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青蒿素是什么东西
- 2、青蒿素化学式
- 3、青蒿素简介
- 4、青蒿素是什么植物
- 5、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
- 6、什么是青蒿素?
- 7、青蒿素汉语怎么读
- 8、青蒿素怎么念
- 9、屠呦呦青蒿素的功效与作用
- 10、青蒿素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素是什么东西
青蒿素英语是artemisinin,具体释义如下:
读音:/ ?ɑ?t??mi?s?n?n /
表达意思:青蒿素(抗疟药);青蒿提取物。
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名词,作为主语或宾语。
固定搭配:Artemisinin derivatives青蒿素衍生物。
例句:The emergence of artemisinin resistance has been a wake-up call.
青蒿素耐药性的出现敲响了警钟。
青蒿素的特点
1、青蒿素药物安全性很高,作用性非常快。适合大部分患者使用,并且对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青蒿素副作用比其他药物要小,患者一般很难表现出来,比较明显的副作用可能是轻度呕吐,腹泻不适等。
3、青蒿素在治疗方面非常有效,但是不能作为患者预防疾病的药物来使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蒿素
青蒿素化学式
青蒿素化学式是C15H22O5。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
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随着研究的深入,青蒿素其它作用也越来越多被发现和应用研究,如抗肿瘤、治疗肺动脉高压、抗糖尿病、胚胎毒性、抗真菌、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炎、抗肺纤维化、抗菌、心血管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
青蒿素的介绍如下: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
目前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青蒿素的生物合成,一是通过对控制青蒿素合成的关键酶进行调控,添加生物合成的前体来增加青蒿素的含量;二是激活关键酶控制的基因,大幅度增加青蒿素的含量;三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变关键基因,以增强它们所控制酶的作用效率。
生物合成过程中,青蒿素的含量受光照、外源激素、芽分化等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很大,温度对于生物合成也有极大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发现,青蒿幼苗在40℃条件下,处理36h后,青蒿素的质量分数提高到最大为68%。
青蒿素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青蒿素概述 4 青蒿素的来源 5 青蒿素的临床研究 6 青蒿素药典标准 6.1 品名 6.1.1 中文名 6.1.2 汉语拼音 6.1.3 英文名 6.2 结构式 6.3 分子式与分子量 6.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6.5 性状 6.5.1 熔点 6.5.2 比旋度 6.6 鉴别 6.7 检查 6.7.1 有关物质 6.7.2 干燥失重 6.7.3 炽灼残渣 6.8 含量测定 6.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6.8.2 测定法 6.9 类别 6.10 贮藏 6.11 版本 7 青蒿素说明书 7.1 青蒿素的别名 7.2 外文名 7.3 青蒿素的适应症 7.4 用量用法 7.5 注意事项 7.6 规格 附: * 青蒿素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qīng hāo sù
2 英文参考 artemisia annu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青蒿素概述 青蒿素亦称黄花蒿素。是从中药青蒿(黄花蒿)中分离的抗恶性疟疾的一种过氧化物倍半萜类成分。无色针状结晶。
4 青蒿素的来源 存在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叶。
5 青蒿素的临床研究 对疟原虫红内期有直接杀灭作用,对组织期无效。对实验动物毒性很低,在机体内吸收快、分布广、排泄快。其抗疟机理是干扰了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的功能。本品治疗间日疟、恶性疟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快于氯喹,临床治疗中未见毒副作用,特别在抗氯喹原虫株地区治疗恶性疟和脑型疟更显示出其优越性。通过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造,找到了新的衍生物——甲基青蒿素和青蒿酯钠,前者口服剂量只需青蒿素的l/6~1/8,且无苦味;后者易溶于水,可用于凶险型疟疾的静脉注射抢救。
6 青蒿素药典标准 6.1 品名 6.1.1 中文名 青蒿素
6.1.2 汉语拼音 Qinghaosu
6.1.3 英文名 Artemisinin
6.2 结构式
6.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5H22O5 282.34
6.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 H吡喃[4,3j]1,2苯并二塞平10(3H)酮。按干燥品计算,含C15H22O5应为98.0%~102.0%。
6.5 性状 本品为无色针状结晶,味苦。
本品在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中易溶,在甲醇、乙醇、稀乙醇、乙醚及石油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冰醋酸中易溶。
6.5.1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150~153℃。
6.5.2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75°至+78°。
6.6 鉴别 (1)取本品约5mg,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后,加碘化钾试液0.4ml,稀硫酸2.5ml与淀粉指示液4滴,立即显紫色。
(2)取本品约5mg,加无水乙醇0.5ml溶解后,加盐酸羟胺试液0.5ml与氢氧化钠试液0.25ml,置水浴中微沸,放冷后,加盐酸2滴和三氯化铁试液1滴,立即显深紫红色。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4)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220图)一致。
