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8 11:25:41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正音:lè:不能读作yuè。

辨形:蜀:不能写作属。

辨义:乐不思蜀与乐而忘返有别:乐而忘返无忘本的意思;乐不思蜀则有忘本之意。

近义词:流连忘返、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反义词:狐死首丘、归心似箭、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刘禅(shàn)(207年-271年),男,汉族,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禅早年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分兵攻蜀,刘禅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和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西晋末年,汉赵刘渊称帝,追谥刘禅为汉朝孝怀皇帝。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
公元263年,蜀国被魏国打败,刘禅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倒魏国当上了安乐公。有一天,魏国大将军司马昭请刘禅吃饭,在吃饭时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过来的人。
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难过,可是刘禅却高兴地拍手叫好。司马昭故意讥讽地问刘禅在这里过得开不开心,想不想蜀国。刘禅却说自己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得很开心,都忘记了要回家!
刘禅简介: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禅生于荆州,多次遭遇灾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备攻取益州,建立蜀汉后,册立为太子。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年号建兴,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走向衰弱。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shàn),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大家肯定都有听过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可能还在写作中经常使用到这个词,乐不思蜀和中国汉字的很多成语一样,都有典故,那么乐不思蜀的典故主人公是谁呢?
详细内容 01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蜀汉末代皇帝(223年6月10日-263年12月23日)。
02 乐不思蜀的典故: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03 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04 刘禅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是刘备之妾甘夫人所生。 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曹操派曹纯领五千虎豹骑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弃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之下得以幸免。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禅被继母孙夫人携返东吴时被张飞和赵云截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立其为王太子。
05 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20世纪60年代,刘禅墓还有高7米、直径15米的大冢。由于洛阳市文物部门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致使刘禅之墓已经夷为平地。 一说刘禅墓(阿斗墓)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与安阳市交界处的“阿斗寨”附近。当地相传阿斗寨是刘禅被司马昭父子秘密羁押之地,主要有万柏山、阿斗寨、古寨墙、古柏林、阿斗墓、金线河、蜀村花卉园区等旅游资源。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蜀汉第二位皇帝刘禅,他在位四十二年,后投降于魏国,在一次宴会中,看着司马昭故意安排的歌舞表演,说出:“此间乐,不思蜀也”之语,后被人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乐不思蜀讲的什么?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只要是了解过三国历史的人,相信都耳熟能详,它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刘禅,总共在位四十二年,后投降于魏国,被魏帝封为“安乐候”。

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投降之后,被魏帝迁居到魏国的都城洛阳居住,在一次宴会上,权臣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蜀地的歌舞表演,刘禅的一种亲随想到了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但是刘禅却说:“此间乐,不思蜀也”,这就是乐不思蜀的由来。

此后,人们就将乐不思蜀用来形容乐以忘返或者乐而忘本,而刘禅本人也多被后世诟病,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刘禅。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1、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刘禅是刘备与甘夫人的儿子,是刘备的长子,一共在位41年,蜀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

  2、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乐不思蜀成语的主人公是谁?

刘禅
【成语】:乐不思蜀
--------------------------------------------------------------------------------
【拼音】:lè bù sī shǔ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示例】: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之意。 ◎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近义词】:乐不可支、乐而忘返
【反义词】:落叶归根、恋恋不舍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忘本
刘禅
刘禅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郤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有帮助。

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后主刘禅,乐不思蜀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安于现状,留恋异地,忘了自己的老家或根本不想回故土,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刘禅是刘备与甘夫人的儿子,是刘备的长子,一共在位41年,蜀灭亡后,被封为安乐公。说起刘禅可能诸位有人不是很熟悉,但你们一定对他的另一个名字印象深刻,他就是阿斗。刘禅到底聪明还是笨:刘禅是个聪明人。从蜀国治理的角度看,刘禅执政时期,国内政治明确,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得到了休息。西晋泰始七年(271年),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死在洛阳,葬于孟津平乐镇翟泉村东。20世纪60年代,刘禅墓还有高7米、直径15米的大冢。由于洛阳市文物部门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致使刘禅之墓已经夷为平地。一说刘禅墓(阿斗墓)在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与安阳市交界处的“阿斗寨”附近。当地相传阿斗寨是刘禅被司马昭父子秘密羁押之地,主要有万柏山、阿斗寨、古寨墙、古柏林、阿斗墓、金线河、蜀村花卉园区等旅游资源。