有因为社会动乱而自相攻击掠取财物,而是同仇敌忾,团结的对外。要知道,这些平民只要有一个人拿枪打死了卡扎菲,那么他们就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了。可是没有。而对于卡扎菲来说,这一决定是要相当大的勇气的。他今天能这么做,不是近期的动员演讲说的精彩,而是之前他对平民、对利比亚的付出。
卡扎菲上校,曾经的“反对派”领导人。他上台后并没有兴建军队,而是非常的重视民生。他把利比亚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带成非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平均每两个人拥有三辆私家车。社会福利的建设,经济建设(主要依靠石油)等等…… 民众——从破屋子住进了楼房,从买不起鞋到开上了车,从担心温饱到现在丰衣足食、、民众们就是石头做的也不会离弃这样的领袖。因为在他们之间的不是其他的东西,而是感情。
(回答者:潜伏的少校)
为何被称之为狂人卡扎菲
若是说人类最先几百年最大的科学成就是走出地球,进军外太空的话,那么最大的文明成就就肯定是人治走向了法治,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然而法制的光辉并没有照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如今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地区顶着法治名头实行着独裁统治。而今天要说的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就是一位佼佼者。凭借着政治上的铁血手腕在利比亚建立专制王朝,称霸了42年之久。那么这样一个政治狂人,为什么会在晚年落得了一个阶下之囚的悲惨结局,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自掘坟墓,最终走向无法挽救的毁灭呢?
1、辗转的少年路
1942年,在利比亚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中,一个哭声响亮的男婴降生,年轻的牧民父亲看着怀中皱巴巴的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他会成为走上政坛巅峰,成为这个国家的最高掌权人。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卡扎菲的父亲十分重视他的教育问题,不仅经常带他去牧师那里学习,还遍寻方法将他送进学校,还和其他孩子一样进行系统的学习。年幼的卡扎菲也十分懂事,对于求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十分珍惜。
不过在贫穷即是错误的年代,他备受同学的排挤嘲讽,只能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懦弱与胆怯掩藏,努力展现出狂傲与不在乎,不让同学小瞧。因此他的朋友少得可怜,只能与他的信仰为伴,成为虔诚的穆斯林教徒。
是金子总会发光,虽然饱受贫穷的折磨,但异于常人的政治天赋却在慢慢凸显。当时正值埃及的七月革命,纳赛尔带领埃及人民赶走了盘踞已久的英国殖民者,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这让卡扎菲备受触动,既然有着相同遭遇的埃及可以崛起,那么他的祖国也同样可以。
他将纳赛尔视为偶像,想将以西方唯命是从的王国统治者赶下台,将关系国家命脉的石油军事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到真正的独立自主。
这时候的卡扎菲还在念中学,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小少年,他秘密纠集了一批思想进步的学生成立组织,策划革命活动和示威游行。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的组织被学校发现,作为小头目的自然也被学校开除。
不过他有一个爱他包容他的好父亲,多处奔走后,终于又被新的学校收留。爱国的热情怎么会轻易熄灭,只是有了之前的教训,他的秘密组织管理和活动更加地严密。
后来他考取了大学,并且在两年后成功进入班加西军事学院,开始了系统地学习政治军事理论与实践课程。
1965年,年仅23岁的卡扎菲获得少尉军衔,后来又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了英国皇家军事学院,追随着偶像纳赛尔的脚步建立自由军官组织,开始为自己年少时的梦想而积极筹谋。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沉淀积累,他对利比亚军队的内部情况已经了如指掌,于是在1969年9月1日发动了著名的军事政变,仅用四个小时就将统治利比亚的伊德里斯王朝覆灭,取得了革命胜利,而这一年卡扎菲才27岁。
