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六岁儿童有必要查微量元素吗?微量元素指的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8 11:34:40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微量元素有必要测吗?

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人体内的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微量元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元素。对于钙、钠等这些都不属于微量元素。我们先了解微量元素有哪些,再去了解微量元素检查是否有必要。
钙并不属于微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才称为微量元素。
医疗机构常做的元素检查包括:常量元素钙、磷、镁,微量元素铜、铁、锌。到目前为止,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有铁、铜、锌、钴、锰、铬、硒、碘、镍、氟、钼、钒、锡、硅、锶、硼、铷、砷等。这些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尽管它们在人体内含量极小,但它们对维持人体中的一些决定性的陈新代谢确实十分必要的。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监测的结果可以参考,是否需要进补,进补多少剂量应该由医生来分析和制定
6个月以上小儿也并非都需要检测微量元素,如果每个月做保健,小儿的体格生长都在正常范围内、营养摄入正常、没有频繁的呼吸道、肠道感染。就没有必要检测微量元素,均衡饮食即可。孩子只要正常进食,合理搭配膳食,一般不会发生微量元素缺乏,不必盲目要求检查。
一、微量元素检查没有必要
6个月以下宝宝,如果没有不适症状,检查微量元素是没有必要的。因为6个月以下宝宝,营养物质的供应主要来源于母乳,可以保证宝宝营养的需求,通常不会造成宝宝身体微量元素的缺乏,这个时期的宝宝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查,可能会增加宝宝或家长的负担。
二、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
1、6个月以下宝宝:如果确实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有食欲降低、注意力下降、发育不良、智力下降时,怀疑有锌、铁、钙、碘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时,可在正规医疗机构遵医嘱进行微量元素检查,查看是否有微量元素的缺乏;
2、6个月以上宝宝:这时大部分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如果宝宝辅食添加不及时、不足,宝宝挑食、偏食,可能会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这个时期的宝宝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也是有必要的。
另外,微量元素检查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只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平时需要多观察宝宝是否有不适症状。宝宝是否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还需要专业医生,评估宝宝的具体情况后进行。
宝宝想要快速的成长和发育,就离不开各种元素的补充,这时候就需要妈妈及时的做出营养可口的食物,在缺乏的时候还要通过口服的药物治疗,不然很容易造成宝宝身体出现各种症状,那么微量元素检测有必要吗?
1、给宝宝做微量元素的检测是有必要的,这样才可以对体内的各种钙质,铁元素等做全面的分析,一旦出现了缺少的情况,就可以合理的补充,锌元素缺乏,很容易造成宝宝长期的拉肚子,并且反复的出现呼吸道的感染,这时候胃口会下降,皮肤也会变得粗糙,在缺少钙质的时候,还有可能造成宝宝出现软骨病。
2、对宝宝补充各种元素的时候,要提前的向医生请教,千万不要自己胡乱的进补,这样很容易造成营养过剩的情况,在补钙的时候要让宝宝多在户外锻炼,接受阳光的照射,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钙质吸收,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搭配各种食物,多让宝宝喝温和的白开水,或者经过稀释的新鲜果汁,帮助体内毒素很好排出。
3、宝宝的月份已经达到6个月以上,就要及时的添加各种稀软的食物,比如说清淡的米粉,煮的软的面条,精心熬制的粥,要给宝宝买来专门的碗和勺子。
微量元素检查现在是存在争议的检查项目,很多育儿专家不建议做微量元素检测。如果孩子有缺锌、缺铁等情况,身体会表现出相应的一些症状。
比如缺铁儿童会出现身体疲倦、乏力、皮肤苍白、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等症状。缺锌的儿童会出现食欲下降、面色苍白、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等。
