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喀麦隆怎么读
- 2、喀麦隆的气候如何呢?
- 3、喀麦隆面积和人口
- 4、喀麦隆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国家?有什么风俗吗?
- 5、喀麦隆是什么国家?
- 6、喀麦隆在非洲算比较富的国家还是比较穷的国家?
- 7、喀麦隆是什么国家
- 8、喀麦隆这个国家怎么样是不是挺穷的
- 9、喀麦隆的首都
- 10、喀麦隆是哪个洲的国家?
喀麦隆怎么读
喀麦隆读音:kā mài lóng。
喀麦隆共和国通称喀麦隆,是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单一制共和国,西方与尼日利亚接壤,东北与东边分别和乍得与中非相靠,南方则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及刚果共和国毗邻。海岸线紧依邦尼湾,其属于几内亚湾及大西洋的一部分。
喀麦隆以其国家足球队及本土音乐风格著称,其中又以马库萨与比库西最为人知。
喀麦隆是非洲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在非洲政治经济领域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成员国之一,喀麦隆经济在共同体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中部非洲地区政治经济强国之一。
喀麦隆最早的居民是俾格米人的巴卡部落。说班图语的族裔最也早起源于喀麦隆的高地地区,但在欧洲人入侵前,大部分已经迁走。到1884年为止,国王—杜阿拉(Douala)是喀麦隆当地最具有权力的来自非洲本土的君主。
喀麦隆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南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接壤,东邻乍得、中非,西部与尼日利亚交界,北隔乍得湖与尼日尔相望,西南濒临几内亚湾。
海岸线长354公里。全境类似三角形,南部宽广,往北逐渐狭窄,乍得湖位于它的顶端。南北最长距离约1232公里,东西约720公里。
喀麦隆的气候如何呢?
喀麦隆是非洲的一个国家,又称为喀麦隆共和国。喀麦隆也是一个临海的国家,海岸线与邦尼湾紧紧相依。喀麦隆所占面积广,所以南北的气候差异很大。南部以及西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总体来说,由于喀麦隆位于靠近赤道的地区,喀麦隆的气候也就带有热带气候的性质。喀麦隆的气候的形成与其地形和地势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里的自然地理风貌非常的丰富,全国地形复杂,大多数是山地和高原,西部和中部为海拔比较高的高原。且西南海岸极其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因此喀麦隆的气候也呈现出南北的不同。喀麦隆属热带气候且南北差异很大,空气呈现出明显的湿热状态。喀麦隆位于南半球,靠近赤道的北部往往气温比较高,常常在25度到34度之间。不仅仅是温度比较高,空气也很干燥。在南部或者是西南部,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4度以上,年降水量也是很高,约为2000毫米呢。在喀麦隆的一些地区,由于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地带,所以降水量更是很大!年降水量在10000毫米以上,也被评为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喀麦隆的中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这里的海拔很高,所以气温相对其他地方来说是比较低的。年平均气温是在22度左右,降水量也是相对很少,大约在1400毫米。这里的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每年的3月到10月是湿季,10月到翌年3月为旱季。因此来这里游玩也是要依自己的喜好挑一下适合的天气的。来到喀麦隆,感受这里的气候,学过地理的人都应该知道,从赤道往两极的气温是逐渐降低的,降水量的变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而在喀麦隆,这里的降水量是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增加的。喀麦隆的北部属于热带的半干旱气候,气温高,年平均降水量可达28度,并且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少,旱季的时间停留的就比较长了。喀麦隆的气候受地形、地势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比较大,也造就了它不一样的自然景观,对人们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
喀麦隆面积约47.6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南部靠近赤道,北抵撒哈拉沙漠南沿。境内大部地区为高原,平原仅占国土的12%。西南沿海为平原,南北纵长;东南为喀麦隆低高原,有大片的沼泽和湿地;北部贝努埃河—乍得湖平原,平均海拔300-500米;中部阿达马瓦高原是中非高原的核心部分,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中西部喀麦隆火山山地多锥形火山体,一般海拔2000米。近海处的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全国、西非地区的最高峰。萨纳河是第一大河,此外还有尼昂河、洛贡河、贝努埃河等。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区属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往北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喀麦隆火山西麓年降水量1万毫米,是世界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喀麦隆不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民族众多,人文景观迷人,浓缩了非洲大陆多种地貌和气候类型以及文化特征,素有“微型非洲”的美称。首都,雅温得。
