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词压两宋,一词压两宋的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6 21:21:28 浏览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几篇文章?

之前在中学时就听说过一句话,叫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了。大概就是说这一首词就可以压下宋朝所有词的锋芒,这一篇诗文就可以盖过唐朝所有诗文的光芒。这样一看,小编都在心里犯嘀咕了,这是多么大的夸赞啊。仅仅是一首词、一篇诗文,是怎么做到如此成就的?首先么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又具体是指的哪几篇诗词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别错过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词压两宋
1.原文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翻译
我愤怒得头发都竖了起来,帽子都被顶飞了。我独自登高倚着栏杆向远处眺望,淋淋漓漓的风雨刚刚停歇。我一抬头,就看到天空,忍不住想仰天长啸,一片心怀充满了报国之心。这三十多年来虽然已经建立了一些功名,但是却如同尘土一般微不足道,我南北转战了八千余里地,经过了多少风云的人生。身为一个好男儿,我应该要抓紧时间为祖国建功立业,而不是将青春蹉跎消磨,等到年老时徒劳的独自伤悲。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耻。我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什么时候才能泯灭啊!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发起进攻,将这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的时候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的时候就喝敌人的鲜血。等待我重新收复以前的土地,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3.赏析
在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时,发现自己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了鄂州。这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在镇守鄂州时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这首词的上片,开篇就是怒发冲冠,表明了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岳飞胸怀大志,面对朝堂上的投降派时,是气愤填膺。可惜岳飞身处的是宋词,宋朝崇尚文学,对于粗鄙的武很是看不起,而且君主懦弱,导致只能一直靠割地赔款来祈求平安。岳飞对此很是气愤,他已经三十岁了,古时都说三十而立,他现在只想着为国家多收复几个失地,不要蹉跎虚度了自己的青春。
下片开头就写靖康之战,这么多年的忍让没有用,只有拿起刀枪才能夺回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从而一雪前耻啊。他感慨着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当时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什么时候才能消除,他从心底里希望现在的圣上能勇敢一些,不要听信投降派的谗言。
整首词读来感情激荡,气势磅礴,岳飞的风格豪放,文章的结构严谨,真是一气呵成,有着及其强烈的感染力。只能说岳飞生不逢时,在宋朝的历史上,不只有岳飞一直想着收复失地,还有辛弃疾、陆游等词人,他们都曾怀才不遇过。
二、孤篇压全唐
1.原文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赏析
这就是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几千年来,有无数读者学者为之倾倒。在这首诗中,作者完美的抓住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为动人的五种意象:春、江、花、月、夜,从而写下这样一篇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的名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不仅描写出了春江的波澜、江月的皎洁,还写出了作者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间思妇游子的思绪。
《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住春、江、花、月、夜的五种意象来进行描绘和想象,其中又以月为主体。月在古人的世界里,就是家乡的代表,也是想念惆怅思绪的突破口。在这首诗中,月也是全诗的命脉,在字里行间都有它的身影,融会贯通,随着平仄音韵而起伏曲折。月在这扬子江边、在这春天的夜晚中升起、悬空又落下,映照着江水、楼阁、花丛、鸿雁和一叶扁舟。在这月光所能照耀到的地方,还有思念丈夫的妇人和思归的游子。这些唯美的意象,就像一副清丽典雅的中国水墨画,述说着春江花月夜的幽静和清冷。
整首诗的音律节奏也很有意思,它不是古筝那种气势宏伟的中国战风,而是箫、笛、古琴这种悠扬、隽永、深沉的感觉。一切都很平和,却又暗含规律、节奏,随着韵脚的变化,一唱三叹,循环往复,绕梁不止。这种语句和音韵的融合,里面又夹杂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婉转凄美。
这就是所谓的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啦。不愧是名篇,真真是千古绝唱啊!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指哪首诗词,又是什么意思?

