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石菖蒲简介
- 2、石菖蒲怎么养殖
- 3、石菖蒲种植方法
- 4、石菖蒲 菖蒲的区别
- 5、石菖蒲可以水培吗?
- 6、石菖蒲真的一年四季不换老叶吗?
- 7、石菖蒲的意思石菖蒲的意思是什么
- 8、野生石菖蒲怎么养才对(石菖蒲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 9、石菖蒲种植几年才有收获
- 10、石菖蒲养殖方法
石菖蒲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石菖蒲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植物形态 9 采制 10 性状 11 性味归经 12 功能主治 13 运用 14 化学成分 15 石菖蒲的药理作用 16 石菖蒲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5.1 水分 16.5.2 总灰分 16.6 浸出物 16.7 含量测定 16.8 石菖蒲饮片 16.8.1 炮制 16.8.2 浸出物 16.8.3 含量测定 16.8.4 鉴别 16.8.5 检查 16.8.6 性味与归经 16.8.7 功能与主治 16.8.8 用法与用量 16.8.9 贮藏 16.9 出处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石菖蒲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菖蒲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菖蒲 1 拼音 shí chāng pú
2 英文参考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rhizoma acori graminei [朗道汉英字典]
acori graminei rhizoma,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Acoori GramineiGrassleaf Sweetfalg Rhizome
3 概述
石菖蒲
石菖蒲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grassleaf sweetflag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石菖蒲的别名 昌阳、尧韭、水剑草、菖蒲、药菖蒲[1]。
山菖蒲、石蜈蚣、水剑草。
7 来源及产地 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根茎[1]。主产四川、浙江、江苏等地[1]。
8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叶剑状线形,长30~50cm,宽2~6cm,无中脉。佛焰苞叶状,长7~20cm,肉穗花序狭圆柱形,长5~12;花两性,淡黄绿色;花被片6;雄蕊6。浆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于山沟、溪涧潮湿流水的巖石间,或泉水附近。
9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10 性状 根茎扁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上方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有残存叶基;下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小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11 性味归经 辛,温[1]。入心、肝、脾经[1]。
12 功能主治 石菖蒲具有开窍豁痰,化湿和中,解毒的功效[1]。
1.治热病神昏,癫痫,痰厥,健忘,耳聋[1]。
2.治胸腹闷胀,中暑腹痛,呕吐,腹泻,噤口痢,风寒湿痹[1]。煎服:3~9g[1]。
3.捣敷或研末调涂治痈肿发背,跌打损伤[1]。
石菖蒲为眼科常用开窍药,具有开窍宁神,芳香化湿的功效。用于目窍不利、玄府闭塞所致的目昏视渺,本品秉芳香清冽之气,振发清阳,宣通窍道,聪耳目,利玄府,可与远志配伍使用。
13 运用 菖蒲叶:煎水洗治疮疥[1]。
14 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其主成分为α细辛醚及β细辛醚、丁香烯等[1]。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α,β,γ细辛醚(α,β,γasarone),并有细辛醛(asarylaldehyde)、二聚细辛醚(bisasarin)、丁香酚(eugenol)及黄樟油素等。
15 药理作用 细辛醚有镇静、解痉、降温、祛痰、镇咳、平喘、一定的抗癫痫作用;β细辛醚还有扩张血管、抗性腺作用,亦可能有致癌作用;二聚细辛醚有降脂作用;甲基异丁香酚有镇静及抗菌作用[1]。
16 石菖蒲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石菖蒲