喀麦隆属热带气候,南部温度不超过25℃,气候湿热;北部通常在25℃~34℃之间,气温高且干燥,全国年平均温度为24℃。每年3月到10月为雨季,10月到翌年3月为旱季。降雨量由北向南渐增,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喀麦隆火山山麓全年降雨量高达1万毫米,是世界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喀麦隆属热带气候,气温常年在24 ~ 28丈之间。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湿热,北部干燥。5 ~ 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自南向北递减。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可达2500毫米,而中部高原则降为1500毫米左右。喀麦隆火山西麓年降水量达9000多毫米,是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喀麦隆属热带气候,气温常年在 24-28℃之间。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湿热,北部干燥。5 -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 月为旱季。降雨量自南向北递减。
喀麦隆面积和人口
喀麦隆面积475442平方公里,人口28,125,564人(2022)。
喀麦隆共和国是非洲中西部的一个国家,首都雅温得,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喀麦隆总面积为475442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黑龙江省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截止2022年11月份,喀麦隆总人口数为28,125,564人。
喀麦隆有时被描述为“微型非洲”,因为它展示了非洲大陆所有主要气候和植被:山脉、沙漠、雨林、稀树草原和海洋沿岸地区。喀麦隆可分为五个地理区域。这些以主要的物理、气候和植物特征为特征。
喀麦隆的沿海平原从几内亚湾(大西洋的一部分)向内陆延伸20至80公里至高原边缘。然而,在前西部州,喀麦隆山几乎到达了大海。平原森林茂密,包括中非红树林地区,尤其是在杜阿拉周围和与尼日利亚接壤的克罗斯河河口。
最近的全球遥感分析表明,喀麦隆有643平方公里的滩涂,在滩涂面积方面排名第39位。地势较低的南喀麦隆高原从沿海平原上升起,以热带雨林为主,平均海拔为500至600米。它的湿度低于海岸。
喀麦隆西部是一连串不规则的山脉、丘陵和高原,从喀麦隆山几乎延伸到该国北端的乍得湖。它还拥有该国一些最肥沃的土壤,特别是在喀麦隆火山附近。这片热带森林地区已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归类为喀麦隆高地森林生态区,喀麦隆山被单独考虑,因为它是一座活火山,与其他山脉有着截然不同的环境。
喀麦隆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国家?有什么风俗吗?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9/content_447728.htm
国名:喀麦隆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Cameroun, 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
独立日:1月1日(1960年)
国庆日:5月20日(1972年)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从左至右由绿、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红色部分中间有一颗黄色五角星。绿色象征南部赤道雨林的热带植物,还象征人民对幸福未来的希望;黄色象征北部草原和矿产资源,也象征给人民带来幸福的太阳光辉;红色象征联合统一的力量。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统一。
国徽: 为盾徽。盾面由国旗三色构成。中间红色锥形代表喀麦隆火山,这是国家的象征;其中的蓝色图案为喀麦隆国土轮廓;蓝色图案前有一把利剑和一副天平,象征政治平等和团结。盾面左上角有一颗黄色五角星,象征喀麦隆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盾徽背后交叉着两把束棒,这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采用的标志之一,是权威的象征。盾徽上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喀麦隆共和国”,下端的绶带上写着“和平、勤劳、祖国”。
国家政要:总统保罗·比亚(Paul Biya),1982年11月6日就任,1984、1988、1992、1997年、2004年连任;总理彼得·穆松格( Peter Mafany Musonge ),1996年9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约47.6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南部靠近赤道,北抵撒哈拉沙漠南沿。境内大部地区为高原,平原仅占国土的12%。西南沿海为平原,南北纵长;东南为喀麦隆低高原,有大片的沼泽和湿地;北部贝努埃河—乍得湖平原,平均海拔300-500米;中部阿达马瓦高原是中非高原的核心部分,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中西部喀麦隆火山山地多锥形火山体,一般海拔2000米。近海处的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全国、西非地区的最高峰。萨纳河是第一大河,此外还有尼昂河、洛贡河、贝努埃河等。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区属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往北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喀麦隆火山西麓年降水量1万毫米,是世界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喀麦隆不仅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而且民族众多,人文景观迷人,浓缩了非洲大陆多种地貌和气候类型以及文化特征,素有“微型非洲”的美称。
