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蝽科,长蝽科的介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3 13:17:14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蝽科的虫子都有哪几种?

网蝽。
前翅全部膜质,喙和触角均分4节。前足适用捕捉。日本人称为军配虫,以往中国昆虫学书籍中亦有采用此名者。世界性分布,已知1800余种,中国已知约150种,是经济上重要而且常见的一类害虫。
卵多数产于寄主植物组织内,香蕉形或长椭圆形。一端具有卵盖,卵盖四周常有发达的领圈状构造(领状缘),有时可甚长。若虫体表常具各式突起或棘刺,腹部第3~4及第4~5节节间各具臭腺开口。
扩展资料
生活于寄生植物上。寄主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在树木上为害的网蝽种类很。
常有群集习性,一张叶片反面可见大量若虫聚集,但一群中的成虫数目往往不多。若虫活动迟缓,成虫则较活泼,但一般情况下亦甚少飞翔。叶片于刺吸处出现黄白色点斑,数量大时可导致枯萎,为害状与叶蝉相似。
此虫的排泄物成黑褐色液滴状,在若虫密集之处,叶片反面常被这种排泄物严重沾污。少数种类尚可形成虫瘿,若虫在瘿内生活。若虫暗黑色,体侧有刺突,与成虫形状相差甚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蝽

你知道蝽的种类有哪些么?

学名叫“椿象”,也叫 “蝽”。象科属半翅目,它们乃半翅目中种类最多的一群,全世界单椿象科种类就约5000种。椿象科有肉食性及植食性两类。椿象是有名的臭气专家,它们具有臭腺,在幼虫时位于腹部背板间,成虫时则转移到后胸的前侧片上,遇危险时便分泌臭液,借此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
异翅亚目此亚目昆虫通称“蝽”或“椿象”。体扁平,微小到大型。口器长喙状,适于刺吸。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后翅全部膜质或退化。后足基节旁有挥发性臭腺的开口,遇敌时即放出臭气,故有“放屁虫”之名。不完全变态。种类极多,约有三万余种,如各种椿象和军配虫是农业害虫;臭虫是医、牧害虫;食虫椿象捕食小虫,是益虫;水栖常见的有田鳖、红娘华和松藻虫等,捕食幼鱼,是淡水养殖的敌害;供中药用的九香虫和供食用的桂花蝉,是资源昆虫。
有些种如东方的荔蝽(T. papillosa)有发音器,受惊时发出嘈杂的声音。荔蝽还能把臭液喷出15~30公分(6~12吋)远。蝽科昆虫之间差异很大,以致有的学者把它分成不同的科。盾蝽科长8~10公釐(0.3~0.4吋),胸部盾形,几乎遮住整个腹部,如中东和中亚的谷物害虫扁盾蝽。
为害草坪草的主要种类有赤须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和小黑盲蝽等;为害豆科草坪草的主要有绿盲蝽、三点盲蟮、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等。赤须盲蝽 分布于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牧草盲蝽分布
异翅目(Heteroptera)蝽科(Pentatomidae)约5,000种昆虫的统称,英文名称取自它们分泌的一种恶臭液体。凡是它沾过的植物、水 [2 果或叶上都会留下这种臭味,闻之令人作呕。异翅目蝽科昆虫,5000余种。旧称蝽象。此类昆虫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成臭气,所以又有放屁虫、臭板虫、臭大姐等俗名。中国已知约500种。
中国的知名的种类还是不多的,他有一个科学的名字他就叫做田村,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这些动物。
当它们栖息在树皮或叶上时,这些昆虫多会伪装它们的颜色(棕、绿或金属色)和形状(椭圆、宽或稍微有点凸),融入其中。
头和前胸构成一个尖端向前的三角形。有些种类(盾蝽科〔Scutelleridae〕)背上的这种三角形(小盾板)区很大,形成一个突出的盾牌状,遮住整个腹部。
蝽科总称:
异翅目蝽科昆虫,5000余种。旧称蝽象。此类昆虫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成臭气,所以又有放屁虫、臭板虫、臭大姐等俗名。中国已知约500种。
异翅目(Heteroptera)蝽科(Pentatomidae)约5,000种昆虫的统称,英文名称取自它们分泌的一种恶臭液体。凡是它沾过的植物、水果或叶上都会留下这种臭味,闻之令人作呕。