Shichangpu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16.2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16.3 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μl,直径0.3~l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
16.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柬和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柬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成环,木化;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较步。纤维束和维管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并含淀粉粒。
粉末灰棕色。淀粉粒单粒球形、椭圆形或长卵形,直径2~9μm;复粒由2~20(或更多)分粒组成。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呈多面形、类多角形、双锥形,直径4~16μm。分泌细胞呈类圆形或长圆形,胞腔内充满黄绿色、橙红色或红色分泌物。
(2)取本品粉末0.2g,加石油醚(60~90℃)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60~90℃)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石菖蒲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放置约1小时,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再以碘蒸气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H 第二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0%。
16.7 含量测定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
16.8 石菖蒲饮片 16.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扁圆形或长条形的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见环节及根痕。切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有明显环纹及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16.8.2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10.0%。
16.8.3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7%(ml/g)。
16.8.4 鉴别 (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6.8.5 检查 同药材。
16.8.6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心、胃经。
16.8.7 功能与主治 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
16.8.8 用法与用量 3~10g。
16.8.9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
16.9 出处
石菖蒲怎么养殖
石菖蒲的养殖方法:
1、野生菖蒲生长的自然环境为山涧潮湿的岩石上或山谷湿润的土壤中,所以家庭种植时宜将其摆放在中等强度的光亮处;
2、室内栽种的菖蒲在一般室温下生长良好,也可以忍受4摄氏度的低温;
3、菖蒲需要大量浇水,保持盆土彻底湿透,因植物喜潮湿,可以将花盆全年置于有湿石子的浅碟上,天气较热时还要向植株喷水,以增加湿度;
4、生长期间每半个月施标准液肥一次;
5、宜采用排水性良好的培养土栽种。如果植株叶丛已经挤满花盆,则可在春季换盆;
6、家庭种植常采用分株繁殖法,在春季或夏季,将叶丛长得过挤的植株分开,换盆栽种即可。
石菖蒲种植方法
种植石菖蒲需要选择保水能力强、肥沃、松软的土壤;石菖蒲喜光,但不耐晒,需要放置在有充足散光的地方,保证植株能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石菖蒲不能被强光直射,夏季需要做好遮阴措施。石菖蒲喜湿润的环境,需要勤浇水,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生长期半个月左右施肥一次,一般使用液肥。
石菖蒲(拉丁学名:Acorustatarinowii),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
石菖蒲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有时为挺水生长)。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等地方。
石菖蒲常绿而具光泽,性强健,能适应湿润,特别是较阴的条件,宜在较密的林下作地被植物。
石菖蒲 菖蒲的区别
石菖蒲(附:水菖蒲)
菖蒲粗节似蜈蚣,扁曲分枝色灰棕,
叶痕三角纤维足,豁痰开窍与和中。
