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晨钟暮鼓的意思
闻钟声 烦恼轻
叩钟偈简谱
智慧长 菩提增
离地狱 出火坑 愿成佛 度众生
唵伽啰帝耶莎婆诃(三遍)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一字一叩)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一字一叩)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叩钟)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
(叩钟)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叩钟)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叩钟)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叩钟)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叩钟)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叩钟)
令我早证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叩钟)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叩钟)
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
(叩钟)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叩钟)
叩钟偈简谱
叩钟偈简谱
(叩钟)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叩钟)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叩钟)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叩钟)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叩钟)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王菩萨
(叩钟)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
(叩钟)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
(叩钟)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
(一字一叩钟)
南无三洲感应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轻鸣三声)
暮叩钟偈
(口白)
愿此钟声超法界
铁围幽暗悉皆
扩展资料:
晨钟暮鼓
晨钟暮鼓,读音为chén zhōng mù gǔ,意思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出自唐·李咸用《山中》诗。
晨鼓暮钟
敲钟击鼓,确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但是并不在除夕之夜作为除旧迎新之举,而是每天早晚撞击。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佛教传人,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是集众(僧徒)参禅的寺规。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写《李娃传》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一禁,即夜禁。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
不过,在汉魏时期,报时方式却是晨鼓暮钟,恰恰与唐代相反。汉蔡邕撰《独断》记:
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
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滴漏是古代计时器具,根据刻度分夜漏和昼漏。夜漏尽,乃夜时将尽,天将明;昼漏尽,则日时将尽,夜已临。汉代击鼓迎晨,是因为鼓声振奋,催人劳作。早在先秦时期,鼓已作为壮音,出征先要击鼓,如《诗经·邶风·击鼓》所记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唐朝年间(804—850),日僧空海、圆仁等大师将梵呗请至日本大原生根,谓之“鱼山声明”。真鉴大师请至韩国,称之“鱼山”。故历史上曹植一直被尊为佛教音乐始祖,鱼山也成佛教梵呗标准“丛林腔”典范的代名词。
流失千年至今,经肩负传承使命的梵呗高僧永悟禅师正本清源,传承重辉,2008年6月成功申报,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全称“鱼山梵呗”。永悟法师重建的鱼山梵呗寺,享有“梵呗祖庭”之美誉,历来著有《鱼山声明集》《中国鱼山梵呗论文集》《鱼山梵呗声明集》《中国梵呗传承法要》等行世。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晨钟暮鼓
晨钟暮鼓的意思是早晨的钟声和晚上的鼓声。
另外晨钟暮鼓的几种用法:
一、常用来做一种氛围描写
晨钟暮鼓四字浓缩了时间,空间,物体和声音,同时“晨暮相对”“钟鼓相近”可以说十分巧妙。
例句:
宋朝欧阳修《庐山高》诗曰:“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幡幢。”写的是庐山的佛寺。佛寺清晨撞钟,傍晚击鼓,用以报时。
二、作为时间的推移
陆游《短歌行》就有“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之句。在这里表示时间的推移。
例句:
元朝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第二折也有“时间推移”的意思:“程婴,你只依着我便了,我委实的捱不彻暮鼓晨钟。”
三、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
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写《李娃传》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一禁,即夜禁。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
内容整理自《汉典》《古典》和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多指教
晨钟暮鼓是什么意思
晨钟暮鼓,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 zhōng mù gǔ,意思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出自唐·李咸用《山中》。
成语典故: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483年-493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
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因为“晨钟暮鼓”这个词条,谐音:臣忠目古,很多人以为寺庙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这是询问了寺庙的高僧后得知的。
晨钟暮鼓与晨鼓暮钟。敲钟击鼓,确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但是并不在除夕之夜作为除旧迎新之举,而是每天早晚撞击。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佛教传人,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是集众(僧徒)参禅的寺规。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写《李娃传》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一禁,即夜禁。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者称为“犯夜”,要受拘禁。
不过,在汉魏时期,报时方式却是晨鼓暮钟,恰恰与唐代相反。汉蔡邕撰《独断》记: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滴漏是古代计时器具,根据刻度分夜漏和昼漏。夜漏尽,乃夜时将尽,天将明;昼漏尽,则日时将尽,夜已临。汉代击鼓迎晨,是因为鼓声振奋,催人劳作。早在先秦时期,鼓已作为壮音,出征先要击鼓,如《诗经·邶风·击鼓》所记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晨钟暮鼓的意思
1、晨钟暮鼓,读音为chén zhōng mù gǔ,意思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出自唐·李咸用《山中》诗。
2、古文引证: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3、例句:导师一席话如晨钟暮鼓,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
晨钟暮鼓什么意思
问题一:晨钟暮鼓的意思 早上敲钟,晚上打鼓。一般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如陆游的“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成语出处 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问题二:"晨钟暮鼓"是什么意思?用来说什么的 ? 成语: 晨钟暮鼓 (拼音:chén zhōng mù gǔ)
出处: 唐?李成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意思: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例子: 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杳霭罗幡幢。(宋?欧阳修《庐山高》诗)
问题三:晨钟暮鼓的意思是什么? 晨钟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解释]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
[出自] 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问题四:晨钟暮鼓 安之若素什么意思 1.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如陆游的“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也指古时(汉魏除外)城内的报时法。
2.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问题五:晨钟暮鼓是什么意思 晨钟暮鼓::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问题六:晨钟暮鼓的意思是什么 晨钟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 处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问题七:晨钟暮鼓,安之若素的意思 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
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问题八:暮鼓晨钟 安之若素是什么意思 暮鼓晨钟
mù gǔ chén zhōng
[释义] 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比喻令人警觉醒悟的学说或言论。形容僧尼那样寂寞单调的生活。
[语出] 南北朝?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正音] 晨;不能读作“cén”。
[辨形] 暮;不能写作“幕”。
[用法] 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导师一席话如~;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
安之若素
ān zhī ruò sù
[释义]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语出] 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正音] 素;不能读作“sū”。
[辨形] 素;不能写作“苏”。
[近义] 泰然处之 漠然置之 随遇而安
[反义] 惊慌失措 寝食不安 见异思迁
[用法] 形容面对困窘的境遇毫不介意;心情平静。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与“随遇而安”有别:~的“之”是有所指的;即不如意的境况等;“随遇而安”表示能适应任何环境;不一定有所指。
[例句]
①面对歹徒行凶;怎能~!