儿科医生会通过孩子的临床症状和血常规等检查,诊断是否缺乏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检查的作用是帮助医生和家长了解宝宝在某一段时期体内主要微量元素的比例,以便对宝宝的健康做出正确的判断,由此可见,它有存在的必要性。但这不代表宝宝每个月都要做微量元素检查。目前宝宝进行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是在定期体检时,通常是半岁以后的检查很重要,每年检查一次。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以母乳为主,完全可以确保充分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不必做检测。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父母喂养情况,结合宝宝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
对再大一点儿的宝宝,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所以说,宝宝的微量元素检查不是医生下达的圣旨必须做,而是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建议家长给宝宝做。
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合格的父母自然欣喜不已,不合格的父母一定是紧张万分这两种反应都有些过头,因为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值来看,宝宝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能简单地靠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做判断,必须结合宝宝所表现出的症状才能作出定论。
比如有的宝宝明明出现了缺钙的症状,但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完全可能是正常。因为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原本含量就极少,仅仅靠几滴血做出的检测,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影响。
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大致有以下两类:
1,维生素。
2,矿物质。
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且需要量很低,但是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其重要性却非常高。
因此,微量元素一旦缺乏,将给身体比较严重的影响。
于是,有人认为对于自己是否缺乏微量元素这个问题,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才能明确自身情况。
关于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
首先,定期体检对身体健康有益处。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不大的时候就及时进行调理,让自己保持身体健康。
其次,体检虽然重要,但是不必刻意做体检。
如果我们感觉身体状态很好,并没有什么不适症状的话,就不必刻意去做体检。
第三,健康饮食是关键。
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通过饮食摄入人体的。
因此,只要我们饮食正常,不偏食,就完全可以保证包括微量元素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而不必担心营养缺乏的问题。
因此,定期做体检,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这是应该做的。
但是,刻意去做微量元素检测,其实并没有必要。
与关注是否需要做微量元素检测比起来,我们更应该重视健康饮食的问题。……各种食物均衡摄入,保证充足营养,这才是让我们获得充足微量元素补充的关键。
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不缺乏微量元素。
一、微量元素检查没有必要
6个月以下宝宝,如果没有不适症状,检查微量元素是没有必要的。因为6个月以下宝宝,营养物质的供应主要来源于母乳,可以保证宝宝营养的需求,通常不会造成宝宝身体微量元素的缺乏,这个时期的宝宝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查,可能会增加宝宝或家长的负担。
二、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
1、6个月以下宝宝:如果确实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有食欲降低、注意力下降、发育不良、智力下降时,怀疑有锌、铁、钙、碘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时,可在正规医疗机构遵医嘱进行微量元素检查,查看是否有微量元素的缺乏;
2、6个月以上宝宝:这时大部分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如果宝宝辅食添加不及时、不足,宝宝挑食、偏食,可能会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这个时期的宝宝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也是有必要的。
另外,微量元素检查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只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平时需要多观察宝宝是否有不适症状。宝宝是否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还需要专业医生,评估宝宝的具体情况后进行。