[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oorus gramineus Soland.的根茎。
[产地] 产于四川、浙江、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以四川、浙江产量最大。
[采收] 秋、冬两季挖取根茎,除去叶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药材形性] 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环节明显,节上残留须根,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及棕色的油点。气香芳,味苦、微辛。
以条粗、断面色类白、香气浓者为佳。
[炮制]将原药洗净杂持,捞起润软,切0.2-0.25cm顶头片,晒干。
[成分] 新鲜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B一细辛脑、胡椒酚甲醚等。此外尚含氨基酸、酚性物质及糖类。
[性味、归经]辛苦而温,入心、脾、肝经。
[功用] 豁痰开窍,和中辟浊。用于痰浊壅闭,神识昏迷,高热神昏,癫狂痴呆,耳目失聪及湿浊中阻,胸腹服闷,噤口痢疾等症。
[处方名]石菖蒲 菖蒲 香菖蒲 九节菖蒲
[用法、用量]煎服3-9克。
[保贮]置干燥处、防霉。
[注意]阴虚阳亢、烦燥汗多、咳嗽吐血、滑精者慎用。
附药
水菖蒲 为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根茎。主产于湖北、湖南、辽宁、四川等省。与石菖蒲的区别是:本品根茎较之粗大,少有分枝,直径1-1.5cm;表面黄棕色,节间长0.2-1.5cm,上侧有较大的类三角形叶痕,下侧有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质硬,断面似海绵状,类白色或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而特异,味辛。本品性味功用及用量等与石菖蒲同,惟开窍之力较逊,而化湿开胃、祛痰止咳及外治疮痈湿疹等疗效颇佳。
按: 菖蒲入药,传统一寸九节者良,故有“九节菖蒲”之称。据考查,古本草中所述之九节菖蒲,应为石菖蒲或其变种植物钱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var.pusillus Engl.的根茎。但今市售的九节菖蒲却系毛莨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exC.九Mey.的根茎。其性味功用与石菖蒲完全不同,不能混作九节昌蒲用,须予区别。阿尔泰银莲花根茎呈短小纺锤形,稍弯曲,长1-4cm,直径0.3-O.5c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节(鳞叶痕),斜向交互排列。质坚脆,断面平坦,白色,有粉性,可见淡黄色小点(维管束)6-9个排列成环。气微,味微酸。
区别如下:
形态特征的不同:
石菖蒲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全株具香气。硬质的根状茎横走,多分枝。叶剑状条形,两列状密生于短茎上,全缘,先端惭尖,有光泽,中脉不明显。4~5月开花,花茎叶状,扁三棱形,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花绿色,无观赏价值。浆果肉质,倒卵圆形。
菖蒲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上海地区有野生分布。全株有特殊香气。具横走粗壮而稍扁的根状茎,径0.5-2厘米,上生有多数须根。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长50-120厘米,端渐尖,中部宽1-3厘米,叶基部成鞘状,对折抱茎。中脉明显,两侧均隆起,平行脉每侧3-5条。6-9月开花,花茎基出,扁三棱形,长20-50厘米。佛焰苞长20-40厘米,肉穗花序直立或斜生,圆柱形,黄绿色。浆果红色,长圆形,有种子1-4粒。
生态习性的不同:
石菖蒲生态习性
喜阴湿环境,在郁密度较大的树下也能生长,但不耐阳光暴晒,否则叶片会变黄。不耐干旱。稍耐寒,在长江流域可露地生长。
菖蒲生态习性
最适宜温度为20-25℃,10℃以下停止生长,冬季地上部分枯死,以地下茎越冬,喜水湿,常生于池塘、河流、湖泊岸边的浅水处。
主要产地的不同:
石菖蒲主要产地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及西藏;日本亦有。
菖蒲主要产地
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日本 泰国及印度。
园林用途及作用的不同:
石菖蒲园林用途及作用
石菖蒲常绿而具光泽,性强健,能适应湿润,特别是较阴的条件,宜在较密的林下作地被植物。
菖蒲园林用途及作用
菖蒲叶形如剑,故称“蒲剑”,又因近水而生,而名“水剑”。全株有香气,古人认为菖蒲有益智宽胸、耳聪目明、去湿解毒之效,因而将其看作是治邪之物。菖蒲叶丛青翠苍绿,叶形端庄整齐,宜布置于水景岸边浅水处。
要是开在中医处方上没有区别,药典上又无区别就是药学的研究范畴
石菖蒲、九节菖蒲、水菖蒲三种菖蒲的鉴别
