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倚马可待成语解释
- 2、倚马可待的意思解释
- 3、倚马可待是什么意思
- 4、倚马什么待成语
- 5、成语倚马可待的意思?
- 6、倚马可待什么意思
- 7、倚马可待的解释
- 8、倚马可待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9、倚马可待是什么意思
倚马可待成语解释
1、倚马可待,汉语成语,拼音是yǐmǎkědài,意思是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2、出自《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3、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特指人的文思敏捷,不能用来形容做事比较快,不能等同于“指日可待”。4、相关词:倚官仗势、倚酒三分醉、倚老卖老、倚门傍户、倚门卖笑、倚门倚闾、倚强凌弱。
倚马可待的意思解释
倚马可待指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即完稿。形容才思敏捷,能力出众。连动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在历史上,才思敏捷倚马可待的例子数不胜数,魏有曹植七步成诗,晋有周兴嗣写千字文“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做事需要高效。
在社会上繁忙紧张的工作交往中,主事的、办事的在动笔方面只有掌握“倚马可待”的本领,
才能在信电交往中迅速写成准确无误、明白晓畅的文字以沟通信息,决断问题。
而要想达到“倚马可待”的写作境界,只有勤学苦练,多方实践,天长日久,方能力到功成,挥洒自如。
倚马可待成语典故。
魏晋时期,东晋豫州刺史谢尚穿着便服,和几个宾客一起到江上泛舟散心。不想,就在谢尚这次泛舟散心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位经世之才。船只驶到一个去处,江面上忽然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吟诗声,那诗文辞优美,音调铿锵,谢尚一时兴起便叫宾客把吟诗人请来。
过了一会儿,宾客把一个年轻人带到了船上。原来他叫袁宏,是停泊在附近一艘货船上的佣工。虽然衣着寒酸,但神态气色俊逸,询问下来,他刚才吟诵的是自己作的一首诗。谢尚不禁称赞了他几句。不久,袁宏被谢尚召到州府当参军。后来,极有权势的大司马桓温听说他文才极好,要他去主管府中的文书起草工作。袁宏很称职,他的声名也与日俱增。
桓温是个不安分的人,随着权势的扩大,野心也日渐暴露出来。袁宏对他不满,从而发生了矛盾。一次,袁宏写了篇《东征赋》,赋中赞扬了东晋许多名士,却只字不提桓温的父亲桓彝。其实,桓彝是东晋的忠臣,袁宏在赋中不写他,是出于对桓温的不满。
有人劝他写进去,他不答应。桓温知道后很生气,他很希望袁宏把父亲的事迹写进赋里去,以便为自己的家族扬名。于是他借机,向袁宏提起了这件事:“听说先生写了一篇《东征赋》,其中称赞了许多先贤,但为什么不提到家父呢?”袁宏灵机一动,回答说:“尊公为国捐躯,英名远扬,怎么能不写进去呢?我早已有所考虑,只是没有请教过您,不敢贸然写进去。”
桓温听后虽然高兴,可又心存疑虑地问:“原来如此,那先生准备怎样写呢?”袁宏当场对桓彝的一生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桓温听了,感动得掉下了眼泪。但事情过后,彼此之间又发生了矛盾。
由于袁宏经常与桓温争辩,桓温对他很讨厌,所以不重用他。在一次北征途中,袁宏又触怒了桓温,结果被免去官职,但仍随从出征。桓温北征讨伐前燕时。
队伍抵达前线后,为了鼓舞士气,要发布一篇文告。桓温考虑到进攻在即,文告必须马上张布出来,而别人难以胜任,便把袁宏叫来。
袁宏来后,桓温向他说明了文告要点,并要求当场写出来。袁宏要来纸笔,靠在马身上,手不停笔地写起来,不长时间就将一篇长达七页的文告写成了。桓温取来一看,写得慷慨激昂,相当得体,左右看了也一致称赞。袁宏被免去的官职,终于因此而得到恢复。
倚马可待是什么意思
倚马可待的意思是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倚马可待,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mǎ kě dài,意思是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1、他是有名的才子,文章倚马可待。
2、别人修理这部车子,起码要半天,我来动手却倚马可待。
3、我这位同窗,虽不敢说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却也是才思敏捷,文章出众。
4、官家虽然心胸宽广仁厚,但此时不同平常之日,怕是稍一撩拨,便会忍不住发怒,子虚先生这般肆无忌惮的举止,惹火上身,倚马可待。
5、李白凭借倚马可待的文才,为县宰写写诗,作作序,他们大多会热情款待,临行时还会给一笔钱。
6、古时读书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驰沙场能英勇杀敌,撰作诗文则倚马可待,足为我们的典范。
7、任何人的写作都离不开修改,那种倚马可待的说法,可信度并不高。善待自己笔下的文字,努力去“熔”,去“裁”,你的文章一定精彩!