对于6岁的孩子而言,到底有没有查微量元素的必要?

在门诊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查微量元素,吃的不好,查微量元素长的不好,要查微量元素,到底要不要查呢?
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小孩子身体还很弱,抵抗力不是很强,如果缺乏微量元素没有及时检查出来,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还是查查微量元素比较放心。
有必要检查。因为通过检查能知道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营养。
有必要。孩子无论多大都需要查微量元素。这能够衡量孩子的身体状况,能及时在孩子缺的地方补补,利于孩子成长。
微量元素检测不是婴幼儿常规的检查项目,且微量元素的检查更多只是作为辅助参考。在临床上,儿科医生会结合宝宝的症状、以及日常饮食来进行更综合评估和诊断。
微量元素的检测只是检测手段之一,结果并不是 100% 的准确,因为微量元素在血液中以离子的形式自由存在,在某一时间点 "捕获" 微量元素可能无法反映人体内微量元素的总体情况,而且仪器和实验室对微量元素检测的环境要求很高,结果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
因此,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根据这一结果来确定儿童是否缺乏一定的微量元素,关键是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价。
例如,要判断儿童是否缺钙,不能从低方面检测缺钙的结果,还要综合分析身高、睡眠、饮食、牙齿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但这并非毫无意义,例如对一些患有缺铁缺锌症状的儿童,医生仍会视需要检测微量元素,作为诊断参考标准。
一般来说,除非有明显的症状,否则不需要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一般来说,缺铁儿童的特点是疲劳、多动症、食欲差和易感染伤口;缺锌儿童的特点是口腔溃疡和挑剔的食物;睡眠质量差、夜间警报和枕叶脱发是由于缺钙和一段时间没有补充维生素 D 造成的。只要正常和合理地搭配膳食,儿童就不会缺乏微量元素。婴儿根据医生的要求补充维生素,及时补充补充食物,不应缺乏微量元素。
如果儿童缺乏少量微量元素,最好补充食物,不要盲目补充大量营养。
"最重要的是平衡饮食。" 例如,当缺铁也有贫血症状时,它可以补充动物肝脏、绿色蔬菜和少量瘦肉;补充锌可以吃适量的瘦肉、坚果、粗粮和贝类海鲜。长期盲目使用微量元素补充剂给儿童,还容易出现对抗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问题,如钙、锌等会影响铁的吸收速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等。
没有必要对婴儿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事实上,早在 2009 年,卫生部就已经批准:"医疗机构除检测血铅外,不得对其他重金属进行临床检测,不得出具检测报告。"不过现在看起来好像就是一纸空文(苦笑)。
为什么不需要检测微量元素呢?因为目前检测微量元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头发、静脉血、指尖血,这三种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人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
头发测试微量元素:这种测试方法之所以不能真正反映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是因为它受到头发质量、环境污染、洗涤方法、洗涤剂、头发提取部位、拔发工具、实验室环境、每个家庭使用的检测仪器等因素的影响。
静脉血检测微量元素:事实上,血液中的许多微量元素含量很小,只能反映血液中的瞬时微量元素,而且在采集过程中容易被污染,所以血液中钙是人体中最丰富的常量元素,在骨骼中占 99%,在血液、细胞外液和软组织中只有 1%。虽然血液中钙的含量相对较小,但它与人体骨中的钙保持动态平衡。
如果我们经常摄入过多的钙,人体就会排出钙,不要让太多的钙进入血液。
如果钙摄入不足,储存在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到血液中,以增加血钙浓度并保持正常水平。因此,通过静脉血检测全身钙的营养状况是不准确的。
指尖血液测试微量元素:当检测婴儿的微量元素时,多数情况下是指,自身是外周血,再加上挤压,血液会进一步稀释,检测结果可能偏低,所以末梢血检不准确。
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对微量元素的检查是不必要的。如果婴儿的生长发育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些测试的结果不能单独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微量元素检测,真的没有必要给孩子做吗?

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正确地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身体缺了某种维生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了。
我觉得是真的没必要,因为一般孩子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都很正常。
一、微量元素检测,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医院因为不同的检测仪、不同的试剂,可能有不同的数据,其参考值都不同,所以可能造成结果也不同。且人体中有30几种微量元素,而实际能检测的也就钙、锌、铁、铜、铅等几种,并不能代表全部微量元素。二、这项儿科检查已被叫停 5 年!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就发出过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非诊断治疗所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
微量元素检测是不一定要非做不可的,除非孩子表现出缺少某种元素的症状,这个时候就有必要检测一下。以对症下药。
没有必要,因为对我们的身体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要吃一些常量元素的食物。
根据儿童的临床主要症状,可以针对性做出某些检测,但是具有检查微量元素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规定其操作技术、流程以及设施。这个出生微量元素足以满足宝宝出生后5~6个月之前的所需,小宝宝6个月之前一般不会缺微量元素,测验的意义不大。其实孩子正常发育过程中,只要饮食搭配合理均衡,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及服药的。
宝妈、奶爸不能光看检查单就担心哦~目前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验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微量元素检查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判断宝宝是否有健康问题还需要根据宝宝的具体症状。有的说微量元素检测没有必要做 做了也不能完整的反应孩子的微量元素水平。因为检测的血液样本,钙、锌这些元素很多在血液里含量并不高,不能以此作为判断孩子是否微量元素缺乏的标准。
凡是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相对应地,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等,称为常量元素。我是在孩子母乳断奶后给孩子查的,大概15个月的时候吧。那时候也是老担心孩子缺少什么微量元素。
我们家孩子现在六岁了,从来没有做过微量元素的测定。因为我认识现在生活都很好了,不存在缺什么的情况。微量元素检查不能反映体内的营养状况,不能作为治疗或者补充某种营养素的根据;孩子体检请向微量元素检测说不!请向宣传补充微量元素好处的母婴店说不!不可盲目补充微量元素,孩子有相关症状应找专业医生咨询治疗。

宝宝需要检查微量元素吗?应该什么时候检查?