名字含“菖蒲”二字的植物很多,如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唐菖蒲、钱菖蒲等。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植物,有的可入药用,有的可供园林观赏。由于其相近的名字和相似的外表容易导致混淆。有的书中只写“菖蒲”二字,言其叶似剑形,功可通窍、明耳目、豁痰、安胎漏、解毒等。显然是混淆了石菖蒲和九节菖蒲的功用。由于市场上三种药材价格相差较大(石菖蒲29~30元,水菖蒲13~14元,九节菖蒲105~130元),一些药商会将三种菖蒲混淆出售,虽然外形相近,但是功效不同,因此我们要注意区分。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从植物来源、形态特征、药材特征等方面对上述几种“菖蒲”进行汇总和对比。
1.石菖蒲
【植物来源】天南星科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
【文献记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云:“上洛郡居梁州,严道县在蜀郡,今乃处处有之。生石碛上,概节为好。在下湿地,大根者名昌阳,不堪服食”。南北朝之前菖蒲药用包括大根的泥菖蒲(水菖蒲)和细根的石菖蒲两个品种,即《神农本草经》所载的生池泽为泥菖蒲。《雷公炮炙论》中记载:“凡使采石上生者,根条嫩黄,紧硬节稠,长一寸九节者,是真也”。古代认为根条长,环节多者为佳,故有“一寸生九节者为佳”之说,并俗称为“九节菖蒲”。但此“九节菖蒲”只是代表石菖蒲中品质上乘的外形特征,与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的干燥根茎,药用名称九节菖蒲不同。民间应用常易混淆,定当注意。
【产地】长江流域各省均有野生,喜生于溪流浅水石上或河边石缝间。主产浙江的浦江、兰溪、乐清、文成、长兴,江苏的苏州、泰州、宜兴,安徽的歙县、六安,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等地。以浙江产量大,质量佳。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将根茎挖出后,去掉茎叶、须根,洗净泥沙,晒干即可。
【植物形态】常绿多年生草本,高可达750px左右,根茎横生,全株具香气。硬质的根状茎横走,多分枝。叶剑状条形,两列状密生于短茎上,全缘,先端惭尖,有光泽,中脉不明显。4~5月开花,花茎叶状,扁三棱形,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淡黄绿色。浆果肉质,倒卵圆形。
图1 石菖蒲植物
【药材特征】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500px,直径0.3~25px,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间长2~8mm,具细纵皱纹;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圆点状根痕或残留须根;节部有时可见毛鳞状叶基残留。质硬脆,折端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多数散列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图2 石菖蒲药材
【品质】以身干、条长、粗壮、坚实、无须根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
【功效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本草纲目》记载:“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说明其具有安胎之功,但今少用之。
2.九节菖蒲
【植物来源】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的干燥根茎,又称节菖蒲、九菖蒲。
【文献记载】历代本草均无记载,1963版和1977版《中国药典》曾收载,现在为华北及西北地区地方用药,商品名为“九节菖蒲”。
【产地】野生于西北山区,喜生于1000~1200m的山坡林下、沟边、阴湿地、灌丛中。主产陕西太白、宝鸡等,河南灵宝、栾川等,山西闻喜、绛县、平陆等,甘肃天水、徽县等。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将根茎挖出后,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晒干,干后搓去细毛,簸净杂质既可。
【植物形态】九节菖蒲为多年生草本,高11~575px。圆柱形,有许多须根。基生叶,有时早枯,不存在;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花两性,单朵顶生;花瓣状,白色,倒卵形或长圆形;瘦果卵球形,有白色柔毛。花期3-5月,果期4-7月。
图3 阿尔泰银莲花
【药材特征】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100px,直径3~5m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环节,斜向交互排列,节上有鳞叶痕及点状突起的根痕。质坚脆,折断面颗粒状,类白色,粉性,有淡黄色维管束小点断续成环。气微,味微酸而麻舌。
图4 九节菖蒲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主治】本品根茎入药,有化痰开窍、安神、宣湿醒脾、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癫痫,气闭耳聋,多梦健忘,胸闷腹胀,食欲不振,风湿痹痛,痈疽,疥癣。该品有毒,不可替代石菖蒲用药。