人口:1632万(2005年)。全国有富尔贝、巴米累克、赤道班图、俾格米、西北班图等200多个民族。与此相应,全国共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均无文字。法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有富拉尼语、雅温得语、杜阿拉语和巴米累克语,均无文字。富尔贝族和西部一些部族信奉伊斯兰教(约占全国人口的20%);南部及沿海地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占35%);内地及边远地区仍信奉拜物教(45%)。
喀麦隆流动商贩
的“铁头功”>>
首都:雅温得(Yaounde)。人口:160万(2004年)。年均气温24. 9℃。坐落在喀麦隆中部高原偏南的丘陵地区,气候凉爽,独具风光。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0个省(极北省、北部省、阿达马瓦省、东部省、中部省、南部省、滨海省、西部省、西南省、西北省),58个州,268个区,54个县。
简史:自公元5世纪起,境内先后形成一些部落王国和部落联盟国家。1472年葡萄牙人入侵,16世纪起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继入侵。1884年德国迫使喀西部沿海地区的杜阿拉国王签订“保护条约”。使该地区成为德国的“保护国”,并于1902年吞并了喀全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军队分别占领了喀麦隆。1919年,喀麦隆分成两个地区,东部地区由法国占领,西部由英国占领。1922年,国际联盟将东、西喀麦隆分别交由英、法“委任统治”。1946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东、西喀由英、法“托管”。1960年1月1日,东喀麦隆(法国托管区)宣布独立,定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阿希乔出任总统。1961年2月,喀英托管区北部和南部分别举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并入尼日利亚,10月1日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取消联邦制,成立中央集权的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又改为喀麦隆共和国。1982年11月阿希乔辞职。保罗·比亚继任总统。1984年1月改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1995年11月1日加入英联邦。
政治: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免总理和根据总理的建议任命政府其他成员,颁布法律和法令,必要时可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宣布紧急状态,主持最高国防会议、最高司法会议和部际有关国际关系问题的会议。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任期7年,可连任一届。总统缺席时,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务。总理是政府首脑,领导政府工作,负责执行法律,行使制定规章权,任命行政官员。立法权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行使。国民议会每年召开3次例会,主要讨论和批准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审议和通过法律草案。议员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
喀麦隆民间舞蹈>>
经济:喀麦隆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由于地跨赤道雨林和热带草原两个气候带,气温和降水条件均十分适合发展农业,粮食自给有余,喀麦隆因此被誉为“中部非洲粮仓”。
喀麦隆森林面积22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2%。木材是喀麦隆第二大创汇产品。喀麦隆水力资源丰富,可利用的水力资源占世界水力资源的3%。这里的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30多种,主要有铝矾土矿、金红石、钴和镍。此外还有黄金、钻石以及大理石、石灰石、云母等。
喀麦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迷人的海滨沙滩,又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清澈的湖泊河流。全国共有381个旅游景点和45处各类保护区,主要旅游点有贝努埃、瓦扎和布巴恩吉达等天然动物园。近年来,每年来喀麦隆的外国游客达数十万人次。
农业和畜牧业是喀麦隆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工业化水平居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前列。近年来,喀麦隆经济稳定增长。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52.3美元。
这是2006年9月19日,在雅温得,一名女子身着用西非传统蜡染布制成的服装。
新闻出版: 喀有报刊90余种。主要有:《喀麦隆论坛报》,1974年7月1日创刊,全国性官方报纸、《团结报》、《喀麦隆共和国公报》、《喀麦隆新闻》、《行动报》和《新周末论坛报》。喀民办报刊近80种,《信使报》、《战斗报》、《民进盟新闻》、《民盟新闻》和《喀麦隆之声》。喀麦隆新闻出版社成立于1977年7月,其前身为喀麦隆通讯社。喀麦隆广播电台用法、英和6种地方语言广播。地方电台有:布埃阿、杜阿拉、加鲁阿、贝尔图阿、巴富萨姆、巴门达、恩冈代雷和雅温得电台等。喀麦隆国家电视台1986年4月建立,发射网可覆盖全国领土的80%,1988年1月建成全国电视制作中心。