喜欢诗词的朋友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那么这个说法是谁说的呢?指哪首诗词呢?又是什么意思呢?关于这些问题,大概不少朋友也都非常想知道,下面我就对这些个问题来解答,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批评指正。一、“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意思就是说有这么一首词,精妙绝伦,把北宋和南宋所有的词作品都给压倒了。有这么一首诗,很出色,把唐朝的诗也给比下去了,了不得。当然,这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要知道,诗的顶峰在唐,词的辉煌在两宋。能把这些时期的作品比下去,说明这一诗一词肯定是不一般的。其实,这句话中一词指的是岳飞的《满江红》,“孤篇”指的是张若虚的一首诗《春江花月夜》。这句“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呢?很多人都说是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说的,果真如此?经查,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闻一多先生曾说过《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句话。后来也不怎么回事,社会上就传有了一个“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说法。最后,“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这句话到底是谁总结的也是查无此人,只是大家的一种普遍认知,后经大众口口相传下来的。二、“一词压两宋”“一词压两宋”,要知道两宋出了不少词作大家和无数优秀作品,到底哪一首词如此厉害呢?看来大家公认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岳飞,字鹏举,宋代相州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善诗词、书法。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这是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下面来欣赏这首词:《满江红·写怀》【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大家从小就非常熟悉,学校的教材上也有这首词。为什么它能一词压两宋呢?我们就来对这首词进行赏析。《满江红》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创作的一首词,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满江红》的创作背景:金朝发动“靖康之变”虏走宋徽宗与宋钦宗,北宋已灭亡,南宋成立后就开始大举抗金。公元1136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这一次北伐,岳飞虽壮志未酬,但在镇守鄂州时,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满江红》来表达了他收复失地,雪耻杀敌的决心和意志。这首《满江红》,充分表现了岳飞豪放的性格,他对国家的爱,以及他希望驱除鞑虏的激情和勇敢气概都让人敬佩不已。更是抒发了岳飞渴望精忠报国的壮怀激志,同时,也包含了他对朝廷的腐败和懦弱的愤懑之情。整首词,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用词精准,结构严谨,通篇都散发着极其强烈的感染力。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它把作者悲壮豪迈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清初学者陈廷焯在他的《云韶集》中曾评价岳飞的《满江红》说:“真有气魄!好大的志气!千载之后读来,凛然而有生气。”所以,岳飞的《满江红》一词能“一词压两宋”也是实至名归,让人信服。二、“孤篇盖全唐”“孤篇盖全唐”,我们说了这首诗指的是闻一多先生极力评价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给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为什么他会给这首诗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是七言长篇歌行。作者用陈隋乐府旧题,全诗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这个纽带,统领全诗。整首诗语言优美,境界高深,韵律和谐;在感叹春江花月夜的奇景中,包含了游子月下思妇的思念之情,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和探索。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语言自然隽永,韵律悠扬深长,有如行云流水一般。所以,人们之所以对《春江花月夜》评价如此之高,不仅反映在整首诗对于春江江畔的夜以及花和月的描绘非常细腻生动,其中还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让人痴迷,人们在这自己无法改变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渺小和无奈。图片来自网络

一词压两宋,一人抵万军指的是

一词压两宋,一人抵万军是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文学或武力方面的杰出才能。
一词压两宋:指的是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由于金朝的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这里的“一词”指的是一首诗或一篇文章,意味着这首诗或文章在北宋和南宋时期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一人抵万军: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和实力非常强大,可以抵挡住成千上万人的力量。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将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可以带领军队战胜敌人。
一词压两宋,一人抵万军指的是如下:
一诗压全唐一词压两宋是指岳飞写的一首词《满江红》,可以压倒北宋南宋所有的词;张若虚留下的孤篇《春江花月夜》,可以盖过全唐所有的诗
《满江红》是岳飞的名篇,不仅填的中规中矩,用词精妙,声韵俱佳,尝意境不凡。《满江红》在“两宋”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更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从而给国人留下了一份抵抗侵略、民族图强的精神财富。
《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代表作。它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给其注入了新的含义,它把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了大自然的奇妙,讴歌了纯洁的爱情,并把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扩展资料:
岳飞(1103.03.24~1142) 军事家、抗金名将。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今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
岳飞19岁时投军抗辽。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