6.7 检查 6.7.1 有关物质 取本品,加丙酮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0.5ml,置100ml量瓶中,用丙酮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1);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 5ml,置10ml量瓶中,用丙酮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2);另取青蒿素对照品和双氢青蒿素对照品,加丙酮溶解并释稀制成每1ml中含青蒿素10mg和双氢青蒿素0.1mg的混合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沸程60~90℃)-丙酮-冰醋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15cm以上,取出,晾干,喷以含2%香草醛的20%硫酸乙醇溶液,在85℃加热10~20分钟至斑点清晰,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应显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各自的清晰斑点。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深于对照溶液(2)主斑点颜色(0.25%)且不深于对照溶液(1)主斑点颜色(0.5%)的斑点不得多于1个,其他杂质斑点均不得深于对照溶液(2)所显主斑点的颜色(0.25%)。
6.7.2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80℃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6.7.3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6.8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6.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取本品和双氢青蒿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1mg的混合溶液,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双氢青蒿索呈现两个色谱峰,青蓠素峰与相邻双氢青蒿素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理论板数按青蒿素峰计算不低于3000。
6.8.2 测定法 取本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青蒿素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6.9 类别 抗疟药。
6.10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6.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青蒿素说明书 7.1 青蒿素的别名 黄蒿素;黄花蒿素 ,青蒿素
7.2 外文名 Arteannuin ,Artemisinin
7.3 青蒿素的适应症 青蒿素为我国首次从黄花蒿提出的一种新的抗疟有效成分。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药,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特别是抢救脑型疟有良效。青蒿素对血吸虫亦有杀灭作用。
7.4 用量用法 1.深部肌注:第1次200mg,6~8小时后再给100mg,第2、3日各肌注100mg,总剂量500mg(个别重症第4日再给100mg),或连用3日,每日肌注300mg,总量900mg。小儿每千克体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内注完。
2.口服:先服1g,6~8小时再服0.5g,第2、3日各服0.5g,疗程3日,总量为2.5g。小儿每千克体重15mg,按上述方法3日内服完。
7.5 注意事项 1.注射部位较浅时,易引起局部疼痛和硬块。
2.个别病人可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及轻度皮疹。
3.少数病人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不加治疗亦可很快恢复正常。
7.6 规格 片剂 :50mg,100mg.
青蒿素是什么植物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里提取出来的。
黄花蒿的分布较广,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它的适应力较强,黄花蒿是双子叶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100到200厘米之间,它的分枝较多,叶片较薄,花呈深黄色,结的果瘦小呈椭圆状,花果期在8月到11月之间,它的生存环境简单,适应能力极强,属于比较好养活的植物。
黄花蒿喜温暖、阳光,忌水浸,不耐荫蔽。光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较大,对土壤质地及pH值要求不严,pH值5.4-5.7对叶片产量及青蒿素含量无大的影响,但性喜开阔向阳的湿润环境,宜排水良好、微偏酸性的少宿根性草本植物的黄壤、冲积土和紫色土。
物理性质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34。它是一种新型倍半萜内酯,具有过氧键和δ-内酯环,有一个包括过氧化物在内的1,2,4-三恶烷结构单元,这在自然界中是十分罕见的,它的分子中包括有7个手性中心。
它的生源关系属于amorphane类型,其特征是A、B环顺联,异丙基与桥头氢呈反式关系,青蒿素中A环碳架被一个氧原子打断。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α]17D=+66.3°(c=1.64氯仿)。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青蒿素是什么植物提取的
青蒿素正是从青蒿中提取而来的。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是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150厘米,全株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气味,广泛生长于大江南北,特别是在云南、广西一带的荒野、山坡路旁。
黄花蒿喜欢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阴,要种植在向阳的位置,生长适温18-21摄氏度,最高32摄氏度,最低10摄氏度,每天日照有14个小时能促进茎叶中青蒿素的积累。主要以荒山坡地为主,相对好的耕地都会用来种植甘蔗、玉米等经济作物,留下的零散地块,用来种生长较快的青蒿。
黄花蒿种植技巧:
1、土壤
黄花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最好选择透水透气性好、肥沃、疏松、微偏酸性的少宿根性草本植物的黄壤、冲积土或紫色土,这样生长出来的植株更为茂盛,茎叶中黄花蒿素含量会更高。