外交:对外奉行独立、不结盟、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反对外来势力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积极推动非洲团结和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和相互宽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强调促进发展才能保证和平与民主,而发展只有在安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支持建立地区经济一体化和集体安全机制,努力实现合作伙伴多样化。
与中国关系:1971年3月26日,喀麦隆与中国建交以来高层互访不断,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2007年1月,胡锦涛主席对喀麦隆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联合公报。2005年,两国贸易总额约两亿美元。 中国喀麦隆双边合作硕果累累
喀麦隆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Cameroun, 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
独立日:
1月1日(1960年)
国庆日:
5月20日(1972年)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从左至右由绿、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红色部分中间有一颗黄色五角星。绿色象征南部赤道雨林的热带植物,还象征人民对幸福未来的希望;黄色象征北部草原和矿产资源,也象征给人民带来幸福的太阳光辉;红色象征联合统一的力量。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统一。
国徽:
为盾徽。盾面由国旗三色构成。中间红色锥形代表喀麦隆火山,这是国家的象征;其中的蓝色图案为喀麦隆国土轮廓;蓝色图案前有一把利剑和一副天平,象征政治平等和团结。盾面左上角有一颗黄色五角星,象征喀麦隆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盾徽背后交叉着两把束棒,这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采用的标志之一,是权威的象征。盾徽上端的绶带上用法文写着“喀麦隆共和国”,下端的绶带上写着“和平、勤劳、祖国”。
国家政要:总统保罗·比亚(Paul Biya),1982年11月6日就任,1984、1988、1992、1997年、2004年连任;总理彼得·穆松格( Peter Mafany Musonge ),1996年9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47565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6605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60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西接尼日利亚,东北界乍得,东与中非共和国、刚果为邻,南与加蓬、赤道几内亚毗连。海岸线长354公里。境内大部地区为高原,平原仅占国土的12%。西南沿海为平原,南北纵长;东南为喀麦隆低高原,有大片的沼泽和湿地;北部贝努埃河—乍得湖平原,平均海拔300-500米;中部阿达马瓦高原是中非高原的核心部分,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中西部喀麦隆火山山地多锥形火山体,一般海拔2000米。近海处的喀麦隆火山海拔4070米,是全国、西非地区的最高峰。萨纳河是第一大河,此外还有尼昂河、洛贡河、贝努埃河等。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区属典型的赤道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往北过渡到热带草原气候。喀麦隆火山西麓年降水量1万毫米,是世界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人口:1520万(2001年)。全国约有200多个部族,主要有富尔贝族、巴米累克族、赤道班图族(包括芳族和贝蒂族)、俾格米族、西北班图族(包括杜阿拉族)。与此相应,全国共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均无文字。法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有富拉尼语、雅温得语、杜阿拉语和巴米累克语,均无文字。富尔贝族和西部一些部族信奉伊斯兰教(约占全国人口的20%);南部及沿海地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占35%);内地及边远地区仍信奉拜物教(45%)。
首都:雅温得(Yaounde)。人口:129.3万(1998年)。坐落在喀麦隆中部高原偏南的丘陵地区,全城满目青翠,独具风光。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0个省(极北省、北部省、阿达马瓦省、东部省、中部省、南部省、滨海省、西部省、西南省、西北省),58个州,268个区,54个县。
简史:
自公元5世纪起,境内先后形成一些部落王国和部落联盟国家。1472年葡萄牙人入侵,16世纪起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继入侵。1884年德国迫使喀西部沿海地区的杜阿拉国王签订“保护条约”。使该地区成为德国的“保护国”,并于1902年吞并了喀全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军队分别占领了喀麦隆。1919年,喀麦隆分成两个地区,东部地区由法国占领,西部由英国占领。1922年,国际联盟将东、西喀麦隆分别交由英、法“委任统治”。1946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将东、西喀由英、法“托管”。1960年1月1日,东喀麦隆(法国托管区)宣布独立,定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阿希乔出任总统。1961年2月,喀英托管区北部和南部分别举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并入尼日利亚,10月1日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取消联邦制,改名为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又改为喀麦隆共和国。1982年11月阿希乔辞职。保罗·比亚继任总统。1984年1月改国名为喀麦隆共和国。1995年11月1日加入英联邦。
政治:
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免总理和根据总理的建议任命政府其他成员,颁布法律和法令,必要时可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宣布紧急状态,主持最高国防会议、最高司法会议和部际有关国际关系问题的会议。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任期7年,可连任一届。总统缺席时,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务。总理是政府首脑,领导政府工作,负责执行法律,行使制定规章权,任命行政官员。立法权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行使。国民议会每年召开3次例会,主要讨论和批准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审议和通过法律草案。议员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
经济:
喀麦隆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农业和畜牧业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工业有一定基础,是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喀已查明的主要矿藏有:铝矾土、铁。此外还有铀、黄金、钻石、铜、锌、铅、锰、白钨、钼、镍等。石油储量估计为1.03亿吨,天然气储量约1100亿立方米。森林面积22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2%,可采材面积约1690万公顷,木材蓄积总量40亿立方米。喀麦隆跨赤道雨林和热带草原两个气候带,气温和降水条件均十分优越,其水力资源丰富,占全世界的3%,这给喀麦隆以农业为主的国民经济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而独立后的“绿色革命”计划更给农业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喀麦隆一跃而成为非洲大陆的“鱼米之乡”。工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工业水平居非洲前列。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饮料、卷烟、纺织、服装、造纸、建材、化工、炼铝、电力、石油开采与加工、木材开采与加工等。喀素有“中部非洲粮仓”之称,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1%,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8%,粮食自给率达到97%,这在粮食问题严重的非洲可说是奇迹。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主要粮食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稻谷、薯类、芭蕉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可可(居世界第五位)、咖啡、棉花、花生、油棕等。喀麦隆的森林覆盖率为40%,总面积2197万公顷,其中可开采面积1740万公顷,林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木材及木材加工品出口收入占出口总额的20%。喀麦隆的渔业和畜牧业也十分兴旺。旅游资源丰富,有“微型非洲”之称。主要旅游点有贝努埃、瓦扎和布巴恩吉达等天然动物园。喀麦隆人文景观丰富,各部族沿袭着古老的习俗与文化。至今仍保留着古代社会体制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巴蒙王国对世人充满诱惑力,
新闻出版:
喀有报刊90余种。主要有:《喀麦隆论坛报》,1974年7月1日创刊,全国性官方报纸、《团结报》、《喀麦隆共和国公报》、《喀麦隆新闻》、《行动报》和《新周末论坛报》。喀民办报刊近80种,《信使报》、《战斗报》、《民进盟新闻》、《民盟新闻》和《喀麦隆之声》。喀麦隆新闻出版社成立于1977年7月,其前身为喀麦隆通讯社。喀麦隆广播电台用法、英和6种地方语言广播。地方电台有:布埃阿、杜阿拉、加鲁阿、贝尔图阿、巴富萨姆、巴门达、恩冈代雷和雅温得电台等。喀麦隆国家电视台1986年4月建立,发射网可覆盖全国领土的80%,1988年1月建成全国电视制作中心。
外交:
对外奉行独立、不结盟、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反对外来势力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积极推动非洲团结和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和相互宽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强调促进发展才能保证和平与民主,而发展只有在安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进行。支持建立地区经济一体化和集体安全机制,努力实现合作伙伴多样化。
与中国关系:
1971年3月26日,喀麦隆与中国建交以来高层互访不断,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喀麦隆是什么国家?