一词压两宋的是什么

一词压两宋的是指岳飞的《满江红》
一词压两宋是对《满江红》给予的高度评价和肯定,《满江红》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得到后后世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下面我便和大家来谈一谈这其中原因。
字字是真情
《满江红》这首词是诗人的真情流露,不似其他的一些诗词,都是莺莺燕燕,无病呻吟,或是慷慨激昂,但是在空谈理想,未有实际行动。能像《满江红》这样全篇都流露着作者的真情实感的,实在太少。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内心激愤,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他为国尽忠的迫切心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点名了岳飞自身高尚的人生观,功名非我所求,征战沙场,收复失地,一雪国耻才是我的志向。
国学文化精读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的是急切希望能早日收复河山,不要等到老了,来不及了,而后悔悲伤。上阕从当下,志向以及未来三个角度道出了诗人自己急切收复河山,立功报国的宏愿。字字真情,这不是理想的空谈,这是岳飞对自己的真实写照,岳飞确实是在为收复故土奋斗一生。下阙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自己内心的愤恨难以消除,将自己此时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驾长车......匈奴血”,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对敌人的愤恨之情,也是当时所有爱国人民内心的真实写照。以“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舒缓前面的悲愤之情,一味地愤怒是完成不了自己的宏愿,唯有自信,才能收复河山,也为自己未来定下了一个目标,更加坚定了收复河山的志愿。通读全篇,可以说“字字是血泪”。
英雄留千古
岳飞留下的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满江红》之所以能够得到后世如此之高的评价,与作者的为人,生平经历是分不开的,正因为这首词是作者对自身情感的真实表露,才能打动世人之心,成为千古绝唱。
国学文化精读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故土。曾收复襄阳六郡,两度北伐,多次大败金军,金人流传有“憾山易,憾岳家军难”,足见其带领的岳家军之骁勇,每个军士收复故土之心的坚定。后来更是攻下蔡州,郑州等多地,在颍昌之战,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大败金军。后大破朱仙镇,眼看就要拿下开封府,将金人逼退至黄河以北,然而此时朝廷下令班师,以致十年功废!其后岳飞含冤入狱,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年39岁。岳飞死讯传出后,百姓无不为之哭泣。岳飞治军赏罚严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下,以身作则,善于团结人民,联合民间力量一同抗金,深受军士和人民的爱戴。其一生致力于收复故土,抗击金人,精忠报国,赢得了后世的尊重,留下了千古美名。
国学文化精读
纵观两宋期间,还有那位爱国将领能做到像岳飞如此这般?可能有人会想到辛弃疾,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和词人,不错,辛弃疾确实有许多经典之作,但他的生平却无法与岳飞相比,自然也无法达到《满江红》中那般真情实意,感染世人。
一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真实的反映出了岳飞精忠报国,满腔热血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报国之情,也感染了后世每一个爱国者的心灵。孤篇压两宋,唯有《满江红》。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记住啦


一词:《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自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词压两宋:这首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心。
说这首词“一词压两宋”,并不是说这首词写得比苏轼、辛弃疾等宋朝词人更好,而是在宋朝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更让人动容。
孤篇: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孤篇: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孤篇盖全唐:读这首诗,就只有一个字--“美”全诗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韵,结构严谨,字雕句琢,形式与内容巧妙结合,对个人生命经验上升到宇宙意识的哲学思考。
张若虚将一轮明月写得美轮美奂、凄美多情。更难得的是,他还将音律、诗词、思想、意境及其情感完 美融合。所以,才有了“孤篇盖全唐”的评价。

孤篇盖全唐是谁说的话

是闻一多说的,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的意思就是说有这么一首词,精妙绝伦,把北宋和南宋所有的词作品都给压倒了。有这么一首诗,很出色,把唐朝的诗也给比下去了,了不得。
当然,这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要知道,诗的顶峰在唐,词的辉煌在两宋。能把这些时期的作品比下去,说明这一诗一词肯定是不一般的。其实,这句话中一词指的是岳飞的《满江红》,“孤篇”指的是张若虚的一首诗《春江花月夜》。
清人王_运在《湘绮楼论唐诗》中说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盖过大唐众多诗人,无人能及。
唐朝诗词发展成就: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仅《全唐诗》收入的就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诸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等等,不胜枚举。唐诗便是他们共同铸就的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亦是万千中华儿女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词压两宋是哪首词

“一词压两宋”的是指《满江红》,宋代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等待从头部、收拾旧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心。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奋发的精神。

一词压两宋的是什么

一词压两宋的是岳飞的《满江红》。一般认为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岳飞简介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将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满江红》赏析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一词压两宋的是什么

一词压两宋的是岳飞的《满江红》。一般认为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重陷敌手的悲愤,对局势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了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