蝽科的简介

多数种类植食性。成虫、若虫将针状口器插入嫩枝、幼茎、花果和叶片组织内,吸食汁液,造成植株生长缓滞,枝叶萎缩,甚至花果脱落;小部分种类是肉食性,以鳞翅目、鞘翅目的幼虫和同翅目的成虫与若虫为猎捕对象。中国常见的种类如稻黑蝽、稻褐蝽、稻绿蝽、稻小赤曼蝽,主要危害小稻;荔蝽、硕蝽、麻皮蝽、茶翅蝽,主要危害果树;菜蝽、短角瓜蝽、细角瓜蝽,主要危害瓜、菜;另外,如蠋蝽(见彩图)、疣蝽、厉蝽等,则以猎捕其他软体昆虫为食。蝽科是半翅目-异翅亚目中最常见的大科之一,全世界已知760属4100种,国内已知170多属,500余种。蝽科全部为陆生昆虫,大多数为植食性种类,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其中益蝽亚科为捕食性种类,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和生物防治的利用对象,因此,该科昆虫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国内外已从分类学、细胞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生物防治等各个方面对蝽科进行了广泛的探究。在系统学方面,蝽科内亚科及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目前已从外部形态特征、卵形态特征、染色体等方面进行过探索,各家意见不一。 本文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两个方面分别对蝽科部分种类进行了探究,形态学方面,选取蝽科昆虫40个重要的外部形态特征,采用Wagner简约法建立了蝽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关系;分子系统学方面,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并测定了蝽科及关系较近的盾蝽科、荔蝽科和土蝽科23种昆虫线粒体COⅡ基因585 bp长度的序列,借助系统发育分析相关软件,采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及贝叶斯推论法(BI)4种方法从科、亚科、属等分类水平探索了蝽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蝽科昆虫有哪些