3.水菖蒲
【植物来源】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又名藏菖蒲、泥菖蒲等。
【文献记载】本品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与石菖蒲同等入药,由于质量不及石菖蒲,所以大多由饮片批发商加工,主要销往小城市及乡镇。
【产地】全国均有生产,主产于湖北、湖南、辽宁、四川,北京怀柔、密云、延庆、门头沟、房山等山区浅水河流及琥珀中有野生(俗称泥菖蒲、石菖蒲、臭蒲子根)。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去掉茎叶及茎根,洗净泥沙,晒干。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稍扁,分枝,直径5~10mm,外皮黄褐色,芳香,肉质根多数,长5~150px,具毛发状须根。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长90~3750px,中部宽l~75px。花序柄三棱形;叶状佛焰苞剑状线形;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狭锥状圆柱形,花黄绿色。浆果长圆形,红色。花期2~9月。
图5 水菖蒲植物
【药材特征】形似石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但较粗大,分枝,长5~500px,直径0.5~62.5px。表面黄棕色或棕色,粗糙,环节稀疏,节间长0.3~37.5px,节间有细须残存。质坚硬,易折断,断面淡红色或淡灰白色,纤维性差,呈海绵样。横切面可见明显的环状内皮层,有多数小空洞。略有泥腥气,味辛辣。
图6 水菖蒲药材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心、肝、胃经。
【功效主治】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主痰厥昏迷,中风,癫痫,惊悸健忘,耳鸣耳聋,食积腹痛,痢疾泄泻,风湿疼痛,湿疹,疥疮。
4.石菖蒲、九节菖蒲和水菖蒲的鉴别
表1 石菖蒲、九节菖蒲和水菖蒲鉴别
石菖蒲
九节菖蒲
水菖蒲
来源
天南星科石菖蒲
毛茛科阿尔泰银莲花
天南星科水菖蒲
药用部位
根茎
产地
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
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
湖北、湖南、辽宁、四川等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去掉茎叶、须根,洗净泥沙,晒干即可
秋季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泥土晒干,干后搓去细毛,簸净杂质既可
春秋二季采挖。去掉茎叶及茎根,洗净泥沙,晒干
植物形态
植株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750px
多年生草本,高11~575px
多年生草本,高90~3750px
叶形
叶剑状条形,先端惭尖,有光泽,中脉不明显
基生叶,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
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
花序
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淡黄绿色。4~5月开花
花两性,单朵顶生;花瓣状,白色,倒卵形或长圆形。花期3~5月
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花黄绿色。花期2~9月
果
浆果肉质,倒卵圆形
瘦果卵球形
浆果长圆形,红色
药材特征
外形
扁圆柱形,常有分枝,长3~500px,直径0.3~25px,细
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150px,直径0.3~17.5px,小又细
扁圆柱形,有分枝,长10~600px,直径1~37.5px,粗
表面
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黄色,粗糙,多环节,节间长0.2~20px,上侧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
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环节,斜向交互排列,节上有鳞叶痕及点状突起的根痕
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有细环纹,节间长0.3~37.5px,节上残留棕红色毛须
质地
质硬脆,折断面呈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
质坚脆,折断面颗粒状,类白色
质硬,折断面呈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
横切面
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
粉性,有淡黄色维管束小点断续成环