2、水肥
黄花蒿忌水浸,在连绵雨季时要注意及时排水,积水会导致菌核病和烂根,一个月浇2次水。植株根系发达,需肥量大,可结合松土除草进行追肥2-3次,可施速效氨肥以促进茎叶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施肥时注意不要将肥粘在植株茎叶上,以免灼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青蒿素
什么是青蒿素?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
1973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又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在青蒿素结构中过氧是主要抗疟活性基团,在保留过氧的前提下,羰基还原为羟基可以增效,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
青蒿素汉语怎么读
青蒿素的汉语读音是:[qīng hāo sù]。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提取自中医使用的中药黄花蒿。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现今所有药物中起效最快的抗恶性疟原虫疟疾药。使用包含青蒿素衍生物在内的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现今全球范围内治疗恶性疟原虫疟疾的标准方法。
化学上,青蒿素是少见的一种含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普遍认为这种过氧化结构与青蒿素的抗疟活性有关。已知其他多种天然来源的含有过氧桥的化合物。
1969年-1972年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领导的523课题组发现并从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和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扩展资料
1、物理性质
青蒿素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酸乙酯和苯;常压下熔点156℃-157℃。青蒿素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D2-P212121。其红外光谱具有δ-内酯羰基的吸收和过氧键的吸收;其质谱具有质荷比为250的峰,对应的物种为分子脱去过氧桥后形成的分子离子。
2、化学性质
青蒿素是一种内酯,因而可以与盐酸羟胺发生反应,产物遇铁离子显色。虽然青蒿素含有过氧键,但相较于其他的过氧化物,青蒿素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加热到熔点仍不分解。
青蒿素可被三苯膦或碘离子定量地还原,这一反应可用于定量分析。在常压和钯-碳酸钙催化下,青蒿素的过氧键可被氢气还原,生成氢化青蒿素。以硼氢化钠处理青蒿素,则内酯的羰基被还原,生成半缩醛还原青蒿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蒿素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扩展资料
除了抗疟疾,青蒿素还有其他很多作用:
1、对抗肺结核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青蒿素
读音[qīng hāosù]
释义: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
青蒿素的汉语读音是:qīng hāo sù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扩展资料
除了抗疟疾,青蒿素还有其他很多作用:
1、对抗肺结核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青蒿素能够帮助治疗肺结核,减缓结核菌耐药性的进化。研究人员发现,青蒿素可以通过扰乱结核分歧杆菌将其关闭,使细菌死于缺氧环境,达到对抗肺结核的效果。
2、抑制癌细胞生长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肖友利研究组发现:青蒿素独特的结构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研究人员合成了以青蒿素为骨架的小分子探针,结果发现,青蒿素可以扰乱癌细胞的多个正常生理途径,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3、可治疗外伤
青蒿素类药物能有效缓解严重外伤引起的器官衰竭,可用于挽救重伤患者生命。 研究人员利用青蒿琥酯(作用机制同青篙素)治疗大量失血的实验鼠。结果显示,这种药物保护了实验鼠的器官,并大大降低了器官衰竭的发生概率。研究人员认为,青蒿琥酯能降低身体的炎症反应。
4、青蒿素衍生物可治疗红斑狼疮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关节炎与风湿病》杂志发表研究称,青蒿素衍生物或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研究人员证明了青蒿素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及新颖的免疫调节机制,能显著改善红斑狼疮相关症状和疾病进程,降低致死性狼疮肾炎的发生率,显著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对寻找和明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治疗靶点产生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蒿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青蒿素有很多新作用
青蒿素怎么念
问题一:青蒿素汉语怎么读 青蒿素
读音[qīng hāosù]
释义: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
问题二:屠呦呦与青蒿素怎么读 屠呦呦的读音 [tú yōu yōu]
青蒿素的读音 [qīn hāo sù]
问题三:青蒿素怎么读音 青蒿素
qīng hāo sù
菊科植物黄花篙(Artemisia annua L.即中药黄篙)在我国作为抗疟药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青篙入药,最早见之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公元前158年左右)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在《神农本草经》、《大观本草》及《本草纲目》等均有收录。
问题四:青蒿素的蒿读什么音 [hāo]
问题五:青蒿素的拼音是什么 青qing第一声
蒿hao第一声
素su第四声
问题六:蒿山,青蒿怎么读 蒿(松)山青蒿(篙)怎么读
问题七:抗疟药青蒿素读音 kang nue yao qing hao su
问题八:artemisinin怎么发音 artemisinin
[,?t?'mi?s?n?n]
n. 青蒿素(抗疟药);青蒿提取物
1.