小宝宝经常因为缺钙出现一些身体不适,严重者可能会有佝偻病。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要及时给宝宝补钙,但是有人讲不能盲目地补钙,在补钙之前需要查一下微量元素。那么,宝宝需要查微量元素吗?
半岁后的宝宝检查微量元素十分有必要,原因是六个月内的宝宝通常是吃母乳,只要母乳营养丰富,就可以满足孩子成长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这个阶段的宝宝通常不用做微量元素的检查。
宝宝六个月后就可以添加辅食了,若是家长没有及时帮助他们添加,或者是添加辅食营养不足,就要检查一下微量元素。通常微量元素的检查能够及时了解到宝宝的身体状况,若是有异常发生能够积极地调理与医治,不会因为宝宝缺乏微量元素影响到身体健康。
大一些的宝宝医生可以根据他们有没有挑食、偏食的习惯,或者有没有总是生病的这些情况判断宝宝有没有检查微量元素的必要。若是宝宝饮食不规律,或者反复生病则需要查一下微量元素,查出缺乏哪种元素,及时给予补充,才能改善宝宝身体的一些不适。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要求,严格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工作,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
宝贝如果状态正常,吃的好睡得好就不需要检查微量元素,如果是有什么症状,医生会要求检查微量元素的。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自己做检查。
宝宝不需要检查微量元素,起码不是必须的,除非你自己想给宝宝做。
小宝宝有必要做微量元素检查吗?什么时候做合适? 一般增长和发展的儿童不需要进行痕量元素检测。 父母需要注意正常和合理的饮食给婴儿,在营养期间,只要他们正常吃,根本就没有必要额外的微观元素。婴儿6个月后,开始添加补充食物,如果不合理
如果孩子平时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也没有偏食、挑食的这些特征,国家不建议推荐给儿童进行常规的微量元素的检查。不应当把微量元素的检测作为体检筛查的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所以,不建议毫无根据的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会造成家属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儿童可以通过采血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微量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须的,但是建议只有当儿童有发育迟缓、慢性腹泻、营养不良、严重挑食、偏食,以及贫血、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某些皮肤病的时候,可以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查,否则没有意义。

“微量元素”检查要不要做?

我们人体内是有很多微量元素的,平时大家摄取微量元素主要是通过饮食,只要平时注意好饮食搭配,基本上不会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但是很多人在发育阶段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时候家长会带孩子检查微量元素,那“微量元素”检查要不要做?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吗?1、什么是微量元素我们人体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的含量中小于体重的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比如铁、锌、铜、锰、钼、铬、碘、硒、钒等。而我们常说的钙、镁则属于常量元素,其含量大于人体体重的0.01%。不过铅倒是微量元素中的一种,但由于具有潜在毒性,所以含量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2、微量元素检测虽然人体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来说都很重要,但由于技术原因,做不到最全面,只能进行部分的微量元素检测,另外,钙、镁对与儿童的生长关系密切,所以通常医院的微量元素检测中,也会包含着两项。微量元素检测主要包括钙、镁、铁、锌和铜,有时候也会检测铅的含量。3、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目前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头发、静脉血、末梢血。4、微量元素检测靠谱吗由于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低,仅占人体体重的0.01%,所以检测起来是很困难的。(1)头发检测头发检测对宝宝的伤害小,所以很受宝妈们的喜欢,但是这种方法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的发质、环境的污染、使用的洗发水的情况、头发部位、实验室的环境、检测仪器等等,那么检测出来的结果可想而知了。(2)静脉血检测静脉血检测也并不能反映微量元素在体内的真实营养状况。我们以钙为例进行说明。体内钙仅有0.03%的含量存在于血液当中,而且其稳定性对于机体至关重要,即便身体已经处于缺钙状态,也会想法设法保证血钙的浓度,偶尔的血钙降低也是很难被检测到的。静脉血中钙的浓度并不能直接反映机体是否缺钙。其他微量元素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静脉血检测结果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唯一依据。(3)末梢血检测末梢血检测,也就是扎手指在取血时容易有组织液混入,使得检测结果偏低,而原理与静脉血检测相同,只是在操作上更加方便、宝宝的伤害也偏小一些,但其结果同样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既然微量元素检测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那么即便检测出缺钙、缺锌又缺铁,也不能盲目的补充,要结合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有明显的缺乏症状,甚至有时候要联合其他的检查,才能确定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所以,一定不能单靠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就为宝宝补充各种营养素补充剂,因为这些矿物质的过量,也是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5、“铅”具有临床意义微量元素检测唯一具有临床意义的就只有铅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对血液中铅的水平关注值由原来的10ug/dl修改为5ug/dl,因为已经有证明即使是低水平的血铅也会影响智力的发育。也就是说如果在检测中,血铅浓度大于5ug/dl(或者50ug/L,50微克/升),需要进行一些措施干预远离铅了。所以如果宝妈感觉居住环境,可能会有潜在的铅中毒污染,那建议也带宝宝做一下微量元素检查。总结:微量元素检查这个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宝宝发育情况,家庭生活环境等全方位考虑。如果发育看起来有点问题(比如身高体重不达标,宝宝情绪急躁爱哭闹)或者生活环境比较复杂,那可以考虑带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6、补充方法微量元素是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且为生物体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如铁、硅、锌、铜、碘、溴、硒、锰等。微量元素亦称“微量营养元素”,这要强调两个意思,一是“营养”,二是“微量”。“营养”是被市场炒热的概念,微量元素对人体非常重要,对人的生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缺少了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就会出现疾病。如缺锌可引起孩子食欲不振、面黄饥瘦;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但是,微量元素所包含的另一个意思也是大家所不能忽视的,那便是“微量”。也就是说,它虽然很重要,但在人体所占比例很少,能发挥巨大的能量。如果摄入量过多,则会发生微量元素积聚而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所以,营养不能片面理解,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其实人体所必备的几种微量元素,我们日常所食的食物就是其主要来源,根本不需要通过买专门的营养品来补充。比如说,动物肝脏、黑木耳、芝麻、黄花菜、猪血、蘑菇、油菜等富含铁元素;鱼类、瘦肉、花生仁、芝麻、大豆制品、粗面粉、牛肉、羊肉和牡蛎中富含锌元素;海带和各种海味中富含碘元素等等。我们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大多都能在食物中找到。一瓶补铁的口服液其铁元素含量不见得比一根菠菜多多少,而且食物通过烹饪更利于被人体吸收。孩子合理膳食,不但让他们品尝到了人间百味,还促进了健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给孩子补微量元素,家长要做的不是去药店,而是平时多下厨房。