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
气味
气芳香、味苦、微辛
气微,味微酸而麻舌
气较浓烈而特异,味苦、辛
化学鉴别
各取粉末1g,用10ml乙醚浸泡20分钟,取浸提液点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灯(254nm)下观察颜色
紫红色荧光
浅绿色荧光
蓝紫色荧光
功效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开窍化痰,醒脾安神,有毒
化痰开窍,健脾利湿
上表总结了三种“菖蒲”的植物和药材特征信息。简单来说,以石菖蒲为正品标准,九节菖蒲和水菖蒲与其显著区别点在于:1.阿尔泰银莲花叶为三出复叶,宽卵圆形,花瓣状,白色,与其石菖蒲剑形叶,肉穗花序完全不同;2.九节菖蒲药材较小而细,多环节;3.石菖蒲喜生于石碛之间,而水菖蒲多生于池泽,水湿之地,剑形叶比石菖蒲长很多,且药材也比石菖蒲粗大。
虽然以上几个区别点非常明显,但是实际鉴别中并非每个药材都具有这些显著特征,所以在鉴定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仔细对比,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您日后鉴别石菖蒲提供帮助。
附:唐菖蒲、钱菖蒲
唐菖蒲
来源于鸢尾科唐菖蒲的干燥根茎。又称十样锦、剑兰、菖兰、荸荠莲等。原产非洲热带与地中海地区。喜凉爽的气候条件,畏酷暑和严寒。要求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是常见的观赏植物。
形态特征:株高40~3750px,每株有刚直的叶片6~9枚,规则的嵌迭排列,长35~1500px,宽4~150px,硬质,叶梢锐尖,叶脉6~8条,凸起而显著,呈平行状。花茎从叶丛中抽出,穗状花序,长30~1875px,每个花穗着花8~24朵,通常侧向一边,排成两列,花冠直径8~400px,有红、黄、紫、白、蓝等单色或复色品种。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喇叭形,钟形等,稍向上弯曲。
唐菖蒲地下部分具球茎、须状根和收缩根。球茎为休眠器官。球茎扁圆形或卵圆形,球茎的外部包有4~6层褐色膜被,对球茎起保护作用,球茎上有芽眼3~6个,成直线排列,中间的为主芽,旁边的为侧芽。《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记载唐菖蒲的球茎入药,名曰标杆花、八百锤、千锤打、铜锤。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辛、温。有毒。具有解毒散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外用治腮腺炎,疮毒,淋巴结炎。
图7 唐菖蒲
钱菖蒲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钱菖蒲的根茎。又称鲜菖蒲、细叶菖蒲。李时珍曰:“甚则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谓之钱蒲是也。”这与现代应用的钱菖蒲想吻合。本品为矮小纤细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250px,叶狭如韭,宽2~3mm。根状茎细而稍扁。多分枝,长3~15,直径5mm。表面浅黄棕色,有紧密明显的环节,节间长2~2mm,有残留鳞片,节下生根。质脆气微香,味微辛。
本品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北京地区作鲜菖蒲用,名医孔伯华、王逢春、施今墨都曾用此药作芳香开窍之用。新中国成立后为简化经营,这个传统有效新鲜中药材也随之绝迹。全国中药鉴定专家金世元老先生认为应该继承中医中药遗产,恢复此药经营,以促进临床疗效。
石菖蒲可以水培吗?
石菖蒲可以水培养殖吗石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植物。它的根茎有气味。石菖蒲可以通过水培和土培进行栽培。它的叶子细长,郁郁葱葱,绿色,可以在水中培养。它既干净又漂亮。石菖蒲水培好还是土培的好土栽石菖蒲较好。土壤栽培的石菖蒲营养丰富,生长更旺盛。它不耐涝,如果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可能会引起根腐病。石菖蒲可以直接放水里养吗石菖蒲可以直接在水中养,但需要注意的是,水培石菖蒲的根只能浸泡。唐不要把叶子浸入水中,否则叶子会腐烂,影响美观。石菖蒲没有根可以水培吗石菖蒲罐头没有根,就不能水培。没有根,它能不吸收营养,这对它的生长是有害的。一般选择带根的石菖蒲进行水培,成活率会更高。石菖蒲的水培养殖方法与步骤将石菖蒲根洗净,放入合适的容器中,正常养护。1.将石菖蒲从盆中取出,清洗根部,注意不要弄伤它们。2.选择合适的水培容器,将石菖蒲放入容器中,用石头固定植株,加水。不要把叶子浸入水中,只浸泡根部。3.请将其保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维护。定期换水,也需要定期涂抹营养液石菖蒲水养注意事项1.水培石菖蒲不耐阳光直射。最好放在较大的植物下,这样可以看到一些微弱的阳光,避免强光照射。这是最适合石菖蒲生长的环境。2.石菖蒲的水需要及时更换,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护,以免里面的细菌更多,对其生长有害。注意3-4天换一次水,同时清理好水培容器。
石菖蒲真的一年四季不换老叶吗?