8、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里的本领,文章写得慢,每写一文,通常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9、而小曹现在虽然能够读书-目十行,过目不忘;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10、没想到这个学生居然敢承题而直书,难道他真有立步成诗,倚马可待的本事?也好,你就在此写吧。
倚马什么待成语
成语大全
倚马可待,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mǎ kě dài,意思是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倚马可待成语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成语名字】
倚马可待
【汉语拼音】yǐ mǎ kě dài
【成语解释】
东晋桓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依靠在马前草拟一篇告示,袁虎不一会儿即写满七张纸,而且文情并茂。#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成语典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闲得利。”
【成语注解】
1、 典故或见于《魏志》。
2、 桓宣武:桓温(公元312~373),字符子,东晋龙亢(今安徽省壤远县西北)人。初拜驸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马,与前燕慕容垂战于枋头,大败而还。后废废帝,立简文帝,阴谋篡夺,威势显赫,未果而卒。谥宣武侯。
3、 袁虎:袁宏(公元328~376),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为桓温记室,太元初,官东阳太守。有《后汉纪》、《竹林名士传》等。
4、 会须: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书,可用于上书、告示、征讨檄文、军队捷报等。
6、 辍笔:停笔。
7、 俄:须臾、片刻。
成语倚马可待的意思?
1. 倚马可待的成语解释
拼音 yǐ mǎ kě dài 【解释】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回文思敏捷答,文章写得快。倚:靠。 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南朝·宋·《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令齿舌间得利。”
2. 处之泰然,倚马可待两个成语各是什么意思
处之泰然 若无其事的样子。含褒义,形容碰到困难厄运或异常情况,毫不在乎,镇定自若。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一般作谓语、宾语。 倚马可待 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3. 倚马可待的成语典故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翻译:晋代桓温领兵北征,命令袁虎速拟公文,袁虎靠着战马,一会就写成了七张纸,而且写得很好。 1、正确例句: (1)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2) 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的本领,所以文章写得很慢。每写一文,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2、错误例句:过去的很多人认为,在我们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后,凭借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化腾飞就会倚马可待。(应用“指日可待”。)
4. 美轮美奂, 气宇轩昂,破镜重圆,青云直上,洛阳纸贵,倚马可待,巧夺天工,相敬如宾,等成语意思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 气宇轩昂:形容一个人气度不凡 破镜重圆:感情破内裂的夫妻重新容和好 青云直上:形容进展顺利、仕途得意 洛阳纸贵:左思作《三都赋》,广受称议,文人争相抄录,导致纸价上涨。形容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 倚马可待:靠在战马背上起草文件。形容写作文章迅速。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精湛 相敬如宾:夫妻间交往如宾客一般,形容夫妻间相互尊敬,和睦恩爱
5. 倚马可待属于什么结构的成语
【成语】:倚马可待 【拼音】:yǐ mǎ kě dài 【解释】: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示例】:请日试万言,~。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近义词】:倚马七纸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文章写得快 【成语故事】: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 (倚马可待,倚马可待) 形容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 唐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 臧克家《在民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写诗不能一挥而就,千行百句,倚马可待。”参见“倚马”。
6. 成语“倚马可待”什么意思
词目复 倚马可待 发音 yǐ mǎ制 kě dài 释义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思敏捷,下笔成章。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示例 请日试万言,~。(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文章写得快
7. 成语,指什么动物,《倚马可待》
应该是马 倚马可待 yǐ mǎ kě dài [释义]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版等着完稿。比喻文权章写得快。 [语出] 唐·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文章写得快 [例句] 请日试万言,~。(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8. 成语骑马可待的意思
倚马可待 发音 yǐ mǎ kě dài 释义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专比喻文章写得快属。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9. 倚马可待有什么成语典故
【解释】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 成语典故 编辑 出处 桓宣武北征版,袁虎时从,权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翻译:晋代桓温领兵北征,命令袁虎速拟公文,袁虎靠着战马,一会就写成了七张纸,而且写得很好。 故事 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虎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线,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一会儿就写了七张纸,而且写得很好。