2、狂傲的从政路
夺取政权并不是终点,而是他奔赴梦想之路的起点。他率先组成了以12人为核心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进行全国要务处理,并且任命自己为总秘书长,立誓要做一名一心为利比亚服务奉献的秘书。
他初期的政治政策也确实符合这一定位,不仅拆除了美军在利比亚设立的相关军事机构,赶走了美国驻扎在利比亚的美军,还在西方人的手中夺回本国的石油使用权,让利比亚的财政收入得到了稳定持久的供给,改变了新政府资金短缺的窘境。
并且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取得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投入到民生当中,加强了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免费医疗,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据统计卡扎菲在位期间,国民的人均GDP可以达到14000美元,很多欧美的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可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利比亚的百姓都很满意卡扎菲这个领导人,对于他的领导能力十分信服。
安逸的日子过久了总会膨胀,总会产生更大的野心,卡扎菲也一样。面对国民的爱戴和同僚的吹捧,他体内的狂傲因子被再次激发,开始疯狂地集权和奢靡享受,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首先卡扎菲的性格十分狂妄自大,无论对待国内的政要还是他国首脑都一样。在2000年访问意大利的时候,就将被意大利绞死的反英英雄照片悬挂于胸前,明晃晃地打了意大利政府一巴掌,让在场的意大利官员十分愤怒。
除了意大利,他也不将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放在眼里,在他执政24周年的纪念日上,他让表演人员拿着本国的国旗从英法的国旗上擦过。这可以说是一个极具侮辱性的行为,是对英国和法国国家尊严的践踏。他本人却看得十分开怀,觉得彰显了本国的实力,觉得自己领导有方。
其次他的疑心病也很重,由于自己是通过政变夺取政权,所以他看谁都觉得有反意,一定要将政权兵权的主导攥在自己手里。为此他屠杀了大量异己,拒绝听取任何反对的声音,把利比亚政府的重要岗位全部换成自己人,俨然把国家变成了家。
此外,他还有迷之自信,一直坚信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拥戴自己,永远不会背叛自己,即使自己沉溺于金钱和美女,不再将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民众也会不离不弃,没有异心。
可他忘了,人心都是会变的,他变了,民众也变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此时的利比亚如此富有,可民众的待遇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眼看着卡扎菲挥霍享受,又怎么会满足于现状,想把他赶下台的人越来越多,最终积聚成一股力量,只等时机的到来。
3、无法挽救的末路
或许是气数已尽,或许是英雄迟暮,卡扎菲的半生风光终于在2011年终结。由于2010年突尼斯爆发茉莉花革命,将作威作福了20余年的本.阿里赶出了政权核心,让叙利亚人民受到极大鼓舞。
在2011年2月15日,几座大城市联合开展了反对卡扎菲的示威游行,想要逼迫他主动退位。然而一直认为自己深受民众爱戴的卡扎菲怎么会相信他的祖国和人民会背叛他,不仅拒绝了幕僚提出的逃离利比亚的建议,还表示要誓死捍卫主权,捍卫国家,永不离开。
态度坚决,言论诚恳,可最终却没有一个人买账。被他视为兄弟,一心联合的阿拉伯世界国家更是在背后捅了一刀,一致决定暂停叙利亚参加阿盟会议的权利,撤去他身后的保障。
被国民背叛,又遭同盟剔除,此时的卡扎菲狼狈至极,这让一众被他奚落被他藐视的西方国家有了可乘之机。
从三月开始,英法等国家共同联合,开始以军事手段围攻利比亚,让整个国家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同年8月,反政府主张趁乱攻占首都黎波里,彻底推翻卡扎菲政权,走投无路的卡扎菲极其心腹只能选择出逃。