Q: What made you and your team think of using artemisinin to treat malaria?
问:您和您的团队怎么会想到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呢?
2.
This will *** ooth out the supply chain, so in the event of a natural disaster there will be alternative supplies of artemisinin.
这将缓和这条供应链,因此倘若出现了自然灾害,就可以有另外的青蒿素供应来源。
问题九:揭开青蒿素的神秘面纱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1、(1)对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为父子二人的活动提供了特定背景。(3)多所塑造的父亲这个人物形象间接地起到了烘托作用。(4)营造出清冷、凝重的氛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透过雪花落在鼻尖上融化后的感觉,含蓄地写出了“我”看到父亲如此减薪后的酸楚和感愧。
3、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任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4、(1)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2)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3)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5、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问题十:青蒿素中间那个字怎么读? 青蒿[hāo]素
蒿
[hāo]
1.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
2. 气蒸出的样子。
3. 消耗。
屠呦呦青蒿素的功效与作用
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震惊世界,但多数人只听说过青蒿素这个字对它的具体功效了解的并不多,其实青蒿素是一种药用成分,它是从植物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出来的,在临床上能用于疟疾的治疗,平时则能用于疟疾的预防,下面是对屠呦呦,青蒿素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重点了解一下。
屠呦呦青蒿素的功效与作用 1、抗疟作用
屠呦呦青蒿素具有很出色的抗疟作用,它对人类出现的疟疾有明显预防作用,因为它能破坏人体内原虫模型的结构,而且能损害他们的核膜,可防止人体内疟原虫滋生,在临床上多用于人类疟疾的治疗,治疗效果特别好,另外人们出现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时服用屠呦呦青蒿素,也能起到明显治疗作用。
2、抗病毒
抗病毒是屠呦呦青蒿素的重要功效,它不但能消灭人体内的病毒,防止病毒滋生繁殖,还能促进人体内抗体产生,能让人体自身抗病毒能力明显提高,人体只要吸收一定数量的图,11清理蒿素就能防止疟疾病毒滋生,并能降低疟疾的发病率。
3、抗炎作用
屠呦呦青蒿素不但能预防疟疾发生,它还能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炎能力,这种活性成分能促进人体内抗体产生,增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功能,能防止人体内炎症滋生,在临床上他能用于人类咽喉炎气管炎和肺炎以及泌尿系统炎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治疗效果也很明显。
屠呦呦青蒿素是一种中药成分,它是从植物中提取出的植物精华,毒副作用特别小,人们在掌握它的功效与作用以后可以合理利用它,但真的需要服用这种药物时,必须咨询专业医生,不能自己盲目用药,因为盲目用药以后不利于它药用功效的发挥,用药不当时还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青蒿素的功效与作用
1 青蒿素是什么 青蒿素是从青蒿等植物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我国中医研究炎中药研究所于1971年10月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对于鼠疟、猴疟有显著的抗疟作用,随后从该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即命名为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疾药物。
2 青蒿素的功效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良好的抗疟疾作用,它作用于原虫膜系结构,损害核膜、线粒体外膜等结构从而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起到抗疟作用。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3 青蒿素的药理作用 青篙素是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篙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篙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4 青蒿素抗疟的优点 青蒿素,吸收快,起效快,适用于凶险疟疾的抢救。其中,青蒿琥酯的抗疟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而少,耐药率很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孕妇和脑型疟疾患者。
青蒿琥酯、甲氟喹对治疗耐药疟原虫感染效果好,不良反应轻、价格便宜,在妊娠妇女及儿童中安全,是很多国家对付疟疾的首选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