②这位老科学家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却~。
满意望采纳
问题九:晨钟暮鼓什么意思啊 晨钟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 处
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例 句
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杳霭罗幡幢。
问题十:晨钟暮鼓 安之若素什么意思 1.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如陆游的“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时休”。也指古时(汉魏除外)城内的报时法。
2.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晨钟暮鼓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成语是【晨钟暮鼓】,这个成语指佛寺中早晨敲钟、晚上击鼓以报时间,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褒义成语。
晨钟暮鼓出自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这就是成语“晨钟暮鼓”的由来。
【晨钟暮鼓】是一个联合式结构的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语、状语。
【晨钟暮鼓】的近义词有【当头棒喝、暮鼓晨钟】等,其中【暮鼓晨钟】和【晨钟暮鼓】意思相同,【当头棒喝】意思是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那我们怎么用晨钟暮鼓这个成语来造句呢?他隐居寺院后,岁月就随着晨钟暮鼓而一天天消逝了。
如果用【晨钟暮鼓】来成语接龙,则可以接:鼓舞人心、鼓衰气竭、鼓旗相当、鼓腹而游、鼓舞欢欣等。
好了,本期视频就到这里,以上就是成语晨钟暮鼓的全部介绍,你学会了吗?
晨钟暮鼓的意思
晨钟暮鼓的意思是寺庙中用以报时的早晚钟鼓。原形容僧尼的孤寂生活或时间的推移。后也用以比喻令人警悟的语言。
读音:
[chén zhōng mù gǔ]
出处:唐?李咸用?《山中》:一簇烟霞荣辱外,秋山留得傍檐楹。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世上路岐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
例句:老师的话犹如晨钟暮鼓,时时提醒我要发奋苦读。
近义:当头棒喝
引证
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晨钟暮鼓杳霭罗_幢。
宋·欧阳修·《庐山高》
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宋·陆游·《短歌行》
这些时想晨钟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
元·吴昌龄·《东坡梦》一折
三复此编,可当晨钟暮鼓,唤醒众生。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玉红册》
造句
1, 不必说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古色古香古城墙,晨钟暮鼓的钟鼓楼,也不必说幽静美丽的兴庆宫,庄严肃穆的历史博物馆,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单是小小的碑林,就让我感慨万分。
2, 晨钟暮鼓常盈耳廉洁自律挂心中。
3, 古人云:“晨钟暮鼓,惊醒多少名利之客。”。
晨钟暮鼓是什么意思
拼音:chén zhōng mù gǔ解释: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出处:唐·李成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例句:但见丹霞翠壁远近映楼阁,~杳霭罗幡幢。(宋·欧阳修《庐山高》诗)
晨钟暮鼓的意思
晨钟暮鼓意思:佛寺中早晨敲钟、晚上击鼓以报时间。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说暮鼓晨钟。
晨钟暮鼓读音:chén zhōng mù gǔ。
晨钟暮鼓出处: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晨钟暮鼓例句
1、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道号经声,唤回苦海梦迷人。
2、犹如晨钟暮鼓,击醒了学子心中梦魇。
3、凌峰用玄气喝出的这个滚字,如晨钟暮鼓震耳发聩。
4、待得第二天申时,傅天泽还没有睡醒,便听到一阵阵晨钟暮鼓般的玄妙音理,只见宽达数丈的玉石大道上,几顶上好沉香木雕琢而成的轿子,正缓缓前进。
5、指手画脚、绵里藏针、平易近人、身无长物、数米而炊、晨钟暮鼓等,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晨钟暮鼓是什么意思
释义:佛教规矩,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说暮鼓晨钟。
拼音:chén zhōng mù gǔ
出处:南北朝·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翻译:傍晚的戍楼里传来鼓声,清晨的早上山寺里传来钟响。
古文引证: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翻译:百年的盛大之势变成如今这般,是世人都该感到悲哀的,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的声音没有停下的时候。
例句:导师一席话如晨钟暮鼓,撞击着我的心扉,使我恍然大悟。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金口木舌
拼音:jīn kǒu mù shé
释义: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翻译:如果要重现他当初的学说理念,那还不如让诸位儒生以木舌为铜铃宣扬教化。
2、当头棒喝
拼音:dāng tóu bàng hè
释义:佛教禅宗和尚接待来学的人的时候,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
例句:我们应该当头棒喝那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分子,使他们立即停止各种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