喀麦隆是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单一制共和国,西方与尼日利亚接壤,东北与东边分别和乍得与中非相靠,南方则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及刚果共和国毗邻。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制度,和复合制相对。
喀麦隆由于其地质与文化的多样性,而有“小非洲”美誉,其自然地理风貌相当丰富。当地的最高峰是西南部的喀麦隆火山,大城市则有杜阿拉、雅温得及加鲁阿等,并栖居了超过200个种族与语言族群。喀麦隆最早的居民是俾格米人的巴卡部落。
说班图语的族裔最早也起源于喀麦隆的高地地区,但在欧洲人入侵前,大部分已经迁走。旅游资源丰富,有“微型非洲”之称。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成立了以总理为主席的国家旅游理事会,在国外开设旅游代表处,并鼓励私人投资旅游业。1975年加入国际旅游组织。
喀麦隆在非洲算比较富的国家还是比较穷的国家?
喀麦隆在非洲算比较富有的国家了,人均GDP高于非洲大部分国家,生活条件也较好。望采纳!
喀麦隆在中西非国家中经济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边上的赤几等由于石油资源比较多比较有钱。但喀麦隆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政治相对稳定。
其他国家的很多资源都是从喀麦隆进口或者过路运输。如乍得的石油管道每年都要给喀很多美金。周边国家的水泥、糖等资源很多都从喀走私。
喀麦隆在非洲经济处于中等水平,自然条件优越,有“小非洲”之称。资源丰富,我有很多朋友在喀麦隆做生意,我在北京帮他们办理喀麦隆签证,最近跟他们聊天,他们说最近喀麦隆经济发展挺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对比,国内的经济,简直是天壤之别的感觉。
喀麦隆是非洲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在非洲政治经济领域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成员国之一,喀麦隆经济在共同体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中部非洲地区政治经济强国之一。在落后的非洲来说,喀麦隆算是比较富裕的国家。喀麦隆喀麦隆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du Cameroun)通称喀麦隆,是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单一制共和国,西方与尼日利亚接壤,东北与东边分别和乍得与中非相靠,南方则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及刚果共和国毗邻。海岸线紧依邦尼湾,其属于几内亚湾及大西洋的一部分。喀麦隆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南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接壤,东邻乍得、中非,西部与尼日利亚交界,北隔乍得湖与尼日尔相望,西南濒临几内亚湾。海岸线长354公里。全境类似三角形,南部宽广,往北逐渐狭窄,乍得湖位于它的顶端。南北最长距离约1232公里,东西约720公里。喀麦隆地形复杂,除乍得湖畔和沿海有小部分平原外,全境大多是高原和山地。西部和中部为平均海拔1500~3000米的高原,成为尼日尔河、刚果河和乍得湖等水系的分水岭。西南近海处的喀麦隆火山是西非的最高峰,海拔4070米。按地理环境特点区分,喀麦隆大致可分为5个自然区:西部山区、沿海森林平原、内陆森林高原、阿达马瓦高原、北部热带草原,其自然地理风貌包括海滩、沙漠、高山、雨林及热带草原等。喀麦隆属热带气候,南部温度不超过25℃,气候湿热;北部通常在25℃~34℃之间,气温高且干燥,全国年平均温度为24℃。每年3月到10月为雨季,10月到翌年3月为旱季。降雨量由北向南渐增,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喀麦隆火山山麓全年降雨量高达1万毫米,是世界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喀麦隆是什么国家