大家最近都给孩子检查微量元素,有必要吗?

  微量元素检测一般是在儿童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被医生推荐使用的。6个月以后,婴儿开始添加辅食,可能会出现添加不及时或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会通过询问家长喂养情况,结合孩子的身体表现,决定是否进行检测。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医生则会根据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复生病,是否先天不足等情况,进行检测。
  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合格的”家长自然欣喜不已,“不合格的”家长一定是紧张万分——这两种反应都有些过头,因为微量元素检测只是一种筛查手段,其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值来看,孩子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不能简单地靠检测报告单上的数值做判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才能做出定论。比如有的孩子明明出现了缺钙的症状,但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完全可能是“正常”。因为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原本含量就极少,仅仅靠几滴血做出的检测,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影响。
  如果孩子真的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也可以通过食物补充,通常一周内就可以达到正常指标。例如,缺铁可多吃动物肝脏、血制品及肉类,并注意补充维生素C;补锌可多吃一些动物肝脏及贝壳类海产品;补碘可通过食用碘盐、海带等补充。盲目给孩子服用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非但机体可能不吸收,还容易出现各种微量元素间的相互拮抗问题,如钙和锌会影响铁的吸收率,铁也会降低锌的吸收率。而且,微量元素补充过量还可能使人中毒。
有不过宝宝都正常的话就别去了省的宝宝受罪
人体中都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果人体中缺乏微量元素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宝宝。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这时期的宝宝缺乏微量元素严重时会影响健康发育。那么宝宝有必要查微量元素吗?其实人体中含有的微量元素有很多,但是在人体中占有的成分却是很小的,然而就是这种特别微小的元素,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于婴幼儿时期宝宝身体的微量元素,没有规定说必须查,如果宝妈想要给宝宝查也可以自愿检查。如果宝宝是吃母乳的,那么身体缺乏微量元素几率会比较低。这是因为宝妈平时饮食比较多样化,而吸收的营养种类也会更多,这时宝妈吸收的营养就会通过乳汁分泌给宝宝,这样宝宝吸收的也就会更多,所以宝宝一般是不会缺乏微量元素。但是也不是一定不缺。每个宝宝的体质是不同的,并且生活习惯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也有个别宝宝会在这个阶段缺乏微量元素,宝妈在平时如果发现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比同龄宝宝发育较慢或者有其他发育和别的宝宝不同,这时宝妈就可以给宝宝做相应的微量元素检查了。

六岁儿童有必要查微量元素吗?微量元素指的是什么?