 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常见昆虫.体大型或中型,吸嚼式口器.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车蝗; 斑腿蝗科: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
    蝼蛄科:单刺蝼蛄、东方蝼蛄.
    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身体微小.一般黄褐或黑色.眼发达.触角较长,锉吸式口器.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
    蓟马科: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 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
    同翅目(Homoptera)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
    粉虱科:温室白粉虱;
    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
    蜡蝉科:斑衣蜡蝉
    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
    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
    绵蚧科:吹绵蚧;
    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
    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
    半翅目(Hemiptera)通称“蝽”或“椿象”;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虫”、“放屁虫”之名.
    网蝽科:梨网蝽、香蕉网蝽; 花蝽科:细角花蝽、微小花蝽;
    缘蝽科:针缘蝽、稻蛛缘蝽; 蝽科:稻褐蝽、稻黑蝽、稻绿蝽.
    盲蝽科: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
    脉翅目(Neuroptera)常称为“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是捕食蚜虫、蝶蛾幼虫等肉食性益虫.
    草蛉科: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
    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纲中第二大目.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成虫称蛾或蝶.虹吸式口器,形成长形而能卷起的喙;已知有十四万种左右,其中蛾类90%多,蝶类不足10%.蛾与蝶的异同 蝶类触角末端膨大,而蛾类触角呈线状或羽状;蝶类休息时翅合拢立于背上,而蛾类休息时则将翅平放于身体两侧或收缩成屋脊状;蝶类大多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大多夜间活动,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谷蛾科:谷蛾、衣蛾; 刺蛾科:黄刺蛾、褐刺蛾、扁刺蛾;
    麦蛾科:麦蛾、棉红铃虫、甘薯麦蛾; 菜蛾科:小菜蛾;
    蛀果蛾科: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虫);
    卷蛾科:大豆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顶梢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拟小黄卷叶蛾;
    螟蛾科:二化螟、豆荚螟、玉米螟、三化螟、菜螟、稻纵卷叶螟、条螟、棉卷叶野螟、桃蛀螟;
    夜蛾科:食叶种类:黏虫、斜纹夜蛾、稻螟蛉、棉小造桥虫、甜菜夜蛾;蛀食种类:大螟、棉铃虫、鼎点金刚钻;切根种类: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
    毒蛾科:盗毒蛾、舞毒蛾; 天蛾科:甘薯天蛾、豆天蛾;
    弄蝶科:直纹稻弄蝶、隐纹谷弄蝶; 凤蝶科:柑橘凤蝶、玉带凤蝶;
    粉蝶科:菜粉蝶; 蛱蝶科:苎麻赤蛱蝶、苎麻黄蛱蝶;
    鞘翅目(Coleoptera) 昆虫纲第一大目,有30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通称甲虫,简称“甲”.一般躯体坚硬,有光泽.头正常,也有向前延伸成喙状的(象鼻虫),末端为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坚硬,称鞘翅,无明显翅脉.
    芫菁科:豆芫菁; 步甲科:金星步甲、皱鞘步甲、麦穗步甲;
    叩头虫科:沟叩头虫(沟金针虫)、细胸叩头虫(细胸金针虫);
    皮蠹科:谷斑皮蠹、黑皮蠹; 吉丁虫科:柑橘小吉丁虫、金缘吉丁虫;
    瓢虫科:益虫:澳洲瓢虫、龟纹瓢虫、黑襟瓢虫、七星瓢虫;害虫: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
    拟步甲科:黄粉虫、黑粉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
    丽金龟科:铜绿异丽金龟; 鳃金龟科:暗黑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
    天牛科:桑天牛、星天牛、橘褐天牛、桃红颈天牛;
    叶甲科:(又名:金花虫)大猿叶虫、小猿叶虫、黄守瓜、黄曲条跳甲;
    豆象科: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 象甲科:玉米象、米象;
    膜翅目(Hymenoptera)包括各种蚁和蜂.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叶蜂科)和细腰亚目(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等).
    叶蜂科:小麦叶蜂、梨实蜂;
    姬蜂科:黄带姬蜂、黏虫白星姬蜂、螟蛉悬茧姬蜂、棉铃虫齿唇姬蜂、螟黑点疣姬蜂;
    茧蜂科:益虫:中华茧蜂、螟黑纹茧蜂、螟蛉绒茧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印度蚜茧蜂、棉蚜茧蜂;
    小蜂科:益虫:广大腿小蜂; 金小蜂科:黑青小蜂、蝶蛹金小蜂;
    赤眼蜂科:益虫: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
    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蝇、虻等.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前翅膜质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瘿蚊科: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稻瘿蚊;
    实蝇科:柑橘大实蝇、瓜实蝇; 食蚜蝇科:益虫:细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
    潜蝇科:麦叶灰潜蝇、美洲斑潜蝇、豆秆黑潜蝇;
    黄潜蝇科:麦秆蝇; 花蝇科:种蝇、葱蝇、萝卜蝇;
    寄蝇科:伞裙追寄蝇、玉米螟厉寄蝇、黏虫缺须寄蝇;

蝽科的介绍

蝽科 Pentatomidae; stinkbug 半翅目的1科。旧称蝽象。此类昆虫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成臭气,所以又有放屁虫、臭板虫、臭大姐等俗名。中国已知约500种。

蝽的种类

蝽的种类有:稻黑蝽、荔蝽、硕蝽、蠋蝽、疣蝽等。
1、稻黑蝽
稻黑蝽的成、若虫刺吸稻茎、叶和穗部汁液,受害处产生黄斑,严重的分蘖和发育受抑,造成全株枯死。
2、荔蝽
荔蝽是荔枝、龙眼的主要害虫,常年减产20-30%,大发生年份则达80-90%。还危害柑橘、梅、梨、桃、橄榄、香蕉等果树。
3、硕蝽
硕蝽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害虫。寄主为板栗、白栎、苦槠、麻栎、梨树、梧桐、油桐、乌桕等等。若虫和成虫刺吸新萌发的嫩芽,造成顶梢枯死,严重影响果树的开花结果。
4、蠋蝽
蠋蝽是属于蝽科的一种灰色昆虫。又名“猎蝽”,俗称“臭大姐”。成虫:雌虫体长11.5-14.5mm,体宽5-7.5mm;雄虫体长10-13mm,体宽5—6mm。
5、疣蝽
疣蝽是半翅目,蝽科,益蝽亚科的一种。