喀麦隆是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单一制共 和国。
喀麦隆西方与尼日利亚接壤,东北与东边分别和乍得与中非相靠,南方则与赤道几内亚、加蓬及刚果共 和国毗邻。海岸线紧依邦尼湾,其属于几内亚湾及大西洋的一部分。
喀麦隆由于其地质与文化的多样性,而有“小非洲”美誉,其自然地理风貌相当丰富。当地的最高峰是西南部的喀麦隆火山,大城市则有杜阿拉、雅温得及加鲁阿等,并栖居了超过200个种族与语言族群。
喀麦隆的历史沿革
历史上,喀麦隆曾遭受德国殖民者的侵略,1884年沦为德国的“保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喀麦隆成为英国和法国的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喀麦隆成为英法两国的托管地。1960年1月1日,法国托管区根据联合国决议独立,成立“喀麦隆共 和国”。
1961年2月,英国托管区北部和南部分别举行公民投票,6月1日北部并入尼日利亚,10月1日南部与喀麦隆共 和国合并,组成“喀麦隆联邦共 和国”。1972年5月20日,喀麦隆公民投票通过新宪法,取消联邦制,成立中央集权的“喀麦隆联合共 和国”,1984年1月改国名为“喀麦隆共 和国”。
以上内容参考:中华人民共 和国商务部-喀麦隆的昨天和今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喀麦隆
喀麦隆这个国家怎么样是不是挺穷的
不是的,喀麦隆是非洲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在非洲政治经济领域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较色。作为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成员国之一,喀麦隆经济在共同体经济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中部非洲地区政治经济强国之一。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喀财政关税和出口产品收入骤减,外部投资和信贷收紧,失业人数增多。2009年,喀政府公布《2035年远景规划》,重点是发展农业,扩大能源生产,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努力改善依赖原材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争取到2035年使喀成为经济名列非洲前茅的新兴国家,喀政府积极平抑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能源供应短缺等问题,改善投资环境,经济平稳增长。
喀麦隆的首都
喀麦隆的首都是雅温得。
雅温得:是喀麦隆的首都,也是该国仅次于“经济首都”杜阿拉的第二大城市。人口2,538,000(2019年),雅温得城市位于喀麦隆中部高原偏南的丘陵地区,海拔约750米,西距杜阿拉港约200公里。萨纳加河和尼昂河从城市的两侧流过。
雅温得市始建于1880年,1960年喀麦隆独立后,雅温得被定为首都。
喀麦隆是哪个洲的国家?
喀麦隆属于非洲中西部的一个国家,紧临邦尼湾,东边和中非相靠,东北与乍得相邻,与西边接壤的国家是尼日利亚,南面毗多个国家,有赤道几内亚、加蓬及刚果布。
国家全称是喀麦隆共和国,有别称“小非洲”,因其多样性的地质与文化,尤其是地质风貌十分丰富。还是非洲联盟的创始国之一,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成员国之一。喀麦隆的足球队和本土音乐也是知名全世界。
特点
喀麦隆是非洲民族较多的国家,有230个民族,许多是没有文字的原始部落。喀麦隆素有“中部非洲粮仓”之称。全国70%以上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可可、咖啡为主。但是,喀麦隆并非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除乍得湖畔和沿海有小部分平原外,喀麦隆全境大多是高原和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