对于六岁儿童有必要查微量元素的提问,自认为作为父母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但也别乱担心。而这方面的检查有时候是可以看的出的,比如儿童缺钙会容易睡眠哭闹、身高处于劣势、老容易磨牙等;儿童缺铁会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课做小动作等;儿童缺锌会食欲减退、免疫力低下、视力问题等出现。
当然微量元素不仅仅含有以上三种,但这三种是儿童容易缺少且需要补充的。尤其是缺锌和缺钙在儿童中是容易出现的,所以对于儿童钙铁锌的食辅近几年频频出现,像是自然唯他钙铁锌口服液就是之一选择。
  今天,我在营养咨询门诊接待一位家长,为29个月的儿子咨询,他手里拿着6、7张儿童医院微量元素检测报告单,第一张是4个月时检测的,最后一张是今年1月份检测的。让我们来看看他宝宝的经历吧:
  4个月大时,微量元素检测发现血钙偏低,于是诊断为缺钙并开始服用“盖笛欣”补钙。
  3个月后再次检测,血钙值恢复到“正常”,但发现铁(血清铁,不是血红蛋白)的值降下去了,于是停止补钙并开始服用“右旋糖酐铁”补铁。
  没过多久,又化验微量元素一次,铁的指标没见明显好转,但发现血铅的数值较高(86,其实只要在100以下就不算高)医生开排铅的药,是一种中药制剂。20天之后,因发烧就医时又顺便化验了一次微量元素。这次血铅变成了32,连医生都不相信这是排铅中药的作用,下降太快了,只能用检测不准来解释。停排铅药,继续补铁。
  又过了几个月,发现孩子牙齿有些黑,怀疑是补铁所致。第5次化验微量元素,铁基本正常,血锌数值又下去了,于是停止补铁,开始补锌(甘草锌)。
  补锌补了2个月,第6次化验微量元素,锌血锌数值有所提高,但还是没有回到“正常范围”。而且铁的数值似乎又降下去了,于是再补铁。
  补来补去,就这样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期间他还带孩子去其他医院检测过一次微量元素,以确定数值是否准确。
  在整个期间,孩子饮食正常,奶量充足,辅食良好,一直补充维生素AD,没有佝偻病症状,也没有血红蛋白降低,但在微量元素测定的指引下,补这补那补了一年多,家长彻底晕了。
  其实,现有微量元素测定并不准确,并不能作为诊断营养缺乏的主要依据。这一问题我在前几年的博客里已经讨论过(儿童微量元素检测早该取消),不想现在愈演愈烈。
  微量元素检测数值只能作为次要的参考,并与喂养情况、症状和体征结合分析后,才能做出营养缺乏的诊断,才能服用补充剂药物。现在,很多儿科医生、妇幼保健医生仅仅根据一张微量元素检测报告就给孩子补钙、补铁、补锌、排铅.....,太差劲了。
  【因为我们院长在科主任会议上反复强调,当着患者的面不要轻易批评、否定其他医院医生的诊治,所以我接待这个家长时,只能告诉他停止给孩子补钙、补铁、补锌、排铅...,坚持正确的喂养方法,然后上这里来发泄一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纯属坑爹啊】
六岁儿童,儿童发育比较迟缓就有必要去检查一下微量
在人体所需的元素当中,钙、钠、钾、镁属于常量元素。其中人体里含量最高的是钙,每日需求量最大的是钠和钾。钠是调节血压的重要因素,也是神经冲动传递和肌肉收缩的重要因素,严重缺乏钠是致命的,会导致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肌肉痉挛、视力模糊,甚至会导致急性肾衰竭。我国每日钠摄入量约为为2200毫克,推荐食盐摄入量为6克。由于我国的饮食习惯,一般钠摄入量都会超标,因此很少出现钠缺乏的情况。钾对身体维持电解质平衡具有重要作用。钾缺乏时,人体会感觉肌肉无力、心律失常以及消化系统紊乱。钾几乎存在于所有天然食物中,最好的来源是蔬菜、水果、豆类和薯类。人体对微量元素每日的需求量很少,但同样需要。这些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碘、硒。儿童如果日常饮食营养均衡,没有挑食偏食习惯,也没有出现营养素缺乏症状,可以不用进行微量元素检查。如果孩子出现长期营养素缺乏症,可以考虑就医进行检查已确定具体缺乏什么营养素。

宝宝有没有必要检测微量元素?