石菖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子长而尖,呈细长条状。石菖蒲的叶子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和耐寒性,因此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其叶子可以长时间保持健康。但是,石菖蒲的叶子并非一年四季都不换老叶。在生长季节中,石菖蒲会不断长出新的叶子,同时老叶子也会逐渐枯黄脱落。因此,石菖蒲的叶子并非永远不换老叶。
石菖蒲又称岩菖蒲、半枯草,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多年生宿根植物。它是一种较为耐寒的植物,喜欢生长于半阴湿润的环境中,且耐干旱、不耐涝、不耐盐碱。关于石菖蒲一年四季不换老叶的说法,实际情况可能因生长环境、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石菖蒲的叶子会逐渐老化并掉落,新的叶子也会再生长出来。但是石菖蒲确实具有一定的耐旱耐寒能力,可以在较恶劣的环境中存活多年,因此在适宜的环境中,它的叶子更有可能保持健康。总的来说,如果想让石菖蒲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护理和管理。
石菖蒲(学名: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石菖蒲确实具有比较长的叶寿命,每个叶片可以维持1到2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石菖蒲也需要适当的养护和管理才能维持良好的生长状况和叶片健康。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适宜的生长环境:石菖蒲适合在半阴湿的环境中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量的水分。
适度的修剪管理:适度的修剪可以帮助控制石菖蒲的生长和维持较好的叶片状态。建议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适度的修剪,同时注意清除叶片下的枯叶和杂草。
合适的土壤和肥料:石菖蒲生长需要适合的土壤和适量的肥料,土壤要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肥料要选择适宜的种类和用量。
总的来说,石菖蒲不是一年四季都不换老叶,但是它确实有比较长的叶寿命,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养护和管理来延长叶片的寿命。
石菖蒲的意思石菖蒲的意思是什么
石菖蒲的词语解释是:观赏植物的一种。茎可入药。石菖蒲的词语解释是:观赏植物的一种。茎可入药。结构是:石(半包围结构)菖(上下结构)蒲(上下结构)。拼音是:shíchāngpú。注音是:ㄕ_ㄔㄤㄆㄨ_。石菖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观赏植物的一种。茎可入药。引明张宁《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治_、薜荔、石菖蒲不可胜纪。”亦省作“石蒲”。唐无名氏《瓦松赋》:“离离兮若星榆之昭灼,__兮疑石蒲之葱_。”二、国语词典植物名。天南星科石菖属,常绿性多年生草本。茎匍匐于地。叶似剑而细长,革质。花为圆柱状肉穗花序,具剑状的佛焰苞,呈淡黄或绿褐色。全株具特异的香气。可供观赏及入药用。民间习俗于端午节时,束其叶插于_前.以为避邪。词语翻译德语Acorusgramineus(Bio)_三、网络解释石菖蒲石菖蒲(拉丁学名:Acorustatarinowii),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具气味。叶全缘,排成二列,肉穗花序(佛焰花序),花梗绿色,佛焰苞叶状。根茎常作药用。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有时为挺水生长)。花果期2-6月。分布于亚洲,包括印度东北部、泰国北部、中国等国。关于石菖蒲的诗词《王元聘惠石菖蒲》《石菖蒲》《休宁村落间有奇石如弹子涡所出宜养石菖蒲程》关于石菖蒲的诗句去采石菖蒲石菖蒲长水蕉开井花水养石菖蒲关于石菖蒲的成语蒲鞭示辱瞻蒲劝穑蒲鞭之罚胯下蒲伏蒲柳之姿蒲柳之质安车蒲轮膝行蒲伏蒲牒写书关于石菖蒲的词语蒲扇价增膝行蒲伏蒲鞭之罚蒲元识水安车蒲轮蒲柳之质胯下蒲伏杏花菖叶蒲柳之姿蒲牒写书关于石菖蒲的造句1、这一结果为评价石菖蒲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依据。2、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知母、石菖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连翘苷含量。3、目的研究石菖蒲、赤芍醇提取物对实验性抑郁及脑肠肽的影响。4、结论:试验结果可为石菖蒲挥发油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数据。5、目的制备石菖蒲双层片。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石菖蒲的详细信息