10. 倚马可待成语典故
倚马可待_成语解释 【拼音】:yǐ mǎ kě dài 【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例句】:请日试万言,~。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倚马可待什么意思
倚马可待的意思: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读音:倚马可待 [yǐ mǎ kě dài]。引证: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例句:我这位同窗,虽不敢说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却也是才思敏捷,文章出众。语法:作谓语、定语;特指人的文思敏捷。
近义词:
一、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释义: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引证: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
二、七步之才 [qī bù zhī cái]。
释义:形容才思敏捷。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陈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有愧色。”
倚马可待的解释
倚马可待的解释形容 才思敏捷,为文顷刻而成。 唐 李白 《与韩荆州朝宗书》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 倚马 可待。” 《儿女 英雄 传》 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 倚马 可待。” 臧克家 《在民歌古典诗歌 基础 上发展新诗》 :“写诗不能 一挥而就 ,千行百句, 倚马 可待。” 参见 “ 倚马 ”。 词语分解 倚马的解释 靠在马身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绝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唐 可待的解释 就会;就要。 元 马致远 《 青衫 泪》第二折:“若再不肯,你写一封假书,只说 白侍郎 已死,他可待肯了。” 明 陈与郊 《文姬入塞》杂剧:“今日里,可待离龙城,还凤穴。”
倚马可待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198 成语 倚马可待 注音 ㄧˇ ㄇㄚˇ ㄎㄜˇ ㄉㄞˋ 汉语拼音 yǐ mǎ kě dài 释义 东晋桓温领兵北伐,命令袁虎依靠在马前草拟一篇告示,袁虎不一会儿即写满七张纸,而且文情并茂。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后用「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典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1>桓宣武2>北征,袁虎3>时从,被责免官。 会须4>露布文5>,唤袁倚马前令作。 手不辍笔6>,俄7>得七纸,殊可观。 东亭在侧,极叹其才。 袁虎云:「当令齿舌闲得利。」 〔注解〕(1)典故或见于《魏志》。 (2)桓宣武:桓温(西元312~373),字元子,东晋龙亢(今安徽省壤远县西北)人。 初拜驸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马,与前燕慕容垂战于枋头,大败而还。 后废废帝,立简文帝,阴谋篡夺,威势显赫,未果而卒。 諡宣武侯。 (3)袁虎:袁宏(西元328~376),字彦伯,东晋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 有逸才,为桓温记室,太元初,官东阳太守。 有《后汉纪》、《竹林名士传》等。 (4)会须:恰逢需要。 (5)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书,可用于上书、告示、征讨檄文、军队捷报等。 (6)辍笔:停笔。 辍,音 ㄔㄨㄛˋ。 (7)俄:须臾、片刻,音ㄜˊ。 〔参考资料〕《魏志》(据《琱玉集.卷一二.聪慧》引)元瑜姓阮,名瑀,字元瑜,魏时陈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 时韩遂据陇,集众起谋。 曹操时因出行,使瑜马上作书,欲与韩遂,瑜马上具草,顿笔即成,以示曹公。 公索笔欲改之,卒无下笔之处也。 另可参考:《典略》(据《艺文类聚.卷五八.杂文部四.书》引) 典故说明 东晋时的袁虎颇富文才。 晋废帝太和四年,大将军桓温领兵北伐鲜卑,急须草拟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随行的袁虎倚在战马前立即起草。 不一会儿,袁虎就写满了七张纸,而且写得文情并茂。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记有此事。 后来这故事被浓缩成「倚马可待」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其实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马可待」的阮瑀。 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经担任曹操的的书记官。 《魏志》载汉献帝建安七年,韩遂在陇地一带作乱,曹操准备带兵征讨,大军出发之际,他突然觉得应该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敌营,于是将这项任务交给阮瑀。 阮瑀骑在马上,只花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 曹操接过写好的文稿,拿起笔想要修改,但看来看去却找不出下笔之处。 书证 01.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02.宋.欧阳澈〈送吴教授〉诗:「万言倚马亦可待?睥睨谪仙当并驰。」 03.《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八岁即能属文,十岁便娴诗律,下笔数千言,倚马可待。」 04.《醉醒石》第六回:「(李微)少年博学,诗词书翰,无有不工。 真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05.《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公子此时,一团兴致,觉得这事,倚马可待;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文思敏捷,写作迅速。 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文思敏捷」的表述上。 【例 句】<01>要有倚马可待的文才,不能只靠天分,必须累积大量的知识与见闻。 <02>他的学养本佳,原有倚马可待之才,今天让他即席演讲,满座风生,果然精采绝伦。 <03>古时读书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驰沙场能英勇杀敌,撰作诗文则倚马可待,足为我们的典范。 <04>他有洞察世情的锐利眼光与倚马可待的才思,多年来每天都在报上发表社论,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近义词: 一挥而就,七步成诗,下笔千言,援笔立就,笔翰如流,意到笔随 反义词: 江郎才尽,搜索枯肠,呕心沥血 辨识 参考语词 倚马才,倚马才高,倚马立成,立马万言,倚马雄才,挥毫立马,才高倚马,才堪倚马,倚马之才,袁宏倚马,倚马成文,挥毫倚马
倚马可待是什么意思
拼音:yǐ mǎ kě dài解释: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例句:请日试万言,~。(唐·李白《与韩荆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