可大厦已经倾倒,完卵安存?卡扎菲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10月20日,反对派在卡扎菲的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将其逮捕,据报道,当时的卡扎菲正狼狈地躲在一条肮脏的下水道中。
曾经敢和北约叫板,誓要建立更加强大的阿拉伯联盟的利比亚总统,竟然也会有如此悲惨的一天,这让他的反对者们感到了变态的兴奋,他们对他及其他的接班人穆塔西姆进行了一轮又一轮非人的折磨,鞭打辱骂,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在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中结束了他跌宕的一生。
可死亡也不是卡扎菲痛苦的终结,此时利比亚的执政当局将他的尸体放入冷库给市民进行展示,让所有国民都可以看到他死前的狼狈与悲惨。
将近70年的人生路,40余载的执政生涯,辉煌时不到而立就可以成为一国的掌权者呼风唤雨;及至鼎盛被二百余位酋长领袖授予万王之王的荣誉,可以说风光无二。落魄如丧家之犬人人喊打众叛亲离;被对头极尽羞辱,即使死后也难得安宁。
无可否认,他的辉煌也罢,落魄也好,都是他的能力所制,性格所导,无需感谢谁,也无需怨恨谁。抛却最后一年的凄惨,他的人生依旧被艳羡,被称道,所以无需过多的评判。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他死后的故事,是他引以为傲的祖国与人民。
自从卡扎菲去世,利比亚的战火就从未停歇,被各方势力划分奴役,它的人民也饱受煎熬。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被愤怒和欲望蒙蔽了双眼的利比亚人民忘记了比卡扎菲更可怕更可恨的外敌,忘记了内政的不稳定会导致国家的分裂。
面对不公面对独裁,我们要反抗,也要看准时机反抗,只有在能保证国家团结无损的情况下才能伺机而动。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一次,希望卡扎菲记住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多考虑一下百姓的疾苦,多寻找一些自身的不足,也许利比亚会一直如同一朵坚毅的蔷薇,在莽莽黄沙之中瑰丽绽放。
卡扎菲死后,各国元首都是如何评价他的?
卡扎菲可谓是草根领袖中的传奇了,他在1942年出生在一个羊皮帐篷当中。作为贝都因卡达法部落中的一员,他的家庭也是利比亚中十分常见的游牧家庭,父亲也只是个老实的牧羊人而已。可以说卡扎菲在发迹之前一直都与生存环境作斗争,过着十分质朴的游牧生活。
但就是这样的成长环境,它帮助卡扎菲磨练出了与当时同年龄段的人不一样的意志与心性。后来卡扎菲先后从大学与军事学院毕业,最后出人头地之余还当上了当时利比亚的最高国家领导人,可以说他在利比亚展开了一个专属于卡扎菲的时代。
说起卡扎菲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他的事迹,但他的名字还是如雷贯耳的,而卡扎菲去世的时候更是引起了世人对他的巨大争议。萨达姆和卡扎菲,两个利比亚领袖都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当萨达姆离世之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向来都是褒贬不一的,这一点卡扎菲也一样。
只不过卡扎菲与萨达姆相比,萨达姆是因病去世的。而卡扎菲则是被俘虏后经过一番虐待后被人乱枪打死的,死后更是被放到类似冻肉冷藏库一样的东西中被市民参观。两者相比卡扎菲的死定然没有那么体面。
有关卡扎菲生前对美国的态度之强硬虽引来很多人的好评,但他死后西方世界的各国还是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评价。
前联合国秘书长就表示,对于利比亚而言,卡扎菲的死是有重大意义的,他还表示利比亚的前途仍是非常崎岖充满挑战的。
“我们会采取更加民主的程序来为利比亚人民谋取和平。”欧盟委员会的主席如是说。
英国的卡梅伦首相也在卡扎菲死后说出他的感想,他为英国在利比亚中(推翻卡扎菲)的作用感到自豪,他也为那些勇敢站出来为利比亚的前途开拓道路的利比亚民众感到自豪。
而美国的民主党政治家—希拉里对此并没有过多的看法与评价,他对于卡扎菲丧生这件事仅仅“哇”了一声表示感叹,总感觉意味深长呢。
而当利比亚脱离了卡扎菲的统治之后,利比亚的郊区木苏拉塔出现了一个新的广告牌,广告牌的标语是“明天会更好”,这则标语地区符合很多利比亚民众的内心所想,可是我们现在看看利比亚的现状,关于利比亚的出路在哪如今仍是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