有必要的。缺少微量元素,就会影响儿童的发育和成长,有的会出现各种疾病的症状。建议一段时间测量一次,自己放心,也能防患于未然。
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含量很少,但它的缺乏和过剩与宝宝的健康密切相关,其含量过高或偏低,均可预示某种疾病的危险。通过对微量元素的检测,可初步了解机体微量元素的状况,有助于避免营养缺乏病以及重金属中毒的发生。微量元素检测只是营养评估中实验室检查里面的一种方法,而且对于某些元素来说甚至不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因此,对于宝宝来说,微量元素检测不一定必须做。并且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发出过通知,明确提出: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
来源快速问医生
那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同时可以咨询一下儿科医生来听决定。
很多家长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测,想通过这种方式看看孩子哪方面需要补充营养。最常见是用一种仪器夹在手上来检测你的微量元素是否达标,这对于卖保健品的朋友真的是太好用了,那么这些仪器检测的效果是否真的有用呢?
如果宝宝没有什么症状是没有必要检测微量元素的,而且微量元素的检测也并不是很准,因为宝宝身体变化比较快,微量元素也是随之变化的。
文丨京妈说,原创内容。
2岁的赛赛不怎么爱吃饭,平时挑食的很,尤其最近一段时间,更是贪玩的厉害,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全家人都发愁,追着喂、哄着喂、恐吓喂……能用的招儿,试了个遍,但就是没个管用的。
有一天和邻居家宝宝一起玩,说起了赛赛不好好吃饭的情况,邻居家孩子的奶奶说“孩子是不是缺锌呢,你们带他去查查微量元素”。第二天,赛赛妈妈就带他去医院检查微量元素,结果说明白后,医生并不建议检查。
而且还告诉赛赛妈,对于“该不该给宝宝测量微量元素”,我们国家有这样的规定:
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明确要求“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
但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在看到宝宝发育的不理想时,就会带宝宝去查微量元素,看看宝宝缺乏哪些营养素,然后再进行补充。
虽然说有一些宝宝营养不良确实是因为体内缺乏某种营养素而引起的,并不是“家长觉得宝宝缺某种营养了”这么简单,只有通过医生的检查并结合宝宝表现等,综合判断才能确定“宝宝到底是不是因为缺某种营养素导致的这种表现”。
关于“微量元素”,家长有几点要了解!
前面也说了,不少家长喜欢给宝宝测微量元素,进而补充微量元素,但是关于微量元素,这些知识点,家长最好了解清楚。
1. “微量元素的检测”准确率不高
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不能百分百反映宝宝体内的营养情况,很多时候宝宝查微量元素,只是采取手指血或者头发来检测。
那在“采取手指血”时是有可能混入皮肤组织液或者皮肤上附着的细菌,这就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在“取头发”查是否缺锌时,头发沾染的灰尘或者杂质等也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因此准确率也并不高。
2. 身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小
所谓的“微量元素”也就是钙、铁、锌、镁等这些在体内含量很小的营养元素,之所以叫做微量元素,就是因为它们在身体营养素里面所需占比非常小,也就意味着缺乏的概率也并不大。
对于小宝宝来说,主要是靠喝奶来补充营养,那不管是母乳还是配方奶中都是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所以,只要宝宝补充足够的奶量,吸收也好,就不会缺乏微量元素;已经添加了辅食的宝宝,通过辅食也可以补充部分微量元素,因此只要合理地给宝宝添加辅食也不会缺乏微量元素的。
3. 发育不良跟微量元素关系不大
宝宝的发育不良其实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关系更直接些,跟钙铁锌等的关系反而不大。
也就是说,如宝宝偏瘦、偏矮情况下,家长需要多想想喂养方式和宝宝的饮食习惯是不是有不科学的地方,而不是盲目的给宝宝补钙、补铁、补锌等。
所以,家长们与其到医院要求检测微量元素,还不如详细的去咨询医生 ,告诉医生宝宝平时的饮食习惯,比如吃奶量、辅食添加进度、辅食种类、排便情况等,让医生给出判断和建议。
4. 微量元素补充不当的后果
近几年关于“宝宝乱补充、过量补充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素”的不良影响的事件时有报道,比如:
盲目给宝宝补充蛋白质、蜂王浆等导致宝宝出现性早熟;
过多给宝宝补充钙片,导致骨骼过早老化,出现矮小症;
过多给宝宝补充DHA,宝宝需求的并不多,反而会因为DHA成分中所含的重金属超标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京妈建议的是:给宝宝补充营养,还是以日常食物补充最好。纯母乳喂养阶段,以妈妈提高母乳质量来进行营养的补充,添加辅食之后就让辅食种类多样化,均衡摄取。
关注「京妈说」,学习更多专业、实用又接地气的母婴育儿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给京妈点赞并且分享给身边人哦。