野生石菖蒲怎么养才对(石菖蒲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石菖蒲是一种草本植物,在野外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同时也可以作为盆栽养在家里。这种植物非常好打理,生长能力强,可以采取分株的办法来进行繁殖。另外它的生长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全年都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湿润度。用肥方面没有很大要求,在生长期间可以每半个月用一次液体肥。一、繁殖繁殖石菖蒲非常简单,一般来说都是采取分株法。因为这种植物的生长能力特别强,很容易就可以长出茂密的一盆,选择一个晴好的天气,春夏两季均可。把它分到两盆当中重新栽种就能存活。另外每年在春天的时候需给它重新换盆换土,这样的话不但土壤更加肥沃,而且有足够的空间给它生长。二、光照温度石菖蒲对日照的接受能力属于中等水平,一般来说在光线比较强的时候最好适当遮荫,要不然容易晒伤它的叶片。野生石菖蒲大部分都是长在比较阴凉的地方。如果是在室内进行养殖,对于温度并没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冬天的时候室温不要低于四度,否则会影响到石菖蒲的生长。三、水肥石菖蒲喜欢比较潮湿的环境,野生的石菖蒲都是长在沼泽地附近,所以最好整年都能够保持土壤湿润。另外在夏天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还可以用喷壶给它的叶片喷水。用肥方面也不用太麻烦,在石菖蒲的生长季节,大概每半个月给它用一次液体肥就可以。四、注意养护1.叶子发黄。石菖蒲比较喜水,如果栽培的器皿没有没有底孔或者排水性太差,则会导致盆内积水,使作物根部腐烂从而叶面变黄。所以平常要注意排水,不可以浇太多的水。2.换盆。建议在每年的春季给植株换一次盆,土壤要选排水性好的,换盆时可以对根系进行修剪。花盆要选择比上一个更大的,将植株放入盆中,用适量的有机肥混合土壤填入盆中,这样有利石菖蒲生长。3.虫害。危害石菖蒲的害虫主要是稻蝗,如果发现应该立即使用杀虫剂进行灭杀。五、其他石菖蒲本身没有什么毒性,可以用作药材,但是平常不可随意食用。
石菖蒲种植几年才有收获
石菖蒲种植3~4年左右才有收获,每次收获之后,可适当保留一些植株,经过管理后大概2~3年后又可收获。种植条件:土壤选择,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较好,入栽前施加基肥;环境要求,每天保证有充足的光照,控制温度在12~25℃左右;水肥管理,每半月施加一次稀薄的饼肥,并结合浇水进行。
石菖蒲种植3~4年左右才有收获
石菖蒲大概种植3~4年左右才有收获的,但在平时要注意养护,这样才可以保证有正常的收获,且每次收获之后,可适当保留一些植株,经过管理后大概2~3年后又可收获。
石菖蒲的种植条件 1、土壤选择
石菖蒲喜欢在肥沃且透气性较好的土壤中生长,尤其是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较好,可选用腐叶土、泥炭土和沙土的混合土作为栽培土,入栽前施加一次腐熟的有机肥。
2、环境要求
石菖蒲是一种喜光植物,在平时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光照时间,控制温度在12~25℃左右,当低于10℃时就要进行加温处理,夏季强光的时候,可进行适当的遮阴处理,以防晒伤。
3、水肥管理
石菖蒲在湿润的环境下生长很快,在平时浇水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施肥主要是以稀薄的饼肥为主,应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施肥后结合浇水进行,但不可造成盆土积水。
石菖蒲养殖方法
菖蒲草的养殖需要了解它的生长习性,满足基本的土壤条件、环境条件,配合相应的措施,才能生长健壮。1.选择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或者添加腐叶、枯枝,为根部发育创造基本生长环境。2.菖蒲喜欢阴凉的生长环境,只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就可以满足光照要求,将菖蒲安排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下栽培。3.菖蒲一般在清明前后进行分株繁殖,选择生长旺盛的植株,洗净根部,然后带3-4个幼芽用刀片分开,带根进行栽种。4.菖蒲喜欢水分,根部积水也能生长,可以水养、石养和泥养,以淤泥栽培最好,叶片浓绿肥厚,生长茂密,土壤保持湿润又不积水,有利于生长,夏季7天浇水一次。5.菖蒲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低于10℃,停止生长,但比较耐寒,一般地区可以正常越冬,北方地区一般移植到室内栽培,保持0℃以上较好。6.菖蒲需肥量不大,一个月施肥一次即可,浓度不宜过高。7.菖蒲生长旺盛时,为了避免黄叶和观赏,需要定期修剪,修剪掉杂乱的叶片,保持造型。叶尖变黄可以保留下来,也可以剪掉,但不能强行拔出,避免损伤根茎。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石菖蒲养殖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