臭大姐是什么昆虫怎么防治,附危害


1、是哪种昆虫:臭大姐(椿象)是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昆虫,大部分的臭大姐属于一种害虫,比如稻褐蝽和稻绿蝽主要危害水稻,荔蝽和麻皮蝽主要危害果树,细角瓜蝽和短角瓜蝽则会对瓜类与蔬菜造成危害。2、如何防治:椿象可以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来防治,若发生严重,可以用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
一、臭大姐是什么昆虫怎么防治
1、是哪种昆虫
(1)臭大姐的学名叫做椿象,是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昆虫,其体色为黑褐色,在头部背侧的后方有一对微小的纵斑,颜色为橙黄色或者橙褐色。
(2)臭大姐主要有稻褐蝽、稻绿蝽、荔蝽、麻皮蝽、细角瓜蝽、短角瓜蝽等种类,而大部分的种类则属于害虫,比如稻褐蝽与稻绿蝽便会对水稻造成危害,荔蝽与麻皮蝽主要危害果树,而细角瓜蝽与短角瓜蝽主要危害一些瓜和一些菜,因此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2、如何防治
(1)一般可以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来防治椿象,可以在移栽蔬菜、棉花等作物的时候,穴施或者撒施1%呋虫胺颗粒剂1-2kg进行防治。
(2)如果椿象发生很严重,一般可以用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臭大姐的危害
1、危害
(1)臭大姐在危害梨、桃、苹果等果树的时候,会导致果子变成猴头桃、梨疙瘩,并造成味道变苦,让它失去食用的价值。
(2)对于柳树、榆树、桑树、杨树、槐树、泡桐、石榴等一些绿化树木以及花卉,臭大姐会吸收掉花蕾、花瓣、叶片、嫩叶等部位的汁液,从而降低美化效果。
2、臭大姐发生的条件
(1)在雨水多的季节,因为空气湿度加大的原因,便给越冬卵提供了有利的孵化条件,从而造成孵化率大幅度上升。
(2)臭大姐具有一定的趋光性,喜欢高温多雨的天气,也喜欢生长茂密的棉田,当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时候,更利于它的孵化以及繁殖。

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一种蝽的若虫,品种是麻皮蝽。属于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昆虫,属于害虫。
黄斑椿象若虫。黄斑椿象,半翅目椿象科昆虫。蝽,俗称臭屁虫。
这个是麻皮蝽,具体知识可以查一下。
这是“打屁虫”!臭得很。
臭虫,不过具体叫啥我不知道。
麻皮蝽属于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昆虫。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辽宁,陕西、四川、云南,广东、海南,沿海各地及台湾,黄河以南密度较大;寄主有苹果、枣、沙果、李、山楂、梅、桃、杏、石榴、柿、海棠、板栗、龙眼、柑橘、杨、柳、榆等及林木植物。刺吸枝干、茎、叶及果实汁液,枝干出现干枯枝条;茎、叶受害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提前脱落;果实被害后,出现畸型或猴头果,被害部位常木栓化,失去食用价值,对产量及品质有很大损失。
中文学名
麻皮蝽
拉丁学名
Erthesina fullo (Thunberg)
别 称
黄斑蝽、麻蝽象、麻纹蝽、臭大姐

监控红外线光对蝽科有影响吗

没有。蝽科昆虫的视觉主要依赖于紫外线和可见光谱,对于红外线光谱较为不敏感,生活习性与红外线光无关。

长蝽科的介绍

长蝽科为半翅目中的大科之一,本科昆虫多为中、小型种类。广义的长蝽科是指昆虫分类中的长蝽总科,狭义的长蝽科做为长蝽总科下的一个科进入分类目录。狭义长蝽科昆虫为陆生蝽类,体形多样,据Slate记载,世界已知4248种,中国已知约320种,世界性广泛分布。主要生活于地表和地被物间以及植物上,有相当一部分种类嗜食果实和种子、吸食植物汁液等。若虫拟态蚂蚁的种类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