幼儿园组织体检,有必要给孩子做微量元素吗

你好,个人觉得如果孩子各方面没有异常就没有必要,毕竟现在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也不是那么的准确,当然也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什么是微量元素
一般来说,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碘、 锌、硒、铜、钼、铬、钴、铁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铅、镉、汞、砷、铝、锡和锂被列为具有潜在毒害,但低剂量可能具有一定功能的微量元素。
当人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便会导致疾病,例如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锌会影响食欲,摄入过量氟元素会引起氟斑牙等,这也是为什么妈妈们会常常担心宝宝会缺微量元素。
如何进行微量元素检查?医疗机构一般应用的微量元素检测主要是取宝宝的头发、指尖血、静脉血,这3种检测方式来检查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检查有必要做吗?
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微量元素检测的采集方法和环境对化验结果影响大,会导致测验数值不准确。
1、头发检测
头发的生长和新陈代谢是需要时间的,那么用于检测的头发很可能是几周前、甚至几个月前的头发,即便结果显示很多元素都缺乏,也只能反映宝宝之前的身体状况,而非当下。微量元素本身在血液中就“微量”!而我们生活的整个环境中也都充斥着这些微量元素,说得更直接一点,甚至宝宝头发上残留的洗发水,都会影响检查结果。
2、指尖血检测
采手指的末梢血,扎一个小针眼,然后将血挤出来,在挤得过程中,会将组织液也混入血中,将血液稀释,化验结果数值一定会偏低。所以,通过监测血液中的钙元素含量,并不能准确反映出人体内钙元素的实际情况。
3、静脉血检测
抽血前,消毒时使用的碘酒、酒精本身就含有微量元素。擦拭后,看似干燥挥发了,但是血还是会沾到碘酒或是酒精,从而影响的数值。
并且,目前的微量元素检查,只能用于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群营养状况的监测,不适用于对个体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的判断。国际上对于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并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并不能说某个数值就一定是有问题或者正常,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医生的参考之一。
早在2013年,国家卫生纪委通知:除了针对儿童疾病必须的检查,不得将微量元素作为体检项目进行检查,特别是对 6 个月以下的宝宝。
微量元素缺乏该如何判断?
在临床上,如果医生需要确诊某个微量元素是否异常,不会只看单一的检测结果,还会结合一些间接的指标来判断。
缺钙
判断宝宝是否缺钙,除了症状表现之外,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临床检查是拍手腕X线片,还可以检查血液中维生素D的水平。有时,微量元素化验单上钙在正常范围,也并不能判断机体不缺钙。
缺铁
判断宝宝是否缺铁,主要检测血常规和铁四项。血常规主要看血红蛋白的量,6岁以内的宝宝血红蛋白的量通常不低于110g/L。铁四项包括 a.血清铁;b.血清铁蛋白;c.血清总铁结合力;d.转铁蛋白饱和度。通常需要由医生结合上述检查,以及症状、膳食分析等综合判断是否缺铁,以及是否缺铁性贫血,单靠微量元素是不行的。
缺锌
宝宝缺锌会有发育迟缓、食欲差或异食癖、免疫力差等表现。如果宝宝有这些症状,可以查微量元素,看血清锌的水平,然后结合膳食调查,看是否存在缺锌风险。如果血清锌低,膳食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缺锌风险,可以初步诊断缺锌。通过补锌治疗一段时间,如果症状确实好转,提示确实缺锌。
所以,如果宝宝没有什么症状,一般不需要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其实,只要科学喂养,按时添加各种辅食,宝宝基本都不会缺少微量元素的。宝宝除了需要在出生2周,每天补充400单位维生素D以外,其他的元素都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得,不需要额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